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农作物保护 / 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

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评价方法

阅读:444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评价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 力 评价方法,属于数据分析领域。本 发明 通过科技工作者科研 基础 条件、科研成果以及科技获奖情况,对于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给出横向、综合的评价。该方法包括: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筛选;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及要求设置;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计算;各指标科研能力得分计算;科研能力综合得分计算。本发明从表征科研能力的指标,采取分类的方法和不同的计算方式,提高可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结合成果的不同等级、不同 水 平以及受凭对象在成果中的不同贡献,进行加权的综合评价,更利于不同人员之间的成果横向比较。,下面是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评价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筛选;
S0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S03: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及要求设置;
S04: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计算;
S05:各指标科研能力得分计算;
S06:科研能力综合得分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筛选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二级,一级指标包括:科研基础条件、科研成果及科技奖励;科研基础条件包括:年龄、学历、毕业院校及职称;科研成果包括:论文、知识产权及科研项目;
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论文、知识产权和科研项目均为二级指标;
科技奖励是科技工作者作为参与人员所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省部级奖励情况;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省部级奖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人民政府直接授予的奖励以及国家各部委授予的奖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基本要求和满分要求所对应的初始值,各指标数值参见表1,其中,科研基础条件与科研成果权重之和为100,科技奖励为加分项。
表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一级指标科研基础条件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数据数值以1为基础,通过离散化系数方式获得;离散化计算方式为:数据数值=离散化系数*基础数据数值;离散化系数设置规则为:最高档离散化系数取1,最低档离散化系数取0.6;
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计算公式为:D(i)=a(k)*1,i为各二级指标对应的序号,i=1,2,3…8,a(k)为指标评价值所在分档k的离散化系数,a(k)=1-0.4/(j-1)*(k-1),j为该指标分档总数;
(2)一级指标科研成果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数据数值根据成果层次和个人贡献进行计算得出;
(3)一级指标科技奖励数据数值D(8),以奖励级别和奖励等级为系数进行调整:国家级奖励系数为3,省部级奖励系数为2;一等奖系数为1,二等奖系数为0.85,三等奖系数为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二级指标年龄分为四档,分别为28岁-35岁、35岁-40岁、40岁-50岁、28岁以下及50以上,以上四档为上包含;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87、0.74、0.6;
二级指标学历分为六档,分别为博士及博士后、博士在读、硕士、硕士在读、本科、其他;
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92、0.84、0.76、0.68、0.6;
二级指标毕业院校分为五档,分别为世界前10所顶尖名校、985及世界前500名国外及港澳台高校、211及其他国外及港澳台高校、普通省属高校、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
0.9、0.8、0.7、0.6;
二级指标职称分为五档,分别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
1、0.9、0.8、0.7、0.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二级指标论文数据数值D(5),以论文总数为基础,等级及排名为系数进行调整;
等级系数按照公开发表论文级别进行划分: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1;
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一级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尚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系数取0.95;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8;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10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7;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
0.6;
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5;
排名系数的设置,第一作者系数取1,第二和第三作者系数取0.9,其他排名系数取0.7;
②二级指标知识产权数据数值D(6),以数量数值为基础,以知识产权类别与发明人排名为系数进行调整;
知识产权类别分为两类:一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系数取1;二类知识产权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系数取0.7;
第一发明人系数取1,第二和第三发明人系数取0.9,其他发明人系数取0.6;
③二级指标科研项目数据数值D(7),在承担项目数据总数基础上,以项目级别和所担任的色为系数进行调整;
国家级项目系数取1.5,省级项目系数取1,市级及以下项目系数取0.7;
