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办公桌

申请号 CN02804514.9 申请日 2002-02-25 公开(公告)号 CN1498088A 公开(公告)日 2004-05-19
申请人 伊藤喜久丽美奥公司; 伊藤喜有限公司; 发明人 细江勋夫; 滨克典; 加贺山健; 田阪朋彦;
摘要 一种系统办公桌,为了以坐在桌面前的人(操作者)为中心并确保操作的集中和对话的良好性、并能够迅速地向操作和对话的环境改变,在具有被支承在带小 脚轮 (5)的脚体(4)上且俯视近似半圆形的外周边(2a)的桌面(2)的下面的靠外周边部位,设有俯视为圆弧形的向下开口的 导轨 (21),将从配置在外周边外侧的服务站(3)的支柱7突出的臂(13)上所设置的旋转滚柱(18)嵌入在导轨(6)中,将桌面(2)以俯视圆弧形地对服务站(3)引导移动地连接。桌面(2)的内径部的凹边部(2b)附近是旋转中心O,在其附近,人能够坐下并以变动桌面(2)的 水 平转动 位置 与服务站(3)处的人对面、或在向旁边移开的不碍事的位置与他人对话。
权利要求

1.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形并且外 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述桌面的外周边外 侧的服务站构成,能够大体上沿着桌面的外周边、以俯视近似圆弧形地 相对移动该服务站和办公桌。
2.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形并且外 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述桌面的外周边外 侧的服务站构成,在所述桌面上设置被支承部,在所述服务站上设置与 所述桌面上的被支承部对应的支承部,能够大体上沿着桌面的外周边、 以俯视近似圆弧形地相对移动服务站和办公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桌面上 具有俯视呈圆弧形的导向机构,在所述服务站上具有在所述导向机构上 引导的支承机构。
4.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形并且外 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述桌面的外周边外 侧的服务站构成,
使服务站和桌面不能在平方向上分离地连接,并且可以大体上沿 着桌面的外周边、以俯视呈近似圆弧形地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俯视呈 近似半圆形并且外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 述桌面的外周边外侧的服务站构成,在所述服务站上具有俯视呈圆弧形 的导向机构,
在所述桌面上具有在所述导向机构上引导的支承机构,使所述服务 站和桌面不能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地连接,并且可以大体上沿着桌面的外 周边、以俯视呈近似圆弧形地相对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桌面的内径部形成有用于使人位于其圆弧形外周边的假想圆中心 附近的凹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 在支承所述桌面的脚体上,具有使该桌面能够大体上沿着其外周边的俯 视的轨迹、以圆弧形移动的小脚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桌面上 设置具有沿着靠其外周向左右两侧延伸、并且能够在靠桌面外周的部位 的下方形成空间地适当分隔开的水平支脚的脚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水平支 脚被形成为俯视近似圆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通过从 所述服务站的下端、经由所述空间、通过向桌面下方的内径方向延伸的 连接体设置辅助水平支脚。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两水平支脚上具有小脚轮,所述各水平支脚可在下方跨过所 述服务站一侧的连接体地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小脚轮上具有定机构。
13.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形并且 外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述桌面的外周边 外侧的服务站构成,所述服务站由支柱和将该支柱支承在地面上的脚体 构成,所述支柱具有带有布线功能和可装卸地安装物品的功能的槽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柱 的上部,配置着具有前方具有开口部的收放本体和可开闭地覆盖该收放 本体的开口部的罩体的收放装置,在将所述罩体向上转动时,该罩体能 够覆盖收放本体的上方和背面一侧并打开所述开口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 站上,可装卸地配置着针对所述桌面的上面一侧的服务提供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提 供部,是横向为长方形地形成的横梁体,具有可收放配线的中空部,并 且具有液晶显示器的支承装置、记录板、搁板支承装置等提供办公用的 服务的附加物品安装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提 供部,为向所述支柱的侧方伸出地悬挂支承的屏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3~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服务站的支柱的上端具有照明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 于,所述服务站,可在地面上移动,并沿着所述桌面的外周边配置有多 个。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最佳操作区域的位置选择、用于集中操作、 会话(对话)等的位置选择且容易改变布置的系统办公桌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这种系统办公桌,例如在特开平4-357904号公报上公开 有为了实现办公室空间的有效利用、扩展可操作区域并提高操作效率, 由具有俯视呈六方形状的六方桌面的的办公桌,和具有与该办公桌同一 高度且俯视呈矩形形状的辅助桌面的边桌的组合构成的系统办公桌,将 多个(4个)六方桌面的各六方桌面的外周边中的一个边对起来的同时, 将边桌的辅助桌面沿着所述六方桌面的一侧边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俯视图中,以位于六方桌面的内周一侧、坐在椅子 上的人为中心,此人的手大体上伸到的圆弧形的操作范围处在所述六方 桌面和与其邻接配置的辅助桌面的区域内。而且,如果将4个辅助桌面 以矩形形状邻接配置并以沿着该矩形以其外周边之间对起来的方式将六 方桌面接触配置,则形成所述可操作区域相互接近的结构,能够减少六 方桌面上的无效空间,并且即使为相对向的岛状排列也能够确保每个人 的工作空间的独立性。并且,通过在一个六方桌面的外周一侧放置客人 用的椅子等,能够形成会议空间。
但是,最近的操作环境由于信息化而使计算机等电子仪器的操作增 加,并且呈现多样化,希望将放置这些仪器或文件等的地方(服务站) 归纳整理,但是在上述的以前的系统办公桌中,作为放置上述服务站的 上述仪器或文件等的地方仅有辅助桌面,很难配置按功能划分的多个服 务提供部,服务提供部的物品散落在零散的地方,有桌面上杂乱的问题。 而且,在具有上述六方桌面的办公桌的情况下,有由于在上述人的手所 及的近似圆弧形的操作范围的外侧存在有状的无效空间,所以将上述 的服务站作为辅助桌面的位置时,试图隔着该六方桌面对话(交流)时 形成距离远的地方和近的地方,而且面向外侧的角部的桌面就座时具有 不协调感的问题。
