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汇可以提供蚕茧收购全过程综合处理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蚕茧收购全过程的综合处理系统。该系统由主控装置、 打印机 、 电子 秤,大、小屏显示器、 温度 监测装置及 软件 系统等构成。装置之间通过 电缆 或扁平 馈线 连接在一起使用。主机由三CPU及双打印机等构成,可进行计算、分类、汇总、删除、 修改 等 数据处理 及相应的数据、票据、表格打印。该系统可同时进行多农户收茧及电子秤自动计重、温度监测,并将有关数据向农户或操作人员显示。实现收茧过程半自动化,并促进管理科学化。,下面是蚕茧收购全过程综合处理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蚕茧收购过程综合处理系统,它包括计重器,收购金额计算、打印单板机、干燥处理装置等,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大屏显示器、温度监测装置及相应的软件系统;而计算、打印则是由带双打印机及小屏显示器可进行系统控制和各类数据处理的主控制机来完成;而计重器是指电子秤;大屏显示器、电子秤、温度监测装置则通过电缆线或扁平馈线及相应的插头、插座组与主控制机联接在一起使用并构成整个处理系统。
2、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综合处理系统,所谓主控制机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从三片CPU、双打印机、主程序存储器16K字节、主数据存储器16K字节,从程序存储器8K字节,从数据存储器2K字节,3个并行输出口,2个并行输入口、多通道A/D转控模块,掉电保护电路、输入键盘、小屏显示器及软件系统等构成的可完成系统主要功能的执行处理装置,其中主CPU系统,从CPU系统均通过各自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总线连接而构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系统;主、从CPU系统之间则通过接口通道PIO进行通讯和信息交换。
3、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谓大屏显示器是指由十五只0.8吋数码管和十只6.3V指示灯构成显示部分,及由十五只数码管组成显示寄存、驱动器、一只总线缓冲器、一只6D触发器和五只9014、五只8050三极管组成指示灯寄存、驱动器,一只译码器、三只反向器组成译码驱动器的面积为450×260mm2的大屏幕显示器;所谓小屏显示器是指由1/2吋八段数码管构成的显示部分,五片驱动器芯片构成显示驱动器、八只三极管构成八段驱动器的装于主机仅供操作人员观看的小屏幕显示器;所谓温度监测装置是指由16根热敏电阻作成的温度传感器组;所谓电子秤是指利用普通商用传感器作一次元件的单支承电子计重器。
4、按权利要求2所述之综合处理系统的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谓主、从三片CPU是指利用一片作主CPU完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另两片从属CPU各自管理一台微型打印机,接受主CPU的命令和数据,完成各种票据和表格打印;所谓软件是指本系统的程序是由一个统一管理软、硬件资源、协调各部件功能的主控模块和十大功能模块组成,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便于程序修改和新功能的增加。
5、按权利要求1和4所述之综合处理系统的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谓十大功能模块是指:数据编辑、打印排队顺序号、删除废票、数据汇总、目测收茧、仪测收茧、其它农副产品收购、温度监测、数据处理、电子锁等功能模块;所谓各类数据处理和打印是指,正确运用上述功能可进行目测或仪测收茧的单价表、质量参数、皮重、补贴值、化肥奖售标准、化肥销售价、票据打印联数等基础数据的输入、增减、修改、售茧农户排队号票打印、验级、分类计重、扣除、金额、合计、化肥奖售等全过程的处理,直至开出领款联、化肥联及废票删除和平均价、单价、仪测、分乡等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总、打印;蚕茧干燥室各温区的温度监测以及提高系统保密性和安全性等。
