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

申请号 CN201710349711.3 申请日 2017-05-17 公开(公告)号 CN107136815A 公开(公告)日 2017-09-08
申请人 王志强; 发明人 王志强;
摘要 本 发明 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 床垫 ,其上表面设有以网格状布置多个压 力 传感器 ; 服务器 ,其与所述 压力传感器 连接;和用户终端,其用于输入医嘱数据,并将所述医嘱数据向服务器传输;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医嘱数据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判定用户是否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若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则服务器启动床垫的驱动部(200)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本发明通过服务器对比压力数据和医嘱数据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从而调整用户的睡眠的 姿态 和辅助用户翻身,克服了以往瘫痪、半身不遂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辅助翻身的麻烦。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垫,其上表面设有以网格状布置多个压传感器
服务器,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和
用户终端,其用于输入医嘱数据,并将所述医嘱数据向服务器传输;
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医嘱数据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判定用户是否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若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则服务器启动床垫的驱动部(200)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嘱数据为时间阈值,当服务器接收到相同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在时间阈值之内变化幅度小于20%时,则服务器启动床垫的驱动部(200)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200)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00)包括凹凸模(100),所述凹凸模块(100)配置在所述床垫内,所述凹凸模块(100)包括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第一左底杆(111)、第一右底杆(112)、第二左底杆(121)、第二右底杆(122)、中座(120)、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第一顶座(151)、第二顶座(152)、第三顶座(153);
所述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与所述床垫的内部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的连线沿X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底座(102)位于所述第一底座(101)、第三底座(103)的中部,所述第一底座(101)与第二左底杆(121)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底座(103)与第二右底杆(12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左底杆(121)、第二右底杆(1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中座(120)铰链连接,所述中座(120)位于所述第二底座(102)的正上方,所述中座(120)分别与所述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垫的内部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顶座;
所述第二底座(102)分别与所述第一左底杆(111)、第一右底杆(11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底杆(111)、第一右底杆(1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顶座(152)铰链连接,所述第二顶座(152)位于所述第一顶座(151)、第三顶座(153)的连线的中点处,第二顶座(152)位于所述中座(120)的正上方;
其中,所述第二顶座(152)、中座(120)均由电磁制成,所述第二顶座(152)、中座(120)的电磁铁的电源模块均与服务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身高A、体重B、体脂率C、平均睡眠时间D,按如下公式输出凹凸模块(100)辅助用户翻身时的第二顶座(152)与第一顶座(151)、第三顶座(153)之间的高度差E,并且服务器根据高度差E控制第二顶座(152)、中座(120)的电磁铁的电源模块,将第二顶座(152)与第一顶座(151)、第三顶座(153)之间的高度差调整为E;
其中,身高A的单位为厘米,体重B的单位为市斤,平均睡眠时间D的单位为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200)包括床座、移动车(201)、放线器(203)、带体(204)、顶杆(205)、顶头(206)、合叶(207)、立式支撑器(300)、玻璃板(403)、滑槽板(402)、轨体(401)、翻身爪(500)、电动机(600);
所述床座设有对勾型轨道,所述对勾型轨道的一端设有所述电动机(600)、放线器(203),所述电动机(600)的输出轴与所述放线器(203)齿轮连接,所述放线器(203)上设有带体(204),所述带体(204)的端部与所述移动车(201)固定,所述床座的靠近电动机(600)的倾斜侧设有从左上至右下的滑轨,所述移动车(201)沿所述滑轨移动,所述移动车(201)设有顶杆(205),
所述顶杆(205)内设有第一丝杠、第一螺母、第一导轨、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第一导轨与所述顶杆(205)固定,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杠固定,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与所述顶头(206)固定,所述螺母的另一端与所述玻璃板(403)固定,所述顶头(206)与所述滑轨两侧的滑面接触
所述玻璃板(403)由玻璃制成,所述玻璃板(403)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槽板(402),所述滑槽板(402)与所述轨体(401)的导向槽相配合,所述轨体(401)的下端与合叶(207)铰链连接,所述合叶(207)与所述移动车(201)连接,所述轨体(401)的上端与所述翻身爪(500)固定,所述轨体(401)的中部与所述立式支撑器(300)连接;
