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

申请号 CN200610162763.1 申请日 2006-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1044942A 公开(公告)日 2007-10-03
申请人 国誉家具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木下洋二郎; 大木一毅; 藤木武史;
摘要 新提供一种不盲目追加加强用构造、将椅子整体设为有效的 框架 结构从而可确保所需强度的椅子。其构成为:椅子本体(A)具有座框(12)、背框(22)以及将座框(12)和背框(22)之间加强的肋,将肋推出直至可作为 扶手 架(71)使用,将座框(12)、背框(22)以及该扶手架(71)以三维连接的状态一体成形,并且,分别在座框(12)以及背框(22)上设置有嵌入用于形成就座面的网格材料(13)、(23)的开口(12a)、(22a)。
权利要求

1.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椅子本体是具有座框、背框以及将座框和 背框之间加强的肋而成的,并将肋推出直至可作为扶手架使用,将座框、 背框以及该扶手架以三维地连接的状态一体成形;并且
在从座框到背框的部位上设置有嵌入用于形成就座面的分体部件的单 一开口。
2.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椅子本体是具有座框、背框以及将座框和 背框之间加强的肋而成的,并将肋推出直至可作为扶手架使用,将座框、 背框以及该扶手架以三维地连接的状态一体成形;并且
在座框以及背框上分别设置有嵌入用于形成就座面的分体部件的开 口。
3.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使位于背框的腰对应部上方的有效支撑部 和座框设为大致同宽,使位于背框的腰对应部下方的臀部对应部朝向下方 逐渐收拢,将背座边界部的宽度设为比椅背的有效支撑部以及座框窄,并 且,从背框向前侧方伸出扶手架的后端,从座框向上侧方伸出扶手架的前 端,以由这些扶手架、座框以及背框形成的开口周缘不收纳在二维平面内 而三维地弯曲的方式将整体用树脂一体成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背座边界部的 纵剖面呈朝前的U字形,且该纵剖面呈沿着臀部俯视缓慢地弯曲并连续的 三维形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在椅座前端具 有前俯垂部,该前俯垂部的纵剖面呈倒L字形,该纵剖面呈沿着椅座前缘 缓慢地弯曲并连续的三维形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在扶手架的上 端平滑地弯曲连接设置有平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扶手架以其端 面连接于座框的侧缘端面的方式被引出,呈从座框向侧方推出之后平滑地 改变方向而立起的形态。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扶手架以其端 面连接于背框的侧缘端面的方式被引出,呈从背框向前侧方边缓慢地弯曲 边推出的形态。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扶手架的一端 在与靠背支撑面中最向前方突出的腰对应部大致同高的位置上连接到背框 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分体部件有 网格材料,且开口具有在网格材料受到载荷而弯曲的方向上边使开口宽度 逐渐变窄边弯曲的固定支撑面。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座框的部 经由呈放射状的多个座支承架而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脚支柱上。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在办公室或家庭等中适用的椅子。

背景技术

这种椅子在构成椅背以及椅座时一般有如下所述构造:例如,如专利 文献1所示,背座分体地使壳体成形,并将椅座壳体支撑在座支承上、将 椅背壳体支撑在背支杆上的构造;或者如专利文献2所示,具有背座一体 成形的壳体的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008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66957号公报
