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伞

申请号 CN201520269645.5 申请日 2015-04-29 公开(公告)号 CN204617286U 公开(公告)日 2015-09-09
申请人 江苏辉腾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包括固定座及设于该固定座上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架包括第一 横杆 、第二横杆及至少一组斜杆,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平行并间隔布置,所述斜杆活动连接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所述伞架上设有一能使第二横杆靠近或远离第一横杆并能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的相对 位置 进行 定位 的调节机构。当伞面打开后,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伞面的形状得以定型,而需要将伞面收拢时,取消调节机构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定位作用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结构合理、便于操作,能快速打开或收拢伞面,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权利要求

1.一种遮阳伞,包括固定座及设于该固定座上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至少一组斜杆,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平行并间隔布置,所述斜杆活动连接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所述伞架上设有一能使第二横杆靠近或远离第一横杆并能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包括第一斜杆及第二斜杆,该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横杆的前端,所述第一斜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滑套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杆的后端并能沿该第二横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斜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杆的前端,所述第二斜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滑套转动连接于第一横杆后端并能沿第一横杆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杆、按钮、按钮接套、定位销、连杆接套及弹簧,所述连杆、按钮接套及连杆接套均设于第二横杆的内腔中,且按钮接套与连杆接套分别对应于所述连杆的两端;所述按钮与按钮接套配合连接并能驱动连杆向连杆接套方向移动,所述定位销与连杆接套配合连接并能在连杆驱动下露出于第二横杆的表面,所述滑套上开有与定位销定位配合的卡口;所述弹簧套设于连杆外周并使连杆始终保持向按钮方向移动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接套的轴向开有能供连杆一端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横杆上开有与按钮接套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按钮接套上开有与第一轴孔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按钮下端插置于第一插孔内并能驱动连杆向连杆接套方向移动,所述按钮的上端露出于第一通孔外。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接套的轴向开有能供连杆另一端穿过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横杆上开有与连杆接套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杆接套上开有与第二轴孔连通的第二插孔,所述定位销下端插置于第二插孔内并能在连杆端部的驱动下向上移动露出于第二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的下端成型为自上而下倾斜的斜面,该斜面与所述连杆的端部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上与连杆接套相对应的端部成型为非圆柱形,所述第二轴孔的外端与连杆的非圆柱形端部相匹配,且所述连杆的非圆柱形端部与连杆主体的连接处形成有便于将定位销推动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伞架的第一横杆之间通过一度调整机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杆为多组,每组斜杆对应于一个调节机构,每组斜杆及相应的调节机构沿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的轴向间隔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杆为多组,每组斜杆对应于一个调节机构,多组斜杆及相应的调节机构通过增加第二横杆的数量依次进行横向叠加,位于相邻两组斜杆之间的第二横杆上的滑套上形成有分别向每组斜杆方向延伸的铰接部,所述斜杆转动连接于滑套相应侧部的铰接部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遮阳伞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阳伞,特别是一种可快速打开或合拢伞面的遮阳伞。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伞具多种多样,在室外使用的遮挡面积较大的伞具也已数量繁多,多数伞具的伞骨架成型为自中间向外散射状。
[0003] 授权公告号为CN20398648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自动偏心伞》(申请号:201420445724.2)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伞杆、骨条架、上伞盘、下伞盘、伞面、上滑轮座、下滑轮座、偏心骨条架、蜂巢和伞柄,其中,骨条架包括伞骨、支撑伞、收伞骨和收伞簧,偏心骨条架包括两个偏心骨架和铰接轴,该伞具通过一自动开合结构控制伞面的开合。由于该自动开合结构需要通过设置在伞杆内的主弹簧来实现,因此,该自动开合结构只能适用于遮阳面积较小、伞杆较短的伞具,而室外常用的遮阳面积较大的伞具则无法使用。
[0004] 因此,对于目前的伞具,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在室外使用且便于快速打开或收拢伞面的遮阳伞。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遮阳伞,包括固定座及设于该固定座上的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伞架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至少一组斜杆,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平行并间隔布置,所述斜杆活动连接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所述伞架上设有一能使第二横杆靠近或远离第一横杆并能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调节机构。
