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舒适表面的座位

申请号 CN200480019875.0 申请日 2004-06-04 公开(公告)号 CN1822780B 公开(公告)日 2012-03-14
申请人 斯特尔凯斯公司; 发明人 R·G·图伯根; G·J·彼得森; K·R·海德曼;
摘要 一种座椅包括基部、椅座、靠背以及将椅座和靠背可操作地 支撑 在基部上用于在竖直和后倾 位置 之间移动的控制机构。椅座和靠背包括具有相对周边区段的刚性周边 框架 以及多个杆,每个杆可在垂直和倾斜方向上独立地弯曲。杆上的端部 轴承 被 锁 在周边框架中的凹穴内,这样就限制了它们向内和向外的滑动。控制机构包括前和后板簧以及可操作地支撑椅座和靠背以同步运动的枢轴臂,并且运动方向使得 能量 在后倾期间进行存储。在后倾期间存储的能量帮助在后倾期间给较重的人增加平衡 力 。还可以选择性地 啮合 增压 机构以增加后倾时的支撑。
权利要求

1.一种座位单元,包括:
适于支撑坐者的框架,该框架具有间隔开的相对侧面区段,每个侧面区段中具有多个凹陷;以及
多个在相对的侧面区段之间延伸的弹性支撑元件,每个支撑元件可独立地弯曲并且每个还具有可操作地滑动地位于相关的一个凹陷内的端部,所述端部结合到侧面区段以啮合所述相关的凹陷的至少一个内端面用于受限制的向内滑动,
其中所述多个凹陷的内端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元件的端部与所述多个凹陷的外端面相啮合用于限制向外的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每个支撑元件包括弯头布线,所述弯头布线具有形成长度的第一部分和形成端部的第二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当处于无应状态时第一部分包括布线条的线性区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第二部分为L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布线由弹簧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多个凹陷包括单独的凹穴,并且其中所述端部被在该凹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位单元,包括连接到框架的覆盖,所述覆盖将凹穴充分地覆盖从而不可释放地锁住支撑元件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支撑元件的端部与所述多个凹陷的外端面相啮合并引起了在至少部分支撑元件中导致弓形形状的预张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每个支撑元件形成拉长的环,该环的长度包括一对长的平行元件,并且该环的端部是短的横向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框架限定了靠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框架限定了椅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支撑元件是分开的布线,所述分开的布线包括一单根在相对的侧面区段之间延伸的细索。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包括腰部设备,所述腰部设备可调节地啮合支撑元件并且适于在内端面内侧处支撑所啮合的支撑元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包括搁置在框架上的装饰衬垫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每个侧面区段包括具有孔隙的内壁,支撑元件穿过所述孔隙朝着另一侧面区段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支撑元件包括由弹簧钢制成的弹性杆。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支撑元件具有圆形横截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至少部分支撑元件包括连接到其端部的轴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轴承限定了锁住所述端部中相关的一个的通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通道被成形为卡扣地啮合相关的那个端部。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单元,包括覆盖侧面区段和布线的柔性片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座位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片材下的衬垫。
24.一种座位单元,包括:
适于支撑坐者的框架,该框架具有间隔的相对的侧面区段,每个侧面区段中具有至少一个凹陷,并且多个弹性的支撑元件在相对的侧面区段之间延伸,每个支撑元件可独立地弯曲并且每个还具有端部,所述端部可操作地滑动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内并结合到侧面区段,以啮合所述至少一个凹陷的至少一内端面用于限制向内滑动,并且支撑元件的端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的外端面啮合用于限制向外的滑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包括单独的凹穴,所述端部被锁在该凹穴内;以及包括连接到框架上的至少一个覆盖,所述覆盖将凹穴充分地覆盖从而不可释放地锁住支撑元件的端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的内端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每个支撑元件包括弯头布线,所述弯头布线具有形成长度的第一部分和形成端部的第二部分。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布线由弹簧钢制成。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支撑元件包括由金属制成的弹性杆。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支撑元件的端部与所述外端面充分地啮合以引起在至少一些支撑元件中导致弓形形状的预张力。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支撑元件是分开的布线,所述分开的布线包括一单根在相对的侧面区段之间延伸的细索。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支撑元件的端部包括向下翻转的弯曲布线区段。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位单元,包括搁置在框架上并由支撑元件支撑的装饰衬垫。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装饰衬垫可移除地连接到框架。
33.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座位单元,其中所述框架限定一具有腰部区域的靠背,并且所述框架弹性地弯曲在腰部区域中的数个支撑元件,从而引起预张紧所述数个支撑元件的形状改变。

说明书全文

具有舒适表面的座位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2] 本申请涉及2004年3月18日公开、名称为“CONTROLMECHANISM FOR SEATING UNIT(座位单元的控制机构)”的美国专利申请No.2004/0051358,以及2003年6月5日申请、名称为“COMBINED TENSION AND BACK STOP FUNCTION FORSEATING UNIT(座位单元组合的张和靠背止动件功能)”的申请序号No.10/455,076,这两个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考的方式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椅座和可倾斜靠背的座位单元,两者都具有构造为在椅座和靠背的所有位置上都能从人类工程学度上说舒适且极好地进行支撑的支撑表面。

背景技术

[0004] 对于座位,舒适一直是一个非常需要的特点。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已经发现员工在比较舒适时效率更高并且更具创造性。然而,“舒适”是虚幻的规范。不仅人们具有不同的体形,而且人们还具有显著不同的偏好。因此给具有可倾斜靠背的座椅提供舒适度就更加困难,因为它们必须为处于竖直、中间和后倾位置的坐者提供支撑。这之所以特别困难是因为当人后倾时,他/她的体形改变,并且支撑的压力点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当人后倾时,他们的骨盆转动,导致了从座椅的椅座和靠背接收支撑的骨骼结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且,坐者经常伸展、转动以及从一侧够到另一侧,以致于横向跨过椅座的均匀支撑件没有必要地提供最佳支撑或最佳舒适度。仅仅提供厚的泡沫衬垫来消除点应力并不是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因为泡沫不透气(breathe)、对环境不友好并且不能在某些区域提供所需的分散支撑。例如,泡沫不能很容易地制造来在坐者的骨盆下面提供较硬的支撑而在坐者的膝盖下面提供较少的支撑,因为不易于以在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密度的方式来控制泡沫。另外,足够厚以提供“充分”支撑的泡沫衬垫不能适于设计为具有薄且光滑外观的座椅的美学要求。可调节的座椅也不能令人满意地解决点应力所导致的不舒适的问题,因为使用者很容易不正确地调节座椅,或者根本就不调节。而且,很多坐者不能确定如何将座椅调节到最佳舒适度。但是,坐者知道什么时候比较舒适以及什么时候不舒适。
