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折叠伞具

申请号 CN201510117384.X 申请日 2015-03-16 公开(公告)号 CN104643449A 公开(公告)日 2015-05-27
申请人 慈溪市佳通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敏勇;
摘要 一种全折叠伞具,包括伞骨架以及连接在伞骨架上的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架包括一驱动装置,竖向 连杆 阵列和两个横向连杆阵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竖向连杆阵列向上伸展,并且进而驱动所述横向连杆阵列横向向前和向后展开,所述伞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连杆阵列上随着横向连杆阵列的展开而展开。该全折叠伞具,不但结构牢固, 支撑 力 强,能够支撑面积较大的伞面,而且便于打开伞面和收拢,力气较小的使用者也可以轻松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全折叠伞具,包括伞骨架以及连接在伞骨架上的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架包括一驱动装置(1),竖向连杆阵列(2)和两个横向连杆阵列(3),所述驱动装置(1)驱动所述竖向连杆阵列(2)向上伸展,并且进而驱动所述横向连杆阵列横向向前和向后展开,所述伞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连杆阵列(3)上随着横向连杆阵列(3)的展开而展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架(11),以及固定在支架(11)上输出轴向下设置的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上下设置的驱动杆(13),所述驱动杆(13)在气缸(12)的输出轴的驱动下上下运动,所述驱动杆(13)的一侧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输出的齿形(1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横向延伸的连接杆(14)的中部,所述连接杆(14)的下方两端分别设有一根驱动杆(13),所述支架(11)的下方设有与该连接杆(14)间隔并且对应设置的导板(15),所述导板(15)与连接杆(14)之间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杆(16),所述导板(15)上设有供导向杆(16)穿过的孔,所述连接杆(14)和导板(15)之间还设有弹簧(17),所述导向杆(16)在气缸的驱动下随着连接杆(14)向下沿导板(15)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杆阵列(2)包括一底座(21),固定在底座(21)上竖直向上的伸缩柱(5),以及位于伸缩柱(5)至少一侧的竖直延伸的第一导轨(22),所述底座(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向横向设置的齿轮(23)以及与该齿轮(23)相啮合的大齿轮(24),所述驱动杆(13)的齿形(131)与所述齿轮(23)相匹配并且能够带动所述齿轮(23)和大齿轮(24)转动,所述大齿轮(24)位于所述第一导轨(22)的底部横向中心的位置,该第一导轨(22)的中间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同向延伸的第一槽(221),该第一槽(221)内插入有多个沿槽(221)依次设置的第一铰轴(26),所述第一铰轴(26)可沿所述第一槽(221)上下运动,一组第一连杆(4)依次首尾相铰接成一列并且依次折叠沿第一导轨(22)设置,每根第一连杆(4)的中部均依次铰接至所述第一铰轴(26),所述一组第一连杆(4)最底部的第一连杆中不与其他第一连杆连接的端部与大齿轮(24)连接,进而通过大齿轮(24)驱动该依次连接的连杆绕其相互之间的铰轴和第一铰轴(26)转动进而向上伸展展开,所述最顶端的第一连杆(4)中部的第一铰轴(26)固定连接至所述伸缩柱(5)的顶部,所述第一导轨(22)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一连杆(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24)上设有两条相对于大齿轮(24)的中心中心对称的弧形槽(241),所述弧形槽(241)从其第一端向着第二端延伸其与大齿轮(24)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所述弧形槽(241)内插入有第一连接轴(25),所述第一导轨(22)的底部设有横向前后延伸的第一导向槽(27),所述第一导向槽(27)与所述大齿轮(24)平行,所述第一连接轴(25)也同时插入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7)内,所述第一连接轴(25)还分别铰接至所述第一导轨(22)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