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过电机调节的支承装置

申请号 CN201080016798.9 申请日 2010-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2395301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8
申请人 仿生系统股份公司; 发明人 E·德维尔特; J·亨勒;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给坐具和/或卧具的装垫子的能通过 电机 调整的支承装置(2),具有基体,所述基体具有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第一支承部分用于在头部/上身区域中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第二支承部分用于在小腿/大腿区域中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在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之间设置 位置 固定的第三支承部分。第一支承部分和/或第二支承部分具有至少三个铰接地并且绕摆动轴线能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第三支承部分调节的支承件(6、8、34-40)和电机式的驱动装置,用于相对于彼此调节各支承件(6、8、34-40)。根据本发明,各个支承件(6、8、34-40)分别配设一个单独的操作元件,以用于使相应的支承件(6、8、34-40)摆动,各操作元件与驱动装置作用连接,使得至少两个支承件(6、8、34-40)能相对于彼此独立地摆动。
权利要求

1.用于给坐具和/或卧具装垫子的能通过电机调整的支承装置,具有基体,所述基体具有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第一支承部分用于在头部/上身区域中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第二支承部分用于在小腿/大腿区域中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在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之间设置位置固定的第三支承部分,第一支承部分和/或第二支承部分具有至少三个铰接地并且绕摆动轴线能相对于彼此和/或相对于第三支承部分调节的支承件,其中设有电机式的驱动装置,用于相对于彼此调节各支承件,其特征在于,各个支承件(6、8、34-40)分别配设至少一个单独的操作元件(26、50-56),以用于使相应的支承件(6、8、34-40)摆动,各操作元件(26、50-56)与驱动装置作用连接,使得至少两个支承件(6、8、34-40)能相对于彼此独立地摆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操作元件(26、50-56)分别构造成杆状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承件(8)离开在该支承件(8)上被引导的操作元件(26)的导向件(28)具有接触面(32),其中在第一运动阶段,调节元件(10)或设置在相邻的支承件上的操作元件(26)以作用面贴靠在该操作元件(26)上并使其直线移动,在第二运动阶段中,调节元件(16)或设置在相邻支承件(4)上的操作元件以其作用面(32)相对于该支承件(8)的摆动轴线(12)偏心地贴靠到该支承件(8)的接触面(30)上,并使该支承件(8)绕摆动轴线(12)摆动。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元件(16)对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6)和/或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6)对相邻的操作元件(50)和/或至少一个操作元件(56)对配设的支承件(40)松动地加载。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6)在配设的支承件(8)摆动期间受压载荷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操作元件(26)构造成顶杆的形式。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元件是丝杠螺母或与丝杠螺母(10)相连,所述丝杠螺母抗旋转地且沿轴向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在能被驱动旋转的丝杠(22)上。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元件构造成滑动件(16)。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操作元件(26、50-56)这样与驱动装置共同作用,使得至少两个所述支承件(6、8、34-40)在时间上依次摆动。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26、50-56)的长度和相应地一个操作元件(26)的作用面(32)到配设的支承件(8)的接触面(30)的距离在支承件(4-8、34-40)未被调节的位置中这样确定尺寸,使得各支承件(6、8、34-40)在时间上依次摆动。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26、50-56)这样与驱动装置(14)共同作用,使得至少两个所述支承件(6、8、34、40)同时或基本上同时摆动。
