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

申请号 CN201510205905.7 申请日 2015-04-27 公开(公告)号 CN105034890A 公开(公告)日 2015-11-11
申请人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发明人 牛山刚志;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将 覆盖 座椅坐垫(10)的坐垫罩(15)在面向中央控制台(C)的座椅坐垫侧部朝向地板延长地设置,在面向中央控制台(C)的坐垫罩(15)的内面侧的与坐垫 框架 对应的部分设有用于使该坐垫罩(15)卡止于坐垫框架的钩(16),为了使钩(16)卡止而在坐垫框架上设置卡止片(14),该卡止片(14)设置在坐垫框架中与中央控制台(C)相对的部分。
权利要求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座椅坐垫(10)侧部具备中央控制台(C)等结构体,包括:
坐垫罩(15),覆盖座椅坐垫,沿面向所述结构体的座椅坐垫侧部朝向地板延伸;
钩(16),设置在所述坐垫罩(15)的介于坐垫框架(10A)与所述所述结构体之间的部分的内面侧,将该坐垫罩卡止于坐垫框架;以及
卡止片(14),设置在与所述结构体相对的所述坐垫框架的外周侧,将所述钩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坐垫罩在所述坐垫罩的与所述钩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使所述钩卡止于所述卡止片时的操作用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坐垫罩具有对所述开口进行开闭的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卡止片从坐垫框架侧面向所述结构体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坐垫框架构成为相对于车辆地板通过滑轨(30)而沿着所述结构体侧面移动,并且,
所述坐垫框架配置在比滑轨靠所述结构体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坐垫框架中与所述结构体相对的部分是板状体,该板状体的板面朝向所述结构体侧,在该板面上设置所述卡止片。
7.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座椅坐垫(10)侧部具备中央控制台(C)等结构体,包括:
一片坐垫罩(15),覆盖座椅坐垫,沿面向所述结构体的座椅坐垫侧部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
钩(16),设置在所述坐垫罩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中途且设置在坐垫罩的面向所述结构体的部分的内面侧;以及
卡止片(14),设于所述坐垫框架,将所述钩卡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坐垫框架构成为通过配置在车辆地板上的滑轨(30)而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坐垫罩(15)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末端配置在其平高度小于所述滑轨上表面的高度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1] 在2014年4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91085的包括说明书附图摘要在内的公开内容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在汽车、飞机、船、电车等交通工具上搭载的座椅。

背景技术

[0003] 如图8所示,在汽车用前座椅中,为了防止小杂物从座椅坐垫110与中央控制台C的间隙向座椅坐垫110的升降机构(未图示)的动作区域A落下,开发了在座椅坐垫110的侧部设置向下方侧垂下的罩构件117而将上述间隙A覆盖的结构(参照下述日本特开2013-226932)。
[0004] 这种情况下,座椅坐垫110通过在作为骨架构件的坐垫框架111的外侧隔着软垫(未图示)地覆盖坐垫罩115而构成。坐垫罩115通过将钩116卡止于坐垫框架111的下端部111a而与坐垫框架111一体化。此时,坐垫框架111的下端部111a与坐垫罩115的中央控制台C侧位置相比位于下方,且位于座椅坐垫110的内侧。因此,钩116的位置也成为同样的位置,坐垫罩115的下端部以从中央控制台C分离的方式弯曲。因此,座椅坐垫110下部的升降机构的动作区域A的中央控制台C侧敞开,小杂物容易落下。作为其对策,在日本特开2013-226932的发明中,通过将罩构件117缝在坐垫罩115上,而将动作区域A的中央控制台C侧闭塞。
[0005]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3-226932的发明中,由于新设置罩构件117,因此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例如,多余地花费裁剪罩构件117的时间。而且,也多余地花费将罩构件117缝在坐垫罩115上的时间。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座椅坐垫侧部具备中央控制台等结构体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通过避免在面向结构体的座椅坐垫侧部形成小杂物落下那样的间隙,从而抑制小杂物从座椅坐垫侧部的间隙的落下并抑制座椅坐垫的制造成本。