4)中最底端的两根第一连杆的不与其他第一连杆连接的端部,并且随着大齿轮的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25)沿所述第一导向槽(27)靠近大齿轮(24)的中心运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杆阵列(3)包括固定于所述伸缩柱(5)的顶部分别横向向前或向后延伸的第二导轨(31),所述第二导轨(31)的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第二槽(311),所述第二槽(311)内依次横向设有多个第二铰轴(32),所述第二导轨(31)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二连杆(9),所述第二连杆(9)依次首尾相铰接成一列并且依次折叠沿第二导轨(31)设置,每根第二连杆(9)的中部均依次铰接至所述第二铰轴(32),顶部的第一连杆(4)与最靠近所述伸缩柱(5)的第二连杆(9)相互铰接,并且驱动所述一组第二连杆(9)绕其相互铰接的铰轴以及第二铰轴(32)转动横向伸展展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5)的顶部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向槽(51),所述第二导轨(31)两侧的第二连杆(9)中靠近伸缩柱(5)的两根的不与其他第二连杆(9)连接的端部分别铰接第二连接轴(33),所述第二连接轴(33)分别插入与该第二导向槽(51)内,并且可沿该第二导向槽(51)运动,该第二导向槽(51)的中心与第二导轨(31)竖直方向的中心重合,该伸缩柱(5)前、后两侧横向连杆阵列中最靠近伸缩柱(5)的两根连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套有横向前后延伸的上套环(71)和下套环(72),所述上套环(71)和下套环(72)之间的伸缩柱(5)上分别设有上连接(73)和下连接块(74),所述上套环(71)下端固定有丝(75)穿过所述上连接块(73)固定连接至竖向连杆阵列(2)上的第一连杆(4),所述下套环(72)的上端固定有钢丝(75)穿过所述下连接块(74)固定连接至竖向连杆阵列(2)上的第一连杆(4),并且通过竖向连杆阵列(2)的第一连杆(4)的向上展开,所述上套环(71)和下套环(72)分别向下和向上向着第二导轨(31)竖直方向的中心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22)的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中最顶部的两根第一连杆(4)的两个端部上下错开设置,该两个第一连杆(4)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轴(41),上长引导槽(78)的两端分别套于第一导轨(22)的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4)的顶部的两根第一连杆(4)的上方的两端的第三连接轴(41)之间,下长引导槽(79)分别套于该顶部的两个第一连杆(4)的下方的两端的第三连接轴(41)之间,该连接上套环(71)并且穿过上连接块(73)的钢丝固定连接至该下长引导槽(79),该下套环(72)并且穿过下连接块(74)的钢丝固定连接至该上引导槽(78)。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该上套环(71)和上连接块(73)之间抵有第一复位弹簧(76),该下套环(72)和下连接块(74)之间抵有第二复位弹簧(77),该第一复位弹簧(76)使得该上套环(71)与上连接块(73)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该第二复位弹簧(77)使得该下套环(72)和下连接块(74)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折叠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齿轮(24)的中心轴外侧套有一定套环(8),所述锁定套环(8)可沿大齿轮(24)的轴向移动并且可绕所述大齿轮(24)的中心轴转动,并且该锁定套环(8)的外侧端位于该弧形槽(241)靠近大齿轮(24)中心的一端,当第一连接轴(25)从弧形槽(241)的远离大齿轮(24)中心的一端移动至靠近大齿轮(24)中心的一端时,该锁定套环(8)沿大齿轮(24)的轴向运动套住第一连接轴(25)进而固定第一连接轴(25)的位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全折叠伞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外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尺寸的户外伞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和企业开始注重在室外露天场地的现场营销活动,一般情况下在室外露天场地进行营销活动的活动地点都需要支起大尺寸伞具进行挡雨遮阳以及划定活动区域。