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物理 / 空气动力学 / 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

C形汽车后扰流翼

阅读:797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C形汽车后扰流翼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一种C形 碳 纤 汽车 后扰流翼,包括有本体,本体为复合碳 纤维 材质,本体具有横向板以及分别一体连接于横向板的左翼板、右翼板,横向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左翼板和右翼板分别对称设置于横向板的左、右端,所述横向板、左翼板以及右翼板三者组成C形;横向板的中间部位沿左右方向往上拱起,左翼板和右翼板均自前往后倾斜向上设置,左翼板和右翼板均呈向下拱起状,左翼板和右翼板两者的上端面一体往下凹设有若干导流槽;其 质量 轻并具有较好的抗 腐蚀 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还无需加强筋,减少加工成本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 刚度 ;同时,有效对行驶时对本体所产生的逆向 风 力 进行分散,符合空 气动 力学,保证汽车行驶时的 稳定性 和可靠性。,下面是C形汽车后扰流翼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C形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质,所述本体具有横向板以及分别一体连接于横向板的左翼板、右翼板,所述横向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分别对称设置于横向板的左、右端,所述横向板、左翼板以及右翼板三者组成C形;
所述横向板的中间部位沿左右方向往上拱起,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均自前往后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均呈向下拱起状,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两者的上端面一体往下凹设有若干导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外径自前往后渐大,以及导流槽的深度自两端朝向中间渐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底壁开设有贯通外界的第一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第二通孔,所述右翼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左翼板的第一通孔间距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和右翼板的第一通孔间距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对称设置于横向板的左、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的前端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前侧边,所述左翼板的前侧和左侧均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前侧边,所述右翼板的前侧和右侧均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前侧边,所述第一前侧边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前侧边和第三前侧边以形成前侧边;
所述横向板的后端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后侧边,所述左翼板的右侧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后侧边,所述右翼板的左侧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后侧边,所述第一后侧边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后侧边和第三后侧边以形成后侧边;所述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形成气体流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第一卡扣部,所述后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第二卡扣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的后端分别与左翼板的右侧和右翼板的左侧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以及,横向板的后端、左翼板的右侧以及右翼板的左侧组成C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的右侧和右翼板的左侧均自后往前向下拱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后端均一体向上弯折延伸后朝往后端凸设有第三卡扣部。