6、按权利要求1所述之蚕茧收购综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谓电子秤是指利用普通商用重力传感器作一次元件,本身不带放大及显示部件,而只能与主机配套使用的单支承电子计重器;其秤体由承重板4、漏斗形支架5、框板6、电缆插座7、下框架8、可调支座9,连接重力传感器和插座7的器芯屏蔽电缆10及槽形底板11、上框架12等构成;上框架12与支架5及槽形底板11与下框架8之间均分别焊接成一整体,承重板4置于上框架上,框板6罩于承重板4及上框架12上并通过螺钉将其固定于框架上;重力传感器406通过螺栓分别与支架5和槽形底板11紧固联接,从而构成电子秤秤体。
目前茧站收购蚕茧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由验级员验级、定价,司秤(利用台秤或杆秤等计重器),3~4人计算金额、合计、填写三联码单及化肥奖售额,一人复核,此种方法全靠人工处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特别在收购工作紧张或工作人员疲劳时极易出现计算等错误。针对这一弊病,绵阳华西厂特设计、生产出了专门用于蚕茧收购的计算机(单板机),该计算机由一人操作进行数量、金额计算及其合计,并打印出二张相同单据,一人复核,该机的使用虽然减少了计算中出错的可能性,但由于该计算机功能及数据存储量有限,因此不能进行统计、分类、汇总等数据处理及票据、表格的打印和错票的修改、废票的删除等;也不能进行皮重、水份、次茧等的扣除处理;亦不能同时进行多农户收茧,而且价码等基础数据一经确定,管理人员就不能针对茧价的调价等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改,要改则必须由生产厂家修改,因此该机的通用性亦差,闲时也不能用于其它农副产品的收购计算。使用该计算机,在实际收购工作中的验级、司秤、填写三联码单(需3~4人)等仍需人工操作,而且亦未能解决茧站每天所需的统计、汇总和上报等有关数据的提供等问题,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仍很大。此外由于该机的模块结构化差,因此只要一处出故障整台机器均不能正常工作,特别是因打印机出故障而导致不能继续 工作的情况经常发生,此弊病亦是该机难于推广应用的结症之一。蚕茧生产的周期短,在我国因地区不同,一年一般可收3~10季茧,每季茧的收购期仅7天左右,超过此时期易出现出蛾等破坏茧体的现象。故收购期集中,在收购中期各茧站每天往往要工作10~14个小时,若靠人工统计、汇总和上报有关数据,则要工作到凌晨,这势必影响到第二天收茧工作的人员安排、资金分配等。蚕茧一经收进便需立即进行杀蛹干燥处理,目前各茧站对于蚕茧干燥温度的控制主要凭经验或人工监测来进行调节,此种方式难于保证蚕茧干燥的质量;也有个别茧站采用单板机来监测干燥室的温度,但这又需单独占用一套设备而增加投资,管理起来也不方便,闲时又不能发挥作用,故利用率也低。此外,若茧站采用目前市面销售的通用型单板机,则因这类机型一般均为单CPU,因此有的功能部件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扩充相当部分的配套件,而有的功能和部件又用不上造成浪费,而且要想三片CPU并行工作,则需三台单板机,这样造价既高、结构也复杂,使用维护也不方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拟设计一种由主控制装置、电子秤、大、小屏显示器、温度监测装置,双打印机及相应的软件组成的蚕茧收购综合处理系统。该系统中主控装置三片CPU及双打印机并行工作;显示器可向农户或工作人员显示有关数据、蚕茧类别;电子秤用以自动计重等。以实现多农户收茧及验级、定价、司秤、计算、统计、分类、汇总、删除;票据、表格打印和数据显示、温度监测等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综合处理设备及软件系统。该设备和软件系统亦可在非收茧期用于其它农副产品的收购并作相应的数据处理,保证设备的利用率能处于较高水平。以克服目前靠人工收茧、计算、开票或由人工收茧、开票、计算机计算、合计等耗时、费事,效率低,易出差错,工作人员 劳动强度大,且不能及时解决各茧站每天急需的统计、汇总、上报等数据而影响第二天资金的分配、工作人员的安排;不能自动、准确地监测干燥温度而影响蚕茧干燥的质量;以及采用通用机型不但仍需扩充设备、而且还具有投资高等弊病。