并且,在使用上述信息仪器等集中于操作时,很难迅速地转换到与 人对话的环境和将桌面的宽阔的面积变换到与该环境相符合的位置。
另一方面,日本的外观设计注册第683190号(注册日:1986年4月 24日)所述的教桌(办公桌)为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形且外周边形成为 俯视近似圆弧形状的桌面,和支承该桌面的框架状的脚体,该脚体配置 在桌面的靠外周的下面一侧,在该框架状的脚体的下端具有多个小脚轮, 而且办公桌桌面的内径部形成为俯视呈凹状的边、以使教师等站在教桌 前面的人或者坐在椅子上的人的前面容易接近桌面的外周边的结构。
该教桌由于上述小脚轮的存在,能够向任意方向平移动该教桌, 但是考虑到教桌的性质,没有设想在该教桌的外周位置配置上述的服务 站。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以前的系统办公桌的以往的问题,其第1目的在 于提供一种以坐在桌面前的人(操作者)为中心并确保操作的集中和对 话的良好性、并且能够迅速地向操作和对话的环境改变、进而使人的区 域(范围、区域)最小并能够减少无效空间的系统办公桌。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第1局面为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 于,由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形并且外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 公桌,和配置在所述桌面的外周边外侧的服务站构成,能够大体上沿着 桌面的外周边、以俯视近似圆弧形地相对移动该服务站和办公桌。
本发明的第2局面为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俯视呈 近似半圆形并且外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 述桌面的外周边外侧的服务站构成,在所述桌面上设置被支承部,在所 述服务站上设置与所述桌面上的被支承部对应的支承部,能够大体上沿 着桌面的外周边、以俯视近似圆弧形地相对移动服务站和办公桌。在这 种情况下,在所述桌面上具有俯视呈圆弧形的导向机构,在所述服务站 上具有引导所述导向机构的支承机构。
第3局面为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 形并且外周边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述桌面的 外周边外侧的服务站构成,使服务站和桌面不能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地连 接,并且可以大体上沿着桌面的外周边、以俯视呈近似圆弧形地相对移 动。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服务站上具有俯视呈圆弧形的导向机构,在 所述桌面上具有引导所述导向机构的支承机构,使所述服务站和桌面不 能在水平方向上分离地连接,并且可以大体上沿着桌面的外周边、以俯 视呈近似圆弧形地相对移动。
根据所述第1~第3局面的结构,位于桌面的旋转中心一侧的操作者 能够以自己为中心使桌面相对于服务站向左右方向任意转动并改变朝 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操作者面对桌面以集中于对装载在服务站上 的OA仪器等的操作,或者为了对话而转动桌面、使服务站相对地偏到 侧面而与位于桌面的外周一侧的人对面,可迅速且容易地较大程度地改 变操作者的视野,在对话时也能够极其简单地消除视野的障碍或物理性 的障碍。
而且,通过将桌面的外周边的半径尺寸设定为规定尺寸,能够确保 人的区域平衡性(区域的均衡性)以及以人为中心的最佳动作空间,也 能够保证配置多个系统办公桌的布置的任意性(自由性)和灵活性,在 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仅通过桌面的水平旋转极其简单地进行集中于操 作和与人对话这样的操作的变更的效果。
而且,因为从位于桌面的内径部的人到桌面的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 外周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相对于沿着其外周边配置在外侧的服务站,所 述人的手容易够到,提高了操作效率。
如果形成通过导向机构将桌面与服务站保持为连接状态的结构,则 在所述桌面和服务站相对水平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以两者既不粘附也 不分离的状态转动桌面。这时如果将导向机构形成为俯视近似圆弧形状, 那么就能够非常容易地沿着桌面的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外周边相对地水 平移动桌面和服务站。
本发明的第4局面为一种系统办公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桌面的 内径部,形成有用于人位于其俯视呈圆弧形外周边的假想圆中心附近的 凹边部,就座的人被规定在桌面内径一侧的凹边部处的位置,近似半圆 形的桌面的上面的所有地方均在手所及的范围内,使操作变得容易。而 且,能够以人保持就座姿势的状态简单地转动桌面。
本发明的第2目的在于,使办公桌容易按照其桌面的外周边的形状、 即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轨迹水平转动,在该情况下坐在配置在桌面的内 径部一侧的椅子上的人的脚等不构成妨碍。
为了实现所述第2目的的本发明的第1局面为,在支承所述桌面的 脚体上,具有使该桌面能够大体上沿着其外周边的俯视的轨迹、以圆弧 形移动的小脚轮。
而且,其第2局面为,在所述桌面上设置具有沿着靠其外周向左右 两侧延伸、并且能够在靠桌面的外周部位的下方形成空间地适当分隔开 的水平支脚的脚体。这样,左右一对脚体和设置在该各脚体上的水平支 脚被配置在桌面的靠外周的部位,所以能够稳定地支承桌面,并且左右 两水平支脚在桌面的靠外周部位的下方、沿着桌面的外周向左右两侧延 伸,所以坐在配置在桌面的内径部一侧的椅子上的人的脚等不会构成妨 碍。
并且第3局面的特征在于,所述两水平支脚被形成为俯视近似圆弧 形状,所以在将桌面大体上沿着其外周边的俯视轨迹、以近似圆弧形地 移动时,即使其左右两水平支脚与桌面一起水平转动,坐在配置在所述 桌面的内径部一侧的椅子上的人的脚等也不会构成妨碍。
并且,第4局面为,由于通过从所述服务站的下端经由所述桌面的 靠外周部位的下方的空间向桌面下方的内径方向延伸的连接体、设置辅 助水平支脚,所以服务站能够通过辅助水平支脚的存在而稳定地竖立设 置,并且能够将坐在配置在所述桌面的内径部一侧的椅子上的人的脚放 在所述辅助水平支脚上,能够使辅助水平支脚具有搁脚台的功能。
而且,第5局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水平支脚上具有小脚轮,所 述各水平支脚可在下方跨过所述服务站一侧的连接体,在水平转动桌面、 大幅度改变朝向的情况下,水平支脚能够成为从下方跨过服务站一侧的 连接体的状态,使服务站能够在桌面的外周边的左右两侧大幅度地变换 位置地配置。
并且,第6局面,通过在所述小脚轮上配置定机构,能够保持相 对于服务站改变桌面的朝向后的位置,使桌面的朝向不向左右摇摆。
本发明的第3目的在于,使所述服务站具有在能够进行各种操作时 使用的各种功能,提高操作效率,并且通过使具有该功能的服务提供部 可自由装卸,以此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大选择范围,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操 作效率。
其第1局面为,由具有俯视呈近似半圆形并且外周边俯视呈近似圆 弧形的桌面的办公桌,和配置在所述桌面的外周边外侧的服务站构成, 所述服务站由支柱和将该支柱支承在地面上的脚体构成,所述支柱具有 带有布线功能和可装卸地安装物品的功能的槽部,通过这样实现所述第3 目的,并且不需要为了布线而另行配置大型的零件。
