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肥料 / 叶面肥 /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生物叶面肥

阅读:437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生物叶面肥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 植物 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 微 生物 叶面肥 ,涉及叶面肥技术领域,所述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 发酵 料35-48份、 腐殖酸 3-5份、 硅 肥3-7份、 生物质 碳 粉2-5份、膨化蛭石粉3-7份、微量元素0.5-1.5份;所述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为植物源原料、 葡萄糖 、尿素、 磷酸 二氢钠混合均匀加 水 后,经过微生物菌液发酵所得。本发明在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的 基础 上,配合适量的腐殖酸、硅肥、生物质碳粉、膨化蛭石粉、微量元素,叶面肥营养成分更加充分,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加全面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效果,可减少化学 农药 的使用,且对酸 碱 性 土壤 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下面是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生物叶面肥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35-48份、腐殖酸3-5份、肥3-7份、生物质粉2-5份、膨化蛭石粉
3-7份、微量元素0.5-1.5份;
所述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为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混合均匀加后,经过微生物菌液发酵所得;
所述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质量比为100:1-2:1-3.5:0.2-0.5;
所述植物源原料由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按22-30:2-5:4-9:1-4:3-8的质量比组成;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微生物菌液一和微生物菌液二;所述微生物菌液一为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液按10-15:3-8的体积比组成;所述微生物菌液二为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按20-30:8-15:6-11的体积比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20-35份、硫酸10-16份、钼酸铵8-15份、硫酸锌
3-7份、砂10-18份、硫酸亚6-10份、EDTA二钠15-2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所述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所述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按质量比1:3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碳粉为秸秆生物质碳粉或稻壳生物质碳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5×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2-7×108cfu/ml;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3×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
3-6×108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8×109cfu/m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按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按配方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按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0-65%,并调节pH至6.8-7.3,加入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发酵16-21天后,加入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2-16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所述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液一为混合料质量的0.3-0.8%;所述微生物菌液二为混合料质量的0.5-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按配方比称取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腐殖酸、硅肥、生物质碳粉、膨化蛭石粉、微量元素;并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再进行分装即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30-10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0-50μm。

说明书全文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生物叶面肥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叶面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

背景技术

[0002] 过量的施用化学肥料,易造成土壤有机质的过度消耗,土壤板结、沙化、次生盐渍化,对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维持不利。而微生物肥料具有长效、无毒、无污染、成本低等特点,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0003] 叶面肥是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于叶面的肥料,与根部营养相比,施用叶面肥具有养分吸收快、肥效好等优势。叶面肥的施用可以根据土壤特性以及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性来调整配方,及时补充作物缺少的养分,从而实现营养均衡,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喷施到植物表面的叶面肥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植物叶面气孔和质层中的“间隙”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进而被转化和利用。植物叶片表面分布许多微小的气孔,它们在行使气体交换的功能的同时还便于营养物质的进入,是植物吸收叶面肥的主要通道。目前,叶面肥料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0004] 中国专利文献CN 102746064 A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每升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原料混合制得:微生物发酵菌液,微量元素溶液,K2SO4,NH3H2PO4,尿素,酵母发酵粉渣,已酸二乙乙醇酯,余量;该发明在叶面肥中添加了具有固氮、解磷、解、杀虫作用的多种微生物,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病抗虫害。
[0005] 中国专利文献CN 104529624 A公开了一种植物源中草药生物叶面肥,采用特殊的中草药复方药剂,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使植物有效抗倒伏,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用于生产有机或绿色食品,并且对农作物多种病虫害有消毒、驱避、对病菌和害虫达到抑菌驱虫的作用。
[0006] 在我国,油茶的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油茶的副产物油茶壳的来那个较大。其中油茶壳中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糖类、皂素以及有机质等,其中有机质含量约为鸡粪中有机质含量的2倍。油茶壳中含有的皂素则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长期以来,油茶壳大部分作为染料通过焚烧获取能,其利用效率低,使油茶资源浪费较严重,因此,对油茶壳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其利用价值,可变废为宝,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在现有技术中,已使用油茶壳制备高效安全无土栽培基质,以及将油茶壳与羊粪一起制备生物肥料等,但是并没有将发酵后所得油茶壳制备微生物叶面肥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在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的基础上,配合适量的腐殖酸肥、生物质粉、膨化蛭石粉、微量元素,叶面肥营养成分更加充分,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加全面的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病虫害效果,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且对酸性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
[0008]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35-48份、腐殖酸3-5份、硅肥3-7份、生物质碳粉2-5份、膨化蛭石粉3-7份、微量元素0.5-1.5份;
[0010] 所述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为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混合均匀加水后,经过微生物菌液发酵所得;
[0011] 所述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的质量比为100:1-2:1-3.5:0.2-0.5;
[0012] 所述植物源原料由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按22-30:2-5:4-9:1-4:3-8的质量比组成;
[0013] 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微生物菌液一和微生物菌液二;所述微生物菌液一为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按10-15:3-8的体积比组成;所述微生物菌液二为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按20-30:8-15:6-11的体积比组成。