上述的椅子都是将缓冲部件安装在椅背和椅座上的构造。但是,也提 出了与这种形式不同的椅子,即,通过在椅背、椅座上设置开口且张紧设 置网格质料等张紧材料而使支持感良好这样的椅子。在采用这种张紧材料 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弯曲余量,有必要代替壳体采用在内侧具有开口的背 框和座框形成框架构造。但是,当将专利文献1中的椅子设为背框和座框 构造时,必须用连接部件将分体的背框和座框相互接合,从而负担就会集 中地作用在接合部上而导致过早地分离,不耐用。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 的椅子是背座一体式的,但是当将其也设为背框和座框时,负荷仍集中在 背座边界部(椅背椅座边界部),迟早会引起破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样的课题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新提供一种椅子, 即,不盲目地追加加强用的构造而将椅子整体设为有效的框架构造从而可 确保所需强度的椅子。
为了实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式。
即,本发明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椅子本体具有座框、背框以及使座 框和背框之间加强的肋,且将肋推出至可作为扶手架使用,将座框、背框 以及该扶手架以三维连接的状态一体成形,在从座框到背框的部位上设置 有用于嵌入形成就座面用的分体部件的单一开口。
根据这样设置,通过将椅背、椅座以及作为肋工作的扶手架相互成为 一体,可分散、减轻椅子本体承受的负担。特别是,当成为这种构造时, 即使将座框、背框以及扶手架设为较细形状,由于一体成形也可较容易地 确保强度。并且,该椅子成为在从座框到背框的开口内嵌入分体部件而形 成就座面的构造,通过在开口内张设面而进一步实现加强,所以即使框较 细也不易产生弯曲等。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构造可举出:椅子本体具有座框、背框以及将座 框和背框之间加强的肋;将肋推出直至可作为扶手架使用,将座框、背框 以及该扶手架以三维连接的状态一体成形,并且分别在座框以及背框上设 置有用于嵌入形成就座面用的分体部件的开口。
这样,通过将背座以及扶手架成为一体从而可分散、减轻椅子本体承 受的负担。特别是,在背框以及座框上分别形成开口意味着在背座边界部 通过框的一部分,所以再辅以将椅背椅座以及作为肋发挥作用的扶手架一 体地形成、以及在各开口内张设面,从而容易确保所需强度。并且,这里 所说的“一体”除了将整体一体成形的情况以外还包括将分开的座框、背 框以及肋彼此连接成一体的形态。
并且,作为本发明更具体的构造可举出:将位于背框的腰对应部上方 的有效支撑部和座框设为大致同宽,将位于背框的腰对应部下方的臀部对 应部朝向下方逐渐收拢,将背座边界部的宽度设为比椅背的有效支撑部以 及座框窄,并且从背框向前侧方伸出扶手架的后端,从座框向上侧方伸出 扶手架的前端,以由这些扶手架、座框以及背框形成的开口周缘不收纳于 二维平面内而是三维地弯曲的方式将整体用树脂一体成形。
这样,通过将扶手架、座框以及背框以三维连接的状态用树脂一体成 形,从而可很好地分散应,即使尽量减少树脂量也能有效确保椅子构造 体的强度。
作为背座边界部的具体加强构造可以举出:该背座边界部的纵剖面呈 朝前的U字形,且该纵剖面呈俯视沿着臀部边缓慢地弯曲边连续的三维形 状。
另外,作为椅座的具体加强构造可以举出:在椅座前端具有前俯垂部, 该前俯垂部的纵剖面呈倒L字形,该纵剖面呈沿着椅座前缘边缓慢地弯曲 边连续的三维形状。
并且,作为扶手架的具体加强构造可以举出:在该扶手架的上端平滑 地弯曲连接设置有平部。
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地作用在扶手架和椅座之间,优选为该扶手架以其 端面连接于座框侧缘端面的方式被引出,并呈从座框向侧方推出后平滑改 变方向地立起的形态。
或者,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地作用在扶手架和椅背之间,优选为该扶手 架以其端面连接于背框侧缘端面的方式被引出,并呈从座框向前侧方缓慢 弯曲地推出的形态。
作为扶手架和背框之间合适的位置关系,优选为将该扶手架的一端在 与靠背支撑面中最向前方突出的腰对应部大致同高的位置上连接于背框。
