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锅具

申请号 CN201710991129.7 申请日 2017-10-23 公开(公告)号 CN107518759A 公开(公告)日 2017-12-29
申请人 马拯华; 彭德生; 发明人 杨照玲; 马拯华; 彭德生; 马佩贤;
摘要 一种中空锅具,包括:烹饪锅体,其包括 自上而下 层叠套合的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所述第一锅体与所述第二锅体之间设有中空层,所述第一锅体具有用于承载食物的锅面;热平衡体,其包覆于所述第二锅体的底面,用于自加热源接受热量。本 发明 提供的中空锅具有效地避免了糊锅与锅面变色,具有优良的烹饪 质量 与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锅体,其包括自上而下层叠套合的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所述第一锅体与所述第二锅体之间设有中空层,所述第一锅体具有用于承载食物的锅面;
热平衡体,其包覆于所述第二锅体的底面,用于自加热源接受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体具有第一底壁及环接于所述第一底壁上端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一底壁的上表面为所述锅面,所述第一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锅体之间设有所述中空层,所述第一周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锅体贴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锅体具有第二底壁及环接于所述第二底壁上端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底壁的上表面与所述锅面的背面之间设有所述中空层,所述第二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热平衡体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周壁与所述第一锅体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面的背面中央与所述第二锅体的底部中央贴合连接,所述锅面的背面外周与所述第二锅体的外周包围而成具有环形结构的所述中空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面的背面与所述第二锅体的贴合部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热平衡体的外轮廓的铅垂投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烹饪锅体的导热系数,所述第一锅体与所述第二锅体具有相同的导热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体至少由内层与外层复合而成,所述内层包覆于所述第二锅体的下表面,所述外层包覆于所述内层远离所述第二锅体的一侧表面,所述内层的导热系数不小于所述外层的导热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体中央处的厚度不小于其外周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平衡体包覆于所述第二锅体的底面中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层的厚度不大于1.5mm。

说明书全文

中空锅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中空锅具。

背景技术

[0002] 锅具是一种历史十分悠久的厨用器具,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鼎。锅具用于承载食物进行加热烹煮,满足人类的饮食需要。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锅具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功能与材质不同,锅具具有十分丰富的种类,可满足复杂的使用需要。
[0003] 尽管发展十分迅猛,现有的烹饪锅具仍然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为了实现食物的快速烹煮,需要对烹饪锅具施以较大的加热功率,以使烹饪锅具迅速升温后对食物进行加热。由于制造材料的导热性能所限,烹饪锅具难以迅速将热量均匀传导。瞬时大功率造成的热量剧增与较低的导热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0004] 由此,烹饪锅具常会发生热量不均与热量集中,接近加热源的部位升温较快,周边而升温较慢,容易发生糊锅与锅面变色现象,严重影响菜肴的质量与烹饪锅具的使用寿命。在各类烹饪锅具,这一问题均已十分显著,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使用困扰。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空锅具,具有均匀受热与同步升温的特性,避免糊锅与锅面变色,保证良好的烹饪质量与使用寿命。
[0006]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 一种中空锅具,包括:
[0008] 烹饪锅体,其包括自上而下层叠套合的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所述第一锅体与所述第二锅体之间设有中空层,所述第一锅体具有用于承载食物的锅面;
[0009] 热平衡体,其包覆于所述第二锅体的底面,用于自加热源接受热量。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锅体具有第一底壁及环接于所述第一底壁上端的第一周壁,所述第一底壁的上表面为所述锅面,所述第一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锅体之间设有所述中空层,所述第一周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锅体贴合连接。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锅体具有第二底壁及环接于所述第二底壁上端的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底壁的上表面与所述锅面的背面之间设有所述中空层,所述第二底壁的下表面与所述热平衡体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周壁与所述第一锅体贴合连接。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面的背面中央与所述第二锅体的底部中央贴合连接,所述锅面的背面外周与所述第二锅体的外周包围而成具有环形结构的所述中空层。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锅面的背面与所述第二锅体的贴合部的铅垂投影位于所述热平衡体的外轮廓的铅垂投影内。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平衡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烹饪锅体的导热系数,而所述第一锅体与所述第二锅体具有相同的导热系数。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平衡体至少由内层与外层复合而成,所述内层包覆于所述第二锅体的下表面,所述外层包覆于所述内层远离所述第二锅体的一侧表面,所述内层的导热系数不小于所述外层的导热系数。
[001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平衡体中央处的厚度不小于其外周的厚度。
[001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平衡体包覆于所述第二锅体的底面中央。
[001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层的厚度尺寸不大于1.5mm。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中空锅具包括相互连接的烹饪锅体与用于自加热源受热的热平衡体,烹饪锅体由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包围而成中空层,中空层内充满流体,第二锅体下表面包覆热平衡体,从而使中空锅具具有固体直热层与流体辐射层多层复合的结构,使热传递较为均匀,从而避免因热量集中而引起的糊锅与锅面变色,保证良好的烹饪质量与使用寿命。
[0021]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中空锅具的剖视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中空锅具的主视示意图。
[0025]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 1000-中空锅具,0100-烹饪锅体,0110-第一锅体,0111-第一底壁,0111a-锅面,0111b-背面贴合部,0112-第一周壁,0120-第二锅体,0121-第二底壁,0121a-底部贴合部,
0122-第二周壁,0130-中空层,0200-热平衡体,0210-内层,0220-外层,0300-握持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中空锅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中空锅具的优选实施例。但是,中空锅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中空锅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9]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中空锅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 实施例1
[0031] 请参阅图1,中空锅具1000具有分层结构,以解决单层结构的受热不均问题。具体而言,中空锅具1000包括相互连接的烹饪锅体0100与热平衡体0200。烹饪锅体0100内设中空层0130,中空层0130内充满流体,从而使中空锅具1000具有固体层与流体层多层复合的结构,使热传递较为均匀而避免热量集中。
[0032] 其中,烹饪锅体0100包括自上而下层叠套合的第一锅体0110与第二锅体0120,第一锅体0110与第二锅体0120之间设有中空层0130,形成多层复合的结构。第一锅体0110具有用于承载食物的锅面0111a,形成用于烹饪食物的加工面。