所述立式支撑器(300)包括第三电动机、第三连接杆曲柄、第三导轨、顶柱,所述第三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曲柄固定,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顶柱固定,所述顶柱沿第三导轨上下移动,所述顶柱的上端设有滑球,所述滑球与所述轨体(401)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翻身爪(500)包括爪体(501)、爪体操作杆(502)、第四连接杆(506)、第一框体(503)、第二框体(504)、第四升降电动机(505),所述爪体(501)为四个,前侧的两个爪体(501)与后侧的两个爪体(501)对称设置,所述前侧的两个爪体(501)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爪体操作杆(502)的两端铰链连接,所述爪体操作杆(502)与所述第一框体(503)固定,每个所述爪体(501)的上端均与第四连接杆(506)铰链连接,四个第四连接杆(506)均与连接杆梁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杆梁与所述第四升降电动机(505)的活动端固定,所述连接杆梁沿第一框体(503)导向移动,所述第一框体(503)与第二框体(504)固定,所述第二框体(504)、第四升降电动机(505)与轨体(401)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床座的靠近翻身爪(500)的一侧设有床垫;
其中,所述电动机(600)、第二电动机、第三电动机、第四升降电动机(505)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爪体(501)包括矩形的架杆和翻转装置,该架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翻转装置铰链连接在所述架杆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之一上,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并且设置成能向下翻折到所述架杆上,所述卡合和分离机构作用在所述架杆和所述翻转装置上,所述翻转装置能够卡合或脱离于所述架杆,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均由至少两个片簧形成,并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压力使所述翻转装置从所述架杆上分离;
所述卡合和分离机构由第一爪和第二爪形成,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二爪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承载,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二爪设置成分别由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卡合,所述第一卡合件和所述第二卡合件分别由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承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器(203)包括回转器、连动装置和传感器;所述回转器为沿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径向设置的穿透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纹路的杆体;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一边与所述回转器铰接,第二边伸出于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端面,支点设置在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内部或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壁上;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机架上;当回转器所在的纹路环绕有丝绳时,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的回转半径较大且与所述传感器脱离,当碟簧所在的纹路没有钢丝绳时,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回转半径较小且与所述传感器接触或在回转路径上可与所述传感器碰触;
所述回转器为碟簧,所述碟簧为套设有弹簧的杆状结构,其包括安装所述弹簧的大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边连接的小端,该碟簧通过阶梯孔设置在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上,所述阶梯孔包括靠近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外表面的大孔和靠近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内表面的小孔,所述碟簧的大端以及弹簧均安装在所述大孔内,所述碟簧的小端穿过所述小孔伸进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内部;
所述传感器为电滑环或微动开关
所述阶梯孔设置在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钢丝绳固定侧倒数第三圈至倒数第四圈的纹路上;
所述电滑环包括两个与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同轴的环形导体以及设置在这两个环形导体之间的绝缘体,在所述第二边设置有可导电的触点,当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与所述电滑环接触时,所述电滑环的两个环形导体由所述触点电连接。

说明书全文

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居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可远程控制的智能床。

背景技术

[0002] 床是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经过千百年的演化不仅是睡觉的工具,也是家庭的装饰品之一了。
[0003] 目前,传统的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然而,智能床如何智能化,仍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能够与用户终端互联而实现远程控制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
[0005]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床垫,其上表面设有以网格状布置多个压传感器服务器,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和用户终端,其用于输入医嘱数据,并将所述医嘱数据向服务器传输;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医嘱数据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判定用户是否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若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则服务器启动床垫的驱动部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0006]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医嘱数据为时间阈值,当服务器接收到相同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在时间阈值之内变化幅度小于20%时,则服务器启动床垫的驱动部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0007]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用户终端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0008]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凹凸模,所述凹凸模块配置在所述床垫内,所述凹凸模块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第一左底杆、第一右底杆、第二左底杆、第二右底杆、中座、第一左顶杆、第一右顶杆、第二左顶杆、第二右顶杆、第一顶座、第二顶座、第三顶座;