第一负责人系数取1,第二、三负责人系数取0.9,其他负责人系数取0.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一级指标科研基础条件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科研能力得分S(i)通过离散化系数与权值乘积取得,即S(i)=W(i)*D(i),W(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2)一级指标科研成果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科研能力得分S(i)采用分段插值法进行计算;
(3)一级指标科技奖励科研能力得分S(8),当D(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分段插值法计算规则如下:
规则0501: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大于或等于满分要求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为满分,即指标得分等于表1中的权重;
规则050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等于基本要求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为权重的
60%;
规则0503: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为0时,指标得分为0;
规则0504: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处于0和基本要求之间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按照线性插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S(i)=D(i)/Vb(i)×W(i)*60%,Vb(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
规则0505: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处于基本要求和满分要求之间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按照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S(i)=(D(i)-Vb(i))/(Vf(i)-Vb(i))×W(i)*40%+W(i)*60%,Vf(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满分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
(1)二级指标论文的科研能力得分S(5),由论文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
(2)二级指标知识产权的科研能力得分S(6),由知识产权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
(3)二级指标科研项目数据数值的科研能力得分S(7),由科研项目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6中,科研能力综合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单项得分之和,即:

说明书全文

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数据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对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多以论文为评价依据,评价方法有人为定性评价还有量化指标评估。以论文为评价依据,主要适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人员,对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来说,论文并不是其主要科技成果,很难评定其科研能力状态,而知识产权以及所参与的项目更能代表其科研能力。量化指标评估已发展到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出版期刊的影响因子等,但这种定量方法也一直存在争议,如被引频次是随时间增长的参数,对于构建评价体系并非完全科学。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以定性评价和量化指标评估方法对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进行评价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通过科技工作者科研基础条件、科研成果以及科技获奖情况,对于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给出横向、综合的评价。
[0004]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发明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S01: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筛选;
[0007] S0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
[0008] S03: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及要求设置;
[0009] S04: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计算;
[0010] S05:各指标科研能力得分计算;
[0011] S06:科研能力综合得分计算。
[0012] 进一步的,步骤S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筛选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0013] 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二级,一级指标包括:科研基础条件、科研成果及科技奖励;科研基础条件包括:年龄、学历、毕业院校及职称;科研成果包括:论文、知识产权及科研项目;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论文、知识产权和科研项目均为二级指标;
[0014] 科技奖励是科技工作者作为参与人员所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省部级奖励情况;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省部级奖励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人民政府直接授予的奖励以及国家各部委授予的奖励。
[0015] 进一步的,步骤S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基本要求和满分要求所对应的初始值,各指标数值参见表1,其中,科研基础条件与科研成果权重之和为100,科技奖励为加分项。
[0016] 表1
[0017]