其第2局面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服务站上,可装卸地配置与所述桌 面的上面一侧相对的服务提供部,所以从隔着桌面坐的操作者的手容易 够到服务提供部,而且根据用户的喜好或操作的种类,很简单地进行适 当的服务提供部的更换、增设。
另外,如果所述服务提供部为横向长方形地形成的横梁体,具有可 收放配线的中空部,并且具有液晶显示器的支承装置、记录板、搁板支 承装置等提供办公用的服务的附加物品安装部,那么在将液晶显示器放 置在所述横梁体上时,其配线的长出的部分的收放就很容易,而且能够 在横梁体上简单地安装或放置提供各种办公用的服务的附加物品,隔着 桌面坐的操作者的手容易够到服务提供部。
另一方面,如果采用所述服务提供部,为配置在所述支柱的上部、 具有前方有开口部的收放本体和可开闭地覆盖该收放本体的开口部的罩 体的收放装置,在将所述罩体向上转动时,该罩体能够覆盖收放本体的 上方和背面一侧并打开所述开口部的结构,那么就能够在所述收放本体 中保管使用频率高的文件等,能够简单地从桌子侧面打开罩体并向所述 收放本体中放进、取出物品。
并且,在将所述服务提供部作为向所述支柱的侧方伸出地悬挂支承 的屏装置的情况下,在将多台办公桌以其桌面的外周一侧邻接地配置 时,所述屏风装置可作为办公桌之间的围屏机构发挥作用。
针对于本发明的第3目的的第3局面为,在所述服务站的支柱的上 端具有照明装置,通过这样能够有助于对于桌面或服务站的间接照明等 照明效果。
针对于本发明的第3目的的第4局面的特征在于,所述服务站可相 对于地面移动地构成,并沿着所述桌面的外周边配置有多个。如果在1 个桌面的外周配置多个服务站,则所述服务提供部的种类也变得丰富, 提高了用户的使用的方便性,并且在各桌面的俯视圆弧形的外周之间相 对配置时,如果在邻接的桌面的外周一侧有多个服务站,则在每个桌面 处都能够共用服务提供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系统办公桌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右侧剖视图。
图3为从前方所看的立体图。
图4为从前方所看的实施例1的服务站的立体图。
图5表示系统办公桌的实施例2,(a)为俯视图,(b)为右视图。
图6为实施例3的系统办公桌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VII-VII线向视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9为导向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0为用上横框连接下支柱和上支柱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表示导向机构的其它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12(a)为上下横框的切除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2(b)为图12(a) 的XIIb-XIIb线向视剖视图,图12(c)为图12(a)的XIIc-XIIc线向视 侧视图。
图13(a)为实施例4的系统办公桌的俯视图,图13(b)为侧视图。
图14(a)为实施例5的系统办公桌的俯视图,图14(b)为侧视图。
图15(a)为实施例6的系统办公桌的俯视图,图15(b)为侧视图。
图16为实施例6的立体图。
图17为表示根据操作种类改变桌面的朝向的俯视图,(a)表示人面 对服务站的方向,(b)表示将桌面相对于服务站向左转动的位置,(c) 表示将桌面相对于服务站向右转动的位置。
图18(a)为将3台系统办公桌以俯视呈三角形配置的俯视图,(b) 为将4台系统办公桌以俯视呈菱形配置的俯视图,(c)为将多台系统办 公桌以波浪形状配置的俯视图。
图19为表示多台系统办公桌的配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20为从服务站的一实施例的从前方所看的立体图。
图21为从服务站的一实施例的从后方所看的立体图。
图22为从服务站的其它实施例的从前方所看的立体图。
图23为办公桌和服务站的侧视图。
图24为办公桌和服务站的俯视图。
图25为桌面的可上下调节的脚体的一部分切除的侧视图。
图26为表示下脚柱和上支柱的引导兼用支承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7为图26的XXVII-XXVII线向视剖视图。
图28为桌面的把手部和导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29为服务站和物品收放装置的主视图。
图30为服务站和物品收放装置的右视图。
图31为服务站和物品收放装置的俯视图。
图32为支柱和安装构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33为物品收放支承装置上的横梁体的立体图。
图34为横梁体的详图,(a)为横梁体的俯视图,(b)为图34(a) 的B-B线向视剖视图,(c)为图34(a)的C-C线向视剖视图,(d)为 图34(a)的D-D线向视剖视图,(e)为图34(a)的E-E线向视剖视图, (f)为图34(a)的F-F线向视剖视图。
图35为表示盖体的一半的仰视图。
图36为支柱的安装构件的立体图。
图37为桌面的支承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8为安装在支柱的上端的状态的物品收放装置的左视图。
图39(a)为物品收放装置的左视图,图39(b)为图39(a)的 XXXIXb-XXXIXb线向视图。
图40(a)为收放本体的左视图,图40(b)为图40(a)的XLb-XLb 线向视图。
图41为表示凸缘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切除的主视图。
图42(a)为转动轴支承装置的侧剖视图,图42(b)为卸下盖后状 态下的转动轴支承装置的主视图。
图43为表示物品收放装置的安装部的侧剖视图。
图44为图43的XLIV-XLIV线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45为表示照明装置的安装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6表示屏风装置,(a)为各零件的分解立体图,(b)为表示组装 顺序的立体图。
图47(a)为表示基于屏风装置的安装体的安装上下位置的支柱的横 剖面,图47(b)为表示将安装体插入支柱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8(a)为保护罩体的剖视图,图48(b)为图48(a)的XLVIIIb-XLVIIIb 线向视放大剖视图。
图49为表示辅助桌面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0为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1为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52(a)为表示辅助桌面装置的脚柱的下端部的连接状态的放大剖 视图,图52(b)为其俯视图。
图53为表示辅助桌面装置的其它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虽然可以利用各种变形例和代替例实施,但是附图作为一例 表示了其特别(或者说最佳)的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 体化了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系统办公桌1,由俯视呈近似半圆形的桌面2和在其外周边 一侧邻接配置的服务站3构成。在图1~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 桌面2可以与上述服务站3接近分离,即,可以分离,以该状态可以与 服务站3相对水平转动。
如图1所示,在俯视图中,桌面2的外周边2a为以构成假想旋转中 心的中心O为圆心、半径为R1的近似半圆,在桌面2的内径部的中央部、 被形成为半径R2的近似半圆的凹边部2b,操作者(人H0)的身体处于 上述中心O附近位置时,上述凹边部2b不与身体的外周接触地形成。在 实施例中,桌面2的外周边2a的半径R1为大约600~800mm左右,最 好为750mm。凹边部2b的半径R2被设定为350mm左右。