12.按照权利要求2至8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20、50-56)的长度和相应地一个操作元件(26)的作用面(32)到配设的支承件(8)的接触面(30)距离在支承件(4-8、34-40)未被调节的位置中这样确定尺寸,使得各支承件(6、8、34-40)同时或基本上同时摆动。
1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操作元件(26、50-56)基本上具有相同的长度。
1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26)的作用面到配设的支承件(8)的接触面(30)的距离从离调节元件最近的操作元件(26)到离调节元件最远的操作元件逐渐降低。
1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2)构造成板条格垫,在所述板条格垫中,各支承件具有用于支承床垫的弹性的板条。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14之一项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2)构造成躺椅,特别是日光浴躺椅。

说明书全文

能通过电机调节的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用于给坐具和/或卧具装垫子的能通过电机调节的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支承装置通常例如以床的能电机调节的板条格垫的形式例如由EP 0 372032 B1和DE 199 62 541 C3已知。
[0003] 由DE 38 42 078 C2已知一种板条格垫形式的能电机调节的支承装置,所述板条格垫具有五个支承件,这些支承件用于支承床的垫子。一个头部支承件和铰接地且可摆动地与头部支承件相连的上体支承件构成第一支承部分,用于在头部/上身区域中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用于在小腿/大腿区域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的第二支承部分由小腿支承件和与小腿支承件铰接地且可摆动地连接的大腿支承件构成。第三支承部分由一个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承件构成,上体支承件与中间支承件的一侧铰接地并且能绕一个摆动轴线摆动地连接,大腿支承件与中间支承件的另一侧铰接地并且能绕一个摆动轴线摆动地连接。
[0004] 在支承件方面,已知的支承装置具有五节式的结构。类似的支承装置还由DE 19503 650 A1已知。
[0005] 由DE 39 12 442 A1已知一种能变形的坐具或卧具,其中,根据该文献的说明,通过能弯曲的型材带应可以在任意点实现形状改变。在图8和9中示出了实施例,其中型材带通过节链构成。
[0006] 由DE 693 26 756 T2(对应于EP 0 632 985 B1)已知一种具有双节结构的板条格垫,它由一个背部件和一个腿部件组成,其中腿部件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板条构成。
[0007] 为了实现与人体工程学和生理上的条件的尽可能好的适配,适宜的是,支承装置尽可能多节地构成。为了这个目的,由DE 299 17 813U1已知一种能电机调节的相关类型的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构造成多节的。由该文件已知的支承装置具有一个基体,所述基体具有一个用于在头部/上身区域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的第一支承部分和用于在小腿/大腿区域支承位于支承装置上的人的第二支承部分。在第一支承部分和第二支承部分之间设置一个位置固定的第三支承部分,其中第一支承部分以及在由该文件已知的支承装置中还有第二支承部分具有至少三个铰接地并绕一摆动轴线能相对于彼此或相对于第三支承部分摆动的支承件。这种已知的支承装置还具有电机式的驱动装置,用于相对于彼此调节各支承件。所述电机式的驱动装置通过一个共同的操作元件与所有要调节的支承件处于操作连接,其中操作元件可以通过拉或压带构成。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能电机调节的支承装置,这种支承装置在能提供的调节可能性方面和与与人体工程学和/或生理上的条件的适配方面得到改进。
[0009] 所述目的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发明来实现。
[0010] 根据本发明给各个支承件分别配设单独的操作元件,用于使相应的支承件摆动,其中这些操作元件与驱动装置处于作用连接,使得至少两个支承件能够彼此独立地摆动。因此,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在多节式的支承装置,例如板条格垫中,在各个支承件的摆动方面设置各个支承件的尽可能相互独立的可操作性。以这种方式,由支承装置的支承件构成的支承面的形状能够更好地与使用者的与人体工程学和生理上的条件相适配。
[0011] 根据本发明也可能的是,所有支承件都能相互独立地操作,例如这样来操作,使得在由依次布置的支承件组成的链中各个支承件在时间上前后顺序地摆动。因此在这个实施例中,各支承件能相互独立地摆动。但根据本发明还可能的是,其中几个支承件能独立于其他支承件摆动,而其他支承件只能与另外的支承件一起摆动。
[0012] 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设定,各操作元件分别构造成杆状的。以这种方式得到一种特别简单且经济的结构。根据相应的要求这里各操作元件可以受拉或受压力载荷
