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壁的可变换凳榻

申请号 CN200910246892.2 申请日 2009-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1912207A 公开(公告)日 2010-12-15
申请人 L&P产权管理公司; 发明人 G·N·温采克; G·马斯特斯;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避开壁的可变换凳榻,该凳榻可变换为座椅单元,其包括背部支承组件、座部支承组件、底座 框架 和一对相对的 扶手 。此外,凳榻包括联动系统,该联动系统包括多个可枢转地互连的联动件,其中联动系统构造成将座部支承组件可转动地联接到背部支承组件,并使座部支承组件与底座框架可平移地联接。在操作中,该家具部件可在闭合 位置 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其类似于凳榻,在打开位置背部支承组件形成可供就坐者就坐的座椅单元的靠背。具体地,可枢转地互连的联动件如此操作,使得背部支承组件的向后转动运动引起座部支承组件相对于底座框架的向前平移。该运动同时使得所述成对的相对的扶手抬升。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换为座椅单元的凳榻,该凳榻包括:
具有滑动机构的底座框架
在所述滑动机构处与所述底座框架可滑动地接合的座部支承组件;
具有下侧面的背部支承组件;
包括多个可枢转地互连的联动件的联动系统,该联动系统构造成将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可转动地联接到所述背部支承组件,该联动系统还构造成使所述座部支承组件与所述底座框架可平移地联接;
其中,所述背部支承组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下侧面基本覆盖在所述座部支承组件上并大致面向下方,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相对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基本竖直地定向并且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下侧面大致面向前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可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基本覆盖在所述底座框架上,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一部分平移到所述底座框架的前方并且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后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的运动与所述底座框架成基本上平行隔开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位于所述底座框架上的槽,所述槽与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销形元件可滑动地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槽包括开口,每个开口具有后端部和前端部,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前端部与单独的销形元件接触,从而限制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向后转动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前支脚和一个或多个后支脚从所述底座框架大致向下延伸而将所述底座框架垂直支承在底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后支脚限定与所述底表面垂直的竖直延伸平面,在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背部支承组件位于所述竖直延伸平面的前方,并与所述竖直延伸平面成基本上平行隔开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凳榻包括至少一个扶手,所述至少一个扶手具有后部和中部,所述后部设有有利于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可枢转联接的支座,所述中部设有有利于与所述联动系统的可枢转联接的支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系统可枢转地互连在所述背部支承组件、所述至少一个扶手和所述座部支承组件之间,使得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向后转动运动引起所述至少一个扶手相对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向后转动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下侧面形成座椅单元的靠背,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形成座椅单元的座部,使得所述座椅单元可供就坐者就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凳榻,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与下侧面相对的上侧面装有顶垫,该顶垫构造成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形成基本平的表面。
12.一种可折叠为凳榻的座椅单元,该座椅包括:
底座框架;
与所述底座框架可滑动地接合的座部支承组件;
可枢转地联接到座部支承框架的至少一个扶手;
背部支承组件;
包括多个可枢转地互连的联动件的联动系统;