从而达到实现多用户同时收茧、提高收购过程自动化、系统化及管理科学化的水平、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针对售茧农户的讲解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杜绝收购过程中一些违法现象的产生,同时达到自动、定时监测蚕茧干燥室的温度、保证蚕茧干燥的质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等目的。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按照目测和仪测两种验级收茧方式制订。全系统由一台主控装置、二台打印机、一台电子秤、一台大屏显示器、一台小屏显示器、及一套温度传感器组等构成,并通过扁平馈线或电缆线相互联接在一起使用。其主控装置、双打印机及小屏显示器等装成一体构成本系统的主机部分,该部分由主、从三片CPU及双打印机、小屏显示器,主程序存储器16K字节、主数据存储器16K字节,从程序存储器8K字节、从数据存储器2K字节,并行输出口3个、并行输入口2个及1个多通道A/D转换模块等组成,并与大屏显示装置、电子秤、温度传感器组及由一个主控模块及十大功能模块组成的软件系统配套,实现上述多农户同时收茧、电子秤自动计重、测温、数据处理、删除、修改及分类、统计和相应的数据、票据、表格打印、显示等,同时亦可用于其它农副产品收购等目的的综合处理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解决方案:主机I采用三片CPU,一片作主CPU管理其它资源、处理用户命令、完成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另外两片作为从CPU,各自管理一台打印机,接收主CPU的命令和数据,控制打印机完成各种票据和表格打印;主、 从CPU通过可编程序接口芯片PIO进行通讯。主控程序存储器102采用一片EPROM、16K字节、主数据存储器103采用二片RAM共16K字节,从CPU控制打印程序区各采用一片EPROM、4K字节控打数据区各采用二片RAM、1K字节。采用一片定时芯片CTC作测温定时器,缓冲、驱动器74LS244,74LS245作并行输入输出口,外加时钟电路、译码电路等,整个主控部分作在一个印制板上,便于安装、调试;小屏显示器及键盘均做成相对独立的模块,通过18线扁平馈线及插头、插座组与主控装置部分联结并组装成本系统的主机I;大屏显示器为一独立的装置,用以显示售茧农户号、茧类品种、单价、重量及金额,并通过电缆与主机联接:A/D转换模块403设于主机内,用于电子秤和温度监测部分,采用ADC0809作A/D转换,LM386作前级放大,把重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来的信号放大到适合于ADC0809的模拟输入电压。为了提高精度把所测温度分为两段:1~70℃为低温段,75~150℃为高温段,程序自动选段:重量分为三段。电子秤采用普通商用重力传感器作为一次元件,由A/D转模块供电,并采用单支承,电子秤本身不带放大及显示等部件以降低成本,而通过屏蔽电缆与主机联接使用;温度传感器组件411由16根传感器构成,通过十八线扁平馈线及相应的插头、插座组与主机相联。功能和农户选择开关组由3位农户选择开关及5位功能选择开关构成,以满足可同时收多达三位农户的茧时用;主机采用开关电源,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减轻主机重量,同时考虑到农村普遍供电不正常,而配备蓄电瓶和逆变器以保证断电时机器能正常使用。为了保证随机存贮器中数据的正确性以供统计和汇总使用,防止因意外停电而使数据丢掉,还设置掉电保护电路,使主数据区的两片RAM在掉电后由机内干电池组供电,使其处于维持状态以保存数据,用3支5号电池可将随机 存储器内的有关数据保存一年以上。
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式结构,程序由一个主控模块和十大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便于程序修改及必要时增加新的功能。
主控模块统一管理软、硬件资源,协调各部件和功能模块之间的工作。
数据编辑:编辑各种原始数据,如仪测、目测和其它农副产品收购所需的单价表、质量参数、皮重(盛茧器等)、补贴值、化肥奖售标准、化肥销售价、票据打印联数等数据,进行方便灵活地输入、增加、删除及修改操作。在作输入、删除、修改时均有足够的信息提示,指导用户正确地进行操作;
