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坐和/或卧具的衬垫的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支架

申请号 CN00818584.0 申请日 2000-12-21 公开(公告)号 CN1257694C 公开(公告)日 2006-05-31
申请人 奇莫塞斯股份公司; 发明人 约翰尼斯·施奈德; 埃克哈特·德维尔特;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坐和/或卧具的 衬垫 ,尤其用于 床垫 的可 电动机 驱动调整的 支架 (2),它包括一个有梁(22、24、26、28、30)的基体(4)。此外支架有可相对于基体(4)调整的支承件(8、10、12、14)以及一个相对于基体(4)调整支承件(8、10、12、14)的调整装置。按本发明至少梁(2 2、24)之一为了安装至少部分调整装置设计为空心的或一侧开口。另一项按本发明的设计规定,调整装置的至少一台调整电动机(32)在侧视图内设在梁(22、24)的范围内。按本发明的支架有特别小的结构高度。调整装置装在梁(22、24)内的构件受保护防止损坏和弄脏。
权利要求

1.用于坐和/或卧具的衬垫,尤其用于床垫的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 支架,包括一个有梁(22、24)的框架状的基体、至少一个可相对于 基体调整的具有至少一根梁(312)的支承件(6)和一个用于相对于 基体(4)调整支承件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具有至少一台作为调 整电动机(32)的电动机,其中,至少其中一根梁(22、24、312)为 了安装至少部分调整装置设计为空心的或一侧开口,其特征为:所述 电动机(32)装在其中一根梁(22、24、312)内。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至少梁之一至少按区 段设计为朝支架(2)支承侧(60)一侧开口的空心型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至少梁(22、24)之 一至少按区段设计为闭合的空心型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装置有至少一个 可在第一调整位置与第二调整位置之间调整的调整件(42),它与要 调整的支承件(14)在作用上连接起来,并在第一调整位置装入梁(24) 或在侧视图内装入此梁(24)的范围之内,以及在第二调整位置从梁 (24)朝支承侧(60)方向伸出。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梁(24)有朝支承侧 (60)方向的槽(62),调整件(42)在其第二调整位置通过槽(62) 朝支承侧(60)方向伸出。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件(42)是一根 调整杆。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杆(42)是一根 可朝支承侧(60)回转地支承的摇杆。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装置有至少一个 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件(38)。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直线运动的驱动件(38) 与用于调整此驱动件(38)的调整件(42)在作用上连接起来;以及, 设一些装置,它们将驱动件(38)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调整件(42)在 其调整位置之间的运动。
10.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设一些装置,它 们将驱动件(38)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摇杆(42)在其调整位置之间的 回转运动。
11.按照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摇杆(42)可回 转地支承在直线运动的驱动件(38)上或支承在一个与之连接的零件 (40)上。
12.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驱动件(38)装在其 中一根梁(24)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此梁的范围之内。
13.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装置有一个相对 于调整件运动的操纵件(46),调整件(42)有一个用于支承在操纵 件(46)上的支承面(44),在这里,操纵件(46)在调整运动期间 沿调整件(42)的支承面(44)相对于调整件运动,并因此使调整件 (42)在其第一调整位置与其第二调整位置之间调整。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操纵件(46)相对 于调整件(42)直线运动;以及,调整件(42)的支承面(44)相对 于操纵件(46)的运动轴线是倾斜的。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件(42)的支 承面(44)是一个基本上平的表面。
16.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件(42)的支 承面(44)在横截面内设计为弧形。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支承面(44)在横 截面内朝操纵件(46)方向设计为凸的。
18.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操纵件(46)装在 其中一根梁(24)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此梁的范围之内。
1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在摇杆(42)与基体 (4)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之间,或在摇杆(42)与驱动件(38)或与之 连接的零件之间,设一作向运动的操纵件(48),它在使摇杆(42) 回转的调整运动过程中与一止挡(58)配合作用。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角向运动的操纵件 (48)是可受拉的。
21.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角向运动的操纵件 (48)是可受压的。
22.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角向运动的操纵件 (48)设计为杠杆或杆。
23.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角向运动的操纵件 (48)至少在摇杆(42)的第一调整位置装在其中一根梁(24)内或 在侧视图中装在此梁的范围之内。
24.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摇杆(226)可回转 地支承在基体(4)上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230)的第一端 (232)绕一根与摇杆的回转轴(224)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的回转轴 (234)铰接地支承在摇杆(226)上;以及,在直线运动的驱动件(220) 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构成一止挡(238),在调整运动过程中止挡移到 靠在操纵件第二端(236)上,使操纵件(230)在继续的调整运动的 过程中绕其第二端(236)回转,并由此使摇杆(226)绕其回转轴(224) 回转。
25.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摇杆(226)可回转 地支承在基体(4)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230)的第一端(236) 绕一根与摇杆(226)的回转轴(224)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的回转轴 (240)铰接地支承在驱动件(220)上;以及,操纵件(230)的第二 端(232)在一个导引装置上相对于摇杆(226)运动地在此摇杆上被 导引,其中,在导引装置的一端设一止挡(246),操纵件(230)在 调整运动过程中以其第二端(232)挡靠在此止挡上,从而使操纵件 (230)绕其有关的回转轴(240)回转,并由此使摇杆(226)绕其有 关的回转轴(224)回转。
26.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摇杆(226)可回转 地支承在驱动件(220)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260)的第一 端(262)绕一根与摇杆(226)的回转轴(224)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 的回转轴(274)铰接地支承在基体(4)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以及, 操纵件(260)的第二端(266)在一个导引装置上相对于摇杆(226) 运动地在此摇杆上被导引,其中,在导引装置的一端设一止挡(278), 操纵件(260)在调整运动过程中以其第二端(266)挡靠在此止挡上, 从而使操纵件(260)在继续的调整运动过程中绕其有关的回转轴(274) 回转,并由此使摇杆(226)绕其有关的回转轴(224)回转。
27.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摇杆(226)可回转 地支承在直线运动的驱动件(220)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260) 的第一端绕一根与摇杆(226)的回转轴(224)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 的回转轴(264)铰接地支承在摇杆(226)上;以及,在基体(4)或 与之连接的零件上设一止挡,操纵件(260)的第二端(272)在调整 运动过程中挡靠在此止挡上,使操纵件(260)在继续的调整运动过程 中绕其第二端(272)回转,并因此使摇杆(260)绕其回转轴(224) 回转。
28.按照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导引装置是一 个纵向延伸的槽,操纵件(260)以一侧向凸起插入其中。
29.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槽的纵轴线相对于 直线运动的驱动件(220)的运动轴线成锐角延伸。
30.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槽沿直线延伸。
31.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槽弧线状延伸。
32.按照权利要求2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槽是一凹槽(270) 或一切口。
33.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摇杆(42)设计为曲 杆或弧形杆。
3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至少基体(4)的第 一梁(312)和基体(4)的第二梁(316)至少在它们互相面对的端部 区内设计成空心的;在第一梁内设一驱动件;设绳索状、带状或链状 牵引件(324),它的第一端固定在其中一根梁(316)或与之连接的 零件上,为了这些梁(312、316)彼此相对调整,它与设在第一梁内 的驱动件在作用上连接起来,其中,牵引件(324)按滑轮组的方式交 替地通过至少一个属于第一梁(312)的转向装置和至少一个属于第二 梁(316)的转向装置导引。
35.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驱动件是一个直线 运动的驱动件,牵引件(324)的第二端与它在作用上连接起来。
36.按照权利要求3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牵引件(324)的第 二端固定在驱动件。
37.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驱动件是一个可驱 动旋转用于卷绕牵引件(324)的卷绕件(322),牵引件(324)的第 二端固定在卷绕件(322)上。
38.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牵引件(324)的第 一端固定在第二梁(316)上,尤其第二梁(316)的内壁上。
39.按照权利要求3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直线运动的驱动件 设计为牵引件,以及为了相对于第一梁(312)调整第二梁(316), 在牵引件(324)上施加一拉
40.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牵引件(324)按至 少4段滑轮组的方式交替地通过属于第一梁(312)的转向装置和属于 第二梁(316)的转向装置导引。
