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伞

申请号 CN201180013087.0 申请日 2011-03-10 公开(公告)号 CN102869282B 公开(公告)日 2015-02-11
申请人 李富一; 发明人 李富一;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遮阳来保护身体中尤其脸部而使用的阳伞,提供能够解决另外使用手来一一展开或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的麻烦且保证使用的方便性的阳伞。
权利要求

1.一种阳伞,由阳伞伞骨组件(10)构成的阳伞(1),阳伞架(5)由在下端结合有手柄(2)的下部架(3)和在下部架(3)滑动伸缩的上部架(4)构成,在所述下部架(3)的上端部和上部架(4)的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止突部(3a)、(4a),在所述卡止突部(3a)、(4a)的上侧分别形成有在阳伞架(5)伸长的状态下重叠的卡止孔(3b)、(4b),阳伞架(5)通过由设置于下部架(3)的卡止突部(3a)的上侧内部的弹簧(6)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7)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在固定于所述上部架(4)的上端的固定件(8)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多个内侧伞骨(11),所述各内侧伞骨(11)的另一端部用销结合于形成在外侧伞骨(12)的销结合部(13),所述外侧伞骨(12)构成为在折叠状态下露出于外部,在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形成从所述销结合部(13)延长的支撑件(14)以便在展开外侧伞骨(12)的状态下支撑件(14)能够支撑于内侧伞骨(11)的下端部,在沿着内侧伞骨(11)的中间部和阳伞架(5)的上部架(4)升降的升降部件(9)分别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支撑伞骨(15)的两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升降部件(9)的下侧设置第2升降部件(16),所述第2升降部件沿着上部架(4)滑动并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5)时内插于手柄(2);
在形成于所述第2升降部件(16)和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的支撑件(14)可转动地结合分别通过第一环部(17a)、第二环部(18a)互相连接的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
在所述第2升降部件(16)沿着圆周方向以90°的间隔分别设置通过弹簧(23)的弹加压于上部架(4)侧的上部卡止件(21)和下部卡止件(22);
所述上部卡止件(21),在其下端部形成卡止突部(21a),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内插于形成在阳伞架(5)的上部架(4)上侧的固定孔(4c),下部卡止件(22),在其上端部形成卡止突部(22a),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内插于形成在上部架(4)下侧的固定孔(4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形成为倒“U”字形并互相面对,当阳伞伞骨组件(10)被折叠时,通过第一环部(17a)、第二环部(18a)相互连接所述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的紧下部通过互相面对形成在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的结合部的下侧的第一脱离防止销(19)、第二脱离防止销(20)分别内插于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并在此状态下不会被脱离而使所述外侧伞骨(1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部件(9)的下侧形成空间部(9a),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第2升降部件(16)上升而接触到所述升降部件(9)的空间部(9a)的下端时,外侧伞骨(12)转动90°左右而形成为半开的状态,从而使阳伞伞骨组件(10)的外侧伞骨(12)不会接触于使第2升降部件(16)升降的使用者的手。
4.一种阳伞,由阳伞伞骨组件(10)构成的阳伞(1),阳伞架(5)由在下端结合有手柄(2)的下部架(3)和在下部架(3)滑动伸缩的上部架(4)构成,在所述下部架(3)的上端部和上部架(4)的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止突部(3a)、(4a),在所述卡止突部(3a)、(4a)的上侧分别形成有在阳伞架(5)伸长的状态下重叠的卡止孔(3b)、(4b),阳伞架(5)通过由设置于下部架(3)的卡止突部(3a)的上侧内部的弹簧(6)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7)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在固定于所述上部架(4)的上端的固定件(8)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多个内侧伞骨(11),所述各内侧伞骨(11)的另一端部用销结合于形成在外侧伞骨(12)的销结合部(13),所述外侧伞骨(12)构成为在折叠状态下露出于外部,在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形成从所述销结合部(13)延长的支撑件(14)以便在展开外侧伞骨(12)的状态下支撑件(14)支撑于内侧伞骨(11)的下端部,在沿着内侧伞骨(11)的中间部和阳伞架(5)的上部架(4)升降的升降部件(9)分别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支撑伞骨(15)的两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形成管形的滑动管(24),其位于上部架(4)和升降部件(9)之间且围绕上部架(4);
在所述滑动管(24)的上、下端部分别形成有上部突部(24a)和下部突部(24b),所述上部突部(24a)使升降部件(9)在上升而折叠的状态下与固定件(8)保持间隔,而所述下部突部(24b),在升降部件(9)下降时与升降部件(9)的下端接触;
在形成于所述滑动管(24)的上端和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的支撑件(14)可转动地结合牵引部件(25)的两端;
在所述升降部件(9)沿着圆周方向以90°的间隔分别设置通过弹簧(23)的弹力加压于上部架(4)侧的1个上部卡止件(21)和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
所述上部卡止件(21),在其下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21a),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为了连通而内插于分别形成在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上侧的固定孔(24c)、(4e);
所述相互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22a),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为了连通而内插固定于分别互相面对形成在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下侧的固定孔(24d)、(4f)。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伞骨(11)形成为倒“U”字形,通过可转动地结合所述内侧伞骨(11)的中间部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的销,所述牵引部件(25)不会从内侧伞骨(11)脱离从而使所述外侧伞骨(12)转动。

说明书全文

阳伞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遮阳来保护身体中尤其脸部而使用的阳伞,更详细而言涉及提供能够解决另外使用手来一一展开或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的麻烦且保证使用方便性的阳伞。

