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

申请号 CN201510905439.3 申请日 2015-12-10 公开(公告)号 CN106859126A 公开(公告)日 2017-06-20
申请人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战;
摘要 本 发明 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由左靠管、左后管、左中管、左前管、前撑杆、右前管、前 横杆 、中横杆、右中管、右后管、后横杆、后撑杆、右靠管、后靠杆、按颈辊、活撑扣、扣环、外滑槽、后轮、后旋栓、中轮、前旋栓、前轮、内滑槽构成,左右靠管与后靠杆连接,左右后管前端置于左右中管中,左右中管前端套接左右前管和后端套接左右后管,左右前管后端置于左右中管中,前撑杆与左右前管套接,前横杆与左右前管套接,中横杆与左右中管连接,后横杆与左右后管套接,后撑杆与左右后管套接,后靠杆与左右靠管连接,按颈辊与左右靠管套接,活撑扣置于左右靠管下侧,扣环设于左右后管后端外侧,内滑槽设于前后左右管内侧。其制用综合效果极为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包括主体、附件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左靠管(1)、左后管(6)、左中管(10)、左前管(12)、前撑杆(13)、右前管(14)、前横杆(16)、中横杆(17)、右中管(18)、右后管(19)、后横杆(20)、后撑杆(21)、右靠管(22)、后靠杆(23)、按颈辊(24),所述左靠管(1)内侧与后靠杆(23)一端连接和上端与按颈辊(24)一端套接,以及下端设有凸头和套孔置于左后管(6)后端V槽中并与后撑杆(21)一端套接,所述左后管(6)前端置于左中管(10)后端中和附设内滑槽与后横杆(20)及后撑杆(21)一端套接,以及后端上侧所设V槽与左靠管(1)下端凸头套接,所述左中管(10)前端套接左前管(12)后端和后端套接左后管(6)前端,以及内侧与中横杆(17)一端连接和附设后旋栓(7)、前旋栓(9),所述左前管(12)后端置于左中管(10)前端中和前端与前撑杆(13)一端套接及所设内滑槽与前横杆(16)一端套接,所述前撑杆(13)套接于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前端,其主要作用是是支撑和按摩足底,所述右前管(14)后端置于左中管(10)前端中和前端与前撑杆(13)一端套接及所设内滑槽与前横杆(16)一端套接,所述前横杆(16)两端与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内侧所设滑槽套接,所述中横杆(17)套接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内侧之间并可以滚动与按摩,所述右中管(18)前端套接右前管(14)后端和后端套接右后管(19)前端,以及内侧与中横杆(17)一端连接和附设与后旋栓(7)、前旋栓(9)对称的后旋栓、前旋栓,所述右后管(19)前端置于右中管(18)后端中和附设内滑槽与后横杆(20)及后撑杆(21)一端套接,以及后端上侧所设V槽与右靠管(22)下端凸头套接,所述后横杆(20)两端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内侧所设滑槽套接,所述后撑杆(21)两端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一端所设通孔套接,所述右靠管(22)内侧与后靠杆(23)一端连接和上端与按颈辊(24)一端套接,以及下端设有凸头和套孔置于右后管(19)后端V槽中并与后撑杆(21)一端套接,所述后靠杆(23)连接于左靠管(1)和右靠管(22)内侧之间,所述按颈辊(24)套接于左靠管(1)和右靠管(22)内侧上端及外侧设有按摩管套;
所述附件包括活撑扣(2)、扣环(3)、外滑槽(4)、后轮(5)、后旋栓(7)、中轮(8)、前旋栓(9)、前轮(11)、内滑槽(15),所述活撑扣(2)分别设置于左靠管(1)和右靠管(22)下端外侧,所述扣环(3)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后端外侧及滑槽(4)内侧,所述滑槽(4)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后端外侧,所述后轮(5)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下侧,
所述后旋栓(7)分别设置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后端,所述中轮(8)分别设置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下侧,所述前旋栓(9)分别设置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前端,所述前轮(11)分别设置于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下侧,所述内滑槽(15)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左前管(12)和右后管(19)、右前管(14)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杆(16)、中横杆
(17)、后横杆(20)均为若干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5)、中轮(8)、前轮(11)均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说明书全文

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榻体床,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

背景技术