其中,所述联动系统构造成将所述底座框架、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和所述背部支承组件可枢转地互连,使得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向前转动运动引起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相对于所述底座框架的向后平移,同时引起所述至少一个扶手相对于所述座部支承框架的向前转动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承组件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背部支承组件基本竖直地定向并位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后方,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背部支承组件以基本上平行隔开的关系基本覆盖在所述座部支承组件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滑动接合具体表现为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有利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在所述底座框架上来回移动时的向后平移。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承组件包括顶部框架,该顶部框架具有限定下平表面的下周界,所述座部支承组件包括底部框架,该底部框架具有限定上平表面的上周界,在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下平表面与所述上平表面基本对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顶部框架的下周界的一部分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底部框架的上周界的一部分之间的接触限制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向前转动运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背部支承组件的与所述下平表面相对的上侧面形成凳榻的搁脚表面。
18.一种用于可变换为座椅单元的凳榻的联动系统,该联动系统适于使所述座椅单元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调节,所述凳榻包括底座框架、一对相对的扶手、座部支承组件和背部支承组件,所述联动系统包括:
一对摆动联动件,每个摆动联动件在第一端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背部支承组件,在第二端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部支承组件;
一对支杆联动件,每个支杆联动件在上端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背部支承组件,在下端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座部支承组件;
一对驱动联动件,每个驱动联动件在后端可枢转地联接到相应的支杆联动件的中部,在前端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框架的中部;
一对抬升联动件,每个抬升联动件在上端可枢转地联接到各个相对的扶手,在下端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底座框架的前部;
其中,当该对驱动联动件中每个的后端的可枢转联接部位于该对支杆联动件中每个的上端的可枢转联接部的后方时,由就坐者产生的向下的阻止所述凳榻从所述闭合位置的调节;以及
其中,当该对驱动联动件中每个的后端的可枢转联接部位于该对支杆联动件的上端的可枢转联接部的前方时,由就坐者产生的向后的力阻止所述凳榻从所述打开位置的调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从所述闭合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的调节引起该对支杆联动件中每个的绕与该对驱动联动件中每个的相应可枢转联接部的向后转动运动,同时引起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向前平移。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支承组件的向前平移引起该对抬升联动件中每个的绕与所述底座框架前部的相应可枢转联接部的向前转动运动,同时引起所述相对的扶手中每个的向后转动运动。

说明书全文

避开壁的可变换凳榻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不适用
[0003] 关于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0004] 不适用

技术领域

[0005]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变换为座椅单元如躺椅或沙发的装有垫的凳榻(ottoman),或者设计成将使用者的身体支承在大体就坐位置的任何其它包饰家具。更特别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联动系统,其用于同时控制背部支承组件的可枢转运动和座部支承组件的可滑动调节。

背景技术

[0006] 凳榻在家具行业中是常见的。通常,凳榻作为家具的单独部件伴随座椅单元,更具体地说,被置于传统座椅单元的前面。此外,凳榻通常构造有大致平坦和/或装有垫的上表面,使得坐在座椅单元中的就坐者可将他们的脚搁放在凳榻上。如上文所用,“座椅单元”一般是指躺椅、斜椅、沙发、双人沙发、组合沙发、剧场座椅、传统椅子、具有可动座部的椅子(例如,运动包饰家具)或其它这类家具部件。
[0007] 凳榻作为座椅单元的应用是普遍的,尤其当凳榻是便携的时,这允许其移动到生活空间的各个区域。然而,坐在凳榻上的就坐者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它缺少传统座椅单元所设置的靠背。因此,虽然不方便,仍需要单独的传统座椅单元与凳榻一同使用,以适当地支承就坐者。