[0018] 进一步的,步骤S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9] (1)一级指标科研基础条件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数据数值以1为基础,通过离散化系数方式获得;离散化计算方式为:数据数值=离散化系数*基础数据数值;离散化系数设置规则为:最高档离散化系数取1,最低档离散化系数取0.6;
[0020] 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计算公式为:D(i)=a(k)*1,i为各二级指标对应的序号,i=1,2,3…8,a(k)为指标评价值所在分档k的离散化系数,a(k)=1-0.4/(j-1)*(k-1),j为该指标分档总数;
[0021] (2)一级指标科研成果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数据数值根据成果层次和个人贡献进行计算得出;
[0022] (3)一级指标科技奖励数据数值D(8),以奖励级别和奖励等级为系数进行调整:国家级奖励系数为3,省部级奖励系数为2;一等奖系数为1,二等奖系数为0.85,三等奖系数为0.6。
[0023] 进一步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4] 二级指标年龄分为四档,分别为28岁-35岁、35岁-40岁、40岁-50岁、28岁以下及50以上,以上四档为上包含;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87、0.74、0.6;
[0025] 二级指标学历分为六档,分别为博士及博士后、博士在读、硕士、硕士在读、本科、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92、0.84、0.76、0.68、0.6;
[0026] 二级指标毕业院校分为五档,分别为世界前10所顶尖名校、985及世界前500名国外及港澳台高校、211及其他国外及港澳台高校、普通省属高校、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9、0.8、0.7、0.6;
[0027] 二级指标职称分为五档,分别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9、0.8、0.7、0.6。
[0028] 进一步的,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9] ①二级指标论文数据数值D(5),以论文总数为基础,等级及排名为系数进行调整;
[0030] 等级系数按照公开发表论文级别进行划分:
[0031]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1;
[0032] 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一级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尚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系数取0.95;
[0033]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8;
[0034]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10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7;
[0035]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6;
[0036] 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5;
[0037] 排名系数的设置,第一作者系数取1,第二和第三作者系数取0.9,其他排名系数取0.7;
[0038] ②二级指标知识产权数据数值D(6),以数量数值为基础,以知识产权类别与发明人排名为系数进行调整;
[0039] 知识产权类别分为两类:一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系数取1;二类知识产权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系数取0.7;
[0040] 第一发明人系数取1,第二和第三发明人系数取0.9,其他发明人系数取0.6;
[0041] ③二级指标科研项目数据数值D(7),在承担项目数据总数基础上,以项目级别和所担任的色为系数进行调整;
[0042] 国家级项目系数取1.5,省级项目系数取1,市级及以下项目系数取0.7;
[0043] 第一负责人系数取1,第二、三负责人系数取0.9,其他负责人系数取0.6。
[0044] 进一步的,步骤S0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5] (1)一级指标科研基础条件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科研能力得分S(i)通过离散化系数与权值乘积取得,即S(i)=W(i)*D(i),W(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0046] (2)一级指标科研成果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科研能力得分S(i)采用分段插值法进行计算;
[0047] (3)一级指标科技奖励科研能力得分S(8),当D(8)
[0048] 进一步的,步骤(2)中,分段插值法计算规则如下:
[0049] 规则0501: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大于或等于满分要求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为满分,即指标得分等于表1中的权重;
[0050] 规则050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等于基本要求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为权重的60%;
[0051] 规则0503: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为0时,指标得分为0;
[0052] 规则0504: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处于0和基本要求之间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按照线性插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0053] S(i)=D(i)/Vb(i)×W(i)*60%,Vb(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
[0054] 规则0505: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处于基本要求和满分要求之间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按照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0055] S(i)=(D(i)-Vb(i))/(Vf(i)-Vb(i))×W(i)*40%+W(i)*60%,Vf(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满分要求。
[0056] 进一步的,步骤(2)中:
[0057] (1)二级指标论文的科研能力得分S(5),由论文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
[0058] (2)二级指标知识产权的科研能力得分S(6),由知识产权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
