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座椅装置

申请号 CN95116845.2 申请日 1995-09-26 公开(公告)号 CN1132616A 公开(公告)日 1996-10-09
申请人 康威德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默文·M·沃金斯;
摘要 一种改进的座椅装置,它包括具有椅背部分和座位部分的一对刚性侧部件。挠性带状件在椅背和座位部分的刚性侧部件之间延伸。为增大和减小所述挠性带状件的长度和张紧度设置了各种装置,以便使椅背和/或座位部分的挠性带状件在三维方向上的外形尺寸都能够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可调式座椅装置,它由下述各部分组合而 成:
一具有椅背部分和座位部分的椅架;
所述椅背部分具有彼此平行且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刚性 支承构件,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一 和第二刚性杆件,上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的各第一和 第二刚性杆件均限定了一平面,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 件构成了座椅椅背的支承;
所述座位部分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 件,各所述第三和第四支承构件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三和第四 刚性杆件,上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三和第四刚性 杆件构成了一平面,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构成了座 椅座位的支承;
至少一刚性横向件与各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 件的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相连,用以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刚性 支承构件保持所述的间隔;
至少一刚性横向件与各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 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杆件相连,用以使上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 承构件保持所述的间隔;
一第一组挠性带状件彼此隔开地延伸于所述第一和第 二刚性支承构件之间,上述该第一组挠性带状件各自具有第 一和第二挠性带部分;所述第一组挠性带状件的各第一挠性 带部分具有可调地连于所述第一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一刚性 杆件上的第一端,还具有可调地连于所述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的第一刚性杆件上的第二端;各所述第一组挠性带状件的第 二挠性带部分具有可调地连于所述第一刚性支承构件的第 二刚性杆件上的第一端,还具有可调地连于所述第二刚性支 承构件的第二刚性杆件上的第二端;
至少有一连于至少某些所述第一组挠性带状件上的椅 背挠性联接装置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之间,以 便使至少某些所述第一组挠性带状件的第一和第二挠性带 部分连接在一起;
至少在某些第一组挠性带状件的第一和第二挠性带部 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处具有调节装置,以改变调节装置间所 述挠性带状件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 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所限定构 成的平面基本是平行的。
3.如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至少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之一基本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刚性杆件与所述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基本 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 装置从包括钩一环尼龙搭扣、扣环联接器和双“D”环联接器 的这些类别中选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诸挠 性带状件的第一和第二挠性带部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各自 设置有所述的调节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挠 性椅背联接装置还包括一对隔开的椅背挠性联接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 对隔开的椅背挠性联接装置基本平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组挠性带状件和所述椅背挠性联接件均为纤维织物。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椅 背挠性联接装置各自与第一组挠性带状件缝合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各自具有一上部和一下部;所述第一 组挠性带状件的间隔关系是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各自 的邻近其上部的区域至邻近其下部的区域之间的第一设定 间隔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座位部分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刚 性支承构件在其下部附近区域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向外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彼此隔开延伸于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之间的 第二组挠性带状件,各该第二组挠性带状件均具有第一和第 二挠性带状部分,所述第二组挠性带状件的各所述第一挠性 带状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三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三刚性杆件可 调连接的第一端,还具有与所述第四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三刚 性杆件可调连接的第二端,所述各第二组挠性带状构件的所 述第二挠性带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三刚性支承构件的第四刚 性杆件可调连接的第一端,还具有与所述第四刚性支承构件 的第四刚性杆件可调连接的第二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 括:至少一座位挠性联接装置与位于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 承构件之间的至少某些第二组挠性带状件相连,以便使至少 某些第二组挠性带状件的至少某些第一和第二挠性带部分 连接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所述第二组挠性带状件的第一第二挠性带部分的至少 某些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调节装置,用以改变调节装置间的 带状部分的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 述各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各自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杆件 相应限定的所述平面基本平行;在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 件中的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基本平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分别基本垂直于第一和第二刚性 支承构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各第一组挠性带状件基本相互类似;所述各第二组挠性带状 件基本相互类似;所述第一刚性支承构件基本类似于所述第 二刚性支承构件;所述第三刚性支承构件基本类似于所述第 四刚性支承构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组挠性带状件基本类似于所述第二组挠性带状件;而各 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基本类似于所述各第三和第 四刚性支承构件。
21.如权利要求20的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调节装置可选取的类别包括钩一环尼龙搭扣,扣环联接器 和双“D”环联接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组挠性带状件的各第一和第二带状部分的各第一和第 二端相应地设置有所述调节装置;而所述第二组挠性带状件 的各第一和第二带状部分的各第一和第二端相应地设置有 所述调节装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座位挠性联接装置还包括:一对隔开的座位挠性联接件;还 包括一对隔开的椅背挠性联接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隔开的座位挠性联接件基本平行;而所述隔开的椅背挠性联 接件基本平行。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各第二组挠性带状件和各对所述座位挠性联接件均为纤维 织物;而所述每个第一组挠性带状件以及每个所述椅背挠性 联接件均为纤维织物。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各自均具有一内端和与此内端隔 开的外端;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的内端分别与所述 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相连。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组挠性带状件以第二种予选定的间隔排列的方式处于 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的所述内外端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座位联接装置在介于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的内端 之间的区域内与所述椅背联接装置相连。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至少一个横向件在邻近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内端 的区域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相连。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 某些所述的调节装置为双“D”环。