[0005] 座椅舒适度对于计算机和键盘操作者以及操作员保持坐姿的任务型工作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些人经常长时间地坐在座椅上。这些人能在座椅周围移动同时仍能继续工作是很重要的,因为运动对于良好的循环和良好的健康以及避免背部问题来说是很重要的。具体地需要良好支撑同时能进行工作的一种座椅是具有可后倾靠背的座椅。已知的是在这种座椅上提供重量致动的零件以使得较重的人在后倾时自动地接受额外的支撑而无需调节靠背上的张紧设备。例如,一些座椅包括有在后倾过程中提升的椅座,以使得使用者的自重帮助来提供抵抗靠背后倾的力。然而,这些座椅有着很多类型的问题。当椅座的前面被提升时,在坐者的大腿下面,使用者的膝盖就受到令人不适的压力。当椅座的后部被提升时,使用者就感到从后倾靠背滑下并且从椅座向前滑出的倾向,尤其是在椅座被向前翻转时。即使椅座仍保持在平朝向上,倾斜/后倾的靠背也将坐者的重量相对于椅座以向前的角度导向,以致于坐者倾向于从靠背上滑下并在椅座上向前滑动,只是身体在椅座和靠背上的摩擦力将他们保持在原处。
[0006] 另外,还希望提供一种易于制造和装配、成本低廉并且具有时尚、薄且光滑外观的表面支撑结构。还希望这种表面支撑结构具有在后倾时能提供重量致动的支撑以使得较重的坐者即使在不调整的情况下也能在后倾时感到安全的能力。
[0007] 除了以上之外,希望提供一种座椅,其最佳地设计为使用可回收部件、可回收材料以及使用为了回收和/或修理而易于分离的部件。膨胀的热固性聚酯泡沫产品通常被分类为不可回收,并且还通常被视为与、可重熔的热塑塑料、可回收材料以及更自然的材料相比对环境不友好。消除热固性泡沫对于使座椅100%可回收来说是一个显著的进步。然而,为了竞争的缘故,任何这种改变必须保持高的舒适度以及成本优势。
[0008] 因此,希望有一种解决前述问题并且具有前述优点的装置。

发明内容

[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座位单元包括适于支撑坐者的框架,该框架具有间隔开的相对侧面区段,每个侧面区段中具有至少一个凹陷。多个弹性支撑元件在相对的侧面区段之间延伸,每个支撑元件具有可独立地弯曲的长度并且每个还具有可操作地滑动地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凹陷内的端部,所述端部结合到侧面区段以接合所述至少一个凹陷的至少一个内端面用于限制向内滑动。
[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座位单元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间隔开的侧面区段,每个侧面区段具有内壁和外壁。多个具有细长中间区段的可弹性弯曲的纵向刚性支撑元件在侧面区段之间延伸跨过框架。支撑元件包括有结合到侧面区段并与之相联系的端部,并且该支撑元件以限定端部向内和向外滑动的方式啮合内壁和外壁,并且因而限制了支撑元件的细长中间区段的横向挠曲。
[0011]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座位单元包括基部以及由基部可操作地支撑的椅座。椅座包括用来支撑坐者的框架,框架包括相对的侧面区段。椅座还包括有在侧面区段之间延伸的可弹性弯曲的纵向刚性支撑元件。每个侧面区段包括其间限定了挠曲点的前部和后部,该挠曲点用来允许侧面区段的前部向下挠曲从而减缓坐者膝盖和大腿下面的压力,并且每个侧面区段还包括有弹性支撑弹簧,该弹性支撑弹簧在前部和后部之间延伸以便在挠曲点处支撑和加强侧面区段。
[0012]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座位单元包括靠背,该靠背具有间隔开的左右侧面框架区段并且具有在侧面框架区段之间延伸的可弹性弯曲的纵向加强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支撑在侧面框架区段的支撑表面上。分开的左和右腰部支撑设备可调节地啮合左和右侧面框架区段以便在靠背的腰部区域中独立地垂直运动,每个左和右腰部支撑设备适于在侧面框架区段上的支撑表面内侧支撑选定的支撑元件。
[0013]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在具有靠背的座位单元中,该靠背具有柔性腰部区域以及可调节地啮合该腰部区域以调节腰部区域上的腰部支撑力的腰部社别,一种改进包括至少两个分开可调的腰部设备,该腰部设备在腰部区域可移动地啮合靠背,每个腰部设备可以在禁用的存储位置和多个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选定的使用位置处腰部支撑力增大。
[0014]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一种座位单元包括适于支撑坐者的框架,该框架具有间隔开的相对侧面区段,每个侧面区段中具有多个凹陷,并且多个弹性的细长支撑元件在相对的侧面区段之间延伸。每个支撑元件具有可独立地弯曲的长度并且每个具有L形端部,所述L形端部可操作地滑动地位于凹陷内并结合到侧面区段以限制在凹陷内的滑动。
[0015]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座位单元包括适于支撑坐者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相对的侧面框架区段。多个弹性布线在侧面框架区段之间延伸,每个布线具有可独立地弯曲的长度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布线以便在所述布线弹性弯曲时限定其滑动的装置。
[0016]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座位单元包括适于支撑坐者的椅座框架,椅座框架具有由柔性区段连接的主体区段和前部区段。前部区段和柔性区段被成形和用于舒适地支撑坐者的大腿和膝盖。弹簧在前后方向上拉长并且延伸跨过柔性区段并且部分地延伸入主体区段和前部区段的每个以便给前部区段提供弹性支撑。
[0017] 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详细说明、权利要求附图之上,可以理解和正确评价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标和特点。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具体化本发明的座位单元的透视图,这种座位单元包括有形成舒适支撑表面的靠背和椅座内的横向布线;
[0019] 图2是示出图1中椅座和靠背中横向布线位置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在没有坐者情况下的布线支撑元件以实线示出,在有坐者处于竖直位置情况下的布线支撑元件以假想线示出;
[0020] 图2A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不过示出了具有坐者时的座椅,假想线示出了竖直位置的坐者,而虚线示出了后倾位置的坐者;
[0021] 图2B是类似于图2A的视图,不过椅座形状的变化被夸大以消除由于后倾过程中椅座的平移/转动(上下)所引起的混乱;
[0022] 图3-4是图1所示椅座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0023] 图5-6是图3所示椅座框架的平面图和侧视图;
[0024] 图7是图3所示椅座的转角段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0025] 图8-10是用来滑动地支撑图7所示一根布线端部的轴瓦的侧视图、顶视图和端视图;
[0026] 图11-12是用于图3所示椅座中的两种不同布线的平面图;
[0027] 图13-14是用于图5-6所示椅座框架的侧面区段的覆盖的侧视图和平面图;
[0028] 图15-16是图1所示靠背的正面和后面透视图;
[0029] 图17是图15所示靠背的侧视图;
[0030] 图18是图1所示椅座下控制机构的侧视图;
[0031] 图19-20是类似于图18的横截面视图,只是示出了横截的部件,图19沿着图33中XIX线截取并且示出了脱离的增压机构,并且图20示出了啮合的增压机构;
[0032] 图21-23是类似于图18的横截面视图,只是示出了横截的部件,图21沿着图33中XXI线截取并且示出了脱离的靠背止动件机构,并且图22示出了啮合到部分后倾的第一水平的靠背止动件机构,图23示出了啮合到无后倾的第二水平的靠背止动件机构;
[0033] 图24是示出靠背支撑力相对于偏转的不同线的图,根据增压器脱离或啮合以及靠背止动件被啮合为部分后倾或是防止任何后倾;
[0034] 图25是示出座椅上不同强度增压机构的图,其中随着啮合按顺序的每个而选择性地提供了能量的增加;
[0035] 图26是示出用于增压器和靠背止动件机构的座位下手动控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0036] 图26A和27A类似于图26和27,只是示出了可选的实施例
[0037] 图27是沿着图33中XXVII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0038] 图28是图26所示手动控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0039] 图29-30是图28所示手动控制机构的横截面视图,图29是完全装配的,图30是分解开的;
[0040] 图31是离合器及其与外部壳体相啮合的放大局部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闭位置的离合器;
[0041] 图31A和31B是图31一部分的放大局部视图,图31A示出了锁闭位置,图31B示出了释放位置;
[0042] 图32-33是图18所示基部和控制机构的前面和后面的局部透视图;
[0043] 图34-35是图33所示控制机构的前面和平面局部视图;
[0044] 图36是图33的分解透视图;
[0045] 图37是图36所示能量增压机构的放大图;以及
[0046] 图38-39是沿着图33中XXXIX线截取的横截面,以及控制机构、椅座和靠背的侧视图,图38是处于竖直位置,图39是处于后倾位置,图38-39类似于图18,只是被简化以示出后倾过程中枢轴连接的操作。
[0047] 图40-42是本发明座椅的修改形式的正面透视图、后面透视图和侧视图;