[0007] 发明的一方案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座椅坐垫侧部具备中央控制台等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覆盖座椅坐垫的坐垫罩在面向所述结构体的座椅坐垫侧部朝向地板延长地设置,在面向所述结构体的所述坐垫罩的内面侧的与坐垫框架对应的部分设有用于使该坐垫罩卡止于坐垫框架的钩,为了使所述钩卡止而在坐垫框架设置卡止片,该卡止片设置在坐垫框架中与所述结构体相对的部分。
[0008] 根据上述方案,卡止片在坐垫框架中设置在与结构体相对的部分,因此钩的相对于卡止片的卡止位置成为接近于结构体的位置,坐垫罩配置在接近于结构体的一侧。因此,坐垫框架的下部容易由坐垫罩覆盖,能抑制小杂物从坐垫框架的侧部向坐垫框架下部的落下。此时,坐垫框架的侧部由坐垫罩自身覆盖,无需新设置另一罩构件,能够抑制座椅坐垫的制造成本。
[0009] 坐垫框架中与结构体相对的部分是指各区域之中面向结构体的部分。
[0010]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可以的是,在所述坐垫罩的与所述钩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使所述钩卡止于所述卡止片时的操作用的开口。
[0011] 钩由于设置在坐垫罩的内面侧,因此不会向外部露出,使钩卡止于卡止片的操作要摸索进行,操作性差。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通过开口而钩向外部露出,因此操作者一边观察一边直接接触钩而能够进行卡止操作,能够使操作性良好。
[0012]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可以的是,在所述开口具有盖。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由于开口平时由盖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小杂物通过开口向坐垫框架下部落下的情况,能够防止通过开口看到钩而使外观良好。其结果是,能够增大开口,能够进一步改善关于上述方案说明的操作性。
[0014]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可以的是,所述卡止片从坐垫框架侧面向所述结构体侧突出而形成。
[0015] 根据上述方案,由于卡止片从坐垫框架侧面向结构体侧突出形成,因此能够使钩的卡止位置向结构体侧偏倚,而且坐垫框架的下部容易由坐垫罩覆盖,能够抑制小杂物从坐垫框架的侧部向坐垫框架下部的落下。
[0016]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可以的是,坐垫框架构成为相对于地板通过滑轨沿着所述结构体侧移动自如,且坐垫框架相对于滑轨向所述结构体侧偏倚配置。
[0017] 根据上述方案,坐垫框架相对于滑轨向结构体侧偏倚配置,因此能够使钩的卡止位置向结构体侧偏倚,而且坐垫框架的下部容易由坐垫罩覆盖,能抑制小杂物从坐垫框架的侧部向坐垫框架下部的落下。
[0018]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可以的是,坐垫框架中与所述结构体侧相对的部分由板状体构成,该板状体的板面朝向所述结构体侧,在该板面上设有所述卡止片。
[0019] 根据上述方案,由于在板状体的朝向结构体侧的板面上设置卡止片,因此与在板状体的下端部设置卡止片的情况相比,钩的相对于卡止片的卡止位置成为接近于结构体的位置,坐垫罩配置在接近结构体的一侧。因此,能够实现与上述第一发明同样的作用效果。
[0020]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座椅坐垫侧部具备中央控制台等结构体,包括:一片坐垫罩,覆盖座椅坐垫,在面向所述结构体的座椅坐垫侧部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钩,设置在所述坐垫罩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中途且面向所述结构体的坐垫罩内面侧;以及卡止片,设于所述坐垫框架,将所述钩卡止。
[0021] 在上述另一方案中,可以的是,所述坐垫框架构成为通过配置在车辆地板上的滑轨而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自如,所述坐垫罩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末端配置在其平高度小于所述滑轨上表面的高度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2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技术及工业意义通过参照附图如下来描述,其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前座椅的侧视图。
[0024]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来自坐垫框架的一方向的立体图。
[0025]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来自坐垫框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0026]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坐垫框架的主视图。
[0027] 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放大图。