打印排除顺序号票功能模块:用以打印秤场售茧农户的排队号票,确定收购次序;
删除废票模块:当由于各种情况而造成已打印的票据作废时,为了保证各类数据的准确性,利用该模块可将废票分门别类删除,以保证提供出准确的统计数据;
数据汇总模块:为了满足收茧工作中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总、打印的功能,而设计了均价汇总、单价汇总、仪测(质量)汇总、分乡汇总(包括单价汇总与均价汇总)等,既可单独汇总一类数据、也可全部汇总,以保证及时获得各种数据,指导收购工作的顺利、有效地进行;
目测收茧:该模块按照目前主要收茧方式设计,其中有较多的提示引导操作者进行正常操作,收茧顺序与人工收茧完全相同,符合常规工作习惯、易掌握。而且正茧和下茧收购、以及电子秤计重和人工输入重量均可交叉进行,以增强适应性;
仪测收茧模块:是用以将含水率、僵死内染率、健蛹率、毛足粒 数等测定仪与系统主机配套使用而设置、使收茧工作更加科学化;
其它农副产品收购功能模块,用作其它农副产品如粮食、药材等的收购;
温度自动检测功能模块:该模块可定时显示或打印干燥室内各温度区的温度值及变化情况,供操作人员及时调整供热量,以保证蚕茧干燥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同时亦可根据打印出的温度分布和变化梯度作为新干燥室的设计或改造旧干燥室的依据;
数据处理模块:用以茧站有关数据的处理、统计、分布及作相关分析用;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主机的利用率;
电子锁:该功能为用户提供两级密码锁、提高系统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的内部工作程序、功能及使用方法,下面仅通过多用户目测收茧及温度监测作进一步叙述。多用户目测收茧(附图7为目测收茧方框图);
当用户置功能选择开关116于目测,且110显〔good〕字样时,如果从键盘111输入<接收>键则程序进入第1框,即进入目测收茧状态。
1、判别目测收茧参数是否合法:
1·1、程序执行“1”框,判别用户在进入目测收茧是否输入了目测收茧单价表。若未输入,程序转向“1·1”框,主CPU101通过104、105、106经109向小屏显示器110发送出错信号(十个“C”),110显示给用户。程序转向主控部分A处,提示用户输入系统参数。
若已输入了单价表,则程序往下进入“2”框进行农户处理。
2、农户号检测及新、老农户判别:
101通过104、105、106、109从116上取回售茧农户号,判别售茧农户是新(还未收过该农户的茧)还是老(已收过该农户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茧)农户,是老农户,程序转向“3”框,等待用户输入选茧信号。
2.1、如售茧农户为新农户,程序进入此框,101通过104、105、106、经109送出提示符“RR-”到110上显示,提示用户输入农户所属乡、村、组编号,以供统计、汇总数据时使用,等待用户输入。
2·2、用户经111输入信号后,程序由“2·1”框进入此框,处理用户输入的信号,如输入的不是乡、村、组代码,则程序返回“2”框,如是,则转向“2·2·1”框。
2·2·1、判断用户输入的当前农户所属乡、村、组编号是否合法,如乡编号在1~25之间为合法乡编号,程序转向“2·2·2”,否则返回“2·1”框,等待用户重新输入合法的乡、村、组编号。
2·2·2、101在主数据区103中开辟出相应的数据缓冲区,并通过104、105、106及117向大屏显示器402、401送出当前售茧农户号。402显示出该编号(1、2或3),表示可对该农户收茧,程序进入第“3”框。
3、小屏显示,提示用户选择茧类:
101通过104、105、106及109向110发送信息,110上显示出“bb-”提示用户进行茧类选择,等待用户命令。
4、用户命令识别:
101通过104、105、106及109接收到用户从111发来的命令后,程序转向第“5”框进一步判别;若无用户命令,则 转向“4·1”。
4·1、101通过104、105、106及109从116取回目前售茧农户号信息,判别用户是否已改变了农户号,若未改变,则转向第“4”框。若已改变,则转向第“2”框,判别是新还是老农户。
5、判别茧类选择合法与否:
101判别用户在“4”中由111发出的命令是否是茧类选择键。若不是,则程序转向第“3”框,提示用户进行茧类选择;若是,则转向“6”框。
6、小屏显示,提示用户输入单价
