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

申请号 CN201610566413.5 申请日 2016-07-15 公开(公告)号 CN105996441A 公开(公告)日 2016-10-12
申请人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陆小健; 陈雪莉; 张东行; 谭宇辰; 陈永斌;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立柱、驱动升降立柱运动的 电机 、与升降立柱连接的平台、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板,平台与升降立柱之间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感应元件及在平台发生碰撞时使感应元件产生安全 信号 的触发件,感应元件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接收感应元件发出的安全信号并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通过在平台与升降立柱之间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提高了平台在受到外 力 作用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保护装置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升降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平台碰到障碍物而受损,甚至是人在碰到平台时,保护人的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立柱、驱动升降立柱运动的电机、与升降立柱连接的平台、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与升降立柱之间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感应元件及在平台发生碰撞时使感应元件产生安全信号的触发件,感应元件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接收感应元件发出的安全信号并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外管与内管滑动配合,外管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平台的支撑壳,触发件设于支撑壳上且凸出于支撑壳的表面并与平台的下端面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于支撑壳内,支撑壳包括壳体及盖合于壳体上的盖板,盖板设有安装孔,触发件设于安装孔内并凸出于盖板的表面,感应元件贴合于触发件下方且位于电机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包括触发部和固定部,固定部的下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感应元件贴合于环形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侧壁设有环形卡槽,固定部通过环形卡槽卡持于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与电机之间设有缓冲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设于支撑壳内,支撑壳包括壳体及盖合于壳体上的盖板,触发件贴合于盖板的上表面,感应元件设于与触发件对应处的盖板的下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通过粘贴固定于盖板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的横截面呈圆形或圆环形或椭圆形或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元件为压电元件或压阻元件。

说明书全文

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的升降装置虽然解决了可升降的问题,但升降装置负载在承载超载以内的任一负载运行时,当其所连接的平台碰到窗台、写字柜、玩耍的小孩等时,无法快速的作出响应,一定要在负载达到规定值时才能作出反应,而此时桌子可能已经损坏,小孩遭遇安全事故,因而该产品的安全性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立柱、驱动升降立柱运动的电机、与升降立柱连接的平台、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板,其中,所述平台与升降立柱之间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感应元件及在平台发生碰撞时使感应元件产生安全信号的触发件,感应元件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接收感应元件发出的安全信号并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立柱包括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外管与内管滑动配合,外管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平台的支撑壳,触发件设于支撑壳上且凸出于支撑壳的表面并与平台的下端面抵触。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设于支撑壳内,支撑壳包括壳体及盖合于壳体上的盖板,盖板设有安装孔,触发件设于安装孔内并凸出于盖板的表面,感应元件贴合于触发件下方且位于电机的上方。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件包括触发部和固定部,固定部的下端面设有环形凹槽,感应元件贴合于环形凹槽内。
