首页 / 专利库 / 有机耕作 / 土壤富集 / 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

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

阅读:610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液态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改善 土壤 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包括 破碎 、 发酵 、酶解、过滤和浓缩步骤,所述发酵阶段加入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使用量为原料 质量 的0.1~0.2%,所述浓缩步骤包括一级浓缩阶段、二级浓缩阶段和三级浓缩阶段,将三级浓缩阶段得到的三级浓缩液通入尾部混合器中,将三级浓缩液与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进行混合,两者混合的 温度 为30~35℃。采用本 专利 中的技术方案生产的有机液态肥对存在镉污染的土壤具备有效的改良作用。,下面是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包括破碎发酵、酶解、过滤和浓缩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阶段加入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使用量为原料质量的0.1~
0.3%,所述浓缩步骤包括一级浓缩阶段、二级浓缩阶段和三级浓缩阶段,将三级浓缩阶段得到的三级浓缩液通入尾部混合器中,将三级浓缩液与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进行混合,两者混合的温度为30~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镉菌种的驯化工艺为,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含Gd2+的液体培养基中,在30~40℃的恒温摇床中培养15~18h,后离心分离并加入生理盐,得菌种悬浮液;重复多次上述工艺,且每次的液体培养基中Gd2+的浓度呈增长趋势,Gd2+的浓度由50~55mg/L增长至300~
350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步骤包括粗滤和精滤,所述精滤采用酶解液专用过滤器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解液专用过滤器包括过滤罐,过滤罐顶部设有进液管,过滤罐的底部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内固定有安装座圈,所述安装座圈上设有过滤膜,过滤膜将过滤罐分为原液区和滤液区,所述安装孔内竖向滑动连接有芯轴,芯轴顶部设有位于滤液区内的支架结构,过滤膜贴合在支架结构上,芯轴底部设有驱动芯轴上下移动的驱动结构,所述过滤罐底部固定有出液管,芯轴位于出液管内,过滤罐上还设有连通滤液区与出液管的出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套筒和多根骨架,所述套筒固定在芯轴上,骨架一端铰接在套筒外壁上,另一端铰接在安装座圈的侧壁上,多根骨架周向均布在套筒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定在芯轴底部的振动,振动块顶面与过滤罐之间固定有弹性件,振动块外周固定有位于出液孔下方的翼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侧壁上连通有真空管,真空管连接有抽真空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混合器包括保温罐,保温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保温罐的底部设有出水口,保温罐内固定有菌种箱,保温罐上还固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顶部贯穿保温罐的顶部与三级蒸发器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底部贯穿菌种箱和保温罐底部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导流管上设有位于菌种箱内的缩口段,缩口段上设有进料孔,进料孔内设有进料单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包括换热管与混合管,缩口段位于混合管上,所述保温罐内水平固定有隔板,换热管与混合管均固定在隔板上,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位于导流管内的排液孔,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位于导流管外的出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液孔设有多个,且多个排液孔沿导流管中轴线周向均布,同时靠近导流管的内壁设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态肥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肥料是指由动物的排泄物或动植物残体等富含有机质的副产品资源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腐熟后而成的肥料。有机肥有改良土壤、培肥地、提高土壤养分活力、净化土壤生态环境、保障蔬菜优质高产高效益等特点,是优质蔬菜栽培不可替代的肥料。目前有机肥料的生产原料主要有:秸秆、豆粕、鸡粪、粪、酒糟、醋糟、餐厨垃圾、河道淤泥、下道淤泥等。