101向110送出信号,110显示出“CC-”提示用户输入选定茧类的单价。用户从111输入单价后,程序转向“7”框。
7、判别输入单价是否合法。
101将用户输入的单价与103中保存的单价表比较,如果价表中有该单价,则程序转向“8”框;如果单价表中无此单价,则视为非法输入、作废。程序转回“6”框,要求用户重新输入单价。
8、大屏402显示
101通过104、105、106及缓冲、驱动器117把信号送给401、402,402上相应的茧类指示灯亮,同时显示出该茧所定的单价,供农户观看,了解情况。
9、命令键识别
101识别用户从111发出的命令,如果是〔重量〕或〔电子秤〕、程序转“10”框,否则程序转“9·1”框。
9·1、402显示不变,等待用户从111输入键命令,程序转回“9”框识别之。
10、判别是手输重量还是电子秤自动称重
若命令键为<重量>键,则转向“11”框,提示用户手输重量数;是<电子秤>键,则转向“10·1”框。
10·1、确认有无电子秤,101通过109及117取得电子秤重力传感器406接入与否信号,如未接入,则程序转向“11”框,手工输入重量;如已输入,则转“10·2”框。
10·2、电子秤采样被称重物体信号。101通过104、105、106及117启动A/D转换器403工作,同时,406加载后的输出信号送到405预放大,再经404自动分档后送403采样,403采样后120μs把A/D转换得到的二进制代码经117、104送往101、完成了一次重量采样,转换。采样所得到的重量值,由101减去秤体重即本次茧的毛重,程序转向“12”框,计算净重。
11、小屏显示、提示用户手输重量
101通过104、105、106及109发出信号,110显示“dd-”提示用户从键盘111上输入本次茧重(人工称得),101等待用户输入,一旦用户输入了茧重,即转向“12”计算净重。
12、计算本次茧净重
101无论是从111得到手工输入的重量还是从403得到自动采样的重量信号后,立即从103中取出盛茧筐的皮重,然后减去得到本次茧的净重,计算本次茧金额,数据送402,大屏显示器402上显出本次茧的全部信息,即农户编号、茧类、单价、净重、金额,以供收、售茧人员信息交流,完成了一个农户、一种茧的一次收购,程序转向“13”框。
13、键命令分析
101等待用户从111输入键命令。当以下允许的键命令由用户 通过111、109及104送达101后,程序才转向相应的分支。无键命令则等待。
13·1、<电子秤>或<重量>键命令处理:当此次所要收的茧与上次刚收的茧是属于同一农户所有,且茧类与单价均相同时,只需要计重即完成。用户则可根据是要自动称重或手工输重而从键盘111发出相应的<电子秤>或<重量>键命令。101接到此命令后程序转向“10”框,继续完成这一次收茧计重及金额计算工作。
13·2、<单价>键命令处理:当此次所要收的茧与上一次刚收的茧属于同一农户所有,且茧类相同但单价不同时,用户可从111发此命令。101接到此命令后,程序转向“6”框,完成重新输入单价计量及计算工作。
13·3、<去皮>键命令:当此次要收的茧与上次收的茧属于同一农户所有,而此次茧不多,在使用电子秤自动称重时想不抬下上次茧而又要称此次茧时,用户可从111发出此命令。101接到此命令后,向403发出启动命令。采样秤上的茧(上次未抬下的)重,送到103保存起来作为新的“秤体重”(即皮重),程序转向“13”框,等待用户命令。
13·4、<删除>键命令:当由于某种原因,用户要想废除当前农户的所有数据时,可发此命令。101接到此命令后,通过104、105、106将103中当前农户数据区全部清“O”,程序转向13·4·1判别机器目前工作状态。
13·4·1、判别多用户收茧时三个农户是否都处理完毕,(即均完成了收购,单据打印工作)若是,则程序转向主控程序A处,等待用户进行功能选择,否则,转向第“2”框,识别当前农户是新或老农户,以便继续进行收茧。
13·5、<打印>键命令处理:当一个农户收茧完毕,要打印有关票据时,用户发此命令。
13·5·1、101接到用户打印命令后,将当前农户有关数据分别累计进103的统计表格中,以便今后汇总使用;同时,把这些数据组织成要打印的票据格式,通过104、105、106及通道108逐一送往从CPUA201及从CPUB301。201(301)接收到的数据送往203(303),按照202(302)中的控打程序,把打印数据通过204、205、206(304、305、306)逐点逐行送往打印机207(307)打印有关票据。101发送完打印数据后,程序转向13·4·1。
13·6、<接收>键命令。当用户从111发出此命令后,程序转向“2”框,检查当前农户是新或老农户,准备进行一次新的收茧工作。