41.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第二梁(316)可相 对于第一梁(312)回转,使调整装置构成回转驱动装置。
42.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属于梁(312、316) 之一的转向装置装在此梁(312、316)上,尤其装在此梁(312、316) 的内壁上。
43.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属于梁(312、316) 之一的转向装置装在一个与此梁(312、316)处于传力连接状态的中 间件上。
44.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转向装置由转向轮 (328-332)构成。
45.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转向装置装在梁(312、 316)内。
46.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至少一个属于其中 一根梁(312)的转向装置由一根轴构成,或装在一根轴上,此轴通过 一个在另一根梁(316)内沿调整方向延伸的槽(336)延伸到梁(316) 内部。
47.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此槽(336)按半径 绕回转轴延伸。
48.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直线运动的驱动件(38) 是一个不可旋转和可沿轴向运动地装在调整螺杆(36)上的轴螺母
49.按照权利要求8或3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直线运动的驱 动件是一根可沿其轴向运动不可旋转的调整螺杆,在此调整螺杆上装 一个位置固定可驱动旋转的轴螺母。
50.按照权利要求4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螺杆(36)是 一个螺纹杆;以及,轴螺母(38)有内螺纹
5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支架(2)有至少一 个第一支承件和一个第二支承件用于平面地支承衬垫,第一支承件和 第二支承件互相铰接并可通过调整装置彼此相对回转。
52.按照权利要求5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第一支承件由中央 支承件(6)构成,第二支承件由上身支承件(8)构成;以及,设一 腿支承件(10),腿支承件与中央支承件(6)在其背对上身支承件(8) 的那一侧铰接并可绕一根基本上平行于上身支承件(8)回转轴的回转 轴回转。
53.按照权利要求5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设头支承件(12), 它与上身支承件(8)在其背对中央支承件(6)的那一侧铰接并可绕 一根基本上平行于上身支承件(8)与中央支承件(6)之间回转轴的 回转轴回转。
54.按照权利要求5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设小腿支承件(14), 它与腿支承件(10)在其背对中央支承件(6)的那一侧铰接并可绕一 根基本上平行于中央支承件(6)与腿支承件(10)之间回转轴的回转 轴回转。
55.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要调整的支承件(8、 10、14)松靠在属于此支承件的调整件(42、68、96)上。
5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装置有至少两个 调整单元(16、18),其中,每个调整单元(16、18)配属于一个支 承件用于调整此支承件;以及,设机械耦合装置,它将第一调整单元 (16)的构件的运动按这样的方式与第二调整单元(18)的构件的运 动相耦合,即,使第一调整单元(16)用于调整相关支承件的调整运 动与第二调整单元(18)用于调整相关支承件的调整运动相耦合。
57.按照权利要求5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装置有至少一 个耦合件,它将第一调整单元构件的旋转与第二调整单元构件的旋转 耦合,尤其是第一调整单元的构件旋转固定地与第二调整单元的构件 联结。
58.按照权利要求5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件由一轴(178、 198)构成。
59.按照权利要求5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装置至少有一 个耦合件(40),它将第一调整单元(16)的构件移动固定地与第二 调整单元(18)的构件联结。
60.按照权利要求5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件(40)设计 为杆状或板状。
61.按照权利要求57或58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件(40; 178、198)或至少耦合件(40;178、198)之一装在梁(24;26、28) 之一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此梁的范围之内。
62.按照权利要求5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第一调整单元和第 二调整单元配属于同一个支承件(14)。
63.按照权利要求5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第一调整单元(16) 和第二调整单元(18)配属于不同的支承件(14、10)。
64.按照权利要求6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装置设计为使 配设第一调整单元(16)的支承件(14)的调整基本上与配设第二调 整单元(18)的支承件(10)的调整同时进行。
65.按照权利要求6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装置设计为, 使配设第一调整单元(16)的支承件(14)的调整与配设第二调整单 元(18)的支承件(10)的调整在时间上错开进行。
66.按照权利要求5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耦合装置装在梁(22、 24、26、28)之一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此梁(22、24、26、28)的范 围之内。
6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基体(4)有至少两 根互相平行并隔开距离的纵梁(22、24),它们通过至少一根横梁(26、 28、30)互相连接。
68.按照权利要求6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至少纵梁(22、24) 之一设计成用于容纳调整装置的构件。
6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支架(2)设计为板 条格栅。
70.按照权利要求5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两个相邻的可彼此 相对回转的支承件(8、12)配设一个有死点的调整装置,用于支承件 (8、12)彼此相对回转;以及,设操纵装置,它们使得用于支承件(8、 12)彼此相对回转的调整装置越过它们的死点运动到一个稳定的调整 位置,在此调整位置防止支承件(8、12)彼此相对地恢复到起始位置。
71.按照权利要求7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装置有一肘杆 (94),它的一个杠杆臂(142)铰接在第一支承件(8)上,以及它 的另一个杠杆臂(144)铰接在第二支承件(12)上。
72.按照权利要求7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稳定的调整位置是 一个调整位置,支承件(8、12)彼此相对回转到此位置。
73.按照权利要求7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肘杆的杠杆臂之一 设计为曲杆,或为了构成一曲杆回转固定地与操纵杆(152)连接,其 中,曲杆或操纵杆(152)的自由端为了操纵调整装置往复运动。
74.按照权利要求70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调整装置有一偏心 轮(170),它可旋转地支承在其中一个支承件(8)上并按这样的方 式贴靠在另一个支承件(12)上,即,当偏心轮(170)旋转时支承件 (8、12)彼此相对回转。
75.按照权利要求7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为使偏心轮(170) 绕其旋转轴旋转,设一与偏心轮(170)旋转固定连接的操纵杆(174), 它的自由端(176)为了旋转偏心轮(170)可往复运动。
76.按照权利要求73或7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为曲杆或操纵 杆(152;174)的自由端配设一驱动件,用于往复运动此自由端。
77.按照权利要求8或7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直线运动的驱 动件(88)或与之连接的零件有一导引装置(176),它基本上垂直于 驱动件(88)的直线运动轴线延伸,以及,曲杆或操纵杆(152;174) 的自由端在至少一个调整位置插入此导引装置内。
78.按照权利要求12或76所述的支架,其特征为:其中装有直线 运动驱动件(88)的梁(24)有一槽,由杆或操纵杆(152;174)的 自由端在至少一个调整位置通过槽延伸到与导引装置(176)配合作用。
79.坐和/或卧具,尤其床,其特征为:它有一个按照前列诸权利要 求之一所述的支架(2)。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坐和/或卧具的衬垫,尤其用于床垫的可电动 机驱动调整的支架

背景技术

这种支架,例如形式上为用于床或卧具的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板 条格栅,是众所周知的。
由EP0583660B1已知一种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支架,它有一基体 和可相对于基体调整的支承件。更具体而言,由此文件已知的支架有 一中央支承件,一个头部支承件和一个腿部支承件,它们与中央支承 件铰接并可绕互相平行的回转轴回转。为了相对于基体调整头部支承 件和腿部支承件,此已知的支架有一调整装置,它有两台调整电动机, 其中之一配属于头部支承件,用于调整此头部支承件,以及另一台配 属于腿部支承件,用于调整此腿部支承件。调整装置装在支架下方的 一个外壳内。由此文件已知的支架其缺点在于有相当大的结构高度, 这一结构高度比传统的可用于调整的板条格栅的结构高度大得多。已 知支架的另一个缺点是,它棒节形(klobig)地工作以及在基体的下 方需要一个相当大的空间安放调整装置的外壳。
由EP0372032D1已知一种类似的安装在真正的支架下方的调整 装置。
由DE3842078C2已知所涉及类型的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支架,它 有一个有梁的基体。此外,这种已知的支架有可相对于基体调整的支 承件和用于相对于基体调整支承件的调整装置,后者装在梁下方的外 壳中。由此文件已知的设计为板条格栅的支架有缺点,它有相当大的 比传统的可用手调整的板条格栅的结构高度大得多的结构高度。此外, 在此已知的支架中同样不利的是,它棒节形地工作以及在基体的下方 需要一个相当大的空间用于安放调整装置的外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支架,它的结 构高度减小。
此目的通过本发明的特征达到,按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坐和/或卧 具的衬垫,尤其用于床垫的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支架,包括一个有梁 的框架状的基体、至少一个可相对于基体调整的具有至少一根梁的支 承件和一个用于相对于基体调整支承件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具 有至少一台作为调整电动机的电动机,其中,至少其中一根梁为了安 装至少部分调整装置设计为空心的或一侧开口,其特征为:所述电动 机装在其中一根梁内。
本发明不受这种思想的约束:调整装置装在真正的基体下方。本 发明基于下列思想,即,调整装置的构件至少部分装在基体的梁之一 或多根梁内。按本发明的教导,梁为此设计成空心的或一侧开口的。 以此方式在梁内形成一空腔,调整装置的构件可装入其中。
以此方式显著降低支架的结构高度。基于按本发明的设计,支架 可有这样一个结构高度,它不比传统的可用于调整的板条格栅的结构 高度大或大得不多。
按本发明的支承件另一个优点在于,在基体的下方不需要用于安 放调整装置零件的空间,所以例如在对象为床的情况下,在支架下方 留下的空间可以不受限制地用作贮存空间。
由于将调整装置的构件放在梁内以及这些构件使用者看不到,所 以按本发明的支架在外观上与传统的可用手调整的例如形式上为板条 格栅的支架没有区别或区别不大。若调整装置的全部构件都装在梁内 (在适当设计梁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可以做到的),则在一个调整装置, 亦即此时支架的支承件没有相对于基体调整,没有任何构件从基体伸 出。以此方式防止支架的使用者进入调整机构并因而受伤。
按本发明的支架另一个优点是,保护装在梁内的调整装置构件避 免损坏和弄脏。
