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病虫害防治 / 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

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

阅读:1发布:2021-09-1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野生乌天麻作种、选择野生的“猪屎苓”作种、蜜环菌的选择、萌发菌的选择、菌材准备、选地、整地挖窖、培养固定菌床、栽培猪苓、培育天麻 种子 、拌播、移栽、林 下管 理、商品的采收。充分利用厚朴林下闲置空地和蜜环菌资源,同一个地窖,下面一层栽培猪苓,上面一层栽培天麻;猪苓与天麻套种可以共用蜜环菌,最大限度地利用蜜环菌菌材;采收结束后,废弃后的菌材和蜜环菌菌丝可作为林木的营养物质供应,也避免了对废弃菌材的运输。,下面是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种:a、选择野生乌天麻作种;b、选择野生的“猪屎苓”作种;
菌种的选择:a、蜜环菌的选择;b、萌发菌的选择;
菌材准备:a、选用树种;b、菌材菌枝:每年的6~8月准备栽种天麻和猪苓所需用的菌材,取直径为6cm以上的树干,锯成长为15~20cm的节段作大菌材,在大菌材上砍鱼鳞口;
直径3~6cm的树枝砍成15cm的小节段作第二层填充材使用,直径小于3cm的树枝砍成长为
6cm以下的碎节作辅材用;
c、腐殖土准备:挖取林下地面表层至地下延伸10cm的枯枝、落叶和泥土,渥堆发酵备用;
选地:选择海拔1000~1600m的树林,半阴半阳,透光度达50~60%的成林,并伴有
30~45°的坡度,土质以黄棕壤或沙壤为主,PH值在6~7,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深厚疏松保湿利
整地挖窖:清除选定的树林地面的小树、杂草枯枝落叶,将枯枝落叶收集备用,之后
2
顺坡纵向挖出长80~100cm、宽60cm、深15~20cm的地窖,地窖面积控制在在0.5m,相邻地窖间的间距为40~50cm;
培养固定菌床:先在窖底撒5~8cm腐殖土一层,顺坡纵铺大菌材3~5列,相邻大菌材之间的间距为10cm,列间距为6cm,空隙中填放填充材,用填充材填充压紧,然后撒放蜜环菌,再用腐殖土填满空隙稍压紧,撒上一层树叶,加盖上编织袋撒一层泥土,盖上枯枝落叶,保湿;
栽培猪苓:两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栽培猪苓与培养固定床同时进行,将固定菌床内的大菌材放好并在空隙中撒上辅材压紧,将猪苓种缠上预先准备好的蜜环菌菌丝栽于大菌材两头断面处的下部,并紧靠泥土放置,用填充材压在上面靠拢猪苓种块和大菌材;另一种是待固定菌床内的蜜环菌菌丝生长,将猪苓种块靠放在菌丝生长较好的地方和大菌材两头断面处,撒腐殖土并盖上树叶;
培育天麻种子、拌播、移栽:a、培育天麻种子:采用野生乌天麻的箭麻作种,箭麻要求单个0.3市斤以上,无病虫害和损伤,在室内进行育种,在春节前后进行箱栽或盆栽,温度保持在20~25℃,箭麻出苔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要细致,确保蒴果率在90%以上,顶花摘去1/3的花蕾,在育种期间,保持土壤的湿度在60%左右,果实成熟即可采收播种
b、拌播:将萌发菌撕碎或切碎后装入塑料袋中,每0.5Kg的萌发菌加入6~8个天麻蒴果种子后拌匀,播种时将固定菌床上的覆盖物和编织袋去掉,将压在地窖中的填充材取出,将拌好天麻种的萌发菌混合物撒在大菌材的两头断面和相邻大菌材之间的空隙中,用腐殖土撒在大菌材两边菌丝长势好的地方,撒上一层树叶,盖上6~10cm厚的泥土,再盖上枯枝、落叶保湿,期间加强消毒控制,遇天旱需先浇水再播种;
c、移栽:或者将采收后的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小米麻直接移栽,将小米麻移栽在大菌材的两头断面和蜜环菌长势好的地方,移栽后撒上部分辅材,覆上一层薄土,再盖上枯枝落叶保湿;
d、林下管理:定期检查,土壤板结及时疏松,及时清除杂草,病虫害、鼠害的防治要及时,防止人畜破坏践踏,采收天麻后,要添加大菌材并对部分大菌材补充营养;及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55~60%;栽种过程中不要破坏树林的原生结构,保持树林的生态环境;
商品的采收:a、天麻的采收:播种的天麻要第二年冬天采挖,移栽的天麻当年冬季可采,在萌发抽苔前采挖,将天麻全部挖出,选出天麻和挖坏的天麻进行加工,作为商品天麻出售,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小米麻继续作种移栽;
