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 |
|||||||
申请号 | CN201710722767.9 | 申请日 | 2017-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申请人 | 佛山市三水区嘉信农业技术研究院(普通合伙); | 发明人 | 饶霜; |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防治蔬菜 白粉病 的中草药 叶面肥 ,包括下述原材料:中草药提取液、蛋白酶解液、蚯蚓 水 解 液;所述中草药提取液为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按一定比例混合,用 乙醇 浸提得到的液体;所述蛋白酶解液是以上述乙醇浸提中草药后分离得到的固体物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制剂分解其中 蛋白质 得到的液体;所述蚯蚓水解液是将蚯蚓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自水解反应得到的液体。本发明叶面肥富含 植物 活性物质,按本发明施用方法喷施,不仅可显著降低蔬菜白粉病发病率,减少 农药 使用量,还可有效促进蔬菜生长,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经过田间小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 ||||||
权利要求 | 1.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中草药提取液10~30份、蛋白酶解液15~25份、蚯蚓水解液15~55份;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白粉菌是专化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多为外寄生性,菌丝体全部或大部暴露在寄主植物的叶、茎、嫩梢、芽、花和果实的表面,并产生大量由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的肉眼可见的白色粉状物。白粉病发生后,寄主受害部位生长受抑制,出现枯斑至最后全株枯干。病害后期,由菌丝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粉状霉层中,常出现许多散生的黑色粒状的闭囊壳,并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由于白粉病为多循环的真菌性病害,潜育期短,一个生长季节可繁殖多代,且繁殖率高,产生的孢子可借助空气大范围传播,并多次重复侵染寄主,使叶片、叶柄、茎蔓和果实受到感染,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长期以来,生产上对白粉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与选育抗病品种的方法,前者易造成残毒和环境污染,而抗病品种的抗性往往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急需安全有效的白粉病防控技术。 [0003] 中国专利申请106172546A,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白粉病中草药防治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白酒、甘蔗尾、青蒿、茶籽饼、老鸦蒜、火麻叶、芭蕉、大蒜、薄荷叶、桂枝、金钱草、鱼腥草、鬼针草、山樟子、柴胡、紫苏、淡竹叶、香天竺;其制备方法为:通过称量中草药,将其混合、粉碎后,进行两次蒸煮,取滤液,质检包装即得成品,该发明的防治剂具有抑菌、杀菌功效,能有效防治白粉病,但蒸煮后的中草药废渣直接丢弃,废渣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没有有效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食品安全与环境生态安全等问题,同时显著降低蔬菜白粉病发病率,促进蔬菜生长,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0005]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其中,所述中草药提取液为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按质量比为(3~7):(1~4):(2~5):(1~4):(1~4):(1~3)混合后,用乙醇浸提得到的液体;所述蛋白酶解液是以上述乙醇浸提中草药后分离得到的固体物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制剂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得到的液体;所述蚯蚓水解液是将蚯蚓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自水解反应得到的液体。 [0008] 优选地,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中草药提取液17份、蛋白酶解液20份、蚯蚓水解液38份; [0009] 其中,所述中草药提取液为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按质量比为6:3:5:3:4:1混合后,用乙醇浸提得到的液体;所述蛋白酶解液是以上述乙醇浸提中草药后分离得到的固体物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制剂分解其中的蛋白质得到的液体;所述蚯蚓水解液是将蚯蚓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自水解反应得到的液体。 [0010] 优选地,所述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经45℃烘干至恒重,粉碎成20~40目粉末后,按质量比混合;(2)按质量体积比为1:2~5的比例向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体积浓度为60~70%的乙醇,浸泡60~120min,然后在40~55℃、功率150W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过滤,滤渣备用,滤液为中草药提取液。 [0011] 优选地,所述蛋白酶解液的制备方法为:取乙醇浸提中草药后分离得到的滤渣,与水按质量体积比(g/mL)为1:1~4混匀,调整pH值至6.5~7.5,加入中草药滤渣重量1~2%的中性蛋白酶,搅拌5min,于30~55℃条件下放置1.5~3h,期间每隔半小时搅拌一次,每次3min,结束后过滤,滤液为蛋白酶解液。 [0012] 优选地,所述蚯蚓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为:(1)取鲜活的蚯蚓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碎;(2)按蚯蚓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1~3加入去离子水,混匀后放入反应釜中,用浓度为0.02mol/L的稀盐酸调节溶液pH至6~8,并在53~58℃温度下进行自溶水解,水解时间为49~53h;(3)将自水解反应完的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在离心转速为4000~5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2~28min,取上清液,即为蚯蚓水解液。 [0013] 优选地,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还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新高脂膜1~13份、润湿剂1~5份、分散剂1~5份、防腐剂0.01~0.04份。 [0014] 优选地,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新高脂膜8份、润湿剂4份、分散剂4份、防腐剂0.03份。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的施用方法,即,将所述的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加水稀释至7~16质量倍,于蔬菜生长期内喷施于叶片背面,连喷3~7次,间隔10~20天。 [0017] 本发明所述各成分作用机理如下: [0018] 香樟叶:香樟系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也是常用的芳香绿化树种,资源十分丰富。香樟树叶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其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萜醇类化合物,可破坏菌丝的结构和功能,具有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0019] 黄杨叶:黄杨为黄杨科黄杨属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黄杨中富含三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作用。其次,黄杨还含有粗脂肪、水分、粗纤维、灰分、蛋白质、总糖等多种营养成分,钠、镁、磷、钾、钙、铁、铜、锌、锰等矿质元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天冬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等17种氨基酸。 [0020] 刺槐叶:刺槐又称洋槐,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原产美国,20世纪初引入我国,在24个省、市、自治区有大面积广泛种植。我国刺槐资源丰富,沿海大部分新垦滩涂区,造林树种几乎均是刺槐。刺槐叶富含蛋白质、纤维、钙、磷等营养成分及单宁、刺槐素等活性成分,因此,刺槐叶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还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021] 山苍子:山苍子是樟科木姜子属的多年生灌木或乔木,别名山胡椒、木姜子,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东南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副特产芳香油植物资源。山苍子含有柠檬醛、柠檬烯、甲基庚烯酮、芳樟醇、香叶醇、蒎烯等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山苍子可破坏白粉病菌细胞膜结构,使细胞变形和菌体蛋白质减少,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其次,山苍子还含有丰富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钙及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 [0022] 蛇床子:蛇床子为一年生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和香豆素类,还含有棕榈酸、谷甾醇等活性成分。蛇床子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能够通过降低胞外酯酶的分泌来影响白粉病菌在寄主上的黏附而阻碍白粉病菌对营养的吸收,并可引起白粉病菌菌丝体皱缩凹陷、细胞壁消融、细胞器溶解并伴随细胞内容物外泄,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0023] 黄药子:黄药子又名黄独、香芋、金线吊虾蟆、零余薯、黄金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块茎,广泛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黄药子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传统的植物化学研究发现黄药子中主要包括甾体皂苷类物质、二萜内酯类物质、鞣质、多糖类物质、黄酮类物质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黄药子提取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能够有效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从而抑制病菌生长繁殖。 [0024] 蚯蚓水解液:蚯蚓体的干物质蛋白质含量高达70%左右,且蚯蚓消化道内有10多种蛋白水解酶,利用这些蛋白酶类可对蚯蚓本体的蛋白质进行有效水解,获得蚯蚓水解溶液,其营养成分主要由1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短肽组成,且水解液中的抗菌肽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0,具有强的抑菌活性、广泛的抗菌谱和热稳定性,能以分子状态穿过细胞膜进入植物细胞内,易被植物吸收。研究表明,蚯蚓水解液能有效抑制白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从而抑制病菌生长繁殖。其次,蚯蚓水解液中还富含钾、锌、铁、锰等营养元素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可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显著促进植物生长。 [0025] 新高脂膜:新高脂膜常作为蒸腾抑制剂,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肉眼看不见的高分子保护膜,优化植物吸水、透气、透光质量,屏蔽病虫扑食信号和削弱传播媒介,抵抗和防御自然环境灾害。