[0048] 图43是用于图40所示座椅的椅座下控制机构的透视图;
[0049] 图44-46是图43所示椅座下控制机构和相关基部部件的一部分的顶部透视图、第二个顶部透视图以及底部透视分解图;
[0050] 图47-49是图43所示椅座下控制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8和49示出了用于调节图45所示增压器和靠背止动件机构的手动控制机构;
[0051] 图50-51是图40所示椅座的透视图和局部透视图;
[0052] 图52是示出用于图50所示布线支撑元件的布线支撑元件的挠曲的横截面图,并且图52A是示出一种可选安装结构的类似视图;
[0053] 图53-54是图40所示靠背的分解透视图;
[0054] 图55-57是示出腰部设备及其在布线支撑区段上的作用的透视图;
[0055] 图58是示出图57所示腰部设备的示意图;
[0056] 图59是图40所示座椅的透视图,并且图55所示腰部设备处于禁用的存储位置;
[0057] 图60是图40所示座椅上的头靠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0058] 图61-62是图60所示头靠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和分解横截面图;
[0059] 图63是图50所示椅座框架和布线支撑元件的分解透视图,包括高度调节栓锁和释放把手;
[0060] 图64是类似于图51的放大顶部透视图,只是其着重于图50所示椅座子部件的前角;
[0061] 图65和66是垂直穿过图64中栓锁区域所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65示出了栓锁位置,图66示出了栓锁元件的解开位置;
[0062] 图67-69是图53所示靠背框架和图45所示侧面框架元件的局部视图;图67和68示出了竖直元件被装配起来,图69示出了完全的组件;以及
[0063] 图70和71是示出用于将衬垫组件连接到图53所示靠背框架的连接构造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具体化本发明的座椅20(图1)包括有基部21、椅座22和靠背23,并且椅座22和靠背23由椅座下控制机构24可操作地支撑在基部21上,以在靠背23后倾时同步地运动。在后倾时,控制机构24向上且向前地移动和提升椅座22,以使得靠背23(以及坐者)在后倾时自动地具有重量致动的靠背支撑力。有利地,体重较重的坐者受到较大的靠背支撑力,从而消除(或至少减小)了在座椅后倾时要求他们调节用于靠背支撑的张紧设备的需要。
椅座22(以及靠背23)包括有由局部适应的支撑结构(下文中称为“舒适表面”)构成的高度舒适的支撑表面,所述支撑结构在处于竖直位置和后倾位置时调节到坐者所需的改变形状和人体工程学支撑。特别地,舒适表面以一种方式改变其形状,这种方式使得在后倾过程中将坐者舒适地保持在座椅中,同时在后倾过程中随着使用者的骨盆转动而为坐者的改变形状提供最佳的局部人体工程学的支撑。另外,通过将不舒适的提升力很好地分布在膝盖处和/或通过将其部分地挠曲到膝盖区域外面,座椅20就避免了将这种力置于坐者的膝盖和大腿下面。而且,椅座22和靠背23的舒适表面形成了变化的斗形(图2A和2B),其“抓住”坐者并且还主动地分散局部区域周围的应力,以使得坐者感觉到被舒适地保持在椅座
22中,并且不会感觉到如下所述那样在后倾过程中仿佛要从倾斜/后倾的靠背上滑动并从椅座上向前滑落。
[0065] 所示控制机构24还具有几个优点和创造性方面。控制机构24包括有“增压”机构25(图19),其能在后倾时被啮合(以较小的力)来提供更大的靠背支撑,如果坐者在后倾时期望有另外的支撑的话。有利地,控制机构24具有较薄的轮廓并且对于制造和装配来说非常节省成本,以使得其能很好的集成入具有较薄侧面轮廓的座椅设计。靠背23和椅座22上的舒适表面(图1)与控制机构24的结合以在座椅所有位置中非常舒适和支撑性“骑座”的形式提供了令人惊奇和未预料到的效果。舒适“骑座”至少部分地归因于:当在后倾时椅座提升以提供重量致动的靠背支撑力时,椅座22和靠背23的表面明显地改变形状以缓解坐者膝盖后面的压力。而且,椅座22和靠背23的舒适表面还形成了变化的斗形(参见图2A和2B)以便当其在后倾过程中“滚动”和改变形状时支撑骨盆,这就抵消了导致坐者身体倾向于从靠背23的后倾/倾斜表面滑下并从椅座22上向前滑落的重力。而且,控制机构24上的增压机构25非常易于啮合或脱离,(几乎类似于打开或关掉开关)使得其更易于使用。而且,这样就允许了增压机构25由自动面板和/或远程设备来操作,包括电子、机械以及其它方式。有利地,座椅20的所有主要部件,包括控制机构24,是可分离和可回收的,从而便于修理,并且促进了对环境友好的部件和工艺,同时保持低成本、高效的组配、相对少的复杂部件以及其它具有竞争力的优点。
[0066] 椅座22(图3-4)包括有由尼龙等制成的模塑周边框架30。所示框架30是半刚性的,不过能弯曲和扭曲有限量以使得框架30有弹性并随着在工作时伸展身体来取物品的坐者一起移动。框架30包括有具有由横向后区段32相连接的水平侧面区段31的U形后部,并且还包括有连接侧面区段31前面的U形前部33。可以预期,周边框架30可以是单件模塑品或多件组件。所示框架30限定了连续的环,但是可以预期,框架也可以是具有例如前面开口的U形。U形前部33包括有连接到侧面区段31的端部并向下且向后地延伸的侧面区段34,并且还包括有连接侧面区段34的横向区段35。U形前部33在从前面看时形成了一个“U”,并且向下且向后地倾斜,以使得其在周边框架30的前部中相应于坐者膝盖下面的位置处留下一个向上的开口区域。这样就允许了在后倾时周边框架30避免对坐者膝盖的底部造成压力,即使椅座22被升高,如下所述。
[0067] 侧面区段31包括有一系列切口36(图中示出了六个切口),它们位于从侧面区段31的前端向后大约3至7英寸,或者更优选地4至6英寸。切口36形成了挠曲点,其在当压力置于侧面区段31的前端上时导致侧面区段31的前面区段37向下挠曲。例如,当在靠背23的后倾过程中椅座22的前部相对于坐者的膝盖被提升并且使用者被升高时,前面区段37将挠曲。
[0068] 一对轨道38连接到侧面区段31的底部,在切口36的后面。这对轨道38用来滑动地啮合椅座支撑结构,用于在座椅20上提供高度可调的特点。尽管如此,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概念也能用于不具有高度可调特点的座椅上。
[0069] 周边框架30的侧面区段31(图5)中每个在其顶面中都包括有纵向延伸的凹陷40,用于接收钢杆42(图3和12)。侧杆42弹性地支撑和加强侧面区段31,尤其是在切口
36的区域中。如所示(图3和4),凹陷40主要位于从切口36向后,不过还包括有向前延伸过切口36从而在切口36处为侧面区段31提供额外弹性支撑的前部。应当注意的是,杆
42能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或者可以使用多根杆。而且,如果需要,杆42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比如塑料或复合材料。然而,所示的杆42是线性的并且由“冷拉弹簧钢”制成,以获得最佳的强度、较低的重量、较长的寿命以及具有竞争力的成本。而且,它们被机械地连接入其前部和后部。可以预期,杆42还可以嵌入模塑、卡扣或者以其它方式紧固在合适位置处。
[0070] 椅座22(图3)(以及靠背)的舒适表面由分别的支撑元件45构成,支撑元件45具有平行的长区段51和U形端部52并且滑动地啮合侧面区段31中的凹穴50。图中示出了13个凹穴50,但是可以预期,根据座椅设计和设计的功能性要求可以包括有更多或更少的凹穴。而且,如果希望,这多个凹穴50可以用沿着侧面区段31纵向地形成的连续长通道来替换。每个凹穴50包括有面朝内的成对的孔隙51’(图5),空隙51’之间形成有“向上”的凸起51”。前面八个支撑元件45的端部52放置在用于限制向内和向外运动的前面八个凹穴50内并且直接滑动地与其相啮合,而后面五个支撑元件45的端部52由后面五个凹穴50内的轴承53承载,如下所述。凹穴50的内侧表面(即形成于孔隙51’之间的“向上”凸起51”)形成了用于限制支撑元件45的端部52向内滑动的止动件。通过这么做,利用“吊起”型作用其限制了当一个人坐在椅座22的舒适表面上时长区段51的向下挠曲。很明显,当坐者达到长区段51的最大挠曲时就导致了“柔性”止动动作。“柔性”止动动作的部分原因是当端部52达到凹穴50的底部时侧面区段31的向内挠曲,“柔性”止动动作的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各个支撑元件45的独立动作以及由于长区段51在支撑元件45上的成对布置。
通过这种布置,坐者仍然很舒适并且不会感到不舒适的强烈且突然的停止,即使椅座22被保持为最大下降。
[0071] 支撑元件45(图7)是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冷拉弹簧钢杆(图11)。杆(即支撑元件45)被弯曲为具有尖锐弯曲角的矩形环形,并且包括有平行/线性的长区段51和平/短的端部区段52。所示端部区段52具有相对尖锐的弯曲角,以使得它们形成相对正方的U形构造。而且,一个所示端部区段52具有布线的邻近但非连接的相对端部。可以预期,如果需要,一个端部区段52中的邻近端部可以焊接起来,但是还没有发现在这种座椅20中有这个必要,尤其是如下所述使用了轴承53的情况。还可以预期,如果希望,可以使用分别的线性杆来代替呈具有平行长区段51的矩形环形状的支撑元件45。在这种情况下,端部52可以是钩形或L形以使得当一个人坐在椅座22上时它们啮合凹穴50中的“向上”凸起以限制向内运动。然而,邻近的成对长区段51通过端部区段52的互连可以在该对中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和“协调的”合作运动,这被认为是有利的。尤其,当坐者后倾和/或在座椅20中随意运动时,具有轴承53的后五个支撑元件45承受相当大的运动和挠曲,以致于已经发现具有结合的布线区段51的轴承53希望具有这五个支撑元件45。
[0072] 如上所述,最后五个支撑元件45(图7)包括有附着到端部区段52的轴瓦53(这里也称作”轴承”)(图8-10)。轴瓦53由缩聚合物制成并且被成形为可操作地装配入凹穴50,用于当坐者在座椅20中随意运动以及当支撑元件45的长区段51挠曲时在横向上进行振动式(向内和向外)的滑动。轴瓦53包括有U形通道54,其被成形来匹配地接收U形端部区段52。如果希望,轴瓦53在卡扣连接到U形端部52的位置55处可以包括有摩擦片,尽管在设置顶盖以锁定凹穴50中的轴瓦53时摩擦片本身是不需要的。很显然,轴瓦53将具有彼此接触的布线端部的端部区段52保持起来,即使是在布线的邻近端部没有通过焊接直接连接起来的情况下。
