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播种机 / 精密播种机 / 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精密排种器

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精密排种器

阅读:781发布:2020-09-27

专利汇可以提供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精密排种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大田的小麦 播种 机 上的气吸式精密 排种器 。技术方案包括排种器盖(1)、径向槽盘(2)、 螺旋槽 盘(3)、驱动卡盘(4)、气室(7)、排种器壳体(8)及传动机构,其中,排种器壳体(8)与气室(7)固连在一起,螺旋槽盘(3)由气室(7)上的销钉 定位 而固定不动,紧贴螺旋槽盘(3)的径向槽盘(2)安装在驱动卡盘(4)的驱动爪上,螺旋槽盘(3)上的螺旋 槽孔 从盘中心下方呈弧形向上延伸一圈,形成吸种区、清种区和携种区,与径向槽盘(2)上面若干条由盘的中心附近向外径向 辐射 的槽孔 叠加 形成组合吸孔。本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排种均匀,粒距可调,排种 频率 高,适应于大田小麦单粒精密播种。,下面是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精密排种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精密排种器,包括排种器盖(1)、径 向槽盘(2)、带有螺旋槽孔的螺旋槽盘(3)、驱动卡盘(4)、气室(7)、 排种器壳体(8)及传动机构,其中,排种器壳体(8)与气室(7)固 连在一起,螺旋槽盘(3)与气室(7)定位连接,紧贴螺旋槽盘(3)的径 向槽盘(2)与驱动卡盘4连接,其特征在于,螺旋槽盘(3)上的螺旋槽 孔从盘中心下方呈弧形向上延伸一圈,形成吸种区、清种区和携种区, 与径向槽盘(2)上面若干条由盘的中心附近向外径向辐射槽孔叠加 形成组合吸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径向槽盘(2)与排种器盖(1)之间的间隙为0-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螺旋槽盘(3)上有定位槽,气室(7)上带有销钉,所述的 定位槽卡在销钉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卡盘(4)上有三个驱动爪与径向槽盘(2)上 相应的凹槽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种器盖(1)中心内腔为种子室。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大田的小麦播种机上的气吸式精密排种 器,通过更换不同规格排种盘,也可用于其它农作物的精密播种,属于 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冬小麦精密播种高产栽培技术是一套 高产、稳产、低耗、经济效益高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为实现和推 广这项农艺技术,必须有与之配套的高性能小麦精密播种机。精密排种 器是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决定精密播种的主要性能指标播种均匀 度。
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机械式小麦精密排种器有:依据小麦排队落粒原 理研制的平环槽式、双辊式、倾斜轮孔式;依据型孔的形状类似于小 麦的形状,配以离心、重力等进行充种的锥盘式、水平锥孔排种盘配 锥型散种器式和滚筒式;依据内充种原理研制的内充种式等等。这些机 械式小麦精密排种器对种子尺寸要求严格,易损伤种子,作业速度一般 不能超过3km/h,且单粒排种效果差,属稀条播。在气力式小麦精密排 种器的研究方面,小区用组合吸孔式排种器播种小麦具有良好的单粒排 种效果,该排种器采用气力—机械式工作原理,由其主要工作部件螺旋 槽盘和径向槽盘叠加形成的组合吸孔完成吸种与清种过程,清种后形成 的单粒种子由排种叶轮携带至排种口排出,所以该排种器的工作过程是 气力式吸种与清种,机械式携种与排种,结构复杂,排种盘转速低,无 法适用于大田生产作业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该排 种器可实现小麦单粒精密播种,播种粒距均匀,通过改变排种盘转速可 实现粒距可调,排种盘转速高,适应于大田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包括排种器盖1、径向槽盘2、带有 螺旋槽孔的螺旋槽盘3、驱动卡盘4、气室7、排种器壳体8及传动机构, 其中,排种器壳体8与气室7固连在一起,螺旋槽盘3与气室7定位连 接,紧贴螺旋槽盘3的径向槽盘2与驱动卡盘4连接,其特征在于,螺 旋槽盘3上的螺旋槽孔从盘中心下方呈弧形向上延伸一圈,形成吸种区、 清种区和携种区,与径向槽盘2上面若干条由盘的中心附近向外径向辐 射的槽孔叠加形成组合吸孔。