[0013] 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设定,至少一个支承件具有远离在该支承件上被引导的操作元件的接触面,其中在第一运动阶段,调节元件或设置在相邻的支承件上的操作元件以一个作用面贴靠到操作元件上,并使其直线移动,在第二运动阶段,调节元件或设置在相邻的支承件上的操作元件以其作用面相对于其摆动轴线偏心地贴靠到该支承件的接触面上并使该支承件绕摆动轴线摆动。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特别简单的结构例如使头部支承件和上身支承件相对于位置固定的支承件调节。在第一运动阶段中,调节元件,例如设置在位置固定的支承件上的丝杠传动装置的滑动件使在上身支承件上被引导的操作元件直线移动。操作元件相对于相配的摆动轴线偏心地作用在头部支承件上,从而所述头部支承件在顶杆直线移动时摆动。如果滑动件贴靠到上身支承件的接触面上,则操作元件不再继续直线移动,从而头部支承件不再摆动。相反在第二运动阶段,滑动件相对于配设的旋转轴线偏心地压向上身支承件,从而上身支承件连同已经摆动的头部支承件摆动。各支承件相应的运动过程由此仅通过很少的构件实现。
[0014]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设定,调节元件对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和/或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对相邻的操作元件和/或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对配设的支承件松动地加载。当在支承装置的驱动路线中的传递力的构件在一个或多个支承件摆动期间受到压力载荷时,该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如果各传递力的构件或至少一个传递力的构件在一个支承件摆动期间受到拉力载荷,则调节元件与一个操作元件或操作元件与一个相邻的操作元件或操作元件与配设的支承件可以固定地连接。
[0015]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设想,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在相配的支承件摆动期间受到压力载荷。以这种方式得到一种特别简单的结构,因为特别是操作元件可以松动地对相配的支承件加载。
[0016]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至少一个操作元件构造成顶杆的形式。
[0017] 调节元件可以按任意合适的方式构成,优选通过一直线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构成。在这方面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设定,调节元件是丝杠螺母或与丝杠螺母相连,所述丝杠螺母抗旋转地且沿轴向方向可运动地设置在能被驱动旋转的丝杠上。这种丝杠传动装置可以作为简单的、经济的并且牢固的标准构件提供并适于传递大的力。
[0018] 特别是至少一个操作元件在所属的支承件摆动期间受压力载荷的实施例的一个改进方案设定,调节元件构造成滑动件。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相结合,所述滑动件通过丝杠螺母构成或与丝杠螺母相连。
[0019]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各操作元件这样与驱动装置共同作用,使得各支承件依次摆动。
[0020] 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设定,操作元件的长度和相应地一个操作元件到配设的支承件的支承面的距离在支承件未被调节的位置中这样确定尺寸,使得各支承件在时间上依次摆动。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调节,在这种调节中,首先使板条格垫的头部支承件摆动,接着使上身支承件摆动。在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所有实施例中,支承件的数量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
[0021]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各操作元件这样与驱动装置共同作用,使得至少两个支承件同时或基本上同时摆动。
[0022] 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方案设定,操作元件的长度和相应地一个操作元件到配设的支承件的接触面的距离在支承件未被调节的位置中这样确定尺寸,使得各支承件同时或基本上同时摆动。
[0023] 为了在使用尽可能少的构件的情况下实现一种简单且经济的结构,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设定,各操作元件基本上具有相同的长度。
[0024] 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方案设定,在未被调节的位置中,操作元件的作用面到配设的支承件的接触面的距离从到调节元件最近的操作元件到离调节元件最远的操作元件逐渐降低。在各操作元件的长度基本上相同时,在该实施形式中得到这样的运动过程,在这种运动过程中,离调节元件以及由此离驱动装置最远的支承件首先摆动,紧接着离驱动装置较近的各支承件依次摆动。
[0025]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设定,支承装置构造成板条格垫,在这种板条格垫中,各支承件具有用于支承床的垫子的弹性的板条(Latte)。
[0026]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设定,支承装置构造成躺椅,特别是日光浴躺椅。
[0027] 支承件的数量根据相应的要求可以在更宽的范围内选择。根据相应的要求,例如可以实现具有唯一一个可调节的支承件的支承装置,但或者也可以实现具有多个能相互调节的支承件的支承装置。