13·7、<扣除>键命令。当农户所交茧之正茧内混有下足茧或含水量大时,用户若要扣除水份或扣出下足茧时,应发出此命令,程序转向13·8识别用户下一步命令。
13·8、101识别用户从111发来的命令,判断是否为扣除水份如不是,程序转13·8·2,如是,则转13·8·1。
13·8·1、101接收用户从111发来的扣除水份的重量,然后从原重量中减去水份重,程序转12·8·3。
13·8·2、101判别是否茧类选择,不是,则转13·8·2·1,提示用户进行茧类选择;如是,则转13·8·2·2。
13·8·2·1、101通过104、105、106及109向110发送信息,110显示bb-提示用户进行茧类选择,程序转向13·8·2等待用户操作。
13·8·2·2、逐次提示用户输入单价,重量,并累计进相应的茧 类中,计算金额,并显示在大屏显示器402上供收茧人员进行信息交流。整个过程类似于收茧过程中的“6”~“12”框。程序转向13·8·3
13·8·3、计算扣除后实际正茧的重量,程序转向“13”框,等待用户下一个命令。
13·9、其他键处理,除去上述的几种命令键以外的其它键,均作为废键处理,程序转向“13”框,等待用户重新输入合法键命令。
温度监测(图8为温度监测程序框图);当小屏110显示good字样,且功能选择开关116处于测温状态时,用户从键盘111输入<接收>命令键,则程序由主控转入下面所述之温监测部分“1”框。
1、101清零103中测温工作区和数据区。
2、输入测温参数:101通过104、105、106及109给110发送信息。110显示Cd--提示用户输入测温参数(开始时、分;定时打印时间间隔;测温点数),等待用户输入。一旦用户以<接收收>键结束测温参数的输入,程序转向“3”框。
3、判断测温参数是否合法:不合法则转“2”框提示用户重新输入参数,合法则转“4”框。
4、启动测温部件工作:101通过104、105、106启动定时器107开始定时工作,并开放中断。
5、显示测点号及该点的温度:101把105中当前要显示的测点号及其对应温度值信号经104、105、106、109送往110,110上显示该点及其温度“××--×××”以供用户随时观察。
6、用户命令搜集:101搜索键盘111,看用户是否有命令输入,如无,则程序转“7”框。
6·1、若用户有键命令,则进入该框进行键命令分析、处理、判 断是否为<接收>键(此处功能为强迫打印输出)。不是,则转“7”框,是则转“6·2”框。
6·2、101收到<接收>键命令后,立即计算全部指定测温点的平均温度的值的偏差,按照预定的打印输出格式排放在103中,以备下一步使用。
6·3、101通过接口通道108把打印数据逐个送往从CPU201(如201未接打印机,则自动送往从CPU301)、201(或301)接收完数据后,自动启动打印机207(或307)打印该输出时间。所测各点的测温值,温度平均值及各点与平均值的偏差。而主CPU101发送完数据后,程序就转向“7”框执行。
7、判断定时器秒中断信号到否:101中断处于开放状态,此时若定时器107秒中断信号未发,则程序转回“5”框,显示所测点的点号及温度值,如秒中断信号已发出,则101转向中断服务子程序“7·1“7·1”处。
7·1、101关中断,逐点测量各指定点的温度值,送往103中保存。101把要测量之点信号通过104、105、106及117送往412,412发出信号,408、410根据此信号选中411中对应点的温度传感器,将其输出信号送往407、409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往403,101启动403工作,120μs后403把A/D转换的数根送往101处理,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点的测量工作,逐点把各要测量之点测完,数据保存在103中,程序转向“7·2”框。
7·2、时间计数器加1。
7·3、判断到一分钟否,未到,程序向“7·8·1”框,准备显示数据;到则转向“7·4”框。
7·4、判断到1小时否,未到,程序转“7·7”框,定时打印时 间减1。
7·5、判断1天到否,未到,程序转“7·7”框,到则转“7·6”框。
7·6、时间计数器归零,101计算新的一天属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且该月是否闰月等,计算结果存放在103中。
7·7、打印间隔时间减1。
7·8、判断定时打印时间到否,到则转向“7·8·2”打印输出数据,未到则转“7·8·1”框。
7·8·1、101判别当前显示点的显示时间到否,未到则转“7·9”框,到则转“7·8·1·1”。
7·8·1·1、101将下一显示点的编号送103,以备下一次显示用,程序转“7·9”框。
