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

申请号 CN200580009072.1 申请日 2005-03-29 公开(公告)号 CN1933988B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申请人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发明人 永山昌树;
摘要 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坐垫,该坐垫具有 框架 结构及与该框架结构相结合的 衬垫 部件(20),该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空间分离的侧边构件(1),一前边构件(4)固定于侧边构件(1)的前端部,一连接轴(3)延伸设置于侧边构件(1)的后端部之间并与侧边部件(1)的后端部互连,多个之字形 弹簧 (11)伸展设置于前边构件(4)及连接轴(3)之间,衬垫部件(20)置于之字形弹簧(11)上, 固定器 (12)装设于连接轴(3)上,之字形弹簧(11)的一末端与固定器(12)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一坐垫,该坐垫具有一框架结构和一衬垫部件,其与所述框架结构相结合;
所述框架结构包括:
一对空间分离的侧边构件;
所述侧边构件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
一前边构件,固定于所述侧边构件的所述前端部;
一连接轴,延伸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并与所述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互连;

多个之字形弹簧,伸展设置于所述前边构件及所述连接轴之间;
所述衬垫部件置于所述之字形弹簧上;
每个所述之字形弹簧具有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
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前边构件连接;及
所述第二末端形成U形的轮廓,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空间分离的轴部及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部互连的一中间轴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多个固定器,用于将所述之字形弹簧的第二末端与穿过该第二末端的所述连接轴进行连接;
每个所述固定器包括一横截面为U形的本体部,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从所述U形本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及一第二弹簧接收部件从所述U形本体部的另一端横向延伸;
每个所述固定器的所述U形本体部装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且其开口朝下;以及每个所述之字形弹簧的所述第二末端与所述固定器中相应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分别与所述相应的固定器的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和第二弹簧接收部件接合,其一中间轴部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下,并与所述连接轴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每个所述固定器的所述U形本体部装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从而能够相对于连接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固定器由弯折金属板而形成;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一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部,并平延伸;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二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外部,并且横截面弯折成U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第二末端的所述第二轴部设置有一接合轴部,该接合轴部从所述第二轴部的一个自由端横向延伸,所述接合轴部与所述第二弹簧接收部件的一个边缘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进一步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13.一种固定器,用于将之字形弹簧连接于车辆座椅坐垫的框架结构上,所述框架结构包括:
一对空间分离的侧边构件;
所述侧边构件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
一前边构件,固定于所述侧边构件的所述前端部;及
一连接轴,延伸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并与所述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互连;
所述之字形弹簧具有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
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前边构件连接;