[0003] 受工业污染以及普通化肥使用的影响,由于普通化肥中含有一定的有害金属,目前许多地区的土壤出现了重度的镉污染,镉不仅在土壤中具备持久生物毒性,同时还能够通过土壤-植物体系进入到食物链中,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为了对镉污染的土壤进行改良,目前我司研制了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在该方法中额外加入的富集镉菌种作为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具有高度富集的能力,对存在镉污染的土壤起到有效的改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以改良受镉污染影响的土壤,解决重金属镉离子进入食物链中,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问题。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包括破碎、发酵、酶解、过滤和浓缩步骤,所述发酵阶段加入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使用量为原料质量的0.1~0.3%,所述浓缩步骤包括一级浓缩阶段、二级浓缩阶段和三级浓缩阶段,将三级浓缩阶段得到的三级浓缩液通入尾部混合器中,将三级浓缩液与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进行混合,两者混合的温度为30~35℃。
[0007]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
[0008] 1、本方案在发酵阶段即加入了一定量经过驯化的富集镉菌种,这样的目前在于,由于部分原料本身可能就存在一定的镉污染,因此在发酵阶段加入富集镉菌种,使得菌种在繁殖过程中将原料中的镉元素进行富集,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富集镉的机理为,通过细胞壁表面的功能基团(-COOH、-NH2等)的络合作用,将原料中的重金属镉离子吸附在细胞的表面,从而完成镉离子的富集,使得原料中重金属镉离子的含量下降。
[0009] 2、本方案通过一级浓缩阶段、二级浓缩阶段和三级浓缩阶段将过滤后的酶解液逐渐的浓缩,后通过尾部混合器将浓缩液与富集镉菌种混合,由于混合的温度控制在30~35℃,该温度下富集镉菌种的活性提高,保证了其在浓缩液中的成活率,同时通过多段浓缩能够防止过滤后的酶解液浓缩不均的问题。
[0010] 进一步,所述富集镉菌种的驯化工艺为,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含Gd2+的液体培养基中,在30~40℃的恒温摇床中培养15~18h,后离心分离并加入生理盐水,得菌种悬浮液;重复多次上述工艺,且每次的液体培养基中Gd2+的浓度呈增长趋势,Gd2+的浓度由50~
55mg/L增长至300~350mg/L。
[0011]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工艺得到了对镉耐受和对镉形成抗性的枯草芽孢杆菌的菌种。另外实验证明培养基中Gd2+浓度上升至350mg/L以上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就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上升至300~350mg/L,枯草芽孢杆菌株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同时2+
得到了Gd 耐受的菌种。
[0012] 进一步,所述过滤步骤包括粗滤和精滤,所述精滤采用酶解液专用过滤器进行。
[0013] 有益效果:其中粗滤主要是为了过滤掉酶解液中未完全酶解的杂质以及脂肪类物质,而精滤则为了过滤掉酶解液中的悬浮物,进而得到蛋白质水解得比较充分的液体。
[0014] 进一步,所述酶解液专用过滤器包括过滤罐,过滤罐顶部设有进液管,过滤罐的底部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罐内固定有安装座圈,所述安装座圈上设有过滤膜,过滤膜将过滤罐分为原液区和滤液区,所述安装孔内竖向滑动连接有芯轴,芯轴顶部设有位于滤液区内的支架结构,过滤膜贴合在支架结构上,芯轴底部设有驱动芯轴上下移动的驱动结构,所述过滤罐底部固定有出液管,芯轴位于出液管内,过滤罐上还设有连通滤液区与出液管的出液孔。