31.一种改进的可调式座椅装置,它由下述各部分组成:
一具有椅背部分和座位部分的椅架;
所述椅背部分具有彼此平行且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刚性 支承构件,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 一和第二刚性杆件,上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的各第一 和第二刚性杆件限定了一平面,所述第一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构成了座椅椅背的支承;
所述座位部分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 件,各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三和 第四刚性杆件,上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三和第四 刚性杆件限定了一平面,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构成 了座椅座位的支承;
至少一刚性横向件与各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的第一刚性杆件相连,用以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保持所述的间隔;
至少一刚性横向件与各所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 的第三刚性杆件相连,用以使上述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 保持所述的间隔;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处的第一组挠性带状 联接件,该联接件各包括:
数对每个均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的第一接头装置,该第一 接头装置与介于其第一、第二端之间的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 承构件的第一刚性杆件相连;
数对每个均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的第二接头装置,该第二 接头装置中的一个,在其第二端处与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 构件的第一刚性杆件相连;
所述各第一接头装置的第一端和各第二接头装置的第 一端与第一刚性杆件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刚性杆件延伸。
所述座位部分沿第一方向从椅背部分向外延伸;
一第五刚性支承构件具有彼此隔开的第五和第六刚性 杆件,沿相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互相隔开,并且介 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之间与这两根构件连接;
彼此隔开的若干第一组挠性带装置,各所述第一组挠性 带装置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可调地与所述若 干对第一接头装置中之一的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可 调地与上述第一对接头装置的另一个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 挠性带装置沿所述第一方向绕在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的各第二刚性杆件上,并在这两根杆件之间延伸;
彼此隔开的若干第二组挠性带装置,其中每一个都叠置 在所述各第一组挠性带装置和第二组挠性带装置的每一个 上,所述第二组挠性带装置具有可调地与所述数对第二接头 装置之一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端,还具有可调地与所述数对 第二接头装置中的另一个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端,以便在所 述第一与第二组挠性带装置之间提供可变的容纳垫子的空 间;
用以改变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之间的所 述第一和第二组挠性带装置的位置的控制装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装置还包括:
各具有第一和第二端的第三组挠性带装置,所述各第三 组挠性带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可调地联于所述数对第一接头 装置之一的第二端之一上,而所述各第三组挠性带装置的第 二端可调地连于所述数对第一接头装置的另一个的第二端 上,所述第三组挠性带装置在所述第一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一 刚性杆件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一刚性杆件之间延伸,所 述第三组挠性带装置之一靠近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组挠性 带装置,并和它们对齐。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装置还包括:
将各所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挠性带装置相互连接 起来的滑动联接器。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四组长度可调的挠性带装置,各与所述滑动联接器中 的一个相连,并且在邻近至少某些所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 三组挠性带装置的区域内,绕在所述第五和第六刚性杆件 上。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滑动联接器具有在各邻近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组挠性带装置 上有一对滑动联接件;各所述第四组挠性带装置还包括第一 可调长度的带,它绕在所述第五刚性杆件上,并且与所述的 一对滑动联接件的一个相互联接,第二可调长度的挠性带, 它绕在所述第六刚性杆件上,并且与所述的一对滑动联接件 的另一个相互联接;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挠 性联接件数量相同。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许多调节装置,用来进行可调连接和调节它们的长度。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各调节装置的可选取的种类包括钩一环尼龙搭扣、扣环和双 “D”环。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至少一弹性垫位于所述第一组挠性带装置之一与邻近 的所述第二组挠性带装置之一的中间。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一些按予定的方式排列的弹性垫,各弹性垫位于所述第 一组挠性带装置之一与邻近的所述第二组挠性带装置之一 的中间。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 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具有上部和下部,所述第一、第 二和第三组挠性带装置以基本相同的间隔隔开的排列方式 位于所述上、下部之间,并且,所述第四组挠性带装置基本以 所述的相同间隔隔开的方式排列。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 述刚性横向件是可折叠的,以便使所述第一与第二刚性支承 构件和所述第三与第四刚性支承构件相互靠近。
42.一种改进的可调式座椅装置,它由下述各部分组成:
一具有刚性的、隔开的侧部件的椅架,所述各侧部件具 有椅背部分和座位部分;
一组挠性带状构件在所述隔开的侧部件之间延伸;
用于至少改变上述某些挠性带状件长度的装置,以便改 变所述各侧部件之间的所述椅背部分范围内的至少某一局 部的带状件的外形;
用于使所述挠性带状件张紧的装置,以便至少对上述某 些带状件进行予定的张紧。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至少一与所述侧部件相连的刚性横向件。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至少一刚性横向件还具有一肘杆铰链,以使所述侧部 件可相互靠近和分开地来回移动。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刚性侧部件均为可伸缩的。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 一刚性横向件连接所述侧部件,所述至少一刚性横向件具有 一肘杆锁定铰链,以使所述侧部件可相互靠近和分开地来回 移动。
47.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 改变所述挠性带状件长度的装置具有双“D”环。
48.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 改变所述挠性带状件张紧程度的装置具有位于所述椅架上 且与所述双“D”环相连的拉带装置。
49.如权利要求42所述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 括:位于所述挠性带状件上并沿其运动的滑动联接器。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与所述椅架和所述滑动联接器相连的控制装置,以改 变所述挠性带状件的外部形状。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一些其第一端与第一双“D”环相连接,而其第二端与第 二双“D”环相连接的若干挠性带装置,用来改变其间的长 度,并且,所述挠性带装置邻近所述挠性带状件。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位于所述挠性带状件与所述挠性带装置之间的垫装 置。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 括:与所述侧部件相连的至少一刚性横向件;该刚性横向件 具有一肘杆锁定铰链,以使所述侧部件可相互靠近和分开地 来回运动;
所述刚性侧部件是可折叠的。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 包括:用于改变所述挠性带状件长度的所述装置具有双“D” 环;用于改变所述挠性带状件张紧程度的所述装置具有位于 所述椅架上且与所述双“D”环相连的拉带装置。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一种改进的可调式座椅装 置,该装置尤其适于提供可变换其椅背和/或座位部分的外 形,以适应使用者对各种不同的外部轮廓的变换的要求。

