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震床

申请号 CN201010213085.3 申请日 2010-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874689A 公开(公告)日 2010-11-03
申请人 溧阳市正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锁峰;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 地震 灾害的安全设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能防震床。它解决了 现有技术 结构复杂,工作 稳定性 不高等技术问题。包括床架,床架上设有两根沿着床架长轴布置的床板轴,每根床板轴上固定有床板,床架和床板之间设有能使两 块 床板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床板上的人体落入床架内的动 力 机构,人体落入床架内后床板能在动力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上方,动力机构与控制 电路 相连接,控制电路上连接有压力 传感器 和地震传感器。本智能防震床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使用方便。2、安全性能好,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对人体实施防护,避免伤亡。3、工作稳定性好,床板转动平稳,在人体下落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防震床,包括床架(1),在床架(1)上设有两根沿着床架(1)长轴布置且能够转动的床板轴(2),在每根床板轴(2)上分别固定有一床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1)和床板(3)之间设有能使两块床板(3)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床板(3)上的人体落入床架(1)内的动机构,且当人体落入床架(1)内后所述的床板(3)能在动力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的上方,所述的动力机构与控制电路(4)相连接,在控制电路(4)上连接有设置在床架(1)上的压力传感器(5)和地震传感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1)包括矩形底板(11),在底板(11)的四侧分别固定有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所述的左侧板(14)与床板(3)侧部通过凹凸结构(100)相吻合;所述的右侧板(15)与床板(3)侧部通过另一凹凸结构(100)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床架(1)一端且位于两块床板(3)结合处的导齿座(7),在导齿座(7)中设有驱动齿轮(8)和两根一端与驱动齿轮(8)相啮合平设置的下齿条(91),两根下齿条(91)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床板轴(2)上的旋转齿轮(21)相啮合;所述的驱动齿轮(3)与驱动电机(10)相连接,该驱动电机(10)连接在控制电路(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齿条(91)与驱动齿轮(8)啮合一端的齿牙分布在竖直方向,所述的下齿条(91)与旋转齿轮(21)啮合一端的齿牙分布在水平方向,且所述的下齿条(91)与驱动齿轮(8)下部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的床板(3)上分别固定有水平设置的上齿条(92),所述的上齿条(92)与驱动齿轮(8)上部啮合;所述的床板(3)包括板体(31)和固定在板体(31)上的床垫(32),所述的上齿条(92)固定在板体(31)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1)上固定导轨(90),所述的下齿条(91)穿设在导轨(90)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固定在床架(1)的底部;所述的床架(1)底部还设有便于床架(1)移动的若干个滚轮(16),每个所述的滚轮(16)设置在一根螺杆(17)上,所述的螺杆(17)与床架(1)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两组结构对称且与床板(3)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装置(20),每组驱动装置(20)分别包括电动机(201)、中心齿轮(202)、导向座(203)、第一齿条(204)和第二齿条(205),所述的导向座(203)固定在床板(3)背面且中心齿轮(202)位于导向座(203)内,该中心齿轮(202)与电动机(201)的输出轴固连,所述的第一齿条(204)和第二齿条(205)的一端分别与中心齿轮(202)相啮合,且第一齿条(204)的另一端与床架(1)相铰接,第二齿条(205)的另一端与床架(1)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201)固定在导向座(20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板(14)与床板(3)侧部通过凹凸结构(100)相吻合;所述的右侧板(15)与床板(3)侧部通过另一凹凸结构(100)相吻合;两块床板(3)之间通过凹凸结构(100)相吻合。

说明书全文

智能防震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地震灾害的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防震床。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是一种破坏极强的自然灾害,当大地震来临时,尤其是在夜间来临时,人们往往处于睡眠状态,人的生命安全很难得到保证。为此,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防震床,有些还申请专利