[0008]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侧壁设有环形卡槽,固定部通过环形卡槽卡持于安装孔内。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件与电机之间设有缓冲件。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设于支撑壳内,支撑壳包括壳体及盖合于壳体上的盖板,触发件贴合于盖板的上表面,感应元件设于与触发件对应处的盖板的下表面。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触发件通过粘贴固定于盖板的上表面。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元件的横截面呈圆形或圆环形或椭圆形或方形。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元件为压电元件或压阻元件。
[00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15] 1、通过在平台与升降立柱之间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提高了平台在受到外作用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保护装置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感应元件及在平台发生碰撞时使感应元件产生安全信号的触发件,感应元件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接收感应元件发出的安全信号并控制电机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这样在升降立柱上升过程中,平台上部受到外力的作用,感应元件感应到力的变化,并将安全信号输出给控制板,升降立柱立即停止上升或反向下降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升降立柱下降过程中,平台下部受到外力的作用,感应元件感应到力的变化,并将安全信号输出给控制板,升降立柱立即停止下降或反向上升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提高了升降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平台碰到障碍物而受损,甚至是人在碰到平台时,保护人的安全。
[0016] 2、升降立柱包括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外管,外管与内管滑动配合,并在外管的上端设置用于支撑平台的支撑壳,触发件设于支撑壳上且凸出于支撑壳的表面并与平台的下端面抵触,这样平台通过触发件与感应元件接触,提高了平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升了感应元件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了安全性。
[0017] 3、通过将电机设于支撑壳内,这样使得内部布线合理,便于电机、控制板及感应元件的安装,使得内部结构紧凑,还提升了升降平台整体的美观度;同时,支撑壳包括壳体及盖合于壳体上的盖板,并在盖板上设置安装孔,触发件设于安装孔内并凸出于盖板的表面,感应元件贴合于触发件的下方且位于电机的上方,这样便于触发件的安装且安装可靠,更使得触发件在多次被触压或碰撞后仍能很好的将信号传递给感应元件,保证触发件使用的可靠性。
[0018] 4、触发件包括触发部和固定部,通过固定部的下端面设置环形凹槽,感应元件贴合于环形凹槽内,保证感应元件不受损,且感应元件能很好的接收触发件产生的形变信号,提升了感应元件的灵敏度,保证感应元件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
[0019] 5、通过在固定部的侧壁设置环形卡槽,这样便于触发件安装于安装孔内,且安装可靠,保证触发件的能准确接收到平台发生碰撞的信号,从而使得感应元件能准确检测,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0020] 6、通过在触发件与电机的表面之间设置缓冲件,在触发件受到较大的碰撞时,保证感应元件不受损,提升了感应元件的使用寿命。
[0021] 7、通过将触发件贴合于盖板的上表面,感应元件设于与触发件对应处的盖板的下表面,这样便于触发件及感应元件的安装,且提升了触发件与感应元件的灵敏度,从而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触发件通过粘贴固定于盖板的上表面,方便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
[0022] 8、通过将感应元件的横截面设置呈圆形或圆环形或椭圆形或方形,这样便于感应元件的安装固定,还可以获得很好的信噪比,抗干扰性强,从而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感应元件具体为压电元件或压阻元件,此种感应元件成本较低,且性能较好。附图说明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一中支撑壳的分解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一中支撑壳的剖视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一中触发件的剖视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二中支撑壳的分解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二中支撑壳的剖视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三中支撑壳的分解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所述升降平台实施例三中支撑壳的剖视图。
[0032]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0033] 1、内管;2、中管;3、外管;4、电机;5、平台;6、感应元件;7、触发件;71、触发部;72、固定部;721、环形凹槽;722、环形卡槽;8、支撑壳;81、壳体;82、盖板;821、安装孔;9、缓冲件;10、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的升降平台,包括升降立柱、驱动升降立柱运动的电机4、与升降立柱连接的平台5、与电机4连接的控制板(图中未示出),平台5具体为办公桌面,当然也可以为书桌面、厨台、手术台、医护床等,此平台5根据使用环境来采用不同的平台,升降立柱包括内管1及套设于内管1外部的外管3,外管3与内管1滑动配合,平台5固定于外管3的上端,升降立柱的下端设有支撑座10,电机4通过传动机构使得内管1和外管3相对上下滑动,从而实现平台5的升降。