[0003] 社会现代化生活中,人们大倡导积极、健康、便捷、有效和节能低的休闲运动保健生活,而现有各种休闲运动器材种类虽不少,但总体尚存在技术滞后、结构繁杂、功能单少、占位较多、实用性差、或浪费电、不安全寿命短和制用成本弊端。为此,人们亟待发明一种综合技术性能优越、结构精巧雅观、多功能适用广、休闲保健一体、安全便捷耐用、节能环保低碳、制用成本更低和综合性价比更高的健体休闲叠床。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各种普通休闲保健运动器材技术缺陷与市场产品需求问题,提供一种设计结构精巧、技术性能优越、多功能实用广、休闲保健一体、占位小成本低、安全便捷耐用、节能环保低碳和综合性价比更高的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
[0005]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其包括主体、附件两个部分:所述主体包括左靠管、左后管、左中管、左前管、前撑杆、右前管、前横杆、中横杆、右中管、右后管、后横杆、后撑杆、右靠管、后靠杆、按颈辊,所述左靠管内侧与后靠杆一端连接和上端与按颈辊一端套接,以及下端设有凸头和套孔置于左后管后端V槽中并与后撑杆一端套接,所述左后管前端置于左中管后端中和附设内滑槽与后横杆及后撑杆一端套接,以及后端上侧所设V槽与左靠管下端凸头套接,所述左中管前端套接左前管后端和后端套接左后管前端,以及内侧与中横杆一端连接和附设后旋栓、前旋栓,所述左前管后端置于左中管前端中和前端与前撑杆一端套接及所设内滑槽与前横杆一端套接,所述前撑杆套接于左前管和右前管前端,所述右前管后端置于左中管前端中和前端与前撑杆一端套接及所设内滑槽与前横杆一端套接,所述前横杆两端与左前管和右前管内侧所设滑槽套接,所述中横杆套接于左中管和右中管内侧之间并可以滚动与按摩,所述右中管前端套接右前管后端和后端套接右后管前端,以及内侧与中横杆一端连接和附设与后旋栓、前旋栓对称的后旋栓、前旋栓,所述右后管前端置于右中管后端中和附设内滑槽与后横杆及后撑杆一端套接,以及后端上侧所设V槽与右靠管下端凸头套接,所述后横杆两端与左后管和右后管内侧所设滑槽套接,所述后撑杆两端与左后管和右后管一端所设通孔套接,所述右靠管内侧与后靠杆一端连接和上端与按颈辊一端套接,以及下端设有凸头和套孔置于右后管后端V槽中并与后撑杆一端套接,所述后靠杆连接于左靠管和右靠管内侧之间,所述按颈辊套接于左靠管和右靠管内侧上端及外侧设有按摩管套;
所述附件包括活撑扣、扣环、外滑槽、后轮、后旋栓、中轮、前旋栓、前轮、内滑槽,所述活撑扣分别设置于左靠管和右靠管下端外侧,所述扣环分别设置于左后管和右后管后端外侧及滑槽内侧,所述滑槽分别设置于左后管和右后管后端外侧,所述后轮分别设置于左后管和右后管下侧,所述后旋栓分别设置于左中管和右中管后端,所述中轮分别设置于左中管和右中管下侧,所述前旋栓分别设置于左中管和右中管前端,所述前轮分别设置于左前管和右前管下侧,所述内滑槽分别设置于左后管、左前管和右后管、右前管内侧。
[0006] 其中所述前横杆、中横杆、后横杆均为若干杆。
[0007] 其中所述后轮、中轮、前轮均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08]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结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将主体的左靠管、左后管、左中管、左前管、前撑杆、右前管、前横杆、中横杆、右中管、右后管、后横杆、后撑杆、右靠管、后横杆、按颈辊和附件的活撑扣、扣环、外滑槽、后轮、后旋栓、中轮、前旋栓、前轮、内滑槽等进行有机综合设置,促使该叠床具有躺床、座椅、脚撑、手扳、步行、辊背、摩足、折叠、收缩、推拖、载物等实用功能,并形成综合技术性能优越、结构精巧雅观、多功能适用广、休闲保健一体、安全便捷耐用、节能环保低碳、制用成本更低和综合性价比比各种普通保健休闲床更优的综合效果,且可广泛用于家庭、旅游、娱乐、游泳、海滩的休闲安卧和运动按摩保健等。实用证明,该叠床用于健体休闲比普通保健休闲器材节能降耗增效达60%以上,并可长期实现低碳使用。因此,本发明推广使用经济效益和健康效益极为明显。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的躺床形状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的步机形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的推车形状示意图。
[0011] 主要元件标号:1-左靠管,2-活撑扣,3-扣环,4-内滑槽,5-后轮,6-左后管,7-后旋栓,8-中轮,9-前旋栓,10-左中管,11-前轮,12-左前管,13-前撑杆,14-右前管,15-内滑槽,16-前横杆,17-中横杆,18-右中管,19-右后管,20-后横杆,21-后撑杆,22-右靠管,23-后靠杆,24-按颈辊。
[0012] 实施方式作用: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其包括主体和附件两个部分:
所述主体包括左靠管1、左后管6、左中管10、左前管12、前撑杆13、右前管14、前横杆16、中横杆17、右中管18、右后管19、后横杆20、后撑杆21、右靠管22、后靠杆23、按颈辊24,所述左靠管1内侧与后靠杆23一端连接和上端与按颈辊24一端套接,以及下端设有凸头和套孔置于左后管6后端V槽中并与后撑杆21一端套接,其主要作用是支持后靠杆23和套接按颈辊24并利用凸头套孔与后撑杆21在左后管6V槽中作前后摆动,
所述左后管6前端置于左中管10后端中和附设内滑槽与后横杆20及后撑杆21一端套接,以及后端上侧所设V槽与左靠管1下端凸头套接,其主要作用是支持左靠管1和后横杆20及附设滑槽4,
所述左中管10前端套接左前管12后端和后端套接左后管6前端,以及内侧与中横杆17一端连接和附设后旋栓7、前旋栓9,其主要作用是支持左前管12和左后管6与中横杆17,所述左前管12后端置于左中管10前端中和前端与前撑杆13一端套接及所设内滑槽与前横杆16一端套接,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右前管14支持前撑杆13和前横杆16,
所述前撑杆13套接于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前端,其主要作用是是支撑和按摩足底,所述右前管14后端置于左中管10前端中和前端与前撑杆13一端套接及所设内滑槽与前横杆16一端套接,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左前管12支持前撑杆13和前横杆16,