由于普通的遮阳伞具撑开后所能遮盖的面积有限,因此往往需要携带多个遮阳伞具抵达营销现场,然后将所有伞具开启来达到大面积的遮阳挡雨效果,而且伞具的尺寸越大,伞具开启和收拢的难度也越大,由于推销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往往都是年轻小的女性,面对外形巨大且开启需要很大力气及身高的遮阳伞具往往力不从心,操作十分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太大力气即可便于开启,并且能够承载较大面积的伞面的全折叠伞具。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折叠伞具,包括伞骨架以及连接在伞骨架上的伞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架包括一驱动装置,竖向连杆阵列和两个横向连杆阵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竖向连杆阵列向上伸展,并且进而驱动所述横向连杆阵列横向向前和向后展开,所述伞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横向连杆阵列上随着横向连杆阵列的展开而展开。
[0005]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架,以及固定在支架上输出轴向下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上下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在气缸的输出轴的驱动下上下运动,所述驱动杆的一侧面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输出的齿形。
[0006] 优选地,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横向延伸的连接杆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下方两端分别设有一根驱动杆,所述支架的下方设有与该连接杆间隔并且对应设置的导板,所述导板与连接杆之间设有上下延伸的导向杆,所述导板上设有供导向杆穿过的孔,所述连接杆和导板之间还设有弹簧,所述导向杆在气缸的驱动下随着连接杆向下沿导板运动。
[0007] 所述竖向连杆阵列包括一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竖直向上的伸缩柱,以及位于伸缩柱至少一侧的竖直延伸的第一导轨,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轴向横向设置的齿轮以及与该齿轮相啮合的大齿轮,所述驱动杆的齿形与所述齿轮相匹配并且能够带动所述齿轮和大齿轮转动,所述大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导轨的底部横向中心的位置,该第一导轨的中间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同向延伸的第一槽,该第一槽内插入有多个沿槽依次设置的第一铰轴,所述第一铰轴可沿所述第一槽上下运动,一组第一连杆依次首尾相铰接成一列并且依次折叠沿第一导轨设置,每根第一连杆的中部均依次铰接至所述第一铰轴,所述一组第一连杆最底部的第一连杆中不与其他第一连杆连接的端部与大齿轮连接,进而通过大齿轮驱动该依次连接的连杆绕其相互之间的铰轴和第一铰轴转动进而向上伸展展开,所述最顶端的第一连杆中部的第一铰轴固定连接至所述伸缩柱的顶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一连杆。
[0008] 为了便于驱动,所述大齿轮上设有两条相对于大齿轮的中心中心对称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从其第一端向着第二端延伸其与大齿轮中心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所述弧形槽内插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导轨的底部设有横向前后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大齿轮平行,所述第一连接轴还分别铰接至所述第一导轨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中最底端的两根第一连杆的不与其他第一连杆连接的端部,并且随着大齿轮的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沿所述第一导向槽靠近大齿轮的中心运动。
[0009] 优选地,所述横向连杆阵列包括固定于所述伸缩柱的顶部分别横向向前或向后延伸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竖直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内依次横向设有多个第二铰轴,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依次首尾相铰接成一列并且依次折叠沿第二导轨设置,每根第二连杆的中部均依次铰接至所述第二铰轴,所述顶部的第一连杆与最靠近所述伸缩柱的第二连杆相互铰接,并且驱动所述一组第二连杆绕其相互铰接的铰轴以及第二铰轴转动横向伸展展开。