实施例1中的桌面2由左右一对脚体4、4支承,脚体4由脚柱4a和 俯视为香蕉状(近似圆弧形)的水平支脚4b构成,该水平支脚4b在俯 视图中以大体上沿着上述桌面2的外周边的内径一侧的方式配置,在各 水平支脚4b的下面安装着多个小脚轮5。
服务站3如图1~图4所示,位于桌面2的外周一侧,由设置在支柱 7的高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的、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物品收放支承装置16、 设置在支柱7的上端的物品收放装置15等构成。服务站3的结构将在后 面详细说明,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实施例。
在上述桌面2的外周一侧的下方,从大体上沿着该外周形成的圆弧 形的水平支脚体9竖立设置1根支柱7,通过从上述水平支脚体9向桌面 2下方的内径方向延伸的连接体8设置辅助水平支脚10。
桌面2可以与上述服务站3接近分离,即,可以分离,以该状态可 以与服务站3相对水平转动,为了对桌面2在绕着其假想旋转中心O水 平转动时不与服务站的支柱7等碰撞地进行引导,在设置在支柱7的高 度的中间部分的臂13上竖立设置多个可以绕着纵轴旋转的旋转滚柱14, 能够以使桌面2的外周边2a与该多个旋转滚柱14的圆周面接触、或者 接近的状态使桌面2绕着其中心O水平转动(参照图1~图3)。该结构 为本发明中的导向机构。并且,如图1和图3所示,也可以在俯视图中 沿着桌面2的外周边配置多个(实施例中为3个)上述的服务站3、3′、 3′。
并且,为了容易地绕着其假想旋转中心O水平转动上述桌面2,设 置在上述一对脚体4、4的水平支脚4b上的多个小脚轮5也能够以仅沿 着上述近似圆弧形的轨迹在地面19上转动。
作为导向机构的其它实施例,可以改变旋转滚柱14而将球体自由旋 转地安装在纵轴上,使该球体的球面与桌面2的外周边2a接触,或者也 可以为摩擦系数小的滑动体。
并且,图示的实施例1的服务站3上的物品收放支承装置16,为中 空箱体状的横梁体16a和在其上面自由装卸地盖体17的方式(参照图4), 在盖体17上可以放置计算机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器22或未图示的电 话机,或者安装用于放入未图示的移动电话或铅笔等笔记用具的桶、用 来粘贴压敏粘贴式便笺的记录板。
而且,也可以在服务站3上的水平支脚体9或辅助水平支脚10的下 面安装小脚轮12并可移动。最好将服务站3一侧的水平支脚体9及其辅 助水平支脚体10的连接体8的高度形成为较低的扁平状,使桌面2的脚 体4上的水平支脚4b能够以跨过辅助水平支脚10或连接体8的状态沿 着地面19移动(参照图2和图3)。
图5(a)和图5(b)所示的系统办公桌1的实施例2,是将桌面2 可水平转动地支承在脚体4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服务站3的支柱7以可 接近分离的状态水平转动地引导,利用俯视呈T字形的支承臂23连接左 右一对脚体4的上部之间,在该支承臂23的大致中央部,在以其假想旋 转中心O为圆心、半径R3和R4的位置处支承着1个至多个旋转滚柱或 者球体等转动体24a、24b,同时在桌面2的下面,以朝向下方开口状地 设置着以其假想旋转中心O为圆心、半径R3和R4的俯视呈近似圆弧形 的内径导轨25和外径导轨26,分别在该内径导轨25中嵌入上述转动体 24a,在外径导轨26中嵌入转动体24b,可水平转动地支承桌面2。
另一方面,设置在从服务站3的支柱7突出的臂13上的旋转滚柱或 球体等1个至多个转动体14,与桌面2的外周边2a接触或者接近。在服 务站3的支柱7下端的水平支脚体9上,以朝向桌面2下方的内径部延 伸的方式设置着俯视呈近似圆弧形(香蕉状)的一对辅助水平支脚27, 以提高稳定性
由于在支柱7的外周形成有多个沿其纵轴线的凹槽部,所以如果利 用该凹槽部穿过向上述监视器的电源线或通信线的配线,则配线不会乱 七八糟。用合成树脂等上下方向较长的盖体堵塞凹槽部则可提高外观。
如图6~图1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系统办公桌1,由俯视呈 近似半圆形的桌面2和与其外周一侧邻接配置的服务站3构成。桌面2 的俯视状态与实施例1相同,故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实施例3中的桌面2由左右一对脚体4、4支承,脚体4由脚柱4a和 俯视为香蕉状(近似圆弧形)的水平支脚4b构成,该水平支脚4b在俯 视图中以大体上沿上述桌面2的外周边的内径一侧的方式配置,在各水 平支脚4b的下面安装着多个小脚轮5。
另外,在桌面2的靠外周的下面,以埋入等方式固定着俯视呈圆弧 形、向下开口的截面为朝向下方的コ字形的导轨21,该导轨21如后面所 述,以与所述服务站3连接的状态构成水平转动桌面2时的导向机构的 一部分。
服务站3的实施例2如图6~图12所示,具有多根支柱701和用于 连接其上下端的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横框702、703,和支承上述部分的 水平支脚体705,并以能够位于桌面2的外周一侧的方式设有物品放置部 800。
还具有一对从下横框703向桌面2下方的内周方向延伸的水平支脚 705。在从上下横框702、703之间的多根(实施例中为3根)支柱701 中处于左右两端位置的支柱701、701分别突出的臂13上,设置着作为 导向机构的可水平旋转的滚柱14(参照图6、图7和图8),通过将该多 个旋转滚柱14可转动地嵌入上述导轨21中,将桌面2以俯视呈近似圆 弧形地相对于服务站3移动引导,并且使两者不分离的连接在一起。
换言之,通过作为上述导向机构而配置在桌面2的外周部的俯视近 似圆弧形的导轨21和设置在服务站3一侧的1个至多个旋转滚柱14,使 该桌面2和上述服务站3的距离一定,并将两者可相对水平移动地连接 在一起,以与桌面2的外周边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连接在一起。
作为导向机构的其它实施例如图11所示,可以将沿着桌面2的外周 边、朝向径向外侧开口的截面コ字形的导轨21固定,将突出设置在从脚 体9横向突出的臂13上的旋转滚柱14嵌在上述导轨21中,对桌面2以 俯视呈近似圆弧形地相对于服务站3移动引导,并且使两者不分离地连 接在一起。也可以代替上述旋转滚柱14而采用球体等转动体,也可以为 摩擦系数小的滑动体。
并且,在图示实施例中,上下横框702、703利用相同方式的横梁构 件(参照图7、图12(a)、图12(b)和图12(c)),该横梁构件俯视呈 近似圆弧形(内半径760mm、外半径840mm、平均半径R0=800mm左 右),在中心角度为60度的内径侧主梁706和外径侧主梁707之间,用 俯视为X形的加强筋708连接,并且以适当的间隔用圆筒状上下连接部 709连接,而且内径侧主梁706和外径侧主梁707以俯视为梯子状形成。 而且,在横梁构件的纵向端面上,形成有图12(c)所示的楔形的燕尾槽 710,所以能够利用未图示的状的连接片可自由装卸地连接该多个横梁 构件并使之向水平方向弯曲状地延长。在支柱701向下横框702上连接、 通过上横框701连接上下支柱711、701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使在 轴线方向上穿过圆筒形的上下支柱711、701的内径的连接轴712、穿过 上述圆筒形上下连接部709并用螺母713拧在端部即可。
另外,也可以在服务站3的水平支脚体705的下面安装小脚轮12并 可移动。可以使这些小脚轮12以及桌面2的脚体4上的小脚轮5能够任 意地改变转动的方向。在桌面2的脚体4的小脚轮5上,设置有以前众 所周知的结构的、用于方向变更停止以及旋转停止的锁定装置,通过启 动该锁定装置,能够以改变了桌面2的方向的状态使脚体4、进而桌面2 不会在地面9上无意中移动。
在图6和图7所示的服务站3中,设置着作为由上述一对上支柱711、 711的上端支承的物品放置部800的上下部收放搁板801、802,上下搁 板801、802的外周被蛇腹状(伸缩式)的开闭803可开闭地覆盖。