[0073] 左和右顶盖57(图13-14)被螺纹连接、热立桩(heat staked)或者以其它方式连接到侧面区段31。顶盖57(图7)包括有主体58,其被成形为覆盖凹穴50并且可操作地将轴瓦53保持在原处。主体58的后部横向延伸并且可能地包括有槽59以更好地覆盖凹穴50中最后的一个同时仍然允许最后的布线区段51自由地挠曲(图7)。可以预期,侧面区段31和顶盖57可以都由尼龙制成,并且轴瓦53由缩醛制成,因为这些材料在彼此啮合时具有非常低的摩擦系数。而且,孔隙51’(图7)的尺寸被放大为大于杆支撑元件45的长区段51的直径,以使得在支撑元件45的挠曲以及轴瓦53在凹穴50内的共同运动过程中没有阻力。
[0074] 所示椅座22(图1)覆盖有织物60,并且在织物60下面在椅座22和靠背23上可以包括有顶部薄泡沫或非纺织的PET纤维衬垫。然而,可以预期,椅座22和/或靠背23可以不需要泡沫衬垫,因为根据试验,这种椅座22如此的舒适以致于衬垫并不是必要的。而且,布线区段51之间的空间允许这种构造透气,以使得坐者停留在这种座椅20上时不会出汗,这也可以是一种具有竞争力的优点。如果希望,为了美观,也可以在织物下面使用薄的顶层衬垫或边带(webbing)。
[0075] 椅座22的这种布置提供了几个优点。装配很容易,并且难以出现错误地装配椅座。通过这种布置,每个不同对的布线区段能挠曲不同的程度,而且给定支撑元件中的每个长区段51能比该对中的另一长区段51挠曲更多或更少(并且能以不同的方向挠曲)。凹穴50啮合轴瓦53并限制它们的运动,以致于它们又最大程度地限制布线长区段51的挠曲以使得支撑表面不能挠曲得“太厉害”。根据试验,由凹穴50提供得对挠曲的最大限制是柔性限制,以使得在达到最大挠曲时坐者不会感觉到突然停止或“撞击”。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布线长区段51/52具有相同的直径和形状,但是它们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直径、硬度或形状。各个布线长区段51沿着支撑的离散且独立线路移动从而支撑坐者的身体,并且布线长区段51移动进出以适宜身体并支撑使用者。特别地,当坐者后倾时,布线移动并挠曲从而为坐者形成移动的新“支撑凹穴”。图2示出了当没有坐者停留在椅座22上时椅座22处于相对平的情况下(即位置P1,参见实线)的舒适表面60。(即椅座22的支撑元件45的布线长区段51位于大致水平的共同平面内。)当坐者以竖直姿势坐在座椅20中时,舒适表面60挠曲到新的形状(即位置P2,参见假想线),其包括有“竖直位置”支撑凹穴63,所述凹穴63由坐者髋部的突出骨骼结构、肌肉和组织形成(并将其容纳和支撑)。当坐者将靠背23朝着完全后倾位置后倾时(图2A),舒适表面60挠曲到新的形状(即位置P3,参见虚线),其包括有新形成的“后倾位置”支撑凹穴65,所述凹穴65由坐者髋部的突出部分、肌肉和组织形成(并将其容纳和支撑)。很明显,形成于椅座22中同时处于后倾位置的支撑凹穴65(图2B)位于形成于椅座22中同时处于后倾位置的支撑凹穴63的后面(参见图2B,其中处于竖直和后倾位置的椅座的形状被夸大以更好地示出形状变化)。这是由于后倾过程中髋部的滚动而引起的。杆支撑元件45的长区段51是独立的并且以工作座椅中没有出现过的新颖且非显而易见的方式提供了能舒适地适应坐者髋部滚动的局部自由度和动态的运动。
[0076] 靠背23(图2)还经受了形状变化,如处于无应力位置P1的舒适表面66(无应力,没有坐者)、处于竖直应力位置P2(坐者处于“竖直位置”)的挠曲的舒适表面66、以及处于后倾应力位置P3(坐者处于“后倾位置”)的挠曲的后倾舒适表面66(图2A)。
[0077] 这对长布线区段51以协同分布的动态方式起作用(主要在竖直方向上),提供了最佳的舒适表面。这是由于轴瓦53在杆支撑元件45的相邻对长区段51上的受限/有限运动以及织物60伸展跨过并覆盖长区段51的结果。尽管如此,应当注意的是,即使没有织物60也能获得非常舒适的支撑,因为当支撑凹穴的形状由于坐者身体而变化时,长区段51以不会压迫或约束坐者的方式挠曲。
[0078] 应当注意的是,椅座22中的长区段51挠曲并运动从而提供主要垂直的支撑,但是一些长区段51可以具有水平或倾斜的运动分量并且/或者可以给坐者提供水平或倾斜的分力。尤其,位于“后倾”支撑凹穴65(参加布线51A)前面的长区段51倾向于啮合坐者的突出髋部区域前面处(即在坐者大腿后面并且在坐者“主”髋部区域之前)的肉体中的任何凹陷,这就倾向于将坐者紧固地保持在椅座22中。不管具体坐者肉体中的凹陷处于哪个位置都会如此,因为椅座22中有多个独立的挠性长区段51。这种额外的保持力在防止坐者感觉到似乎他们将从倾斜的靠背上滑下并从椅座上滑落上(比如在后倾过程中)似乎很重要。本发明人相信这种益处是座椅20非常重要且显著的优点,尽管很微小。很明显,即使具有织物覆盖,也可以存在着由长区段51所提供的水平分力,并且其只是受到织物下面的长区段51的运动、织物的可伸展性、轴瓦53的运动以及由坐者髋部的滚动所产生的力的限制。
[0079] 椅座22的操作在图2-2B中示出。图2示出了支撑元件45的长区段51的中心在无应力状态(即没有坐者,参见实线P1)以及应力状态(即有坐者,参见假想线P2)(都处于座椅20的竖直位置)之间的挠曲。图2A示出了座椅20中具有处于竖直位置(实线)和后倾位置(虚线)的坐者时的座椅20。图2B是用来示出椅座22的舒适表面在竖直位置(参见实线P2)和后倾位置(参见虚线P3)之间的形状变化。在图2B中,椅座22被比较为仿佛其在后倾时没有向前移动,以更好地示出椅座22中坐者髋部所处位置处的“凹穴”的形状变化。尽管如此,应当注意的是,在这种座椅20中,后倾时椅座22确实向前移动。
[0080] 图7示出了长区段51无应力时(即位于相应凹穴50的外部位置)的一些支撑元件45,并且示出了布线51挠曲时((即参见在“B”位置处位于相应凹穴50的内部位置中的轴瓦53)的一些杆支撑元件45。图7还示出了一些扩展到凹穴50外并且提前附着到杆支撑元件45的端部的轴瓦53(参见位置“C”)。轴瓦53随时可向下落入凹穴50内,这示出了第一装配技术。图7还示出了位于凹穴50内的一个轴瓦53,并且相关的杆支撑元件45位于其上并随时可向下移动为与轴瓦53中的凹陷相啮合(参见位置“D”),这示出了第二装配技术。
[0081] 靠背23(图15-17)类似于椅座22。因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理解来说,无需对靠背23的详细描述,因为这是非常多余的。尽管如此,考虑到以上对于椅座22的描述,对于靠背的使用来说,以下描述对于本发明的理解来说已足够。
[0082] 简言之,靠背23(图15-17)包括有由L形侧面框架元件71构成的靠背周边框架70。上和下横向框架元件72和73连接到侧面框架元件71以形成半刚性的周边。框架70可以是单体的或多件的。如果强度和稳定性需要,可以增加另外的横向框架元件72A(图
1)。侧面框架元件71包括有向前延伸的下区段74,其在下横向框架元件73的下面延伸。
下区段74在位置75处枢轴安装到控制机构24的椅座支撑件122,并且在位置141处枢轴安装到控制机构24的柔性臂部件,如下所述。
[0083] 类似于椅座22,靠背侧面框架元件71包括有凹穴77(参见椅座框架凹穴50)以及覆盖凹穴77的覆盖77’(只是示出了左覆盖77’),并且支撑元件78(类似于椅座支撑元件45)提供为具有长区段79(类似于椅座长区段51)的冷拉弹簧钢布线。数个支撑元件78的端部由轴瓦80(类似于轴瓦53)可操作地支撑。很明显,所述靠背支撑元件78具有两种不同的长度,因为靠背23具有较小的上部宽度和较大的下部宽度。(参见图15并且注意侧面框架元件71上中间区域处凹穴77的位置变化)。侧面框架元件71的上半部包括有多个用于容纳布线79的U形凹穴81,而没有轴瓦80。上部框架元件72的上边缘是U形的并且向后弯曲以便给坐者增加颈部支撑和舒适度。布线条带83从靠背框架70的上角延伸到位于坐者肩部之间的中点,并且然后向下延伸为与下部横向元件73的中点相连接。在张紧时,布线条带83使得靠背的舒适表面(即支撑元件78)呈初始凹状(有时称之为“PRINGLES炸土豆片形”)。通过为坐者在最初坐到座椅20上时在靠背23中提供更加友好的“口袋”以将他们套起来,这种凹状就增加了舒适度。
[0084] 在靠背上提供了可调节的腰部支撑85(图15-17),其包括一对滑动地连接到每个侧面框架元件71的内侧凸缘87的主体86。主体86可以(或者可以不)由横向元件连接。主体86与侧面框架元件71和布线79邻近地位于布线79的后面。把手88从主体86的后面延伸,用于被伸到靠背23后面的坐者抓住。每个主体86包括有凸缘90,其在布线在内侧方向上延伸出凹穴77时啮合布线79的一部分。通过垂直地调节主体86,凸缘90将不同的布线79向后移动,从而导致了不同水平的支撑(因为被支撑的布线的有效长度被缩短)。
可选地,如果希望,凸缘90在被垂直地调节时能按自然规则地啮合和弯曲布线79。图17还示出了布线79的最大向后挠曲,如线95所示。
[0085] 本发明的控制机构24(图18)包括有构成基部21一部分的固定基部支撑件121。椅座22包括有椅座支撑件122,并且靠背23包括有靠背支撑件123。椅座支撑件122和靠背支撑件123如下那样可操作地连接到基部支撑件121。基部支撑件121包括有面朝上的凹陷115,其部分地被板115A所覆盖。凹陷115形成了用于接收增压机构25的第一凹穴
116。凹陷115还形成了渐细的第二凹穴117,其垂直向下延伸贯穿基部支撑件121,用于接收高度可调的柱21A的渐细上段118。所示基部21(图1)包括有位于柱21A底部的轮毂、从轮毂延伸出的径向延伸侧面区段、以及在侧面区段端部处用于支撑座椅20的转向轮。可锁闭的气动弹簧结合入柱21A,用于在高度调节过程中提供抵衡的支撑。柱21A(图18)包括有位于基部支撑件121上部处的垂直致动的释放按钮21B。在这个位置处,释放按钮21B能由一个可操作地连接到基部支撑件121上部或侧面的把手(未示出)来致动,并且把手可枢轴地或旋转地运动以便有选择地使把手下压地啮合释放按钮21B并释放气动弹簧从而调节座椅的高度。尽管示出了一个具体的基部,但是可以明确地想到,很多种不同的座椅基部可以与这种座椅20一起使用。
[0086] 椅座支撑件122(图36)可由前板簧123’以及由从板簧123’向后间隔开的枢轴机构124工作地支撑在基部支撑件121上。具体地,前板簧123’包括有由螺纹固件支撑在基部支撑件121的倾斜前表面126(大约45°朝向)并与之连接的中心部分125,并且包括有臂127,所述臂在每个端部上具有桶形或球形轴承128,其滑动地和旋转地装配入椅座支撑件122的侧面元件130内的圆柱形凹陷129。轴承128是桶形的以代替圆柱形的,以使得当臂127挠曲时允许轴承128某种程度上非轴向转动和轴向滑动,从而有助于减少高应力区域以及适应后倾过程中更宽范围的运动。然而,可以预期,可能有很多不同种仍然满足这种创造性概念需求的轴承构造。
