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用条板底座

申请号 CN98108951.8 申请日 1998-05-22 公开(公告)号 CN1135088C 公开(公告)日 2004-01-21
申请人 托马斯投资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发明人 克劳斯·扬森;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条板底座,特别是床用条板底座,该条板底座具有 框架 和许多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的构件,至少一个构件可相对于一个或所有其它构件转动。设计上述构件使其能够相对于框架 水 平移动,从而以最少的 费用 确保当一个构件转动时躺在条板底座上的人的相对 位置 例如相对于 床头柜 等的位置不会改变。此外,可转动构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与框架连接。当上述构件转动时其自由端能够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而不会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床的条板底座,它具有一个带多个纵梁框架,并包 括:至少两个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的构件(22、23、24、25;40、41、 42、43);上述至少两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22;40)可以相对 于上述至少两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构件(23、24、25;41、42、 43)转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两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构件可 平移动上述可转动的构件(22;40)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31;50) 与框架(21;39)连接成,当可转动的构件(22;40)转动时,其自 由端(32;55)可以基本上只在垂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在上述框架(21; 39)的纵梁(29;47)上配置导轨(33;49),上述可水平移动的构 件(23;41)安装在上述导轨(33;49)中;上述导轨(33;49)相 对上述纵梁(29;47)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与上述自由端(32; 55)相对的上述可转动构件(22;40)的一端部和相邻构件(23;41) 以铰接方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可转动构件 (22;40)以铰接方式与相邻构件(23;41)连接的上述端部和至少 上述相邻构件(23;41)是可以水平移动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导轨(33; 49)不能移动地安装在上述框架(21;39)的上述纵梁(29;47)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件(31; 50)通过第一端部(34;51)安装在上述框架(21;39)或一个固定 物体上,通过与上述第一端部(34;51)相对的第二端部(36;53) 安装在上述可转动构件(22;40)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件(31; 50)的上述第一端部(34;51)借助于第一铰链(35;52)与上述框 架(21;39)或上述固定物体连接,而上述连接件(31;50)的上述 第二端部(36;53)借助于第二铰链(37;54)与上述可转动构件(22; 40)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铰链(35; 52)静止地配置在上述框架(21;39)或上述固定物体上,而上述第 二铰链(37;54)可随着上述可转动构件(22;40)相对于上述框架 (21;39)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可转动构件 (22;40)可在驱动机构(56)的作用下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条板底座,其特征在于:为上述可水平移 动的构件配设至少一个弹簧构件,该至少一个弹簧构件作用于上述可 水平移动的构件,使得其支承上述可转动构件在水平方向上的可转动 性。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条板底座,特别是床用条板底座,该条板底座具有框 架和许多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的构件,至少一个构件可相对于一个或 所有其它构件转动。

对上述类型条板底座的细节已有充分公开。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 的条板底座构件用来支承躺在条板底座上的人的不同身体部位。支承 人体头和上躯体的构件通常被称作头部构件。相应地,支承脚和小腿 的构件被称为脚部构件。在已知的条板底座中,至少还有另一个构件 配置在头部构件和脚部构件之间,上述另一构件用于支承臀部,并被 称作臀部构件。

在已知条板底座中,当一个构件特别是头部构件转动时,头部构件 的自由端沿弧线移动。从而改变了躺在条板底座上病人的上躯体与例如 放在条板底座旁边的床头柜的距离。因此,当条板底座转动时,由于上 述距离改变了,躺在条板底座上的病人难以够到床头柜。这是一个缺陷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条板底座,该条板底座 一方面避免了上述缺陷,另一方面能以较低的建造费用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用于床的条板底座,它 具有一个带多个纵梁框架,并包括:至少两个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 的构件;上述至少两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可以相对于上述至少两 个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构件转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两个构件 中的至少一个其它构件可平移动上述可转动的构件通过至少一个连 接件与框架连接成,当可转动的构件转动时,其自由端可以基本上只 在垂直方向上上下运动;在上述框架的纵梁上配置导轨,上述可水平 移动的构件安装在上述导轨中;上述导轨相对上述纵梁倾斜。

因此,本发明是基于这样一种概念,也就是使可转动构件的自由 端不是沿弧线而是沿垂线移动。在构件转动时自由端通常产生的水平 运动分量由构件相对于框架的水平移动来抵消。在本文中连接件是重 要的,因为它可使构件在转动时产生相对于框架的水平移动。本方法 的生产费用特别少。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其中:

图1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条板底座的 侧视图;

图2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1所示条板底座的侧视图;

图3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图1和2所示条板底座的局部 平面图;

图4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1~3所示条板底座的与图 3相似的图;

图5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图1~4所示条板底座的后视 局部透视图;    

图6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1~5所示条板底座的与图 5相似的图;

图7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图1~6所示条板底座的仰视 局部透视图;

图8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1~7所示条板底座的与图 7相似的图;

