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椅和模化家具套件

申请号 CN201480027754.4 申请日 2014-03-14 公开(公告)号 CN105263365A 公开(公告)日 2016-01-20
申请人 赫尔曼米勒有限公司; 发明人 Y.贝哈; Q.李; N.埃达希罗; N.墨菲-雷恩赫茨; D.常; E.克雷德; C.D.路易斯; A.J.库拉施; E.G.小卡斯特罗;
摘要 一种悬椅包括第一和第二背部 支撑 部分,其分别具有在大致垂直的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张紧以便向第一和第二身体支撑部分提供第一和第二法向 偏压 力 。在一种 实施例 中,所述椅子包括限定上部的固定支撑件以及可枢转的侧支撑件。织物层 覆盖 固定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侧支撑件的前表面。提供了结合有一张或更多张椅子、桌子和/或桌的各种家具布置和模 块 化家具套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悬椅,其包括:
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性支撑表面;
第二背部支撑部分,其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性支撑表面,所述第二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第三背部支撑部分,其包括在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之间过渡的面向外的凹形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分别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悬置元件和第二悬置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悬置元件和所述第二悬置元件张紧,以便向所述第一身体支撑部分和第二身体支撑部分提供第一和第二法向偏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第一悬置元件和所述第二悬置元件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椅,其进一步包括第一侧支撑元件和第二侧支撑元件,所述第一侧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元件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一身体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身体支撑部分的各自的侧边缘并且连接至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能够分别围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椅,其进一步包括刚性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中心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悬置元件和所述第二悬置元件分别在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与所述中心支撑件之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椅,其进一步包括第一撑杆构件和第二撑杆构件,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并且抵抗由所述第一悬置元件和所述第二悬置元件所施加的张力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撑住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椅,其进一步包括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的上部的固定支撑件,其中,所述上部能够移向以及移离所述固定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固定支撑件包括限定扶手平的支撑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固定支撑件的前边缘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线性边缘部分和第二线性边缘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线性边缘部分和所述第二线性边缘部分的弯曲边缘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第一线性支撑表面和所述第二线性支撑表面以及所述凹形支撑表面包括织物层,所述织物层覆盖所述第一悬置元件和所述第二悬置元件并由其支撑,且覆盖所述固定支撑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织物层直接接触所述第一悬置元件和所述第二悬置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椅,其进一步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包括座椅支撑部分和搁架部分,其中,所述搁架部分在垂直方向上与所述扶手间隔开并且位于其下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座椅的平面图覆盖区域大致是方形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椅,其中,与所述第三背部支撑部分在对线方向上向外间隔开的所述座椅支撑部分的转角具有弯曲的平面图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悬椅,其中,与所述第三背部支撑部分在对角线方向上向外间隔开的所述座椅支撑部分的转角在平面图中限定直角。
15.一种悬椅,其包括:
底座;
固定支撑件,其由所述底座支撑并且限定背部的上部;
侧支撑件,其由所述底座支撑并且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所述侧支撑件具有前表面和上部,所述上部能够移向以及移离所述固定支撑件的所述上部;以及