许多人,包括成年人和儿童不幸地为各种疾患造成的体 位轮廓失常所苦,这种失常导致其身体轮廓不同于无此体验 的正常人的身体轮廓。例如,许多患有脑瘫或肌肉萎缩的人 其上部躯干、和/或臀部、和/或大腿均被扭曲,或者换言之, 它们的身体轮廓可能明显地不同于那些非患病者人体构造 上相应部分的正常状态。贯穿在身体各个部位所有长度上的 二维平面的扭曲都是不同的,因此,如贯穿身体各个部位所 有范围二维平面上仅具有一种变化的椅背或椅座是不能在 每一身体部位上都提供所希望的支承的。

为此,已出现了各种可调节的座椅装置,以提供给那些 不幸的残疾人。例如,在美国专利4,367,897中,公开了一种 座椅装置,它具有在一框架内与刚性管件相连的硬塑料基 体,该基体内有张紧装置,但该张紧装置并不与框架相连,而 只是通过球形件施加张紧,改变各管件的位置。这种座椅装 置造价较高且不能提供所希望的舒适方便的外形。

在美国专利3,088,773中,公开了一种框架,它具有相 互间隔开的。与座位和靠背部分相连的刚性部件。在这种结 构中,其横向带具有弹性,而且其系杆是柔性的。框架间的内 部构件为刚性金属件。此装置中无调节其张紧度的设施,且 系杆不是直接与横向带相连,也不能提供相符的轮廓。

在美国专利3,913,978中,公开了一种与一框架相联接 的座位及椅背装置。在该专利所描述的某些实施例中,有一 些将框架连于座椅背上的扣环。然而,仍设有提供一种可以 使轮廓与需要此种座椅的残疾人的身体轮廓相配合的设施。

在美国专利4,928,334中,公开了一种纤维网状织物, 它是弹性的可用作软垫家具如座椅或床的弹性元件,该弹性 网状织物与一刚性框架相连,其外形无法调节。

在美国专利3,363,667中,公开了一种将一网状物连于 一管状椅如草地座椅框架的结构,但是,对于座位或者靠背 不能进行外形的调节。

在美国专利3,188,662中,公开了一种疗养人员用的座 椅,其椅背可相对座位运动。但其中也没有调节其外形轮廓 的装置。

在美国专利4,077,669中,公开了一种弹性座椅装置, 但不可调节,也没有间隔开的椅架。美国专利3,154,345公 开了一种其目的显然是用于如帆船和轮船上靠近面的座 椅的结构,它通常利用矩形断面的构件作为框架,且具有一 些交叉的网状织物件连接所述框架。但也未示出或建议使用 调节外形的装置。

已公开的其他座椅装置如美国专利4,544,614、2,459, 843和2,485,111,其中设有一件专利表示出或建议其结构 要有可调节到所期望的外形轮廓的性能。

其他现有供残疾人使用的座椅装置一般具有价格高和 笨重的实心座位,它带有许多机械调节机构或多泡沫,以 便能让各种不同的人获得所期望的相符的外形。这些装置运 输困难,其调节容易失效,因而对某一个人而言所述的外形 不能保持外形始终相符。某种单独定做的罩有填充罩的模制 外形的座椅也已被使用,但是此装置价格昂贵且制作时间 长。此外,由于许多病常常使人的体型发生各种变化,而且人 的身材如儿童还会增长,因此,这种模制外形的座椅无法适 应这种变化。

因此,长久以来一直就存在一种供残疾人用的座椅装置 的需要,这种座椅装置可以对一个、二个或三个方向的尺寸 进行调节,使整个椅背部分和/或座位部分均与人体外形相 符,以便适应使用者体型畸变的较大的变化范围,并且还可 以使这种外形随任何个别人提出的要求而方便地改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需要对座位和或椅背的外 形轮廓进行变化的残疾人用的,经过改进的座椅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残疾人用的改进的座椅 装置,其中,可很容易地快速地对椅背和/或座位在一个、二 个或三个方向的尺寸进行外形的调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残疾人用的座椅装置,其 中,所述椅背和/或座位的外形的变化可以迅速容易地实现。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外形相应改变的 座椅装置,它具有坚固的结构,较低廉的造价以及适应于较 宽的轮廓外形变化的需求。

根据本发明,在其较好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一椅背 部分和一座位部分的椅架。所述椅背部分具有一对隔开的刚 性支承构件,每一支承构件具有一对间隔开的刚性杆件。所 述座位部分也具有一对间隔开的刚性支承构件,每一刚性支 承构件也具有一对间隔开的刚性杆件。座位部分的刚性支承 构件与椅背部分的刚性支承构件的下部相连。在所述椅背部 分的刚性支承构件之间及与座椅部分之间设置了许多刚性 横向件,以便保持它们之间上述所需要的间隔。

一组挠性带状构件在靠近座椅部分处,间隔地从椅背上 部到下部排列安装在椅背部分的刚性支承构件上,并且可以 调节。所述各第一组挠性带状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挠性带状 部分,该第一挠性带状部分的各端部可调节地连于各刚性支 承构件一对刚性杆件上,所述第二挠性带状部分其两端可调 节地连于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的第二刚性杆件上。因 此,就各第一组挠性带状构件而言,都具有四个调节装置,每 一刚性杆件上有一个。