[0059] (3)二级指标科研项目数据数值的科研能力得分S(7),由科研项目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
[0060] 进一步的,步骤S06中,科研能力综合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单项得分之和,即:
[006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62] 科研能力除从产出成果上可以判定外,也受年龄、知识背景等影响,因此本发明从科研基础条件与科研成果多个角度,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是一种积极地尝试和探索,同时结合成果所在载体的平与个人在成果中的作用进行综合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估的思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63] 1、从表征科研能力的指标,采取分类的方法和不同的计算方式,提高可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0064] 2、结合成果的不同等级、不同水平以及受凭对象在成果中的不同贡献,进行加权的综合评价,更利于不同人员之间的成果横向比较。附图说明
[0065] 图1为本发明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构成图。
[0066]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本发明的一种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方法,按照各评价指标的特点进行分类、赋予权重,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横向比较,如图2所示,该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68] 步骤S01: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指标筛选,筛选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科研能力评价体系。
[0069] 如图1所示,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二级,其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7项。
[0070] 一级指标主要包括:科研基础条件、科研成果及科技奖励。
[0071] 科研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年龄、学历、毕业院校及职称。
[0072] 科研成果主要包括:论文、知识产权及科研项目。
[0073] 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论文、知识产权和科研项目均为二级指标。
[0074] 科技奖励指的是科技工作者作为参与人员所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和省部级奖励情况。
[0075]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主要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0076] 省部级奖励指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或人民政府直接授予的奖励以及国家各部委授予的奖励。
[0077] 步骤S0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取,从科技工作者数据库中获得相关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
[0078] 步骤S03: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及要求设置,设置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基本要求和满分要求所对应的初始值,各指标数值参见表1。
[0079] 表1指标权重、基本要求及满分要求
[0080]
[0081] 其中,科研基础条件与科研成果权重之和为100,科技奖励为加分项。
[0082] 步骤S04: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计算
[0083] 一、一级指标科研基础条件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数据数值以1为基础,通过离散化系数方式获得。
[0084] 所采用的离散化计算方式如下:
[0085] 数据数值=离散化系数*基础数据数值。
[0086] 其中,离散化系数设置规则如下:
[0087] 最高档离散化系数取1,最低档离散化系数取0.6。
[0088] 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计算公式如下:
[0089] D(i)=a(k)*1
[0090] 其中,i为各二级指标对应的序号,i=1,2,3…8,a(k)为指标评价值所在分档k的离散化系数,即:
[0091] a(k)=1-0.4/(j-1)*(k-1)
[0092] 其中,j为该指标分档总数。
[0093] 具体的是:
[0094] 1、二级指标年龄分为四档,分别为28岁-35岁、35岁-40岁、40岁-50岁、28岁以下及50以上,以上四档为上包含;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87、0.74、0.6。
[0095] 2、二级指标学历分为六档,分别为博士及博士后、博士在读、硕士、硕士在读、本科、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92、0.84、0.76、0.68、0.6。
[0096] 3、二级指标毕业院校分为五档,分别为世界前10所顶尖名校、985及世界前500名国外及港澳台高校、211及其他国外及港澳台高校、普通省属高校、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9、0.8、0.7、0.6。
[0097] 4、二级指标职称分为五档,分别为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其他;其离散化系数分别为1、0.9、0.8、0.7、0.6。
[0098] 二、一级指标科研成果对应的二级指标的数据数值根据成果层次和个人贡献进行计算得出。
[0099] 1、二级指标论文数据数值D(5),以论文总数为基础,等级及排名为系数进行调整。
[0100] 其中,等级系数按照公开发表论文级别进行划分:
[0101] 第一级——T类,特种刊物论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两本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1。
[0102] 第二级——A类,权威核心刊物论文,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一级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尚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系数取0.95。
[0103] 第三级——B类,重要核心刊物论文,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8。
