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

申请号 CN201210094976.0 申请日 2012-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2715746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0
申请人 黄元峰; 发明人 黄元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包括床板、以及由前床帮、后床帮、左床帮和右床帮组成的床体,其特征在于:前床帮上设有可伸缩的掩体机构,床体内设有下落机构,床板设置在下落机构上,下落机构通过控制机构与检测触发装置连接,掩体机构的触发端与下落机构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较低,且由普通床的形态改变为避难救生床的形态速度快、抗冲击 力 和抗重压力效果较好,解决了人们在熟睡时发生 地震 逃生不便,易造成生命损失的问题,使宝贵的生命得到保护。
权利要求

1.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包括床板、以及由前床帮、后床帮、左床帮和右床帮组成的床体,其特征在于:前床帮上设有可伸缩的掩体机构,床体内设有下落机构,床板设置在下落机构上,下落机构通过控制机构与检测触发装置连接,掩体机构的触发端与下落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避难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的掩体机构为折叠式床靠背,折叠式床靠背包括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第一背板的一端与床前帮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背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背板的另一端为触发端,与左床帮、右床帮通过滑轮靠接,第二背板通过弹簧与后床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避难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板的背面设有可滑动的保护滑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避难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落机构包括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分别设置在靠近左床帮和右床帮的床体空腔内,两个翻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前床帮、后床帮可转动连接,翻板翻转后与床底板连接形成支撑板,两个翻板靠近第二背板的触发端处设有控制板,当翻板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控制板挡住第二背板,维持床靠背的正常使用状态,当翻板旋转掉下时,控制板离开第二背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避难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板、第二翻板的内腔设有储物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避难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触发装置包括触发球、触发板、第一触发杆、第二触发杆、支架条,触发球设置在支撑杆上,支撑杆固定在后床帮上,触发板设置在触发球的下方,触发板的一端与床体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弹簧与床体连接,支架条竖直固定在床体上,第二触发杆平可转动设置在床体上,第二触发杆的两端设有连接短杆,支架条设置在连接短杆与第一触发杆之间,第一触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架条、触发板靠接,第一触发杆通过绳索与一连接短杆的上端连接,两条连接短杆的下端与控制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避难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杠杆、两条收缩杆和控制线,杠杆的支点和收缩杆设置在翻板的背面,两条收缩杆分别设置在杠杆的两端,控制线的一端与杠杆的延长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短杆的下端套接,两条收缩杆的端头均为斜面,与床体靠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避难救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床帮、后床帮、左床帮和右床帮均为方条叠接形成,相邻的方条之间紧密填充有木纹方向与竖直面垂直的木,方条与木块纵横交错,床帮间上、下层的方条接头交错排列。