此外,按本发明的支架运输方便,因为它们无疑可以堆垛。在堆 垛多个按本发明的支架时,装在梁内的调整装置构件可靠地受到保护 防止损坏。
按本发明的支架可以是所谓Futon-Bett的一部分,所以按本发明 的教导也可利用于这种Futon-Betten的电动机驱动调整。
按本发明的教导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按本发明的支架即使没有下 部结构,例如没有床架也能工作。这就便于例如在专营商行或百货公 司演示按本发明的支架的功能,它可以为此平放在地板上,然后便可 以演示其功能。
按本发明的教导,调整装置的至少一台调整电动机装在梁上,在 侧视图中处于梁的范围之内。这同样可以实现一种小的结构高度,这 一结构高度不比传统的可用手调整的支架结构高度大或大得不多。
优选地,调整装置的另一些构件或调整装置的全部构件按这样的 方式安置在基体上,即,它们至少在第一调整位置,此时支架的支承 件没有彼此相对调整,在侧视图中被安装在基体的范围内。
按本发明的进一步发展规定,至少梁之一至少按区段设计为朝支 架的支承侧一侧开口的空心型材。这种实施形式特别简单并因而可以 经济地制成。空心型材恰当的尺寸设计是应能在一根或多根梁内容纳 支架的全部构件。
按本发明的进一步发展规定,至少梁之一至少按区段设计为封闭 的空心型材。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提供特别高的稳定性。此外,家具驱 动装置装在此封闭的空心型材内的构件,例如调整电动机,能特别安 全地防止损坏。
调整装置的调整机构可按具体要求在大的范围内选择。一种有利 的实施形式规定,调整装置有至少一个可在第一调整位置和第二调整 位置之间调整的调整件,它与要调整的支承件在作用上连接起来,并 在第一调整位置装入梁内或在侧视图中处于梁的范围之内,以及在第 二调整位置朝支承侧方向从梁伸出。在此实施例中,调整件在其第一 调整位置不从梁凸出,在此位置下例如支承件彼此没有相对调整并展 开一个连续的支承平面。
上面实施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规定,梁有朝支承侧方向的槽,调整 件在其第二调整位置通过槽朝支承侧方向伸出。空心型材的稳定性由 于此槽只有小量的影响,所以按本发明的支架总体上有高的稳定性。 如果支架有多个装在一根或多根梁内的调整件,则为每个调整件配设 一个槽,在第二调整位置调整件通过槽朝支承侧方向伸出。
调整件可按任何恰当的方式设计,例如设计为可直线地从梁移出 的调整件。恰当地,调整件是一根调整杆。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调整杆是一根可朝支承侧 回转地支承的摇杆。在支承件可回转地支承时,这一实施形式可实现 一个大的回转,与此同时可以是一种紧凑的结构方式。
在按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支架的各个构件或全部构件可安装在 一根或多根梁内。恰当地,调整装置的至少一台调整电动机装在一根 梁内,如一种实施形式所规定的那样。在此实施形式中,一台或多台 调整电动机因为安置在梁内而避免损坏和弄脏。
调整装置可按具体的要求有任意的驱动件。恰当地,调整装置有 至少一个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件。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直线运动的驱动件与用于 调整此驱动件的调整件在作用上连接起来,以及设一些装置,它们将 驱动件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调整件在其调整位置之间的运动。根据具体 的要求,在此实施形式中,这些将驱动件的往复运动转换为调整件在 其调整位置之间的运动的装置,按任意恰当的运动学工作。这些装置 优选地装在梁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梁的范围之内。
在具有摇杆和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件的实施形式中,按一项进一 步发展设一些装置,它们将驱动件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摇杆在其调整位 置之间的回转运动。这种实施形式兼有借助于摇杆调整的优点与往复 直线运动的驱动件的优点。这些装置优选地装在梁内或在侧视图中设 在梁的范围之内。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摇杆可以可回转地支承在直线运动的驱动件 上,如一项进一步发展所规定的那样。
此具有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件的实施形式的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 定,驱动件装在梁之一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梁的范围之内。在此实施 形式中,驱动件并未增加支架的结构高度。此外,当驱动件置于梁之 一中时可防止损坏和弄脏。
具有可在第一与第二调整位置之间调整的调整件的实施形式一项 特别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调整装置有一个相对于调整件运动的操 纵件,在这里,操纵件在调整运动期间沿调整件的支承面运动,并因 此使调整件在其第一调整位置与其第二调整位置之间调整。这种实施 形式可实现紧凑的结构方式。此外,它可简单和经济地制造以及坚固 耐用。这种实施形式的基本原理也可应用于传统的支架,在那里调整 装置安排在基体下方,在调整件与操纵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按本发明指 的是,调整件位置固定以及操纵件是运动的,或操纵件位置固定而调 整件是运动的,或调整件和操纵件都可运动。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项恰当的进一步发展规定,操纵件相对于调整 件直线运动;以及,调整件的支承面相对于操纵件的运动轴线是倾斜 的。这种实施形式可以在结构紧凑的同时实现大的调整行程。通过适 当选择调整件的支承面相对于操纵件运动轴线的斜度,可以在一大的 范围内选择调整行程,这一调整行程是在操纵件按预定距离直线运动 时调整件所完成的。在此实施形式中支承面也可设计在操纵件上,例 如形式上是在一个设计为楔形或斜坡道状操纵件上的一个倾斜平面。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调整件的支承面可以是一个基本上平的表面。 例如支承面可与按倾斜平面方式的操纵件配合作用。
但调整件的支承面在横截面内也可设计为弧形,如另一项进一步 发展所规定的那样。在此实施形式中,当操纵件按相同距离直线运动 时,在调整运动的不同阶段调整行程是不同的。这就允许在大的范围 内使调整装置的运动学适应于具体的要求。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支承面优选地与操纵件的运动轴线相交成锐 角。若支承面在横截面内设计为孤形,则孤形横截面的端点优选地与 运动轴线构成一锐角。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支承面在横截面内朝操纵 件方向设计为凸的。
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操纵件装在梁之一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 梁范围之内。在此实施形式中,操纵件不从基体凸出,所以获得一种 紧凑的结构方式。此外在将操纵件安置在梁之一中的情况下,它也受 保护避免损坏和弄脏。
具有摇杆的这种实施形式另一项特别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在 摇杆与基体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之间,或在摇杆与驱动件或与之连接的 零件之间,设一作角向运动的操纵件,它在使摇杆回转的调整运动过 程中与一止挡配合作用。此实施形式同样可以是一种紧凑的结构。此 外,它可以简单并因而经济地制成以及坚固耐用。此实施形式的基本 原理也可应用于传统的支架中,在那里调整装置被安排在基体下方。
按具体的要求,角向运动的操纵件可受拉和/或压,如进一步发展 所规定的那样。
按照所要求的运动学,角向运动的操纵件可按各种方式设计。但 合乎目的地操纵件设计为杠杆或杆。
具有角向运动的操纵件的这种实施形式另一项有利的进一步发展 规定,角向运动的操纵件至少在摇杆的第一调整位置装在梁之一内或 在侧视图中设在梁范围之内。在此实施例中,角向运动的操纵件在第 一调整位置不从基体凸出,所以获得一种紧凑的结构。在将角向运动 的操纵件装在梁内的情况下,操纵件至少在第一调整位置受到保护防 止破坏。
具有角向运动操纵件的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的发展规定,摇杆 可回转地支承在基体上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的第一端绕一根 与摇杆的回转轴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的回转轴铰接地支承在摇杆上; 以及,在直线运动的驱动件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构成一止挡,在调整 运动过程中止挡移到挡靠在操纵件第二端上,使操纵件在继续的调整 运动过程中绕其第二端回转,并由此使摇杆绕其回转轴回转。这种实 施形式同样可以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以及只需要少量构件。因此这种 实施形式能简单和经济地制成以及结构上坚固耐用。
具有角向操纵件的实施形式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摇杆可回转 地支承在基体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的第一端绕一根与摇杆的 回转轴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的回转轴铰接地支承在驱动件上;以及, 操纵件的第二端在一个导引装置上相对于摇杆运动地在摇杆上被导 引,其中,在导引装置的一端设一止挡,操纵件在调整运动过程中以 其第二端挡靠在此止挡上,从而使操纵件绕其有关的回转轴回转,并 由此使摇杆绕其有关的回转轴回转。这种实施形式有与上面所述的实 施形式相同的优点。
具有角向操纵件的实施形式的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摇杆可回 转地支承在驱动件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的第一端绕一根与摇 杆回转轴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的回转轴铰接地支承在基体或与之连接 的零件上;以及,操纵件的第二端在一个导引装置上相对于摇杆运动 地在摇杆上被导引,其中,在导引装置的一端设一止挡,操纵件在调 整运动过程中以其第二端挡靠在此止挡上,从而使操纵件在继续的调 整运动过程中绕其有关的回转轴回转,并由此使摇杆绕其有关的回转 轴回转。这种实施形式有与上述两种实施形式相同的优点。
具有角向运动操纵件的实施形式的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摇杆 支承在直线运动的驱动件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操纵件的第一端绕一 根与摇杆的回转轴平行并与之相隔距离的回转轴铰接地支承在摇杆 上;以及,在基体上设一止挡,操纵件的第二端在调整运动过程中挡 靠在此止挡上,使操纵件在继续的调整运动过程中绕其第二端回转, 并因此使摇杆绕其回转轴回转。这种实施形式有与上述三种实施形式 相同的优点。
在上述有导引装置的实施形式中,导引装置可按任意恰当的方式 设计。恰当地,导引装置是一个纵向延伸的槽,操纵件以其侧向, 例如一个销子或一个滚轮,插入槽中。这种实施形式简单并因而可经 济地制成以及坚固耐用。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槽的纵轴线相对于直线运动的驱动件的运动 轴线恰当地成锐角延伸,如一种实施形式所规定的那样。
构成导引装置的槽可根据具体要求的运动学接任意恰当的方式设 计。恰当地,槽沿直线延伸。这样做简化了在摇杆上槽的构成,并因 而简化了制造。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槽恰当地是一凹槽或一切口。
摇杆的形状可根据具体需要在大的范围内选择。恰当地,摇杆设 计为曲杆或孤形杆,如一项进一步发展所规定的那样。这就可以实现 一种特别有利的运动学。
按本发明的另一项极其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至少基体的第一 梁和基体的第二梁至少在它们互相面对的端部区内设计成空心的;在 第一梁内设一驱动件;设绳索状、带状或链状牵引件,它的第一端固 定在其中一根梁或与之连接的零件上,为了梁彼此相对调整,它与设 在第一梁内的驱动件在作用上连接起来,其中,牵引件按滑轮组的方 式交替地通过至少一个属于第一梁的转向装置和至少一个属于第二梁 的转向装置导引。在这种实施形式中,调整装置的全部构件可以装在 设计为空心的梁内,所以它们受到保护防止损坏和弄脏以及使用者不 能看到。基于利用滑轮组的工作原理,所以采用这种调整装置也可以 在使用较小的并因而便宜的调整电动机的情况下施加较大的。这种 实施形式的一项突出的优点在于,调整装置的构件可以安装在最小的 空间内,从而获得一种特别紧凑的结构。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种进一步发展规定,驱动件是一个直线运动的 驱动件,牵引件的第二端与它在作用上连接起来。以此方式提供一种 特别简单的结构,因为,例如形式上为螺杆驱动的直线运动驱动件有 简单和便宜的标准构件可供使用。