[0104] 第四级——C类,一般核心刊物论文,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图书馆2010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7。
[0105] 第五级——D类,一般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6。
[0106] 第六级——E类,受限公开刊物论文,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但受发行限制的刊物上(仅有期刊号,无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系数取0.5。
[0107] 其中,排名系数的设置,第一作者系数取1,第二和第三作者系数取0.9,其他排名系数取0.7。例如:科技工作者发表A类论文10篇(第一作者排名系数为3,第二和第三作者排名系数为5,其他作者排名系数为2),B类论文12篇(第一作者排名系数为5,第二和第三作者排名系数为5,其他作者排名系数为2),C类论文35篇(第一作者排名系数为8,第二和第三作者排名系数为15,其他作者排名系数为12),则论文数据数值D(5)=3*0.95*1+5*0.95*0.9+2*0.95*0.7+5*0.8*1+5*0.8*0.9+2*0.8*0.7+8*0.7*1+15*0.7*0.9+12*0.7*0.7=38.94。
[0108] 2、二级指标知识产权数据数值D(6),以数量数值为基础,以知识产权类别与发明人排名为系数进行调整。
[0109] 其中,知识产权类别分为两类:
[0110] 一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系数取1。
[0111] 二类知识产权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不含商标),系数取0.7。
[0112] 第一发明人系数取1,第二和第三发明人系数取0.9,其他发明人系数取0.6。知识产权数据数值D(6)计算方式同D(5)。例如:专利总量为10件,第一发明人1件,第二和第三发明人2件,其他发明人7件,则D(6)=1*1+2*0.9+7*0.6=7。
[0113] 3、二级指标科研项目数据数值D(7),在承担项目数据总数基础上,以项目级别和所担任的角色为系数进行调整。
[0114] 国家级项目系数取1.5,省级项目系数取1,市级及以下项目系数取0.7。
[0115] 第一负责人系数取1,第二、三负责人系数取0.9,其他负责人系数取0.6。例如:第一负责人承担国家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2项;第二和第三负责人承担省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则D(7)=1*1.5*1+1*1*1+2*1*0.7+2*1*0.9+1*0.9*0.7=6.33。
[0116] 三、一级指标科技奖励数据数值D(8),以奖励级别和奖励等级为系数进行调整。
[0117] 国家级奖励系数为3,省部级奖励系数为2。
[0118] 一等奖系数为1,二等奖系数为0.85,三等奖系数为0.6。
[0119] 例如:科技工作者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级1项,三等奖2项,则D(8)=1*3*0.85+1*2*1+2*2*0.6=6.95。
[0120] 步骤S05:各指标科研能力得分计算
[0121] 1、一级指标科研基础条件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科研能力得分S(i)通过离散化系数与权值乘积取得,即S(i)=W(i)*D(i),其中,W(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0122] 二级指标年龄的科研能力得分S(1)分别为8、6.96、5.92、4.8。
[0123] 二级指标学历的科研能力得分S(2)分别为9、8.28、7.56、6.84、6.12、5.4。
[0124] 二级指标毕业院校的科研能力得分S(3)分别为6、5.4、4.8、4.2、3.6。
[0125] 二级指标职称的科研能力得分S(4)分别为6、5.4、4.8、4.2、3.6。
[0126] 2、一级指标科研成果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科研能力得分S(i)采用分段插值法进行计算。
[0127] 其中,分段插值法计算规则如下:
[0128] 规则0501: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大于或等于满分要求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为满分,即指标得分等于表1中的权重。
[0129] 规则050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等于基本要求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为权重的60%。
[0130] 规则0503: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为0时,指标得分为0。
[0131] 规则0504: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处于0和基本要求之间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按照线性插值的方法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132] S(i)=D(i)/Vb(i)×W(i)*60%,其中,Vb(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基本要求。
[0133] 规则0505: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数据数值处于基本要求和满分要求之间时,指标科研能力得分按照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134] S(i)=(D(i)-Vb(i))/(Vf(i)-Vb(i))×W(i)*40%+W(i)*60%,其中,Vf(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满分要求。
[0135] (1)二级指标论文的科研能力得分S(5),由论文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例如,论文数据数值D(5)=38.94,则按照分段插值法,指标论文的科研能力得分S(5)=W(5)=25。
[0136] (2)二级指标知识产权的科研能力得分S(6),由知识产权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例如,知识产权数据数值D(6)=7,则按照分段插值法,指标知识产权的科研能力得分S(6)=(D(6)-Vb(6))/(Vf(6)-Vb(6))×W(6)*40%+W(6)*60%=(10-2)/(7-2)*25*40%-25*60%=21.25。
[0137] (3)二级指标科研项目数据数值的科研能力得分S(7),由科研项目的数据数值与权重按照分段插值法计算得出,例如,科研项目数据数值D(7)=6.33,则按照分段插值法,指标科研项目的科研能力得分S(7)=(D(7)-Vb(7))/(Vf(7)-Vb(7))×W(7)*40%+W(7)*60%=(6.33-2)/(8-2)*20*40%-20*60%=17.77。
[0138] 3、一级指标科技奖励科研能力得分S(8),直接取科技奖励数据数值D(8),但不超过W(8),即如D(8)
[0139] 步骤S06:科研能力综合得分计算
[0140] 科研能力综合得分为各二级指标单项得分之和,即:
[0141]
[014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