所述第二末端形成U形的轮廓,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空间分离的轴部及一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部互连的中间轴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包括一个横截面为U形的本体部,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从所述U形本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及一第二弹簧接收部件从所述U形本体部的另一端横向延伸;
所述固定器的所述U形本体部装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且其开口朝下;以及所述之字形弹簧的所述第二末端与所述固定器中相应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分别与所述相应的固定器的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和第二弹簧接收部件接合,其所述中间轴部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下,并与所述连接轴相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固定器的所述U形本体部装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从而能够相对于连接轴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固定器由弯折金属板而形成;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一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部,并水平延伸;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二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外部,并且横截面弯折成U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第二末端的所述第二轴部设置有一接合轴部,该接合轴部从所述第二轴部的一个自由端横向延伸,所述接合轴部与所述第二弹簧接收部件的一个边缘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固定器,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25.一种连接结构,用于将之字形弹簧连接于车辆座椅坐垫的框架结构上,所述框架结构包括:
一对空间分离的侧边构件;
所述侧边构件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
一前边构件,固定于所述侧边构件的所述前端部;及
一连接轴,延伸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并与所述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互连;
所述之字形弹簧具有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
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前边构件连接;
所述第二末端形成U形的轮廓,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空间分离的轴部及一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轴部互连的中间轴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固定器;
所述固定器包括一个横截面为U形的本体部,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从所述U形本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及一第二弹簧接收部件从所述U形本体部的另一端横向延伸;
所述固定器的所述U形本体部装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且其开口朝下;以及所述之字形弹簧的所述第二末端与所述固定器中相应的一个连接,所述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分别与所述相应的固定器的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和第二弹簧接收部件接合,其所述中间轴部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下,并与所述连接轴相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每个所述固定器的所述U形本体部装设于所述连接轴上,从而能够相对于连接轴旋转。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固定器由弯折金属板而形成;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一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部,并水平延伸;所述固定器的所述第二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外部,并且横截面弯折成U形。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末端的所述第二轴部设置有一接合轴部,该接合轴部从所述第二轴部的一个自由端横向延伸,所述接合轴部与所述第二弹簧接收部件的一个边缘接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一使所述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所述车辆座椅的高度。