牵引件的第二端可按任意恰当的方式固定在调整装置的构件上。 但恰当的是牵引件第二端固定在此驱动件上。以此方式使结构进一步 简化。
具有设计为空心的梁的实施形式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驱动件 是一个可驱动旋转用于卷绕牵引件的卷绕件,牵引件的第二端固定在 此卷绕件上。此实施形式也是既紧凑又简单的并因而能经济地制造。
牵引件的第一端可按任意恰当的方式固定在支架的一个构件上。 恰当地,牵引件的第一端固定在第二梁上,尤其第二梁的一个内壁上。
具有直线运动驱动件和牵引件的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 定,直线运动的驱动件设计为牵引件,以及为了相对于第一梁调整第 二梁,在牵引件上施加一拉力。在此实施形式中结构进一步简化。
原则上这样做就够了,即,牵引件按2段滑轮组的方式交替地通 过属于第一梁的转向装置和属于第二梁的转向装置导引。不过一种极 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牵引件按至少4段滑轮组的方式交替地通过 属于第一梁的转向装置和属于第二梁的转向装置导引。采用这种实施 形式允许施加特别大的力。第一梁可相对于第二梁按任何恰当的方式 调整,例如可直线调整。
恰当地,第二梁可相对于第一梁回转,使调整装置构成回转驱动 装置。这种实施形式特别适用于具有彼此可相对回转的支承件的板条 格栅。
另一项恰当的进一步发展规定,属于梁之一的转向装置装在此梁 上,尤其装在此梁的内壁上。在此实施形式中由于将转向装置装在梁 上进一步简化了结构,因为不再需要单独与大梁连接的用于固定转向 装置的构件。
不过,属于梁之一的转向装置也可以装在一个与此梁处于传力连 接状态的中间件上,如另一种实施形式规定的那样。
按滑轮组方式工作的实施形式另一项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转 向装置由转向轮构成。在此实施形式中减小了转向装置上的摩擦力, 从而降低了因摩擦造成的力损失。
恰当地转向装置装在梁内。因此防止转向装置破坏,而且从外面 不能看到。
具有设计为空心的梁的实施形式另一项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 至少一个属于其中一根梁的转向装置由一根轴构成,或设在一根轴上, 此轴通过一个在另一根梁内沿调整方向延伸的槽在梁内部延伸。以此 方式,转向装置可对梁的形状无所顾忌地按任意恰当的方式相对于驱 动件,例如相对于卷绕件布置。
具有在梁与转向装置通过其延伸的槽之间可回转的连接装置的实 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此槽按半径绕一回转轴延伸。
在具有直线运动的驱动件的实施形式中,驱动件可按任意恰当的 方式设计。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直线运动的驱动件是一个装在调整 螺杆上可沿轴向运动不可旋转的轴螺母。这种螺杆驱动装置有作为简 单和便宜的标准构件可供使用,所以进一步简化了按本发明支架的制 造并可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形式按运动学反向,直线运动驱动件也可以是一根沿其 轴向运动的调整螺杆,在此调整螺杆上装一个位置固定可驱动旋转的 轴螺母。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调整螺杆恰当地是一螺纹杆,以及轴螺母有 内螺纹。这种螺纹杆能方便地制造并因而经济和坚固耐用。
恰当地,调整装置有至少一台电动机作为调整电动机。设计紧凑 的电动机有简单和便宜的标准构件可供使用。以此方式进一步简化了 按本发明的支架的制造并可降低成本。
支承件的形状、大小和数量以及支承件相对于基体运动的运动学 关系都可在大的范围内选择。恰当地,支架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承件和 一个第二支承件用于平面地支承衬垫,其中,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 件互相铰接并可通过调整装置彼此相对回转。在此实施形式中支承件 可相对于基体实施回转调整,如在板条格栅的情况下众所周知的那样。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第一支承件由中央支承件 构成,第二支承件由上身支承件构成;以及设一腿支承件,腿支承件 与中央支承件在其背对上身支承件的那一侧铰接并可绕一根基本上平 行于上身支承件回转轴的回转轴回转。在此实施形式中扩展了支架的 调整可能性。
上述实施形式的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设头部支承件,它与上 身支承件在其背对中央支承件的那一侧铰接并可绕一根基本上平行于 中央支承件与上身支承件之间回转轴的回转轴回转,和/或,设小腿支 承件,它与腿支承件在其背对中央支承件的那一侧铰接并可绕一根基 本上平行于中央支承件与腿支承件之间回转轴的回转轴回转。在这些 实施形式中允许有更多种多样的调整可能性。
具有这种调整件的实施形式的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要调整的 支承件松靠在属于此支承件的调整件上。在此实施形式中,调整件例 如以其面朝支承件的那一端在调整运动期间沿支承件滑动。在调整件 与相关支承件之间的接触,在此实施形式中在整个调整运动期间通过 支承件的自重形成。
按本发明的教导的另一项极为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调整装置 有至少两个调整单元,其中,每个调整单元配属于一个支承件用于调 整此支承件;以及,设机械耦合装置,它将第一调整单元的构件的运 动按这样的方式与第二调整单元的构件的运动相耦合,即,使第一调 整单元用于调整相关支承件的调整运动与第二调整单元用于调整相关 支承件的调整运动相耦合。在此实施形式中,进一步简化了按本发明 的支架的结构,并因而可以降低成本。这种实施形式尤其在调整装置 有许多调整单元以及其中只有一个部分需要设例如形式上为电动机的 驱动装置而另一些调整单元通过耦合装置驱动时是有优点的。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耦合装置有至少一个耦合 件,它将第一调整单元构件的旋转与第二调整单元的旋转耦合起来, 尤其是第一调整单元的构件旋转固定地与第二调整单元的构件联结。 在此实施形式中可例如为装在基体第一纵梁内的第一摇杆设一例如形 式上为电动机的驱动装置,而装在第二纵梁内的相应的第二摇杆通过 耦合件旋转固定地与此第一摇杆联结,所以在第一摇杆回转时第二摇 杆随着一起回转。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耦合件优选地是一根轴,如一种实施形式规 定的那样。
具有耦合装置的实施形式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耦合装置至少 有一个耦合件,它将第一调整单元的构件移动固定地与第二调整单元 的构件联结。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例如在第一纵梁内可设一直线运动 的驱动件,例如形式上为螺杆驱动装置的轴螺母,它的直线运动通过 此耦合件传递给第二调整单元装在第二纵梁内的构件,所以可以取消 第二调整单元作为直线驱动装置的螺杆驱动装置。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耦合件优选地设计为杆状或板状。以此方式提 供一种简单和便宜的结构。
具有耦合装置的实施形式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第一调整单元 和第二调整单元配属于同一个支承件。在此实施形式中这两个调整单 元可例如装在基体不同的纵梁内并共同用于调整此支承件。
另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第一调整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配属于不 同的支承件。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例如第一调整单元可配属于小腿支承 件以及第二调整单元可配属于腿支承件,所以腿支承件的调整运动与 小腿支承件的调整运动相耦合。
当第一调整单元和第二调整单元配属于不同的支承件时,按一项 进一步发展,耦合装置可设计为使配设第一调整单元的支承件的调整 基本上与配设第二调整单元的支承件的调整同时进行。
不过耦合装置也可以按下列方式设计:配设第一调整单元的支承 件的调整与配设第二调整单元的支承件的调整在时间上错开进行。在 此实施形式中在时间上相继调整这些支承件。
具有耦合装置的实施形式的一项极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定,耦合 装置装在梁之一内或在侧视图中设在此梁的范围之内。在此实施形式 中,耦合装置不从梁凸出并因而不增大支架的结构高度。
基体的形状和结构可在大的范围内选择。恰当地,基体设计为框 架状,如一项进一步发展所规定的那样。
按另一项实施形式,基体有至少两根互相平行并隔开距离的纵梁, 它们通过至少一根横梁互相连接。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提供了一种简单 并与此同时坚固的基体结构。
原则上调整装置的构件可装在任意一根梁内。不过按一项进一步 发展,至少纵梁之一设计用于容纳调整装置的构件。这种实施形式是 有利的,因为通常在纵梁内与横梁相比可为安装调整装置的构件提供 更多的空间位置。
另一项合乎目的的进一步发展规定,支架设计为板条格栅。在这 种实施形式中支架提供一种有弹性的舒适性,板条格栅的这种弹性舒 适性是众所周知的。
具有彼此可回转地连接的支承件的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 定,两个相邻的可彼此相对回转的支承件配设一个有死点的调整装置, 用于支承件彼此相对回转;以及,设操纵装置,它们使用于支承件彼 此相对回转的调整装置通过它们的死点运动到一个稳定的调整位置, 在此调整位置防止支承件彼此相对地恢复到原始位置。此实施形式的 基本原理也可应用于传统的支架中,在那里调整单元设在基体下方。
上述实施形式基本原理的一种简单并因而廉价的设计规定,调整 装置有一肘杆,它的一个杠杆臂铰接在第一支承件上,以及它的另一 个杠杆臂铰接在第二支承件上。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稳定的调整位置恰当地是一个调整位置,支 承件彼此相对回转到此位置。
具有肘杆的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肘杆的杠杆臂之一 设计为曲杆,或为了构成一曲杆回转固定地与操纵杆连接,其中,曲 杆或操纵杆的自由端为了操纵调整装置而往复运动。这种实施形式结 构同样特别简单。
具有包括一个死点的调整装置的实施形式的另一种设计规定,调 整装置有一偏心轮,它可旋转地支承在其中一个支承件上并按这样的 方式贴靠在另一个支承件,即,当偏心轮旋转时支承件彼此相对回转。 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也可借助一种简单并因而便宜的调整装置实现支承 件彼此相对回转,其中,基于偏心轮自在稳定的调整位置,防止支 承件彼此相对复位。通过适当选择偏心轮的形状和偏心率,可使支承 件在一个更大的调整范围达到彼此相对自锁并因而避免复位。
上述实施形式的一项进一步发展规定,为使偏心轮绕其旋转轴旋 转,设一与偏心轮旋转固定连接的操纵杆,它的自由端为了旋转偏心 轮可往复运动。在此实施形式中调整装置只有少量构件,并因而可简 单和经济地制造。
在具有曲杆或操纵杆的实施形式中,为其自由端恰当地配设一驱 动件,用于往复运动此自由端。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采取下列措施提供一种特别简单的结构:直线 运动的驱动件或与之连接的零件有一导引装置,它基本上垂直于驱动 件的直线运动轴线延伸,以及,曲杆或操纵杆的自由端在至少一个调 整位置插入此导引装置内。
具有曲杆或操纵杆和往复运动驱动件的实施形式的另一项进一步 发展规定,其中装有直线运动驱动件的梁有一槽,曲杆或操纵杆的自 由端在至少一个调整位置通过槽延伸到与导引装置配合作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按本发明的支架的坐和/或卧具,尤其 床。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示意性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附图中详细表示了实施 例。
其中:
图1按本发明的支架实施例侧视图,支架处于第一调整位置,由 于视图的原因取走了基体的纵梁在图1中面朝观察者的壁,以便能看 到装在纵梁内的调整装置构件;
图2从上面看按图1的支架的视图,其中为了清楚地表示调整装 置构件在梁内的布局画了几个这种构件;
图3与图1相同的视图,其中按图1的支架处于第二调整位置;
图4沿图1中线A-A的放大剖面图;
图5与图4相同的视图,表示沿图1中线B-B的剖面;
图6与图4相同的视图,表示沿图1中线C-C的剖面,在这里只 画了一根纵梁;
图7A-7D与图1相同的视图,表示与图1相比略有修改的实施形 式在小腿支承件和腿支承件区域内的局部,用于说明不同调整位置的 调整运动;
图8与图1相同的视图,比例放大地表示与图1相比略有修改的 实施例在头部支承件区域内的详情;
图9A-9F与图8相同的视图,用于说明按图8的实施例不同调整 位置的调整运动;
图10A-10E与图7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7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11与图8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8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12A-12E与图9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1的实施例处于不同 的调整位置;