[0003]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防震床[申请号:200910163564.6],包括床板、床头架、床尾架、地震触发装置、床板沉降装置和床架合拢装置;地震触发装置包括斜板和触发球,斜板上设有放置孔、滑槽,下端设有下降轨道的触发孔;床板沉降装置包括滑轨和支撑架,支撑架的底端固定有设于滑轨上的滑,滑块外侧的滑动开关位于下降轨道的下面;床架合拢装置包括与床架连接的触发杆、位于床尾架底端的合拢开关以及通过合拢绳索与合拢开关连接的合拢悬挂物。本发明在地震来临时,通过触发装置使床板下沉,然后床架合拢为三形,将整个床面保护起来,避免床上的人受到伤害。
[0004] 还有人发明了一种防震床[申请号:200820119036.1],适用于在地震时预防对睡中人的伤害。主要包含床架、旋转床板、制动件和动力器。床架的侧壁和底由金属或其他硬质材料做成的骨架并贴板构成。床板的主体由沿床的长轴纵向两块板组成,床板与床板轴固定在一起,床板轴限定在床架上不能移位但可以转动。非地震时期,制动件使床板与床板轴不能转动。床体内设置地震报警装置,地震时地震报警装置发出信号报警。用手柄作为动力器,睡在床上的人用力拉下手柄,手柄的下端拉动制动件,制动件改变位置或形状,床板轴以及床板就转动起来。人随床板的转动落入床体腔内。床板继续转动封闭床体腔。人在床体腔内被保护起来。瞬间膨胀气囊或电机作动力器,就成了自动防震床。
[0005]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防震效果,但是存在着结构复杂,工作性能不够稳定,自动化程度不高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工作性能稳定,且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防震床。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智能防震床,包括床架,在床架上设有两根沿着床架长轴布置且能够转动的床板轴,在每根床板轴上分别固定有一块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和床板之间设有能使两块床板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床板上的人体落入床架内的动力机构,且当人体落入床架内后所述的床板能在动力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的上方,所述的动力机构与控制电路相连接,在控制电路上连接有设置在床架上的压力传感器和地震传感器。
[0008] 当压力传感器和地震传感器均检测到信号时,控制电路开始工作。控制电路控制动力机构工作,从而使两根床板轴转动,并带动床板转动,使得位于床板上的人体能够落入床架内。本发明采用控制电路、压力传感器和地震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因此自动化程度高。通常这里的动力机构与控制电路连接在本智能防震床的内置电源上,以防止在地震发生时无外接电源可用。
[0009]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床架包括矩形底板,在底板的四侧分别固定有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的左侧板与床板侧部通过凹凸结构相吻合;所述的右侧板与床板侧部通过另一凹凸结构相吻合。
[0010] 这种结构使得人体落入床架内后处于一个周边均有防护的环境中,有效保证地震发生时的生命安全。
[0011]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床架一端且位于两块床板结合处的导齿座,在导齿座中设有驱动齿轮和两根一端与驱动齿轮相啮合平设置的下齿条,两根下齿条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床板轴上的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相连接,该驱动电机连接在控制电路上。
[0012] 这种结构能够将驱动电机的转动转换成下齿条的平动,并由下齿条的平动转换成床板轴的转动。
[0013]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下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一端的齿牙分布在竖直方向,所述的下齿条与旋转齿轮啮合一端的齿牙分布在水平方向,且所述的下齿条与驱动齿轮下部啮合。
[0014]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每块所述的床板上分别固定有水平设置的上齿条,所述的上齿条与驱动齿轮上部啮合;所述的床板包括板体和固定在板体上的床垫,所述的上齿条固定在板体上方。
[0015]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床架上固定导轨,所述的下齿条穿设在导轨中。
[0016]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固定在床架的底部;所述的床架底部还设有便于床架移动的若干个滚轮,每个所述的滚轮设置在一根螺杆上,所述的螺杆与床架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能够调节滚轮的高度,使得滚轮处于悬空状态,或者支撑床架的状态。
[0017]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两组结构对称且与床板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装置,每组驱动装置分别包括电动机、中心齿轮、导向座、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的导向座固定在床板背面且中心齿轮位于导向座内,该中心齿轮与电动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的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一端分别与中心齿轮相啮合,且第一齿条的另一端与床架相铰接,第二齿条的另一端与床架相铰接。