[0010] 为了使竖向连杆阵列便于驱动横向连杆阵列,所述伸缩柱的顶部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轨两侧的第二连杆中靠近伸缩柱的两根的不与其他第二连杆连接的端部分别铰接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分别插入与该第二导向槽内,并且可沿该第二导向槽运动,该第二导向槽的中心与第二导轨竖直方向的中心重合,该伸缩柱前、后两侧横向连杆阵列中最靠近伸缩柱的两根连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套有横向前后延伸的上套环和下套环,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之间的伸缩柱上分别设有上连接和下连接块,所述上套环下端固定有丝穿过所述上连接块固定连接至竖向连杆阵列上的第一连杆,所述下套环的上端固定有钢丝穿过所述下连接块固定连接至竖向连杆阵列上的第一连杆,并且通过竖向连杆阵列的第一连杆的向上展开,所述上套环和下套环分别向下和向上向着第二导轨竖直方向的中心运动。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中最顶部的两根第一连杆的两个端部上下错开设置,该两个第一连杆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轴,上长引导槽的两端分别套于第一导轨的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的顶部的两根第一连杆的上方的两端的第三连接轴之间,下长引导槽分别套于该顶部的两个第一连杆的下方的两端的第三连接轴之间,该连接上套环并且穿过上连接块的钢丝固定连接至该下长引导槽,该下套环并且穿过下连接块的钢丝固定连接至该上引导槽。
[0012] 为了使上、下套环便于运动,该上套环和上连接块之间抵有第一复位弹簧,该下套环和下连接块之间抵有第二复位弹簧,该第一复位弹簧使得该上套环与上连接块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该第二复位弹簧使得该下套环和下连接块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
[0013] 为了在伞面展开后固定在展开位置,所述大齿轮的中心轴外侧套有一定套环,所述锁定套环可沿大齿轮的轴向移动并且可绕所述大齿轮的中心轴转动,并且该锁定套环的外侧端位于该弧形槽靠近大齿轮中心的一端,当第一连接轴从弧形槽的远离大齿轮中心的一端移动至靠近大齿轮中心的一端时,该锁定套环沿大齿轮的轴向运动套住第一连接轴进而固定第一连接轴的位置。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全折叠伞具,不但结构牢固,支撑力强,能够支撑面积较大的伞面,而且便于打开伞面和收拢,力气较小的使用者也可以轻松操作。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折叠伞具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折叠伞具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全折叠伞具的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除去部分第一连杆)。
[0018] 图4为图3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图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全折叠伞具,包括伞骨架和固定在伞骨架上的伞面,该伞骨架包括一驱动装置1、竖向连杆阵列2和两个横向连杆阵列3,该竖向连杆阵列2在驱动装置1的驱动下向上伸展,进而驱动横向连杆阵列3横向展开,该两个横向连杆阵列3分别位于竖向连杆阵列2的顶部的前后两侧延伸,伞面固定连接在横向连杆阵列3上,随着横向连杆阵列3分别向前、向后展开而展开,并且同时也随着竖向连杆阵列2上下伸缩而上下运动。该驱动装置1位于竖向连杆阵列2和横向连杆阵列3的前侧或后侧,包括一竖直设置的支架11,以及固定在支架11上输出轴上下设置的气缸12,所述气缸12的输出轴连接一上下设置的驱动杆13,该驱动杆13的一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即上下延伸的齿形131,所述齿形131向着后方设置,即向着竖向连杆阵列2设置。
[0021] 优选地,该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一横向延伸的连接杆14,该连接杆14的下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驱动杆13,支架11的下方设有一与该连接杆14间隔并且对应设置的导板15,所述导板15与所述连接杆14之间设有同样上下延伸的导向杆16,导向杆16的上端与连接杆14固定连接,导板15上设有与导向杆16相匹配供导向杆16穿过的孔,当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向下运动时,连接杆14同样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导向杆16和驱动杆