图13与图1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14与图2相同的视图,表示从上面俯看按图13的实施例的视 图;
图15沿图13中线A-A的剖面;
图16与图1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17与图2相同的视图,表示从上面俯看按图16的实施例的视 图;
图18A沿图16中线A-A的剖面;
图18B沿图16中线B-B的剖面;
图19与图1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20与图2相同的视图,表示从上面俯看按图19的实施例的视 图;
图21A-21D与图19相同的视图,并用较小的比例表示按图19的 实施例处于不同的调整位置;
图22用很大的比例表示图21D中小腿支承件区域的详情;
图23A-23E与图1相同的视图,表示按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另一种 实施例处于不同的调整位置;
图24A-24E与图23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23的调整装置的修改;
图25A-25D与图24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24的调整装置的修改;
图26A-26E与图25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25的调整装置的修改;
图27A-27D与图25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25的调整装置的修改;
图28A-28E与图27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27的调整装置的修改;
图29A-29E与图28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28的调整装置的修改;
图30与图23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23的调整装置的修改;
图31与图7相同的视图,表示按本发明的支架另一种实施例;
图32按本发明的支架另一种实施例侧视图,由于视图的原因取 走了纵梁在图32中面朝观察者的壁,以便能看到调整装置的构件;
图33与图23相同的视图,表示按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另一种实施 例;
图34图33的左视图,表示按图33的支架的纵梁内部;
图35与图33相同的视图,表示按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另一种实施 例;
图36与图11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1的实施例的修改;
图37A-37C与图12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36的实施例处于不同 的调整位置;
图38A-38E按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另一种实施例处于不同调整位置 的侧视图,其中为了简化视图仅表示了摇杆和操纵件以及上身支承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按本发明的可电动机驱动调整的支架2第一种实施例, 用于图中未表示的坐和/或卧具的衬垫,尤其用于床垫,支架设计为板 条格栅。支架2有设计为框架状的基体4,以后借助图2进一步说明 此基体。此外,支架2有多个可相对于基体调整的支承件,它们用于 平面地支承在图中未表示的坐和/或卧具的衬垫。
具体而言,支架2有一中央支承件6,上身支承件8与之铰接并 可绕一平回转轴回转,腿支承件10与中央支承件背对上身支承件8 的那一侧铰接并可绕一平行于上身支承件8的回转轴的回转轴回转。 头部支承件12与上身支承件8在其背对中央支承件的那一侧铰接并可 绕一根平行于中央支承件6与上身支承件8之间的回转轴的回转轴回 转。此外,小腿支承件14与腿支承件10在其背对中央支承件6的那 一侧铰接并可绕一根相对于中央支承件6与腿支承件10之间的回转轴 回转。
此外,支架2有一调整装置,用于相对于基体4或彼此相对地调 整支承件8至14,它包括三个调整单元16、18、20。调整单元16用 于相对于基体4调整小腿支承件14,调整单元18用于相对于基体4 调整腿支承件10,以及调整单元20用于相对于基体4调整上身支承 件8和头部支承件12。
由表示从上方俯看按图1的支架的图2中可以看出,基体4设计 为框架状并有两根互相平行和相隔距离地延伸的纵梁22、24,它们借 助互相平行延伸和相隔距离的横梁26、28、30互相连接。在此实施例 中,纵梁22、24和横梁26、28为了容纳调整装置的构件设计为空心 的,确切地说设计为基本上封闭的空心型材。
调整单元16、18、20的结构在下面借助于图1详细说明,为了视 图的原因,图中取走了梁24面对观察者的壁,以便能看到调整单元 16、18、20的构件。
调整单元16有一调整电动机32,它安装和支承在横梁26内(见 图2),并通过锥齿轮传动装置34与装在纵梁24内并可旋转地支承 在纵梁24内的调整螺杆36驱动旋转地连接起来,在此调整螺杆上不 可转动但可沿轴向运动地装一制有内螺纹的轴螺母38,轴螺母38构 成调整单元16直线运动的驱动件。杆状牵引件40与轴螺母38连接, 形式上为设计为摇杆42的调整杆的调整件可绕回转轴41回转地支承 在牵引件40上,回转轴41与支承件6至14之间的回转轴平行。
摇杆42一侧有支承面44用于支承操纵件46,后者由一可转动地 支承在纵梁24内壁上的滚轮构成。在此实施例中,摇杆42的支承面 44在横截面内设计成孤形并朝操纵件46方向凸出。基于摇杆42在与 直线运动的轴螺母38连接的牵引件40上的布局,摇杆42相对于操纵 件46直线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摇杆42在调整运动期间以其支承面44 靠在操纵件46上运动并与此同时回转,这在下面还要借助图7进一步 说明。
另一方面调整单元16有一角向运动的操纵件,在此实施例中它由 杠杆48构成,杠杆48的一端铰接地并可绕一与摇杆42的回转轴41 平行的回转轴50回转地支承在摇杆42上离开其回转轴41一定距离的 地方。杠杆48背对回转轴50的那一端54松靠在纵梁24底部56上, 并在回转摇杆42的调整运动过程中与止挡58配合作用,止挡58在纵 梁24底部56上的内侧固定地安置在杠杆50端部54的运动轨迹内。
如图1所示,调整螺杆36、轴螺母38、操纵件46和止挡58均装 在设计为空心型材的纵梁24内,所以调整装置的这些构件不从支架2 的基体4伸出。此外,在图1所示的调整位置,此时小腿支承件14没 有相对于基体4调整,摇杆42和与之连接的杠杆48也完全装入纵梁 24内。
为了相对于基体4调整小腿支承件14,摇杆42可在图1所示的 摇杆42此时装在纵梁24内的调整位置与第二调整位置之间调整,第 二调整位置表示在图3中,在此位置摇杆42朝图1和3中用箭头60 象征性表示的支承侧方向从纵梁42伸出。为此,纵梁24的上壁设一 缝隙状槽62,摇杆42穿过它延伸到其在图3中表示的调整位置并因 而朝支承侧60的方向伸出(见图2)。
小腿支承件14在远离其回转轴处松靠在摇杆42面朝它的表面上, 并因而在支架的所有调整位置均由摇杆42支承。
在图1中表示的调整位置下,小腿支承件14以其下侧面状靠放在 调整杆42的上支承面64上,调整杆42以一个与上支承面64平行的 下支承面66在内侧支承在纵梁24底部56上,所以在此调整位置通过 小腿支承件14传给调整杆42的力从调整杆42传入纵梁24,并因而 不导致调整螺杆36受载。
调整单元18有一形式上为摇杆68的调整件,它可绕一根与摇杆 42的回转轴41平行的回转轴70回转地支承在牵引件40上,并因而 与轴螺母38和牵引件40一起沿双向箭头72的方向直线往复运动。在 此实施形式中牵引件40因而构成耦合装置,用于将在调整单元18上 的摇杆68的直线运动与调整单元16的摇杆42或轴螺母38的直线运 动相耦合。
摇杆68有一支承面74,用于支承在设计为滚轮的操纵件76上, 在这里,在调整运动期间摇杆68以其支承面倚靠在操纵件76上运动 并因此绕其回转轴70回转。操纵件76装在纵梁24内并可转动地支承 在纵梁24的内壁上。支承面74在摇杆68的任何调整位置均相对于摇 杆68由轴螺母38的直线运动轴线确定的直线运动轴线成一锐角地倾 斜,以及在横截面内设计成孤形。与摇杆42的支承面44不同,支承 面44设计为朝所属的操纵件46的方向凸出,而摇杆68的支承面74 设计为相对所属的操纵件76的方向凹入。以此方式,在支承面74沿 操纵件76运动时,与支承面44沿操纵件46运动相比,提供了另一种 有利于腿支承件10调整的运动学关系。
由图1可以看出,操纵件76和牵引件40装在纵梁24内。此外, 在图1所示的调整位置,摇杆68装在纵梁24内,由图1同样可见这 种情况。摇杆68可在其第一调整位置和图3中表示的第二调整位置之 间调整,在第二调整位置摇杆68朝支承侧60方向从纵梁伸出。为此, 纵梁24在其上壁有一缝隙式槽78(见图2),摇杆68在其第二调整 位置穿过槽78朝支承侧方向延伸,如图3所示。
腿支承件10松靠在摇杆68面朝它的支承面80上。
用于相对于基体4调整上身支承件8和头支承件12的调整单元 20有一形式上为电动机的调整电动机82,它安装并支承在设计为空心 型材的横梁28内(见图2),并通过锥齿轮传动装置84与支承在纵 梁24内可驱动旋转的调整螺杆86处于旋转驱动连接状态,在调整螺 杆上安装一个不能旋转但可沿调整螺杆86轴向运动的轴螺母88。
此外,调整单元20有一个与轴螺母88承拉连接的牵引件90,在 其背对轴螺母的那一端构成操纵件92,操纵件用于操纵肘杆94,肘杆 94用于头支承件12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头支承件12借助肘杆 94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的调整在后面再借助图9详细说明。
调整电动机32和82可借助图中未表示的控制装置共同或彼此独 立控制。调整电动机32和82的供电通过图中同样没有表示的电源装 置进行。
此外,调整单元20有一个形式上为摇杆96的调整件,它的一端 可绕一与支承件8至14的回转轴平行的回转轴97回转地支承在纵梁 24内壁上。摇杆96有一支承面98用于支承在操纵件100上,操纵件 100由一个可旋转地支承在牵引件90上的滚轮构成,并与牵引件90 一起沿一条由轴螺母88的运动轴线决定的直线运动轴线相对于摇杆 96往复运动。
此外,调整单元20有一角向运动的操纵件102,在此实施例中它 设计为杠杆,杠杆的一端104可绕一与摇杆96的回转轴平行的回转轴 108回转地支承在摇杆96上远离其回转轴的地方。杠杆102背对回转 轴106的那一端107松靠在牵引件90面朝它的表面108上。在牵引件 90背对轴螺母88的那一端构成止挡110,操纵件102在为了回转摇杆 96的调整运动过程中与此止挡110配合作用。
由图1可以看出,调整螺杆86、轴螺母88、牵引件90以及操纵 件100,都装在设计为空心型材的纵梁24内,并因而不从支架2的基 体4凸出。此外,在图1所示的调整位置,摇杆96以及角向运动的操 纵件102也都装在纵梁24内,所以在此调整位置这些构件都不从纵梁 24伸出。
摇杆96可在其图1中表示的此时它处于纵梁24内的调整位置与 图3中表示的第二调整位置之间的调整,在第二调整位置摇杆96朝支 承侧60的方向从纵梁24伸出。为此,纵梁24的上壁有一缝隙式槽 112(见图2),摇杆96在其第二调整位置穿过此槽朝支承侧60方向 延伸,并因而从纵梁24伸出。
上身支承件8以其面朝摇杆98的一侧松靠在摇杆96上,并因而 在所有的调整位置由摇杆96支承。
原则上,为了调整支承件6至14,装在纵梁24内的调整单元16、 18、20就够用了。不过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纵梁22也设计为基 本上封闭的空心型材,其中装有另一些调整单元。在这里,为腿支承 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配设另一些调整单元,它们的结构基本上与调 整单元16、18的结构一致。
但配属于这些调整单元的调整螺杆的旋转驱动装置不是借助一台 自己的调整电动机进行的,而是通过齿形皮带轮113(见图2),它可 旋转地支承在纵梁22内并旋转固定地与配属于所涉及的其他调整单 元的调整螺杆连接。为了旋转驱动齿形皮带轮112并因而所涉及的调 整螺杆,设齿形皮带114,它通过齿形皮带轮116导引,齿形皮带轮 116旋转固定地与锥齿轮传动装置34旋转固定地连接并因而与调整单 元16的调整螺杆36旋转固定地连接。因此,调整螺杆36的旋转运动 同步传递给设在纵梁22内的调整螺杆。所以齿形皮带114构成机械耦 合装置,用于将装在纵梁22内的调整螺杆的旋转与装在纵梁24内的 调整螺杆36的旋转相耦合。这种设计的优点是,作为装在纵梁22内 的调整螺杆的旋转驱动装置不需要单独的调整电动机,这就简化了按 本发明的支架2的结构并因而可以降低成本。这种结构的另一个优点 在于,基于通过齿形皮带114构成的机械耦合装置,装在纵梁24内的 调整单元16、18的调整运动,与装在纵梁22内的调整单元的调整运 动完全同步进行。但原则上作为装在纵梁22内的调整螺杆的旋转驱动 装置也可以设单独的调整电动机。
此外,在纵梁22内还设另一个调整单元,它配属于上身支承件8 和头支承件12。此另一个调整单元的结构与调整单元20一致,但作 为用于所述的调整螺杆的旋转驱动装置不设单独的调整电动机。确切 地说,此旋转驱动装置借助一可旋转地支承在纵梁22内并可旋转地与 所涉及的调整螺杆连接的齿形皮带轮118实现,齿形皮带轮118经齿 形皮带120与齿形皮带轮122旋转驱动连接,齿形皮带轮122旋转固 定地与锥齿轮传动装置84并因而与调整螺杆86连接。
由图2可见,齿形皮带轮113、116和118、122装在纵梁22、24 内,以及齿形皮带114、120装在横梁26、28内,所以它们都不从基 体4伸出。