[0028] 下面根据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里所有所说明的、在附图中示出的和在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特征本身以及按任意的相互组合构成本发明的主题,与其在权利要求中的归纳和权利要求的引用关系无关,以及与其说明或在附图中的显示无关。

附图说明

[0029] 图中:
[0030] 图1用部分剖开的侧视图示出处于第一调节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板条格垫形式的支承装置,
[0031] 图2A至2C示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原理草图,
[0032] 图3示出根据图1的支承装置的透视图,以及
[0033] 图4A至4F用与图1相同的视图示出处于不同调节位置的根据图1的支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在图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实施例构造成板条格垫,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分别只示出了板条格垫的没有板条的基体。
[0035] 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板条格垫形式的支承装置2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所述支承装置具有第一支承件4,该第一支承件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一个位置固定的支承件构成。支承装置2还具有第二支承件6。在支承装置2的纵向方向上,在第一支承件4和第二支承件6之间设置第三支承件8。在图1中只示出了支承装置2的用于支承上身或头部支承件8或6的部分。支承装置2的用于支承小腿或大腿区域的部分相应地构成因此这里不作详细说明。
[0036] 第二支承件6铰接地并且能绕一平的摆动轴线10摆动地与第三支承件8连接,所述摆动轴线在图1中朝图平面内延伸,所述第三支承件本身铰接地并且能绕一水平的摆动轴线12摆动地与第一支承件4连接,该摆动轴线在图1中朝图平面内延伸。为了使第二支承件6和第三支承件8相对于彼此和相对于第一支承件4摆动,设有电机式的驱动装置14,所述驱动装置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0037] 电机式的驱动装置14具有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滑动件16,该滑动件沿双箭头18的方向能往复移动。所述滑动件16在该实施例中抗移动地与丝杠螺母20连接,所述丝杠螺母抗旋转地并且沿轴向方向能运动地设置在丝杠22上,所述丝杠通过蜗杆传动装置24与在图1中看不到的电机处于旋转驱动连接。根据电机的输出轴的旋转方向以及由此还有丝杠22的旋转方向,丝杠螺母20以及进而还有滑动件16在图1中向右或向左移动。
[0038] 滑动件16通过操作元件26与第二支承件6处于传递力的连接,以使第二支承件摆动。在该实施例中,操作元件26构造成杆状的并通过滑动件16能够在导向件中直线移动,所述导向件在第三支承件8中形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动件16对杆状的操作元件的背向第二支承件6的端部松动地加载,其中操作元件在该实施例中按顶杆的形式构成。为了在压力负载作用下在第二支承件6摆动时避免操作元件26的侧向弯曲,操作元件26或者在其整个长度上在导向件中紧密地被引导,或者在操作元件的纵向方向上以很短的间距设置多个导向元件,这些导向元件的间距选择得较小,使得可以避免操作元件26弯曲。各导向元件例如可以构造成板条式或肋式的。
[0039] 如图1所示,杆状的操作元件26相对于摆动轴线10偏心地作用在第二支承件6上,以使第二支承件6摆动。
[0040] 下面根据图2A至2D解释基本的调节原理。图2A至2C只用于说明基本的调节原理,因此支承件4、6、8非常示意性地并且不是符合比例地示出。
[0041] 图2A示出处于这样的调节位置中的支承件4、6、8,在该调节位置中支承件4、6、8共同构成一个基本上水平的支承平面。该调节位置对应于支承装置2的未被调节的位置。
[0042] 如图2A所示,操作元件26在第三支承件8上在导向件28中在其纵向上在第三支承件8上被引导,所述导向件通过连贯的通道式的空隙构成。在该实施例中,第三支承件8离开导向件28地在其朝向滑动件16的端面上具有接触面30,滑动件16的朝向第三支承件8的作用面32与所述接触面按下面详细说明的方式共同作用。
[0043] 在第一运动阶段,滑动件16压向操作元件26,从而所述操作元件在图2A中向右移动。由于操作元件28背离滑动件32的端部相对于摆动轴线10偏心地作用在第二支承件6上,此时第二支承件6沿逆时针方向摆动。
[0044] 图2B示出第一运动阶段的终点,在该运动阶段第二支承件6相对于第三支承件8沿逆时针方向摆动最大。
[0045] 在第二运动阶段,滑动件16的作用面32贴靠到第三支承件8的接触面30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滑动件16的横截面为此在其自由端处,即在作用面32的区域内至少在一个尺寸上大于导向件28的净宽度(内宽度)。由于这种结构,在第二运动阶段操作元件26相对于第三支承件8不再继续移动。相反,在第二运动阶段滑动件16相对于摆动轴线12偏心地压向第三支承件8,从而第三支承件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如图2C所示。
[0046] 以这种方式,通过操作元件既使第二支承件6摆动,即在第一运动阶段,也使第三支承件8摆动,即在第二运动阶段。