[0008] 本发明涉及可变换为具有靠背的座椅单元的凳榻。重要地,凳榻内的联动系统的设计适于控制与背部支承组件的铰接运动同时进行的对扶手和座部支承组件的调节。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壁接近特征(wall-proximityfeature),使得上述组件能相对于固定不动的底座框架运动而避免与可位于可变换凳榻后方的壁接触

发明内容

[0009] 下面是对可变换凳榻及其部件的简要概述。更详细的说明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给出。
[00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换为座椅单元(下文称作“座椅单元”)的凳榻。座椅单元主要包括背部支承组件、一对相对的扶手、座部支承组件和底座框架。还设置有包括多个可枢转地大致互连的联动件的联动系统。此外,联动系统构造成将座部支承组件可转动地联接到背部支承组件以及使座部支承组件与底座框架可平移地联接。此外,联动组件将扶手联接到座部支承组件和底座框架两者。
[0011] 通常,座椅单元可在联动系统的作用下运动到不同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位置对应于座椅单元在以下位置之间的运动:形成凳榻的闭合位置和形成座椅家具部件的打开位置。因此,背部支承组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在闭合位置,背部支承组件的下侧面基本覆盖在座部支承组件上并大致面向下方,在打开位置,背部支承组件相对于座部支承组件基本竖直地定向并且背部支承组件的下侧面大致面向前方。在打开位置,背部支承组件的下侧面形成座椅单元的靠背,座部支承组件形成座椅单元的座部,使得座椅单元可供就坐者就坐。
[0012] 在操作中,由使用者在背部支承框架上向上施加的引起其向后转动运动,这又引发至少一个扶手相对于座部支承组件的向后转动运动。同时,向后转动运动使座部支承组件平移到底座框架的前方,以及使背部支承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座部支承组件的后方。向前平移通常由滑动机构执行,滑动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位于底座框架上的槽,所述槽与从座部支承组件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销形元件可滑动地接合。因此,座部支承组件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平移运动与底座框架成基本上平行隔开的关系。
[0013] 如从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可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供壁接近特征的能变换为座椅单元的可变换凳榻。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新颖特征将在下面的说明中部分阐述,以及部分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读下文时清楚看到,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而被认识到。附图说明
[0014] 在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结合本说明书被查阅的附图中,在各视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为清楚起见放大了某些部件的厚度和尺寸:
[0015]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单元调节至打开位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0016]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单元调节至闭合位置的侧视透视图;
[0017]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似于图2、但座椅单元调节至打开位置的透视图;
[0018]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以滑动机构在打开位置为特征的放大局部示意图;
[0019]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组装在其上的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的座椅单元调节至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的过渡位置的侧视透视图;
[0020]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似于图5、但座椅单元调节至闭合位置的视图;
[0021]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装垫外部的座椅单元调节至闭合位置的示意图;
[0022]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类似于图7、但座椅单元调节至打开位置的视图;