在分体部件为网格材料的情况下,有效的是开口预先形成有在网格材 料受到载荷而弯曲的方向上一边使开口宽度逐渐变窄一边弯曲的固定支撑 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举出:座框的部经由呈放射状的多 个座支承架而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脚支柱上。
本发明通过成为以上说明的构造,可以提供一种使兼用作肋的扶手架、 座框以及背框成为一体并相互加强,从而即使将椅子本体设为框架构造也 可有效发挥所需强度这样优良的椅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
图2是其主视图。
图3是其左视图。
图4是其纵剖面图。
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扩径基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椅子在省略网格材料且卸下脚支柱上端盖的状态 下的俯视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仰视图。
图8是图4的分解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的椅子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在背框的开口内嵌入网格材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1是示出在座框的开口内嵌入网格材料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2是该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变形例的图。
标号说明
A         椅子本体        X      背座边界部
7a        开口            12      座框
22        背框            71      扶手架
12a、22a  开口            13、23  分体部件(网格材料)
15        前俯垂部        22a     腰对应部
22c       臀部对应部      71a     后端
71b       前端            71c     水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子,是将由椅座1、椅背2以及扶 手7构成的椅子本体A支撑在利用脚体B立起的座支承构造体4上而成的。
详细进行说明。脚体B,是将脚支柱3可旋转地支撑在从等角位置呈 放射状延伸并在前端具有脚轮5a的5根脚翼的中心部上而成的。脚支柱3 在支柱本体31的上端具有扩径基部32,并且在支柱本体31至扩径基部32 的内部组装有如图4所示的气压弹簧式升降机构6。如图4以及图5所示, 扩径基部32在去除盖32a的状态下开口有碗状的空腔32b,且在底壁32c 上立设有从中心部附近呈放射状延伸的肋32d,在肋32d上方存在手指能 够插入空腔32b内的程度的中空。在中心部内收纳有通过伸缩动作住/ 解锁升降机构6的动作部61。在使该动作部61开闭的位置上经由在扩径 基部32的一部分上设置的切槽32x沿放射方向引出作为操作部的操作杆 62,并且被可绕轴m上下转动操作地枢转设置。所述盖32a以不干涉该操 作杆62的状态一并盖住空腔32b以及动作部61。通过提拉操作杆62使动 作部61缩回从而将升降机构6释放,而通过解除提拉操作使动作部61伸 出从而锁住升降机构6。
并且,从脚支柱3向上方立起有构成座支承构造体4的4根座支承架 41,并将椅座1支撑在这些座支承架41的前端上。座支承架41是通过一 体成形将水平部41a和竖直部41b连接设置而成的。水平部41a,其基端 部连接于扩径基部32的侧面,并且从此处向侧面引出且在逐渐离开脚支柱 3中心部的方向上一边缓慢向上方弯曲一边伸出,如果俯视的话如图6所 示,从脚支柱3沿放射方向延伸。对椅座1的上载载荷加载在中心靠后方, 从与此相对应地确定脚支柱3的位置这样的关系上来看,设定为在从脚支 柱3向椅座1的四角延伸的座支承架41中前面两个座支承架41(x)比后 面两个座支承架41(y)长。如图4所示,竖直部41b平滑地连接设置于 水平部41a,并用前端支撑着椅座1的缘部、具体如图7所示是四角的下 面1a、1b。如图8所示,在该竖直部41b中沿着伸出方向在内部设置有螺 栓插通部41c,且该螺栓插通部41c在水平部41a与竖直部41b的交叉部 上向下方开口。如图2~图4等所示,座支承架41的截面呈在延伸方向的 任意的位置上通常体格的成人正好可紧握住的程度的扁平椭圆状。