[0009] 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与所述床垫的内部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三底座的连线沿X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底座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第三底座的中部,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左底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底座与第二右底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左底杆、第二右底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中座铰链连接,所述中座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正上方,所述中座分别与所述第二左顶杆、第二右顶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左顶杆、第二右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垫的内部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二左顶杆、第二右顶杆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顶座;
[0010] 所述第二底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左底杆、第一右底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底杆、第一右底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左顶杆、第一右顶杆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顶杆、第一右顶杆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左顶杆、第二右顶杆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顶杆、第一右顶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顶座铰链连接,所述第二顶座位于所述第一顶座、第三顶座的连线的中点处,第二顶座位于所述中座的正上方;
[0011] 其中,所述第二顶座、中座均由电磁制成,所述第二顶座、中座的电磁铁的电源模块均与服务器连接。
[0012]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身高A、体重B、体脂率C、平均睡眠时间D,按如下公式输出凹凸模块辅助用户翻身时的第二顶座与第一顶座、第三顶座之间的高度差E,并且服务器根据高度差E控制第二顶座、中座的电磁铁的电源模块,将第二顶座与第一顶座、第三顶座之间的高度差调整为E;
[0013]
[0014] 其中,身高A的单位为厘米,体重B的单位为市斤,平均睡眠时间D的单位为小时。
[0015]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驱动部包括床座、移动车、放线器、带体、顶杆、顶头、合叶、立式支撑器、玻璃板、滑槽板、轨体、翻身爪、电动机
[0016] 所述床座设有对勾型轨道,所述对勾型轨道的一端设有所述电动机、放线器,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放线器齿轮连接,所述放线器上设有带体,所述带体的端部与所述移动车固定,所述床座的靠近电动机的倾斜侧设有从左上至右下的滑轨,所述移动车沿所述滑轨移动,所述移动车设有顶杆,
[0017] 所述顶杆内设有第一丝杠、第一螺母、第一导轨、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第一导轨与所述顶杆固定,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杠固定,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与所述顶头固定,所述螺母的另一端与所述玻璃板固定,所述顶头与所述滑轨两侧的滑面接触
[0018] 所述玻璃板由玻璃制成,所述玻璃板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槽板,所述滑槽板与所述轨体的导向槽相配合,所述轨体的下端与合叶铰链连接,所述合叶与所述移动车连接,所述轨体的上端与所述翻身爪固定,所述轨体的中部与所述立式支撑器连接;
[0019] 所述立式支撑器包括第三电动机、第三连接杆曲柄、第三导轨、顶柱,所述第三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曲柄固定,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顶柱固定,所述顶柱沿第三导轨上下移动,所述顶柱的上端设有滑球,所述滑球与所述轨体的下表面接触;
[0020] 所述翻身爪包括爪体、爪体操作杆、第四连接杆、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四升降电动机,所述爪体为四个,前侧的两个爪体与后侧的两个爪体对称设置,所述前侧的两个爪体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爪体操作杆的两端铰链连接,所述爪体操作杆与所述第一框体固定,每个所述爪体的上端均与第四连接杆铰链连接,四个第四连接杆均与连接杆梁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杆梁与所述第四升降电动机的活动端固定,所述连接杆梁沿第一框体导向移动,所述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固定,所述第二框体、第四升降电动机与轨体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床座的靠近翻身爪的一侧设有床垫;
[0021] 其中,所述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三电动机、第四升降电动机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0022]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爪体包括矩形的架杆和翻转装置,该架杆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有第一梁和第二梁,所述翻转装置铰链连接在所述架杆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其中之一上,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并且设置成能向下翻折到所述架杆上,所述卡合和分离机构作用在所述架杆和所述翻转装置上,所述翻转装置能够卡合或脱离于所述架杆,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均由至少两个片簧形成,并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的压力使所述翻转装置从所述架杆上分离;
[0023] 所述卡合和分离机构由第一爪和第二爪形成,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二爪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承载,所述第一爪和所述第二爪设置成分别由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卡合,所述第一卡合件和所述第二卡合件分别由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二片体承载。