织物层,其覆盖所述固定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侧支撑件的前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椅,其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侧支撑件并且支撑所述织物层的悬置元件,其中,所述悬置元件张紧。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固定支撑件的所述上部限定扶手。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侧支撑件包括能够围绕所述水平轴线弯曲的柔性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悬椅,其中,所述侧支撑件的所述上部的所述前表面具有凸形弯曲。
20.一种家具布置,其包括:
第一椅子,其具有位于大致垂直的第一平面中的第一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部分地由以下两者限定:限定第一背部的上部的第一固定支撑件;以及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的第一侧支撑件,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具有上部,所述上部能够移向以及移离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件的所述上部;以及
第二椅子,其具有位于大致垂直的第二平面中的第二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二侧表面部分地由以下两者限定:限定第二背部的上部的第二固定支撑件;以及能够围绕所述水平轴线枢转的第二侧支撑件,所述第二侧支撑件具有上部,所述上部能够移向以及移离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的所述上部;
其中,所述第一椅子和所述第二椅子如此定位使得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家具布置,其进一步包括:第一织物层,其覆盖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件和所述第一侧支撑件的前表面;以及第二织物层,其覆盖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的前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家具布置,其进一步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并且支撑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第一悬置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悬置元件张紧。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支撑件的所述上部限定第一扶手,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支撑件的所述上部限定第二扶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扶手和所述第二扶手限定共面的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各自包括能够围绕所述水平轴线弯曲的柔性构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侧支撑件的所述上部的所述前表面各自具有凸形弯曲。
27.一种家具布置,其包括:
工作台面,其具有侧边缘以及相对的前边缘和后边缘,所述工作台面在垂直方向上间隔开,以便限定位于所述前边缘和所述后边缘中的每一者下方的腿部空间;以及椅子,其定位成邻近所述后边缘,所述椅子具有由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限定的靠背,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大致是垂直的,以及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具有端部,所述端部定位成邻近所述后边缘,使得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与所述后边缘间隔开,并且限定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与所述后边缘之间的进出口,以及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以及所述后边缘在平面图中限定U形的覆盖空间。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侧边缘和所述后边缘大致是线性的,以及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件中的每一者的后表面大致是线性的,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的所述后表面大致与所述侧边缘对准,且所述第二背部支撑件的所述后表面大致平行于所述后边缘。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件的上表面大致与所述工作台面的上表面共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件的所述上表面包括平面扶手表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家具布置,其中,所述靠背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之间延伸的弯曲的背部支撑部分。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家具布置,其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工作台面下方并且联接到所述工作台面的第一搁架,以及其中,所述椅子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的所述扶手表面下方的第二搁架,其中,所述第一搁架和所述第二搁架大致是共面的。
