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无土农业 / 无土栽培 / 植物无土栽培的方法

植物无土栽培的方法

阅读:949发布:2022-04-07

专利汇可以提供植物无土栽培的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 无土栽培 植物 的方法,它利用人造 纤维 ,石化纤维,植物纤维切断 粉碎 成粒状、 块 状或条状,用作栽培植物之基料,栽培时应把有机物质的 肥料 与基料相混合,按时浇 水 ,使植物苗迅速发芽成长,本方法适用于种植玉米、秋菊、葱、鸡冠花、百合花、木本花草,而且可以制作草毯供宾馆运动场,沙漠地区绿化环境使用。,下面是植物无土栽培的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植物无土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人造纤维,石化纤维,植物纤维以及丝的废料或原料,在切断机中切断成长度为10毫米以下,然后再粉碎成为粒状、状或条状的纤维基料作为栽培植物的介质;种植时对介质进行旋肥,使肥料与纤维基料直接混合,其混合比例最高达50%,肥料均为胡机物,肥料之pH值为6.8;播种后应按时浇,促使植株长芽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肥之成分为
全氮  1.20%
有机磷  1.64%
有机物质  50.87%
酸性水溶性有机物  7.18%
置换性  3.0%
置换性镁  0.4%
有效磷  0.64%
  1.66%
  142ppM
锰  546ppM
锌  3399ppM
有效性铬  1.2ppM
有效性  1.25ppM
硝酸态氮  952ppM
铵态氮  428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石化纤维、人造纤维、植物纤维切断之长度最佳为0.5-5毫米。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无土栽培植物的方法,属于园艺和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

一般植物均栽种于土壤上,为了使植物获得充分的养料,因而适当地施肥、浇,然而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生长条件是有限的,而且也是亘古以来不变的,因此土壤的土质对于植物之生长具有莫大之影响,种植方法及土质均沿用旧法,其效果均非理想。

当今国内外的无土栽培方法如:(1)水耕法:系利用水,再加上肥料以培养植物的方法。(2)砾耕法:系利用石粒置于水中,再加上肥料,用以培养植物的方法。(3)珍珠石、发泡石、蛭石无土栽培法:系利用珍珠石、发泡石、蛭石等石材,加上肥料用以栽培植物的方法培法。(4)(PETMOORS)腐蚀水草代替土壤培养植物的方法:是利用沼泽中的水草,经加工干燥,打碎后用以培育植物。

以上四种无土栽培法,无外乎都是在寻求摒弃自然土的缺点,以达到适合植物生产的较为有利条件,如透气性、保水性、吸取肥料的均匀性,及避免病原菌的侵袭等,但这些方法不是造价太高,缺乏实用性,就是容易腐蚀,难以达到完全代替自然土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植物无土栽培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上述的一些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利用人造纤维、石化纤维、植物纤维等各种纤维以及丝的废料或原料,将上述原料置于纤维切断器中,依次把纤维切断成长度为10毫米以下的长度,通常以0.5-5毫米最为适用,因为在这种长度的情况下,纤维就丧失互相撑制的能,然后再把它制成粒状、条状或状,就可以用作栽培植物的介质。

由于上述的切断和粉碎以后之纤维介质具有良好的间隙(VOID)作用,使长时间种植或多年连续使用仍具有良好之透气性,而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又与透气性有绝对的必要,利用这些特性,使植物不必再在土壤中种植,而可以在这种介质中促进植物快速茁壮地成长达到丰硕之成果。

实施例

1、本发明于1988年1月15日作第一次试验,土地面积为4平方米,厚度10公分,纯纤维制品不含其它物质之培养基,使用有机肥料5公斤,一次混入使用,其成分为:

全氮    1.20%

有机磷    1.64%

有机物质    50.87%

酸性水溶性有机物质    7.18%

置换性    3.0%

置换性镁    0.4%

有效磷    0.64%

    1.66%

    142ppM

锰    546ppM

锌    3399ppM

有效性铬    1.2ppM

有效性    1.25ppM

硝酸态氮    952ppM

铵态氮    428ppM

施肥处理方法是使肥料与经过处理的纤维基料直接混合,最高比例达50%,混合的比例视种植的对象来决定,例如,种植木本科植物,必须减少或不予混合,只将肥料施于纤维基料之表面,以后就洒水使它慢慢往下渗入基料内就可以,在栽种第一次作物以后,或在经过多次使用以后,不必作任何清洗,脱酸等处理,但应补充施肥,以补充作物于吸收以后不足肥份,所施加的肥料均为有机物,并非化学肥料,所以经过多次使用并不影响其pH值约为6.8。经多次浇水后,于2月1日播种番茄种子120粒,播种深度为1公分,于2月中旬拔除过多过密之幼苗,只剩60棵,遂架设支柱使其受到撑扶使不致互相缠绕或倒状,在3月初施追肥,促其果粒增大,中旬开始采收果粒,大者重1磅,小粒约0.4磅,直到5月中旬,总共收获果粒735个,株高160-190公分,5月中旬后,果粒渐小植株开始老化,就全部拔根并将纤维原料堆成30公分厚度,插入长度为30公分桑树板条2根,深度20公分,顶端装遮荫之草廉子,15天后缩短遮荫时间,6月30日已长成长10公分之新枝,因桑树苗吸收肥料较慢也不再施肥,光浇水,到12月底已是树高1.2公尺,树冠直径约1公尺,第2年已开花,7月份收桑果。