[0024]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放线器包括回转器、连动装置和传感器;所述回转器为沿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径向设置的穿透放线器的绕线杆的纹路的杆体;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一边与所述回转器铰接,第二边伸出于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的端面,支点设置在放线器的绕线杆内部或放线器的绕线杆壁上;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的机架上;当回转器所在的纹路环绕有丝绳时,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的回转半径较大且与所述传感器脱离,当碟簧所在的纹路没有钢丝绳时,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回转半径较小且与所述传感器接触或在回转路径上可与所述传感器碰触;
[0025] 所述回转器为碟簧,所述碟簧为套设有弹簧的杆状结构,其包括安装所述弹簧的大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边连接的小端,该碟簧通过阶梯孔设置在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上,所述阶梯孔包括靠近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外表面的大孔和靠近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内表面的小孔,所述碟簧的大端以及弹簧均安装在所述大孔内,所述碟簧的小端穿过所述小孔伸进放线器的绕线杆内部;
[0026] 所述传感器为电滑环或微动开关
[0027] 所述阶梯孔设置在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的钢丝绳固定侧倒数第三圈至倒数第四圈的纹路上;
[0028] 所述电滑环包括两个与所述放线器的绕线杆同轴的环形导体以及设置在这两个环形导体之间的绝缘体,在所述第二边设置有可导电的触点,当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与所述电滑环接触时,所述电滑环的两个环形导体由所述触点电连接。
[0029] 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通过服务器对比压力数据和医嘱数据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从而调整用户的睡眠的姿态和辅助用户翻身,克服了以往瘫痪、半身不遂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辅助翻身的麻烦。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图;
[0032] 图2是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的凹凸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是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是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的翻身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智能床的远程控制系统包括
[0036] 床垫,其上表面设有以网格状布置多个压力传感器;
[0037] 服务器,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和
[0038] 用户终端,其用于输入医嘱数据,并将所述医嘱数据向服务器传输;
[0039] 其中,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医嘱数据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判定用户是否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若需要辅助用户更换卧姿,则服务器启动床垫的驱动部200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0040] 本发明通过服务器对比压力数据和医嘱数据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从而调整用户的睡眠的姿态和辅助用户翻身,克服了以往瘫痪、半身不遂的病人需要医护人员辅助翻身的麻烦。
[0041] 优选地,所述医嘱数据为时间阈值,当服务器接收到相同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在时间阈值之内变化幅度小于20%时,则服务器启动床垫的驱动部200而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0042] 作为一种示例,当用户在4个小时之内,睡眠姿势并未发生改变,相同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数据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时,则辅助用户翻身,促进用户血液循环,避免褥疮的发生。
[0043] 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能够控制所述驱动部200辅助用户更换卧姿。
[0044]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200包括凹凸模块100,所述凹凸模块100配置在所述床垫内,所述凹凸模块100包括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第一左底杆111、第一右底杆112、第二左底杆121、第二右底杆122、中座120、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第一顶座151、第二顶座152、第三顶座153;
[0045] 所述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与所述床垫的内部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的连线沿X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底座102位于所述第一底座101、第三底座103的中部,所述第一底座101与第二左底杆121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三底座103与第二右底杆12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左底杆121、第二右底杆12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中座120铰链连接,所述中座120位于所述第二底座102的正上方,所述中座120分别与所述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左顶杆
141、第二右顶杆142的另一端与所述床垫的内部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顶座;
[0046] 所述第二底座102分别与所述第一左底杆111、第一右底杆11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底杆111、第一右底杆1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左顶杆141、第二右顶杆142的中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左顶杆131、第一右顶杆132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顶座152铰链连接,所述第二顶座152位于所述第一顶座151、第三顶座153的连线的中点处,第二顶座152位于所述中座120的正上方;