[0087] 侧面元件130由横梁131(图36)刚性地互连。枢轴机构124包括一个(或多个)枢轴臂132,所述枢轴臂由枢轴销133枢轴地支撑在基部支撑件121一端处,并且由枢轴销134”和销轴承134’在其另一端134处枢轴地连接到横梁131的中心。销轴承134’附着到横梁131,比如通过螺钉。枢轴销133被锁到臂132上,以使得枢轴销133在椅座运动时(即后倾时)转动。因而,椅座支撑件122(以及椅座22)的运动方向和朝向由轴承端部128在板簧123’的臂127挠曲时(其处于向前且向上45度角,参见图38中的R1)的线性运动所导向,以及由枢轴机构124上的枢轴臂132在枢轴臂132转动时(随着靠背23接近完全后倾位置,其开始于45度角并且终止于大约10度角,参见图38中的R2)的弓形运动所导向。椅座22前部的行程距离优选地是大约1/2到2英寸间的任一值,或者更优选地大约向上1英寸和向前1英寸,但是如果希望可以更大或更小。而且,椅座后部的行程距离的垂直分量是大约1/2到1英寸间的任一值,但是如果希望也可以更大或更小。很明显,椅座运动的垂直分量是在座椅20的后倾过程中最直接地影响所存储潜在能量的分量。再次说明,后倾过程中椅座的垂直分量(即垂直提升量)越大,坐者在后倾过程中所受到的重量致动的支撑将越大。
[0088] 靠背支撑立杆123(图36)包括有在枢轴位置75处枢轴安装到椅座支撑件122的侧面元件130的侧面区段135,所述枢轴位置大约在枢轴129和枢轴134的位置之间大约中点处。所示枢轴位置75在轴承128的高度上大约相等(参见图19),尽管如果为了特定座椅设计的希望可以布置得更高或更低。后板簧137(图36)包括有在基部支撑件121的后部上附着到向前倾斜表面139的中心部分128,并且包括有具有桶形或球形轴承141的臂140,所述轴承枢轴地和滑动地啮合靠背立杆123的侧面区段135中的圆柱形凹陷142。后表面139相对于垂直方向而言向前倾斜大约30度,这是一个与前表面126的向后角相对的角。因此,当后弹簧137的侧面区段135在后倾过程中被挠曲时,后轴承141被迫在垂直于后倾斜表面139的方向上向前且向下运动(参见方向R3和R4,图38)。因而,在后倾时,枢轴75驱动椅座22沿着线R1和R2向前,并且靠背23的后倾运动又导致椅座支撑件122向前且向上运动。如上所述,椅座支撑件122的运动在前部区域由前弹簧123的端部的挠曲所控制,这就在线性方向上以45度的角度移动轴承128(在“R1”方向上向上和向前),并且在后部区域由枢轴臂132的枢轴转动所控制,其是弓形的(沿着路径“R2”向上且向前)。
枢轴臂132在竖直休息位置时(图19和38)处于大约45度角位置,并且在完全后倾位置时(图39)处于大约10度角位置,并且在后倾时在两个端点位置之间弓形地运动。椅座支撑件122的运动导致枢轴位置136(图38)沿着曲线轨迹向前运动。于是,靠背立杆123在后倾时主要向后且向下转动(参见线R3),而且下侧面区段74与椅座22的运动协同同步地向前运动,如箭头R1-R2(对于椅座22)和R3-R5(对于靠背23)所示(图38)。
[0089] 具体地,在后倾过程中,椅座支撑件122的后部最初通过和椅座支撑件122的前部同样快速地提升而开始其运动。在进一步后倾时,椅座支撑件122的后部以持续更慢的速度升高(当臂132接近10度角时)同时椅座支撑件122的前部继续以同样的速度升高。靠背23(即靠背立杆123)在后倾时倾斜地向下和向前运动。因而,椅座支撑件122与靠背立杆123同步地运动,但是其运动比较复杂。座椅设计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通过改变不同部件的角度和长度可以有很多不同种的运动。
[0090] 增压机构25(图19)包括有在枢轴销133上安装到椅座支撑件122的扭簧150。扭簧150包括有锁到枢轴销133的内环151(图37)、弹性橡皮环152以及外环153,并且有臂154径向向外地延伸。止动件155由枢轴销155’枢轴安装到基部支撑件121(并且锁到枢轴销155’)并且包括有能被移动来与臂154选择性地啮合或脱离的止动面156。当止动件155被移动来使止动面156从臂154脱离时(图19),扭簧150空转,并且在后倾时不会给控制机构120增加任何偏压。然而,当止动件155被移动来使止动面156与臂154啮合时(图20),就阻止了外环153在后倾时的运动。这就导致了在后倾时扭簧150受到应力和张力,因为在后倾时枢轴销133不会转动,以致于在后倾时扭簧150“增压”了所存储的能量,...,这样就增加了坐者在后倾时受到的支撑程度。可以预期,扭簧150可以使得在后倾时增加大约15%到20%的偏压力,剩余的偏压力由板簧123和137的弯曲来供应以及通过在后倾时提升椅座支撑件和坐者所存储的能量来供应。然而,当然力的百分比可以通过设计来改变以符合特定椅座设计的特定功能和美学要求。
[0091] 在操作中,当增压机构25处于“关闭”(图19)时,当坐者在座椅中后倾时臂154自由地运动。因而,在随着椅座升高和提高坐者而后倾时,板簧123’和137的柔性臂127和140挠曲并存储能量。这就导致了坐者在后倾时受到第一水平的靠背支撑。在需要额外支撑时(即相当于传统椅座中用于靠背支撑的增加弹簧张力),增压机构25被止转件155所啮合(图20)。这就防止了臂154移动,而枢轴销133被臂132迫使转动。因此,在后倾过程中,扭簧150的橡皮环152被拉伸,产生了后倾时对坐者的额外支撑。换言之,通过增压机构25的啮合“增加了”在后倾时给靠背23提供的支撑。
[0092] 可以预期,可以将数个独立的扭簧150加入到枢轴154’的轴上,并且它们可以顺序地啮合(比如通过用相应的止动件155以稍微不同的角度啮合)。这将会导致增加的靠背支撑,因为有另外的扭簧被啮合。(参见图25。)在另一可选方案中,可以预期,可以使用单个的长橡皮环152并且将其在一单个位置处锚固到枢轴销133,并且可以使用数个不同的外环153和臂154(在共同的轴上并排布置)。由于啮合了额外的臂,在后倾过程中扭簧的扭转力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还可以预期,止动件155可以具有台阶,更类似于止动件205(图21),以使得在后倾时“增压”扭簧150及时地以不同的倾斜点啮合并且变得有效。
此外还存在着数个从本发明的公开中能作出并且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的其它布置和变化,这些附加的概念被本申请所涵盖。
[0093] 止动销290(图37)设在臂132上,并且支柱291设在扭簧150的外环153上。部件290和291的啮合,并且从而臂132与基部支撑件121的啮合导致了靠背23在竖直位置中的确切定位。橡皮环152可以通过销290和支柱291的啮合被预张紧。因而,当止动件156被啮合时,在靠背23的后倾启动之前必须克服橡皮环152中的这种预负荷。这就导致了升高的预张力(参见图24),只要止动件155被啮合(参见图20)。在一个可选构造中,止动销290’位于臂132上并且布置为邻接座椅控制机构基部支撑件121上的一个表面,作为设定靠背23的竖直位置的一个方式。
[0094] 靠背止动件205(图21)形成于止动件155上。靠背止动件205直接锁到枢轴销155’上以使得其与枢轴销155’一起运动。在所示靠背止动件205上没有扭簧元件。臂132包括有一个具有毗邻面203的杠杆202。靠背止动件205在邻近增压止动件155的位置处枢轴安装到枢轴销155’。靠背止动件205包括有第一毗邻面206和第二毗邻面207。
[0095] 手动控制机构220(图26)包括有在椅座支撑结构122下面安装到基部支撑件121的选择器设备227。选择器设备227如下所述那样工作地连接到枢轴销155’,用于移动增压止动件155和靠背止动件205。当用于增压机构25和靠背止动件205的手动控制机构220处于“原位”脱离位置时(图19和21),靠背止动件205没有啮合杠杆202的毗邻面203。当选择器设备227被移动到第一调节位置时(图20),增压机构25的止动件155啮合和致动扭簧150。在第一位置处,毗邻面203仍没有被啮合(图20)。然而,当控制机构220被移动到第二调节位置时(图22),靠背止动件毗邻面206就啮合杠杆202的毗邻面203,并且靠背23被限制到其完全后倾的仅仅1/3。(如果希望靠背止动件205当然可以具有另外的中间步骤。)当选择器设备227被移动到第三调节位置时(图23),靠背止动件毗邻面207就啮合杠杆202的毗邻面203,并且靠背23被限制为没有后倾。选择器设备227这些多位置的作用在图24的图中分别由标记为211-214的线示出。
[0096] 增压机构25和靠背止动件205的组合导致了独特的可调节控制机构,如图24所示。字面上,该设备以全新的方式组合了两种功能——也就是在一单个元件上选择性地提供靠背止动件功能(即靠背止动件机构202/205)以及靠背张力调节功能(即增压机构150/155)的一单个设备。
[0097] 可以预期,枢轴销155’能延伸为在椅座22的在椅座支撑件122下面或集成入椅座支撑件122的边缘处具有一个端部。在这种情况下,枢轴销155’的端部将包括有用于抓住和转动枢轴销155’的把手。然而,手动控制机构220(图26-27)的选择器设备227能定位在座椅20上任何地方。
[0098] 手动控制机构220(图26)包括有波顿钢缆251,其具有第一端部221’附着到基部支撑件121的套筒221,以及可在套筒221内移动的内部伸缩式电缆222(图27)。轮段223被锁闭或者以其它方式连接到靠背增压器和靠背止动件机构的枢轴销155’,并且电缆222的一个端部224成切线地附着到轮段223的周边。(可选地,如果枢轴销155’的直径足够大,电缆端部224能直接成切线地连接到枢轴销155’。)可选地,弹簧225可以用来在225’方向上偏压轮段223,在第一方向225上拉动电缆。然而,当电缆222强度足以可以伸缩地推动和拉动时,就无需弹簧225。电缆套筒221包括有附着到椅座支撑件122的第二端部,比如在从椅座支撑件122延伸的固定杆支撑件226的一端上。选择器设备227附着在杆支撑件226的一端附近,用于操作电缆222来选择不同的靠背支撑/止动状况。
[0099] 选择器设备227(图28)的操作非常类似于自行车车把中用于变速自行车上齿轮变速器。选择器设备227还并非不类似于专利6,179,384中所示的腰部力调节设备(减去齿轮56和56’)。应当注意的是,2001年1月30日授权的名称为“FORCE ADJUSTING DEVICE(力调节设备)”的专利No.6,179,384公开了一种令人关注的离合器设备,并且专利6,179,384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参考的方式整体地结合于此,其目的是公开和教导斜撑离合器及其操作的基本细节。