图9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条板底座的 侧视图;

图10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9所示条板底座的侧视 图;

图11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图9和10所示条板底座的局 部平面图;

图12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9~11所示条板底座的与 图11相似的图;

图13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图9~12所示条板底座的后 视局部透视图;

图14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9~13所示条板底座的与 图13相似的图;

图15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倾斜位置的图9~14所示条板底座的仰 视透视图;以及

图16是头部构件已转动至水平位置的图9~15所示条板底座的与 图15相似的图。

附图所说明的条板底座被首先用于床、病床等。上述条板底座用于 支承躺在床上或病床上的人。

图1~8以不同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条板底座20。 上述图中示出的条板底座20具有一个框架21和四个以铰接方式彼此 连接的构件22、23、24、25。框架21可以不是条板底座20的必备 部件。框架21也可以是床体等,构件22、23、24、25安装在其上。 从而在本质上条板底座20只是由构件22、23、24、25构成。两个 相邻的构件22、23或23、24或24、25分别通过铰链26或27或 28而彼此连接。框架21由两个彼此平行伸出的纵梁29和与纵梁29垂 直伸出的横梁30构成。

条板底座20的构件22、23、24、25用于支承靠在条板底座上 的人体(未示出)的不同部位。在这种情形中,旁边即外侧的构件22 用于支承躺在条板底座20上的人的上躯体和头部,并由此也被称为头 部构件。同样与之相对应,外侧即侧面的构件25用于支承躺在条板底 座20上的人的脚和小腿,并由此也被称为脚部构件。构件23、24配 置在外侧即旁边构件22、25之间,也就是说配置在头部构件和脚部 构件之间。条板底座20的构件23、24用于支承躺在条板底座20上 的人的臀部和大腿。由此,构件23通常也被称为臀部构件,而构件24 被称为大腿构件。

事实上,可以看出条板底座20的特征在于,一方面设计构件23、 24、25使其可相对于框架21水平移动,另一方面可转动的构件即头 部构件22的两侧在每一侧通过一个连接件31连接在框架21上。当构 件22转动时,这种设计确保构件22的自由端32只能在垂直方向上上 下移动。当构件22转动时,构件22通常产生的水平运动分量得到了 抵消,从而其自由端32不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为使构件22、23、24、25能够相对于框架21水平移动,构件 23即臀部构件安装在框架21上并能够水平移动。为此,将导轨33配 置在框架21的纵梁29上,并固定成使其不能在框架21的纵梁29上 移动。构件23安装成在上述导轨33中可水平移动。为此,与构件23 外侧接合的铰链26、27与导轨33上未详细示出的装置接合。铰链 26、27同样可以垂直于导轨并在其上滑动。

由于构件23安装在导轨33中并可水平移动,因而所有构件22、 23、24、25可相对于框架2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这是由于构件22、 23、24、25即所有构件通过铰链26、27、28彼此连接。由于构件 23可以水平移动,并且构件22与构件23通过铰链26相连接,所以既 使转动构件22的自由端32不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构件22的其余部分 在转动过程中也进行水平移动。当提到构件22的可水平移动时,这不 包括构件22的自由端32,按照本发明在构件22转动时构件22的自 由端32只能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上下移动。

连接件31一方面连接在构件22即头部构件上,另一方面连接在框 架21上。连接件31通过第一端部34借助于第一铰链35连接在框架 21上,即连接在框架21的横梁30上。连接件31通过与第一端部34 相对的第二端部36借助于第二铰链37连接在可转动的构件22上,即 连接在头部构件上。在这种情形中,第一铰链35以静止的方式安装于 框架21上即位于横梁30上。第二铰链37随着构件22可相对于框架 21转动。

构件22与自由端32相对的另一端通过铰链26与构件23相连接, 当构件22转离如图2所示的水平位置而转到如图1所示的倾斜位置 时,构件22绕铰链26向上转动。由于构件22通过连接件31与框架 21相连接,所以条板底座20的构件22、23、24、25被施加了指向 构件22的自由端32的拉。因而,在导轨33中受到导引的构件23 在水平方向上向构件22的自由端32移动。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构件 22、23、24、25是铰接连接的,所有的构件22、23、24、25和 铰链26、27、28向构件22的自由端32移动。由此当构件22转动时, 自由端32通常产生的水平运动分量得到了抵消。因此,当构件22转 动时,构件22的自由端32只是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相应地,构 件22的自由端32不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因此,当构件22转动时, 连接件31使所有构件22、23、24、25向构件22的自由端32强制 性移动的。由于构件22、23、24、25可以水平移动,所以上述 强制性移动是可能的。

与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不同,连接件31通过端部34也可以不连 接在框架21上,而是连接在不能相对于构件22(头部构件)转动的 其它装置上。例如,连接件31也可以通过端部34连接到墙壁表面、 地板表面或底脚部。