33.一种模化家具套件,其包括:
至少四张椅子,每张椅子具有由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限定的靠背,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大致是垂直的,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件中的每一者的后表面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上大致是线性的,其中,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件中的每一者的上表面包括平面扶手表面,其中,所述至少四张椅子能够至少以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中的每一者来布置;
其中,所述第一构型包括一对所述椅子,其布置成使所述后表面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所述平面扶手限定T形;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构型包括四张所述椅子,其布置成使所述后表面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所述平面扶手限定X形。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中,所述至少四张椅子可布置成第三构型,所述第三构型包括一对所述椅子,其布置成使所述后表面对准,使得在平面图中所述平面扶手限定U形。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张长凳,所述长凳包括第一背部支撑部分,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具有线性后表面和包括平面扶手表面的上表面,其中,第四构型包括将所述至少一张长凳安置在限定所述第四构型的所述一对椅子之间,其中,所述后表面对准使得所述平面扶手在平面图中限定第二U形。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张桌,所述桌具有上工作台面,所述上工作台面大致与限定所述第三构型的所述一对椅子的所述平面扶手的所述上表面共面,以及其中,第四构型包括安置于所述第三构型的所述一对椅子之间的所述桌。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张桌,所述桌具有上工作台面,所述上工作台面大致与限定所述第一构型的所述一对椅子的所述平面扶手的所述上表面共面,其中,第三构型包括安置于所述一对椅子之间的所述桌。
38.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进一步包括第三构型,其中,一对所述椅子布置成使所述后表面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所述平面扶手限定Z形。
39.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中,第三构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桌,所述至少一对桌具有上工作台面,所述上工作台面大致与所述椅子中的一者的所述平面扶手的所述上表面共面,其中,所述桌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件中的每一者的所述后表面,使得在平面图中所述椅子中的所述一者和所述一对桌限定V形。
40.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中,第三构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桌,所述至少一对桌具有上工作台面,所述上工作台面大致与所述椅子中的一者的所述平面扶手的所述上表面共面,其中,所述桌中的一者定位成邻近所述第一背部支撑件的后表面,且所述桌中的另一者定位成邻近所述椅子中的所述一者的座椅的前边缘,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椅子中的所述一者和所述一对桌限定V形。
41.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中,所述四张椅子中的每一者的所述靠背包括张紧以支撑织物层的悬置元件。
42.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模块化家具套件,其中,所述椅子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在对角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和所述第二背部支撑部分的接合部间隔开的转角,其中,在平面图中所述转角是弯曲的。

说明书全文

悬椅和模化家具套件

[0001] 本申请要求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1/791,874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2] 本申请是针对一种悬椅,以及特别地针对包括有椅子的模块化家具布置以及用于其布置和装配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各种类型的悬置座椅布置是众所周知的。通常,此类布置提供在两个或更多个支撑构件之间张紧的柔性悬置构件。悬置构件可直接支撑使用者的身体,或可由织物层所覆盖。由于施加在此类悬置构件中的张紧向量的线性性质,此类布置通常并不适合于提供垂直背部支撑件的座椅系统,并且不提供此类支撑件之间的任何过渡支撑。
[0004] 另外,支撑构件通常在座椅布置的侧边缘处提供“硬”点。因此,其中此类座椅布置被定位成彼此相邻的任何构型提供间歇性硬点,从而限制了该构型的舒适度和使用。
[0005] 在另外的方面中,办公室“靠背”椅通常配置有一对扶手或未配置扶手。在任一种情况下,办公椅如果与工作台面(例如,桌子)相关联,则其必须由使用者移动以接近工作台面,在此情况下扶手会将使用者局限住,或在没有此类扶手的情况下当使用者身处工作台面旁边时其不能为使用者的手臂提供任何支撑。此外,当如此配置时,扶手的上表面通常不与工作台面匹配或未过渡到工作台面,由此导致拥挤处、不均匀表面和/或其它障碍。