由图2还可看出,纵梁22有与缝隙式槽62、68、112对应的缝隙 状槽62’、68’、112’,在图3所示的调整位置,调整杆穿过它们 延伸,这些槽配属于装在纵梁22内的那些调整单元。
图3表示支架2处于第二调整位置,此时摇杆42、68、96已回转 并穿过纵梁24中的槽62、68、112延伸并朝支承侧60方向伸出,从 而使上身支承件8和头支承件12以及腿支承件6和小腿支承件14相 对于中央支承件6和基体4调整。
由表示沿图1中线A-A的剖面的图4可见,纵梁22、24和横梁 28设计为空心型材,其中,在纵梁24内装有调整螺杆86,在纵梁22 内装有调整螺杆86’,它们与配属于它们的齿形皮带轮118或122旋 转固定地连接,齿形皮带120通过齿形皮带轮导引。此外,由图4可 见中央支承件6的纵梁124、126,它们与基体4的纵梁22、24面朝 它们的面连接。中央支承件6的纵梁124、126在其上侧支承着板条格 栅的板条,图4中只能看到其中的板条128。
由表示沿图1中线B-B的剖面的图5可以看出,纵梁22、24在此 区域设计为封闭的空心型材,以及摇杆96通过槽112和装在纵梁22 内的摇杆96’通过槽112’延伸,其中摇杆96’支承上身支承件8的 纵梁130和摇杆96支承上身支承件8的纵梁132。纵梁130、132支 承板条格栅的板条,图5中表示了其中一个板条并用符号134表示。
此外由图5可见,在纵梁24内安装齿形皮带轮122和轴螺母88 以及杠杆102,而在纵梁22内安装齿形皮带轮118和轴螺母88’以及 杠杆102’。
图6表示沿C-C线的剖面,在此图中只画了纵梁24。由图6可见, 摇杆96借助于支承销136可回转地支承在纵梁24内。由图6还可看 出,牵引件90在摇杆96的区域内设计为叉状。
下面借助图7A至7D说明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相对于基 体4和中央支承件6的调整。
图7A表示按图1的支架2处于调整运动的第一终端位置时的局 部,此时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未相对于中央支承件6调整, 以及与其他支承件12、14一起展开成一共同的支承平面。与图1相比 略有修改的是,摇杆42不是远离轴螺母38地支承在牵引件40上,而 是直接支承在轴螺母38上。
为了调整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调整电动机32驱动调整 螺杆36,使轴螺母38在调整螺杆36上在图7A中向左运动。在这种 情况下摇杆42首先以其支承面44挡靠在操纵件46上,并与此同时绕 其回转轴41回转。
因为摇杆68通过牵引件40与轴螺母38耦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摇杆68也直线地在图7A中向左运动,在此过程中摇杆68以其支承面 79挡靠在操纵件76上并绕其回转轴70回转。
腿支承件10借助回转支承可绕回转轴138回转地与小腿支承件 14连接,其中回转支承有一止挡,用于阻止小腿支承件14相对于腿 支承件10顺时针回转。基于此止挡,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在 调整运动的第一运动阶段继续展开为一共同的支承平面。
在图7B所示的第二运动阶段,杠杆48以其端部54挡靠在止挡 58上,所以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操纵件46与摇杆42的支承 面44脱离接触,以及确切地说摇杆42只是在杠杆48的作用下绕其回 转轴41回转,如图7B中所示。在此期间,摇杆68以其支承面74继 续沿操纵件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按这样的方式选择运动学关系,即, 使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在此第二运动阶段继续展开为一共同 的支承平面。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摇杆42和68继续绕配属于它们的 回转轴41、70回转,所以不断增大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的斜 度,直至图7C所示的运动阶段小腿支承件14开始绕回转轴138相对 于腿支承件10回转。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摇杆42和68继续绕其回转轴41或 70回转,以及小腿支承件14进一步绕回转轴138相对于腿支承件10 回转,直至达到图7D所示的调整运动第二终端位置。
下面借助图8和9详细说明上身支承件8和头支承件12相对于中 央支承件6和基体4的调整。
图8表示在上身支承件8与头支承件12之间连接区内的详情。这 两个支承件8、12可绕回转轴140回转地互相连接,其中,此回转通 过肘杆94进行,肘杆有两个杠杆臂142、144,它们在折拐点146互 相铰接。杠杆臂144背对折拐点146的端部支承在一个铰接在头支承 件12的铰链148上,以及杠杆臂142背对折拐点146的端部支承在一 个铰接在上身支承件8的铰链150上。操纵杆152的一端回转固定地 与杠杆臂142连接。它的另一端通过销子154插入一个在牵引件90上 构成的导引装置156内,导引装置垂直于轴螺母88的直线运动轴线延 伸。
图9A表示调整运动的第一终端位置,此时头支承件12和上身支 承件8未相对于中央支承件6回转,以及互相展开成一个基本上水平 的支承平面。在此起始位置,操纵杆穿过在纵梁24上壁内构成的缝隙 状槽147(见图2)延伸并插入导引装置156。在纵梁22内按相应的 方式构成槽147’(见图2)。
在调整运动的第一运动阶段中,为了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头 支承件12,调整电动机82驱动调整螺杆86,使轴螺母88在调整螺杆 上在图9A中向左运动。在此期间导引装置156沿运动方向在后面的壁 158压靠在销子154上,所以由杠杆臂142和操纵杆152构成的双臂 曲杆绕铰链150回转。在这种情况下杠杆臂142与144之间的夹角增 大,所以头支承件12绕回转轴140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回转,如图 9B中所示。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在第二运动阶段中,杠杆臂142与 144的夹角继续增大,直至此角度大于180°并因而越过肘杆94的死 点,如图9C所示。头支承件12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的这一回转位置, 基于越过了肘杆94的死点,因而是一个稳定的调整位置,所以头支承 件12即使在负载作用下也不会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恢复原位。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操纵杆152从导引装置156脱出。 此外,操纵件100挡靠在摇杆96的支承面98上,所以摇杆96绕其回 转轴95回转,并因而使上身支承件8与头支承件12一起,绕配属于 它们的在图9中未表示的回转轴,相对于中央支承件回转,如图9C和 9D所示。
在调整运动的第三运动阶段,牵引件90的止挡110挡靠在操纵件 102端部107,从而使操纵件102绕其端部107回转,并因而使摇杆 96绕配属于它的回转轴95回转,在此期间摇杆96的支承面98与操 纵件100脱离接触,如图9E所示。
图9F表示调整运动的第二终端位置。
在图1-9中表示的支架2有小的结构高度,它不大于或仅略大于 可用手调整的传统板条格栅的结构高度。做到这一点是基于调整装置 的构件在图1所示的调整运动第一终端位置完全装在基体4的梁22、 24、26、28内,并因而不从基体4伸出。因此调整装置不需要在基体 4下方任何附加的空间。由于安装在梁22、24、26、28内,调整装置 的构件受到保护防止损坏和弄脏。基于所选择的运动学,支架2可实 现一种特别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的、适应使用者身体的具体状况的支 承件8、10、12、14的调整。
支承件8、10、12、14从图3所示的调整位置复位到图1所示的 起始位置,在支承件8、10、12、14的自重作用下进行,但与此同时 接通驱动装置。为此调整电动机驱动调整螺杆,使轴螺母朝着其在图 1中所示的起始位置方向运动。
图10A-10E表示调整单元16、18的修改,其中调整电动机32、 锥齿轮传动装置34,调整螺杆36和轴螺母38配属于调整单元18。调 整单元16的基本构件160通过牵引件40与轴螺母38机械耦合,所以 基本构件160跟随轴螺母38的直线运动。在此实施例中,摇杆42和 68可绕其回转轴41或70回转地支承在纵梁24的内壁上。
在按图10的修改中,按图1所示的实施例调整单元18作用方式 的运动学反向,操纵件46和止挡58设在基本构件160上并因而运动, 而摇杆42位置固定地支承。按与之相应的方式,配属于摇杆86的操 纵件76在此实施例中设在轴螺母38上并因而可运动,而摇杆68位置 固定并可回转地支承。此外,在此修改中,形式上为杠杆162的角向 运动操纵件配属于摇杆68,杠杆162的一端164可回转地支承在摇杆 68上远离其回转轴70的地方,以及它的另一端166在调整运动过程 中与在轴螺母38上构成的止挡168配合作用。
图10A表示了调整运动的第一终端位置,此时腿支承件10和小腿 支承件14未调整并展开一个共同的基本上水平的支承平面。为了调整 支承件10、14,调整电动机32驱动调整螺杆36,使调整单元18的轴 螺母38并因而基于通过牵引件40的耦合也使调整单元16的基本构件 160在图10中向右运动。在此期间,在第一运动阶段,操纵件46和 76挡靠在摇杆42或68的支承面44或74上,所以摇杆42、86绕其 回转轴41或70回转,并与此同时使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相 对于中央支承件6调整,此时,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继续展 开为一共同的支承平面。
在第二运动阶段,支承在摇杆42上的杠杆48以其端部54挡靠在 止挡58上,所以杠杆48绕其端部54回转,并因此使摇杆42与操纵 件46脱离接触并继续回转,如图10B所示。
在调整运动的第三运动阶段,止挡168挡靠在支承在摇杆86上的 杠杆162端部166上,从而使杠杆162绕此端部166回转。在此过程 中摇杆68与操纵件76脱离接触并继续回转,如图10C所示。此外, 在此运动阶段,小腿支承件14绕回转轴138相对于腿支承件10回转。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腿支承件10与小腿支承件14之间 的夹角如图10D所示增大,直至达到图10E所示的调整运动第二终端 位置。
图11表示用于头支承件12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的调整装置 的一种修改。在此改型中,调整装置有一绕旋转轴168支承在上身支 承件8上的偏心轮170,偏心轮贴靠在头支承件12面朝上身支承件8 的那个端面172上。在这里,偏心轮170装在一个在上身支承件8内 构成的槽中,并旋转固定地与操纵杆174连接,操纵杆背对轴168的 那一端176插入轴螺母上的导引装置156内。
下面借助图12A至12E详细说明头支承件12借助偏心轮170相对 于上身支承件8的调整。
在图12A中表示的调整运动的第一终端位置下,头支承件12未相 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因此支承件8、12展开成一共同的基本上水 平的支承平面。
为了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头支承件12,调整电动机驱动调整 螺杆86,使轴螺母88在图12中向左运动。在此期间,沿轴螺母88 的运动方向在后面的导引装置156壁158压靠在杠杆174的端部176 上,所以使杠杆在图12中顺时针方向回转并旋转偏心轮170,以及在 此过程中头支承件12绕回转轴140反时针方向回转,如图12B所示。 基于偏心轮170的偏心率,因而增大了头支承件12的端面172与轴 168之间的距离,直至达到图12C中所表示的头支承件12相对于上身 支承件8的调整运动的终端位置,以及偏心轮170的操纵杆174与导 引装置156脱开,如图12C中所示。
如在图12D和12E中表示的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与按图9的 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进行,直至达到在图12E中表示的调整运动的第 二终端位置。
在图12C中表示的头支承件12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的回转位置, 基于偏心轮170的自锁作用是一个稳定的回转位置,所以防止偏心轮 的转回,并因而头支承件12即使处于负载下也不会恢复原位。
图13和14用与图1和2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的实施形式的另 一种修改,其中,用于将调整螺杆36’的旋转与调整螺杆36的旋转耦 合的耦合装置通过装在横梁26内的轴178和锥齿轮传动装置180、182 实现。为此在锥齿轮传动装置34的从动轴上旋转固定地装第一锥齿轮 184,它与旋转固定地与轴178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86啮合。在这里, 锥齿轮184、186装在纵梁24内。另一个第一锥齿轮188旋转固定地 与轴178连接,此第一锥齿轮188与另一个第二锥齿轮187啮合,后 者旋转固定地与调整螺杆36’连接,在这里锥齿轮187、188装在纵梁 22内。
按与之相应的方式,调整螺杆86的旋转通过锥齿轮对190、192 或194、196和轴198传递给调整螺杆86’。在这里轴198装在横梁28 内,以及锥齿轮对190、192或194、196都装在纵梁24或22内。