[0007]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斜杆包括第一斜杆及第二斜杆,该第一斜杆与第二斜杆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横杆的前端,所述第一斜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滑套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杆的后端并能沿该第二横杆轴向移动;所述第二斜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横杆的前端,所述第二斜杆的另一端通过一滑套转动连接于第一横杆后端并能沿第一横杆轴向移动。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杆、按钮、按钮接套、定位销、连杆接套及弹簧,所述连杆、按钮接套及连杆接套均设于第二横杆的内腔中,且按钮接套与连杆接套分别对应于所述连杆的两端;所述按钮与按钮接套配合连接并能驱动连杆向连杆接套方向移动,所述定位销与连杆接套配合连接并能在连杆驱动下露出于第二横杆的表面,所述滑套上开有与定位销定位配合的卡口;所述弹簧套设于连杆外周并使连杆始终保持向按钮方向移动的趋势。
[0009] 更进一步的,所述按钮接套的轴向开有能供连杆一端穿过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二横杆上开有与按钮接套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按钮接套上开有与第一轴孔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按钮下端插置于第一插孔内并能驱动连杆向连杆接套方向移动,所述按钮的上端露出于第一通孔外。
[0010] 再进一步,所述连杆接套的轴向开有能供连杆另一端穿过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横杆上开有与连杆接套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对应的,所述连杆接套上开有与第二轴孔连通的第二插孔,所述定位销下端插置于第二插孔内并能在连杆端部的驱动下向上移动露出于第二通孔。
[0011] 在上述各优选方案中,所述按钮的下端成型为自上而下倾斜的斜面,该斜面与所述连杆的端部相抵。所述连杆上与连杆接套相对应的端部成型为非圆柱形,所述第二轴孔的外端与连杆的非圆柱形端部相匹配,且所述连杆的非圆柱形端部与连杆主体的连接处形成有便于将定位销推动的倾斜面。
[0012] 为了使该遮阳伞的伞面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所述固定座与伞架的第一横杆之间通过一角度调整机构连接。
[0013] 作为优选,所述的斜杆为多组,每组斜杆对应于一个调节机构,每组斜杆及相应的调节机构沿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的轴向间隔布置。
[0014] 优选地,所述的斜杆为多组,每组斜杆对应于一个调节机构,多组斜杆及相应的调节机构通过增加第二横杆的数量依次进行横向叠加,位于相邻两组斜杆之间的第二横杆上的滑套上形成有分别向每组斜杆方向延伸的铰接部,所述斜杆转动连接于滑套相应侧部的铰接部上。
[0015]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后端成型有能将遮阳伞固定于壁面上的连接板,或者[0016] 所述遮阳伞通过伞座及立柱立于地面上,所述立柱的上端与固定座连接,所述立柱的下端能上下移动的连接于伞座上。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伞架包括便于折叠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及斜杆,斜杆斜向并活动的连接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拉动第二横杆即可通过第一斜杆的伸展将伞面打开,当伞面打开后,通过调节机构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从而使伞面的形状得以定型,而需要将伞面收拢时,取消调节机构对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定位作用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结构合理、便于操作,能快速打开或收拢伞面,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中伞架的分解图;
[0020] 图3为图2中调节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伞面打开后调节机构对其进行定位的剖视图;
[0022]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3] 图6为图5中按钮与按钮接套、第二横杆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为图1中固定座与角度调整机构、第一横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图1中立柱与伞座的分解图;
[0026]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 实施例1:
[0032]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遮阳伞包括固定座1及设于该固定座1上的伞架2,伞架2包括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及斜杆23,第一横杆21与第二横杆22平行并间隔布置,斜杆23活动连接于第一横杆21与第二横杆22之间。
[003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斜杆23包括第一斜杆231及第二斜杆232,第一斜杆231与第二斜杆232交叉布置并在交叉处通过第一轴销100转动连接,第一斜杆2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横杆21的前端,第一斜杆231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杆22的后端,第二斜杆
2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杆22前端,第二斜杆23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横杆21后端。具体的,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的前端分别通过一销钉固定有一固定套201,该固定套201的侧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铰接部202,第一斜杆231、第二斜杆232的前端分别通过第二轴销200铰接于相应的第一铰接部202上。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的后端分别活动连接有一滑套24,该滑套24的侧部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铰接部203,第一斜杆231、第二斜杆232的后端分别通过第三轴销300铰接于相应的第二铰接部203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横杆21与第二横杆22均成型为异型管,就是非传统的圆形管件,在圆形管件上分布有滑槽204,滑槽204在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的外周沿轴向布置,对应的,滑套24的内壁上具有与滑槽204导向配合的滑241,从而可以使第一斜杆231、第二斜杆232的后端通过滑槽204与滑块241的配合而沿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的轴向移动。