[0023]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座椅单元调节至打开位置的侧剖视图;和[0024]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动机构、座椅单元调节至打开位置的放大局部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更详细地参照附图并首先参见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可变换为座椅单元(下文称作“座椅单元”)的凳榻,总体用附图标记100示出和表示。座椅单元100主要包括背部支承组件110、一对相对的扶手120、座部支承组件130、底座框架140和联动系统150。通常,座椅单元在联动系统150的作用下可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在下面图2中作更详细的论述。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位置对应于座椅单元在以下位置之间的运动:形成凳榻的闭合位置;和形成具有座椅靠背的家具部件的打开位置。在图1中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单元100调节至打开位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6] 现在参照图1更详细地论述上述部件。背部支承组件110包括上部管组件112和从其延伸的一对相对的靠背支座114。上部管组件112通常由大致刚性的材料如方管或方料构成,并大体形成矩形轮廓。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部管组件112包括一对侧向隔开的侧构件116、第一横梁118和第二横梁119。该对相对的靠背支座114通常安装在相应的各个侧向隔开的侧构件116上,并从其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对相对的靠背支座114在第一横梁118和第二横梁119之间安装在该对侧向隔开的侧构件116的中部。该安装可包括焊接接合、用适当固件实现的连接,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它方法。
[0027] 另外,该对相对的靠背支座114可由金属棒料、冲压钢或型钢、激光切割成的金属片或任何其它强固的材料形成,每种材料都适用于本发明。此外,本文所示和所述的座椅单元100包括多个联动件和支座,如本说明书所论述。如结合所述成对的相对的靠背支座114所论述,这些联动件和支座可由家具制造行业的技术人员已知的任意适当的材料形成。因此,虽然不再论述各个后面提到的联动件和/或支座的特性,但应当理解,上述材料选择和各种制造工艺都适用于它们每个。
[0028] 成对的相对的扶手120每个都包括臂枢轴支座122和中间支座128。臂枢轴支座122位于成对扶手120每个的后部,使得能够通过将扶手120可枢转地联接到座部支承组件
130而实现转动。暂时转到图5,详细示出了可枢转地联接到座部支承组件130。如所示,安装到座部支承组件130上的底部框架720的后面板726支承臂枢轴支座12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臂枢轴支座至少包括连接到相应扶手120的外C形元件124和连接到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内C形元件126。在这种构型中,可枢转的联接具体表现为销(例如,U形夹销)或使C形元件124、126对准的成对的销,并提供扶手120的转动运动的轴线。回到图1,中间支座128位于相应各个扶手120的中部并可将联动系统150可枢转地联接到扶手。应当认识和理解的是,虽然示出和描述了一对扶手120,但对本领域熟悉的人员可意识到本发明并不限于两个扶手,而是可根据可变换家具部件的设计采用一个或多个扶手。
[0029] 座部支承组件130包括底部框架132和从其向上延伸的一对相对的回飞镖形板134(另外具体参见图2)。下部管组件132通常由大致刚性的材料如方钢管或方料构成,并大体形成矩形轮廓。在一个实施例中,下部管组件132包括一对侧向隔开的侧构件136、第一横梁138和第二横梁139。该对相对的回飞镖形板134通常安装在相应的各个侧向隔开的侧构件136上,并从其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对相对的回飞镖形板134在第一横梁138前面不远处安装在该对侧向隔开的侧构件136的后部。该安装可包括焊接接合、用适当紧固件实现的连接,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它方法。在一个例子中,回飞镖形板134的侧面廓形包括位于前面的凹边缘,该凹边缘形成有陡峭向下的斜坡,用以接纳支承就坐者的垫,如下面更充分地论述。
[0030]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座部支承组件130包括底部框架720,而背部支承组件110包括顶部框架710,大体如图5和6所示。顶部框架710包括前面板714、后面板716和在前面板714与后面板716之间延伸的一对侧面板712。底部框架720包括前面板724、后面板726和在前面板724与后面板726之间延伸的一对侧面板722。面板712、714、716、
722、724和726通常由强固的材料形成。此外,面板712、714和716的底缘形成限定背部支承组件110的下平表面730的下周界。面板722、724和726的顶缘形成限定座部支承组件
730的上平表面740的上周界。对于这些平表面730、740的其它考虑将在下面与座椅单元
100的操作有关的论述中给出。
[0031] 在实施例中,垫、包饰或任意其它织物和泡沫组合被组装到座椅单元100的顶部框架710和底部框架720的外部。继续参照图5,背部支承组件110包括上侧面210和下侧面220。另外,座部支承组件包括上侧面230和下侧面240。上侧面210可包括刚性支承物(未示出),例如板或弹性框架,以向布置在顶部框架710上方和扶手120之间的顶部垫250提供结构完整性。当座椅单元100被调节为凳榻时(在闭合位置),顶部垫250通常形成用作使用者的搁脚物或加垫的凳型就坐区的大致平的表面。在打开位置,背部支承组件
110的下侧面220形成座椅单元110的靠背,而座部支承组件130形成座部。通常,靠背垫
260(图8)或其它包饰沿背部支承组件110的下侧面220布置,以向就坐者提供舒适的加垫背部支承。另外,座部垫270(图8)或其它包饰沿座部支承组件130的上侧面230布置,以使座椅单元100对于就坐者来说是舒适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刚性支承元件(未示出)如板或弹性框架为座部垫270提供结构或刚性。可选地,座部垫270上的凸缘280(图8)被示出为向就坐者的下背部提供腰部支承。