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一种破坏极强的自然灾害。地震时建筑物的坠落和倒塌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如果地震发生在人的睡梦中时,由于熟睡的人感觉不到地震来不及躲避和逃跑,更增加了生命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解决人们在熟睡时发生地震逃生不便,易造成生命损失的问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包括床板、以及由前床帮、后床帮、左床帮和右床帮组成的床体,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前床帮上设有可伸缩的掩体机构,床体内设有下落机构,床板设置在下落机构上,下落机构通过控制机构与检测触发装置连接,掩体机构的触发端与下落机构连接。
[0005] 所述可伸缩的掩体机构为折叠式床靠背,折叠式床靠背包括第一背板和第二背板,第一背板的一端与床前帮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背板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背板的另一端为触发端,与左床帮、右床帮通过滑轮靠接,第二背板通过弹簧与后床帮连接。
[0006] 所述第二背板的背面设有可滑动的保护滑板
[0007] 所述的下落机构包括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分别设置在靠近左床帮和右床帮的床体空腔内,两个翻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前床帮、后床帮可转动连接,翻板翻转后与床底板连接形成支撑板,两个翻板靠近第二背板的触发端处设有控制板,当翻板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控制板挡住第二背板,维持床靠背的正常使用状态,当翻板旋转掉下时,控制板离开第二背板。
[0008] 所述第一翻板、第二翻板的内腔设有储物间。
[0009] 翻板上还设有定装置。
[0010] 翻板的一端还设有手动翻转装置。
[0011] 所述的检测触发装置包括触发球、触发板、第一触发杆、第二触发杆、支架条,触发球设置在支撑杆上,支撑杆固定在后床帮上,触发板设置在触发球的下方,触发板的一端与床体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弹簧与床体连接,支架条竖直固定在床体上,第二触发杆平可转动设置在床体上,第二触发杆的两端设有连接短杆,支架条设置在连接短杆与第一触发杆之间,第一触发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架条、触发板靠接,第一触发杆通过绳索与一连接短杆的上端连接,两条连接短杆的下端与控制机构连接。
[0012] 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杠杆、两条收缩杆和控制线,杠杆的支点和收缩杆设置在翻板的背面,两条收缩杆分别设置在杠杆的两端,控制线的一端与杠杆的延长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短杆的下端套接,两条收缩杆的端头均为斜面,与床体靠接。
[0013] 所述的前床帮、后床帮、左床帮和右床帮均为方条叠接形成,相邻的方条之间紧密填充有木纹方向与竖直面垂直的木,方条与木块纵横交错,床帮间上、下层的方条接头交错排列。
[0014]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地震来临时,由于地面震动使触发球从支撑杆上落下,掉落在触发板上,打破第一触发杆的平衡状态,使第二触发杆失去绳索的牵拉,可随意自由转动,这时控制机构的控制线失去拉力,在收缩杆弹簧的作用下,收缩杆的斜面端头往回缩,使翻板失去支撑,翻板位于床体中部的部分往下转动,使床板往床底掉落下来,控制板跟随翻板的转动而旋转,当控制板旋转到低于第二背板的位置时,第二背板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向床体的中部伸展,由折叠状态变成平铺状态,平铺在床帮上挡住人体,这样,整个救生床就由普通床的形态迅速变成避难救生床。
[0015] 经实际模拟地震状况,本救生床可经受13吨重的2.5×2.0×1立方米的卵石混凝墩3米高(模拟一层楼的高度)的冲击而完好无损;在90吨重的卵石水泥混凝土的重压下,该救生床完好无损。
[0016]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较低,且由普通床的形态改变为避难救生床的形态速度快、抗冲击力和抗重压力效果较好,解决了人们在熟睡时发生地震逃生不便,易造成生命损失的问题,使宝贵的生命得到保护。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正常使用形态时救生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避难救生形态时救生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床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滑板滑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第一背板 2.第二背板 3.左床帮 4.第一板 5.第二板 6.后床帮 7.隔板 8.第三板 9.右床帮 10.控制板 11.滑轮 12.第一翻板 13.第二翻板 14.滑板15.扶手 16.储物间 17.支撑杆 18.触发板 19.触发球 20.弹簧 21.第一触发杆 22.支架条 23.第二触发杆 24.连接短杆 25.绳索 26.第一收缩杆 27.杠杆 28.第二收缩杆