图13(a)和图13(b)所示的系统办公桌的实施例4,为以使与上 述各实施例相同的桌面2直接支承在服务站3上的状态、外周边2a可水 平转动地连接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桌面2的结构,在从服务站3的支柱701 大体上横向突出的作为支承部的支承臂714的前端,向上突出设置着纵 支轴715,在该纵支轴715上嵌有设置在桌面2的下面的内径部的轴承部 716,可水平转动地支承桌面2的同时,在从该支承臂714的中间部或者 其它的支柱701等突出的1个至多个臂13上,向上突出设置着滑动片 717。通过使上述滑动片717可滑动地嵌在大致圆弧形配置在桌面2的下 面外周的截面为朝向下方的コ字形的导轨21上,可在多处支承桌面2, 并且纵支轴53构成旋转中心O,可以以其为中心水平转动。并且也可以 将纵支轴715设置在桌面2一侧,将轴承部716设置在支承臂714上, 而且滑动片717与导轨21为摩擦系数小的构件或摩擦面。根据该结构, 不需要直接在地面上支承桌面2的脚体,结构简单。
图14(a)和图14(b)所示的实施例5,为可水平转动地将与上述 方式相同的桌面2支承在脚体4上的同时,也可水平转动地支承在服务 站3的支柱701上并连接的结构,为以与桌面2的外周边保持一定距离 的状态连接的结构。利用支承臂718连接左右一对脚体4的上部之间, 在该支承臂718的大致中央部支承1个至多个旋转滚柱或者球体等转动 体719的同时,在桌面2的下面以向下开口的形状设置着以其旋转中心 O为中心、半径为R3的俯视近似圆弧形的内径导轨720,将上述转动体 719嵌入在该内径导轨720中,使桌面2可水平转动地支承。将设置在从 服务站3的支柱701突出的臂721上的旋转滚柱或球体等1个至多个转 动体722嵌入设置在桌面2的下面靠外周部位的外径导轨723中,此处 也使桌面2可水平转动地支承,并且使桌面2不从服务站3离开地连接 着。
图15和图16表示系统办公桌的实施例6,服务站3与实施例1相同 地由1根支柱7支承。即,在上述桌面2的外周侧的下方,从以大致沿 着该外周的近似圆弧形(香蕉状)形成的水平支脚体9竖立设置着1根 支柱7,水平支脚体9为高度较低的扁平形状,而且为了提高稳定性,通 过从上述水平支脚体9向桌面2下方的内径方向延伸的连接体8、连接设 置着扁平的辅助水平支脚10。在该辅助水平支脚10、上述水平支脚体9 的下面两端分别安装着小脚轮5。
另一方面,因为设置在用于支承桌面2的左右一对脚体4的各水平 支脚4b上的小脚轮5的高度、比上述水平支脚体9、辅助水平支脚10和 连接体8高,所以各水平支脚4b能够跨过辅助水平支脚10和连接体8、 在俯视为重叠的位置上配置。而且,以将设置在从支柱7的高度的中间 突出的臂13上的旋转滚柱等转动体18嵌入设置在桌面2的下面靠外周 部位的、以俯视圆弧形且朝向下方开口的截面为向下的コ字形的导轨21 中,使桌面2可水平转动地支承连接在服务站3的支柱7上的结构,构 成与桌面2的外周保持一定距离的状态。并且,在支柱7的上端部,设 置着能够收放物品的物品收放装置15,在支柱7的高度的中途部、即比 桌面2的上面高的位置的该处、安装着能够悬挂支承放置液晶显示装置 (监视器)22等物品的俯视近似圆弧形的物品收放支承装置16。当然, 虽然在图示实施例中沿着桌面2的外周配置着3个服务站3,但是配置1 个也未尝不可。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服务站3,集中在俯视中心角度为60度左右,这 是根据人通常操作时的视野角度设定的。
下面参照图17(a)~(c)、图18(a)~(c)所示的配置例说明本 发明的系统办公桌1的作用效果。如参照图15可以理解的那样,当以在 相对于服务站3水平转动地连接的桌面2的转动中心附近(桌面2的内 径侧的凹边部2b)、坐在可旋转的椅子24上的人H0为中心观察时,在 图17(a)中是在桌面2的外周侧的左右中央部位配置着服务站3的状态, 人H0与服务站3正面相对,能够面对设置在该服务站3上的各种服务物 品(液晶显示装置等监视器22)等、集中于向键盘23等的输入操作。
而且,就座于椅子24上的人H0的位置被规定在桌面2的内径侧的 凹边部2b处,近似半圆形的桌面2的上面的所有地方均在手可及的范围, 操作容易。而且,通过将上述监视器22等各种服务物品整理在服务站3 上,且沿着靠近桌面2的外周边的一侧配置,能够使桌面2上不被上述 物品占领,可使使用范围大,且能够集中于操作。
而且,该人H0如图17(b)或者图17(c)所示,将桌面2向左或 右水平旋转30度至40度左右,并且改变椅子24的方向以使人H0的方 向也朝向上述旋转方向(面对)。这样则能够使上述的人H0的视野发生 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图17(b)的状态下,由于上述监视器22偏向人H0 的正面的右方,桌面2的正面没有服务站3,服务站3在偏向右侧的位置, 所以能够避开该服务站3的物理障碍和视野障碍,而在其桌面2的外周 的从大致中央部向左侧的较宽的范围内,面对人H1并进行商谈等对话。 而且,将键盘23的位置移向桌面2的右边,将监视器22的方向改为朝 左,能够同时进行输入操作。
在图17(c)的情况下,使桌面2向右旋转大约30度,将人H0的方 向也改变为该方向,则服务站3就处于从桌面2的中央向左侧偏移的位 置,能够在该桌面2的外周的大致中央部的右侧与人H1面对并对话。而 且,将键盘23的位置移向桌面2的左边,将监视器22的方向改为朝右, 能够同时进行输入操作。这样,能够适应于习惯用右手的人或习惯用左 手的人等操作者的个人的特性而适当地选择桌面上的操作空间。
而且,由于桌面2的外周俯视呈近似圆弧形,所以位于该桌面2的 内径侧的人H0的手所及的范围为桌面2的上面的整个范围且大体上固 定,不会造成服务站3和人H0的距离过远或过近,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 操作。
在将本发明的系统办公桌1多个排列的情况下,例如利用图18(a) 进行说明,由于多个(实施例中为3个)桌面2的外周边夹着上述服务 站3邻接,所以从桌面2的旋转中心O到服务站3的平均半径部分(上 述横框7)的内外径的平均值的部分的距离一直保持为一定的半径R0, 位于(就座)各桌面2的内径侧的人H0在上述旋转中心O附近的位置, 所以该人H0就被直径2×R0的圆形的区域TR包围。换言之,在就座于 各桌面2的内径侧的人H0和就座于邻接的桌面2的内径侧的人H0之间, 确保了直径2×R0的区域(势范围、区域)。
而且,考虑到人的区域的平衡性(区域平衡性)、以人为中心的最佳 动作空间,将该直径2×R0设定为1500mm~1600mm左右最为理想,且 为最小限度。
而且,在将本发明的系统办公桌1多台配置时,能够一面利用上述 圆形的区域TR确保区域平衡性,并且确保各桌面2的能够水平转动的空 间,一面也能够保证布置的任意性(自由性)或灵活性。例如,图18(a) 是将3台系统办公桌1以俯视呈三角形配置的例,图18(b)是将4台系 统办公桌1以俯视平行四边形(菱形)配置的例,图18(c)表示以波浪 形排的例。
在这些布置中,例如如图18(a)那样以3个服务站3为中心以俯视 三角形隔着配置3个桌面2,则3个服务站3相互构成物理障碍,能够集 中于操作。另一方面,在图18(b)的排列中,由多个服务站3隔开对峙 相向的2个人H0、H0,由于该服务站3的物理障碍而难于对话,能够集 中于操作。另外,在没有上述服务站3的侧面邻接的桌面2、2之间,如 果面对各桌面2的人的方向相同,则相互不会注意到对方的视线,能够 集中于操作,而且使任何一方或者双方的桌面2、2转动,使两个人H0、 H0相互面对,即能够简单地实现对话。
在将服务站3以波浪形状排列的图18(c)中,连接通过作为另外的 构件的上横框702而邻接的服务站3的上述上横框702,以俯视波浪形状 配置。在该情况下,使各上横框702的圆弧的中心角度为60度,则能够 利用相同形状的上横框702简单且合理地连接多个服务站3。并且,如图 19所示,也可以排列多个服务站3并夹着这些服务站以波浪形状配置多 个桌面2,在该情况下,使横梁状的物品收放支承装置16的俯视的圆弧 的中心角度为60度,则能够简单且合理地连接相同形状的多个服务站3。 在这些布置中,将邻接的桌面2、2向左右方向转动20度~60度左右、 改变其方向(参照点划线状态),两个人H0、H0以隔着上横框702(物 品收放支承装置16)面对的方式相向,则能够简单地改变对话的环境, 而且也能够极其简单地将各桌面2的方向改变为操作集中的方向。