这样,由于座支承架41向椅座1的四角呈放射状延伸,因此如图7 所示的椅座1的下方且位于相互邻接的座支承架41、41之间的部位,详细 地说是分别位于椅座1的前下方、左右的侧下方以及后下方的仰视呈大致 三角形的区域A1、A2、A3,成为不存在支承架等的开放空间。并且,本 实施方式将它们作为配置操作部的功能调整空间(以下,使用和上述区域 相同的符号A1、A2、A3),并在从就座位置看是位于右下方的功能调整空 间A2内配置所述操作杆62。
另一方面,如图1、图3以及图9所示,椅子本体A由椅座1、椅背2 以及扶手7构成,且不用背支杆地支撑在座支承构造体4上。如图7以及 图8所示,在该椅座1的下面,在与所述各个座支承架41相对应的对应位 置上俯垂地设置有嵌入螺母部件而成的螺纹拧紧部11。并且,将椅座1载 置在座支承架41的上端,并将从下方插通在座支承架41的螺纹插通部41c 内的螺栓V1拧紧在设置于椅座1的螺纹拧紧部11上,由此将座支承架41 安装在椅座1上。
也就是说,该椅子的构造是用座框12的各边将构成座支承构造体4 的各个座支承架41的前端部彼此大致呈直线状地牢固连接,由座支承架 41和座框12形成立体地封闭的框架构造。由此,即使各个座支承架41和 座框12形成得较细,也可确保整体的强度,不会由于就座时的冲击或体重 而使各部分变形。
如图1以及图9所示,椅座1是在座框12内侧的开口12a上张紧设置 网格材料13而构成的,椅背2是在背框22内侧的开口22a上张紧设置网 格材料23而构成的。将在用于加强座框12和背框22的位置上设置的纵肋 大幅推出直到可作为扶手架71使用从而成为扶手7,将座框12、椅背22 以及该扶手架71以三维相连的状态用树脂一体成形。
详细地说,如图1以及图2所示,将在背框22中比最向前方突出的腰 对应部22a向上方翘起的有效支撑部22b与座框12设定为大致同宽,使 位于越向背框22的腰对应部22a下方越向里凹的部位上的臀部对应部22c 向下方逐渐收拢,并将背座边界部X的宽度设定为比背框22的有效支撑 部22b以及座框12都窄。并且,从背框22向前侧方伸出扶手架71的后 端71a,从座框12向上侧方伸出扶手架71的前端71b,以由这些扶手架 71、座框12以及背框22形成的开口7a的周缘不收纳在二维平面内而是三 维弯曲的方式用树脂一体成形。也就是说,开口7a不仅可以从图3的侧视 图看到,还可以从图2的主视图、图6的俯视图和图7的仰视图看到。如 图8所示,背座边界部X的纵剖面呈朝前的U字形,该纵剖面以沿着臀部 呈俯视朝前的凹状的那样一边缓慢地弯曲一边呈三维形状地连续成形。另 外,在椅座1的前端设置有前俯垂部15。在图4所示的纵剖面图中该前俯 垂部15以呈大致倒L字形的方式被连接设置在椅座1上,其纵剖面以沿 着椅座1的前缘如图7所示呈俯视为朝前地突状的那样一边缓慢地弯曲一 边呈三维形状地连续成形。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扶手架71的后端71a,以其端面连接于背框22 的侧缘端面的方式从与腰对应部22a大致同高的位置引出,由于椅背2俯 视呈朝前凹状地弯曲,背框22的侧缘端面朝向前侧方,因此扶手架71的 后端71a也形成从背框22向前侧方引出之后边缓慢弯曲边向前推出的形 态。另外,该扶手架71的前端71b以其端面连接于座框12的侧缘端面的 方式引出,由于座框12主视呈稍微朝上的凹状且侧缘端面朝向水平稍上侧 方,因此,扶手架71的前端71b也形成从座框12向水平稍上侧方引出之 后边缓慢弯曲边向上方立起的形态。并且,从背框22推出去的部分和从座 框12立起的部分都向扶手架71的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延伸的上端连接。该 扶手架71在作为肋来看时不论对于座框12还是背框22都是纵肋。并且, 在该扶手架71的上端以平滑弯曲的方式连接设置有水平部71c。
该椅子本体A的成形时的母模的分型方向,被设定为在前后方向与上 下方向的大致中间的45度方向(参照图3中箭头Z)。
并且,如图1以及图9所示,在分别位于座框12内侧以及背框22内 侧的开口12a、22a内,经由框部件14、24嵌入有用于形成就座面的形成 俯视为分体部件的网格材料13、23。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背框22的开口缘上,设置有在前面具有框 部件安装面122a且在背面具有供板状体嵌入的槽122b的框部件安装部 122。在该框部件安装部122的前面嵌入卷入了网格材料23的安装框120, 将从背面插通在背框22的框部件安装部122内的螺钉V2拧紧在安装框 120上,并且,在覆盖该螺钉V2的位置上嵌入修饰框121。在该安装框120 上形成固定支撑面120a,并且所述固定支撑面120a在网格材料23受到载 荷而弯曲的方向上逐渐使开口宽度变窄地弯曲。