b、猪苓的采收:猪苓的成熟期为3年,当猪苓色黑质硬时采收,外皮乌黑的猪苓加工作为商品猪苓出售,细嫩的白苓作种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树林为厚朴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种为耐腐阔叶树,包括青杠、狮栗、猴栗、板栗、漆树和野樱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蜜环菌为野生蜜环菌时,将菌丝嵌入鱼鳞口内和两头断面处,或者将菌丝切节撒于地窖内,每平方米地窖
0.05~0.1Kg的撒放量;当蜜环菌为蜜环菌树桩或树根时,将其砍成木块或节段均匀撒在大菌材鱼鳞口上和地窖的空隙中,每平方米地窖撒1.9~2Kg;当蜜环菌为培育好的蜜环菌菌种时,将其切成方块或拌成核桃大小放于大菌材的鱼鳞口和两头断面处,每平方米地窖撒
1.8~2Kg的蜜环菌。

说明书全文

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其干燥茎亦称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向阳灌丛及草坡亦有。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和紫萁小菇共生,才能使种子萌芽,形成圆球茎,并生长成为健常的天麻块茎。紫萁小菇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
[0003]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
[0004] 单栽天麻和单栽猪苓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空间,在常规栽培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新鲜木棒作为蜜环菌菌材使用,而在一个生产周期内,这些菌材大多数并没有被完全利用,就直接丢弃。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废弃菌材的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天麻猪苓的套种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单栽天麻和单栽猪苓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而栽培过程中又会丢弃大量菌材,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等问题。
[0006] 本方案中的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种:a、选择野生乌天麻作种;b、选择野生的“猪屎苓”作种;
(2)菌种的选择:a、蜜环菌的选择;b、萌发菌的选择;
(3)菌材准备:a、选用树种;b、菌材菌枝:每年的6~8月准备栽种天麻和猪苓所需用的菌材,取直径为6cm以上的树干,锯成长为15~20cm的节段作大菌材,在大菌材上砍鱼鳞口;
直径3~6cm的树枝砍成15cm的小节段作第二层填充材使用,直径小于3cm的树枝砍成长为
6cm以下的碎节作辅材用;
c、腐殖土准备:挖取林下地面表层至地下延伸10cm的枯枝、落叶和泥土,渥堆发酵备用;
(4)选地:选择海拔1000~1600m的树林,半阴半阳,透光度达50~60%的成林,并伴有
30~45°的坡度,土质以黄棕壤或沙壤为主,PH值在6~7,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深厚疏松保湿利水;
(5)整地挖窖:清除选定的树林地面的小树、杂草枯枝落叶,将枯枝落叶收集备用,之后顺坡纵向挖出长80~100cm、宽60cm、深15~20cm的地窖,地窖面积控制在在0.5m2,相邻地窖间的间距为40~50cm;
(6)培养固定菌床:先在窖底撒5~8cm腐殖土一层,顺坡纵铺大菌材3~4列,相邻大菌材之间的间距为10cm,列间距为6cm,空隙中填放填充材,用填充材填充压紧,然后撒放菌种,再用腐殖土填满空隙稍压紧,撒上一层树叶,加盖上编织袋撒一层泥土,盖上枯枝落叶,保湿;
(7)栽培猪苓:两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栽培猪苓与培养固定菌床同时进行,将固定菌床内的大菌材放好并在空隙中撒上辅材压紧,将猪苓种块缠上预先准备好的蜜环菌菌丝栽于大菌材两头断面处的下部,并紧靠泥土放置,用填充材压在上面靠拢猪苓种块和大菌材;另一种是待固定菌床内的蜜环菌菌丝生长,将猪苓种块靠放在菌丝生长较好的地方和大菌材两头断面处,撒腐殖土并盖上树叶;
(8)培育天麻种子、拌播、移栽:a、培育天麻种子:采用野生乌天麻的箭麻作种,箭麻要求单个0.3市斤以上,无病虫害和损伤,在室内进行育种,在春节前后进行箱栽或盆栽,温度保持在20~25℃,箭麻出苔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要细致,确保蒴果率在90%以上,顶花摘去1/3的花蕾,在育种期间,保持土壤的湿度在60%左右,果实成熟即可采收播种