所述前横杆16两端与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内侧所设滑槽套接,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作叠床前支撑,
所述中横杆17套接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内侧之间并可以滚动与按摩,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作叠床主支撑和按摩,
所述右中管18前端套接右前管14后端和后端套接右后管19前端,以及内侧与中横杆17一端连接和附设与后旋栓7、前旋栓9对称的后旋栓、前旋栓,其主要作用是支持右前管14和右后管19与中横杆17,
所述右后管19前端置于右中管18后端中和附设内滑槽与后横杆20及后撑杆21一端套接,以及后端上侧所设V槽与右靠管22下端凸头套接,其主要作用是支持右靠管22和后横杆
20及附设与滑槽4对称的滑槽,
所述后横杆20两端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内侧所设滑槽套接,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左后管6和右后管19作叠床后支撑,
所述后撑杆21两端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一端所设通孔套接,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左后管6和右后管19作叠床后支撑,
所述右靠管22内侧与后靠杆23一端连接和上端与按颈辊24一端套接,以及下端设有凸头和套孔置于右后管19后端V槽中并与后撑杆21一端套接,其主要作用是支持后靠杆23和套接按颈辊24并利用凸头套孔与后撑杆21在左后管6V槽中作前后摆动,
所述后靠杆23连接于左靠管1和右靠管22内侧之间,其主要作用是配合左靠管1和右靠管22作叠床后靠撑,
所述按颈辊24套接于左靠管1和右靠管22内侧上端及外侧设有按摩管套,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左靠管1和右靠管22及按摩颈部;
所述附件包括活撑扣2、扣环3、外滑槽4、后轮5、后旋栓7、中轮8、前旋栓9、前轮11、内滑槽15,
所述活撑扣2分别设置于左靠管1和右靠管22下端外侧,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扣环3固定左靠管1与右靠管22前后摆动位置
所述扣环3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后端外侧及滑槽4内侧,其主要作用是配合活撑扣2固定左靠管1与右靠管22摆动位置,
所述滑槽4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后端外侧,其主要作用是让扣环3内卡栓在其中作前后移动,
所述后轮5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和右后管19下侧,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左后管6和右后管
19,
所述后旋栓7分别设置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后端,其主要作用是折叠和定位左后管6和右后管19,
所述中轮8分别设置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下侧,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
所述前旋栓9分别设置于左中管10和右中管18前端,其主要作用是折叠和定位左前管
12、右前管14,
所述前轮11分别设置于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下侧,其主要作用是支撑左前管12和右前管14,
所述内滑槽15分别设置于左后管6、左前管12和右后管19、右前管14内侧,其主要作用是套接后横杆20、前横杆16。
[0013] 其中所述前横杆16、中横杆17、后横杆20均为若干杆。
[0014] 其中所述后轮5、中轮8、前轮11均为左右两侧对称设置。
[0015] 实施例:将本发明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的左前管12、右前管14分别从左中管10、右中管18前端拉出,接着将左后管6、右后管19从左中管10、右中管18中拉出,并将左靠管1、右靠管22下端向后摆动至V槽后侧,再按移动位于左后管6、右后管19侧边外滑槽4中的扣环3,并用位于左靠管1、右靠管22侧边的活撑扣2将扣环3扣住,即使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形成图1状,这时躺卧在叠床上利用前撑杆13、前横杆16、中横杆17、后横杆20、后撑杆21、后靠杆23、按颈辊24、可进行北部、脚步、颈部等处按摩健身;再将左靠管1、右靠管22下端向后摆动至V槽中间,再按移动位于左后管6、右后管19侧边外滑槽4中的扣环3,并用位于左靠管1、右靠管22侧边的活撑扣2将扣环3扣住,即使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形成图2状,这时用手扶住左靠管1、右靠管
22上端,即可在中横杆17上慢步或快步锻炼;再将旋动后旋栓7、前旋栓9并利用后轮5、中轮
8、前轮11与内滑槽15将左后管6、右后管19和左前管12、右前管14分别推入左中管10、右中管18,即使多功能折叠运动榻体形成图3状,这时用手扶住左靠管1、右靠管22,即可推拉搬运各种物体。
[0016]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简要和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和技术范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及相似与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技术范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