一组联接装置从所述椅背上部附近延伸至其下部附近, 该装置连接于在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中间的各邻近的 第一和第二挠性带状部分上。

所述第一组挠性带状构件和椅背挠性联接装置最好是 由纤维如尼龙制成的纤维织物,并且不具有弹性。

所述座位部分同样具有隔开的从连于椅背部分的内端 延伸至外端的第二组挠性带状构件,各第二组挠性带状构件 具有第一和第二挠性带状部分,而所述第二组带状构件的各 第一和第二挠性带状部分大致相同于所述第一组带状构件 的第一和第二挠性带状部分,且在座位部分的第三和第四刚 性支承构件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杆件处均具有相应的调节装 置。

虽然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用于椅背部分和座位部 分的调节装置是双“D”环式的,但可以理解,传统的扣环,钩 与环联接器或类似结构均可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 装置能使第一和第二组带状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带状部分改 变各自的长度。

基本上类似于椅背联接装置的一对座位联接装置,将座 位部分上的各组的挠性带状构件邻近的第一和第二挠性带 状部分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挠性带状构件均可通过适当地调 节调节装置而独立调节其长度,并且,由于四点联接可使各 挠性带状构件的外形产生各种变化,由此,能使整个椅背部 分和座位部分的外形在三个方向上的尺寸产生变化,以适应 较大的外形轮廓的变化。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设有可插入弹性垫的由挠性 尼龙织物制成的挠性带,以便进一步调节外形,并使所述座 位装置更舒适。

本发明上述的及其他实施例,由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 述可得到更全面的理解。附图中同样的标号代表同一种构 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用于本发明的椅架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沿3—3线的仰视图;

图4和5为根据本发明的挠性织物构件的结构图;

图6、7和8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9为用于图6、7和8所示实施例的带状构件的布置 图;

图10至18分别表示相应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参照图1、2和3,表示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座椅装置10 的一最佳实施例,该座椅装置10由具有椅背部分14与座位 部分16的椅架12构成。椅背部分14具有如图1中的“a”所 隔开的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18和20。刚性支承构件18 和20各具有如图2中的“b”隔开的第一和第二杆件22和 24。所述各刚性支承构件18和20的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 22和24限定了一对隔开的平面,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中,由第一刚性支承构件18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20限定的 平面基本上相互平行,且共同限定了一个座椅背支承件。

椅架12的座位部分16一般具有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 构件26和28,它们彼此隔开,最好具有如图1所示的距离 “a”。第三刚性支承构件26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28各具有 如图2中的间隔“C”隔开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杆件30和32。 间隔C可与间隔b相同,也可以大于b或者小于b。第三刚 性支承构件26和第四刚性支承钩件28的第三和第四刚性 杆件30和32所形成的一对平面基本平行。

座位部分16在椅背部分14的下部34处与其相连。本 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椅架12一般由金属管件制成,而用标 号40、42和44表示的座位部分16与椅背部分14的联接, 则可用焊接。如有必要,作为替代也可利用适当的粘接剂来 粘接。同样,其他的安装连接方式如螺母螺栓螺纹联接或 其他类似方式亦可在特定的情形下应用。

一组刚性横杆用来使椅架12保持图1和2所示的间隔 关系。此刚性横杆在图1中由46表示,而在图2中由48和 50表示。所述横杆46、48和50可与椅背部分14的刚性支 承构件18和20以及座位部分16的刚性支承构件26和28 相连。所述诸横杆可以是与椅架12相连的金属管件,用它来 持所述的间隔“a”。

为了使座椅装置10能具有所希望的各种不同的外形,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18和20之间设置了第一 组挠性带状构件52,以便使座椅装置10的椅背部分14能 具有各种不同的外形,该第一组挠性带状物构件52布置成 从椅背部分14的上部53至其下部34可相隔开一定的距 离。各挠性带状构件52的间隔可根据需要来选择,以便在特 定场合下使用,各带状构件52的宽度也可以这样选择。

图3为图1中沿3—3线的仰视图,表示所述第一组挠 性带状构件52的具体结构,特别是图1所示的第一挠性带 状构件52′。然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洁,挠性带状构件 52′联接的许多具体细节以及第一组挠性带状构件52的其 他细节从图1中被省略掉了。

如图3所示,挠性带状构件52′具有第一和第二挠性带 状部分54和56。图3表示挠性带状构件52′与第一刚性支 承构件18的连接,以及与第一刚性支承构件18的第一和第 二刚性杆件22和24的可调整的连接。图2中所示的椅背部 分14最上部的弯曲部分14′,为清楚起见在图3中被去掉 了,因而,可分别看到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22和24是管形 的。各第一挠性带状构件52与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18 和20的连接均为图3所示的可调整的连接。所述第一挠性 带部分54具有与第一刚性支承构件18的第一杆件22可调 连接的第一端部58。该可调连接由双“D”环60提供。然而, 应当理解,其它形式的可调连接如扣环,钩或环连接件或其 他类似方式也可采用,以使本发明具有所需的可调连接。第 一挠性带部分54的第二端62通过D环借助于类似双“D” 环的可调连接与第二刚性支承构件20的第一刚性杆件22 相连。

第二挠性带部分56具有第一端64,该端用双“D”环60′ 可调地连于第一刚性支承构件18的第二刚性杆件24上,所 述双“D”环60′可与上述的双“D”环60相同。第二挠性带部 分56的第二端66同样用双“D”环调节机构可调地与第二 刚性支承构件20的第二刚性杆件24连接。