33.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所述侧边构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所述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说明书全文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包括一坐垫的车辆座椅,该坐垫包括一框架结构,延伸设置于框架结构内的多个之字形弹簧,被框架结构支撑衬垫部件,使其能够置于之字形弹簧上并与框架结构相结合。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通常的车辆座椅,已经提出了一车辆座椅,包括一座垫,一用于允许车辆座椅能够在车辆内前后移动的座椅轨道装置,和一使坐垫升降以调整车辆座椅高度的装置。公开号为2002-142908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了这种通常的车辆座椅。车辆座椅的坐垫包括一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内延伸设置的多个之字形弹簧,及一被框架结构支撑的衬垫部件置于之字形弹簧上并与框架结构相结合。
[0003] 所述框架结构形成一近似四边环形并包括一对空间上相分离的侧边构件,一第一连接轴接合于空间上相分离的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及一前边构件固定于空间上相分离的侧边构件的前端部。所述之字形弹簧的两个末端与前边构件及第一连接轴相连接。
[0004] 座椅轨道装置包括一对平行固定轨道,该固定轨道空间上彼此分离并且通过支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还包括一对平行可移动轨道,该轨道空间上彼此分离并且与固定轨道滑动连接。
[0005] 所述使坐垫升降的装置包括连接装置,设置于可移动轨道及框架结构的侧边构件之间。该连接装置包括一对前后连接条,其两端与每个可移动轨道和每个侧边构件相连接。特别地,前侧连接条的一端通过一第一支撑销枢接支撑于相应的可移动轨道的一部分上,该可移动轨道与相应的可移动轨道的一前端部相邻,并且其另一端通过第二支撑销支撑于一个相应的侧边构件的一部分上,该侧边构件与前边构件相邻。第二连接轴接合于前连接条之间,该前连接条通过第二支撑销连接于侧边构件上,并且其两端与第二支撑销相连接。
后侧连接条的一端穿过第三支撑销枢接支撑于相应的可移动轨道的一部分上,该可移动轨道与相应的可移动轨道的一后端部相邻,并且其另一端通过第四支撑销支撑于框架结构的一相应的侧边构件的后端部处。第一连接轴接合于后连接条之间,该后连接条通过第四销连接于侧边构件上,并且其两端与第四支撑销及侧边构件的后端部相连接。
[0006] 前后连接条通过一驱动达或一操作旋钮被适应性传动使其被枢接。当前后连接条通过驱动马达或操作旋钮被枢接于预先设定的方向并使其运转直立的时候,车辆座椅被抬升。当前后连接条被枢接于相反方向并使其运转倾斜时,车辆座椅便下降。
[0007] 在每条之字形弹簧的后末端被直接连接于第一连接轴的情况下,当第一连接轴随着连接部件的枢接及坐垫的抬升而被移动时,之字形弹簧的后末端被缠绕于第一连接轴上,从而导致之字形弹簧可能被扭曲而造成无法恢复的变形。进一步说,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劳才能将之字形弹簧的后末端直接连接到第一连接机上,例如通过焊接。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通常的车辆座椅的之字形弹簧的后末端都通过固定器与第一连接轴相连。
[0008] 如图1、2所示,以下要更详细地讨论通常的车辆座椅,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理解本发明。在通常的车辆座椅中,应用一圆管作为框架结构的第一连接轴J。该之字形弹簧S(在图1、2中仅表示了一个之字形弹簧)的前末端直接与框架结构的前边构件F相连接,其后末端通过近似S形固定器R(图1、2中仅表示了一个固定器R)与第一连接轴J连接。每一个固定器R都包括一第一近似C形部件r1及一由第一C形部件r1连续引出的第二近似C形部件r2。固定器R的第一近似C形部件r1旋转装设于第一连接轴J上。之字形弹簧S的后末端钩在固定器R的第二近似C形部件r2上。
[0009] 每条之字形弹簧S的后末端仅仅钩在相应的固定器R上,其一点被支撑于固定器R上,因此当一人P坐在车辆座椅上并且该人P的体重负荷施加于坐垫上,固定器R会围绕第一连接轴J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其第二近似C形部件r2被下拉,如图2所示。因此,与后末端直接连接第一连接轴的之字形弹簧相比,后末端通过固定器连接第一连接轴的之字形弹簧,当固定器R顺时针旋转并被向下拉时,会产生较大的向下弯曲。之字形弹簧的向下弯曲会恶化坐垫的缓冲状态。
[0010] 进一步说,每一个固定器R都形成一个近似S形,使得人每次施加重量负荷给坐垫时,固定器R都由于重量负荷而被向下拖曳并渐渐变形。结果,当该人座在车辆座椅上坐过好几次以后,固定器R会产生无法恢复的变形。
[0011]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车辆座椅的上述问题。
[0013]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在这种车辆座椅中,坐垫的缓冲状态能够保持不变。
[0014]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在这种车辆座椅中,多个之字形弹簧通过固定器能够容易地、确实地连接坐垫的框架结构,并且该固定器不会恶化坐垫的缓冲状态。