[0033] 所谓自上而下层叠套合,是指第一锅体0110可全部或部分地处于第二锅体0120的包围之中,其中第一锅体0110的底部至少处于第二锅体0120的包围之中,形成第一锅体0110于上而第二锅体0120于下的上下层叠套合结构。
[0034] 优选地,第一锅体0110具有第一底壁0111及环接于第一底壁0111上端的第一周壁0112。其中,第一底壁0111的上表面即为锅面0111a,第一底壁0111的下表面与第二锅体
0120之间设有中空层0130,第一周壁0112的外表面与第二锅体0120贴合连接。
[0035] 优选地,第二锅体0120具有第二底壁0121及环接于第二底壁0121上端的第二周壁0122,第二底壁0121的上表面与锅面0111a的背面之间设有中空层0130,第二底壁0121的下表面与热平衡体0200贴合连接,第二周壁0122与第一锅体0110贴合连接。
[0036] 锅面0111a的背面中央与第二锅体0120的底部中央贴合连接,锅面0111a的背面外周与第二锅体0120的外周包围而成具有环形结构的中空层0130。其中,锅面0111a的背面用于与第二锅体0120贴合的部分为背面贴合部0111b,第二锅体0120用于与锅面0111a的背面贴合的部分为底部贴合部0121a。换言之,第一底壁0111去除背面贴合部0111b的部分,与第二底壁0121去除底部贴合部0121a的部分包围而成中空层0130。显然地,该中空层0130具有环形结构,环绕于背面贴合部0111b的外侧。
[0037] 进一步优选,锅面0111a的背面与第二锅体0120的贴合部的铅垂投影位于热平衡体0200的外轮廓的铅垂投影内。换言之,背面贴合部0111b与底部贴合部0121a的铅垂投影均位于热平衡体0200的外轮廓包围中,保证较佳的导热效果。
[0038] 中空层0130内充满导热流体,该导热流体可以是气体或热体,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应当注意的是,导热流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应过大,避免其于中空层0130内受热时发生爆炸,保证中空锅具1000的使用安全。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中空层0130内充满空气,以空气为热传播介质,具有重量轻、安全性好、导热性佳等优点。
[0039] 中空层0130的厚度应当适宜,保证传热速度与尺寸紧凑性。优选地,中空层0130的厚度不大于1.5mm。进一步优选,中空层0130的厚度范围为0.2~1mm。在前述厚度范围下,中空层0130的热传递路径与热介质容量均较为理想,保证较佳的热传递速度,使烹饪锅体0100可迅速地受热升温,减少烹饪时间,并使中空锅具1000的结构始终保持紧凑,便于用户进行抛锅、翻炒等各类操作。
[0040] 优选地,烹饪锅体0100的中心轴与热平衡体0200的中心轴重合。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烹饪锅体0100与热平衡体0200均具有对称结构,分别相对于自身的中心轴而对称。由于二者的中心轴重合,锅面0111a的中央处与热平衡体0200的中央处对应,使锅面0111a的受热情形与热平衡体0200更趋一致。
[0041] 热平衡体0200包覆于第二锅体0120的底面,用于自加热源接受热量。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热平衡体0200与第二底壁0121保持连接,且在外周处与中空层0130相隔第二底壁0121而形成夹层结构。热平衡体0200自加热源接受热量后,将之均匀地导入第二锅体0120及中空层0130,使第一锅体0110的锅面0111a均匀受热升温。
[0042] 其中,加热源可包括电磁炉、明火或其他加热装置。例如,在明火应用中,热平衡体0200直接与明火接触而受热;又如,在电磁炉应用中,热平衡体0200用于切割磁感线而发电生热。
[0043] 优选地,热平衡体0200的导热系数大于烹饪锅体0100的导热系数,用以克服沿程热损耗与导热效率,保证较佳的导热效果。换言之,相较于烹饪锅体0100的制造材料,热平衡体0200的制造材料具有较大的导热系数。进一步优选,第一锅体0110与第二锅体0120具有相同的导热系数,使烹饪锅体0100的内部导热更佳。
[0044] 例如,烹饪锅体0100由不锈制成,热平衡体0200由材制成;又如,烹饪锅体0100由铁制成,热平衡体0200由铝材制成。其余情形与之类似,此处不再穷举。
[0045] 如前所述,烹饪锅体0100可采用多种材料制成,如铁、不锈钢等,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保证较佳的使用寿命与健康特性。优选地,烹饪锅体0100由或钛合金制成。钛具有密度小而机械强度大、延展性好、抗腐蚀性能佳等优点,可有效地降低烹饪锅体0100的厚度与重量,同时保证烹饪锅体0100的机械强度,赋予中空锅具1000较佳的使用寿命与操作便利性。
[0046] 实际应用中,钛元素的应用方式一般包括工业纯钛与钛合金。钛,一般指纯钛或工业纯钛,是钛含量不低于98%、含有少量、氮、氢、和铁等杂质的致密金属钛。钛合金,是以钛为基础加入其它合金元素组成的合金,常见的合金元素包括铝、钼、铌、、铬、锰、、锆、等类型。
[0047] 应当注意,一般的纯钛锅存在于传统锅具相同的糊锅与变色问题,即由单层结构的受热升温不均引致的共性问题;一般的钛复合锅由钛/钛合金与钛钢复合而成,钛钢具有至少厚达2.5~3mm的实心构造,使钛复合锅的重量大幅增加,同时复合式结构亦存在因结构分布而导致导热不均的问题。以上均为钛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0048] 具有前述构造的中空锅具1000,可有效地解决钛锅应用中的上述问题。换言之,中空锅具1000通过中空分层结构,避免纯钛锅与钛复合锅存在的糊锅与变色问题,同时通过中空层0130而降低整体重量,避免钛复合锅存在的重量过大的问题。此种构造下的中空锅具1000,兼具良好的烹饪质量、使用寿命与操作轻便性。