椅背联接装置68将各挠性带状构件52相邻的第一和 第二挠性带部分联接在一起。在图1、2和3所示的实施例 10中,有一对椅背联接件70和72。该椅背联接件70、72与 第一和第二挠性支承部分54和56连接。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挠性带状构件52和椅背联接件 70和72均为纤维织物,最好是尼龙织物。对于纤维和/或尼 龙织物的结构,第一和第二带状部分54和56以及各椅背联 接件70和72均可由缝合的方式(用74表示)连接在一起。 同样,第一和第二带状部分54和56可在其他部位,例如76 处,由缝合或类似方式连接在一起。对于用不能缝合的纤维 材料制成的,第一挠性带状构件52和椅背联接装置68,可 采用其他的联接方式,如粘接,热封,钉固或现有技术公知的 类似结构。

座位部分16具有如图1所示的第二组挠性带状构件 80。该带状构件80基本上与用于椅背部分14的各第一组挠 性带状构件52相类似。图1中为了清楚,把第二组挠性带状 构件80与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26和28相连的调节装 置省略掉了。所述第二组挠性带状构件80在座位部分16 上,在其外部16′与内部16″之间彼此间隔开地设置,而使第 二组挠性织物件80与座位部分16相连的调节装置基本上 与上述图3中的描述相同。由此,可以包括双“D”环、钩与 环、扣环或其他调节装置。

图4和5用示意的方式表示挠性带状构件52和80的 各种不同的外形轮廓,利用调节装置如双“D”环60改变第 一和第二带状部分的长度就能完成这些不同的外形轮廓。图 4、4A、4B和4C表示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之间的对称 调节机构,而图4D表示非对称的结构。图5包括5A和5B, 其中表示了具有一个或多个挠性带状构件52的弯曲部分 52a和52b的外形轮廓,这种弯曲部分可由在第一和/或第 二带状部分留出松驰的部分而获得,即,当人坐在座椅 装置10上时,带状部分就绷紧并弯曲,以便与压靠于此的身 体部位的外形相符。这样,椅背部分14与座位部分16的调 节装置60和60′就能使挠性带状构件安排成各种不同的外 形轮廓,以符合所要求的各种不同的外形。这种调节装置可 利用双“D”环或其他调节装置很容易地完成,因而,这种座 椅装置10不仅适用于身体诸部分具有各种不同畸变的外形 轮廓,而且还可用于各种不同的人。

可以理解,类似于椅背联接装置68的座位联接装置,也 可由类似于椅背联接装置68的方式,把第二组挠性带状构 件80的第一和第二带状部分联接在一起。

参照图6、7、8和9示出的另一实施例100,它具有根据 本发明的座椅装置102。该装置102包括具有椅背部分106 和座位部分108的椅架104。椅背部分106通常与前述实施 例10的椅背部分14相同,它具有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110和112,且最好彼此平行地间隔开。所述各支承构件110 和112各自具有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114和116,在最佳实 施例中,它们基本上互相平行且共平面,因而相应地类似于 前述实施例10的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

类似于前述座位部分18的座位部分108包括第三和第 四刚性支承构件115和116,这两种支承构件也类似于前述 的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26和28。第三刚性支承构件 115具有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118和120,而第四刚性支承 构件116具有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112和124。在最佳实施 例中,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115和116彼此平行地隔 开。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118和120彼此隔开,最好相互平 行地共平面。同样,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122和124亦彼此 隔开,最好相互平行地共平面。

横向件126和128用来保持椅背部分106的第一和第 二刚性支承构件110和112彼此分开,以及用于下面描述的 其它用途。横向件130用来保持第三和第四刚性支承构件 114和116彼此分开。

椅背部分与106具有上部131和下部132。座位部分 108在下部132的连接区域内连于椅背部分106,并由此沿 箭头134所示的第一方向向外延伸。

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椅架102为金属件,其各个部件 用焊接连在一起。然而,可以理解,将所述各个部件联接在一 起的其他结构亦可采用,如螺纹联接、粘接、整体模制或其它 方式。

实施例100中,具有包括第五和第六刚性杆件138和 140的第四刚性支承构件136。第五刚性杆件138和第六刚 性杆件140最好相互平行,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 110和112所限定的平面垂直的平面上共平面。第五刚性支 承构件138沿箭头140所指的相反于第一方向134的第二 方向,与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110和112隔开距离,并 与横向件126和128相连。

一组第一挠性带装置142,从所述上部131附近至下部 132附近的区域,隔开地设置于实施例100的椅背部分106 处,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110和112之间延伸。

安装上述一组第一挠性带装置142′的结构示意地示于 图9,此类结构可用于某些或全部挠性带装置142。

如图9所示,设置了第一挠性带状连接件150,它包括 许多对第一接头装置152,每个摇头装置均有一第一端154 和一第二端156。各第一接头装置152在158处与各第一和 第二刚性支承构件110和112的相邻的第一杆件114相连。 铆接、螺栓—螺母、粘接或其他公知联接件可用于将第一接 头装置152与所述刚性杆件连接起来。如图9所示,每一接 头装置152在158处连接于该装置152的第一和第二端154 和156之间的第一杆件上。挠性带状连接件150还包括许多 对第二接头装置160。各第二接头装置160均具有第一和第 二端162和164。并且其第二端164在158处与刚性杆件 114相连。

如图9所示,接头152的第一端154以及接头160的第 一端162从连接处158向第一刚性杆件116延伸。第一和第 二接头装置152和160可用尼龙带状制成,或其他可满足需 要的任何材料制成。