图15表示沿图13中线A-A的剖面,从中可看出轴198和锥齿轮 对190、192或194、196。此外,由图15还可看出,纵梁22、24在 其与横梁28的连接部位,为了通过轴198设计为开口的。
图16和17用与图1和2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的实施形式的另 一种修改。在此修改中,装在梁24内的调整单元16、18、20设计为 与借助于图1所说明的相同。
但与图1的区别是在纵梁22内安装的调整单元没有旋转驱动装 置。确切地说,装在纵梁22内属于小腿支承件14或腿支承件10的摇 杆的直线运动采取这样的措施达到,即,装在纵梁22内其上可回转地 支承摇杆的牵引件通过杆状连接件与牵引件40固定联结。在这里,杆 状连接件22在纵梁22、24彼此面对的侧面内构成的槽内导引。此外, 装在纵梁22内的调整单元设计为与借助图1针对装在纵梁24内的调 整单元所说明的一样。
装在纵梁22内配属于上身支承件8和头支承件12的调整单元设 计为基本上与针对图1中的调整单元20所说明的一样,其差别在于此 调整单元没有旋转驱动装置。为了将支承在纵梁22内配属于上身支承 件8的摇杆的回转运动与支承在纵梁24内的摇杆96的回转运动耦合, 设一回转轴202,它的一端旋转固定地与装在纵梁24内的摇杆96连 接,以及另一端旋转固定地与装在纵梁22内的摇杆连接。回转轴202 穿过在纵梁22、24互相面对的表面内构成的槽延伸到纵梁22、24内 部。此外,装在纵梁22内配属于上身支承件8的调整单元设计为借助 于图1已说明的一样。
此外,在此修改中设一回转轴204,它将肘杆94的轴150与设在 梁22区域内的肘杆相应的轴旋转固定地连接,所以肘杆94与此另一 肘杆旋转固定地互相耦合。
图18A表示沿图16中线A-A的剖面,在此图中可以看出,调整电 动机82安装在一个设在纵梁24上的外壳内。
在表示沿图16中线B-B的剖面的图18B中可看出回转轴202,它 将摇杆96与装在纵梁22内的摇杆96’连接起来。
在图19和20中用与图1和2相同的视图表示按图1的实施形式 的一种修改,其中,用于调整支承件8至14的调整单元设计为与借助 图1已说明的一样。此修改与按图1的实施形式的差别在于,整个支 架2放在一支承件206上。由此图看不到并因此在这里要说明的是, 此支承件206设计为框架状并有两根彼此隔开距离的平行的纵梁,在 图19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根纵梁并用符号208表示。此纵梁在其端部 通过横梁互相连接。若出自于稳定性的原因需要,支承件206的纵梁 可在离其端部一定距离处通过另一些横梁互相连接。支承件206的纵 梁也可以仅通过一根横梁或多根横梁在离其端部一定距离处互相连 接。在按图19的实施形式的修改中,支承件也可以通过一平面的支承 件构成。
此外,在此修改中调整单元16有另一根摇杆210,它可绕一根与 摇杆42的回转轴41同轴的回转轴211回转地支承在牵引件40上。摇 杆210也可以绕一根与摇杆42的回转轴41隔开距离的回转轴可回转 地支承在牵引件40上。摇杆210有一个在横截面内弧形的并朝一个在 此实施例中设计为滚轮的操纵件212的方向凸出的支承面214。操纵 件212在这里位置固定地支承在纵梁24的内壁上。
由此图看不出并因而应在这里说明的是,装在纵梁22内相应的调 整单元20’按相应的方式有一摇杆210’,为它配设一形式上为滚轮的 操纵件,此操纵件支承在纵梁22的内壁上。
在图19所示的构成调整运动第一终端位置的第一调整位置,摇杆 210完全装入纵梁24以及相应的摇杆210装在纵梁22内,所以摇杆 210、210’不从支架的基体4伸出。
若调整电动机32驱动调整螺杆36,使轴螺母38在图19中向左 运动,则按借助图1已说明的同样的方式进行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 件14的调整。
若调整电动机32驱动调整螺杆36与上述不同地使轴螺母38在图 19中向右运动,则整个基体4相对于支承件206倾斜,如下面借助图 21A至21D详细说明的那样。
图21A表示按图19的支架2处于在图19中表示的调整运动第一 终端位置。
若从此终端位置出发调整电动机32驱动调整螺杆36,使轴螺母 38在图21中向右运动,则使牵引件40在图21中向右运动,牵引件 由于其设计为杆也可承受压应力并可回转地支承在摇杆210上。在此 期间摇杆210从其支承面214挡靠在操纵件212上并绕回转轴41回转。 在这里,通过将基体4借助摇杆210支承在支承件206上侧,使基体 4绕其背对调整单元16的那一端216相对于支承件206倾斜,如图21B 所示。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基体4相对于支承件206的斜度如 图21所示增大,直至达到图21D所示的此调整运动的第二终端位置, 此时整个基体4相对于支承件206倾斜约10°角。
图22在放大图中表示图21D摇杆210区域的详情。在图19所示 的实施例中,配属于摇杆42或68的操纵件46和48或76,在轴螺母 38在图21A中向右运动时保持不接触,所以在此调整运动期间仅是整 个基体4倾斜,而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并不相对于中央支承 件6调整。但也可以按这样的方式设置摇杆210和操纵件212,即, 使得轴螺母在图21中向左运动时,不仅基体4相对于支承件206倾斜, 而且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14也相对于中央支承件6调整。在这 里,基体4相对于支承件206的倾斜与支承件10、14的调整可同时或 在时间上错开地进行。
图23A表示调整装置另一种实施例,它例如可用于相对于基体4 调整上身支承件8。在此实施形式中调整装置有一调整电动机216,它 与可驱动旋转的调整螺杆218旋转驱动连接,在此调整螺杆上不可旋 转但可轴向运动地装一轴螺母220。轴螺母220与一可旋转地支承着 的滚轮连接,滚轮构成一操纵件222,用于一根可绕与上身支承件8 的回转轴平行的回转轴224回转地支承在纵梁24内表面上的摇杆226。
调整电动机216、调整螺杆218和轴螺母220都装在设计为空心 型材的纵梁24内。在图23A所示的第一调整位置,摇杆226同样装入 纵梁24。上身支承件8松靠在摇杆226背对回转轴224的那一端上, 在纵梁24背对上身支承件的那一侧有一缝隙状槽,摇杆226为了调整 上身支承件8穿过它朝支承侧60的方向延伸,如例如借助于图1针对 缝隙状槽62和摇杆42已说明的那样。
为了相对于基体调整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216驱动调整螺 杆208,使轴螺母220在图23中向左运动。在此期间操纵件222挡靠 在摇杆226的支承面228上,支承面228相对于轴螺母220的直线运 动轴线倾斜以及在此实施例中在横截面内设计成弧形并朝操纵件220 方向凸出。
在调整运动过程中,摇杆226在操纵件224作用下绕其回转轴224 回转并在此情况下使上身支承件8相对于基体2调整,如图23B至23D 所示,直至达到图23E所示的调整位置,这一位置相当于此调整运动 的第二终端位置,以及在此位置上身支承件8相对于基体4回转了一 个最大的回转角。上身支承件8从图23E所示的终端位置复位到图23A 所示终端位置在上身支承件8自重的作用下进行,但与此同时接通调 整电动机216,它驱动调整螺杆218使轴螺母222在图23中向右运动。
图24A至24E表示按图23实施形式的修改,它与按图23A的实施 形式的差别在于,为摇杆226配设附加的形式上为杠杆230的角向运 动操纵件,杠杆的一端232可绕平行于回转轴224的回转轴234回转 地支承在摇杆232上远离其回转轴224的地方。杠杆232的另一端236 在调整运动过程中与止挡238配合作用,止挡238设计在轴螺母220 上,如下面借助图24B至24E详细说明的那样。
为了相对于基体4调整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216驱动调整 螺杆218,使轴螺母220在图24中向左运动。在此期间操纵件222挡 靠在支承面228上,所以摇杆226在调整运动的第一运动阶段绕回转 轴224回转,如图24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228与止挡238处于 不接触状态。
在调整运动随后的运动阶段,止挡238挡靠在杠杆230端部236 上,所以杠杆绕其端部236回转并与此同时使摇杆226绕其回转轴224 回转,以及操纵件222与支承面228脱离接触。
在轴螺母220在图24中向左进一步运动时,摇杆226继续绕其回 转轴224回转并由此调整上身支承件8,如图24D所示,直至达到图 24E所示的回转位置,这一位置相当于调整运动的第二终端位置。
在此实施形式中基于操纵件224和230的相继作用,获得一种沿 整个调整运动均匀的作用力过程。
图25表示按图24的实施例的一种修改,其中,与按图24的实施 形式一致,设计为滚轮的操纵件222与由杠杆230构成的角向运动操 纵件互相接触。此修改与按图24的实施形式的区别在于,杠杆230的 端部236可绕平行于摇杆226回转轴224的回转轴240回转地支承在 轴螺母220上。在此修改中杠杆230的另一端232在一导引装置中相 对于摇杆226运动地在此摇杆上被导引,其中,导引装置由设计在摇 杆226上的槽242构成,杠杆230通过一个装在其端部232上的销子 244插入其中,如图25B中所示。在槽242面朝回转轴224的那一端 构成了止挡246。
为了调整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216驱动调整螺杆218,使轴 螺母220在图25中向左运动。在此过程中操纵件222首先挡靠在摇杆 226的支承面228上,从而使摇杆绕其回转轴224回转并由此使上身 支承件8相对于基体2回转。在此过程中销子244在槽242内滑动, 起先未挡靠在止挡246上。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销子244挡靠在止挡246上,从而使 摇杆226与操纵件222脱离接触,并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仅仅 在杠杆230作用下绕其回转轴224回转,如图25B和25C所示,直至 达到图25D中表示的调整运动第二终端位置。
图26表示按图25的实施例的一种修改,其中,操纵件222设在 双臂杠杆248的一端247上,在杠杆的另一端装一销子250,它在纵 梁24上的一个导引装置内导引,导引装置由制在纵梁24内表面上的 槽252构成。杠杆248在离开其端部247、249处可绕平行于摇杆226 回转轴224的回转轴254回转地支承在轴螺母220上。在图26A所表 示的相当于调整运动第一终端位置的调整位置下,调整螺杆218基本 上平行于槽252延伸。调整螺杆218可绕一根与回转轴224平行的轴 倾斜地支承在纵梁24上,如后面借助图26D和26E详细说明的那样。
为了相对于基体4回转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216驱动调整 螺杆218,使轴螺母220在图26中向左运动。在此期间操纵件222挡 靠在摇杆226的支承面228上,从而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使摇 杆226绕其回转轴224回转,如图26B和26C所示。在这里操纵件222 支承在支承面256上,以及杠杆248相对于调整螺杆218的角向位置 保持不变,如图26A和26B所示。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在杠杆248端部249所设的销子250 挡靠在槽252的一个端部构成的止挡上,如图26C所示。因此杠杆248 绕其回转轴254回转,从而使摇杆226继续绕其回转轴224回转以及 进一步调整上身支承件8。为了遵循杠杆248的运动学,在这里调整 螺杆218绕其所属的轴倾斜,如图26D所示,直至达到图26E所示的 调整位置,这一位置意味着是调整运动的第二终端位置。通过比较图 26C与26D可以看出,当杠杆248绕其回转轴254回转时,操纵件222 与支承面256脱离接触。
图27表示按图25的实施例的一种修改,它与按图25的实施形式 的区别主要在于,摇杆226不是支承在纵梁24上,确切地说是可绕其 回转轴224回转地支承在轴螺母220上。此外,此修改的区别还在于, 操纵件222不设在轴螺母220上,而是确切地说位置固定地设在纵梁 24的内表面上。此修改意味着是按图25的实施形式的运动学反向, 因为摇杆226沿轴螺母220的运动轴线直线运动,而操纵件222位置 固定地设置。此外在此修改中设形式上为杠杆260的角向运动操纵件, 它的一端262可绕回转轴264回转地支承在摇杆226上远离其回转轴 224的地方。杠杆260的另一端266通过销子268在一导引装置中被 导引作直线运动,在此实施例中导引装置由制在纵梁24内壁上的槽 270构成。
为了相对于基体4调整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216驱动调整 螺杆218,使轴螺母220在图27中向右运动。在调整运动的第一阶段, 摇杆226以其支承面228挡靠在操纵件222上,所以在进一步的调整 运动过程中,摇杆226绕其回转轴224回转,并与此同时回转上身支 承件8,如图27B所示。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杠杆260通过销子268在槽270内 导引的端部266挡靠在槽的一端构成的止挡272上,所以使杠杆260 绕其端部266回转并与此同时进一步调整上身支承件8,在这种情况 下摇杆226的支承面228与操纵件222脱离接触,如图27B所示。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摇杆226继续绕其回转轴224回转 以及同时调整上身支承件8,如图27C所示,直至达到图27D中所表 示的相当于调整运动第二终端位置的调整位置。
图28表示按图27的实施形式的修改,它与之的区别在于,杠杆 以其端部262可绕一与摇杆226的回转轴224平行的回转轴274回转 地支承在纵梁24的内壁上。杠杆260的另一端266通过销子268在一 个导引装置内被导引直线移动,导引装置制在摇杆226上远离摇杆回 转轴224处。在此实施例中,此导引装置通过一直槽构成,它的纵轴 线在调整运动的各阶段均与轴螺母220的直线运动轴线形成锐角。在 槽276的一端构成止挡278。