上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中,径向槽盘2与排种器盖1之 间的间隙为0-0.5mm。
上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中,螺旋槽盘3上有定位槽,气 室7上带有销钉,所述的定位槽卡在销钉上。
上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中,驱动卡盘4上有三个驱动爪 与径向槽盘2上相应的凹槽配合。
上述的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中,排种器盖1中心内腔为种子 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排种器工作原理为全程气吸式排种器, 气力式完成吸种、清种、携种与排种,无排种叶轮,结构简单,排种盘 转速提高,在排种盘高速运转到100r/min,气室真空度5kPa条件下, 排种器充种率仍为100%。高速运转的排种盘提高了排种器排种频率,可 实现小麦播种机大田作业所需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精密排种器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槽盘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小麦组合吸孔气吸式精密排种器原理图(去掉排种器盖1 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1为排种器盖,其中心内腔为种子室,2为径向槽盘, 3为螺旋槽盘,4为驱动卡盘,5为链轮,6为轴承,7为气室,8为 排种器壳体。其中,排种器壳体8可通过螺栓固定在播种机架上,排种 器壳体8与气室7通过螺钉固连在一起,螺旋槽盘3的定位槽卡住气室 7上的销钉而固定不动。链轮5与驱动卡盘4焊接在一起,由固定在气 室7壳体上的轴承6支撑,通过链轮5传动带动驱动卡盘4转动,驱动 卡盘4上三个驱动爪与紧贴螺旋槽盘3前面的径向槽盘2上相应的凹槽 相配合,从而实现驱动卡盘4与径向槽盘2的连接,当驱动卡盘4转动 时,径向槽盘2也随之同步回转。排种器盖1与排种器壳体8通过螺栓 固定在一起,径向槽盘2与排种器盖1之间的间隙为0-0.5mm,组装完 成后,各零部件间不得有卡死或碰撞现象发生。
两个紧贴重叠在一起的立式排种圆盘,即螺旋槽盘3和径向槽盘2, 将排种器盖1上的种子室和气室7隔开。螺旋槽盘3的背面是气室7, 排种器壳体8上的吸口与风机相连接,使气室7内产生负压。径向槽 盘2紧贴在螺旋槽盘3前面,在径向槽孔与螺旋槽孔的重叠处形成吸孔, 吸孔处有负压,吸孔随径向槽盘2的转动,由盘的中心按螺旋线方向向 外移动。排种器盖1上部开有进种口,种子从此进入种子室。
如图2所示,螺旋槽盘3的螺旋槽孔从盘中心下方呈弧形向上延伸 一圈,形成吸种区、清种区和携种区,与径向槽盘2上面若干条由盘的 中心附近向外径向辐射的槽孔叠加形成组合吸孔。在吸种区,螺旋槽孔 离盘中心距离的变化率小,则组合吸孔面积无明显变化,形状为长方形, 有利于吸孔在充种区吸附种子;在清种区,由于螺旋槽孔螺旋线上升, 螺旋槽孔离盘中心距离的变化率经历了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的过程, 使得组合吸孔面积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在此变化过程中,吸孔的形 状也由吸种区的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再由平行四边形变为长方形, 以清除被吸附的多余种子;携种区,由于螺旋槽孔离盘中心的距离没有 变化,组合吸孔面积不变,吸孔形状为长方形,有利于清种后剩下的单 粒种子处于稳定状态被携带至排种口。
工作原理为全程组合吸孔气吸式(见图3),播种机工作时,风机在 气吸室7内形成真空,在螺旋槽盘3和径向槽盘2形成的组合吸孔两侧 产生压力差,将种子室内的种子9吸附在吸孔上,同时径向槽盘2由链 轮5带动做匀速回转,径向槽盘2转动过程中,组合吸孔沿螺旋槽移动, 吸附在组合吸孔上的种子9也随吸孔沿螺旋槽由中心向外移动。在移动 过程中,因吸孔形状随径向槽盘2的转动而不断变化,先由近似长方形 变为平行四边形,后又变成近似长方形,因此,吸附在吸孔上的种子9 也跟着旋转,造成种子9自转定位,这时吸力不够的多余种子9落回种 子室,最后剩一粒种子9吸附在组合吸孔上,在螺旋槽末端,组合吸孔 消失,负压也就消失,此时携带至此的种子靠重力直接落入开沟器开出 的种沟内。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