[0047] 如图2A至2C所示,滑动件16松动地对操作元件26加载,并且操作元件26松动地对第二支承件6加载。
[0048] 在支承件6、8的重力作用下,但在驱动装置接通时实现支承件6、8复位到在图2A所示的初始位置中,所述初始位置对应于支承装置2未被调节的位置,其中丝杠螺母20和滑动件16在图1中向左运动。
[0049] 图3用透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支承装置2,可以看到到,除了第一支承件4、第二支承件6和第三支承件8,还设有第四支承件34、第五支承件36、第六支承件38和第七支承件40。分别相邻的支承件4-8和34-40铰接地并且分别绕水平的摆动轴线12或10或42或44或46或48能摆动地相互连接。支承件8、6和34-4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构成第一支承部分,用于在上身/头部区域支承位于支承装置2上的人,而位置固定的第一支承件4构成第三支承部分。在图3中没有详细示出的与第一支承件4的背离第三支承件8的侧面连接的各支承件构成第三支承部分,用于在小腿/大腿区域支承位于支承装置2上的人。
[0050] 如图1所示,各另外的支承件34、36、38、40分别配设一个另外的构造成顶杆式的操作元件50或52或54或5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件6、34、36、38在其结构和与配设的操作元件的相互作用上构造成与上面结合第三支承件8所说明的情况相同。操作元件50、52、54、56构造成与根据操作元件26说明的情况相同。
[0051] 如图1还示出,在图1所示的调节位置中支承件8、6、34、36、38、40形成一个基本上水平的平面,该调节位置对应于支承装置2没有被调节的位置,在该位置中操作元件26、50、52、54、56以其端面松动地相互贴靠或贴靠在滑动件16或支承件40上。
[0052] 图4A至4F示出在调节支承装置2期间的不同的运动阶段。为了清楚起见,在图4A至4F中主要只标出了所引用的构件的附图标记。为了调节支承装置2的支承件,驱动丝杠22旋转,使得丝杠螺母20以及由此还有滑动件16在图1中向右运动。这里,滑动件16使操作元件26在图1中向右移动,从而该操作元件使得操作元件50、52、54和56同样在图
1中向右移动。此时首先操作元件26、50、52、54和滑动件16的作用面分别还离开配设的支承件8、6、34、36、38的接触面(为此见图2A),从而支承件8、6、34、36、38首先保持没有相对于彼此摆动,而支承件40在图中沿逆时针方向摆动,直至到达在图4A中示出的摆动位置。
[0053] 在图4A中所示的操作元件的位置中,操作元件54的作用面相对于摆动轴线46偏心地贴靠到相配的第六支承件38的接触面上,从而第六支承件48绕摆动轴线46相对于第五支承件36在图4A中沿逆时针方向摆动。这里滑动件16和操作元件26、50、52的作用面首先还与配设的支承件的接触面隔开间距,从而支承件8、6、34、36首先不摆动。
[0054] 图4B示出一个调节位置,在该调节位置中操作元件52的作用面相对于摆动轴线44偏心地贴靠在第五支承件36的接触面上,从而第五支承件在滑动件在图4B继续向右运动时在图4B中沿逆时针方向摆动。
[0055] 在滑动件16在图4B继续向右运动时,操作元件50的作用面相对于摆动轴线42贴靠到配设的第四支承件34的接触面上,从而第四支承件34绕摆动轴线42在图4C中逆时针摆动。
[0056] 当滑动件16在图4C中继续向右运动时,在图4D中示出的位置中,操作元件26的作用面相对于摆动轴线10偏心地贴靠到配设的第二支承件6的接触面上,从而第二支承件6相对于第三支承件8在图4D逆时针摆动
[0057] 当滑动件16在图4D中继续向右运动时,在图4E中示出的位置中,滑动件16以其作用面相对于摆动轴线12偏心地贴靠到配设的第三支承件8的接触面上,从而第三支承件8相对于第一支承件4在图4E逆时针摆动。
[0058] 图4F示出摆动运动的终点位置,该终点位置对应于支承装置2的各支承件的最大调节位置。
[0059] 由前面对图1和4A至4F的说明可以看出,支承件40、38、36、6、8由支承件40开始依次摆动。这里一个操作元件,例如操作元件54,首先使相邻的操作元件,例如操作元件56直线移动,直至所述相邻的操作元件以其作用面贴靠在配设的支承件,例如第六支承件
38的接触面上。在操作元件54继续运动时,则第六支承件38摆动。这种情况按所述的方式也适用于其他操作元件56、52、50、26或滑动件16。
[0060] 如图1所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各操作元件26、50、52、54、56基本上构造成相同长度的。也如图1所示,在支承装置2的未调节的位置中,一个操作元件的作用面到配设的支承件的接触面的间距,例如操作元件56的作用面到配设的支承件40的接触面的间距,从离滑动件16最近的操作元件、即操作元件26起向离滑动件16最远的操作元件,即操作元件56逐渐降低。通过相应地选择操作元件的长度能够调整相应希望的运动过程。
[0061] 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变型方案中,例如操作元件52的长度可以加大,而操作元件54的长度可以同时减小,使得在操作元件54的作用面贴靠到第六支承件36上的同时,操作元件52的作用面贴靠到配设的第五支承件36的接触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七支承件40相对于第六支承件38摆动,而支承件36、38相对于彼此不摆动。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各支承件的运动过程适配于相应的要求。
[0062] 由于根据本发明各支承件4至8和34至40分别配设单独的操作元件,根据本发明,至少两个支承件、在所示实施例中所有支承件能够相互独立地摆动。以这种方式通过各支承件构成的支承面的形状可以在更宽的范围内与人体工程学条件相匹配。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