13向下运动,导向杆16穿过导板15上的孔运动,使得驱动杆13的运动更加稳定可靠。优选地,该导向杆16沿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至连接杆14的中间上方。并且在该连接杆14和导板15之间还设有弹簧17,该弹簧17使得连接杆14具有始终向上远离该导板15的趋势,弹簧17的一端抵于连接杆14的下表面,另一端抵于导板15的上表面。
[0022] 所述竖向连杆阵列2包括一底座21,以及固定在底座21上竖直向上的伸缩柱5以及位于伸缩柱5至少一侧同样竖直延伸的第一导轨22,所述底座21的底部固定有一齿轮23,即所述齿轮23的轴横向固定在底座21上,所述齿轮23可绕其自身的轴在竖直面上转动,所述齿轮23外周面上的齿形与该驱动杆13上的齿形131相匹配,驱动杆13的上下运动能够带动齿轮23的转动。所述齿轮23的另一侧啮合一较大的大齿轮24,所述大齿轮24与齿轮23同平面设置并且其轴横向固定在底座21上。所述大齿轮24位于所述第一导轨
22的一侧。优选地,位于所述第一导轨22两侧各有一齿轮23和大齿轮24。
[0023] 该大齿轮24上设有两条中心对称的弧形槽241,优选地,该弧形槽241位于一与大齿轮24同心的椭圆上,并且该椭圆的长轴平设置,该弧形槽241上各横向插入有第一连接轴25,该第一连接轴25与大齿轮24垂直。所述第一导轨22中间设有一与该第一导轨22同向延伸的第一槽221,该第一槽221内插入有多个依次上下排列的第一铰轴26,该多个第一铰轴26与第一导轨22以及大齿轮24均垂直,并且可沿第一导轨22上的第一槽221上下运动,并且该第一铰轴26在第一槽221内上下依次排列,该大齿轮24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一导轨22底部的横向中心的位置,即第一槽221的宽度中心的位置。一组第一连杆
4依次首尾相铰接成一列,并且该多根第一连杆4相互折叠依次从下向上沿第一导轨22设置,该第一导轨2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一连杆4,每根第一连杆4的中部均依次铰接至该多个第一铰轴26。该多根第一连杆4横向设置并且依次竖向沿第一导轨22排列,该多根第一连杆4的两端从下往上,即最底部的第一连杆4第一端不与其他第一连杆4连接,第二端与其上方的第二根连杆的第二端相互铰接,第二根连杆的第一端与其上方第三根连杆的第一端相互铰接,第三根连杆的第二端与其上方的第四根连杆的第二端相互铰接,依次类推连接至顶部。并且该弧形槽241也不一定要位于以椭圆上,只要其从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向着竖直方向的第二端延伸,并且其从第一端向第二端,其距离大齿轮24的中心的距离逐渐缩小即可,弧形槽241内的第一连接轴25分别与第一导轨22两侧的第一连杆4中不与其他第一连杆4连接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导轨22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4中,最底部的第一连杆中不与其他第一连杆铰接的一端分别位于第一导轨22的前后两侧,即该第一导轨22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4分别错开设置。
[0024] 该底座21上还设有横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27,所述第一导向槽27设于第一导轨22与大齿轮24之间,与大齿轮24平行,或者位于第一导轨22与伸缩柱5之间,或者两个位置均设有第一导向槽27,该第一连接轴25还插入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槽27内。该第一连杆4的长度为该弧形槽241的第一端与大齿轮24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并且该大齿轮24的中心位置即该第一铰轴26所在位置,即槽221所在的位置。当驱动杆13向下运动时,通过齿轮23和大齿轮24的配合,带动大齿轮24沿图1中的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接轴25的初始位置位于该弧形槽241的第一端,即远离大齿轮24的中心的一端,随着该大齿轮24的转动,可驱动该第一连接轴25沿弧形槽241的第一端向着第二端运动并且同时沿第一导向槽
27水平运动,进而使得该两组第一连杆4的最底部的一根的一端从远离第一槽221的前后位置向着靠近第一槽221作水平运动,因此多根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连杆4之间相互展开成折线状,并且向上延伸。最顶端的第一连杆4上的第一铰轴26固定连接至伸缩柱5的顶部,该伸缩柱5包括多根相互嵌套并且可相互伸缩的伸缩杆,随着驱动杆驱动大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4相互展开,该伸缩柱5也向上伸展开。所述横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为两个,并且分别与弧形槽的位置相匹配设置。