使用一种未详细示出的驱动机构转动构件22。上述驱动机构最好 由电动机构成并且直接位于铰链26中。驱动机构能够吸收出现的各种 力和力矩。因此,当构件22转动时,实际上只有拉力载荷作用到连接 件31,使构件22、23、24、25产生强制性的移动。所有其它的力 矩和力被驱动机构吸收。因此,也可以将连接件31称为拉力件。和铰 链26中的情形一样,未详细示出的驱动机构配置在铰链27、28中, 从而使构件23、24和24、25彼此相对转动。由电动机构成的驱动 机构被分别配置在铰链26、27、28中的情形在图3~8中清楚地示 出,在图中铰链26、27、28明显地从构件22、23、24、25上凸 出。

导轨33的轨道与条板底座20的纵梁29略有些不平行。在构件22 向下移动并由此当构件22从图1所示的倾斜位置转到图2所示的水平 位置时,倾斜设计使构件22、23、24、25的水平移动容易进行。 因此,由于导轨33的轨道是倾斜的,所以在构件22向下移动至图2 所示位置的过程中产生促使构件23在稍有倾斜的导轨33中进行基本 上为水平移动的力。然而,上述回复力也可以通过选择使用弹簧构件 来产生,当构件22向图2所示水平位置转动时,弹簧构件有助于构件 22、23、24、25的水平移动。

连接件31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将连接件31设计成缆 绳。在这种情形中,当构件22即头部构件转向倾斜位置时,缆绳产生 拉力以确保构件22、23、24、25强制移动。然而,当构件22转向 水平位置时,缆绳不能传递回复力。在这种情形中,采用上述弹簧构 件以产生回复力。当构件22转向水平位置时,上述弹簧构件使其它构 件进行强制移动。或者,也可以将连接件31设计成杆。当构件22转 向倾斜位置时,杆仍然产生拉力以确保构件22、23、24、25强制 移动。当构件22转向水平位置时,杆也可以施加压力使构件22、23、 24、25进行强制移动。在这种情形中,拉力与压力均相继作用在杆状 连接件31上。同样,除杆以外还可以配置上述弹簧构件以便使杆在事 实上只承受拉力。

图9~1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条板底座38。这些图中示出的条 板底座38同样具有一个框架39和四个以铰接方式彼此连接的构件 40、41、42、43。在各种情形中,两个相邻构件40、41或41、 42或42、43也分别通过铰链44或45或46而彼此连接。如同条板底 座20的框架21一样,条板底座38的框架39由两个彼此平行伸出的 纵梁47和与纵梁47垂直伸出的横梁48构成。

构件40也被构造成头部构件,而构件43被构造成脚部构件。构件 41、42是已在图1~8所示的条板底座20中说明的臀部构件和大腿 构件。

图9~16所示条板底座38的构件40、41、43、44可相对于框 架39水平移动。为此,构件41安装成在导轨49中可进行水平移动, 导轨49固定在框架39的纵梁47上。有关导轨49的设计细节可以参 考对图1~8所示条板底座20的导轨33的说明。

可转动的构件40即头部构件在其两侧通过连接件50连接在框架39 上。为此,连接件50通过第一端部51借助于第一铰链52连接在框架 39上。靠近构件40布置的每个连接件50通过与第一端部51相对的端 部53借助于第二铰链54连接在可转动的构件40上。在这一方面,条 板底座20和38的设计是一致的。因此,图9~16所示的条板底座38 同样能够保证当构件40转动时构件40的自由端55只是在垂直方向上 上下移动而不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在用于转动构件40、41、42、43的驱动机构的设计方面,图9~ 16所示的条板底座38与图1~8所示的条板底座20不同。就此而言, 在图1~8所示的条板底座20中,每个在两个相邻的构件22、23或 23、24或24、25之间的铰链26、27、28分别配置一个独立的驱 动机构;在图9~16所示的条板底座38中,配置一个驱动机构56转 动构件40、41、42、43。驱动机构56优选地是电动机。

位于驱动机构56两端的转轴57、58水平穿过驱动机构56。每个 转轴57、58在其每一端分别支承控制杆59、60。控制杆59用于转 动构件40即头部构件。控制杆60用于转动构件43即脚部构件。

如图9~16所示,控制杆59和60通过第一端61和62连接在各自 的转轴57和58上。控制杆59和60通过与第一端61、62相对的端部 63、64与可转动的构件40和43相连接。连接件50的端部53和控制 杆59的端部63与构件40在同一点即铰链54接合。因此铰链54是复 合铰链。控制杆59、60可以在驱动机构56的驱动下彼此独立地转动。

条板底座39的连接件50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可以将连接件50 设计成杆或缆绳。在这种情形中,可以参考图1~8所示条板底座的 说明。如果将连接件31、50设计成缆绳,那么设计缆绳的长度使当 头部构件(构件22、40)转到倾斜位置时缆绳基本上是绷紧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