下面说明服务站3的各种实施例。图20和图21所示为在上述图6 和图7的服务站3上安装着各种功能零件的例,图20为从前方看服务站 3的图,图21为从后方看的图。在该服务站3上,能够在从上述上横框 702竖立设置的臂730上安装作为服务提供物品的用于计算机的液晶显示 装置等的监视器22,在通过在支柱701的适当的高度穿设的安装孔731 (参照图6)、横向突出设置的桌子732上放置电话机733,或放置打印 机734。而且,在上述上横框702上,也可以安装用于放入移动电话或铅 笔等笔记用具的桶735、用粘贴压敏粘贴式便笺736的记录板737。这些 部件的安装能够利用上述横框702上的加强筋708之间的间隙、主梁706、 707的梯子部的间隙、在下支柱701、上支柱711上穿设的安装孔。这样 将用于实行信息处理等操作的各种服务用的物品主要配置在桌面2的上 平面的上方、且操作者的手容易够到的地方。当然能够在桌面2上放置 计算机的键盘23或文件等,能够进行各种操作。
并且,液晶显示装置等的监视器22、电话机733、打印机734等各 种电气产品的电源线738或通信线739的长出的部分能够收在架装在上 下支柱701、711之间的电线管道740中,并且在沿着脚柱11的外周面配 线时最好利用配线束卡741固定在上下支柱701、711上。将电源线738 或通信线739直接或者经由安装在支柱701等上的中继连接器743从服 务站3向地面19的插孔742连接即可。
图22~图24表示系统办公桌的上述实施例5的变形例,俯视呈近似 半圆形的桌面2由左右两侧的脚体4支承,在桌面2的外周侧邻接配置 着1个至数个服务站3。如图24所示,在俯视图中,桌面2的外周边2a 为以旋转中心0为中心、半径R1的近似半圆,桌面2的内周边的中央部 被形成为半径为R2的近似半圆的凹边部2b,当操作者(人H0)的身体 配置在上述中心O附近时,上述凹边部2b不与身体的外周接触。在实施 例中,桌面2的外周边2a的半径R1大致为600mm~800mm左右,最好 为750mm。凹边部2b的半径R2被设定为350mm左右。
桌面2由图25~图27所示的左右一对高度可调节的脚体4、4支承, 脚体4由安装在桌面2的下面的上支柱4c、可相对于上支柱升降调节的 下脚柱4a′、俯视呈香蕉状(近似圆弧形)的水平支脚4b构成。即,预 先将上述上支柱4c可滑动地嵌入并插在在合成树脂制的上引导构件83 的上端凸缘部83b穿设的导向孔中。
另一方面,相对于上述各脚体4上的截面为椭圆的筒形的下脚柱4a ′,在桌面2的下面固定着托架84,可上下调节地插入从该托架84向下 突出的方筒状的上支柱4c。因此,在下脚柱4a′内自由滑动地嵌插着固 定在上支柱4c的下端的合成树脂制的下引导构件82。
上述上引导构件83上的朝向下方的外安装片83a,用螺栓86紧固在 焊接固定在下脚柱4a′的上端部的外面的板片85上,同时,夹在上述 上支柱4c的外面和下脚柱4a′的内面之间的板状的垫片87的上端的水 平部87a,不能脱落地支承在上述引导构件83的上端凸缘部83b的下面 和下脚柱4a′的上端边缘之间,利用上述螺栓86将垫片87压靠在上支 柱4c上。将结合销89沿水平方向插入在该上支柱4c上以上下适当的间 隔穿设的调节孔88中(参照图26和图27),该结合销89从上支柱4c突 出的前后部位、被放置在在上引导构件83的上端凸缘部83b处以凹坑形 成的放置部90中。通过利用设置在放置部90的一边的突起90a、接触上 述结合销89的头部89a,以此防止上述可插入拔出的结合销89脱落。
上述水平支脚4b,在俯视图中以大致沿着上述桌面2的外周边的内 径侧的方式配置,在各水平支脚4b的下面可固定方向地安装着多个小脚 轮5,在俯视图中可围绕上述中心O转动。
而且,在桌面2的靠外周的下面,以埋入等方式固定着俯视呈圆弧 形、向下开口的截面为朝向下方的コ字形的导轨21,该导轨21以经由上 述服务站3的后面所述的支承体45连接的状态、构成桌面2水平转动时 的导向机构的一部分。而且,如图24和图28所示,在桌面2的下面的 靠近上述凹边部2b的左右两侧,埋入有具有曲率半径约110mm左右的 凹部29a的俯视近似圆形(直径大约110mm左右)的把手部29、29。这 样,坐在上述中心O附近位置的椅子24上的操作者(人H0)就很容易 将两手搭在上述一对把手部29上并向左右方向转动桌面2。该把手部29 也可以是从桌面2的下面略微向下突出。    
本实施例中的服务站3,为能够通过挤压型材等金属制或者合成 树脂制的材料构成的支柱7、和与地面接触的水平支脚9独立地竖立的结 构,在圆弧形的水平支脚体9的纵向大致中央部,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等 连接固定上述支柱7的下端。使连接在上述水平支脚体9上的连接体8、 以和地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向桌面2的下方的内周方向延伸,利用安装在 该连接体8的前端的辅助水平支脚10提高竖立的稳定性(参照图22~图 24)。该辅助水平支脚10的上面,与桌面2的凹边部2b相对,兼用作坐 在椅子上的人H0的放脚部。而且,上述办公桌1的各脚体4的水平支脚 4b,跨过上述连接体8的上方,被设定在办公桌1转动时不相互干涉的、 高度不同的地方。具有物品收放箱20a的物品箱装置20也能够在桌面2 的下方移动地构成(参照图22、图24)。
在本实施例的服务站3中,如图22、图23、图29~图31等所示, 由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的中空的横梁体16a和用于覆盖其上面开放部的盖 体17构成的物品收放支承装置16、用于放置支承在其前侧的液晶显示仪 器(监视器22)等物品的板状的支承构件23a、俯视呈近似圆弧形等的 扁平的搁板23b、作为用于收放文件等物品的物品收放装置的一例的(顶 柜)15、照明装置25、计算机等本体等的OA仪器放置台26、插座盒27、 组合插座盒等服务机构,能够通过安装构件、托架30等安装机构安装在 支柱7的第1~第3作业槽75、77、79中,并且能够沿着该各作业槽配 置电力用线201或通信用线202。
图32表示支柱7的剖视图,位于该截面的中央处的芯材71的内部, 形成略近似小鼓状的中空部72,在该中空部72的四个角形成近似圆形的 穿通槽72a。
在芯材71的半径外侧,以隔着该芯材71的中心相向的方式、在图32 中X轴方向的一对第1侧面板73a、73a和Y轴方向的一对第2侧面板73b、 73b,分别通过多个连接片74a、74b、74c连接在一起。在实施例中由X 轴方向的一对第1侧面板73a、73a和Y轴方向的一对第2侧面板73b、73b 围成的轮廓形状为近似椭圆形。因此,第1侧面板73a、73a一侧位于长 径一侧,第2侧面板73b、73b位于短径一侧。
而且,在上述一对第1侧面板73a、73a上,与支柱7的中心轴线平 行地、沿着支柱7的纵向形成宽度尺寸为W1的窄幅的第1开口槽76a、 76a。设置在上述各第1侧面板73a一侧的第1作业槽75,由上述各第1 开口槽76a、和与其连通、在靠近上述芯材71的部位构成宽幅的第1穿 通槽76b构成。因此,上述一对第1作业槽75的第1开口槽76a、76a, 在X方向上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开口。并且,在上述各第1穿通槽76b 的底部,与支柱7的中心轴线平行地沿着支柱7的纵向形成间隔比第1 开口槽76a的宽度尺寸稍窄的一对轨道部。
第2作业槽77,由沿着支柱7的纵向设置在上述第2侧面板73b侧 的宽度尺寸为W2的窄幅的第2开口槽78a、和与其连通、在靠近上述芯 材71的部位构成宽幅的第2穿通槽78b构成。因此,上述一对第2作业 槽77的第2开口槽78a、78a在Y方向上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开口。
并且,在上述第1侧面板73a和第2侧面板73b之间,设置着第3作 业槽79。因此,第3作业槽79被上述第1作业槽75和第2作业槽77夹 着并形成4处。
下面,参照图32~图36详细说明上述物品收放支承装置16的结构 及其安装机构的结构。为了在支柱7上自由装卸地安装上面开放的箱形 的横梁体16a,如图32、图22和图34(a)所示,利用螺钉(未图示) 将作为安装机构的截面为コ字形的托架30固定在横梁体16a的左右中央 的背面。在该托架30的左右两侧,设置向后向下的结合爪31、31。而且, 在支柱7上的左右一对第3作业槽79、79  ,从支柱7的上端落入地插 入纵长的结合板32、32(参照图36)。在各结合板32上,在上下方向以 规定的间隔穿设着结合槽孔33,将设置在上述托架30的基端左右两侧的 向下的结合爪31、31插入并结合在上述结合槽孔33中。