[0018]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电动机固定在导向座上。
[0019] 在上述的智能防震床中,所述的左侧板与床板侧部通过凹凸结构相吻合;所述的右侧板与床板侧部通过另一凹凸结构相吻合;两块床板之间通过凹凸结构相吻合。
[0020]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智能防震床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使用方便。2、安全性能好,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对人体实施防护,避免伤亡。3、工作稳定性好,床板转动平稳,在人体下落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放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电路结构框图
[0025]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中动力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床架1、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滚轮16、螺杆17、驱动电机10、床板轴2、旋转齿轮21、床板3、板体31、床垫32、控制电路4、压力传感器
5、地震传感器6、导齿座7、驱动齿轮8、下齿条91、上齿条92、导轨90、凹凸结构100、驱动装置20、电动机201、中心齿轮202、导向座203、第一齿条204、第二齿条2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实施例1:
[0030] 如图1-4所示,本智能防震床包括床架1,床架1包括矩形底板11,在底板11的四侧分别固定有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在床架1上设有两根沿着床架1长轴布置且能够转动的床板轴2,在每根床板轴2上分别固定有一块床板3。左侧板14与床板3侧部通过凹凸结构100相吻合,右侧板15与床板3侧部通过另一凹凸结构100相吻合。床板3包括板体31和固定在板体31上的床垫32。床架1底部还设有便于床架1移动的若干个滚轮16,每个滚轮16设置在一根螺杆17上,螺杆17与床架1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能够调节滚轮16的高度,使得滚轮16处于悬空状态,或者支撑床架1的状态。当滚轮16处于支撑床架1的状态时,能够方便地移动床架1。
[0031] 床架1和床板3之间设有能使两块床板3向着相反方向转动并使位于床板3上的人体落入床架1内的动力机构,且当人体落入床架1内后床板3能在动力机构带动下遮挡于人体的上方。这里的动力机构与控制电路4相连接,在控制电路4上连接有设置在床架1上的压力传感器5和地震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5固定在床架1的底部。
[0032] 动力机构包括固定在床架1一端且位于两块床板3结合处的导齿座7,在导齿座7中设有驱动齿轮8和两根一端与驱动齿轮8相啮合且水平设置的下齿条91,两根下齿条91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床板轴2上的旋转齿轮21相啮合。床架1上固定导轨90,下齿条91穿设在导轨90中。驱动齿轮3与驱动电机10相连接,该驱动电机10连接在控制电路4上。这里的电机10为减速电机。也可以是在普通电机上连接减速箱,驱动齿轮8连接在减速箱的输出端上。下齿条91与驱动齿轮8啮合一端的齿牙分布在竖直方向,下齿条91与旋转齿轮21啮合一端的齿牙分布在水平方向,且下齿条91与驱动齿轮8下部啮合。每块床板3上分别固定有水平设置的上齿条92,上齿条92与驱动齿轮8上部啮合。上齿条92固定在板体31上方。这种结构能够将驱动电机10的转动转换成下齿条91的平动,并由下齿条91的平动转换成床板轴2的转动。
[0033] 当压力传感器5和地震传感器6均检测到信号时,控制电路4开始工作。控制电路4控制动力机构工作,从而使两根床板轴2转动,并带动床板3转动,使得位于床板3上的人体能够落入床架1内。本发明采用控制电路4、压力传感器5和地震传感器6实现自动控制,因此自动化程度高。通常这里的动力机构与控制电路连接在本智能防震床的内置电源上,以防止在地震发生时无外接电源可用。
[0034] 实施2:
[0035]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中,动力机构包括两组结构对称且与床板3一一对应设置的驱动装置20,每组驱动装置20分别包括电动机201、中心齿轮202、导向座203、第一齿条204和第二齿条205。导向座203固定在床板3背面且中心齿轮202位于导向座203内,该中心齿轮202与电动机201的输出轴固连。第一齿条204和第二齿条205的一端分别与中心齿轮202相啮合,且第一齿条204的另一端与床架1相铰接,第二齿条205的另一端与床架1相铰接。电动机201固定在导向座203上。
[0036] 左侧板14与床板3侧部通过凹凸结构100相吻合。右侧板15与床板3侧部通过另一凹凸结构100相吻合。两块床板3之间通过凹凸结构100相吻合。
[0037] 这里的两组驱动装置20由控制电路4统一控制动作。由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类同,本文不做赘述。
[003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床架1、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滚轮16、螺杆17、驱动电机10、床板轴2、旋转齿轮21、床板3、板体31、床垫32、控制电路4、压力传感器5、地震传感器6、导齿座7、驱动齿轮8、下齿条91、上齿条92、导轨90、凹凸结构100、驱动装置20、电动机201、中心齿轮202、导向座203、第一齿条204、第二齿条20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