另外,如图9以及图11所示,在座框12的开口缘上,设置有在上面 具有框部件安装面112a的框部件安装部112。在该框部件安装部112的上 面嵌入卷入了网格材料13的安装框110,将从下面插通在座框12内的螺 钉V3拧紧在安装框110上。在安装框110上形成固定支撑面110a,并且 所述固定支撑面110a在网格材料13受到载荷而弯曲的方向上逐渐使开口 宽度变窄地弯曲。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形成图1所示的椅子体。将图4以及图8所示 的座支承架41的竖直部41b和从座框12俯垂的螺纹拧紧部11相加得到的 尺寸d,至少在脚支柱3上端和椅座1之间形成立体空间S。且使得椅座1 能够由于受到上载载荷而如图4虚线所示地弯曲从而下沉到上述空间S 内。同时该空间S的大小至少为在无人就座的状态下操作者可将手指插入 并根据需要可使用工具等进行盖32a的装卸的大小,再加上座支承构造体 4是由这种座支承架41构成的框架构造,因此,可以从前后左右任意方向 使手指进出上述空间S来装卸盖32a,进行内部的动作部61等的维护。
另外,该椅子构成为,位于椅座1下方的座支承构造体4具有多个座 支承架41且在其中心部配置有动作部61,椅座1被载置在座支承架41之 上并仅用螺栓V1固定在座支承架41上。因此,可根据需要卸下螺栓V1 从而使椅座1如图8所示从座支承构造体4上分离,进而卸下盖32a露出 动作部61来进行维修。或者,椅座1由于如图7所示是在四点由螺栓V1 固定在各个座支承架41上的,所以可仅保留一根螺栓V1而卸下其他螺栓 V1,从而如图4和图8所示各个座支承架41的前端在大致同高位置且可 相对于该座支承构造体41使椅座1水平旋转,由此也可以露出动作部61。 在这种情况下,椅座1在水平旋转后的位置上由座支承构造体4的适当的 座支承架41保持水平,所以即使不用手扶持也可对动作部61等进行维修 作业。
若从视觉上看这种椅子,在座框12内侧张设的网格材料13形成半透 明区域,且在其下方不存在状的座支承、壳体等,从而如图12所示,在 座面上可呈轮廓状地看到构成座支承构造体4的座支承架41以及脚翼5 形成从基部呈放射状延伸的状态。
这样,当座框12内侧是半透明区域时,在图7所示的功能调整空间 A1~A3内配置操作部的情况下,可从图12所示的上方看到其大致全貌, 即不仅能看到该操作部的位置和数量,还能看到大概功能。在本实施方式 中,由于仅在位于就座状态右下方的功能调整空间A2内设置有升降机构 的操作杆62,因此可容易推断出:在离、就座时操作杆62仅在一处;如 上所述操作杆62在就座状态下位于的右下方;操作杆62从脚支柱31的 上端呈放射状延伸并用于操作气压弹簧式升降机构6等等。另外,若在图 7所示的其他功能调整空间A1、A3内存在操作部则从图12上方可同时看 到它们,所以可通过轮廓容易地推断出有几个操作部、操作部在什么位置、 是具有何种功能的操作部、或者其操作方法怎样等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构成为,椅子本体A具有座框12、背框22、 将座框12和背框22之间加强的肋且没有背杆支撑。并且,将肋推出直至 可作为扶手架71使用的程度,将座框12、背框22以及该扶手架71以三 维连接的状态一体成形,并且在座框12以及背框22上分别设置开口12a、 22a,且所述开口12a、22a嵌入用于形成就座面的作为分体部件的网格材 料13、23。
也就是说,以往,仅为背座分体或背座一体的框架构造,在接合部承 受负担、或者载荷集中在一处,从而会容易引起接合部分离、或破裂等。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将座框12、背框22以及扶手架71形成为一 体,由此可分散、减轻椅子本体A承受的负担。特别是,分别在背框22 以及座框12上形成开口12a、22a,在作为该开口12a、22a边界的背座边 界部X通过框的一部分,再加上在各个开口12a、22a上利用作为分体部 件的网格材料13、23张设有面,从而容易确保所需强度。特别是,扶手架 71的大致整体作为相对于座面和靠背面大致垂直的纵肋而起作用,所以可 更有效地发挥确保强度的功能。
详细地说,使位于背框22的腰对应部22a上方的有效支撑部22b与 座框12大致同宽,使位于背框22的腰对应部22a下方的臀部对应部22c 朝向下方逐渐收拢,将背座边界部X的宽度设为比椅背2的有效支撑部22b 以及座框12窄,并且从背框22向前侧方伸出扶手架71的后端,从座框 12向上侧方伸出扶手架71的前端,且以由这些扶手架71、座框12以及背 框22形成的开口7a的周缘不收敛在二维平面内而三维地弯曲的方式整体 用树脂一体成形。
这样,通过扶手架71、座框12以及背框22三维地连接,可很好地分 散应力,从而即使尽量减少树脂量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椅子构造体的强度。