[0034] 在本实施例中,伞架2上设有一能使第二横杆22靠近或远离第一横杆21并能对第一横杆21与第二横杆2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调节机构3。该调节机构3包括连杆31、按钮32、按钮接套33、定位销34、连杆接套35及弹簧36,连杆31、按钮接套33及连杆接套35均设于第二横杆22的内腔中,且按钮接套33与连杆接套35分别对应于连杆31的两端,按钮接套33相对设置于第二横杆22的内侧,连杆接套35相对设置于第二横杆22的外侧。具体的,按钮接套33及连杆接套35分别通过螺钉与第二横杆22固定连接,按钮接套33的轴向开有供连杆31一端穿过的第一轴孔331,第二横杆22上开有与按钮接套33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21,对应的,按钮接套33上开有与第一轴孔331连通的第一插孔332,且第一插孔332与第一轴孔331相垂直布置。按钮32下端插置于第一插孔332内,且按钮32的下端成型为自上而下倾斜的斜面,该斜面与连杆31的端部相抵,按钮32的上端露出于第一通孔221外,按动按钮32时,按钮32下端的斜面推动连杆31向连杆接套35方向移动。为了使按钮32只能在第一插孔332内上下移动而不能周向转动,第一插孔332与按钮
32下端对应成型为相互匹配的非圆柱形,可以为非圆柱形、矩形等。按钮32的中部沿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限位部321,该限位部321与第二横杆22的第一通孔221内侧相卡,从而防止按钮32脱离第二横杆22。
[0035] 如图4、5、6所示,连杆接套35的轴向开有能供连杆31另一端穿过的第二轴孔351,第二横杆22上开有与连杆接套35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22,对应的,连杆接套35上开有与第二轴孔351连通的第二插孔352,且该第二插孔352与第二轴孔351垂直布置。为了避免连杆31在第二横杆22内周向转动而影响使用,连杆31上与连杆接套35相对应的端部成型为非圆柱形,第二轴孔351的外端与连杆31的非圆柱形端部相匹配。连杆31的非圆柱形端部与连杆31主体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倾斜面,定位销34下端插置于第二插孔352内并与上述倾斜面相对应。定位销34的下部沿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有一限位圈341,该限位圈
341与第二横杆22的第二通孔222内侧相卡,从而防止定位销34脱离第二横杆22。弹簧
36套设于连杆31外周并使连杆31始终保持向按钮32方向移动的趋势。具体的,连杆31上设有一垂直于轴向布置的第四轴销400,弹簧36的一端与连杆接套35的内侧相抵,弹簧
36的另一端与第四轴销400相抵,由于连杆接套35是固定连接在第二横杆22上的,因此,弹簧36的弹使连杆31始终保持向按钮32方向移动从而将定位销34顶出第二通孔222外的趋势,而滑套24上开有能与定位销34定位配合的卡口242。当连杆31在按钮32的推动下向第二轴孔351的外端移动时,连杆31的倾斜面较低的一端与定位销34相对应并不与定位销34相接触,定位销34在重力作用下缩回至第二横杆22内从而取消对滑套24的定位作用,此时,可使滑套24沿第二横杆22轴向移动。
[0036] 本实施例中的遮阳伞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伞面的角度,具体的,如图7所示,固定座1与伞架2的第一横杆21之间通过一角度调整机构4相连接,该角度调整机构4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实现伞面角度调节的调整机构,优选为采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205120.2中披露的伞面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机构4的固定端401与固定座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该角度调整机构4的转动端402通过连接件41及螺钉与伞架2的第一横杆21抱合连接。
[0037]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遮阳伞通过伞座5及立柱6立于地面上,立柱6的上端与固定座1连接,立柱6的下端能上下移动的连接于伞座5上。具体的,伞座5的上端具有一向上布置的延伸部51,该延伸部51内部中空且延伸部51上开有多个自上而下间隔布置的调节孔511,立柱6的下端插置于延伸部51内,且立柱6下端开有定位孔61,上下移动立柱6使定位孔61与延伸部51上的调节孔511对齐,然后将一销钉插入对齐的定位孔61、调节孔511中即可将遮阳伞的高度进行定位。
[0038] 本实施例中的伞座5包括本体52及脱卸式连接于该本体52两侧的加重块53,本体52的两侧分别开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孔521,对应的,加重块53的一端形成为与连接孔521相匹配插接的连接头531。本实施例中的加重块53内部中空,可根据需要向加重块53的内腔中填充不同的填充物,从而使伞座5稳定的置于地面上。加重块53可以为条形、柱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具有不规则的轮廓,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加重块53的个数,实现空间上的灵活应用。
[0039] 使用本实施例的遮阳伞,需要打开伞面时,向外拉动第二横杆22带动滑套24沿第二横杆22轴向移动,当滑套24移动至定位销34处时定位销34卡入滑套24的卡口242内,从而将伞面进行固定;当需要将伞面收拢时,按下按钮32,按钮32下端的斜面逐渐对连杆31的端部施力,促使连杆31克服弹簧36的弹力向连杆接套35方向移动,连杆31的另一端向第二轴孔351的外端移动一定距离后,连杆31上倾斜面较低的一端与定位销34相对应且不与定位销34接触,定位销34在重力作用下缩回至第二横杆22内从而取消对滑套24的定位作用,此时,滑套24可沿第二横杆22轴向移动,向内推动第二横杆22使伞面收拢即可,从而实现了伞面的快速打开或收拢,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0040] 实施例2:
[004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遮阳伞直接固定于墙壁上,具体的,固定座1的后端成型有一连接板11,该连接板11上开有多个通孔,螺钉穿过该通孔将固定座1固定的壁面上。
[0042] 实施例3:
[004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立柱6自伞座5的中部向上竖直布置,固定座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伞架2,且固定座1两侧的伞架2可以大小相同,也可以大小不同,便于根据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调解。
[0044] 实施例4:
[004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1所示,伞架2中的斜杆23及调节机构3可沿第一横杆21、第二横杆22的轴向进行两组或多组布置。
[0046] 实施例5:
[004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伞架2中的第二横杆22可于同一平面内进行叠加,滑套24设置于两组斜杆23中间的第二横杆22上,且滑套24上设置双向的铰接部203,两组斜杆23可分别转动连接于滑套24两侧的铰接部203上,通过斜杆23与下一个第二横杆22上的滑套24相连实现第二横杆22的叠加。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