实施例2

1988年6月3日又于同一地点,以同一基料,相同的面积4平方米对播种玉米作了试验,播种100粒,其发芽率为98%,拔除不良植株以后,还剩下80株,施肥2公斤于基料表面,到收获期时被强折损7株,采收期每株玉米有两个果荚者共51株,只有一个果荚者,有22株,总共采收124荚。

实施例3

1988年10月20日试种台湾秋菊(大黄菊),种植面积为75cm×175cm,株苗高10cm,种植16棵,于11月15日每株只留分枝3枝,摘除其余芽体,每株架3支支柱,于12月25日开花,每株开3枝,每枝只留一朵,共开花48朵,花径15cm,株高80cm,每朵花形成半球体形,株体下方之枯叶只2-3片。

实施例4

1989年1月23日播种台湾葱,种植每穴2株,至2月10日已有分株体长出,至2月底每穴已分裂为8-10株左右之株体,高度已达半公尺,叶呈深绿色,3月份开始采收,每穴分成2份,采取其中一份,施肥只2公斤完全混合肥料。

实施例5

1989年5月3日试种鸡冠花,种子间隔为每10公分一穴,每穴2粒覆盖以0.5公分,5月25日每穴拔除一株,到6月1日株高已达10-15公分,6月15日已见顶端有花蕾之迹象,6月30日开花,此时花冠并不很大,但生长良好,到7月中旬,高度已超过1公尺。

实施例6

1989年9月10日又种植白色铁炮百合,每株间隔为25公分,芽球种植深4公分,施肥3公斤,有机质之肥料混合80%之花生豆粕,12月底又追肥1公斤混合肥料,到90年4月1日开花最多者1株开13朵,最少也有2朵,株高最低75公分,最高120公分,于4月4日由其基部量起25公分处,剪取其上部之花和梗,留下高度25公分之株体,到6月底已枯黄,这时采取其基部所生之芽球体,多者每株已生成3粒,大部分均为2粒,而且球体呈深黄色,充分显现出其生长情况良好。

实施例7

曾于1988年2月9日种植胡瓜(刺瓜),种植面积4平方米,种植44棵,有机肥料混合6公斤作为基肥,于2月20日混合完成,该有机肥料包含70%花生豆粕,碾粉,20%家畜骨骼骨粉,5%化铁砂,5%蛇纹石石粉,种植以后充分浇水到饱和,于3月上旬已长高到30公分,叶片直径20公分,架设之支柱可引导其攀附使它继续向上生长,其叶片基部已可见花蕾,由于纤维基料之透气性优于一般土壤,所以胡瓜之成长速度,叶片尺寸,果实大小和产量均超过一般在土壤中种植之胡瓜,至4月20日其株体长高到2公尺,5月中旬株体老化,就全部拔除,并将纤维基料堆成30公分厚度,插入长度为30公分之桑树枝条2根,深 度20公分,于顶端装有遮荫用的草廉,在傍晚时又拆除,次日再覆盖,15天以后渐次缩短覆盖时间,至所生之新芽受日光照射不呈枯萎现象时,可知其所生之新根所吸收的水分已足够供应,这时可不必再使用遮荫之草廉,到6月30日新生之芽点已长到10公分也就是所插枝条长出的新枝,此时可知其根部吸收养分肥料之能力,因桑树苗吸收肥料速度较慢,所以不再于以施肥,只浇水,到88年12月底冬眠叶落时,树高1.2公尺,数冠直径1公尺灌木状,再到1989年2月初又发生新芽,3月初开花,7月采收桑果,总之,由插芽到结果,使用本发明之方法,只需一年的时间。

实施例8

按本法种植百合花,一株之花蕾开花比使用土壤种植时多,而且一株多花,生长情况良好。

实施例9

利用本法在屋顶阳台上种植夏菊,所开之花硕大丰满、艳丽。

实施例10

在胶布上铺设纤维介质,种植草菌,约45天即可培植成天然之草毯,可用于宾馆、运动场或沙漠地区绿化环境之用,可参阅本人之另一项专利

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法有许多优点。

1.适应于种植各类植物,成本低,方法简便实用。

2.本方法之介质,其比重只有自然土的1/15,含水之饱和状态比重是1/3,由此可知其含水量是土壤之含水量的5倍,由于其本身松驰,所以通气性特别良好,肥料与纤维之混合能保持充足之水分,且中途不必追加肥,因其介质中所含之基础肥料已足够于培育生长。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