[0006] 除不适合与工作台面一起使用之外,此类办公椅也不适合于模块化使用,例如以提供各种公共区域座椅构型。发明内容
[0007] 简而言之,在一个方面中,悬椅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性支撑表面;以及第二背部支撑部分,其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线性支撑表面,其中,第二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三背部支撑部分包括在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之间过渡的面向外的凹形表面。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包括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张紧以便向第一和第二身体支撑部分提供第一和第二法向偏压
[0008] 在另外的方面中,悬椅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底座;固定支撑件,其由底座支撑并限定背部的上部;以及侧支撑件,其由底座支撑并且能够围绕平轴线枢转。侧支撑件具有前表面和上部,所述上部可移向以及移离固定支撑件的上部。织物层覆盖固定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侧支撑件的前表面。
[0009] 在另外的方面中,家具布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第一椅子,其具有位于大致垂直的第一平面中的第一侧表面。第一侧表面部分地由以下两者限定:限定第一背部的上部的第一固定支撑件;以及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的第一侧支撑件。第一侧支撑件具有上部,所述上部可移向以及移离第一固定支撑件的上部。第二椅子具有位于大致垂直的第二平面中的第二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二侧表面部分地由以下两者限定:限定第二背部的上部的第二固定支撑件;以及能够围绕水平轴线枢转的第二侧支撑件。第二侧支撑件具有上部,所述上部可移向以及移离第二固定支撑件的上部。第一和第二椅子定位成使得第一和第二侧相邻。
[0010] 在又另外的方面中,家具布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工作台面,所述工作台面具有侧边缘以及相对的前和后边缘。工作台面在垂直方向上间隔开以便限定位于前和后边缘中的每一者下方的腿部空间。椅子定位成邻近后边缘,并且包括由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限定的靠背,其中,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大致是垂直的。第一背部支撑部分具有端部,所述端部定位成邻近后边缘,使得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与后边缘间隔开,并且限定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与后边缘之间的进/出口。在平面图中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以及后边缘限定U形的覆盖空间。
[0011] 在又另外的方面中,模块化家具套件包括至少四张椅子,其每者具有由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限定的靠背,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大致是垂直的,其中,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件中的每一者的后表面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大致呈线性。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件中的每一者的上表面包括平面扶手表面。所述椅子能够以至少第一和第二构型中的每一者来布置。第一构型包括一对椅子,其布置成使后表面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平面扶手限定T形。第二构型包括四张椅子,其布置成使后表面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平面扶手限定X形。
[0012] 各个方面和实施例提供优于其它椅子、家具布置和模块化家具套件的显著优势。例如且非限制性的,在一种实施例中,椅子配置有在垂直方向上提供偏压力的独特悬置背部。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椅子可相对于工作台面布置成提供支撑性的集成界面,从而避免需要移动椅子。另外,各种椅子可轻松地进行重新配置以提供适合于所需环境的不同座椅构型。
[0013] 将参考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另外的目标和优点。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办公环境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5] 图2是办公环境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0016]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办公环境的平面图。
[0017] 图4是桌椅布置的局部透视图。
[0018] 图5是桌子的一个实施例的右侧透视图。
[0019] 图6是图5中所示的桌子的左侧透视图。
[0020] 图7是具有四张椅子和一个工作台面的家具构型的前视图。
[0021] 图8是图7中所示的家具构型的平面图。
[0022] 图9是包括一张椅子和一对桌子的家具构型的前视图。
[0023]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家具构型的平面图。
[0024] 图11是椅子的一个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0025]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椅子的后透视图。