29.控制线 30.锁定装置 31.前床帮 32.缓冲物 33.方条 34.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0] 实施例:参照图1-图6,一种抗震避难救生床,包括床板、以及由前床帮31、后床帮6、左床帮3和右床帮9组成的床体,前床帮31上设有可伸缩的掩体机构,床体内设有下落机构,床板设置在下落机构上,下落机构通过控制机构与检测触发装置连接,掩体机构的触发端与下落机构连接。
[0021] 可伸缩的掩体机构为折叠式床靠背,折叠式床靠背包括第一背板1和第二背板2,第一背板1的一端与床前帮31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背板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二背板2的另一端为触发端,与左床帮3、右床帮9通过滑轮11靠接,第二背板2通过弹簧与后床帮6连接。
[0022] 第二背板2的背面设有可滑动的保护滑板14,滑板14的背面设有海绵或缓冲垫等柔软的缓冲物32。
[0023] 下落机构包括第一翻板12和第二翻板13,第一翻板12和第二翻板13分别设置在靠近左床帮3和右床帮9的床体空腔内,两个翻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与前床帮31、后床帮6可转动连接,翻板翻转后与床底板连接形成支撑板,两个翻板靠近第二背板2的触发端处设有控制板10,当翻板处于正常使用位置时,控制板10挡住第二背板2,维持床靠背的正常使用状态,当翻板旋转掉下时,控制板10离开第二背板2。
[0024] 第一翻板12、第二翻板13的内腔设有储物间16。
[0025] 翻板上还设有锁定装置30。
[0026] 翻板的一端还设有手动翻转装置。
[0027] 床板包括第一板4、第二板5和第三板8,平放在两块翻板上,第二板5和第三板8之间还设有隔板7,使床板下落时更迅速、顺畅。
[0028] 检测触发装置包括触发球19、触发板18、第一触发杆21、第二触发杆23、支架条22,触发球19设置在支撑杆17上,支撑杆17固定在后床帮6上,触发板18设置在触发球
19的下方,触发板18的一端与床体可转动连接,另一端的下端面通过弹簧20与床体连接,支架条22竖直固定在床体上,第二触发杆23水平可转动设置在床体上,第二触发杆23的两端设有连接短杆24,支架条22设置在连接短杆24与第一触发杆21之间,第一触发杆21的两端分别与支架条22、触发板18靠接,第一触发杆21通过绳索25与连接短杆24的上端连接,两条连接短杆24的下端与控制机构连接。
[0029] 控制机构包括杠杆27、第一收缩杆26、第二收缩杆28和控制线29,杠杆27的支点与第一、第二收缩杆设置在翻板的背面,两条收缩杆分别设置在杠杆27的两端,控制线29的一端与杠杆27的延长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短杆24的下端套接,两条收缩杆的端头均为斜面,与床体靠接。
[0030] 前床帮31、后床帮6、左床帮3和右床帮9均为方条33叠接形成,相邻的方条33之间紧密填充有木纹方向与竖直面垂直的木块34,方条33与木块34纵横交错,床帮间上、下层的方条接头交错排列。
[0031] 床体内四设有加固柱,设置加固柱可加强抵抗力,方便组装连接、加固。
[0032] 床底板的两侧设有加力块,可抵抗侧压的力。
[0033] 第一背板1、第二背板2的两侧端设有与两侧床帮相配装的L形,滑动到位后,背板的两侧端顶住两侧床帮的上端,加强抵抗侧面冲击力;第二背板2的背面还设有锁定装置,当背板平铺在床帮上时,锁定装置的锁舌插入床帮中起到固定作用。
[0034]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地震来临时,由于地面震动使触发球19从支撑杆17上落下,掉落在触发板18上,打破第一触发杆21的平衡状态,使第二触发杆23失去绳索的牵拉,可随意自由转动,这时控制机构的控制线29失去拉力,在收缩杆弹簧的作用下,收缩杆的斜面端头往回缩,使翻板失去支撑,翻板位于床体中部的部分往下转动,使床板往床底掉落下来,控制板10跟随翻板的转动而旋转,当控制板10旋转到低于第二背板2的位置时,第二背板2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向床体的中部伸展,由折叠状态变成平铺状态,平铺在床帮上挡住人体,这样,整个救生床就由普通床的形态迅速变成避难救生床。
[0035] 本实施例中的救生床经实际模拟地震状况,可经受13吨重的2.5×2.0×1立方米的卵石混凝墩3米高(模拟一层楼的高度)的冲击而完好无损;在90吨重的卵石水泥混凝土的重压下,该救生床完好无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