[0100] 所示选择器设备227(图28-30)包括有固定到杆支撑件226的外壳228,其内环部分229连接到该杆上,并且环形盖230从该环升起并在该环229周围形成横向开口的腔231。制动凹陷237形成于盖230内部的周围。包括有轮毂242的单体式塑料模制可旋转离合元件233位于腔231中并且包括有连接到电缆端部221”的第一部分234。可旋转离合元件233还包括有与轮毂242整体地形成的离合部分235。把手236可旋转地安装在杆支撑件226的一端上并且包括有凸起238,所述凸起与离合部分235相啮合从而如下那样控制与制动凹陷237的啮合。
[0101] 离合部分235(图28)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侧面区段240(优选地至少两个侧面区段240,并且最优选地圆周对称且均匀数目的侧面区段,比如所示的六个侧面区段),所述侧面区段具有弹性第一区段241和第二区段244,所述第一区段以一个从轮毂242到弯头243的角度延伸,所述弯头与制动凹陷237相接触,所述第二区段在相反方向上从第一区段
241的端部延伸到位于轮毂242和制动凹陷237之间的自由端245。每个自由端245包括有孔248。把手236包括有邻近离合器的区段246,其在每个凸起238啮合在每个侧面区段
240的相关自由端235中的孔248内时的位置处支承所述凸起238。由于第一区段241(图
31A,参见箭头280)相对于外壳限定有制动凹陷237的内表面而形成的角度,第一区段241在通过电缆222中的张力而连通时逆着弹簧225的偏压互锁地啮合制动凹陷237(参见箭头281),防止离合器235在方向249(图31)上被轮毂242偏压时的运动。因而,在释放把手236时,在通过电缆222与离合器235相连通时,离合器235再次逆着弹簧225的力281锁闭(图27)。然而,当把手236被抓紧并在旋转方向283(图31A)上相对于外壳228移动时,把手凸起238拉动第二区段244从而拉动第一和第二区段241和244以使得可旋转元件230(和离合器231)转动。当把手236在旋转方向282(图31A)上移动时,把手凸起
238相对于制动凹陷237以小的角度推动第二区段244,以使得第二区段244(和第一区段
241)滑出并越过制动凹陷237(图31B),从而允许可旋转元件230(和离合器231)在方向
281上调节性地移动。因而,这种布置允许在任何方向上进行调节,但是却互锁和防止了与弹簧偏压力相反的特定方向上不希望的调节。
[0102] 需要指出的是,增压机构25和靠背止动件205的致动非常易于实现,因为致动动作无需克服弹簧的强度或者克服由于弹簧150所引起的任何摩擦力。而且,致动动作无需导致能量存储的运动(即无需压缩或张紧弹簧)。因而,简单的电池驱动的直流电机或开关控制的螺线管可以用来操纵增压机构25和/或靠背止动件205。图26示出了支承电池组和电动旋转致动器(比如直流电机)的外壳300,并且还包括有端部安装的开关。图27A示出了工作地连接到电缆222的线性致动器301,并且还示出了连接到轴155’的旋转致动器302。由于增压机构25和靠背止动件205的运动只需非常小的能量并且摩擦阻力很小,因此无需大的能量源就可以实现。因而,小型电池驱动的设备在需要给电池充电之前就能很好地工作很长时间。
[0103] 以上示出的控制机构24具有前和后板簧,用作支撑椅座和靠背进行修改的同步运动的柔性重量支承元件,并且还具有支持椅座后部定向运动的枢轴连杆/臂。然而,这种布置还能包括枢轴安装到基部支撑件121的刚性臂,或者可以包括2004年3月18日公开的名称为“SEATING UNIT HAVING MOTION CONTROL(具有运动控制机构的座位单元)”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051362中所示的任何一种支撑结构,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引入于此。而且,当一个止动件被啮合时,在后倾时增压机构25提供了另外的偏压支撑。然而,可以预期,可以用连续可调的偏压设备(比如用于调节弹簧张力的螺纹元件或凸轮)来代替增压机构25。
[0104] 由于后倾时椅座支撑件122会升高,在后倾时就会存储势能。因而,较重的坐者在后倾时就会比较轻的坐者受到更大的支撑。而且,当坐者从后倾位置朝着竖直位置运动时,这个能量就会恢复并且因此支持向竖直位置的运动。这样就提供了重量致动的运动椅座,其中在后倾时座位升高并且因而用作重量致动的运动控制机构。(即坐者的重量越大,后倾时支撑使用者的偏压支撑越大。)应当指出的是,重量致动的控制机构可以具有很多不同的结构,但是这些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105] 变型
[0106] 一种变化的座椅或座位单元20B(图40-42)包括源自座椅20的变化和改进。为了最少化赘言和便于比较,座椅20B和座椅20类似或相同的部件和零件将利用相同的标记数字来标记,只是加了字母“B”。
[0107] 座椅20B(图40)包括有基部21B、椅座22B和靠背23B,并且椅座22B和靠背23B由椅座下控制机构24B可操作地支撑在基部21B上,以在靠背23B后倾时同步地运动。和座椅20相同,在座椅20B后倾时,控制机构24B向上且向前地移动和提升椅座22B,以使得靠背23B(以及坐者)在后倾时自动地具有重量致动的靠背支撑力。椅座22B(以及靠背23B)包括有由局部适应的支撑结构(下文中称为“舒适表面”)构成的高度舒适的支撑表面,所述支撑结构在处于竖直位置和后倾位置时调节到坐者所需的改变形状和人体工程学支撑。特别地,舒适表面以一种方式改变其形状,这种方式使得在后倾过程中将坐者舒适地保持在座椅中,同时在后倾过程中随着使用者的骨盆转动而为坐者的改变形状提供最佳的局部人体工程学的支撑。另外,通过将不舒适的提升力很好地分布在膝盖处和/或通过将其部分地挠曲到膝盖区域外面,座椅20B就避免了将这种力置于坐者的膝盖和大腿下面。而且,椅座22B和靠背23B的舒适表面形成了变化的斗形(类似于图2A和2B所示),其“抓住”坐者并且还主动地分散局部区域周围的应力,以使得坐者感觉到被舒适地保持在椅座22B中,并且不会感觉到如下所述那样在后倾过程中仿佛要从倾斜/后倾的靠背上滑下并从椅座上向前滑落。
[0108] 座椅控制机构24B(图43)包括具有可绕着第一轴线301旋转的把手300的增压器/靠背止动件选择器设备227B,用来在图19、20、22以及23所示的多个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靠背止动件和增压机构机构(参见图19-23)(元件156和205)。控制机构24B还包括有第二控制设备302,其具有可绕着形成第二轴线304’的杆304旋转的径向延伸的杠杆把手303。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301但与之间隔开。把手303定位为靠近把手300,并且包括有与把手300啮合从而形成止动面的凸起,所述止动面限制把手303的向后旋转。径向延伸的指状物305处于在杆304的内端上(图48)。基部21B(图45)包括有可释放地自锁的气动弹簧307以及可侧面致动的杠杆309,所述气动弹簧具有两个用于将护套啮合在电缆套筒上的固定键片308,所述杠杆309可操作地啮合弹簧307内的内释放按钮。可侧面致动的气动弹簧(比如气动弹簧307)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因此在本申请中无需详细描述。(参见Cho专利6,276,756。)一个电缆组件(图48)包括在一端311连接到指状物
305并且在另一端312(图45)连接到杠杆309的电缆310。电缆组件还包括有套筒313(图
48),其在把手303附近连接到基部支撑件121B并且延伸且连接到气动弹簧307上的键片
308(图45)。
[0109] 如图44-46所示,基部支撑件121B与基部支撑件121倒转。具体地,基部支撑件121B(图46)包括类似的腔和内表面以及用于支撑杠杆、止动件的结构,以及基部支撑件
121B内的增压机构,类似于基部支撑件121。然而,基部支撑件121B中的腔的前部116B向下开口,并且盖板115B与基部支撑件121B的底部相啮合。竖直臂315(图45)连接到止动件155B并且向上延伸穿过基部支撑件121B中的上孔155B’。电缆316的一端316’连接到臂315并且延伸到增压器/靠背止动件选择器设备227B上的切线连接(图48),以使得在转动把手300时,电缆316被拉动(和/或推动)...并且因此止动件155B被移动到选定位置(参见图19、20、22和23)。
[0110] 前部弹簧123B’的横向延伸的臂127B(图47)包括有不可移动地卡扣连接入球形轴承321的键片320。椅座支撑件122B(图45)包括有一对侧面框架元件322和刚性地连接相对的侧面框架元件322的横向交叉件323。每个侧面框架元件322包括有孔径324,如果希望,孔径323可以包括轴承套筒325。板簧123B’端部上的每个球形轴承321可旋转和可伸缩地滑动地啮合套筒325/孔径324从而适应在靠背23B的后倾期间球形轴承321的非线性运动。孔75B(图47)容纳一个枢轴销,该枢轴销可转动地将靠背支撑立柱123B的相应侧面区段135B连接到椅座支撑件122B。凸缘327沿着侧面框架元件322的顶部形成槽328。
[0111] 每个椅座22B(图43)包括有支架480,其在座椅侧面框架元件322上形成安装承窝481,用于接收和固定地支撑L形扶手支撑结构482(图42)和T形扶手483。
[0112] 椅座22B是高度可调的,并且包括一对连接到每个侧面用于滑动地调节高度的座椅托架330(图45)。具体地,每个座椅托架330包括有适于与椅座支撑件122B的侧面框架元件322的顶部滑动地啮合的主体331(图65),并且还包括有装配入槽328并与之滑动地啮合从而使得能调节椅座22B前后高度的横向凸缘332。椅座22B被锁在椅座支撑件122B上,因为右侧和左侧椅座托架330上的凸缘332在相反的方向上面对。座椅托架330上部内侧中的一系列切口333被安装在座椅托架330上的栓锁334所啮合,栓锁334可向下运动到一个与选定的切口333相啮合的啮合位置,用于将椅座22B保持在选定的高度位置。栓锁334可向上运动以脱离切口333,从而允许椅座22B水平的高度调节。可以预期,栓锁
334可以具有很多不同的构造,比如安装用于在椅座22B上垂直运动的刀形开关(blade),或者弯曲布线条,所述弯曲布线条具有在旋转时移动为与切口333相啮合和脱离的端部区段。可以预期,也可以构造其它栓锁和调节装置。
