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飞机零部件 / 高升力装置 / 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

模拟高升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

阅读:82发布:2020-05-12

专利汇可以提供模拟高升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高升 力 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1)包括机翼主翼面(2)、缝翼(3)和 襟翼 (4),其中,所述机翼主翼面(2)为机翼梁(21)和机翼维型(22)的结构形式,所述缝翼(3)为缝翼梁(31)和缝翼维型(32)的结构形式,所述襟翼(4)为襟翼梁(41)和襟翼维型(42)的结构形式。,下面是模拟高升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模拟高升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1)包括机翼主翼面(2)、缝翼(3)和襟翼(4),其中,所述机翼主翼面(2)为机翼梁(21)和机翼维型(22)的结构形式,所述缝翼(3)为缝翼梁(31)和缝翼维型(32)的结构形式,所述襟翼(4)为襟翼梁(41)和襟翼维型(42)的结构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翼梁(21)和所述缝翼梁(31)之间设有支撑弹簧片(33),用于提供所述缝翼(3)的连接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片(33)能够由另一支撑弹簧片(33’)替代,用于实现所述缝翼(3)的另一卡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翼梁(21)和所述襟翼梁(41)之间设有扭转弹簧(43),用于提供所述襟翼(4)的连接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翼梁(21)和所述襟翼梁(41)之间设有卡位支架(44),所述卡位支架(44)能够由另一卡位支架(44’)替代,用于实现所述襟翼(4)的另一卡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维型(22)、所述缝翼维型(32)、所述襟翼维型(42)为蒙皮、膜或塑料泡沫

说明书全文

模拟高升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机设计领域的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具体地涉及一种洞试验模型。

背景技术

[0002] 飞机在起飞降落阶段,高升力系统、例如襟翼和缝翼打开,这会带来新的动力学问题,即失速颤振。目前由对于失速颤振尚没有可靠的计算分析方法,也没有民机模拟高升力装置颤振模型的相关设计。因此需要设计带高升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开展相关试验。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民机失速颤振试验研究,由此通过试验的方法对失速颤振开展研究,同时为理论分析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0004]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实现,所述模型包括机翼主翼面、缝翼和襟翼,其中,所述机翼主翼面为机翼梁和机翼维型的结构形式,所述缝翼为缝翼梁和缝翼维型的结构形式,所述襟翼为襟翼梁和襟翼维型的结构形式。
[0005] 通过梁和维型的结构形式,进行刚度模拟。所述梁形成所述模型的骨架,所述维型形成所述模型的外形。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机翼梁和所述缝翼梁之间可设有支撑弹簧片,用于提供所述缝翼的连接刚度。
[0007] 优选地,所述支撑弹簧片能够由另一支撑弹簧片替代,用于实现所述缝翼的另一卡位。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机翼梁和所述襟翼梁之间可设有扭转弹簧,用于提供所述襟翼的连接刚度。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机翼梁和所述襟翼梁之间可设有卡位支架,所述卡位支架能够由另一卡位支架替代,用于实现所述襟翼的另一卡位。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机翼维型、所述缝翼维型、所述襟翼维型可以为蒙皮、膜或塑料泡沫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颤振的模型,其为与高升力装置动力学相似的弹性模型,能够模拟飞机起飞降落时所有襟翼和缝翼的卡位,并且模能够拟襟翼、缝翼的支持刚度。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0013]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的示意图;
[0014] 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机翼主翼面、缝翼和襟翼的局部示意图;
[0015] 图5示出了缝翼和襟翼连接刚度的模拟方式;
[0016] 图6示出了缝翼的不同卡位;
[0017] 图7示出了襟翼的不同卡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拟高升力装置机翼动力学的模型1的示意图,其采用梁和维型的结构形式来模拟刚度。如图1所示,模型1包括机翼主翼面2、缝翼3和襟翼4。
[0019] 图2至图4分别示出了机翼主翼面、缝翼和襟翼的局部示意图。如在图2中所示,机翼主翼面2采用机翼梁21和机翼维型22的结构形式,机翼梁21可包括机翼大梁24和从机翼大梁24延伸出的机翼承重肋23等(如在图5中可更清楚地看到),其共同形成机翼主翼面2的骨架,机翼维型22形成机翼主翼面2的外形。如在图3中所示,缝翼3同样地采用缝翼梁31和缝翼维型32的结构形式,缝翼梁31形成缝翼3的骨架,缝翼维型32形成缝翼3的外形。如在图4中所示,襟翼4采用襟翼梁41和襟翼维型42的结构形式,襟翼梁41形成襟翼4的骨架,襟翼维型42形成襟翼4的外形。
[0020] 图5示出了缝翼3和襟翼4的连接刚度的模拟方式。如在图5中所示,缝翼3的连接刚度由支撑弹簧片33提供。支撑弹簧片33连接在从机翼大梁24伸出的机翼承重肋23与缝翼梁31之间,由此模拟缝翼3的连接刚度。
[0021] 襟翼4的连接刚度由扭转弹簧43提供。扭转弹簧43连接在从机翼大梁24伸出的襟翼支架45和襟翼梁41之间,由此模拟襟翼4的连接刚度。
[0022] 图6示出了缝翼3的不同卡位。缝翼3的不同卡位通过设计不同的支撑弹簧片33、33’实现。在第一缝翼卡位P缝翼1时,从机翼大梁24伸出的机翼承重肋23通过支撑弹簧片33与缝翼梁31连接。为了实现第二缝翼卡位P缝翼2,可以将支撑弹簧片33更换为另一支撑弹簧片
33’,此时机翼承重肋23通过另一支撑弹簧片33’与缝翼梁31连接。即,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支撑弹簧片来模拟缝翼3的不同卡位。
[0023] 图7示出了襟翼4的不同卡位。襟翼4的不同卡位通过不同的卡位支架实现。在第一襟翼卡位P襟翼1时,从机翼大梁24伸出的襟翼支架45通过卡位支架44与襟翼4的襟翼梁41连接。为了实现第二襟翼卡位P襟翼2,可以将卡位支架44更换为另一卡位支架44’,此时襟翼支架通过另一卡位支架44’与襟翼梁连接。即,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卡位支架来模拟襟翼的不同卡位。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