[0032] 底座框架140用作座椅单元100的锚定件,因为它能在各个座椅单元部件的打开和闭合操作期间保持稳固的位置。返回参照图1,底座框架140主要包括一对基本上平行隔开的侧向支承构件146、前部横向构件149、后部横向构件148和一对滑动机构145。滑动机构145通常位于各个侧向支承构件146上,在下面立即参照图4、9和10作更详细的论述。侧向支承构件146和横向构件148、149通常由大致刚性的材料如方钢管或方料构成,并大体形成矩形轮廓。该对侧向支承构件146的每个都包括靠背支座142和扶手支座144,如图
4最佳地示出。靠背支座142(图2)朝各个侧向支承构件46的中央区域定位并从其向上延伸。此外,靠背支座142(图2)用于卡住允许背部支承组件110进行转动的枢轴。扶手支座144靠近前部横向构件149定位在各个侧向支承构件146的前部并从其向上延伸。另外,扶手支座144用于卡住允许该对相对的扶手120相对于底座框架140上升和下降的枢轴。或者,支座144、142可形成为最初被加工为各个侧向支承构件146的结构特征的突出件。
[0033] 回到图1,滑动机构145使得座部支承组件130在下侧面240(图5)附近与底座框架140的侧向支承构件146能够实现可滑动接合。可滑动接合有利于在打开和闭合座椅单元100时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向前和向后平移,也就是在底座框架140上来回移动。
[0034] 现在参照图4,每个滑动机构145包括一个或多个槽410、一个或多个衬套420和一个或多个从座部支承组件130大致向下延伸的销形元件430。槽410包括具有前端部450(图10)和后端部460的开口,其中端部450、460可被倒圆以接纳销形元件。如下面更充分地论及,前端部450辅助阻止座椅单元100超过打开位置的调节。另外,槽410可形成在侧向支承构件146中,或形成于配合在侧向支承构件146上的单独的板440中。衬套
420安装在座部支承组件130的下侧面240(图5)上,更具体地,安装在底部框架132上。
衬套420用作间隔件以降低可滑动接合期间的摩擦,并可被抛光或涂油以有利于座部支承组件130在底座框架140上的不费力平移。通常,销形元件430从底部框架132大致向下安装并在轴向上与相应的各个衬套420的中心孔对准。销形元件430的尺寸和形状被设定成配合在相应的各个槽410的开口内,但不与其它联动件干涉或接触底表面。此外,销形元件430可由钢条、轧制金属或家具制造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或采用的任意其它刚性材料形成。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槽410、衬套420和销形元件430以一对一的比率被提供和组装。虽然每个滑动机构145示出了两个这样的组件,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认识到可在座椅单元10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组件。
[0035] 参照图1,在底座框架140的一个实施例中,后部横向构件148和前部横向构件149在两侧延伸超过侧向支承构件146并用作与后支脚172和前支脚170的刚性连接部。
应当理解,附图标记170和172表示为“支脚”并非限制,其中支脚170、172可以是、竖立部、框架或将底座框架140垂直支承在底表面(未示出)上的任何其它元件。此外,支脚
170、172可由实心金属杆、方杆、木质型材或家具制造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它适当材料形成。可选地,支脚170、172的下部可包括允许座椅单元100在底表面上行进、滚动前行的脚轮。尽管在图1中描述和示出了一对前支脚170和一对后支脚172,但本发明可设想采用任何数量的支脚,包括无支脚。
[0036] 现在转到图2,详细说明联动系统150。首先,联动系统150包括多个联动件,它们布置成铰接地致动和控制座椅单元在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的变换运动期间的运动。这些联动件可以是可枢转地互连的。应当理解和认识到,这些联动件之间的可枢转联接部(在图中示出为枢转点)可呈多种构型,例如枢转销、轴承、传统的安装硬件铆钉螺栓螺母组合,或家具制造行业公知的任何其它适当的紧固件。此外,联动件和支座的形状可按需求改变,如按照特定枢转点的位置。应当理解,当联动件被称为可枢转地“联接”到另一元件(例如,联动件、支座、框架等)、与另一元件“互连”、“安装”到另一元件上等,应想到联动件和元件可以彼此直接接触,或者也可以存在其它元件(例如,介入在它们之间的元件)。
[0037] 联动系统150引导背部支承组件110相对于底座框架140的转动运动和座部支承组件130相对于底座框架140的平移运动。在一种示例性构型中,这些运动由一对包括可枢转地互连的联动件的镜像联动系统(此处示出其中的一个)控制。联动系统关于在成对的相对扶手120之间将座椅单元100对开的、纵向延伸的平面彼此镜像。这样,后面的说明将只集中于联动系统之一,而说明内容同样适用于另一个联动组件。
[0038] 特别参照图2和3,联动系统150至少包括摆动联动件302、支杆联动件304、驱动联动件306和抬升联动件308。摆动联动件302在第一端、在靠背支座114的后部上的枢转点312处可枢转地联接到背部支承组件110。摆动联动件302还在第二端、在回飞镖形板134上端的枢转点310处可枢转地联接到座部支承组件130。支杆联动件304在上端、在靠背支座114的前部上的枢转点316处可枢转地联接到背部支承组件110。支杆联动件304还在下端、在回飞镖形板134的大致中央区域的枢转点314处可枢转地联接到座部支承组件130。可选地,一销320可位于支杆联动件304上以与摆动联动件302干涉,从而阻止背部支承组件110的向后转动。驱动联动件306在后端、在枢转点318处可枢转地联接到支杆联动件304的中部。驱动联动件306还在前端、在靠背支座142在枢转点322处可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框架140的中部。抬升联动件308在上端、在中间支座128在枢转点324处可枢转地联接到扶手120。抬升联动件308还在下端、在扶手支座144在枢转点326处可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框架140的前部。