各第一挠性带装置142具有第一和第二端170和174, 第一端170由一对“D”环172可调节地连于一对第一接头 装置152的第一端154之一上,而第二端174由双“D”环 172可调节地连于另一对第一接头装置152的第一端154 上。可由尼龙带状或其他适当材料制成的第一挠性带装置 142沿第一方向134绕在各第二刚性杆件116上。

还设置了第二组挠性带装置180。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 例中,每个挠性带装置142都有一第二挠性带装置180。图9 所示的挠性带装置180处于“松驰”状态,以表示出本发明的 原理。挠性带装置180重叠于附近的挠性带装置142上,各 有一第一和第二端182和184,第一端182由双“D”环172 与两个第二接头装置160之一的第一端162可调连接,而第 二端184由双“D”环172与另一第一接头装置160的第一 端162可调连接。

根据需要,可在第一和第二挠性带装置142与180之 间,在标号186和188所示的区域内设置弹性垫184,以便 进一步提供相符的外形和适舒性。图9所示挠性带180的中 部190紧邻着挠性带142。然而,由双“D”环提供的可调连接 具有足够的“松驰”性,从而使挠性带180在其中部190处与 挠性带142离开一个距离,如虚线180′所示。在此情形下,即 可将一弹性垫放置于空隙192中。

实施例100中也有控制装置200,用以增加本发明所能 获得的外形轮廓的数量。如图9所示,该控制装置200包括 一第三挠性带装置202,该装置202由尼龙带或其他适当材 料制成,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204,该第一端204由双“D”环 172与一对第一接头装置152之一的第二端156可调连接, 该第二端204由双“D”环172与另一接头装置152的第二 端156可调连接。第三挠性带装置202在第一和第二刚性支 承构件110和112的两根第一刚性杆件114之间延伸。第三 挠性带装置202最好与第一和第三挠性带装置142和180 装在一起并相互靠近,其位置向着140的方向。

控制装置200还包括滑动联接装置206,该装置206具 有可滑动地安装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挠性带装置142、180和 202的滑动联接件208和210上。

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第四组可调长度的挠性带装置 212,在实施例100中,该装置212具有一对可调长度的挠性 带214和216,其长度的调节由将其两端连接在一起的双 “D”环172实现。各挠性带216和214分别绕过第五和第六 刚性杆件136和140中的一根,并分别延伸至滑动联接器 210和208。调节第五和第六挠性带时,使滑动联接器208和 210沿箭头134和140的方向运动,以便提供附加的外形变 化的能,而使滑动联接器210和208沿图9中箭头220的 方向滑动,则进一步增加了实际使用本发明时能够实现的三 维外形轮廓的数量。

上述座椅装置10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椅架12包括带有 两隔开的刚性支承构件18和20的椅背部分14。同样,所示 的座位部分16包括两隔开的刚性支承构件26和28。然而, 已经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椅背部分并不是设置两隔开的刚 性杆件22和24,而是设置两刚性的隔开的板状件更有利一 些。

图10示出具有椅架250的实施例248,该椅架250可用 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所述椅架250具有两隔开的刚性 支承构件252和254,它们可以认为是椅架250的刚性侧部 件,各有一个椅背部分256和一个座位部分258。刚性支承 构件或侧部件252和254可由木材、金属、塑料或其他适用 的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厚度“t”,这一厚度足以残疾人使 用时提供所要求的强度和刚度。侧部件252和254基本彼此 相同,并且具有在椅背部分256和座位部分258上有壁 260,在壁上许多成排的隔开的孔262和264。

基本类似于前述挠性带状构件52的许多挠性带状构件 266带有适当的双“D”环(为简明而省略了)用以调节长度和 外形。所述挠性带状件266可用与前述挠性带状件52相同 的方式穿入每一侧部件252和254上的相应孔260中。

许多由适当的材料如木材、塑料、金属等制成的横向刚 性支承构件268连接于两侧部件252和254之间,以保持其 间所期望的间隔“a”。侧部件252和254与实施例10中隔开 的刚性支承构件18和20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用途。

挠性带状构件266可沿椅背部分256从邻近顶部256′ 的区域延伸至邻近底部256″的区域。同样,该挠性带状件 266可从邻近座位部分258的前部258′的区域延伸至邻近 其后部258″的区域。挠性带状件266可以调节,以便为各种 不同的场合提供所期望的外形轮廓。

在有些应用本发明的场合中,可能希望它具有可折叠的 结构,以便在不使用时可将整个座椅方便的保存和/或搬运。 不难发现,这种可折叠的特性是可以实现的,例如,可以用在 横向刚性件上设置可定的铰链的方法。

图11和12表示本发明可折叠的实施例280。为了清楚 的显示实施例280中横架282的结构,将挠性带状件省略 了。在部分部件分解图11中,椅架282类似于前述实施例 10的椅架12,在它的椅背部分287上具有两刚性支承构件 283和285,它们基本上类似于刚性支承构件18和20,彼此 之间的间隔为“a”。椅架282还有一座位部分291,并具有类 似于前述实施例10的刚性支承构件26和28的刚性支承构 件293和295。为了折叠,横向刚性件284和286具有肘杆锁 定铰链288。该肘杆锁定铰链288可以是传统的设计结构, 具有一根处在图11和12所示位置上的刚性杆件,但是当绕 枢轴292和294(图12)转动时,横向刚性件的部分284′和 284″以及286′和286″能沿箭头289和290的方向转动。

沿箭头289和290方向绕枢轴292和294的转动使刚 性支承构件283重叠在椅背部分287的刚性支承构件285 上,同时还使刚性支承构件293重叠在座位部分291的刚性 支承构件295上。