[0014] 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20-35份、硫酸10-16份、钼酸铵8-15份、硫酸锌3-7份、砂10-18份、硫酸亚6-10份、EDTA二钠15-20份。
[0015] 优选地,所述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按质量比1:3组成。
[0016] 优选地,所述生物质碳粉为秸秆生物质碳粉或稻壳生物质碳粉。
[0017] 优选地,所述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5×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2-7×108cfu/ml;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3×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6×108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8×109cfu/ml。
[0018]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19] (1)按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20] 按配方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21] 按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0022]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0-65%,并调节pH至6.8-7.3,加入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发酵16-21天后,加入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2-16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所述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023]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液一为混合料质量的0.3-0.8%;所述微生物菌液二为混合料质量的0.5-1.1%。
[0024] 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按配方比称取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腐殖酸、硅肥、生物质碳粉、膨化蛭石粉、微量元素;并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再进行分装即可。
[0025] 优选地,所述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30-10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0-50μm。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本发明中使用油茶壳作为主要的植物源发酵原料,可实现油茶壳的高效利用,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
[0028] 本发明中的植物源原料中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与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钾配合合理,经过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后,产生一定量的木糖醇,木糖醇易于被植物叶片吸收,可提高作物的抗胁迫能力,并且可携带养分在韧皮部中运输,并可快速将植物生长所需养分运输到需要部位,使微量元素的吸收率较高。
[0029]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提高抗病能力,且本发明叶面肥喷施至作物叶面时,与作物叶面的附着力强,营养成分易于被作物叶面吸收。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效果,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使作物更加绿色健康,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品质。
[0030] 本发明在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的基础上,配合适量的腐殖酸、硅肥、生物质碳粉、膨化蛭石粉、微量元素,营养成分更加充分,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更加全面的营养成分。且叶面肥为偏中性肥料,对酸碱性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不会引起土壤板结,并可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2] 实施例1:
[0033]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40份、腐殖酸5份、硅肥6份、秸秆生物质碳粉3份、膨化蛭石粉5份、微量元素1.2份;
[0034] 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20份、硫酸铜13份、钼酸铵13份、硫酸锌6份、硼砂13份、硫酸亚铁8份、EDTA二钠18份。
[0035] 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按质量比1:3组成。秸秆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5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50μm。
[0036]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37] (1)按28:3:6:3:5的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38] 按100:1.5:2.5:0.3的质量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39] 按12:6的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25:125:9的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0040] 其中,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8 9
活菌浓度为5×10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7×10cfu/ml。
[0041]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3%,并调节pH至7.3,加入合料质量0.8%的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氧发酵18天后,加入混合料质量1%的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5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042] 实施例2:
[0043]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45份、腐殖酸5份、硅肥5份、稻壳生物质碳粉3份、膨化蛭石粉5份、微量元素0.5份;
[0044] 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25份、硫酸铜13份、钼酸铵12份、硫酸锌4份、硼砂13份、硫酸亚铁8份、EDTA二钠18份。
[0045] 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按质量比1:3组成。稻壳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4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30μm。
[0046]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47] (1)按25:3:7:3:8的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48] 按100:1.5:3:0.3的质量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49] 按13:5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28:12:10的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0050] 其中,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2×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8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6×109cfu/ml。
[0051]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5%,并调节pH至7.3,加入合料质量0.5%的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氧发酵18天后,加入混合料质量0.8%的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5,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052] 实施例3:
[0053]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48份、腐植酸钠5份、硅肥4份、秸秆生物质碳粉2份、膨化蛭石粉5份、微量元素0.5份。
[0054] 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30份、硫酸铜10份、钼酸铵12份、硫酸锌7份、硼砂13份、硫酸亚铁10份、EDTA二钠18份。
[0055] 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10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50μm。
[0056]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57] (1)按30:2:8:3:8的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58] 按100:2:1:0.3的质量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59] 按10:5的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20:12:11的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0060] 其中,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8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8×109cfu/ml。
[0061]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5%,并调节pH至7,加入合料质量0.5%的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氧发酵21天后,加入混合料质量1.1%的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5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062] 实施例4:
[0063]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35份、黄腐酸钾3份、硅肥7份、稻壳生物质碳粉5份、膨化蛭石粉3份、微量元素1份。
[0064] 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20份、硫酸铜16份、钼酸铵8份、硫酸锌5份、硼砂10份、硫酸亚铁8份、EDTA二钠15份。
[0065] 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3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20μm。
[0066]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67] (1)按22:5:4:4:5的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68] 按100:1:3.5:0.2的质量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69] 按15:3的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25:15:6的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0070] 其中,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7×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6×108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9cfu/ml。
[0071]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0%,并调节pH至7.3,加入合料质量0.3%的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氧发酵21天后,加入混合料质量0.8%的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6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072] 实施例5:
[0073]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42份、腐殖酸4份、硅肥3份、稻壳生物质碳粉3份、膨化蛭石粉7份、微量元素1.5份。
[0074] 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35份、硫酸铜13份、钼酸铵15份、硫酸锌3份、硼砂18份、硫酸亚铁6份、EDTA二钠20份。
[0075] 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按质量比1:3组成。稻壳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5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10μm。
[0076]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77] (1)按25:3:9:1:3的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78] 按100:1.5:2.5:0.5的质量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79] 按12:8的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30:8:10的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得微生物菌液二。
[0080] 其中,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2×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8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9cfu/ml。
[0081]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3%,并调节pH至6.8,加入合料质量0.8%的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氧发酵16天后,加入混合料质量0.5%的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2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082] 实施例6:
[0083]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40份、黄腐酸钾5份、硅肥7份、稻壳生物质碳粉2份、膨化蛭石粉5份、微量元素1.2份。
[0084] 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30份、硫酸铜13份、钼酸铵12份、硫酸锌5份、硼砂15份、硫酸亚铁10份、EDTA二钠18份。
[0085] 稻壳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5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30μm。
[0086]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87] (1)按25:3:5:3:3的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88] 按100:2:3.5:0.4的质量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89] 按13:5的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25:15:9的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0090] 其中,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1×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8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8×109cfu/ml。
[0091]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0%,并调节pH至7.3,加入合料质量0.5%的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氧发酵16天后,加入混合料质量0.8%的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5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092] 实施例7:
[0093] 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40份、腐殖酸5份、硅肥5份、稻壳生物质碳粉3份、膨化蛭石粉5份、微量元素1.3份。
[0094] 微量元素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硫酸锰35份、硫酸铜16份、钼酸铵12份、硫酸锌7份、硼砂18份、硫酸亚铁10份、EDTA二钠18份。
[0095] 腐殖酸为腐植酸钠、黄腐酸钾按质量比1:3组成。稻壳生物质碳粉的平均粒径为80μm;膨化蛭石粉的平均粒径为20μm。
[0096] 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97] (1)按25:5:5:3:8的质量比称取油茶壳、五味子、蟛蜞菊、玉米须、蒲公英,烘干后,粗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得植物源原料。
[0098] 按100:2:2.5:0.3的质量比称取植物源原料、葡萄糖、尿素、磷酸二氢钠,并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0099] 按15:8的体积比量取圆褐固氮菌菌液、草酸青霉菌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一;按25:15:6的体积比量取地衣芽孢杆菌菌液、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米曲霉菌液,混匀后得微生物菌液二。
[0100] 其中,圆褐固氮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9cfu/ml;草酸青霉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5×108cfu/ml;地衣芽孢杆菌菌液的活菌浓度为3×1010cfu/ml,沼泽红假单孢菌菌液的8 9
活菌浓度为5×10cfu/ml,米曲霉菌液的活菌浓度为8×10cfu/ml。
[0101] (2)将混合料中加入水,使含水量为60%,并调节pH至7.3,加入合料质量0.8%的微生物菌液一,搅拌均匀,于25-35℃下好氧发酵21天后,加入混合料质量1%的微生物菌液二,搅拌均匀,于20-30℃下厌氧发酵15天,发酵完成后60℃烘干,即得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
[0102] 本发明实施例1-7中的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103] 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其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按配方比称取植物源微生物发酵料、腐殖酸、硅肥、生物质碳粉、膨化蛭石粉、微量元素;并将各原料混合均匀,再进行分装即可。
[0104] 种植试验:
[0105] 将本实施例1-3中的叶面肥以及市售常规叶面肥应用至草莓的种植中。草莓采用大棚种植,同一大棚内设置12面积一致的草莓种植区,每一草莓种植区的面积为15m2,将草莓种植区分成四组,分别为试验组1-3和对照组,每组3块草莓种植区。种植前深耕试验组1-3和对照组的土壤,均施加基肥农家有机肥1000kg/亩、复合肥20kg/亩、尿素5kg/亩。之后进行做畦进行草莓种植,每亩种植草莓4800-4900棵,草莓定植后,于20天后、40天后、60天后进行叶面肥喷施,试验组1-3的草莓种植区分别喷施实施例1-3中的叶面肥(500倍液),对照组喷施市售市售常规叶面肥(500倍液)。
[0106] 第3次叶面喷肥20天后,依据《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每个草莓种植区随机调查20株,并记载各处理的生长结果特性,并调查种植物内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株率,具体如表1所示。
[0107] 表1不同叶面肥对草莓生长特性的影响
[0108]
[0109] 在草莓采收期调查各处理的果实品质,其中采用蒽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2,6-二氯靛酚比色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阿贝折射仪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碱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GY-4型果实硬度计在果实肩部取位对称测定果实硬度,具体如表2所示。
[0110] 表2不同叶面肥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0111]
[0112] 由表1和可知,本发明中的叶面肥可有效促进草莓的生长,并使草莓的产率有较大提升,并使草莓品质有一定的提升,病害率少。有效增加经济收益。
[0113]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