[0015] 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1,包括一个坐垫,该坐垫具有一框架结构及一与框架结构相结合的衬垫部件。该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空间分离的侧边构件,该侧边构件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一前边构件固定于所述侧边构件的前端部,一连接轴延伸设置于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并与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互连,多个之字形弹簧伸展设置于前边构件及连接轴之间,衬垫部件置于之字形弹簧上,每个之字形弹簧具有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第一末端与前边构件连接,第二末端形成U形的轮廓,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空间分离的轴部及一个与第一和第二轴部互连的中间轴部,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多个固定器,多个固定器用于将之字形弹簧的第二末端与穿过该第二末端的连接轴进行连接,每个固定器包括一个横截面为U形的本体部,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从U形本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及一第二弹簧接收部件从U形本体部的另一端横向延伸。每个所述固定器的所述U形本体部装设于连接轴上,且其开口朝下。每个所述之字形弹簧的第二末端与固定器中相应的一个连接,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分别与相应的固定器的一第一弹簧接收部件和第二弹簧接收部件接合,其一中间轴部设置于连接轴下,并与连接轴相接触
[0016] 每个固定器的U形本体部可以装设于连接轴上,从而能够相对于连接轴旋转。
[0017] 固定器可以由弯折金属板而形成。固定器的第一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框架结构内部,并平延伸。固定器的第二弹簧接收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外部,并且横截面弯折成U形。
[0018] 第二末端的第二轴部设置有一接合轴部,该接合轴部从第二轴部的一个自由端横向延伸,接合轴部与第二弹簧接收部件的一个边缘接合。
[0019] 车辆座椅可以包括一使坐垫升降的装置,用于调整车辆座椅的高度。
[0020] 该装置包括一对空间分离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的基座部件,设置于侧边构件与基座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用于传动连接装置的传动装置。
[0021]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器用于将之字形弹簧连接于车辆座椅坐垫的框架结构上。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空间分离的侧边构件,该侧边构件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一个前边构件固定于侧边构件的前端部;及一个连接轴延伸设置于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并与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互连。之字形弹簧都具有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第一末端与前边构件连接。第二末端形成U形的轮廓,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空间分离的轴部及一个与第一和第二轴部互连的中间轴部。固定器包括一个横截面为U形的本体部,第一弹簧接收部件从U形本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及一第二弹簧接收部件从U形本体部的另一端横向延伸。固定器的U形本体部装设于连接轴上,且其开口朝下。之字形弹簧的第二末端与固定器连接,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分别与固定器的第一弹簧接收部件和第二弹簧接收部件接合,其所述中间轴部设置于连接轴下,并与连接轴相接触。
[0022] 基于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用于将之字形弹簧连接于车辆座椅坐垫的框架结构上。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空间分离的侧边构件,侧边构件具有前端部及后端部,一个前边构件固定于侧边构件的前端部,及一个连接轴延伸设置于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并与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互连。之字形弹簧都具有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第一末端与前边构件连接。第二末端形成U形的轮廓,并且包括第一和第二空间分离的轴部及一个与第一和第二轴部互连的中间轴部。连接结构包括一个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一个横截面为U形的本体部,第一弹簧接收部件从U形本体部的一端横向延伸,及一第二弹簧接收部件从U形本体部的另一端横向延伸。固定器的U形本体部装设于连接轴上,且其开口朝下。之字形弹簧的第二末端与固定器连接,第一轴部和所述第二轴部分别与固定器的一个第一弹簧接收部件和第二弹簧接收部件接合,其所述中间轴部设置于连接轴下,并与连接轴相接触。
[0023] 附图说明
[0024]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及伴随的优点,通过参考下述详细描述并结合伴随的附图进行考虑,能够被很容易地领会同样也会更好地被理解,在附图中,同样的参考标记指代图中相同及相应的部件;
[0025] 图1为表示将之字形弹簧的末端连接于通常车辆座椅坐垫上的侧视示意图;