[0015] 有益效果:通过驱动芯轴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支架结构带动过滤膜产生不断的上下振动,由于酶解液中的固体杂质总是最先沉底,并附着在过滤膜上,因此随着过滤的进行,固态杂质会降低过滤膜的过滤效果,而过滤膜振动过程中能够使附着其上的固体杂质重新回到酶解液中,进而提高酶解液的过滤效率。
[0016] 进一步,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套筒和多根骨架,所述套筒固定在芯轴上,骨架一端铰接在套筒外壁上,另一端铰接在安装座圈的侧壁上,多根骨架周向均布在套筒上。
[0017] 有益效果:多根骨架的设置能够支撑起过滤膜,同时又便于滤液进入到滤液区内。
[0018] 进一步,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固定在芯轴底部的振动,振动块顶面与过滤罐之间固定有弹性件,振动块外周固定有位于出液孔下方的翼片。
[0019] 有益效果:酶解液通入到原液区内后,会迫使支架结构中芯轴向下移动,同时拉簧被拉伸,由于随着酶解液被过滤,芯轴承受的重力逐渐减小,拉簧逐渐复位,而滤液不断从过滤孔排出的过程中,冲击到翼片上,使得振动块与芯轴依然受到向下的力,由于酶解液中的固体杂质逐渐附着在过滤膜上,所以不同时段进入到滤液区的滤液的量有所不同,即从过滤孔排出的滤液的量有所不同,从而使得翼片受到的冲击力不同,进而使得拉簧产生不断的振动,使得芯轴发生上下往返的滑动,使骨架发生摆动,进而使得过滤膜产生振动,附着在过滤膜上的固体杂质重新回到酶解液中,加快酶解液的过滤。
[0020] 进一步,所述出液管侧壁上连通有真空管,真空管连接有抽真空装置。
[0021] 有益效果:在通酶解液之前,通过抽真空装置对滤膜下方的滤液区进行抽真空处理,一方面使过滤膜能够紧贴在支架结构上,另一方面使原液能够更快的通过过滤膜。
[0022] 进一步,所述尾部混合器包括保温罐,保温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保温罐的底部设有出水口,保温罐内固定有菌种箱,保温罐上还固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顶部贯穿保温罐的顶部与三级蒸发器的出液口连接,所述导流管的底部贯穿菌种箱和保温罐底部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导流管上设有位于菌种箱内的缩口段,缩口段上设有进料孔,进料孔内设有进料单向
[0023] 有益效果:通过尾部混合器对浓缩液进行降温的同时与菌种混合,冷却水与浓缩液换热后包裹在菌种箱外部,使得菌种箱内的菌种活性提高,保证菌种与浓缩液混合的温度条件。由于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受管内壁的影响,越是靠近管壁的流体其流速越低,因此缩口段的设置相当于将导流管内壁的面积缩小,减小层流的出现,使浓缩液靠近缩口段内壁与中心处的流速相当,另外受负压的作用,菌种在被吸入缩口段的同时,也会冲击在导流管内壁上形成的层流,而冲击的方向均是朝向缩口段的中心处,因此能够将菌种带入到缩口段的中心处与浓缩液混合。
[0024] 进一步,所述导流管包括换热管与混合管,缩口段位于混合管上,所述保温罐内水平固定有隔板,换热管与混合管均固定在隔板上,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位于导流管内的排液孔,隔板上开设有多个位于导流管外的出水孔。
[0025] 有益效果:隔板的设置,使得位于隔板上方的冷却水只能从出水孔排入到隔板下方,这样设置是为了让冷却水在隔板上方停留更长的时间,与浓缩液进行充分换热,保证进入到隔板下方的冷却水温度能够活化菌种。
[0026] 进一步,所述排液孔设有多个,且多个排液孔沿导流管中轴线周向均布,同时靠近导流管的内壁设置。
[0027] 有益效果:多个排液孔使浓缩液能够均匀快速的流动至混合管内。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中采用的蛋白酶解液专用过滤器的剖视图;
[0029]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采用的尾部混合罐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0032] 图5为尾部混合罐中缩口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过滤罐10、进液管101、安装座圈102、原液区103、滤液区104、芯轴105、套筒106、骨架107、出液管108、出液孔109、开关110、振动块111、护筒112、弹性件113、翼片114、真空管115、保温罐20、进水口201、出水口202、菌种箱203、换热管204、混合管205、隔板206、换热区207、保温区208、排液孔209、出水孔210、缩口段211、进料孔212、进料单向阀213。
[0035] 实施例1~5的参数如下表1所示:
[0036] 表1为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实施例1~5的参数
[0037]
[0038]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说明一种改善土壤镉污染有机液态肥的制备方法,包括破碎、发酵、酶解、过滤和浓缩步骤,具体为:
[0039] 步骤1破碎:将鱼类加工后的下脚料进行破碎,破碎过程中加水以稀释产生的粘液。
[0040] 步骤2发酵:将步骤1得到的破碎原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细菌,同时向原料中还加入了质量占比为0.1%的富集镉菌种,发酵的温度为30℃。
[0041] 步骤3酶解:向步骤2完成发酵的发酵液中加入水,后加入酶解剂,酶解剂采用以动物蛋白酶为主的复合酶解剂,酶解的温度为55℃。
[0042] 步骤4过滤:过滤步骤包括粗滤和精滤,粗滤为过滤掉酶解液中例如脂肪、未完全酶解的原料等杂质,而精滤则是为了过滤掉酶解液中的悬浮物,本实施例中精滤采用蛋白酶解液专用过滤器进行。
[0043] 步骤5浓缩:将步骤4得到的滤液依次经过一级浓缩阶段、二级浓缩阶段和三级浓缩阶段,其中一级浓缩阶段的温度为95℃,真空度小于0.01MPa,滤液在一级浓缩阶段停留的时间为30min,得到一级浓缩液;二级浓缩阶段的温度为75℃,真空度小于0.02MPa,一级浓缩液在二级浓缩阶段停留的时间为20min,得二级浓缩液;三级浓缩阶段的温度为55℃,真空度小于0.03MPa,二级浓缩液在三级浓缩阶段停留的时间为25min,从三级浓缩阶段排出的三级浓缩液温度为40~45℃,将三级浓缩液通入尾部混合器中,将三级浓缩液与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进行混合,两者混合的温度为30~35℃。
[0044] 步骤2与步骤5中加入的富集镉菌种的驯化工艺为,将灭菌后的氯化镉(Gd2+)加入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后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35~40℃的恒温摇床中培养15~18h,后离心分离并加入生理盐水,得菌种悬浮液;重复多次上述驯化工艺,且每次的液体培养基中Gd2+的浓度呈增长趋势,本实施例中Gd2+的初始浓度为50~55mg/L(即初次驯化工艺中培养基的Gd2+含量),而Gd2+的最终浓度为300~350mg/L(即最后一次驯化工艺中培养基的Gd2+含量),经过多次驯化得到富集镉菌种。
[0045] 步骤4中采用的蛋白酶解液专用过滤器,结合图1所示,包括过滤罐10,在过滤罐10的顶部设有进液管101,在过滤罐10靠近底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安装座圈102,安装座圈102上设有过滤膜(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过滤膜采用尼龙材质,过滤膜上微孔的孔径不大于0.3μm,过滤膜将过滤罐10分为原液区103和滤液区104,其中进液管101底部伸入原液区103内,且进液管101的底面与过滤膜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cm。
[0046] 结合图2所示,在过滤罐10的底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过滤罐10同轴设置,在安装孔内竖向滑动连接有芯轴105,芯轴105的顶部设有位于滤液区104内的支架结构,其中支架结构包括套筒106和多根骨架107,套筒106固定在芯轴105的外壁上,而骨架107一端铰接在套筒106的外壁上,另一端铰接在安装座圈102的内壁上,多根骨架107周向均布在套筒106上,各骨架107的顶面和芯轴105的顶面均为向上凸起的弧面,过滤膜与骨架107的顶面和芯轴105的顶面贴合(过滤膜与支架结构之间并没有连接关系)。
[0047] 在过滤罐10的底部固定有出液管108,其中芯轴105位于出液管108内,在过滤罐10底部还设有多个出液孔109,出液孔109连通滤液区104与出液管108,各出液孔109分别位于相邻骨架107之间;进液管101与出液管108上均设有开关阀门110。
[0048] 芯轴105的底部设有驱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结构,其中驱动结构包括固定在芯轴105底部的振动块111,在过滤罐10的底部固定有护筒112,振动块111顶面与过滤罐10之间固定有弹性件113,弹性件113位于护筒112内,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13为拉簧,在振动块111的外周均布有多块翼片114,翼片114固定在振动块111上,各翼片114上均有出液孔109的竖向投影。各骨架107与过滤罐10的底部之间粘接有弹性层,在出液管108的侧壁上连通有真空管115,其中真空管115倾斜向上设置,真空管115还连接有抽真空设备,真空管115位于开发阀门的上方。
[0049] 在向过滤罐10通入酶解液之前,进液管101与出液管108上的开关阀门110均关闭,开启抽真空装置,对滤液区104进行抽真空处理,一方面使过滤膜能够紧贴在骨架107上,另一方面使酶解液能够更快的通过过滤膜。打开进液管101与出液管108上的开关阀门110,需要过滤的酶解液通入到原液区103内,酶解液经过滤膜的过滤后,从各出液孔109经出液管108排出,完成过滤。