[0113] 在所示座椅设计中,栓锁334是双侧的(图63)并且适于与椅座22B的两侧相啮合以防止椅座22B水平面上的挤压、不希望的角形扭曲以及旋转。换言之,优选地两个座椅托架330在被栓锁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座椅装置时其可以被固定到相应的侧面框架元件322,所述稳定的座椅装置就是当坐者试图后倾时不会以不希望的非平衡方式扭转和扭曲。
[0114] 所示栓锁334(图63)由U形弯曲导线致动器334’致动,所述致动器334’包括有横向把手区段470(其形成了可在座椅前部区段388下抓紧的把手),并且还包括一对腿部471和472。每个腿部471(和472)(图64)装配入椅座22B的侧壁365和侧面区段359之间(以及侧壁366和侧面区段359之间)的空间。环形凹槽473(图64)配对地装配入壁
365和366之间的肋475中的切口474从而形成腿部471(和472)的枢轴点。栓锁334绕着轴476枢轴转动,并且包括有形成为运动入与切口333啮合和脱离的栓锁端477,并且还包括有在“D”方向上可操作地连接到腿部471后端479的第二端478。当把手区段470向上运动时,所述腿部471和472在肋475处枢轴转动,以使得腿部末端479向下移动。当腿部末端479向下移动时,栓锁334围绕枢轴476枢转以将栓锁端477提升离开切口333。这样就调节了椅座22B的高度。一个或多个位于横向把手区段470和座椅前部区段388之间的弹性弹簧480(图63)向下偏压区段470,从而导致在释放把手区段470时栓锁末端479再次啮合选定的切口333。
[0115] 如上所述,座椅控制机构24B(图43)包括增压器/靠背止动件选择器设备227B,并且把手300可绕着第一轴线301转动用于在图19、20、22和23所示的多个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靠背止动件和增压器机构(参见图19-23)(部件156和205)。更具体地,管状支撑件340(图48)连接到右侧框架元件322的外侧。支承套筒341与压缩盘簧342、具有尖锐轴向末端344的冠状制动环343以及把手300一起定位在管状支撑件340内。杆345从把手300穿过部件343、342和340延伸到侧面框架元件322内侧。把手300包括有与制动环343的轴向末端344相啮合的齿形凸起346(图49),并且制动环343在向外方向上被轴向地偏置以致于末端344与凸起346持续地啮合。而且,制动环343被锁到管状支撑件340以使得制动环343不能转动,但是却能轴向地伸缩。末端344和凸起346包括有倾斜表面以使得在转动把手300时,制动环343会逆着弹簧342的偏压轴向向内地运动,并且随后当末端344装配在相邻凸起346之间时向外弹回,从而防止把手300在方向347上的转动。这种布置使得把手300以受限的方向运动。所示布置在把手300上有四个凸起346,在制动环343上有六个末端,但是可以预期,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凸起和末端。可以预期,把手300可以具有标记349以标识其功能,并且通常用于座椅领域的任何把手形状可以结合入所示设计。
[0116] 杠杆351(图48)从杆345的内端延伸,并且可操作地连接到电缆316的一端353。重复地,电缆316的另一端316’(图45)连接到增压器止动件155B的臂315和靠背止动件啮合元件155B。
[0117] 椅座22B(图50)包括有椅座框架357,椅座框架包括上框架部件358以及连接到上框架部件358左右两侧的左和右座椅下框架部件360和359。下框架部件359和360直接连接到前述座椅托架330的顶部(图45),或者可以整体地形成为与所示托架330的结构相结合。支撑元件45B(图50)包括单根布线,该单根布线如下所述在每端处形成有下钩(down-hook)。
[0118] 下框架元件359和360(图50)彼此成镜像,并且因此以下只是描述下框架元件359。下框架元件359是模制的塑料部件,具有下壁362、前和后端壁363和364,以及三个纵壁365-367。较外的壁365形成美观的结构外表面。中间的壁366包括多个孔形凸台368,用于容纳螺钉(未示出)以便将上和下框架部件358和359/360连接起来。内壁367包括有多个垂直的开口槽369,这些开口槽从内壁的顶面向下延伸到约其一半的高度,并且内壁还包括有在槽369的每个侧面上从壁367延伸到壁366的平行壁370和371。如下所述,凹陷或凹穴50B形成于平行壁370和371之间用于容纳端部区段52B。中间壁366的内侧形成了第一止动面372(图52),并且内壁367的外侧形成了第二止动面373,并且倾斜的斜面
374从第二止动面373向下且向内地延伸出去。
[0119] 每个支撑元件45B(图50)包括有单根布线,其类型与上述支撑元件45相同。每个支撑元件45B具有长区段51B和形成钩的L形向下成形的端部区段52B。长区段51B是线性的并且在处于已安装位置且没有人坐在椅座22B上时大致水平地延伸穿过槽369的底部。端部区段52B是线性的并且向下延伸入凹穴50B。在处于已安装位置且没有人坐在椅座22B上时(参见图52中的实线),端部区段52B紧靠外(第一)止动面372,导致布线的长区段51B在其中间区域(位置374’)具有稍微向下的弓形。这样就在布线支撑元件45B中形成了预应力和预成形品。当有人坐在椅座22B上时(参见图52中的虚线),长区段51B弯曲,直到端部区段52B与内侧(第二)止动面373相啮合。这样就限制了长区段51B的弯曲。而且,倾斜的斜面374从端部区段52B的内侧给长区段51B的端部提供了额外的支撑,以使得长区段51B的有效长度减小。这样就导致了支撑元件45B具有由内止动面373限定的预定最大弯曲(即悬吊型作用),并且这种最大弯曲还受到布线长区段51B(其感觉更刚性)缩短的有效长度的限制。所有这些条件导致了当布线支撑元件45B弯曲到最大程度时柔性地探底回升。同时,布线支撑元件45B能在任何位置弯曲,而非只是在其中心点,以使得坐者受到特别舒适且人体工程学的支撑。
[0120] 椅座22B还具有衬垫组件375(图40),该衬垫组件包括衬垫和装饰或织物覆盖。可以预期,可以让支撑件45B非常柔性和舒适从而取消衬垫。可选地,可以使用优选地厚度为1/4英寸到1英寸之间的任一厚度的衬垫组件375。织物覆盖可以是任何材料,但是优选地应当允许一定程度(尽管无需太多)的弹性伸展并且用来适应支撑元件45B各种运动所允许的形状改变。
[0121] 当衬垫组件375足够弹性时,衬垫组件375可以包括有前部和后部钩状物,它们允许衬垫组件被钩连到椅座支撑结构(即框架30B)的前部和后部。(参见以下对于图70-71的描述。)
[0122] 可以预期的是,代替包括有端部弯曲的单根长布线的支撑元件45B,支撑元件45B可以包括长的弹性布线或刚性元件,在它们的端部处通过铰链支撑到侧面框架元件,并且铰链的旋转轴线向前延伸并且处于长的弹性布线处或者稍微在其下面。例如,图52A公开了一种座椅,其具有变化的下框架部件359,该下框架部件包括有带380,所述的带380在将成为第二(内)止动面的底部处由向下偏移的活动铰链381支撑。带380具有成形来接收直线形布线382的凹槽。在没有人坐上时,布线382水平的延伸,并且活动铰链381移动以允许内壁367’移动到正常升高的位置。当有人坐在座椅上时,活动铰链381挠曲,导致壁367’向内且向下地倾斜。(参见虚线)。这样就导致了类似于上述针对椅座22B的动作和运动。
[0123] 座椅上框架部件358(图50)包括周边框架部分,其具有侧面区段385和386、后部区段387以及膝盖下“瀑布形”前部区段388,这些区段限定了一个支撑元件45B延伸跨过的大开口389。侧面区段385和386螺纹连接到下侧面框架部件359和360,并且加固了侧面框架部件359和360并且还将端部区段52B锁在凹穴50B内。后部区段387形成了椅座22B的刚性后部区域。前部区段388向前延伸3至6英寸,并形成了舒适地支撑座椅20B上坐者大腿区域的前部“瀑布形”前表面。多个槽390和/或加强肋形成了最佳的刚性以使得前部区段388将弹性地挠曲但是在座椅20B的竖直和后倾位置处都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和良好的感觉。还能加入前-后板簧和横向板簧以优化区段385-388中任何一个。尤其,可以预期,前-后弹簧将加入来帮助在前部区段388靠近侧面区段385-386前部的端部处支撑过渡区域。
[0124] 所示增强塑料弹簧490(图63)是被拉挤的平状板簧,其在挠曲时没有永久变形。它们适合地装配入上框架部件358中的凹陷,并且由下框架部件359抵靠地进行保持。可以预期,它们将具有平的水平横截面形状,并且它们将延伸到侧面区段359的前端之前,但是其它构造和布置也是可能的,只要仍然能完成相同的功能。
[0125] 靠背23B(图53-54)的结构不与椅座22B的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就无需重复详细的描述。尽管如此,需要指出的是,靠背23B包括有靠背周边框架70B,其具有限定出大开口区域404的竖直侧面区段400和401、顶部横向区段402以及底部横向区段403。侧面区段400和401的底部向前延伸以形成向前延伸的侧面腿部区段135B,并且在枢轴点75B处枢轴地连接到座椅侧面区段。竖直侧面区段400和401包括底壁405(图53)、端壁406和407、以及内壁408和外壁410。半高的槽411(图54)形成于内壁408内,并且平行壁412和413在内壁408和外壁410之间在每个槽411的每个侧面上延伸。凹穴77B在平行壁
409-410之间形成于底壁405上。凸台409’形成于内壁408和外壁410之间,并且由短的中间壁409支撑,所述中间壁在相邻的平行壁412和413之间延伸(在不妨碍凹陷或凹穴
77B的位置处)。支撑元件78B(类似于椅座22B中的支撑元件50B)定位在靠背23B上,并且每个都包括有延伸入槽411的长布线区段414以及向下延伸入凹穴77B的L形弯曲端部区段415。端部区段415在凹穴77B内的运动类似于以上对于椅座22B的描述。在不工作位置,端部区段415紧靠凹穴77B的外表面417,从而将布线保持在部分弯曲的状态。当有人坐在座椅上并靠在靠背上时,长布线区段414挠曲,直到端部区段415紧靠地运动入内侧止动面418,从而限制布线支撑元件78B的任何进一步挠曲。前盖420和421(图53)连接到靠背竖直侧面区段400和401的前部。盖420和421都加固侧面区段400和401,并且还将端部区段415保持在凹穴77B内。
[0126] 类似于以上关于座椅22B所述衬垫组件的衬垫组件375’(图40)连接到靠背框架70B。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连接。可以预期,一个最佳的方法是将衬垫组件延伸并钩连到上和下横向框架区段402和403。可以预期,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能将图70-71所示的连接结构适用于靠背23B的顶部和底部用于连接靠背衬垫组件375’,以及适用于座椅22B的前部和后部用于连接椅座衬垫组件375。因而,无需对每个进行详细描述。