[0026] 图2为表示当人坐在通常车辆座椅上时之字形弹簧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0027] 图3为表示本发明车辆座椅座垫的框架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0028] 图4为表示图3所示框架结构内部的一个侧面的侧视示意图;
[0029] 图5为图3所示框架结构的沿箭头B方向的局部截面视图;
[0030] 图6为图5所示框架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31] 图7为表示图3所示本发明车辆座椅被抬升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0032] 图8为图3所示框架结构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及
[0033] 图9为表示当人坐在本发明车辆座椅上时图3所示框架结构的之字形弹簧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如图3、4所示,表示本发明车辆座椅用的坐垫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被形成近似四边环形。特别地,该框架结构包含一对彼此分离的侧边构件1,第一连接轴3,该连接轴3被设置在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之间,并且与侧边构件的后端部互连,一平板构件4固定于侧边构件1的前端部。多个彼此分离的之字形弹簧11被伸展设置于第一连接轴3及平板构件4之间。
[0035] 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没有在图3和图4中表示,一衬垫部件被支撑于框架结构上并置于之字形弹簧11上,并且和框架结构结合在一起。至于第一连接轴3,可以采用一圆管。
[0036] 在所示例子中,车辆座椅通过座椅轨道装置适应性地在车辆中可以向前及向后移动。该座椅轨道装置包括一对近似平行的固定轨道9,该固定轨道9彼此分离,并且通过支架(图中未标出)装配于车辆底部上,一对近似平行的可移动轨道2与固定轨道9相连接,并且相对于固定轨道9可滑动。第一个可移动轨道2都设置有一对直立支架50、60,该直立支架50、60彼此分离并装配于可移动轨道2上。
[0037] 在所示例子中,车辆座椅包括一使坐垫升降的装置,以便调整座椅的调度。该坐垫升降装置包括两对连接条5、6与所述侧边构件1和可移动轨道2互连,及传动装置10用于传动第一和第二连接条5、6。具体地,所述侧边构件1中任意一个与可移动轨道2中的任意一个通过一对空间分离的连接条5、6互相连接。第一连接条5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一支撑销51枢接支撑于相应的可移动轨道2的第一直立支架50上。连接于可移动轨道2的第一直立支架50的第一连接条5与所述侧边构件1通过第二连接轴53彼此连接。第二连接条6的第一端部通过第二支撑销61枢接支撑于相应的可移动轨道2的第二直立支架60上。第一连接条5的第二端部通过第三支撑销52连接到一个相应的侧边构件1上。该第二连接条6而不是第一连接条5延伸并弯曲成一个近似L形。第二连接条6的接近中间部第四支撑销62连接于一个相应的侧边构件1上。该第四支撑销62从外部穿入到侧边构件1内,并且凸出于框架结构。第二连接条6穿过垫圈63(图4中仅表示了一个垫圈63)被支撑于第四支撑销62上,使得第四支撑销62的内端部能够穿透第二连接条6。第一圆管3的两个端部被安装于第四支撑销62的内端部并且与侧边构件1连接。
[0038] 当第一连接条5和第二连接条6被分别枢接于第一支撑销51及第二支撑销61上时,通过传动装置,框架结构根据第一和第二连接条5、6的方向上升或下降。
[0039] 如图4所示,传动装置10包括一操作旋钮10a设置于框架结构的外部,具有一旋转轴穿过平板构件4的一侧及侧边构件2的一侧,并凸出于框架结构,一小齿轮10b装设于操作旋钮10a的一旋转轴内端部,一扇形齿轮10d通过第五支撑销10c旋转支撑于侧边构件2上并且与小齿轮10b啮合,一杆体10f延伸设置于扇形齿轮10d和与其相应的第二连接条6之间。该杆体10f的一端通过第六支撑销10e被支撑于扇形齿轮10d上,其另一端通过一第7支撑销10g连接于第二连接条6的一第二端部处。
[0040] 如上所述,之字形弹簧11被延伸设置于第一连接轴3及平板构件4之间。如图3所示,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固定器12的数量与之字形弹簧11的数量相匹配,并且装设于第一连接轴3上使其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轴3旋转。该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与固定器12相连接,其前部末端与近似弧形接合部件13相连接,该部件13设置于平板构件4上,其数量与之字形弹簧11的数量相匹配。弧形接合部件13在空间上彼此分离,并且沿平板构件4的宽度方向上横向布置。特别地,接合部件13由平板构件4的切断部形成,从而引起平板构件4的该部分从平板构件4的表面升起。
[0041] 如图3所示,每一根之字形弹簧11的一前部末端形成一近似U形的轮廓并具有一接合部110,该接合部110是通过将一U形末端的自由端区域垂直弯向U形末端而形成的。每一根之字形弹簧11的前部末端被插入穿过一位于相应的弧形部件13及平板构件4表面之间的空间,其中心部被设置于平板构件4的表面上,其接合部110与弧形部件13的一边缘相接合。
[0042] 参见图5、6,表示固定器12中的一个及之字形弹簧11中的一个。固定器12包括一本体部12a,其横截面为近似U形并装设于第一连接轴3上,使其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轴3旋转,还包括第一及第二弹簧接收部12b、12c设置U于形本体部12a的两端。第一弹簧接收部12b沿水平方向从U形本体部12a的一端横向延伸。第二弹簧接收部12c的横截面形成为近似U形并从U形本体部12b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其开口部朝上。在本示例中,固定器12由一个金属板弯曲而。该固定器12被装设于第一连接轴3上,其U形本体部12a的开口朝下,其第一弹簧接收部12b被置于框架结构之内,其第二弹簧接收部12c被置于框架结构之外。