[0035] 本实施例中,电机4的转速为2000rpm~8000rpm,具体为4000rpm,且该转速是指电机空载时的转速,在该转速范围内,这样不仅保证升降平台的升降效率,且升降平台升降平稳、噪音低、振动小。当转速低于2000rpm时,转动速度过慢,不能有效保证升降平台的升降效率;当转速大于8000rpm时,转动速度过快,使得升降平台运行不稳定,噪音大,振动大。
[0036] 平台5与升降立柱之间设有安全保护装置,提高了平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保护装置检测的准确性;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感应元件6及在平台发生碰撞时使感应元件产生安全信号的触发件7,感应元件6与控制板电连接,控制板接收感应元件6发出的安全信号并控制电机4停止转动或反向转动,这样在升降立柱上升过程中,平台上部受到外力的作用,感应元件感应到力的变化,并将安全信号输出给控制板,升降立柱立即停止上升或反向下降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升降立柱下降过程中,平台下部受到外力的作用,感应元件感应到力的变化,并将安全信号输出给控制板,升降立柱立即停止下降或反向上升一定的安全距离,从而提高了升降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平台碰到障碍物而受损,甚至是人在碰到平台时,保护人的安全。
[0037] 外管3的上端设有用于支撑平台5的支撑壳8,触发件7设于支撑壳8上且凸出于支撑壳8的表面并与平台5的下端面抵触,这样平台通过触发件与感应元件接触,提高了平台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灵敏度,进一步提升了感应元件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提升了安全性。
[0038] 电机4设于支撑壳8内,这样使得内部布线合理,便于电机、控制板及感应元件的安装,使得内部结构紧凑,还提升了升降平台整体的美观度;支撑壳8包括壳体81及盖合于壳体81上的盖板82,盖板82两侧壁设有卡扣,壳体81的侧壁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盖板82上设有安装孔821,触发件7设于安装孔821内并凸出于盖板82的表面,感应元件6贴合于触发件7下方且位于电机4的上方,这样便于触发件的安装且安装可靠,更使得触发件在多次被触压或碰撞后仍能很好的将信号传递给感应元件,保证触发件使用的可靠性。
[0039] 感应元件6的横截面呈圆形,这样便于感应元件的安装固定,还可以获得很好的信噪比,抗干扰性强,从而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感应元件6具体为压电元件,此种感应元件成本较低,且性能较好。
[0040] 触发件7包括触发部71和固定部72,固定部72的下端面设有环形凹槽721,感应元件6贴合于环形凹槽721内,保证感应元件不受损,且感应元件能很好的接收触发件产生的形变信号,提升了感应元件的灵敏度,保证感应元件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固定部72的侧壁设有环形卡槽722,固定部72通过环形卡槽722卡持于安装孔821内,这样便于触发件安装于安装孔内,且安装可靠,保证触发件的能准确接收到平台发生碰撞的信号,从而使得感应元件能准确检测,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
[0041] 可以理解的,如图1所示,升降立柱还包括中管2,中管2套设于内管1外部并位于外管3内部,这样可增加升降立柱的升降高度。
[0042] 可以理解的,感应元件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或椭圆形或方形。
[0043] 可以理解的,感应元件为压阻元件。
[0044] 实施例二:
[004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触发件与电机之间设有缓冲件。
[0046] 如图5、6所示,触发件7与电机4的表面之间设有缓冲件9,缓冲件9为软胶垫,具体为胶垫,缓冲件9通过粘贴固定于电机4的表面。
[0047]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通过在触发件与电机的表面之间设置缓冲件,在触发件受到较大的碰撞时,保证感应元件不受损,提升了感应元件的使用寿命。
[0048] 可以理解的,缓冲件为橡胶垫或泡沫垫或海绵垫或弹簧
[0049] 可以理解的,缓冲件通过粘贴固定于触发件的下表面。
[0050] 可以理解的,缓冲件通过螺钉固定于电机的表面。
[0051] 实施例三:
[005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触发件的安装方式不同。
[0053] 如图7、8所示,触发件7贴合于盖板82的上表面,感应元件6设于触发件7对应处的盖板82的下表面,触发件7通过粘贴固定于盖板82的上表面。
[0054]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这样便于触发件及感应元件的安装,且提升了触发件与感应元件的灵敏度,从而提升了检测的准确性;同时,触发件通过粘贴固定于盖板的上表面,方便安装固定且固定可靠。
[0055] 可以理解的,感应元件与电机之间设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硅胶垫或橡胶垫或泡沫垫或海绵垫或弹簧。
[0056] 实施例四:
[005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触发件不同。
[0058] 本实施例中,触发件7与支撑壳8的盖板82一体成型,感应元件6贴合于盖板82的下表面,感应元件6通过粘贴固定于盖板82的下表面,感应元件6通过盖板82的形变来检测平台是否有碰撞,从而实现升降平台防撞功能。
[0059] 本实施例的好处在于,通过将触发件与盖板一体成型,减少了升降平台的零部件,降低了成本,且减少了加工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0060] 可以理解的,感应元件与电机之间设有缓冲件,缓冲件为硅胶垫或橡胶垫或泡沫垫或海绵垫或弹簧。
[0061]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