[0047] 其中,所述第二顶座152、中座120均由电磁铁制成,所述第二顶座152、中座120的电磁铁的电源模块均与服务器连接。
[0048] 本发明通过在床垫底部沿X轴布置的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通过多个V形连杆与沿Y轴布置的第一顶座151、第二顶座152、第三顶座153连接,并且利用第二顶座152、中座120的排斥力和吸引力控制第一顶座151、第二顶座152、第三顶座153的高度和相对距离,当在用户需要翻身时,通过第一顶座151、第二顶座152、第三顶座153的摇摆使床垫顶部形成凹陷和凸起,从而辅助用户翻身。此外第一底座101、第二底座102、第三底座103沿X轴方向布置,第一顶座151、第二顶座152、第三顶座153沿Y轴方向布置,可辅助用户沿Y轴方向横向翻身,并且,当用户沿X轴方向前后移动时,则可顺应用户的移动,使用户趟起来更加舒适。
[0049]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身高A、体重B、体脂率C、平均睡眠时间D,按如下公式输出凹凸模块100辅助用户翻身时的第二顶座152与第一顶座151、第三顶座153之间的高度差E,并且服务器根据高度差E控制第二顶座152、中座120的电磁铁的电源模块,将第二顶座152与第一顶座151、第三顶座153之间的高度差调整为E;
[0050]
[0051] 其中,身高A的单位为厘米,体重B的单位为市斤,平均睡眠时间D的单位为小时。
[0052] 本发明通过上述算法可针对不同的用户的情况而定制不同的第二顶座152与第一顶座151、第三顶座153之间的高度差E,从而对于不同用户施加不同的翻身力度,使辅助翻身更为舒适、更为有效。
[0053] 优选地,参见图3,所述驱动部200包括床座、移动车201、放线器203、带体204、顶杆205、顶头206、合叶207、立式支撑器300、玻璃板403、滑槽板402、轨体401、翻身爪500、电动机600;
[0054] 所述床座设有对勾型轨道,所述对勾型轨道的一端设有所述电动机600、放线器203,所述电动机600的输出轴与所述放线器203齿轮连接,所述放线器203上设有带体204,所述带体204的端部与所述移动车201固定,所述床座的靠近电动机600的倾斜侧设有从左上至右下的滑轨,所述移动车201沿所述滑轨移动,所述移动车201设有顶杆205,[0055] 所述顶杆205内设有第一丝杠、第一螺母、第一导轨、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第一导轨与所述顶杆205固定,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丝杠固定,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母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与所述顶头206固定,所述螺母的另一端与所述玻璃板403固定,所述顶头206与所述滑轨两侧的滑面接触;
[0056] 所述玻璃板403由玻璃制成,所述玻璃板403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滑槽板402,所述滑槽板402与所述轨体401的导向槽相配合,所述轨体401的下端与合叶207铰链连接,所述合叶207与所述移动车201连接,所述轨体401的上端与所述翻身爪500固定,所述轨体401的中部与所述立式支撑器300连接;
[0057] 所述立式支撑器300包括第三电动机、第三连接杆、曲柄、第三导轨、顶柱,所述第三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曲柄固定,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顶柱固定,所述顶柱沿第三导轨上下移动,所述顶柱的上端设有滑球,所述滑球与所述轨体401的下表面接触;
[0058] 参见图4,所述翻身爪500包括爪体501、爪体操作杆502、第四连接杆506、第一框体503、第二框体504、第四升降电动机505,所述爪体501为四个,前侧的两个爪体501与后侧的两个爪体501对称设置,所述前侧的两个爪体501的中部分别与所述爪体操作杆502的两端铰链连接,所述爪体操作杆502与所述第一框体503固定,每个所述爪体501的上端均与第四连接杆506铰链连接,四个第四连接杆506均与连接杆梁铰链连接,所述连接杆梁与所述第四升降电动机505的活动端固定,所述连接杆梁沿第一框体503导向移动,所述第一框体503与第二框体504固定,所述第二框体504、第四升降电动机505与轨体401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床座的靠近翻身爪500的一侧设有床垫;
[0059] 其中,所述电动机600、第二电动机、第三电动机、第四升降电动机505均与所述服务器连接。
[0060]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通过电动机600的输出轴作为旋转发力点,带动翻身爪500沿所述轨体401移动,从而使翻身爪500的位置和朝向可调节,并且,翻身爪通过单一的电动机即可完成四个爪体501的动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使翻身爪500能够更好地夹持用户,以辅助用户翻身。
[0061] 优选地,所述放线器203包括回转器、连动装置和传感器;所述回转器为沿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径向设置的穿透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纹路的杆体;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一边与所述回转器铰接,第二边伸出于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端面,支点设置在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内部或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壁上;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安装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机架上;当回转器所在的纹路环绕有钢丝绳时,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的回转半径较大且与所述传感器脱离,当碟簧所在的纹路没有钢丝绳时,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回转半径较小且与所述传感器接触或在回转路径上可与所述传感器碰触;
[0062] 所述回转器为碟簧,所述碟簧为套设有弹簧的杆状结构,其包括安装所述弹簧的大端以及与所述第一边连接的小端,该碟簧通过阶梯孔设置在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上,所述阶梯孔包括靠近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外表面的大孔和靠近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内表面的小孔,所述碟簧的大端以及弹簧均安装在所述大孔内,所述碟簧的小端穿过所述小孔伸进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内部;
[0063] 所述传感器为电滑环或微动开关;
[0064] 所述阶梯孔设置在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的钢丝绳固定侧倒数第三圈至倒数第四圈的纹路上;
[0065] 所述电滑环包括两个与所述放线器203的绕线杆同轴的环形导体以及设置在这两个环形导体之间的绝缘体,在所述第二边设置有可导电的触点,当所述连动装置的第二边与所述电滑环接触时,所述电滑环的两个环形导体由所述触点电连接。
[0066] 本发明的所述放线器203通过上述结构可对于所述带体204的伸出长度通过传感器进行测量,从而避免因伸出过多而发生带体204和所述放线器203的脱离。
[0067]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