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微距镜头 |
CN202310382806.0 |
2023-04-06 |
CN116338913A |
2023-06-27 |
王桂红 |
一种微距镜头,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序排列的光焦度为负的前透镜组、光阑和光焦度为正的后透镜组;其中前透镜组由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组成;后透镜组由第六透镜至第八透镜组成;通过合理选型和参数设置使得微距镜头容易获得较大的视场和景深,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从而减少非球面的使用。 |
2 |
微距镜头 |
CN201580047018.X |
2015-08-06 |
CN106662730A |
2017-05-10 |
肖恩·J·麦卡弗蒂 |
提供一种调节(可重新焦距)微距镜头系统,包括沿光轴依次设置的具有第一和第二光学部分的第一和第二透镜。通过响应于通过与微距镜头外壳可操作地连接或者形成其一部分的外部压缩器轴向地施加于透镜上的力而改变透镜之间的展平接触区域,得到微距镜头的光焦度的改变。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方法。 |
3 |
微距镜头 |
CN201580047018.X |
2015-08-06 |
CN106662730B |
2020-01-10 |
肖恩·J·麦卡弗蒂 |
提供一种调节(可重新焦距)微距镜头系统,包括沿光轴依次设置的具有第一和第二光学部分的第一和第二透镜。通过响应于通过与微距镜头外壳可操作地连接或者形成其一部分的外部压缩器轴向地施加于透镜上的力而改变透镜之间的展平接触区域,得到微距镜头的光焦度的改变。提供一种用于操作该微距镜头系统的方法。 |
4 |
微距镜头 |
CN201080006715.8 |
2010-02-05 |
CN102308243A |
2012-01-04 |
清水香织; 山中久幸 |
提供一种F值为2.5以下的大口径化的、在从无限远至等倍摄影倍率的整个范围内良好地补偿球面像差、像散、慧差的内聚焦式微距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内聚焦式微距镜头从物侧起依次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后方的后方透镜系统,且在进行从无限远至近距离的聚焦时,使第一透镜组固定,使第二透镜组朝像侧移动,使第三透镜组朝物侧移动,且该第一透镜组至少包括四枚正透镜和一枚负透镜,且第一透镜组中物侧的三枚透镜为正透镜。 |
5 |
微距摄像镜头 |
CN200510088996.7 |
2005-08-04 |
CN100406946C |
2008-07-30 |
刘哲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距摄像镜头,包含活动座,装设在该活动座内的镜片单元,套设在该活动座外的导座,装设在该导座与该活动座之间的弹性件,及与该导座螺结的固定座。该活动座的连动筒外设置有二个卡掣块可分别抵于该导座的二个卡掣部,每一卡掣部具有第一抵面与第二抵面可分别供该卡掣块的第一抵部、第二抵部抵置,且该第一抵面与该第二抵面和该第一抵部与该第二抵部其中之一具有高度差。借此,使本发明具有可以近拍、远拍摄影的使用功能。 |
6 |
移轴微距镜头 |
CN202410754710.7 |
2024-06-12 |
CN118671950A |
2024-09-20 |
李大勇 |
本发明公开了移轴微距镜头,涉及全画幅数码交换相机的镜头领域,其结构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负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1,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2和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组G3;光圈Stop设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所述第一透镜组G1固定,第二透镜组G2作为主对焦透镜组,从像面侧向物体侧移动,第三透镜组G3作为辅助对焦组矫正因第二透镜组G2移动引起的像差;所述第一透镜组G1的前部分为负屈光度的G1a组成。在控制体积的情况下,实现了最大视场角超过45°,像场足够大,达到65mm以上,超过了全画幅相机像场直径20mm,可以实现镜头和相机相互平移±10mm以上以及倾斜移轴±8°以上,且不会出现像场不足而导致黑边遮挡。 |
7 |
一种微距镜头 |
CN202211422265.1 |
2022-11-14 |
CN115657280A |
2023-01-31 |
林佳敏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距镜头,包括由物方到像依次设置的前组透镜组、光阑和后组透镜组;其中,所述前组透镜组和所述后组透镜组均具有正光焦度;所述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前组透镜组的焦距为fS1,所述后组透镜组的焦距为fS2,所述fS1、fS2分别与所述f满足以下关系式:0.85<|fS1/f|<1.15,1.20<|fS2/f|<1.65。本发明形成的镜头不仅结构小巧紧凑,而且还能保证成像分辨率高、畸变低和工作距离近,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8 |
一种4p微距镜头 |
CN202010547793.4 |
2020-06-16 |
CN111708147B |
2022-06-24 |
王锋; 孙加安; 周明明; 马庆鸿; 万良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p微距镜头,所述4p微距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ZD,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ZD/f4=0.25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用在双摄或多摄中作为副摄微距镜头使用,在常规微距拍摄的基础上优化成像效果;增大焦距,使拍摄微距时产生类似显微镜的效果。 |
9 |
一种微距镜头 |
CN202110389353.5 |
2021-04-12 |
CN112965218A |
2021-06-15 |
王哲; 金兑映 |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距镜头。其包括第一~第四透镜、光阑和滤光片;其中第一~第四透镜以及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同光轴分布,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折射能力,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像侧面在近轴范围内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能力,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折射能力,在近轴范围内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光阑置于被摄物体和第三透镜之间。本发明可以放大被拍摄的物体,具有放大镜或是显微镜的功效,可以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图像。 |
10 |
一种4p微距镜头 |
CN202010547793.4 |
2020-06-16 |
CN111708147A |
2020-09-25 |
王锋; 孙加安; 周明明; 马庆鸿; 万良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4p微距镜头,所述4p微距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ZD,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0基础上优化成像效果;增大焦距,使拍摄微距时产生类似显微镜的效果。 |
11 |
超广角微距镜头 |
CN201510087716.4 |
2015-06-23 |
CN104932082A |
2015-09-23 |
张小华 |
一种超广角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若干个透镜组,其中最靠近像面的透镜组是正屈光度的透镜组MF,当物体从无限远到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正透镜组MF向物方移动,实现合焦,且此正透镜组MF的物方至少有一组辅助对焦透镜组SF,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6≤(SF+MF)/F≤1.2;它具有从无穷远到摄影倍率大于0.5倍以上,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的画角超过100度的超广角微距镜头。 |
12 |
一种微距镜头 |
CN201410399586.3 |
2014-08-11 |
CN104765134A |
2015-07-08 |
张小华 |