在本发明的可折叠的实施例中,各横向刚性件均具有肘 杆锁定铰链288。横向件上肘杆锁定铰链的位置要选得适 当,以免在折叠时出现干涉。

本发明的折叠功能亦可在如图10所示的前述实施例 248中实现。在实施例268中,横向刚性件具有如图11所示 那样的肘杆锁定铰链288,以便使刚性支承构件或侧部件 252和254能移动到紧密重叠在一起的位置。

同样,折叠功能可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在本发明的其他 实施例中得以实现。

本发明的原理可以用在座椅椅背部分和座位部分中的 各刚性侧部件之间延伸的带状件的不同的结构,使三维方向 的外形改变而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椅架可用来与各种带 状件的结构相组合。

局部视图13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300,其中具有 一椅架301,椅架构件302类似于前述实施例10的椅架构 件12。图13中仅示出其一半结构,而另一半结构与图示的 相同。椅架302具有一第一刚性支承构件304,该支承构件 304具有类似于前述第一和第二刚性杆件22和24的第一 和第二刚性杆件306和308。

许多挠性带状件310以上述实施例10中带状件52间 隔排列的方式设置于椅架件302上。

各挠性带状件310具有第一挠性带部分312,其第一端 314固定在一对“D”环317上。各挠性带状件310还具有一 第二挠性带部分316,其第一端318固定在“D”环320上。所 述第一挠性带部分312从其第一端314开始,绕过第二刚性 支承构件308,穿过与前述滑动联接器208和210类似的滑 动联接器322,可沿箭头324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挠性带 部分316从其第一端318开始,延伸穿过滑动联接器322。

一挠性张紧带326借助于螺钉328连于第一刚性杆件 306。铆钉、螺栓—螺母或任何其他均可替代螺钉328,以便 将张紧带326固定在第一刚性支承构件306上。该张紧带 326具有连在“D”环316上的第一端328,和连在“D”环320 上的第二端330。

实施例300中,还有类似于前述实施例10中的连接装 置68的联接装置332,用以限制滑动联接器322沿箭头 324a方向的运动。

在需要时移动滑联接器322,并使第一挠性带状部分 312和第二挠性带部分316之一或两者同时分别在“D”环 317和320处伸长或缩短,就能改变带状件310的形状,形 成各种不同的外形轮廓。

图14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带状件结构的另一实施例 350。其中的椅架352类似于实施例100的椅架104,但可根 据需要将第五和第六刚性杆件省去。也就是说,横向件354 不与第一刚性支承构件358的第一刚性杆件356以及第二 刚性支承构件362的第一刚性杆件360共平面。椅架352还 具有分别相应于第一和第二刚性支承构件358和362的第 二刚性杆件364和366。

如前所述,许多挠性带状件368如前所述彼此隔开地设 置于椅架352上。挠性带状构件308具有第一挠性带部分 370,其第一端372连于“D”环374。该第一挠性带部分370 从“D”环374,绕过第二刚性杆件364和366,延伸至与“D” 环378相连的第二端376。

第二挠性带部分380从其第一端382开始,通过“D”环 384,绕过第一刚性杆件356和360,延伸至与“D”环388相 连的第二端386。

类似于前述实施例310中张紧带326的挠性张紧带装 置390在椅架352的两侧分别具有张紧带392和394。张紧 带392与“D”环374处的第一挠性带部分370之第一端372 相连,而在“D”环384处与第二挠性带部分380的第一端 382相连。同样,张紧带394在“D”环388处与第一挠性带部 分370的第二端376相连,而在“D”环388处与第二挠性带 部分380的第二端386相连。

张紧带装置396可由缝合的方法连接,然而其他的连接 方式,如铆接、螺栓或类似方式亦可用于396所表示的部位。

根据需要,可设置类似于上述联接装置68的联接装置 398,以便将许多挠性带件368连接起来。

张紧带392和394的两个远端可由缝合的方法在各 “D”环附近连接,如标号400所示。

借助于在“D”环连接处调节第一和第二挠性带部分370 和380的长度,可以改变带状件结构的形状。

本发明中所表示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种挠性带状件的 结构,可以用各种组合方式用于各实施例的座位部分和椅背 部分。同样,根据需要,可将各种挠性带状件结合于任何的椅 背部分或座位部分,以便为特殊的用途而获得特定的外形轮 廓。例如,实施例350的挠性带状件348可以任何希望的变 化方式将实施例100的挠性带装置组合在其中,以获得某种 特定的外形轮廓。

本发明中所示出的各种实施例的各种椅架结构可用于 各种带状件结构,以提供特定场合所需的座椅装置。

图15示出另一实施例410,它组合了前述实施例中的 各种带状结构,以获得所希望的可变化的外形轮廓。如图15 所示,图中有椅架412和一些挠性带状件414,椅架412与 椅架352相同,而挠性带状件414与图14中的实施例350 的挠性带状带状件368相同。实施例410中,还具有类似于 前述张紧带装置390的张紧带装置416。

实施例410中有类似于图9所示实施例200中诸挠性 带装置180的一些挠性带装置418。如图15所示,挠性带装 置418处于松驰状态,具有在“D”环422和424处与辅助张 紧装置420相连的第一端。挠性带装置418可与垫426、428 和430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多的外形轮廓。设置滑动联接器 432和434也可用于所需的进一步的外形变化。挠性带装置 418和挠性带状件414穿过滑动联接器432和434。各挠性 带装置418、挠性带状件424、张紧带420以及辅助张紧带装 置420均在436处连接在一起。同样,张紧带装置420的远 端均在“D”环438、440、442和444处连接,而这些“D”环各 自在446处为挠性带状构件414提供连接。同样,辅助张紧 带装置420的远端在450处连接在一起。436、446和450处 的连接可以由缝合、铆接、螺栓之类的方式实现。