[0039] 接下来,继续参照图2和3说明座椅单元的变换操作。首先,描述图2所示的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背部支承组件110的下侧面220(图5)基本覆盖在座部支承组件130上并大致面向下方。另外,驱动联动件306后端的可枢转联接部位于支杆联动件304上端的可枢转联接部的后方,使得由就坐者产生的向下的力阻止座椅单元100从闭合位置的调节。在打开位置,如图3所示,背部支承组件110相对于座部支承组件130基本竖直地定向并且背部支承组件110的下侧面220(图5)大致面向前方。另外,背部支承组件110设置在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后方。此外,驱动联动件306后端的可枢转联接部位于支杆联动件304上端的可枢转联接部的前方,使得由就坐者产生的向后的力阻止座椅单元100从打开位置的调节。
[0040] 为了开始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的调节,使用者可在背部支承组件110的手动操作部290(图7)上施加向上的力。该力在联动系统150内引起若干同时运动。总的来说,向上的力引起背部支承组件110的向后的转动运动、扶手120的向后的转动运动和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向前的平移运动,使得前部伸出到底座框架140之外。
[0041] 更具体地,背部支承组件110的向后转动运动描述了由其与摆动联动件302和支杆联动件304的可枢转联接部引导的一大致曲折迂回的路径。这些联动件302、304与背部支承组件110一起向后转动,从而控制其相对于座部支承组件130的角度倾斜度和转动位置。支杆联动件304的向后转动是绕将支杆联动件304可枢转地联接到驱动联动件306的后端的枢转点318进行的。驱动联动件306的前端可枢转地联接到底座框架140,从而限制驱动联动件306的侧向运动。因此,支杆联动件304的向后转动产生绕枢转点318的逆时针转矩,该转矩沿向前侧边方向传递给安装在座部支承组件130上的回飞镖形板134。与槽410的开口对准的该向前侧边力引发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向前平移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向前平移运动与底座框架140成基本上平行隔开的关系。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向前平移运动迫使扶手120在臂枢轴支座122处向前。该向前运动使得抬升联动件308绕固定连接在底座框架140上的枢转点326作顺时针角转动。因此,抬升联动件308的顺时针角转动在中间支座128处向上驱动扶手,使得扶手从座部支承组件130中露出。
[0042]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背部支承组件110的向后转动运动在销320与摆动联动件302接触时、在销形元件430与槽410开口的前端部450(图10)接触时或在这两种情况都发生时受到阻力。该阻力可在背部支承组件110处于任何倾斜度时产生。优选地,在打开位置的倾斜度基本是90度,即与座部支承组件130垂直。在这种情况下,可防止背部支承组件110接触到周围的壁,本文称之为壁接近特征。特别地,参照图3,由一个或多个后支脚172限定并与底表面垂直的竖直延伸的平面300表示可能的最近的壁。壁接近特征被构造成,使得背部支承组件110在处于打开位置时处在位于所述竖直延伸的平面前方的位置,并与其成基本上平行隔开的关系。尽管论述了阻止向后转动运动的两种不同构型的机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和理解,也可采用其它这类机构,而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述的这些机构。
[0043] 转到图2,为了开始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的调节,使用者可在背部支承组件110(处于图1和3所示的位置)上施加向前的力。该力在联动系统150内引起若干同时运动。总的来说,该向前的力引起背部支承组件110的向前转动运动、扶手120的向前转动运动和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向后平移运动,使得下侧面220逐渐覆盖住底座框架140。
[0044] 更具体地,背部支承组件110的向前转动运动使得联动件302、304绕与驱动联动件306的可枢转联接部向前转动。因此,支杆联动件304的向前转动产生顺时针转矩,该转矩沿向后侧边方向传递给座部支承组件130。该向后侧边力同时使座部支承组件130向后平移。座部支承组件130的向后平移运动迫使扶手120在臂枢轴支座122处向后,并引起抬升联动件308的逆时针角转动。因此,抬升联动件308的逆时针角转动驱动扶手向下进入座部支承组件130内的腔室。
[0045] 尽管该转变过程是结合手动操作来描述的,但本发明也可设想自动辅助(例如,达、电发动机等)以产生打开和闭合位置之间的变换运动。
[0046] 应当理解,联动系统150的构造使得其自身能够使背部支承组件110易于与座椅单元100的其余部件相组装和拆卸。具体地,靠背支座114上的枢转点312、316或任何其它枢转和/或安装位置的特性允许使用快速拆分硬件,例如可拆卸的紧固件。因此,有利于部件在运输之前的快速拆分或收货后的快速连接。
[0047] 本发明已参照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这些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旨在说明而非限制。替换实施例对于本发明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48] 从上文可看到,本发明是适于实现上述目标和目的以及实现其它优点的良好方案,这些优点是明显的和装置固有的。应当理解,特定的特征和子组合是有用的,并且不需要参考其它特征和子组合即可采用。这可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想到并处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本发明不限于已在上文中特别示出和描述的内容。而是,本文所述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内容都应被解释为例述性而非限制性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