[0026] 图13是图11中所示的椅子的分解透视图。
[0027] 图14是图11中所示的椅子的靠背的分解透视图。
[0028] 图15A和图15B是包括齿条的织物附接装置的截面图。
[0029] 图16A和图16B是包括J钩的织物附接装置的截面图。
[0030] 图17是左侧支撑件的透视图。
[0031]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侧支撑件的前视图。
[0032] 图19是图17中所示的侧支撑件的侧视图。
[0033] 图20是沿图19的线20-20所截取的侧支撑件的截面图。
[0034] 图21是沿图19的线21所截取的织物附接构件的放大图。
[0035] 图22是椅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0036] 图23是椅子的后透视图,其示出连接到框架的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
[0037] 图24是椅子的后透视图,其示出第三悬置元件,其中出于清晰起见省去了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
[0038] 图25是连接到侧支撑件的悬置元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视图。
[0039] 图26是图25中所示的悬置元件和侧支撑件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0040] 图27是椅架的一个实施例的前透视图。
[0041] 图28是图27中所示的椅架的侧透视图。
[0042] 图29是图27中所示的椅架的侧视图。
[0043] 图30是图27中所示的椅子的透视的底视图。
[0044] 图31是椅子和隔板的局部的、分解的透视图。
[0045] 图32是带有隔板固定至其的图32中所示的椅子的局部的侧视图。
[0046] 图33是显示椅子和桌子的不同构型的系统的平面图。
[0047] 图34是椅子的可替代实施例的局部的侧透视图。
[0048] 图35是包括垫子的座椅的局部透视图。
[0049] 图36示出具有座垫的椅子的可替代实施例。
[0050] 图37示出图36的移除了座垫的椅子。
[0051] 图38示出靠背框架的实施例。
[0052] 图39是椅子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术语“顶部”、“上部”、“底部”和“下部”旨在指示当在椅子或桌子被定位以供使用时观察椅子或桌子时的方向。应理解到,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多个”意指两个或更多个。术语“联接”意指直接地或例如使用介入构件间接地连接或接合,且不需要所述接合是固定的或永久性的,但是其可以是固定的或永久性的。术语“横向”意指延伸跨越轴线,包括且不限于大致垂直于轴线。应理解到,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数字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使用并非指部件的任何特定顺序或次序;例如,“第一”和“第二”部分可指代此类部分的任何顺序,并且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并不限于特定构型的第一和第二部分。
[0054] 椅子参照图11到图30,悬椅2具有座椅部分4和靠背部分6。椅子2包括框架8,该框架8具有底座10和从底座向上延伸的固定支撑件12,其中该固定支撑件12限定局部的靠背部分且底座限定局部的座椅部分。术语“固定”意指不可移动,使得支撑件12相对于底座10不可移动,而是保持固定。底座10和座椅部分4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方形的覆盖区域,其前部转14、114是弯曲的或方形的。例如,如图2中所示,前部转角14、114在如下布置中可以是弯曲的:其中使用者可能需要将他们的腿部从椅子的一侧16滑到另一侧18,例如,当他们自己把腿部放在桌子200底下时。在其中椅子是模块化布置的一部分并且其它座椅表面被定位成邻近椅子使得该布置沿相邻边缘提供连续、线性边缘的情形时,前部转角可以是方形的并且在平面图中形成直角。
[0055] 固定支撑件12包括固定连接到底座并且从其向上延伸的一对侧构件22、24。侧构件可相对于垂直轴线向后形成角度α,或可被定向在垂直平面内。倾斜角度α是在9-14度的范围中。中间或中心支撑件26也可沿从底座的前部转角延伸到后部转角的对角线方向形成角度,或可被定向成垂直的。上部28连接到侧构件22和中心支撑件26。在一种实施例中,上部28配置为水平平台,其中线性的后边缘30、32形成直角,且线性的前边缘34、36彼此垂直,且弯曲的过渡部分38在其间延伸。上部表面包括彼此垂直并连接后部和前边缘30、34、32、36的侧边缘40、42。上部平台28限定扶手并且具有适合于支撑使用者的手臂的宽度War,或者以其它方式提供平坦的支撑表面。平台28可由结构框架制成。如下文进一步解释的,平台由织物层所覆盖,但还可包括垫层33,例如泡沫层,和/或额外的半透明间隔层。
[0056] 底座10限定在垂直方向上与上部或扶手隔开并且正好位于其下方的第二平台46或搁架,其中在一种实施例中线性后边缘48、50形成直角并且正好位于上部的后边缘30、32下方。在一种实施例中,平台或周围支撑物可由发泡聚丙烯泡沫(EPP)制成或由钣金框架制成,并且支撑垫子和/或悬置件且连接到框架。如图36、图37和图49中所示,平台46包括可支撑悬置构件或直接支撑垫子(例如,使用固位带51)的前部周边部分47。平台由周边框架49支撑。在其它实施例中,后边缘可从上边缘偏移,或可以是弯曲的或具有其它轮廓。底座进一步限定座椅部分4的覆盖区域,该座椅部分4可包括:座椅框架52,其限定第二平台46前面的开口54;以及一个或更多个柔性悬置构件56,其穿过框架的开口处于张紧状态。座椅和靠背的悬置构件可由多个弹性体带58形成,如标题为“Load Bearing Surface”的美国公开号2005/0279591和标题为“Load Bearing Support Surface”的美国公开号2012/0237719中所公开的,其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带58包括紧固到框架的相对的端部部分60、62。座椅可进一步包括由悬置构件支撑的泡沫或其它垫子构件64。可替代地,在没有悬置构件的情况下,垫子可由框架支撑。垫子材料具有如图35和图36中所示的后斜面部分,使得垫子与向后过渡的靠背支撑表面的底部匹配。在一种实施例中,垫子可由软质聚酯泡沫制成。织物层66可在垫子上方延伸,并且使用接合构件68紧固到由框架52限定的边缘,例如且非限制性的,通过如图16A中所示的J钩。