b、拌播:将萌发菌撕碎或切碎后装入塑料袋中,每0.5Kg的萌发菌加入6~8个天麻蒴果种子后拌匀,播种时将固定菌床上的覆盖物和编织袋去掉,将压在地窖中的填充材取出,将拌好的天麻种和萌发菌的混合物撒在大菌材的两头断面和相邻大菌材之间的空隙中,用腐殖土撒在大菌材两边菌丝长势好的地方,撒上一层树叶,盖上6~10cm厚的泥土,再盖上枯枝、落叶保湿,期间加强消毒控制,遇天旱需先浇水再播种;
c、移栽:将采收后的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小米麻直接移栽,将小米麻移栽在大菌材的两头断面和蜜环菌长势好的地方,移栽后撒上部分辅材,覆上一层薄土,再盖上枯枝落叶保湿;
d、林下管理:定期检查,土壤板结及时疏松,及时清除杂草,病虫害、鼠害的防治要及时,防止人畜破坏践踏,采收天麻种和天麻后,要添加大菌材并对部分大菌材补充营养;及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55~60%;栽种过程中不要破坏树林的原生结构,保持树林的生态环境;
(9)商品的采收:a、天麻的采收:播种的天麻要第二年冬天采挖,移栽的天麻当年冬季可采,在萌发抽苔前采挖,将天麻全部挖出,选出天麻和挖坏的天麻进行加工,作为商品天麻出售,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小米麻继续作种移栽;
b、猪苓的采收:猪苓的成熟期为3年,当猪苓色黑质硬时采收,外皮乌黑的猪苓加工为商品猪苓出售,细嫩的白苓作种移栽。
[0007] 本方案中的一种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空地和蜜环菌资源,同一个地窖,下面一层栽培猪苓,上面一层栽培天麻;密环菌与天麻为共生关系,密环菌与猪苓为伴生关系,猪苓生长周期长3~4年,天麻当年种当年收,猪苓栽在下层,天麻栽在上层,采收天麻时不影响猪苓生产;猪苓与天麻套种可以共用蜜环菌,最大限度地利用蜜环菌菌材;采收结束后,废弃后的菌材和蜜环菌菌丝可作为林木的营养物质供应,也避免了对废弃菌材的运输。
[0008]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4中的树林为厚朴林。厚朴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厚朴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可入药,对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等疾病治疗作用,还能加入癌症药物中。厚朴采皮周期长,因此种植厚朴短期内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选择在厚朴林下种植;依托当地丰富的厚朴林资源,探索厚朴林下套种天麻、猪苓的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厚朴林下空地,同时废弃的大菌材和蜜环菌分解给厚朴提供充足的养分,使厚朴的生长更好,以提高厚朴林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0009] 作为上述方案的又一步优选,所述树种为耐腐阔叶树,包括青杠、狮栗、猴栗、板栗、漆树和野樱桃。
[0010] 作为上述方案的再一步优选,当蜜环菌为野生蜜环菌时,将菌丝嵌入鱼鳞口内和两头断面处,或者将菌丝切节撒于地窖内,每平方米地窖0.05~0.1Kg的撒放量;当蜜环菌为蜜环菌树桩或树根时,将其砍成木块或节段均匀撒在大菌材鱼鳞口上和地窖的空隙中,每平方米地窖撒1.9~2Kg;当蜜环菌为培育好的蜜环菌菌种时,将其切成方块或拌成核桃大小放于大菌材的鱼鳞口和两头断面处,每平方米地窖撒1.8~2Kg的蜜环菌。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1:厚朴林下天麻、猪苓立体混栽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种:a、选择野生乌天麻作种;b、选择野生的“猪屎苓”作种,采用1~2年无病虫害的嫩苓作猪苓种块。
[0012] (2)菌种的选择:a、蜜环菌的选择:蜜环菌是提供天麻和猪苓生长的营养来源,因此选择的蜜环菌质量好坏至关重要,选用当地野生蜜环菌种较好的菌丝或者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利用当地野生蜜环菌资源提纯的菌种;b、萌发菌的选择;萌发菌用于与天麻拌种,大幅提高天麻种子的萌发成麻率,选用大方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萌发菌菌种。
[0013] (3)菌材准备:a、选用树种,选用包括青杠、狮栗、猴栗、板栗、漆树、野樱桃等耐腐阔叶树种作为菌材使用;b、菌材菌枝和腐殖土准备:第一年6~8月准备好栽种天麻和猪苓所需用的菌材,取直径为6cm以上的树干,锯成长为15~20cm的节段作为大菌材,在大菌材上砍鱼鳞口;直径
3~6cm的树枝砍成15cm的小节段作第二层填充材使用,直径小于3cm的树枝砍成长为6cm以下的碎节作辅材用,辅材每平方米用量为30~35Kg;