而且,为了使该托架30不相对于支柱7发生横向偏移等地牢固地固 定,减小利用托架30的表面一侧的手柄34转动的结合35和托架30 之间的间隙,固定托架30的安装姿势(参照图32)。并且,为了在支柱 7上安装图22所示的搁板23b,将图36所示的带结合爪30a′的托架30 ′与上述同样地结合在穿过支柱7的结合板32上,通过利用托架30′的 表面一侧的手柄转动的结合块固定托架30′的安装姿势,通过向托架30 ′的前面突出的支承片30b′固定搁板23b。
下面,参照图33、图34(a)~图34(f)以及图36详细说明物品 收放支承装置16的横梁体16a和盖体17的结构。横梁体16a为左右方 向长、俯视近似香蕉状(近似圆弧形)弯曲的上面开放的箱体,在底板16 上,向上突出设置着多个具有沿其纵向以适当间隔上下穿通的孔的支承 筒部36,将记录板28的安装构件(支柱)等的臂43的基端插进支承筒 部36中并竖立设置(参照图22),同时,在左右一对向下开口的形状的 筒部37、37中,通过在其筒内从顶板向下突出的螺栓111紧固在支承体 45的圆棒状的纵支承轴110的上端部(参照图37)。各支承体45,由上 述纵支承轴110、可相对于该轴上下移动地嵌插的外筒体112和施力弹簧 114构成,利用固定在外筒体112上端的引导筒113、上下自由滑动地引 导上述纵支承轴70。而且,使固定在纵支承轴110下端的垫圈115支承 上述螺旋状的施力弹簧114的下端,并且该施力弹簧114的上端被上述 引导筒113的下面压靠施力。可滑动地插入在纵方向上穿设在外筒体112 的一侧的导向槽116中的导向销117,被螺纹固定在纵支承轴110的靠下 部的侧面。外筒体112的下端,利用塞子120进行密封。在横向固定在 外筒体112的外面的横支承构件118上,具有绕垂直轴旋转的第1旋转滚 柱46a和绕水平轴旋转的第2旋转滚柱46b,第1旋转滚柱46a嵌合在设 置于桌面2的下面的靠外周部位的俯视呈圆弧形的导轨21中,第2旋转 滚柱46b自由转动地与桌面2的下面接触(参照图37)。通过这样能够使 办公桌1如前面所述沿着服务站3以圆弧形旋转。而且,如前面所述, 在进行左右一对脚体4、4的高度调节时,若改变桌面2的高度位置,则 与该桌面2的下面接触的第1旋转滚柱46a以及第2旋转滚柱46b就克服 上述施力弹簧114的弹簧力、一直向上施力,并由可升降的外筒体112 支承,所以能够与桌面2的任意的高度调节随动。
而且如图34(a)~图34(c)所示,在横梁体16a的上述底板16b 上,设置平坦的支承部38,同时,在横梁体16a的前面,穿通设置连通 上述各支承部38的上面的扁平的通孔39,在该两通孔39中插入带台阶 的支承托架40的基部一侧,并以螺纹固定在支承部38上,在一对支承 托架40的前端之间,安装用于放置上述液晶显示仪器(监视器22)等物 品的板状的支承构件23a。
而且,在横梁体16a的底板16b上,在多个位置上设置着用于安装 固定插座、组合插座盒等电气(电子)仪器的向上开放的安装部41(参 照图34(a)和图34(f))。并且在横梁体16a的侧面、底板16b上,在 多个位置穿通设置着配线用的通孔42,能够将从上述支柱7拉过来的电 力用线201或通信用线202经由通孔42导入横梁体16a内,将这些线的 多余的部分收容在横梁体16a内的空间(配线处理用收放空间)内。
覆盖上述横梁体16a的上面的、自由装卸的盖体17,如图29、图30 和图35所示,将其外周边的嵌合槽17a位置不偏移地嵌入横梁体16a的 外周上端边缘处,在该盖体17上,在多个位置形成有穿过在上述支承筒 部36上从上方安装的臂43、用于将电力用线201或通信用线202向外面 引出的切槽44。并且也可以在横梁体16a的外周的上端设置切槽47(参 照图29、图33和图34(a))。这样能够将液晶显示装置等监视器、电话 机、打印机等各种电气产品的电力用线201或通信用线202的多余部分 收放在上述横梁体16a的内部空间内。
并且,也可以在上述支承筒部36上,从上面嵌入用于支承物品放置 用的基板23c或记录板28等的臂43的基部,并使臂43可转动(参照图 22和图33)。另外,如图33所示,将用于放置小型计算机本体120的支 承台121支承在臂122上,将从臂122下端突出的销123嵌入上述支承 筒部36中,使支承台121可水平转动。在该情况下,为使计算机本体120 不从支承台121落下,而在左右两侧竖立设置保护框124、124,也能够 起到把手的作用。而且,通过利用皮带等紧固体束缚两保护框124、124 或者支承台121与计算机本体120的上面,能够完全防止计算机本体70 下落、移动错位。
作为可装卸地配置在上述支柱7的上部一侧的物品收放装置15的一 例的顶柜,如图22、图23、图29、图30、图31、图38~43所示,由俯 视呈近似三角形、具有前面的开口部93的正面看近似横长矩形形状的收 放本体91、和用于覆盖该开口部93的自由转动的罩体92构成。罩体92 的左右两侧部位,通过左右一对转动轴支承装置126、126可转动地安装 在上述收放本体91的左右两侧部位,罩体92为以覆盖着上述开口部93 的状态向前凸出弯曲形成的穹顶状(凸出弯曲的壳状)。
收放本体91由从水平的底板91a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面呈近似 三角形状的侧板91b、91b、和连接该侧板91b、91b以及底板91a的后端 的垂直状的背板91c构成。这样,上述开口部93就形成为由底板91a的 前边缘和左右两侧板91b、91b的前边缘(倾斜状的前边)和背板91c的 上端边缘围成的正面看近似矩形的形状,在支柱7上,通过后面所述的 安装托架139等安装机构安装的姿势,是上述背板91c与支柱7的纵轴 线平行而构成垂直,且底板91a构成水平。因此在上述安装状态下,开 口部93相对于支柱7的纵轴线斜向前方。
而且,在上述收放本体91的前侧,以包围上述开口部93的方式形 成扁平板状的膨胀部。作为该膨胀部的一例,以由底板91a的前边缘和 左右两侧板91b、91b的前边(倾斜状的前边缘)和背板91c的上端边缘 连接并包围上述开口部93的方式、设置着包含该开口部93的平面和近 似平行状形成的板状的凸缘体125。该凸缘体125的外周,具有在上述穹 顶状的罩体92以上述一对转动轴支承装置126处为中心上下转动时不与 该罩体92的开放面干涉的凸出弯曲边缘。因此,在利用罩体92完全覆 盖地关闭收放本体91的开口部93时,罩体92的开口部和凸缘体125的 外周边缘轮廓大体上一致以便使间隙很小。
而且,在上述凸缘体125的左右两侧,穿通设置矩形形状的安装孔 127,并可装卸地安装着侧视呈近似三角形、前面开口的合成树脂制的小 物件盒128(参照图39(a)和图39(b))。在小物件盒128中能够收放 CD等存储媒体或其它较小的物品。而且,在上述凸缘体125背面的靠近 上述底板91a的一侧,设置着在关闭罩体92时能够利用通过设置在该罩 体92上的转动式的锁部129而转动的钩形片129a锁定的锁止部130(参 照图39(b)和图41)。
如图42(a)和图42(b)所示,将转动轴支承装置126的转动轴支 承构件133的基端部,不能转动地固定在从上述收放本体91的左右两侧 板91b、91b向左右外侧突出设置的安装构件131、131上,通过该转动 轴支承构件133的前端一侧(能够相对于上述基端部转动的部分)可转 动地连接圆板状的基板132。而且,在上述基板132上利用螺钉135通过 大致半圆形的增强构件134将三者紧固在一起。并且,上述基板132的 表面被自由装卸的盖136覆盖。
上述物品收放装置15通过安装构件137可装卸地设置在上述支柱7 上。在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利用螺钉138将跨过收放本体91 的底板91a和背板91c支承的侧视为L字形的安装构件137的水平部137a 固定在底板91a上,利用安装托架139上的左右一对向上的锁止爪140 等锁止安装构件137的垂直构件137b。而且,使在安装托架139的左右 两侧在上下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设置的向下的锁止爪141a、141b、从支 柱7的上端插进插在上述的支柱7的左右一对第3作业槽79、79中的纵 长的锁止板32、32的锁止槽孔33(参照图36)中。使利用该安装托架139 的表面一侧的手柄34转动的结合块35与托架30的间隙变小,来固定安 装托架139的安装姿势。
上述穹顶状的罩体92,如图23、图30、图38和图39(a)所示, 能够从完全覆盖收放本体91的前面的开口部93的状态一直向上转动到 大幅度开放上述开口部93的状态。向上转动的罩体92,以覆盖收放本体 91的上方和背板91c的背面一侧的方式构成(参照图39(a)的双点划线)。 而且,在收放本体91的背板91c的背面一侧,朝向上方安装在支柱7的 上端的照明装置25位于向上转动(打开移动)的上述罩体92的内径一 侧。