说明书全文

C形汽车后扰流翼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

背景技术

[0002] 汽车尾翼,专业叫法为扰流翼,属于汽车空气动套件中的一部分。扰流板包括前扰流翼和后扰流翼两种,分别用于安装在汽车前端和后端。
[0003] 现有的后扰流翼一般采用塑胶结构,为了增强整体的强度,往往增加了加强筋,导致加工成本高;而且,塑胶结构的后扰流翼的抗腐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差。
[0004] 因此,本发明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其使得产品质量轻并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还无需加强筋,减少加工成本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而且,有效对行驶时对本体所产生的逆向力进行分散,符合空气动力学,保证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质,所述本体具有横向板以及分别一体连接于横向板的左翼板、右翼板,所述横向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分别对称设置于横向板的左、右端,所述横向板、左翼板以及右翼板三者组成C形;
所述横向板的中间部位沿左右方向往上拱起,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均自前往后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均呈向下拱起状,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两者的上端面一体往下凹设有若干导流槽。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槽的外径自前往后渐大,以及导流槽的深度自两端朝向中间渐大。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槽的底壁开设有贯通外界的第一通孔。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翼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第二通孔,所述右翼板上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左翼板的第一通孔间距设置,所述第三通孔和右翼板的第一通孔间距设置,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对称设置于横向板的左、右侧。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板的前端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前侧边,所述左翼板的前侧和左侧均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前侧边,所述右翼板的前侧和右侧均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前侧边,所述第一前侧边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前侧边和第三前侧边以形成前侧边;所述横向板的后端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后侧边,所述左翼板的右侧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后侧边,所述右翼板的左侧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后侧边,所述第一后侧边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后侧边和第三后侧边以形成后侧边;所述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形成气体流动空间。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第一卡扣部,所述后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第二卡扣部。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板的后端分别与左翼板的右侧和右翼板的左侧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以及,横向板的后端、左翼板的右侧以及右翼板的左侧组成C形。
[0013] 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翼板的右侧和右翼板的左侧均自后往前向下拱起。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后端均一体向上弯折延伸后朝往后端凸设有第三卡扣部。
[0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其主要是通过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质制成,使得产品质量轻并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尤其是,通过横向板的向上拱起设计,无需加强筋,减少加工成本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而且,通过本体的C形设计、导流槽配合左翼板和右翼板两者的倾斜和向下拱起的设计,有效对行驶时对本体所产生的逆向风力进行分散,符合空气动力学,保证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是,通过对导流槽的外径和深度的设计,能够进一步降低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风力对产品的损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流槽对逆风风力具有导向作用;
再者是,通过横向板的后端分别与左翼板的右侧和右翼板的左侧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使得气流顺滑流经横向板,减少二次流、涡旋的产生,
以及,通过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形成气体流动空间,配合多个通孔,减小风阻,同时,一定程度上使得左翼板和右翼板两者的气流自身相互抵制。
[0016]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另一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标识说明:10、横向板
11、第一前侧边 12、第一后侧边
20、左翼板
21、第二前侧边 22、第二后侧边
30、右翼板
31、第三前侧边 32、第三后侧边
40、导流槽
51、第一通孔 52、第二通孔
53、第三通孔
61、第一卡扣部 62、第二卡扣部
63、第三卡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C形碳纤汽车后扰流翼,包括有本体,所述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质,所述本体具有横向板10以及分别一体连接于横向板10的左翼板20、右翼板30,所述横向板10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左翼板20和右翼板30分别对称设置于横向板10的左、右端,所述横向板10、左翼板20以及右翼板30三者组成C形;所述横向板10的中间部位沿左右方向往上拱起;所述左翼板20和右翼板30均自前往后倾斜向上设置,所述左翼板20和右翼板30均呈向下拱起状,所述左翼板20和右翼板30两者的上端面一体往下凹设有若干导流槽40。本产品的结构设计相比于传统塑胶结构有更薄的产品壁厚,无需加强筋,减少加工成本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同时通过本体的C形设计、导流槽40配合左翼板20和右翼板30两者的倾斜和向下拱起的设计,有效对行驶时对本体所产生的逆向风力进行分散,符合空气动力学,保证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0] 优选地,所述导流槽40的外径自前往后渐大,以及导流槽40的深度自两端朝向中间渐大。所述导流槽40的底壁开设有贯通外界的第一通孔51。通过对导流槽40的外径和深度的设计,能够进一步降低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风力对产品的损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流槽40对逆风风力具有导向作用。
[0021] 所述左翼板20上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第二通孔52,所述右翼板30上开设有贯穿其前后端的第三通孔53,所述第二通孔52和左翼板20的第一通孔51间距设置,所述第三通孔53和右翼板30的第一通孔51间距设置,所述第二通孔52和第三通孔53分别对称设置于横向板10的左、右侧。
[0022] 所述横向板10的前端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前侧边11,所述左翼板20的前侧和左侧均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前侧边21,所述右翼板30的前侧和右侧均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前侧边31,所述第一前侧边11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前侧边21和第三前侧边31以形成前侧边;所述横向板10的后端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一后侧边12,所述左翼板20的右侧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二后侧边22,所述右翼板30的左侧一体往上延伸形成有第三后侧边32,所述第一后侧边12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后侧边22和第三后侧边32以形成后侧边;所述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形成气体流动空间。通过气体流动空间配合多个通孔,减小风阻,同时,一定程度上使得左翼板20和右翼板30两者的气流自身相互抵制。
[0023] 所述前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第一卡扣部61,所述后侧边上设置有若干间距布置的第二卡扣部62,所述左翼板20和右翼板30的后端均一体向上弯折延伸后朝往后端凸设有第三卡扣部63。通过多个卡扣部形成与汽车后端的可拆卸式连接,组装方便,便于拆装更换。
[0024] 所述横向板10的后端分别与左翼板20的右侧和右翼板30的左侧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使得气流顺滑流经横向板10,减少二次流、涡旋的产生。以及,横向板10的后端、左翼板20的右侧以及右翼板30的左侧组成C形。所述左翼板20的右侧和右翼板30的左侧均自后往前向下拱起。
[0025]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本体为复合碳纤维材质制成,使得产品质量轻并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尤其是,通过横向板的向上拱起设计,无需加强筋,减少加工成本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而且,通过本体的C形设计、导流槽配合左翼板和右翼板两者的倾斜和向下拱起的设计,有效对行驶时对本体所产生的逆向风力进行分散,符合空气动力学,保证汽车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是,通过对导流槽的外径和深度的设计,能够进一步降低行驶时所产生的逆向风力对产品的损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导流槽对逆风风力具有导向作用;
再者是,通过横向板的后端分别与左翼板的右侧和右翼板的左侧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使得气流顺滑流经横向板,减少二次流、涡旋的产生,
以及,通过前侧边和后侧边之间形成气体流动空间,配合多个通孔,减小风阻,同时,一定程度上使得左翼板和右翼板两者的气流自身相互抵制。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