[0049] 热平衡体0200可采用多种构造形式,如单层结构或多层复合结构。优选地,热平衡体0200至少具有两层复合构造。换言之,热平衡体0200至少由内层0210与外层0220复合而成。其中,内层0210包覆于第二锅体0120的下表面;外层0220包覆于内层0210远离第二锅体0120的一侧表面,用于直面火源或电磁发热。
[0050] 其中,内层0210与外层0220之间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并始终自外层0220向内层0210传热。优选地,内层0210的导热系数不小于外层0220的导热系数,以保证内层0210与外层0220之间的导热效率。犹佳地,内层0210的导热系数大于外层0220的导热系数,使内层0210较之外层0220具有更为突出的吸热能力,克服层间的热损耗,保证较高的热传导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
[0051] 在前述要求下,内层0210与外层0220可采用不同的材料组合类型。例如,外层0220为铁质,内层0210为铝质。优选地,内层0210由铝合金制成,外层0220由不锈钢制成,既保证导热效率,亦利用不锈钢的耐用性能保证热平衡体0200的使用稳定,进而保证使用寿命。
[0052] 热平衡体0200的厚度对中空锅具1000的性能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地,热平衡体0200可采用多种厚度分布结构,例如是等厚、厚度渐变等类型。优选地,热平衡体0200的中央处的厚度不小于其外周的厚度,与加热源的加热功率分布相适应。
[0053] 例如,在明火灶应用中,热平衡体0200的中央处的火力较大,而外周的火力相对较小。对应地,热平衡体0200的厚度自其中央处向外周递减。换言之,热平衡体0200于其中央处取得最大厚度,并沿热平衡体0200的结构轮廓向烹饪锅体0100而逐渐变薄,从而与火力分布即加热功率分布相适应,保证较佳的烹饪质量与锅面洁净度。
[0054] 又如,在电磁炉等加热功率分布均匀的场合,热平衡体0200具有等厚结构,即自中央处向其外周的厚度不变。在此结构下,热平衡体0200处处受热均匀,与电磁炉的加热功率分布相适应,具有同步升温的特性,保证较佳的烹饪质量与锅面洁净度。
[0055] 进一步优选,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热平衡体0200的厚度范围为0.9~1.2mm。
[0056] 应当注意,在热平衡体0200的厚度变化时,热平衡体0200的外表面应当保持平滑。补充说明,在热平衡体0200具有复合结构的情形下,其复合层例如前述的内层0210与外层
0220,以相应的变化规律发生厚度变化。
[0057] 热平衡体0200可具有多种外观形状,并成为中空锅具1000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空锅具1000具有平底锅外形时,热平衡体0200具有平底结构;在中空锅具1000具有圆底锅外形时,热平衡体0200具有圆底结构。
[0058] 进一步优选,热平衡体0200集中于中空锅具1000的底部,或者说,热平衡体0200的分布区域与加热源的加热作用面积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即热平衡体0200集中于第二锅体0120的底部。例如,在明火加热中,热平衡体0200的分布面积与明火的作用面积相同。
[0059] 特别地,在烹饪锅体0100的密度小于热平衡体0200的密度的情形中,热平衡体0200收缩集中而具有较小的体积,使烹饪锅体0100的体积占比上升,使中空锅具1000取得较小的重量而便于操作。例如,烹饪锅体0100采用钛或钛合金制成而热平衡体0200采用铝合金与不锈钢制成时,热平衡体0200集中于底部可有效减小中空锅具1000的重量。
[0060] 在一个示范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周壁0112与第二周壁0122贴合连接而形成双层复合结构,充当中空锅具1000的上端锅沿。其中,第一周壁0112与第二周壁0122环缝焊接而成整齐紧密的锅沿。第一底壁0111的背面贴合部0111b与第二底壁0121的底部贴合部0121a贴合连接,第二底壁0121的下表面进而贴合地与内层0210连接,外层0220则包覆于内层0210的下表面。同时,第一底壁0111的外周与第二底壁0121的外周包围而成具有环形结构的中空层0130,中空层0130内充满空气。
[0061] 在实际使用中,热平衡体0200自加热源获取热量,经外层0220与内层0210而传递至第二底壁0121。第二底壁0121通过底部贴合部0121a与背面贴合部0111b之间的热传递、中空层0130的热传递、第二周壁0122与第一周壁0112的热传递,均匀地将热量传递至锅面0111a,使锅面0111a的整个表面均匀地升温,避免热量集中而保证良好的烹饪质量与使用寿命。
[0062] 请结合参阅图2,优选地,烹饪锅体0100连接有握持手柄0300,握持手柄0300与第二周壁0122的外表面连接。用户通过握住握持手柄0300,即可轻松地实现包括抛锅、翻炒、翻转等各项操作。进一步优选,握持手柄0300还具有防滑部,例如是防滑槽、防滑凸起、握持环等结构类型,避免于操作中发生打滑。
[0063]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64]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6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