底座在其四个转角处由多个腿部70(示为四个)支撑。
[0057] 第一背部支撑部分72具有沿第一方向84延伸的第一线性支撑表面78。第二背部支撑部分74具有沿第二方向86延伸的第二线性支撑表面80,其中第二方向86大致垂直于第一方向84。第三背部支撑部分76具有在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之间过渡的面向外的凹形支撑表面82。第一、第二和第三背部支撑部分72、74、76在座椅4与固定支撑件的上部28之间延伸。如图23中所示的,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72、74包括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方向84、86上延伸的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88、90。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88、90张紧,以便向第一和第二身体支撑部分72、74提供第一和第二法向偏压力92、94。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方向84、86上张紧。在一种实施例中,悬置元件88、90配置成弹性体网,该弹性体网具有多个菱形开口以及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96、98。如图25中所示,悬置元件88、90上的环100联接到从侧支撑元件104、106延伸的挂钩102。如图38中所示,中心支撑件也可具有用以接合悬置元件88、90的挂钩102。可替代地,悬置元件可具有接合形成在侧支撑元件014、106中的开口35的挂钩部分。在其它实施例中,悬置元件可配置成由例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制成的带。参照图24,第三悬置元件92联接到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88、90,且位于弯曲的背部支撑部分76下方。第三悬置元件在被使用者偏压时将张力施加至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
[0058] 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元件104、106定位成相邻的以限定第一和第二身体支撑部分的各自的侧边缘108、110,其与椅子的侧面16、18以及上平台28的侧边缘40、42共面并且限定其。就此而言,应理解到,一些图中包括背部和座椅元件的悬置元件是以未附接的分解构型示出的,且因此其由于未施加拉力而并未伸长。侧支撑元件104、106支撑悬置元件的一端96或边缘,如刚才所论述的。悬置元件的相对端98连接到中心支撑件26。可替代地,悬置元件88、90、92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可整体成型,其中其相对端96联接到侧支撑元件104、106且中间区域环绕在中心支撑件26周围,且张力向量沿垂直方向84、86被施加在中心支撑件26与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元件104、106之间。
[0059] 参照图34,应理解到,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完全省去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元件,且使悬置元件联接到侧构件522,在此实施例中,该侧构件522安置成邻近椅子的侧面16、18。在此实施例中,侧构件可具有不同形状,例如接近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侧构件和侧支撑元件的组合形状。另外,靠背的后表面524(包括搁架28的底部)可覆盖有织物526,其中包括侧构件以及前和后织物层的靠背的总厚度具有类似于邻桌200的壁222的厚度(例如,
1.5英寸)和倾斜度。
[0060]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元件104、106可分别围绕沿着第一和第二方向84、86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轴线枢转。术语可枢转是指支撑元件可直接围绕轴线(例如,销)枢转,或可围绕虚拟轴线枢转,例如以支撑元件弯曲或挠曲的方式,其中支撑元件的底端固定附接至底座。第一和第二撑杆构件108、110具有第一端124,该第一端124连接到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元件104、106并且抵抗由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88、90所施加的张力沿着第一和第二方向84、86撑住第一和第二侧支撑元件104、106。撑杆构件108、110具有相对的端部部分126,该相对端部部分126连接到中心支撑件26和/或固定的上部28。在一种实施例中,端部部分的连接允许撑杆构件在其相对端随着侧支撑件移动时进行旋转。例如,撑杆构件的端部126可使用枢轴垫120可枢转地连接到固定的上部。在一种实施例中,侧支撑元件104、106的上部130是弯曲的并且限定线性支撑表面72、74与水平平台28之间的弯曲的过渡部或肩部区域。侧支撑元件可包括与撑杆构件匹配并使用固件135固定至其的弯曲的凸缘133。平台28还可具有弯曲的前唇部132。侧构件22、24以及侧支撑元件104、106可对准且其间形成间隙134,使得侧支撑元件104、106可朝侧支撑件22、24向后枢转(例如,通过弯曲)。撑杆构件108、110具有端部部分,其具有相对应的弯曲部分124以与侧支撑元件的上部匹配,其中该撑杆构件使用多个紧固件固定至侧支撑件。应理解到,可通过焊接、调整片或其它已知且合适的连接装置来连接这些构件。背部包括底部框架构件136以及连接到底座框架52的三个带或支柱。