由436所示的相对于椅架412的连接位置可使滑动联 接器432和434沿箭头452的方向进行有限的横向运动。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500,它结合了前 述各实施例的各种结构部件。

实施例500具有与前述图6、7、8和9所示实施例100 中的椅架104类似的椅架502,并与类似于实施例100中的 控制装置200的控制装置504结合,该实施例500包括滑动 联接器506和508、长度可调的带装置510和512,它们分别 连于相应的双“D”环514和516以及滑动联接器506和508 上。上述长度可调的带装置510和512分别与刚性支承构件 518的刚性支承构件518的刚性杆520和522联结。

实施例500具有类似前述实施例350中的挠性带状件 368的一些挠性带状件524,和类似于该实施例中的张紧带 装置390的张紧带装置526。

挠性带状件524、带装置510和512各部分长度的调 节,以及滑动联接器506和508位置的调节,为根据本发明 原理的外形提供了多种变化。

实施例500的另一改进在于增加了附加的挠性带装置 530,它可以与前述实施例410的挠性带装置418相同,可以 用类似于前述垫426、428和430的方式设置垫532。还可以 设置与实施例410中的装置420相同的辅助张紧带装置 534,用“D”环(未示出)连于挠性带装置530上。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可根据需要在椅背部分和座位部 分的全部或一部分上铺设覆盖层。此类覆盖层在图2中由 600表示,可以是带状、带状垫、塑料或其他任何适当的材 料。

图11和12示出的实施例280中的肘杆锁定较链288 提供了一种能使根据本发明原理设计的结构纳入更为紧凑 的外形轮廓中。这种肘杆锁定铰链使得结构的横向更为紧 凑。本发明应用在其它方面时,可能需要使椅背部分具有垂 直方向的紧凑性,而使座位部分具有水平方向的紧凑性。这 种紧凑性可在椅背部分与座位部分的刚性支承构件中采用 公知的伸缩管来实现。如果需要,也可用这种伸缩管来代替 横向件或附加在肘杆锁定铰链上,以获得横向紧凑性。

在本发明椅背部分和座位部分的刚性支承构件中使用 伸缩管可很容易地上述诸实施例中实施,其中带状件或带子 的任何部分与椅架之间无任何固定连接。这种固定连接的实 例如实施例300中的螺钉328。

图17和18表示采用伸缩管的本发明的实施例650。如 图17和18所示,该实施例具有基本与图14所示实施例350 的椅架352相同的椅架652。然而,其刚性杆件654、656、658 和660均为采用公知的伸缩管结构的伸缩管。用于性杆件 654、656、658和660的上述伸缩管构件具有外套管664和 内伸缩管666。内管666装于套管664内,能在外套管内作 对的往复滑动,在此为进、出纸面。可利用公知的弹簧加载锁 销机构(未示出)以保持内管666在套管664中的各种相对 位置关系。

利用一些挠性带状件668和670可使实施例650中的 椅架652的椅背部分和/或座位部分具有可调节的外部形 状。挠性带状件668具有绕过刚性杆件656而连于“D”环 674上的第一端672。挠性带状件668的第二端676绕过刚 性杆件660而连于“D”环678上。

同样,挠性带状件670具有绕过刚性杆件654而连于 “D”环682上的第一端680,还具有绕过刚性杆件658而连 于“D”环686上的第二端684。

类似于图9所示实施例200中的挠性带装置180的挠 带装置688可用来使弹性垫装置690、691和694定位

图18所示的放大图表示挠性带状件668和670以及挠 性带装置688的长度及张紧度调节到适当程度的情形。如图 所示,控制装置700用于使挠性带状件668和670以及挠性 带688张紧。

控制装置700具有绕过刚性杆件654和656的拉带 702,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中,该拉带702由尼龙搭扣的钩— 环式联接方式可拆开地固定在一起。尼龙搭扣中的环用704 表示,钩用706表示。根据需替代这种钩—环式联接结构,也 可用扣环或其它适当的联接结构。

张紧带710具有连于“D”环682上的第一端712,用以 在挠性带670的第一端680处进行张紧,还具有连于“D”环 674的第二端714,用以在挠性带668的第一端672处进行 张紧。张紧带710可用如716所示的缝合方式与拉带702连 接。

张紧带710的第一端712和第二端714在“D”环的连 接处绕成一个套,例如,如718和720所示的那样缝合在 一起。

在采用挠性带688的那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辅助张 紧带722,以使挠性带688的第一端724张紧。图17和18所 示的辅助张紧带722与“D”环726相连。而挠性带688的第 二端724与“D”环726相连。辅助张紧带722可以是张紧带 710的第一端712的延伸部分,如图17和18所示,如果需 要,也可以是连于拉带702的单独的带。

由尼龙搭扣的钩706与环704构成的拉带702的可分 式连接,当刚性杆件654、656、658和660需要进行伸缩动作 时,可使拉带702松驰。这种伸缩动作之后,拉带再次被连接 成张紧状态,以使挠性带668和670以及挠性带688具有预 定的张紧度。

滑动联接装置728和730可用于附加的外形调节。挠性 带668和670,以及挠性带688均连于滑动联接装置728和 730上,就像图9所示的实施例100的滑动联接器208和 210那样。

以上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本技术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可以发现本发明具有许多的变换和改进形式,而 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将使所有此种变换和改进均落入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