另外,背座边界部X的纵剖面呈朝前U字形,且该纵剖面呈俯视沿着 臀部边缓慢弯曲边连续的三维形状,所以可在形成沿着就座者的身体的形 态的同时有效提高特别容易应力集中的背座边界部X的强度。也就是说, 当设为U字形时U字的前端开口不易张开,另外由于其俯视呈弯曲状,因 此与将U字呈直线状连续的情况相比张开方向不存在方向性,从而可更有 效地保证强度。
并且,在椅座1前端具有前俯垂部15,并且,该前俯垂部15的纵剖 面呈倒L字形,该纵剖面呈沿着椅座1前端缓慢地弯曲并连续的三维形状。 因此,即使在离座、就座时在椅座1前端作用有较大载荷,通过在椅座前 端设置三维形状的前俯垂部15可谋求确保强度,并且在就座时支撑从膝盖 内侧到腿肚的部位从而可以得到更加稳定的就座状态。特别是,前俯垂部 151俯视呈弯曲状,由此与直线状相比,L字所成的角难于张开所以牢固。
对于扶手架71而言,是将座框12和背框22之间连接而作为肋起作用 的部件,但由于存在向垂直于该连接方向的方向上弯曲的水平部71c,由 此与没有该水平部71c的情况相比不易弯曲,且还可确保肘的接触面积。
另外,扶手架71以其端面连接于座框12的侧缘端面的方式被引出, 且呈从座框12向侧方推出之后平滑地改变方向而立起的形态,因此,可避 免应力集中地作用在连接部分从而有效防止连接部分产生分离或破裂,并 且由于没有接缝所以可得到平滑的外观。另外,通过设为推出之后平滑地 改变方向而立起的形状,从而能够在避免应力集中的同时,留出就座者可 多少超出座面左右活动的活动余量,可取得宽松的就座姿势。
并且,扶手架71以其端面连接于背框22的侧缘端面的方式被引出, 且呈从背框22边向前侧方缓慢弯曲边推出的形态,因此,可避免应力集中 地作用在该连接部分从而防止连接部分产生分离或破裂,并且由于没有接 缝所以可得到平滑的外观。另外,通过设为推出后平滑改变方向而向前侧 方推出的形状,从而可在避免应力集中的同时,留出就座者可多少超出靠 背面左右活动的活动余量,取得宽松的就座姿势。
该扶手架71的后端71a在靠背支撑面中最向前突出的腰对应部22a 上与背框22连接,且腰对应部22a是承受靠背载荷最多的部位,所以,通 过将扶手架71的后端连接在该部位可有效提高强度。
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分体部件具有网格材料13、23,开口12a、22a 具有在网格材料13、23受到载荷而弯曲的方向上一边使开口宽度逐渐变窄 一边弯曲的固定支撑面110a、120a,且利用这样弯曲的支撑面110a、120a 支撑网格材料13、23,因此,可避免载荷局部地作用并同时得到沿着曲面 的可靠支撑的状态。并且,通过将支撑面110a、120a设为固定,例如与具 有活动支撑面的情况相比,具有有效加强座框12和背框22的功能。
另外,座框12的角部1a、1a、1b、1b经由呈放射状的多个座支承架 4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脚支柱3上,因此,可有效防止座框12变形,并且 可有效地组成在开口13、23嵌入就座面的样式的旋转椅。
并且,各部分的具体构造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座框12、背框22以及扶手架71用树 脂一体成形,但是也可用连接件等将分开的座框部件、背框部件以及作为 肋而工作的扶手架部件连接成一体。即便这样,座框和背框自身是环周状 封闭的部件,通过在背座边界部将座框和背框连接可得到一定强度,且扶 手架作为肋将该座框和背框之间连接,除此之外还辅以在座框和背框的开 口内张设有面,从而可有效防止接合部的分离或成形的破裂等。
另外,只要在如下状态下,即,以一体成形为前提,并且将肋推出直 到可作为扶手架使用,且将座框、背框以及该扶手架三维连接这样的状态 下,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从座框112到背框122的部位上设置单一的大 开口100,在该开口100内嵌入用于形成就座面的作为分体部件的网格材 料等(图示省略)。即便这样也同样,座框112、背框122以及将它们之间 连接的扶手架171三维地相互加强,并辅以在开口100内张设有面,从而 可有效避免接合部分离或树脂破裂等。
其他构造也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用丙烯等代替网格材料构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座面,也可起到和 上述相同的视觉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