[0050] 酶解液通入到原液区103内后,会迫使支架结构中芯轴105向下移动,同时拉簧被拉伸,由于随着酶解液被过滤,芯轴105承受的重力逐渐减小,拉簧逐渐复位,而滤液不断从过滤孔排出的过程中,冲击到翼片114上,使得振动块111与芯轴105依然受到向下的力,由于酶解液中的固体杂质逐渐附着在过滤膜上,所以不同时段进入到滤液区104的滤液的量有所不同,即从过滤孔排出的滤液的量有所不同,从而使得翼片114受到的冲击力不同,进而使得拉簧产生不断的振动,使得芯轴105发生上下往返的滑动,使骨架107发生摆动,进而使得过滤膜产生振动,附着在过滤膜上的固体杂质重新回到酶解液中,加快酶解液的过滤。而这样的振动其幅度是比较小的,因此过滤膜不会因振动而产生破裂。
[0051] 采用上述过滤器不仅提高了酶解液的过滤效率,同时还提高酶解液的过滤效果,使得滤液中杂质含量减少,提高了制备的优级液态肥的质量。
[0052] 步骤5中采用的尾部混合器,结合图3所示,包括保温罐20,在保温罐20的顶部设有进水口201,保温罐20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02,进水口201与出水口202之间设有位于保温罐20外部的冷却水循环机构(图中未示出),冷却水循环机构包括循环与蓄水池,出水口202通过管道与蓄水池连通,而循环泵的进口与蓄水池连通,循环泵的出口与进水口201通过管道连通,这样就形成了保温罐20---蓄水池---循环泵----保温罐20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0053] 在保温罐20内固定有菌种箱203,菌种箱203靠近保温罐20的底部设置,菌种箱203用于盛放驯化后的富集镉菌种,菌种箱203与保温罐20内壁之间固定有多根支撑架,菌种箱203上连接有输送管,输送管的自由端位于保温罐20的外部,输送管上设有启闭阀门,通过输送管可向菌种箱203内补充菌种。
[0054] 在保温罐20内竖向固定有导流管,导流管包括换热管204与混合管205,在保温罐20内固定有隔板206,隔板206将保温罐20分割为位于隔板206上方的换热区207和位于隔板
206下方的保温区208,换热管204与混合管205均固定在隔板206上,换热管204位于换热区
207内,而混合管205位于保温区208内,结合图4所示,在隔板206上开设有多个位于导流管内的排液孔209,且排液孔209沿进导流管的中轴线周向均布,同时排液孔209均靠近导流管的内壁设置,本实施例中进液孔为弧形的条状孔,弧形的圆心位于导流管的中轴线上,在隔板206上还设有多个位于导流管外的出水孔210。
[0055] 换热管204的顶部贯穿保温罐20的顶部,换热管204的顶部设有输送泵,其中输送泵的进口与三级蒸发器的出液口连通,输送泵的出口与换热管204连通,混合管205的底部贯穿菌种箱203和保温罐20的底部连接有储液罐,混合管205与保温罐20和菌种箱203均通过焊接连接,结合图5所示,在混合管205上设有位于菌种箱203内的缩口段211,在缩口段211上开设有多个进料孔212,各进料孔212沿混合管205的周向均布,各进料孔212内均设有进料单向阀213,当缩口段211内的压强减小时,进料单向阀213打开,菌种箱203内的菌种粉末进入到缩口段211内。
[0056] 待浓缩的酶解液依次经过一级蒸发器、二级蒸发器和三级蒸发器被逐步的浓缩后,从三级蒸发器的出液口排出的浓缩液温度约为45~50℃,开启输送泵之前,先开启循环泵,使冷却水充满保温罐20,其中从进水口201进入的冷却水温度为20~25℃,后启动输送泵,输送泵将三级蒸发器内的浓缩液泵入换热管204中,浓缩液与进入保温罐20的冷却水交换热量,使得进入缩口段211的浓缩液温度下降至35℃以下,同时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提高至30~35℃,冷却水继续向下流动包裹在菌种箱203外部,使得菌种箱203内的菌种活性提高。
[0057] 由于隔板206的设置,进入换热管204内的浓缩液只能从各排液孔209向下流动,而排液孔209设置为弧形的条状孔是为了浓缩液在进入缩口段211之前能够紧贴混合管205的内壁流动,这样使得浓缩液与冷却水换热更加充分(通常靠近管道中心处的流体流速大于靠近管壁处的,因此得不到充分的换热),另外换热区207内的冷却水只能从出水孔210排入到保温区208内,这样设置是为了让冷却水在换热区207停留更长的时间,与浓缩液进行充分换热,保证进入到保温区208的冷却水温度能够活化菌种。另外混合管205内的浓缩液当流动至缩口段211时,基于伯努利原理,浓缩液进入缩口段211后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从而使得进料单向阀213打开,菌种箱203内被活化的菌种进入到缩口段211内与浓缩液混合,后排出导流管进入到储液罐内。
[0058] 由于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受管内壁的影响,越是靠近管壁的流体其流速越低,因此缩口段211的设置相当于将混合管205内壁的面积缩小,减小层流的出现,使浓缩液靠近缩口段211内壁与中心处的流速相当,另外受负压的作用,菌种在被吸入缩口段211的同时,也会冲击在导流管内壁上形成的层流,而冲击的方向均是朝向缩口段211的中心处,因此能够将菌种带入到缩口段211的中心处与浓缩液混合。
[0059] 采用上述尾部混合器能够实现浓缩液与菌种的快速均匀混合,同时保证菌种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与浓缩液进行混合,既不会因浓缩液温度过高而导致失活,也不会出现因浓缩液温度过低而活性不足的问题。
[006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