[0127] 如图71所示,靠背框架400的下框架区段403包括一对隆起528和529,它们限定了面朝下的矩形凹穴或通道530,所述凹穴或通道连续地延伸跨过靠背框架400的宽度。制动通道531(或者如果希望可以是隆起)形成为沿着下框架区段403的外侧前表面平行于通道530。衬垫组件375’包括有U形挤压塑料夹头532,包括平状腿部533、带刺的腿部
534以及连接腿部533和534的弹性区段535。腿部533和534间隔开以接收和配对地啮合向前的隆起529。制动凸起536被弹性区段535偏压为与制动通道531相啮合。
[0128] 衬垫组件375’还包括装饰材料薄板540,其由一条弹性片材541连接到平状腿部533。(可选地,可以取消弹性片材541,装饰材料540直接连接到平状腿部533,如果试验显示无需用片材541增加弹性伸展。)具体地,弹性片材541的一个边缘由缝线542缝合到夹头532的平状腿部533,并且相对的边缘由缝线543缝合到装饰材料540。条带541完全延伸跨过靠背框架400的宽度。已知有很多的方式可以用于将装饰材料540连接和缝合到条带541以及用于将条带541连接和缝合到平状腿部533,因此这里只是示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预期,在一个优选形式中,除了片材541之外,泡沫层544和稳定靠背薄板545可以连接到衬垫组件375’,尽管无需如此。
[0129] 为了将衬垫组件375’连接到靠背框架400,衬垫组件375’的挤压夹头532的平状腿部533被压入靠背框架400的下框架区段403的通道530,并且相对的腿部534摩擦地啮合下框架区段403的外部前表面。与啮合制动通道531的制动凸起535一起,锁在通道530内的弹性片材541和平状腿部533的组合厚度形成了将衬垫组件375’保留和保持到靠背框架400的强紧固连接。需要指出的是,当衬垫组件375’完全安装到靠背框架400上时片材540和541覆盖在带刺的腿部534上(参见图71中的箭头548,并且参见图70的组件)。由于带刺的腿部534具有加厚的横截面,片材540和541中的张力就进一步将制动凸起535偏压为与制动通道531相啮合。而且,通过提供一个容纳缝合区域和容纳缝合区域中多倍厚度的皱褶的空间,带刺的腿部534加厚的横截面有助于隐藏缝线。
[0130] 导轨424(图55)形成于侧面区段400和401上向内指向的凸缘425的前部。导轨424垂直地延伸侧面区段400和401长度的大约一半到2/3,并且包括有顶端或端部426,所述顶端或端部形成了用于啮合导轨424的进入口。不同的附件可以安装在导轨424上。例如,图中示出了腰部设备427和头靠支撑件428(图40)。
[0131] 所示腰部设备427(图55)包括在凸缘425周围延伸的塑料主体430、一对滑动地啮合导轨424的钩形保持件指状物431、以及从主体430相对于保持件431延伸的把手432。一对制动或凹陷433邻近保持件指状物431地形成于主体430上,并且适于在腰部设备427上下移动时制动地啮合连续的布线支撑元件78B。有趣的是,腰部设备427能被向下调节到不使用的存储位置(参见图59),在该处腰部设备427是如此的低以致于其被有效地禁用,因为其不再有效地给坐者提供腰部支撑。当腰部设备427向上移动时,主体430上邻近制动凸块433的区域在内壁408的内侧位置处支撑长布线区段414。(参见图56。)因而如图56-57所示,长布线区段414有效的可弯曲长度就被缩短了。因而,增加的腰部支撑源自于长布线区段414更小的挠曲,而不是源自于靠背23B上腰部支撑区域的被迫形状改变(尽管其也可以设计来在腰部形成形状改变,如果希望的话)。这种“平状”调节被认为具有良好的人体工程学益处,因为坐者受到他们所希望的额外腰部支撑,而他们的背部和上部躯干没有被迫采取不同的身体形状。
[0132] 另一重要的发现是左侧和右侧腰部设备427的独立动作。通过将左侧和右侧腰部设备427调节到相同高度,能在特定区域获得最大的腰部支撑力(即两个布线长支撑区段414被支撑)。通过将左侧和右侧腰部设备427调节到不同高度,能有效地扩大腰部支撑区域(即四个布线长支撑区段414被支撑)。而且,当一个腰部设备427被调高而另一个被调节到相对较低但是仍然处于有效腰部支撑区域时,腰部设备427提供了格外宽范围的不均匀调节性,即在一个区域右侧更多而在另一区域左侧更多。还可以预期,可以提供不同的腰部设备427,以使得使用者能通过选择适当的腰部设备427来选择他们希望的腰部支撑。
[0133] 即使只是使用了一单个所示腰部设备427(例如如果另一侧腰部支撑设备427停放在禁用位置),坐者也不会感觉到来自靠背23B的不平衡腰部支撑。然而,可以预期,这种腰部设备427可以设计来将腰部支撑明显地移动到一侧(即长布线区段414只是支撑在一侧上,以致于更多的腰部支撑提供了座椅的一侧上而另一侧上则支撑更少。)最初可能认为这是不希望有的,因为腰部支撑是不平衡的。然而,试验显示一些坐者希望并且甚至倾向于不平衡的腰部支撑。对于脊骨弯曲的使用者来说尤其如此,这是不均匀的支撑具有有益的健康效果。而且,使用者可能希望在不同时刻具有不同的腰部支撑,当他们以非对称的姿势坐下和/或侧向后倾时,以及当他们在座椅上转动和移动到不同的非平衡位置时。
[0134] 所示靠背框架70B(图67)具有便于装配的独特构造。侧面区段400和401的底部500是空心的并且每个都限定了弓形腔501。侧面腿部区段135B包括构造来伸缩地滑入腔501的弓形主体502。一旦被套叠起来,底部500上的孔503和504和侧面腿部区段135B就对齐。枢轴销延伸穿过孔503和504以形成枢轴点75B,并且都将部件(底部500和侧面腿部区段503和504)紧固起来,而且还用作靠背框架70B在椅座22B上的枢轴。
[0135] 椅座22B的侧面框架元件322包括一对绕着孔75B部分圆周地延伸的弓形凹陷510(图48和67)。凹陷510和孔75B形成了领结形零件。侧面腿部区段135B的内侧包括一对装配入凹陷510的相对凸起511(图67)。当靠背框架70B(即靠背23B)绕着枢轴销
505在竖直和完全后倾位置之间转动时,凸起511与凹陷510的相对端部相啮合,从而用作将靠背23B设定在最大后倾位置的止动件。
[0136] 头靠440(图60)能添加到座椅20B上。头靠440包括头靠支撑件441以及可垂直和倾斜调节的头靠组件442。头靠支撑件441包括中心管443以及延伸到靠背框架70B的侧面区段400和401的左侧和右侧臂445和444。中心管443位于横向上框架区段402的后面并且包括键片443’,所述键片构造为紧固地啮合到靠背框架70B的上框架区段402并与之相连接。可选地,可以预期,管443可以位于靠背238的向后扩口的上框架元件402的开口之下并且与之对齐。臂444和445每个都具有为了稳定性而构造来与附属导轨424相啮合的端部447。头靠组件442包括缓冲的C形头接合支撑件441。一对安装件449在C形支撑件441的下面连接到加固薄板448的后部。竖直支撑件450包括有滑动地延伸穿过中心管443内开口的垂直腿部451。在竖直支撑件450和管443中能设置制动件以将头靠保持在选定位置。
[0137] 竖直支撑件450的顶部包括有在安装件449之间延伸的横向T形手柄452(图61)。手柄452(图61)包括有内表面周围具有纵向锯齿454的空心管元件453。棒455在安装件
449之间延伸并固定到安装件449。棒455包括一对纵向通道456,并且一对制动杆457位于通道456内。弹簧458位于棒455内的横向孔中,并且将制动杆457向外偏置为与锯齿
454相啮合。通过这种布置,头靠组件442能在头靠支撑件441上倾斜地调节。C形头靠支撑结构448具有向前表面,该向前表面在横截面上为螺旋形并且相对于棒455不是对称的。
由于C形头靠支撑机构448的形状,当头靠支撑结构448被倾斜地旋转调节时,用于支撑坐者头部的有效区域就向前移动。
[0138] 椅座支撑件(图50)、靠背支撑件78B(图53)、椅座框架30B(图45和50)、靠背框架70B(图53和69)、弹簧123B’和137B以及控制机构24(图45)形成了适应的座椅组件,这种座椅组件在靠背23B达到完全竖直位置时导致了柔性停止,并且在靠背23B达到完全后倾位置时导致了柔性停止。猛烈撞击或急停的避免以及后倾期间座位的变移性和平滑性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给坐者带来了令人惊奇且预料不到的支撑和舒适度。
[0139] 已经发现,在座椅20B(图40)(以及类似地图1的座椅20)的后倾期间,连杆132B和臂127B的结构以及靠背框架立柱123B允许靠背23B某种程度的适应性运动,即使在靠背止动件205B被啮合的情况下。具体地,通过所示的部件,当靠背23B在后倾期间逆着靠背止动件“探底回升”时,支撑臂127B和这种座椅控制机构中的相关部件提供了现有座椅控制机构领域中未曾见过的这种控制所固有的适应性。具体地,臂127B和相关部件允许靠背23B给出和遵守有限但显著的量。因而,在啮合靠背止动件时,就给坐者提供了增加的靠背支撑力...但是却避免了硬“砖墙”的感觉。替代地,适应的支撑臂127B和靠背框架立柱123B挠曲,从而允许靠背23B沿着受限的改变路径运动从而提供适应的“柔性停止”。可以通过改变座椅各种结构元件的强度和重量来控制靠背23B上沿着受限的改变路径的力,制造座椅和座位单元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能理解到这一点。
[0140] 应当指出的是,所示座椅的外观和设计以及座椅的各个部件,(比如扶手、头靠、在靠背后面可见的布线、“鸥翼”形状的椅座下控制弹簧以及其它部件)被本发明人视为是新颖的、装饰性的、并且对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并且因此相信是可专利的。
[0141] 尽管示出了一种办公座椅,特别预期的是,这种创造性概念可以用于办公座椅之外的其它座位单元中。还预期,这种创造性概念可以用于希望第一结构相对于第二结构能运动的非座椅家具和其它器具,尤其是在希望同时配合的或同步的运动时和/或希望有偏压力或希望有可调节止动件时。
[0142]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概念的前提下,在前述结构上能作出变化和变型,并且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概念被下述权利要求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本身有清楚的声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