[0025] 所述横向连杆阵列3包括固定于所述伸缩柱5顶部的横向延伸的第二导轨31,位于所述伸缩柱5上第二导轨31的两侧竖直延伸的第二导向槽51,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槽51从第二导轨31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具有同向延伸的两条。该第二导轨31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依次首尾铰接成一列的多根第二连杆9,该第二连杆9竖向设置沿第二导轨31横向分布排列,即第二导轨3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二连杆9,该多根第二连杆9沿该第二导轨31横向依次折叠排列,并且该第二导轨31上竖向方向的中间位置也同样设有与其同向延伸的第二槽311,该第二槽311内也依次设有横向依次排列的第二铰轴32,该多根第二连杆9的中间也依次跟第二铰轴32相互铰接。该每组第二连杆9中最靠近伸缩柱5的第二连杆9中不与其他第二连杆9连接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33铰接,该第二连接轴33插入位于该竖直延伸的第二导向槽51内并且可沿该第二导向槽51上下运动,初始状态下,该第二连接轴33分别位于第二导向槽51的最顶部和最底部,该第二导向槽51的中间位置与第二导轨31的竖向方向的中间位置重合,该第二导向槽51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杆9的长度相匹配。该第二导向槽51的中心与该第二导轨31的竖直方向的中心重合。该横向连杆阵列3包括从伸缩柱5向前延伸的前侧横向连杆阵列,和从伸缩柱5向后延伸的后侧横向连杆阵列。并且前、后两侧横向连杆阵列3中最靠近伸缩柱5的两个第二连杆9的上端和下端的第二连接轴33分别通过横向前后延伸的上套环71和下套环72所套接,该上套环71和下套环72分别位于第一导轨22的一侧,并且可沿第一导轨上下运动靠近所述第二导轨的中心位置,即上套环71可向下运动,下套环72可向上运动分别靠近第二导轨31的中心,进而即可带动第二连接轴33沿第二导向槽51运动向第二导轨31的中心靠近,横向连杆阵列3中的多组连杆即可分别向前和向后横向展开延伸。
[0026] 该上套环71和下套环72之间的伸缩柱5上分别设有上连接块73和下连接块74,该上套环71的下端固定连接钢丝75,该钢丝75穿过上连接块73连接至竖向连杆阵列中顶部的第一连杆4上,并且随着第一连杆4的展开向下运动,所述下套环72的上端固定连接钢丝75,并且该钢丝75穿过下连接块74连接至竖向连杆阵列中顶部的第一连杆4上,随着第一连杆4的展开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横向连杆阵列3的横向展开。并且该上套环71和上连接块73之间抵有第一复位弹簧76,该下套环72和下连接块74之间抵有第二复位弹簧77。该第一复位弹簧76使得该上套环71与上连接块73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该第二复位弹簧77使得该下套环72和下连接块74之间具有远离的趋势。
[0027] 两个长引导槽分别水平间隔前后延伸,第一导轨22的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4中最顶部的两根第一连杆4的中间均铰接至第一铰轴26上,并且该两个第一连杆4的两端上下错开设置,该两个最顶部的第一连杆4的两端均分别设有第三连接轴41。该上长引导槽78的两端分别套于第一导轨22的两侧的两组第一连杆4的顶部的两根第一连杆4的上方的两端部的第三连接轴41之间,下长引导槽79分别套于该顶部的两个第一连杆的下方的两端部的第三连接轴41之间。随着该第一连杆4的伸展展开,该上长引导槽和下长引导槽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该连接上套环71并且穿过上连接块73的钢丝固定连接至该下长引导槽,该下套环72并且穿过下连接块74的钢丝固定连接至该上引导槽。因此,第一连杆4的伸展展开,可驱动上、下套环分别向下和向上运动,进而驱动该第二连接轴33沿第二导向槽51向第二导轨31的中心靠近,进而实现第二连杆9的横向展开。实现前后两侧的横向连杆阵列分别向前和向后展开。
[0028] 优选地,为了锁定伞面在展开的位置,所述大齿轮24的中心轴外侧套有一锁定套环8,所述锁定套环8的中心套于所述大齿轮24的中心轴上,该锁定套环8可沿大齿轮24的轴向移动以及绕大齿轮24的中心轴转动,并且该锁定套环8的端部与大齿轮24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与该弧形槽241靠近大齿轮24中心的一端与大齿轮中心的距离相同,当第一连接轴25从弧形槽241的远离大齿轮24中心的一端移动至靠近大齿轮24中心的一端时,该锁定套环8沿大齿轮24的轴向运动使得锁定套环8套住第一连接轴25进而固定第一连接轴25的位置。
[0029] 优选地,该伸缩柱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导轨,该第一导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一连杆,即共有四组第一连杆,该第二导轨一端固定在伸缩柱的顶部,分别向前和向后延伸,该第二导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二连杆。
[0030] 该全折叠伞具,不但结构牢固,支撑力强,能够支撑面积较大的伞面,而且便于打开伞面和收拢,力气较小的使用者也可以轻松操作。
[0031]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