为了相对于基体4调整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216驱动调整 螺杆218,使轴螺母220在图28中向右运动。在调整运动的第一阶段, 摇杆226以其支承面228挡靠在操纵件222上,所以摇杆226绕其回 转轴224回转并同时回转上身支承件8,如图28B所示。在此过程中 杠杆260的端部266通过销子268在槽276内滑动。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杠杆260的端部266通过销子268 挡靠在止挡278上,所以摇杆260的支承面228与操纵件222脱离接 触,在这之后摇杆226仅在杠杆260的作用下继续绕其回转轴224回 转,如图28C和28D所示,直至达到图28E中所表示的相当于调整运 动第二终端位置的调整位置。
图29表示按图28的实施形式的一种修改,它与之的区别在于, 调整螺杆218可绕一平行于摇杆226回转轴224的轴倾斜地支承着, 以及在调整运动过程中,为了遵循摇杆226的运动学,斜度由摇杆226 的形状和槽276相对于轴螺母220运动轴线的走向决定。图29A至29E 表示调整运动不同的调整位置,其中图29A表示第一终端位置,而图 29E表示第二终端位置。
图30表示按图23的实施例的另一种修改,它与之的区别在于, 为了回转摇杆226设一形式上为曲杆280的角向运动操纵件,它的杠 杆臂旋转固定地互相连接。一个端部282绕一与摇杆226的回转轴224 平行的轴与摇杆226在离开其回转轴224的地方铰接。曲杆280的另 一端284绕一与摇杆226的回转轴224平行的回转轴与轴螺母220铰 接。为调整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216驱动调整螺杆218,使轴螺 母220在图30内向左运动,所以曲杆280改变其角向位置并回转摇杆 226,从而也使上身支承件8绕其回转轴回转,如图30B和30C所示, 直至达到图30所示的第二终端位置。
图31表示耦合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用于将一个调整单元的运动 与另一个调整单元相耦合。在此实施例中,调整单元18有一台调整电 动机286,它通过一个没有进一步表示的锥齿轮传动装置与调整螺杆 288旋转驱动连接,在此调整螺杆上不可转动但可沿调整螺杆288轴 向移动地安装一轴螺母290。调整单元16的基本构件294通过杆状耦 合件292与轴螺母290连接,此基本构件294可沿轴螺母290运动轴 线的方向移动地在纵梁24内导引。为了调整小腿支承件14设一调整 杆296,它的一端绕一与在腿支承件10与小腿支承件14之间的回转 轴138平行的轴铰接地支承在基本构件294上,以及它的另一端绕一 与回转轴138平行的轴铰接地支承在小腿支承件14上。
为了将调整单元18的直线运动与调整单元16的直线运动耦合, 设另一个杆状耦合件298,它的一端与调整单元18的一个在纵梁24 内沿轴螺母290运动轴线的方向直线移动地导引的基本构件300固定 连接。耦合件298背对调整单元18的基本构件300的那一端,有一形 式上为纵向延伸的直槽302的导引装置,销子304在槽内可移动地被 导引,销子304与调整单元16的基本构件294固定连接。在槽302的 一端构成止挡306。
为调整腿支承件10,调整单元18有一调整杆308,它的一端绕一 与在腿支承件10与小腿支承件14之间的回转轴138平行的轴铰接地 支承在调整单元18的基本构件300上,以及它的另一端绕一与回转轴 138平行的轴铰接地支承在腿支承件10上。
图31A表示调整运动第一终端位置,此时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 件14未相对于基体4调整。为了调整支承件10、14,调整电动机286 驱动调整螺杆288,使轴螺母290在图31中向右运动。基于基本构件 294与轴螺母290相耦合,因此基本构件294在图31中向右运动,在 这种情况下调整杆296绕其支承在基本构件294上的端部回转,并与 此同时使小腿支承件14连同腿支承件10一起倾斜,如图31B所示。
在此调整运动的第一阶段,销子304在槽302内向右运动,但处 于远离止挡306的地方。因此在此第一阶段调整单元18与调整单元 16去耦,耦合件298在此阶段不在调整单元18的基本构件300上施 加压力。在此第一阶段,调整杆308仅遵循腿支承件10的斜度并如图 31B所示回转。在调整运动的第一阶段虽然腿支承件10和小腿支承件 14共同相对于基体4倾斜,但彼此之间没有相对调整。
在调整运动的第二阶段,基本构件294的销子304挡靠在耦合件 298内的止挡306上,所以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基本构件300 可通过耦合件298与基本构件294耦合受压,所以基本构件300在耦 合件298的压力作用下与基本构件294一起在图31中向右运动。在此 过程中调整杆308回转,于是腿支承件10相对于小腿支承件14调整, 如图31C所示。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腿支承件10与小腿支承件14之间 的夹角增大,如图31D和31E所示,直至达到图31F所表示的调整运 动第二终端位置。
图32用侧视图表示按本发明的支架2另一种实施例,其中,中央 支承件6设在底架310上,底架310构成支架2的基体4。
中央支承件6有互相平行和隔开距离的纵梁,在图32中只能看到 其中一根纵梁312,以及中央支承件在回转支承314处可绕一水平回 转轴回转地与腿支承件8连接,腿支承件有彼此隔开距离和平行的纵 梁,在图32中只能看到其中一根纵梁316。
纵梁312、316在它们互相面对的端部区内,为了容纳调整装置的 构件设计为空心的。在此实施例中,纵梁312、316的端部设计为基本 上封闭的空心型材,其中,由于视图的原因去掉了纵梁312、316在图 32中面朝使用者的壁,以便能看到调整装置的构件。
在此实施例中调整装置有一台电动机作为调整电动机,它装在纵 梁312内并支承在内壁上。调整电动机318通过锥齿轮传动装置320 与可驱动旋转的卷绕件322旋转驱动连接,卷绕件装在此纵梁312内 并可绕一根平行于回转支承314的回转轴的旋转轴旋转地支承。卷绕 件322用于卷绕一柔性的牵引件,在此实施例中牵引件由扁平带324 构成。其第一端236固定在纵梁316内壁上的带324按多段滑轮组的 方式交替地通过配属于纵梁312和纵梁316的转向装置导引,在此实 施例中,转向装置由转向轮构成。为纵梁316配设一组转向轮,它们 支承在纵梁316的内壁上,在图32中其中的一个转向轮用符号328表 示。
为纵梁312配设第一组转向轮,它们装在回转支承314面朝调整 电动机318的一侧上,在图32中其中的一个转向轮用符号330表示。 此外,还为纵梁312配设第二组转向轮,它们装在第一组转向轮330 背对回转支承314的一侧上,以及在图32中其中的一个转向轮用符号 332表示。此第二组转向轮332装在一些固定在纵梁312延长段334 上的轴上,延长段334从回转支承314的区域出发朝纵梁316的方向 延伸。转向轮332的轴延伸到纵梁316内部,其中为每根轴配设一槽, 这些槽沿调整方向,在此实施例中也就是沿回转方向,按半径绕回转 支承314延伸,如图32中用符号336所表示的一个槽那样,此槽配属 于转向轮332的轴。
按本发明的此调整装置的作用方式如下:
为了相对于中央支承件6沿箭头338的方向回转腿支承件,调整 电动机318通过锥齿轮传动装置320驱动卷绕件322,卷绕件322卷 绕带324。在此过程中在纵梁312上的转向轮332与在纵梁316上的 转向轮328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腿支承件8相对于中央支承件6 绕回转支承件314沿箭头338的方向回转。通过带324按多段滑轮组 的方式转向,借助这种实施例的调整装置,即使应用小的廉价的电动 机,也能施加大的力。此外,调整装置的全部构件装在至少在它们互 相面对的区域内设计为空心型材的纵梁312、316内,所以保护构件不 受损坏以及从外面不能看到。
图33表示调整装置另一种实施例,它有一调整电动机340,调整 电动机与安装在基体4纵梁24内可驱动旋转的调整螺杆342旋转驱动 连接,轴螺母344不可转动但可沿轴向运动地装在调整螺杆上。摇杆 350的第一端348可绕一与上身支承件8的回转轴平行的回转轴346 回转地与轴螺母344连接,它的第二端352与铰接杆356的一个端部 354连接,铰接杆356的另一端358与上身支承件8铰接在远离它的 回转轴的地方。
此外按图33的调整装置还有一个装在纵梁24内位置固定的操纵 件360,在此实施例中它设计为按斜平面的方式的斜坡道,以及有一 个相对于轴螺母344直线运动轴线成锐角倾斜的支承面362。
由图33的左视图表示纵梁24内部的图34可以看出,操纵件360 有一个沿纵梁24纵向延伸的缝隙状槽364,槽的内部净宽度比摇杆350 的宽度大。
为了支承在操纵件360的支承面362上,摇杆350有一板状支承 件366,它绕一平行于回转轴346的轴铰接地支承在摇杆350端部348 区域内离开回转轴346的地方。
在调整运动的第一终端位置,此时,上身支承件8未相对于基体 4调整,轴螺母344处于调整螺杆342图33中的左端,其中,支承件 366与操纵件360的支承面362处于不接触状态,以及,摇杆350和 铰接杆356的端部354被置于缝隙状槽364内。
为了相对于基体调整上身支承件8,调整电动机340驱动调整螺 杆342,使轴螺母344在图33中向右运动,直至支承件366挡靠在由 支承面362构成的斜平面上,所以摇杆350绕其回转轴回转,并与此 同时通过铰接杆356使上身支承件8相对于基体4回转,如图33所示。
图35表示调整装置另一种实施例,它与按图33的实施例的区别 在于,在轴螺母344上构成一个横截面基本上梯形的槽368。为了调 整上身支承件8设调整杆370,支承件374绕与上身支承件8回转轴 平行的轴与调整杆370的端部372铰接,调整杆的另一端376绕一与 上身支承件8回转轴平行的轴与上身支承件8铰接在离开其转轴的地 方。
图35表示一个调整位置,此时上身支承件8相对于基体4倾斜。 为了增大上身支承件8的斜度,调整电动机340驱动调整螺杆342, 使轴螺母340在图35中向右运动。在此期间因为支承件374在壁380 上滑动,所以上身支承件8通过调整杆370继续回转。为了使上身支 承件8从图35所示的调整位置恢复到起始位置(在起始位置上身支承 件不相对于基体4倾斜),为此调整电动机驱动调整螺杆342使轴螺 母344在图35中向左运动。从图上看不到并因此应在这里说明的是, 轴螺母在其背对调整电动机340的一端有一缝隙状槽,槽中可安置调 整杆370。
图36表示用于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头支承件12的调整装置 的一种修改。这种修改与按图11的实施例的主要区别是,操纵杆174 不是旋转固定地与偏心轮170连接,而是可绕一平行于偏心轮170旋 转轴168的旋转轴382旋转地支承在上身支承件8上。操纵杆174在 其面朝旋转轴382的端部在其外表面有齿,它与制在偏心轮170外表 面上的形状互补的齿啮合,使偏心轮170在操纵杆174顺时针旋转时 在图36中逆时针方向绕其旋转轴168旋转,并在此过程中使头支承件 12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
此外,这种修改与图11所示实施例的区别还在于,偏心轮170设 计为凸轮状并有比按图11的实施例中的偏心轮更大的偏心率。
图37A表示调整运动的第一终端位置,此时头支承件12未相对于 上身支承件8调整。为了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调整头支承件12,调整 电动机24驱动调整螺杆86,使轴螺母88在图37中向左运动。在此 过程中导引装置156沿轴螺母88运动方向在后面的壁158压靠在操纵 杆174端部上,所以操纵杆在图37中沿顺时针方向回转并使偏心轮 170逆时针方向回转,所以偏心轮使头支承件12相对于上身支承件8 调整,如图37B所示,直至达到图37C中表示的此调整运动的第二终 端位置,以及操纵杆174的端部176脱离导引装置156。
在图37C中表示的调整运动第二终端位置基于偏心轮170的自锁 作用是一个稳定的调整位置,从而防止偏心轮170往回旋转并因而头 支承件12即使受载也不会复位。
图38表示按本发明的调整装置另一种实施例,它意味着是例如按 图23的实施形式的一种运动学反向,因为相对于在图38中未表示的 沿双向箭头384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件运动轴线倾斜的支承面,不是 在图38中用符号386表示的摇杆上而是在操纵件388上构成的。在图 38所示的实施例中,操纵件388有一个相对于驱动件直线运动轴线倾 斜的、在此实施例中基本上平的支承面390,摇杆386通过一个远离 其端部所设的滚轮392贴靠在此支承面上并与之按曲线驱动的方式配 合作用。为了构成倾斜的支承面390,在此实施例中操纵件388设计 为斜坡道状的倾斜的平面,如图38A所示。在此实施例中,支承面390 相对于驱动件的直线运动轴线成约18°的锐角倾斜。不过支承面390 的斜度可在大范围内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
摇杆386可绕一与上身支承件的回转轴平行的轴394回转地支承 在图中未表示的基体的一根在图38中同样没有表示的纵梁的内表面 上。摇杆386在其背对回转轴394的端部带一滚轮396,上身支承件8 以其面朝操纵件388的一侧松靠在此滚轮上。为了使上身支承件8相 对于基体回转,未表示的驱动件使操纵件388沿直线运动轴线在图38 中向左运动,所以摇杆386将其滚轮392首先到达并靠上支承面390, 接着爬上设计为斜平面的支承面329并与此同时回转,如图38B所示。 在此过程中摇杆386的滚轮392在支承面390上滚动,所以只产生小 的摩擦力以及避免支承面390磨损。
在进一步的调整运动过程中,驱动件使操纵件388在图38中继续 向左运动,所以摇杆386进一步回转,如图38C至38E所示,直至达 到图38F中所表示的调整运动第二终端位置。
根据具体的要求,支承面390在横截面内也可以设计成弧形和朝 滚轮392的方向凸出或凹入,在这些情况下保持倾斜平面的作用原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