[0028] 图6是图1的VI-VI线剖视放大图。
[0029]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坐垫罩下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0] 图8是本发明的现有例的座椅坐垫的垂直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图1~7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示出在汽车用前座椅(以下,简称为座椅)中适用本发明的例子。各图中,通过箭头表示固定在汽车的地板上的座椅的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方向的记述以该方向为基准进行。
[0032] 如图1那样,座椅基本上由构成座部的座椅坐垫10和构成靠背的座椅靠背20组成。座椅坐垫10通过在坐垫框架10A的外侧隔着软垫(未图示)覆盖坐垫罩15而进行一体化。如图2~5那样,坐垫框架10A通过向左右的侧框架11组合前方的前板12及后方的后管13而构成。侧框架11通过对金属板(相当于本发明的板状体)以具有规定的强度的方式进行冲压成形而成。在侧框架11的外侧面一体地设有卡止片14。
[0033] 在坐垫框架10A的下方的汽车的地板(未图示)上,设有左右一对的滑轨30。各滑轨30如周知那样由下轨31和上轨32构成,下轨31经由地板托架33通过固定螺钉34而固定在地板上,上轨32经由前腿41和后腿42而与坐垫框架10A结合。
[0034] 从图2~5可知,坐垫框架10A相对于滑轨30的位置而向左侧偏倚配置。因此,使前腿41与上轨32的结合的方式和前腿41与侧框架11的结合的方式在左右互不相同。而且,使后腿42的形状在左右互不相同。
[0035] 如图6那样,在座椅坐垫10的左侧接近配置中央控制台C。该中央控制台C与图8所示的以往的中央控制台C相同。
[0036] 如图1、6、7所示,坐垫罩15在座椅坐垫10的左侧的与中央控制台C对应的位置朝向地板而向下方延长而形成坐垫罩下部15a。在坐垫罩15的上下方向的中途位置,前后方向上长的钩16缝在坐垫罩15的内面侧,能够卡止于在侧框架11的侧面形成的卡止片14。
[0037] 卡止片14在侧框架11的与中央控制台C相对的面的前后两个部位通过板面的切起而以前端向下的方式形成。如图5、6所示,卡止片14向中央控制台C侧突出地形成,在其前端部向突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切起而形成爪14a。相对于此,如图6所示,钩16呈截面J字形状,卡止于卡止片14的前端部。当使钩16卡止于卡止片14的前端部时,钩16的前端部由爪14a向侧框架11的板面侧按压。爪14a如此发挥作用,以在钩16卡止于卡止片14的状态下不容易脱落的方式发挥功能。
[0038] 图7示出安装有钩16的部分的坐垫罩15。前后分散的两个定位孔15e贯通而开设于坐垫罩15。两个定位孔15e的间隔与钩16的前后长度相等,在将钩16缝于坐垫罩15时,如图7的假想线所示,通过使钩16的前后的部与各定位孔15e嵌合而能够进行钩16相对于坐垫罩15的定位。而且,在两个定位孔15e之间沿前后方向分散设有两个开口15b。各开口15b通过在坐垫罩15上开设大致U字状的切口而形成。其结果是,在各开口15b处与之相应地设有盖15c。各开口15b设为操作者的手指能够进入的程度的大小。因此,在使缝于坐垫罩15的钩16卡止于卡止片14时,将各开口15b的盖15c抬起,打开各开口15b而操作者从此处放入手指,直接触碰钩16并手持钩16而能够操作性良好地进行卡止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形成各开口15b的切口的各终端形成终端孔15d。由于这样在各终端形成终端孔15d,因此即使向开口15b放入手指而各终端受到被劈开的也不会容易劈开。而且,由于开口15b平时由盖15c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小杂物通过开口15b向坐垫框架10A的下部落下,能够防止通过开口15b看见钩16而使外观良好。作为其结果,能够增大开口15b,能够进一步增大设置开口15b产生的操作性改善效果。
[0039] 如以上那样,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坐垫框架10A向中央控制台C侧偏倚、将卡止片14设置在侧框架11的与中央控制台C相对的面上、以及将卡止片14朝向中央控制台C突出地形成,而使钩16的与卡止片14的卡止位置接近中央控制台C。而且,将座椅罩下部15a朝向地板延长。由此,避免坐垫罩15在座椅坐垫10的下方向从中央控制台C分离的方向弯曲,通过坐垫罩15将座椅坐垫10下部的间隙闭塞。因此,能够抑制小杂物从座椅坐垫10下部的间隙落下。而且,由于坐垫罩15在座椅坐垫10的下方不会向从中央控制台C分离的方向弯曲,因此无需如利用图8说明的现有技术那样将闭塞区域A的罩构件117向坐垫罩15追加设置,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0040] 以上,虽然说明了特定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没有限定为这些外观、结构,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删除。例如由钩和卡止片构成的卡止结构除了实施方式记载的结构以外也可以采用各种结构。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汽车的前座椅,但也可以适用于在飞机、船、电车等上搭载的座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