[0043] 每一根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形成近似U形的轮廓。特别地,该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包括一对空间上彼此分离的轴部11a、11b及一个中间轴部11c,该中间轴部11c与空间上分离的轴部11a、11b互连。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连接于一个相应的固定器12上,其第一轴部11a与固定器12的第一弹簧接收部12b相接合,其第二轴部11b被接收并且与第二弹簧接收部12c连接,其中间轴部11c被置于第一连接轴3的下面。该之字形弹簧11的中间轴部11c与第一连接轴3点接触。因此,固定器12能够保持一种姿态,在这种姿态下,近似U形本体部12a的开口朝下。除此之外,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通过相应的固定器12能够很容易地并且稳固地与第一连接轴3连接。
[0044] 如图6所示,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进一步包括一接合轴部11d,该接合轴部11d从其第二轴部11b的一端横向延伸。之字形弹簧11的接合轴部11d与相应的固定器
12的第二弹簧接收部12c的边缘相接合。因此,该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能够安全与固定器12连接。
[0045] 再次参照图4并参照图7至9,对操作该装置使得坐垫升降的讨论如下。如图4所示,在框架结构被置于较低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及第二连接条5、6被向后倾斜。在图4所示的情况中,当操作旋钮10a的旋转轴被顺时针旋转时,小齿轮10b也在同样的方向上旋转。随着该小齿轮10b在该方向的旋转,与小齿轮10b相啮合的扇形齿轮10d向相反方向旋转,即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杆体10f被向前拉。将杆体10f向前拉使得第二连接条6绕着支撑销61旋转使其直立,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条5绕着支撑销51旋转使其直立。因此,如图
7所示,该车辆座椅被向上抬起。
[0046] 如上所述,固定器12被旋转装设于第一连接轴3上并与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相接合,使得即使与侧边构件1互连的第一连接轴3随着框架结构被抬起而发生移动,在第一连接轴3上的每个固定器12都能保持装设条件,在该条件下,如图8所示,固定器12的开口朝下。因此,根据本发方明车辆座椅中的每个之字形弹簧11的一有效长度能够固定为常数,这是因为之字形弹簧11的后部末端并没有缠绕于第一连接轴11上,这与一个之字形弹簧的后部末端直接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是不同的。
[0047] 进一步说,当一个人P坐在车辆座椅上并且该人P的体重负荷被施加于坐垫上时,便会引起之字形弹簧11向下弯曲,如图9所示(在图9中仅表示了一个之字形弹簧11)。从而固定器12被向下拉,该固定器12并没有旋转并且保装设状态。特别地,该固定器12与之字形弹簧11相连,其第一弹簧接收部12b与之字形弹簧11的第一轴部11a相接合,其第二弹簧接收部12c与之字形弹簧11的第二轴部11b相接合。除此之外,之字形弹簧11的中间轴部11c如上所述与第一连接轴3点接触。因此,固定器12的U形本体部12a被置于之字形弹簧11的第一及第二轴部11a、11b之间,并且第一连接轴3被置于固定器12的U形本体部12a及之字形弹簧11的中间轴部11c之间。因此,当之字形弹簧11被向下弯曲时,如图9所示,与固定器12的第一及第二弹簧接收部12b、12c相接合的之字形弹簧11的第一及第二轴部11a、11b被向下拉,从而使得固定器12被紧紧地固定于第一连接轴3上。
此时,任何试图使固定器12相对于第一连接轴3旋转的转矩都不会被产生,从而使得固定器12不会相对于第一连接轴3旋转并且能够保持装设状态。因此,每个之字形弹簧11的向下弯曲装置都受到了限制,从而使得坐垫的缓冲条件得以保持不变。除此之外,每个之字形弹簧11的一个有效长度能够保持常数,这与通常的车辆座椅的每个之字形弹簧不同。进一步说,与通常的车辆座椅的固定器不同,本发明的固定器12不会随着之字形弹簧11的向下弯曲而变形。因此,根据本发明,有可能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在这种车辆座椅中,坐垫的缓冲条件能够保持不变。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图9中的参考标记20表示衬垫部件,它被框架结构支撑从而能够置于之字形弹簧11上并与框架结构相结合。
[0048] 上述描述中的框架结构应用了圆管形连接轴作为一零件从而构成框架结构的后截面,本发明可以应用到一框架结构,使该框架结构包括一U形管构件及一固定于该U形管构件自由端的前部件。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另一种框架结构,由一圆管形连接轴代替平板构件。
[0049] 进一步说,当应用上述描述制成车辆座椅时,该车辆座椅包括座椅轨道装置和使坐垫升降的装置,本发明也可以被应用于没有提供上述装置的座椅上。当本发明被应用于一种提供了坐垫升降装置而没有提供座椅轨道装置的情况下,一对空间彼此分离的基座部件装设于车辆底部上,用来代替固定轨道,而连接装置置于侧边构件与基座构件之间。
[0050] 所使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用于描述概念而不是限制,使用这些概念及表达并没有排除对附图所示及描述内容的各个部分进行任何等同替换的意图,但是应当承认,在本发明所宣称的范围内进行修改是可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