在上述情况下,上述转动轴支承构件133的转动中心,偏向罩体92 的前后中途位置的稍微靠后的位置,所以在将罩体92向后上方大幅度(大 约90度)转动时,上述照明装置25位于该罩体92的内径部,罩体92 的前边缘位于收放本体91的开口部93的上方,能够大幅度开放收放本 体91的开口部,使内部的物品的存取容易。如果利用半透明或者不透明 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该罩体92,那么罩体92具有照明装置25的灯伞 的功能。即,在如上所述大幅度打开罩体92的状态下,照明装置25的 光反射到罩体92的内面,从收放本体91的后侧转到上部,能够具有整 个罩体92都很明亮的间接照明效果。并且,如图38所示,若照明装置25 由开放如电灯泡那样的光源25a的上端一侧的灯伞25b构成,则从光源25a 发出的光给予强烈照射罩体92的内面顶部等,光在罩体92的穹顶状的 整个内面上扩散,进一步更好地发挥上述的间接照明效果。在用透明材 料构成罩体92时,从照明装置25发出的光透过上述向后上方转动的罩 体92照射到外上方和外侧方,所以罩体92就以对应于透明材料的色彩 的颜色发光,能够提高外观效果。
并且,如图45所示,由于照明装置25的安装台50安装在上述支柱 7的上端,所以将从该安装台50向下突出设置的多根(实施例中为4根) 锁止销51嵌入图32和图44所示的芯材71的中空部72的四个角的穿通 槽72a中即可。并且,也可以在中空部72或者上述第1作业槽75、第2 作业槽77中穿过电力用线201并连接在照明装置25上。
图46(a)、图46(b)和图47(a)、图47(b)表示如图49和图53 等所示的邻接的桌面2、2之间的用于遮挡视线的屏风装置94的1实施 例。该屏风装置94,由竖长的矩形形状的布料制的屏风95、直线状固定 该屏风95的上下端边的合成树脂制的张紧板96a、96b、嵌在该张紧板 96a、96b中的上下平衡锤杆97a、97b、连接在上平衡锤杆97a的一端的 安装体98、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上述上下平衡锤杆97a、97b的横向端部的 盖99构成,上下平衡锤杆97a、97b利用连接梁100连接筒体的内径, 另外,在筒体的上下面上具有沿着筒轴线延伸的开放槽101、101。
在连接在上平衡锤杆97a的一端的安装体98的纵片98a上,具有在 上述支柱7的第1开口槽76a上穿通的纵导向槽102、102,和与上述第 1开口槽76a连通并嵌在支柱7的截面的靠近中央的部位宽度较宽的第1 穿通槽76b内、与芯材71的连接片74b的一对凸条104、104滑动接触 的一对滑动接触片103、103,和在纵片98a上端形成的捏手部105。
如图46(a)所示,为使屏风95从上下平衡锤杆97a、97b的开放槽 101、101延伸而分别将张紧板96a、96b从横端嵌进上下平衡锤杆97a、97b 中,并在该上下平衡锤杆97a、97b的横端嵌合上述盖99。
在该第1开口槽76a中从上述支柱7的上端嵌入上述安装体98的一 对纵引导槽102、102并滑落至任意的高度位置。这时,在上平衡锤杆97a 的自由端一侧延伸的直线和支柱7的纵线(垂直线)的夹角为90度+1~ 2度的状态下,上述纵导向槽102、102和第1开口槽76a平行,并且一 对滑动接触片103、103和一对凸条104、104也平行,能够顺利地上下 移动安装体98。而且,手离开安装体98后,利用上下平衡锤杆97a、97b 和屏风95等的偏心载荷,使上述一对滑动接触片103、103的下端一侧 与上述一对凸条104、104相接触,上平衡锤杆97a呈水平状态,能够在 任意的高度位置均不脱落地锁止。
在从图22、图23和图24所示的上述水平支脚体9向桌面2的下方 的内周方向延伸的辅助水平支脚10的连接体8上,在其大致整个长度上、 或者其长度方向的一部分上,嵌有图48(a)和图48(b)所示的软质合 成树脂制的保护罩体54,一般地,使该保护罩体54的左右两侧的鳍部56 的下面与地面19接近但不接触地配置。在保护罩体54的上面板部54a 上凹下形成有用于嵌合树脂等制的安装片106的嵌合部107,在安装片106 嵌合在上述嵌合部107的状态下,安装片106的前后端部与保护罩体54 的前后端面接触并且不偏移位置,而且以螺钉108的头部不从安装片106 的沉头座面向上突出的方式、利用螺钉108固定上面板部54a和连接体8。
根据该结构,在使桌面2相对于服务站3横向相对移动时,虽然其 脚体4的水平支脚4b能够跨过上述连接体8的上方,但如果在水平支脚 4b下端的小脚轮5与上述连接体8的侧方冲撞,则会在使相互的零件产 生损伤的部位固定上述保护罩体54。如果小脚轮5撞在上述保护罩体54 的侧面的鳍部56上,则该鳍部56就由于弹力而向下弯曲变形,鳍部56 的下面的摩擦部56a会被压靠在地面19上,所以能够阻止连接体8乃至 水平支脚体9不慎横向移动,并且也不会损伤各零件。
图49~图53表示使多个桌面2和服务站3邻接配置时的布置以及配 置在该多个桌面2之间的间隙上的辅助桌面装置57,在通过托架60分别 支承该实施例中的辅助桌面装置57的辅助桌面58的下面的多根(3根) 脚柱59的下端,利用螺钉63固定垫板62。在垫板62上安装调节螺栓61, 同时,在垫板62的前端设置左右一对向上的结合销64、64,在水平支脚 体9的前端部的支承板9a上也突出设置一对结合销65、65。在连接用的 橡胶等制的连接体66、66上,以与上述结合销64、64(65、65)之间的 距离L1相等的间隔、以向下开口的形状形成结合孔67、67,将该2个结 合体66的结合孔67、67嵌入结合销64、65并连接。并且,在不使用辅 助桌面装置57时,在一对结合销64、64中嵌入一边的连接体66,另一 边的连接体66可以嵌在水平支脚体9的支承板9a的一对结合销65、65 中,各连接体66能够起到端部的碰撞缓和用的缓冲器的作用。
在图53所示的实施例中,辅助桌面68由与地面接触的多根脚体69 (图53中仅表示1根)支承。
并且,上述物品收放装置15的收放本体91的形状,可以不仅为上 述的侧视三角形,也可采用正面看桶形或球形等任意的形式。
在收放本体91的前方具有开口部93,当用于覆盖该开口部93的罩 体92向上转动时,该罩体92能够覆盖收放本体91的上方以及背面一侧、 并开放上述开口部93,其中,在开放收放本体91的开口部93时,由于 罩体92不位于收放本体91的前方,所以在取出放入物品时罩体92不碍 事,并且从利用罩体92覆盖收放本体91的前面(开口部)的状态到向 上转动以打开该开口部的状态,能够看到该罩体92的状态,具有能够在 设计上强调罩体92的效果。
另外,以覆盖上述收放本体91的近似水平状的底板91a和左右两侧 板91b和近似垂直状的背面板91c围成的开口部93的外周的方式、形成 凸缘体125等膨胀部,以覆盖上述膨胀部的外周边的方式形成上述罩体 92,将罩体92的左右两侧部位轴连接在收放本体91的左右两侧部位, 则在利用罩体92覆盖收放本体的开口部93时,能够使膨胀部也不能从 前面乃至侧面看到地利用罩体92覆盖,由于膨胀部的存在,能够减少或 者消除与上述开口部的间隙,具有能够防止灰尘的进入、收放本体内的 物品的失窃的效果。
并且,如果利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上述罩体92,则能够看到 收放本体91内的物品,并且如果在覆盖收放本体91的开口部93时、在 该开口部的前面一侧构成凸出弯曲状地使罩体92形成为穹顶状截面,那 么即使在收放本体91内收放侧视近似矩形形状的物品、例如文件等,也 能够在罩体92的穹顶状的曲面内覆盖,并且也能够强调设计效果。
如果将收放本体91安装在支柱7的上端部的前面一侧,并在上述支 柱7的上端部以位于上述收放本体91的背面一侧的方式设置照明装置 25,那么与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材料构成上述罩体92相结合,就能够以 大幅度打开罩体92的状态,使照明装置25位于该罩体92的穹顶状的内 径部,所以能够起到照明装置25的灯伞的作用,具有将收放本体91的 背面一侧的光源的光向前方引导并照明的间接照明效果。
在利用与沿着上述开口部的平面大体上平行的形状的凸缘体125形 成上述膨胀部的情况下,在收放本体的侧视形状中凸缘体125不碍事, 而且,在该凸缘体上具有与上述开口部在大致相同方向上开口的小物件 盒部128的情况下,能够不增加收放本体91的容积而使用小物件盒部, 而且具有该小物件盒部128也能够利用关闭的罩体92覆盖的效果。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