新高脂膜与本发明功效成分复配,可有效减少功效成分的流失,提高叶面肥吸收利用率,从而显著增强植物抗病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 [0027] 分散剂:分散剂是一种两亲性化学品,可以增加油性及水性组分在同一体系中的相容性,并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从而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 [002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9] 1、本发明将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乙醇超声提取,所得提取液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抑制白粉病菌在寄主上的黏附,并可破坏白粉病菌细胞结构和功能,使细胞变形和菌体蛋白质减少,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0030] 2、本发明将醇提后的药渣进行酶解,并与蚯蚓水解液复配,不仅可使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且显著提高了肥料中营养成分含量,所得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核酸、有机酸、维生素、糖类、矿质元素等多种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物质,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003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3] 实施例1 [0034] 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中草药提取液30份、蛋白酶解液25份、蚯蚓水解液15份、新高脂膜13份、月桂酰二乙醇胺5份、脱糖木质素磺酸钠5份、对羟基苯甲酸乙酯0.01份; [0035] 所述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经45℃烘干至恒重,粉碎成20目粉末后,按质量比为3:4:2:4:1:3混合;(2)按质量体积比为1:2的比例向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浸泡60min,然后在40℃、功率150W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过滤,滤渣备用,滤液为中草药提取液; [0036] 所述蛋白酶解液的制备方法为:取乙醇浸提中草药后分离得到的滤渣,与水按质量体积比(g/mL)为1:4混匀,调整pH值至6.5,加入中草药滤渣重量1%的中性蛋白酶,搅拌5min,于55℃条件下放置1.5h,期间每隔半小时搅拌一次,每次3min,结束后过滤,滤液为蛋白酶解液; [0037] 所述蚯蚓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为:(1)取鲜活的蚯蚓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碎;(2)按蚯蚓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1加入去离子水,混匀后放入反应釜中,用浓度为0.02mol/L的稀盐酸调节溶液pH至8,并在58℃温度下进行自溶水解,水解时间为49h;(3)将自水解反应完的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在离心转速为5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 22min,取上清液,即为蚯蚓水解液。 [0038] 实施例2 [0039] 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中草药提取液10份、蛋白酶解液15份、蚯蚓水解液55份、新高脂膜1份、椰油酸二乙醇胺1份、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5份、山梨酸钾0.04份; [0040] 所述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经45℃烘干至恒重,粉碎成40目粉末后,按质量比为7:1:5:1:3:2混合;(2)按质量体积比为1:5的比例向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120min,然后在55℃、功率150W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过滤,滤渣备用,滤液为中草药提取液; [0041] 所述蛋白酶解液的制备方法为:取乙醇浸提中草药后分离得到的滤渣,与水按质量体积比(g/mL)为1:1混匀,调整pH值至7.5,加入中草药滤渣重量2%的中性蛋白酶,搅拌5min,于30℃条件下放置3h,期间每隔半小时搅拌一次,每次3min,结束后过滤,滤液为蛋白酶解液; [0042] 所述蚯蚓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为:(1)取鲜活的蚯蚓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碎;(2)按蚯蚓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加入去离子水,混匀后放入反应釜中,用浓度为0.02mol/L的稀盐酸调节溶液pH至6,并在53℃温度下进行自溶水解,水解时间为53h;(3)将自水解反应完的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在离心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 28min,取上清液,即为蚯蚓水解液。 [0043] 实施例3 [0044] 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中草药提取液17份、蛋白酶解液20份、蚯蚓水解液38份、新高脂膜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份、苯乙烯丙烯酸4份、山梨酸钾0.03份; [0045] 所述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经45℃烘干至恒重,粉碎成30目粉末后,按质量比为6:3:5:3:4:1混合;(2)按质量体积比为1:3的比例向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体积浓度为65%的乙醇,浸泡80min,然后在47℃、功率150W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过滤,滤渣备用,滤液为中草药提取液; [0046] 所述蛋白酶解液的制备方法为:取乙醇浸提中草药后分离得到的滤渣,与水按质量体积比(g/mL)为1:3混匀,调整pH值至7.0,加入中草药滤渣重量1.5%的中性蛋白酶,搅拌5min,于46℃条件下放置2h,期间每隔半小时搅拌一次,每次3min,结束后过滤,滤液为蛋白酶解液; [0047] 所述蚯蚓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为:(1)取鲜活的蚯蚓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碎;(2)按蚯蚓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加入去离子水,混匀后放入反应釜中,用浓度为0.02mol/L的稀盐酸调节溶液pH至7,并在55℃温度下进行自溶水解,水解时间为51h;(3)将自水解反应完的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在离心转速为4700r/min的条件下离心 24min,取上清液,即为蚯蚓水解液。 [0048] 对比例1 [0049] 叶面肥中不添加蛋白酶解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中草药提取液10份、蚯蚓水解液55份、新高脂膜1份、椰油酸二乙醇胺1份、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5份、山梨酸钾0.04份; [0050] 所述中草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1)称取香樟叶、黄杨叶、刺槐叶、山苍子、蛇床子、黄药子,经45℃烘干至恒重,粉碎成40目粉末后,按质量比为7:1:5:1:3:2混合;(2)按质量体积比为1:5的比例向步骤(1)所得混合料中加入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浸泡120min,然后在55℃、功率150W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过滤,滤渣备用,滤液为中草药提取液; [0051] 所述蚯蚓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为:(1)取鲜活的蚯蚓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碎;(2)按蚯蚓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加入去离子水,混匀后放入反应釜中,用浓度为0.02mol/L的稀盐酸调节溶液pH至6,并在53℃温度下进行自溶水解,水解时间为53h;(3)将自水解反应完的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在离心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 28min,取上清液,即为蚯蚓水解液。 [0052] 对比例2 [0053] 叶面肥中不添加中草药提取液和蛋白酶解液,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材料:蚯蚓水解液55份、新高脂膜1份、椰油酸二乙醇胺1份、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5份、山梨酸钾0.04份; [0054] 所述蚯蚓水解液的制备方法为:(1)取鲜活的蚯蚓用去离子水洗净后,放入高速组织捣碎机中捣碎;(2)按蚯蚓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加入去离子水,混匀后放入反应釜中,用浓度为0.02mol/L的稀盐酸调节溶液pH至6,并在53℃温度下进行自溶水解,水解时间为53h;(3)将自水解反应完的混合物放入离心机中,在离心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 28min,取上清液,即为蚯蚓水解液。 [0055] 试验例1 [0056] 本发明的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对蔬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0057] 试验对象:南瓜白粉病菌、茄子白粉病菌、大豆白粉病菌。 [0058] 试验样品:试验组: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叶面肥;空白对照组:清水;参考对照组: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0059] 试验方法:将试验样品用无菌去离子水稀释成10、50、100、150倍,加入到定量的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制成含药平板,每处理重复3次。用直径5mm的打孔器打取生长良好的菌柄,将菌柄菌丝面向下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置于28℃恒温培养,每天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待空白对照长满皿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如下: [0060] 抑菌率(%)=[(空白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空白对照菌落直径-5)]×100% [0061] 测定结果:检测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62] 表1对蔬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 [0063] [0064]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稀释至10倍、50倍时,对南瓜白粉病菌、茄子白粉病菌和大豆白粉病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当稀释至100倍时,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叶面肥对三种白粉病菌的抑菌率均达到91.5%以上;当稀释至150倍时,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叶面肥对三种白粉病菌的抑菌率均达到80.5%以上,其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南瓜白粉病菌>大豆白粉病菌>茄子白粉病菌。 [0065]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与25%粉锈宁相比,本发明的叶面肥对蔬菜白粉病菌具有极强的体外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0066] 试验例2 [0067] 本发明的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的技术指标测定 [0068] 试验样品: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叶面肥。 [0069] 测定指标: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大量元素含量、中量元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水不溶物含量。 [0070] 测定方法: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Biochrom3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含量采用NY/T 1117规定测定,微量元素含量采用NY/T 1974规定测定,水不溶物含量采用NY/T 1115规定测定。 [0071] 测定结果:检测结果如下表2、表3所示。 [0072] 1、叶面肥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 [0073] 表2叶面肥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g/100mL) [0074]氨基酸 对比例1 对比例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天冬氨酸Asp 0.46 0.21 0.81 0.81 0.83 苏氨酸Thr 0.28 0.13 0.61 0.69 0.75 丝氨酸Ser 0.19 0.07 0.68 0.70 0.71 谷氨酸Glu 1.31 0.96 1.63 1.63 1.65 甘氨酸Gly 0.37 0.24 0.69 0.71 0.73 丙氨酸Ala 0.15 0.07 0.47 0.49 0.50 胱氨酸Cys 0.02 0.01 0.03 0.03 0.03 缬氨酸Val 0.37 0.21 0.55 0.57 0.57 蛋氨酸Mat 0.04 0.01 0.06 0.07 0.07 异亮氨酸Ile 0.25 0.13 0.45 0.46 0.47 亮氨酸Leu 0.52 0.31 0.72 0.73 0.74 酪氨酸Tyr 0.09 0.03 0.29 0.25 0.27 苯丙氨酸Phe 0.16 0.05 0.41 0.40 0.41 组氨酸His 0.06 0.01 0.24 0.25 0.26 赖氨酸Lys 0.21 0.10 0.39 0.39 0.42 精氨酸Arg 0.43 0.21 0.96 0.94 0.96 色氨酸Try 0.02 0.06 0.22 0.23 0.24 脯氨酸Pro 0.51 0.26 0.89 0.87 0.90 总计 5.44 3.07 10.1 10.2 10.5 [0075] 由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氨基酸总量分别较对比例1提高85.7%、87.5%、93.0%,而与对比例2相比,氨基酸总量均提高两倍以上。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叶面肥所含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0076] 2、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水不溶物含量 [0077] 表3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水不溶物含量(g/L) [0078]项目 对比例1 对比例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大量元素 100 76.3 120 115 123 中量元素 21.3 9.27 30.9 33.7 35.4 微量元素 1.23 0.37 2.10 2.13 2.13 水不溶物 2.31 2.10 1.87 1.85 1.85 [0079] 由表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中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及水不溶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的含量,矿质元素含量丰富。 [0080] 试验例3 [0081] 本发明的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对大豆田间种植的影响 [0082] 试验品种:黑河45。 [0083] 试验样品:试验组: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叶面肥;对照组:清水。 [0084] 试验设计:试验在日光温室进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块试验小区面积为3.5m2。小区四周设诱发行,第一次喷施叶面肥后5d,在诱发行中放入发病的盆栽大豆幼苗使诱发行感病,每0.8m放一盆。试验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0086] 处理1为清水对照,于大豆定植后7d喷施清水,第一次喷施后每隔15d喷施一次,总共喷施5次,喷施量均为10kg/亩; [0087] 处理2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制备的叶面肥,于大豆定植后7d喷施,第一次喷施后每隔20d喷施一次,总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所用叶面肥稀释倍数均为16倍,喷施量均为10kg/亩; [0088] 处理3为本发明对比例2所制备的叶面肥,于大豆定植后7d喷施,第一次喷施后每隔10d喷施一次,总共喷施7次,每次喷施所用叶面肥稀释倍数均为7倍,喷施量均为10kg/亩; [0089] 处理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叶面肥,于大豆定植后7d喷施,第一次喷施后每隔10d喷施一次,总共喷施7次,每次喷施所用叶面肥稀释倍数均为7倍,喷施量均为10kg/亩; [0090] 处理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叶面肥,于大豆定植后7d喷施,第一次喷施后每隔20d喷施一次,总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所用叶面肥稀释倍数均为16倍,喷施量均为10kg/亩; [0091] 处理6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备的叶面肥,于大豆定植后7d喷施,第一次喷施后每隔15d喷施一次,总共喷施5次,每次喷施所用叶面肥稀释倍数均为12倍,喷施量均为10kg/亩; [009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于大豆成熟期按五点取样法取样,每点调查5株,测定其白粉病病情指数、防效、产量和品质(粗蛋白、粗脂肪)。 [0093] 1、对大豆白粉病病情指数及防效的影响 [0094] 表4对大豆白粉病病情指数及防效的影响 [0095]处理 病情指数(%) 防效(%) 清水 99.3 0 对比例1 87.6 11.8 对比例2 91.1 8.26 实施例1 22.0 77.8 实施例2 18.4 81.5 实施例3 11.6 88.3 [0096] 由表4可知,与对照清水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叶面肥病情指数均在22.0%以下,防治效果均在77.8%以上。上述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3所制备的叶面肥均能有效防治大豆白粉病的发生。 [0097] 2、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0098] 表5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0099] [0100] 由表5可知,与对照清水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叶面肥可以有效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其中,实施例3效果最佳,与对照清水相比,大豆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20.9%、18.8%、15.1%。 [0101]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一种防治蔬菜白粉病的中草药叶面肥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且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可为蔬菜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按本发明的施用方法喷施本发明的叶面肥,不仅可显著降低蔬菜白粉病发病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还可有效促进蔬菜生长,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