[0061] 织物层140(例如,编织织物)覆盖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88、90并由其支撑,且还覆盖固定的支撑平台28以便向背部支撑件提供均匀和连续的外观。在各种实施例中,织物层140可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悬置元件,或可具有介于其间的垫子(例如,泡沫或透明的间隔材料)。如图15A中所示,织物140覆盖侧支撑元件104、106并且环绕其周围,且具有安置在凹槽146中的边缘部分144,该凹槽146从侧支撑元件104、106的侧表面面向外。齿条142附接至织物边缘144并且插入凹槽中以稳固地固持住织物。参照图15B,支架148沿平台28的后边缘30、32固定住,并且限定凹槽150。附接到织物边缘部分144的齿条152插入凹槽150中,以沿后边缘30、32稳固地固持住织物。参照图16b,织物的底部边缘144包括接合从框架延伸的钩挂部分156的接合构件154,例如,J钩。以此方式,织物得以沿其所有边缘144被固定。侧支撑元件104、106的底部还可包括如图21中所示的钩或钩挂部分158,其接合固定到织物的接合构件154,例如,J钩。
[0062] 在操作中,使用者可坐在椅子1上并且倚靠着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部分72、74,其中悬置元件88、90沿与其的法向方向偏压使用者。侧支撑元件104、106挠曲或弯曲(即,围绕虚拟轴线枢转),使得侧支撑件的上部130移向以及移离固定支撑件28。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上部移动大约1英寸,但是在各种实施例中,上部可移动的距离在0.25英寸与2.00英寸之间。
[0063] 在各种实施例中,椅子或长凳可制造有线性背部,其每一侧具有柔性的侧支撑元件104、106。当并排布置两张椅子时,相邻的柔性的侧支撑元件104、106让位并且避免将硬点施加至使用者。这在并排布置一对模块化椅子(如图3中所示)或其间插入长凳单元(如下文进一步解释)的情形中可以是重要的。
[0064] 参照图2、图3、图31和图32,隔板160可被固定到椅子后侧中的一侧或两侧。隔板具有底部边缘162,该底部边缘162由固定到椅子框架的一对支架166支撑。支架具有环绕并接合隔板的后表面的唇部168。销170插入穿过位于隔板中间的开口164并且例如使用插销止动机构可释放地联接到支架172,该支架172固定至平台28。可致动并且移除销170,使得隔板160可上升离开支架。可安装一对隔板至椅子的后侧。
[0065] 桌子和桌参照图1、图2和图4到图10,桌子200被示为包括工作台面202,该工作台面202具有侧边缘204和相对的前和后边缘206、208。工作台面200在垂直方向上间隔开,以便限定位于前和后边缘中的每一者下方的腿部空间210。工作台面在相对端上由第一和第二支撑结构212、214支撑。第一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工作台面的储物柜216以及在垂直方向上与地面间隔开并且支撑储物柜的一对腿部218。储物柜216可以是中心脊柱组件219的一部分,其中一个或更多个工作台面202由此被支撑且垂直于如图4中所示的脊柱延伸。额外的储物柜217可位于工作台面202上方。第二支撑件214包括相对于垂直平面取向成角度α的壁220,其中该取向大致与座椅背部支撑件72、74的倾斜共面。第二支撑件进一步包括位于工作台面下方并且从壁220向外延伸的第一搁架222。搁架222具有位于工作台面的边缘204下方并与其对准的边缘224。在一种实施例中,搁架222具有大致与椅子的平台
46的厚度相同的厚度T和深度D。在其它实施例中,搁架222、46可具有不同厚度、高度和深度,并且可具有线性的、弯曲的或其组合形式的边缘。
[0066] 在操作中,如图4中所示的,椅子2定位成邻近工作台面的后边缘208。椅子包括具有侧面18的背部支撑元件74,该侧面18定位成邻近后边缘208,使得背部支撑部分72以大致平行的关系与后边缘208间隔开,并且限定背部支撑部分72与后边缘208之间的进出口230。在一种实施例中,工作台面202的侧边缘204和平台28或扶手的后边缘32大致对准且共面。由椅子的底座限定的搁架46的上表面大致与工作台面的搁架222的上表面共面。在一种实施例中,搁架46、222具有大致相同的深度和厚度。壁220的外表面大致与背部支撑部分74的后表面共面。扶手平台28的上表面大致与工作台面的上表面200共面。
[0067] 参照图1和图2,一张或更多张桌300可定位成邻近一张或更多张椅子2,其中这些桌具有上工作台面302,该上工作台面302大致与椅子2中的一者的平面扶手平台28的上表面共面,如下文进一步解释的。桌300可以是方形的或矩形的,如图1、图2和图7中所示,或具有任何其它形状。桌可具有搁架310,该搁架310位于与椅子的搁架46共面的工作台面下方。
[0068] 模块化家具布置参照图1、图2、图4和图33,模块化家具套件包括多张椅子2。在一种构型中,一对椅子2被布置成后表面30、48、32、50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平面扶手平台28限定T形。在另一种构型中,四张椅子2被布置成后表面30、48、32、50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平面扶手平台
28限定X形。在另一种构型中,具有L形扶手的一对椅子2(以单独或与第三张椅子组合的方式)或长凳400(具有背部支撑部分,其具有线性的后边缘404和限定平面扶手表面的上表面402)被布置成后表面对准,使得在平面图中平面扶手限定U形。
[0069]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至少一张桌300定位于布置成T形构型或者U形构型的数对椅子之间,该桌300具有大致与平面扶手平台28的上表面共面的上工作台面302。
[0070]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一对椅子2被布置成后表面30、48、32、50相邻,使得在平面图中平面扶手限定Z形。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桌400定位成邻近第一和第二背部支撑件中的每一者的后表面30、48、32、50,使得在平面图中椅子中的一者和该对桌子限定V形。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一张桌400定位成邻近第一背部支撑件的后表面30、48相,且另一张桌400定位成邻近椅子的座椅侧面16、18,其中,在平面图中该椅子和该对桌限定V形。
[0071] 如图33中所示,示出了椅子2和桌300的其它组合。另外,各种隔板160可固定至不同布置中的椅子。
[0072] 虽然已参考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形式和细节方面的改变。因此,旨在将前述详细描述视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且包括其所有等效物的随附的权利要求旨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