c、腐殖土准备:为厚朴林下地面表层向下延伸10cm左右的枯枝、落叶、泥土,,渥堆发酵备用。
[0014] (4)选地:选择海拔1000~1600m,半阴半阳,透光度达50~60%的成林厚朴林,并伴有30~45°的坡度,利于通风透气和利水,土质以黄棕壤或沙壤为主,PH值在6~7,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深厚疏松,利于保湿。
[0015] (5)整地挖窖:第一年10月~次年3月,清除选定的厚朴林地面的小树、杂草及枯枝落叶,将枯枝落叶收集备用,之后顺坡纵向挖出长80~100cm、宽60cm、深10~15cm的地窖,2
地窖面积保持在0.5m,相邻地窖间的间距为40~50cm。
[0016] (6)培养固定菌床:先在窖底撒5~8cm腐殖土一层,顺坡纵铺大菌材3~5列,大菌材之间的间距为10cm,列间距为6cm,空隙中填放填充材,用填充材填充压紧,然后撒放菌种;如蜜环菌为野生蜜环菌,在撒放菌种时,将菌丝嵌入鱼鳞口内和两头断面处,或者将菌丝切节撒于窖内,每平方米0.05~0.1Kg的撒放量;如使用蜜环菌树桩或树根,将其砍成木块或节段均匀撒在大菌材鱼鳞口上和地窖的空隙中,每平方米撒2Kg左右;如使用培育好的蜜环菌菌种,将其切成方块或拌成核桃大小放于大菌材的鱼鳞口和两头断面处,每平方米用
2Kg左右蜜环菌,再用腐殖土填满空隙稍压紧,撒上一层树叶,加盖上编织袋撒一层泥土,盖上枯枝落叶,保持一定湿度;3个月以后,蜜环菌菌丝生长。
[0017] (7)栽培猪苓:两种操作模式,第一种栽培猪苓与培养固定菌床同时进行,将固定菌床内的大菌材放好并在空隙中撒上辅材压紧,将猪苓种块缠上预先准备好的蜜环菌菌丝栽于大菌材两头断面处的下部,并紧靠泥土放置,用填充材压在上面靠拢猪苓种块和大菌材,另一种是待固定菌床内的蜜环菌菌丝长成,将猪苓种块靠放在菌丝生长较好的地方和大菌材两头断面处,撒腐殖土并盖上树叶。
[0018] (8)培育天麻种子、拌播、移栽:于第二年2月~6月进行。a、培育天麻种子:采用野生乌天麻的箭麻作种,箭麻要求单个质量为0.15Kg以上,无病虫害和损伤,在室内进行育种,在春节前后进行箱栽或盆栽,温度保持在20~25℃,箭麻出苔开花后进行人工授粉(异株授粉),授粉时要细致,且确保蒴果率在90%以上,顶花摘去1/3的花蕾,在育种期间,保持土壤的湿度在60%左右,果实成熟即可采收播种;b、拌播:将萌发菌撕碎或切碎后装入塑料袋中,0.5Kg的萌发菌加入6~8个天麻蒴果种子后拌匀,播种时将固定菌床上的覆盖物和编织袋去掉,将压在地窖中的填充材取出,将拌好天麻种子的萌发菌撒在大菌材的两头断面和大菌材之间的空隙中,用新鲜的填充材将其压住,塞一部分在大菌材两边菌丝生长较好的地方,撒上一层树叶盖上6~10cm厚的泥土,再盖上枯枝、落叶保湿,期间加强消毒控制,防治病虫害,如遇天旱需先浇水再播种;
c、移栽:于第二年10月~第三年2月进行。将采收后的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小米麻直接移栽,将小米麻移栽在大菌材的两头断面和蜜环菌长势较好的地方,移栽后撒上部分辅材,覆上一层薄土;
d、林下管理:于第三年3月~10月进行。定期检查,土壤板结及时疏松,及时清除杂草,病虫害,鼠害要及时防治,防止人畜破坏践踏,采收天麻后,要添加大菌材并对长势较好的大菌材补充营养,以利猪苓继续生长;及时浇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60%左右;栽种过程中不要破坏树林的原生结构,保持树林的天然的生态环境。
[0019] (9)商品的采收:于第三年11月~第四年2月进行。a、天麻的采收:播种的天麻要第二年冬天采挖,移栽的天麻当年冬季可采,在萌发抽苔前采挖,将天麻全部挖出,选出箭麻和挖坏的天麻进行加工,作为商品天麻出售,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小米麻继续作种移栽;b、猪苓的采收:猪苓的成熟期为3~4年,当猪苓色黑质硬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
7~9月采收,外皮乌黑的猪苓加工为商品猪苓出售,细嫩的白苓作种移栽。
[0020] 按上述方法种植天麻和猪苓,以10亩厚朴林为例,每亩厚朴林可种植天麻猪苓300㎡,10亩可种3000㎡,每平方米可采新鲜天麻5Kg,加工后得干天麻为1.5Kg,新鲜猪苓
4Kg,加工后得干猪苓1.5Kg,干商品天麻200元/Kg,干商品猪苓220元/Kg,3000m2的厚朴林可采收干天麻4500Kg、干猪苓4500Kg,总产值189万元,亩产值可达18.9万元,减去投资成本10万元,每亩可获利8.9万元,厚朴林下套种天麻猪苓,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提高了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而厚朴林的长势更好,得以提前采收。
[002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