7·8·2、101在103中置打印标记,打印定时复位。
7·8·2·1、101根据103中的测量数据,计算平均温度及各点与平均值之偏差,按照预定的打印格式排放在103中。
7·8·2·2、101把要打印的数据发向从CPU,过程与“6·3”框同,送完数据后,程序进入“7·8·2·3”。
7·8·2·3、101将103中的打印标记复位转“7·9”。
7·9、101开放中断,一次定时温度监测结束。程序转向“5”框。准备重复进行上述操作。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由于主机与电子秤、大屏显示器、温度监测装置等配套使用,既提高了主机的利用率和系统的工作效率,又增强了系统的适用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采用该系统,每个茧季较常规收茧节约收购、汇总、单据处理等人工及码单费用2200元左右,我国按地区不同每年一般有3~10个茧季,故全年每套设备共可节约费用0.66~2.2万元左右,节约人力60%。由于采用三片CPU 及双打印机并行工作及软件模块结构化,以及采用多农户同时收茧,大大缩短了每一农户售茧的时间;双打印机交替工作,直接由计算机控制打印出码单、存根、提高了收茧效率,避免了因个别部件的故障而影响系统工作,节约人力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不用人工开码单,还可避免人为的错误或违法行为的发生(如工作人员舞弊或茧农涂改码单等)。使用本发明平均每收购一次茧仅需45秒左右,每套设备每天8小时可处理600~800人次,与常规收茧比较平均可提高效率10~20倍,本发明从称茧开始到茧农领到款联和化肥联仅需2分钟,而常规收茧需50分钟左右;而且采用常规收茧,当天不能获得的统计、汇总、上报等数据,本发明在几分至十几分钟内就可自动累计并以不同的格式打印输出,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为第二天收茧工作及资金合理安排提供了方便;采用电子秤自动除皮、计重,准确,迅速;将有关数据如:农户号、茧类等级、单价、重量、金额等通过大屏显示器向农户公开显示,增加了透明度,便于监督,同时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解释工作量;温度检测系统测温区域宽,既可通过打印机,也可通过显示器,定时打印或巡迴显示出来,指导现场操作工人掌握供热量,保证蚕茧干燥质量,又可供分析干燥室的升温、保温、温度梯度状况,为设计或改进现有干燥室提供数据。此外打印单据联数及打印机工作方式均可由用户自选,人工计重及电子秤自动计重两种方式亦可任选或并用。本发明与现有蚕茧收购计算机相比,效率高、功能齐、节省人力和财力;而与通用机型比较亦具有功能齐全及投资低等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使用不但提高了茧站收茧、数据处理、统计、开票等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财力,而且为蚕茧干燥的温度自动监测和茧站的管理科学化提供了手段。
标题 | 发布/更新时间 | 阅读量 |
---|---|---|
含标识码装置和循环利用含标识码装置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 2020-05-11 | 72 |
加密性保证的交换控制的网络 | 2020-05-12 | 179 |
一种电子收费系统 | 2020-05-13 | 787 |
分布式网络下移动互联网APP单点登录的系统和方法 | 2020-05-15 | 403 |
一种电气设备防误操作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2020-05-13 | 552 |
一种集群环境下的单点登陆退出方法及系统 | 2020-05-15 | 99 |
基于Bayes模型的Hadoop架构信任评估方法 | 2020-05-16 | 649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人值守自助计量一体机 | 2020-05-12 | 491 |
用于跟踪数据库记录的中断索引 | 2020-05-11 | 971 |
一种多媒体触摸屏一体机 | 2020-05-11 | 265 |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