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钓鱼与渔业 / 鱼道 / 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

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

阅读:49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衔接的多级溢流堰,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堰顶构造均为差动式三 角 形交替布置;相邻级溢流堰之间均设置有仿自然 鱼道 ,所述仿自然鱼道为沿 水 流方向设置的槽道,所述槽道的上端口与上一级溢流堰的堰顶相衔接,槽道的下端口延伸至下一级溢流堰的溢流水池底部;每一级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的护底均为 自下而上 依次叠置的土工布层、铅丝 石笼 层和种植土层复合结构。本发明采用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使得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了河流曝气性能,提高了水中溶解 氧 的含量,给溢流水池内的动、 植物 和 微 生物 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了富有生机的色彩。,下面是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衔接的多级溢流堰,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堰顶构造均为差动式三形交替布置;相邻级溢流堰之间均设置有仿自然鱼道,所述仿自然鱼道为沿流方向设置的槽道,所述槽道的上端口与上一级溢流堰的堰顶相衔接,槽道的下端口延伸至下一级溢流堰的溢流水池底部;每一级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的护底均为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土工布层、铅丝石笼层和种植土层复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内沿水流方向铺设有碎石及在碎石结构上布置有漂石;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内均设置有景观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铅丝石笼层的厚度为0.5m,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0.3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相邻级溢流堰之间的所述仿自然鱼道为多个,上、下相邻的多个仿自然鱼道交错布置。

说明书全文

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态溢流堰,尤其是涉及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改善滨水生态环境水平是当今河道综合治理的发展之旨。按照生态景观需求,溢流堰便是常见的拦蓄水结构之一。近年来出现了各种考虑景观要求而建设的低水头溢流堰,即通过壅高水位以在溢流堰上游局部河段取得一定程度的水景观效果;这些溢流堰基本上全部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硬化结构,且体量较大,线条型式单一,仅考虑了防洪、拦蓄水、灌溉等基本功能,而未考虑溢流堰本身的景观效果及河流生态环境要求。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溢流堰堰顶结构简单、线条单一化,溢流水体掺气不足,河流曝气性能较弱,水中溶解的含量较低;2、溢流堰平面形态单一、生硬,自身景观效果差;3、河流的纵向连通性被隔断,导致鱼类等生物物种自由迁徙的通道被阻隔,使原有生物生存受影响甚至无法生存,从而造成水中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甚至某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实现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的转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衔接的多级溢流堰,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堰顶构造均为差动式三形交替布置;相邻级溢流堰之间均设置有仿自然鱼道,所述仿自然鱼道为沿水流方向设置的槽道,所述槽道的上端口与上一级溢流堰的堰顶相衔接,槽道的下端口延伸至下一级溢流堰的溢流水池底部;每一级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的护底均为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土工布层、铅丝石笼层和种植土层复合结构。
所述槽道内沿水流方向铺设有碎石及在碎石结构上布置有漂石;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内均种植有水生植物
[0005] 每一级所述溢流堰的所述溢流水池内均设置有景观石。
[0006] 所述铅丝石笼层的厚度为0.5m,所述种植土层的厚度为0.3m。
[0007] 设置在相邻级溢流堰之间的所述仿自然鱼道为多个,上、下相邻的多个仿自然鱼道交错布置本发明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本发明以多级低水头溢流堰代替现有单体高水头堰,丰富了现有的单一溢流堰形式,且体量较小,施工便捷;
2、各级溢流堰的堰顶构造采用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使得水流在下落过程中充分与空气结合,增加了河流曝气性能,提高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给溢流水池内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了富有生机的色彩;
3、各级溢流堰之间交替设置多条鱼道,有效连通了水生物洄游通道,并在鱼道底部铺设碎石及在碎石结构上零散布置一些漂石,增加了鱼道的粗糙效果,使鱼道内的水流结构更富多样化,凸显了河道生态性能要求;
4、溢流水池护底为“土工布+铅丝石笼+种植土”复合防护生态结构,提高了生态结构稳定性,并在其上布置零星的景观石及种植水生植物,达到人文景观需求。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 图3是图2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1] 图4是本发明所述仿自然型鱼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所述堰顶构造为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4]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多级生态景观溢流堰结构,包括自上游至下游依次衔接的六级溢流堰1.1、1.2、1.3、1.4、1.5、1.6,每一级溢流堰的堰顶构造均为差动式三角形交替布置;相邻级溢流堰之间均设置有多个仿自然鱼道2,上、下相邻的多个仿自然鱼道2交错布置。
[0015] 仿自然鱼道2为沿水流方向设置的U型槽道3,U型槽道3的上端口与上一级溢流堰的堰顶相衔接,U型槽道3的下端口延伸至下一级溢流堰的溢流水池4底部,U型槽道3内沿水流方向铺设有碎石5及在碎石结构上布置有漂石;每一级溢流堰的溢流水池4的护底均为自下而上依次叠置的土工布层6、铅丝石笼层7和种植土层8复合结构,铅丝石笼层7的厚度为0.5m,种植土层8的厚度为0.3m;溢流水池4内种植有水生植物4.1及设置有景观石4.2。
[0016] 本发明设计时,根据河道9上、下游景观常水位差、过流能、稳定度计算及构造要求等,综合确定多级溢流堰的数目、堰顶宽度、堰体高度;每级溢流堰高差设计为0.5m~0.8m。
[0017] 堰体设计时,根据河底9宽度、坡比及鱼道2坡度要求,进行多级溢流堰及鱼道2的平面布置,确定每级溢流堰长度、各级溢流水池4的平面形态(长度和宽度)及鱼道2数量和坡度。
[0018] 溢流水池4的最小深度按照溢流消能工的水力要求确定,各级溢流水池4不仅作为消能工外,同时还作为景观水池,兼作为水生物的休息池。
[0019] 按照自下游到上游顺序进行各级溢流堰体的施工,先进行底部的混凝土垫层浇筑,再施工上部溢流堰体挡墙结构;各级溢流堰挡墙浇筑完毕后进行鱼道2的建设,鱼道2挡墙结构浇筑完毕后在上部U型槽道内依次布置碎石5、漂石以形成加糙坡道,然后再进行溢流水池4的建设,开挖至设计高程找平、夯实后依次铺设土工布层6、铅丝石笼层7和种植土层8,最后在溢流水池4内设置零星景观石4.1并种植水生植物4.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