一种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G4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G2和第4透镜组G4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1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前述的第1组镜头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度凸透镜和正负相胶合镜片3枚镜片组成,前述第4透镜组G4由一枚负透镜镜片构成。并且以下条件式;0.5≤f11/FL≤1.0;它具有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很好成像,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的特点。 |
13 |
微距摄像镜头 |
CN200510088996.7 |
2005-08-04 |
CN1908719A |
2007-02-07 |
刘哲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距摄像镜头,包含活动座,装设在该活动座内的镜片单元,套设在该活动座外的导座,装设在该导座与该活动座之间的弹性件,及与该导座螺结的固定座。该活动座的连动筒外设置有二个卡掣块可分别抵于该导座的二个卡掣部,每一卡掣部具有第一抵面与第二抵面可分别供该卡掣块的第一抵部、第二抵部抵置,且该第一抵面与该第二抵面和该第一抵部与该第二抵部其中之一具有高度差。借此,使本发明具有可以近拍、远拍摄影的使用功能。 |
14 |
一种微距镜头 |
CN201410399586.3 |
2014-08-11 |
CN104765134B |
2017-09-22 |
张小华 |
一种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G4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G2和第4透镜组G4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1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前述的第1组镜头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度凸透镜和正负相胶合镜片3枚镜片组成,前述第4透镜组G4由一枚负透镜镜片构成。并且以下条件式;0.5≤f11/FL≤1.0;它具有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很好成像,且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的特点。 |
15 |
一种微距镜头 |
CN201410399573.6 |
2014-08-11 |
CN104199179B |
2017-09-22 |
张小华 |
一种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G4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G2和第4透镜组G4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1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前述的第1组镜头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度凸透镜和正负相胶合镜片3枚镜片组成,前述第4透镜组G4由一枚负透镜镜片构成,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4≤(‑F4)/FL≤1.0;该微距镜头,可以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很好成像,且实现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的微距镜头。 |
16 |
一种微距镜头 |
CN201510376595.5 |
2015-06-30 |
CN105093504A |
2015-11-25 |
张力道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附加在成像设备镜头前端的微距镜头。该微距镜头从物体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单元及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微距镜头采用三个透镜单元,第一透镜单元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镜单元具有负屈光度。通过这种特殊的组合方式使得微距镜头的对焦距离大大提高。加装该微距镜头的成像设备与加装传统微距镜头的成像设备相比对焦距离大大增长,从而扩大了焦内成像范围,降低了拍摄难度,拓展了拍摄题材。 |
17 |
一种微距镜头 |
CN201410399573.6 |
2014-08-11 |
CN104199179A |
2014-12-10 |
张小华 |
一种微距镜头,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1透镜组G1,负屈光度的第2透镜组G2,光阑stop,正屈光度的第3透镜组G3,负屈光度的第4透镜组G4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上述的第2透镜组G2和第4透镜组G4移动来实现合焦,前述的第1透镜G1,第4透镜G4和光阑sotp固定不动。前述的第1组镜头组G1由从物体侧依次为正屈光度凸透镜和正负相胶合镜片3枚镜片组成,前述第4透镜组G4由一枚负透镜镜片构成,并且满足以下条件式:0.4≤(-F4)/FL≤1.0;该微距镜头,可以从无穷远到等倍摄影倍率均很好成像,且实现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的微距镜头。 |
18 |
微距镜头 |
CN201520461188.X |
2015-06-30 |
CN204719320U |
2015-10-21 |
张力道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附加在成像设备镜头前端的微距镜头。该微距镜头从物体侧到像面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单元、具有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单元及具有负屈光度的第三透镜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微距镜头采用三个透镜单元,第一透镜单元具有正屈光度,第二透镜单元具有正屈光度,第三透镜单元具有负屈光度。通过这种特殊的组合方式使得微距镜头的对焦距离大大提高。加装该微距镜头的成像设备与加装传统微距镜头的成像设备相比对焦距离大大增长,从而扩大了焦内成像范围,降低了拍摄难度,拓展了拍摄题材。 |
19 |
微距镜头 |
CN202220399363.7 |
2022-02-25 |
CN217181315U |
2022-08-12 |
娄琪琪; 黄林; 戴付建; 赵烈烽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距镜头,由微距镜头的入光侧至出光侧顺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一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形状,第一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形状;第二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凸形状,第四透镜朝向出光侧的表面为凸形状;第五透镜,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朝向入光侧的表面为凹形状;其中,微距镜头具有第一物距状态和第二物距状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距镜头存在拍摄细节图片的质量差的问题。 |
20 |
微距镜头 |
CN202120736777.X |
2021-04-12 |
CN214586198U |
2021-11-02 |
王哲; 金兑映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距镜头。其包括第一~第四透镜、光阑和滤光片;其中第一~第四透镜以及滤光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同光轴分布,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折射能力,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折射能力,像侧面在近轴范围内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折射能力,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折射能力,在近轴范围内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光阑置于被摄物体和第三透镜之间。本实用新型可以放大被拍摄的物体,具有放大镜或是显微镜的功效,可以呈现出较为清晰的图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