背景技术

[0002] 用于遮阳来保护身体中尤其脸部而使用的现有的通常的阳伞,其阳伞架由在下端结合有手柄的下部架和在下部架滑动伸缩的上部架构成,在阳伞架结合有阳伞伞骨组件,而在所述阳伞伞骨组件结合有伞布。
[0003] 所述阳伞伞骨组件,在固定于上部架的上端的固定件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多个内侧伞骨,在形成于各内侧伞骨的另一端的紧上部的销结合部用销结合外侧伞骨从而进行转动。
[0004] 所述外侧伞骨构成为在折叠状态下外侧伞骨露出在外,在内侧伞骨的端部形成有从所述销结合部延长的支撑件,而展开外侧伞骨并在展开阳伞的状态下,内侧伞骨的下端的支撑件能够支撑外侧伞骨。
[0005] 而且,在沿着所述内侧伞骨的中间部和阳伞架的上部架升降的升降部件分别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支撑伞骨的两端,而为了展开阳伞,升降部件在上升的状态下,卡止于由结合在上部架的弹簧支撑的卡止突起而被固定。
[0006] 如上所述构成的现有的通常的阳伞,为了遮阳来保护身体中尤其脸部而广泛使用,但为了展开阳伞,首先伸长阳伞架状态下,用手一一展开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并用手抓住升降部件往上推来展开阳伞,而折叠保管阳伞时,也需要用手一一折叠外侧伞骨。
[0007] 如上所述结构,由于用手一一展开或折叠外侧伞骨等诸多不便,因此难以保证迅速操作,而大部分的阳伞使用者期待着普及改善所述现有的问题点的阳伞。

发明内容

[0008] 于是,本发明人是为了解决关于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的操作性的所述现有的通常的阳伞所有诸多问题点而研究开发了本发明,在本发明中提供无需另外用手一一展开或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的麻烦,而向上移动升降部件时能够自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而向下移动升降部件时能够自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保证使用的方便性的阳伞。
[0009] 作为课题的解决手段,在本发明中,第一,由阳伞伞骨组件构成的阳伞包括:阳伞架由在下端结合有手柄的下部架和在下部架滑动伸缩的上部架构成,在所述下部架的上端部和上部架的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止突部,在所述卡止突部的上侧分别形成有在伸长阳伞架的状态下重叠的卡止孔,阳伞架通过由设置于下部架的卡止突部的上侧内部的弹簧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在固定于所述上部架的上端的固定件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多个内侧伞骨,所述各内侧伞骨的另一端部用销结合在形成在外侧伞骨的销结合部,所述外侧伞骨构成为在折叠状态下露出于外部,在外侧伞骨的内端部形成从所述销结合部延长的支撑件以便在展开外侧伞骨的状态下支撑件被支撑于内侧伞骨的下端部,在沿着内侧伞骨的中间部和阳伞架的上部架升降的升降部件分别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支撑伞骨的两端;在升降部件的下侧设置第2升降部件以便沿着上部架滑动并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时能够内插于手柄;在形成在所述第2升降部件和外侧伞骨的内端部的支撑件分别可转动地结合通过环部互相连接的内侧牵引部件和外侧牵引部件;在所述第2升降部件沿着圆周方向以90°的间隔分别设置通过弹簧的弹加压于上部架侧的上部卡止件和下部卡止件;所述上部卡止件,在其下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内插于形成在阳伞架的上部架上侧的固定孔,下部卡止件,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内插于形成在上部架下侧的固定孔。
[0010] 第二,所述支撑伞骨和内侧伞骨形成为倒“U”字形且互相面对,当阳伞伞骨组件被折叠时,通过环部相互连接所述内侧牵引部件和外侧牵引部件的连接部的紧下部通过互相面对形成在支撑伞骨和内侧伞骨的结合部的下侧的脱离防止销分别内插于支撑伞骨和内侧伞骨,并在所述状态下不被脱离。
[0011] 第三,在所述升降部件的下侧形成空间部,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第2升降部件上升并接触到所述升降部件的空间部的下端时,外侧伞骨转动90°左右而形成为半开的状态,进而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不会接触到使第2升降部件升降的使用者的手。
[0012] 第四,由阳伞伞骨组件构成的阳伞,阳伞架由在下端结合有手柄的下部架和在下部架滑动伸缩的上部架构成,在所述下部架的上端部和上部架的下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止突部,在所述卡止突部的上侧分别形成有在阳伞架伸长的状态下重叠的卡止孔,阳伞架通过由设置于下部架的卡止突部的上侧内部的弹簧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在固定于所述上部架的上端的固定件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多个内侧伞骨,所述各内侧伞骨的另一端部用销结合于形成在外侧伞骨的销结合部,所述外侧伞骨构成为在折叠状态下露出于外部,在外侧伞骨的内端部形成从所述销结合部延长的支撑件以在展开外侧伞骨的状态下支撑件被支撑于内侧伞骨的下端部,在沿着内侧伞骨的中间部分和阳伞架的上部架升降的升降部件分别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支撑伞骨的两端;进一步形成管形的滑动管,其位于上部架和升降部件之间围绕上部架;在所述滑动管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上部突部和下部突部,所述上部突部使升降部件在上升而折叠的状态下与固定件保持间隔,而所述下部突部,在升降部件下降时与升降部件的下端接触;在形成于所述滑动管的上端和外侧伞骨的内端部的支撑件可转动地结合牵引部件的两端;在所述升降部件沿着圆周方向以90°的间隔分别设置通过弹簧的弹力加压于上部架侧的1个上部卡止件和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所述上部卡止件,在其下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为了连通而内插于分别形成在滑动管和上部架的上侧的固定孔;所述2个下部卡止件,在其上端部形成卡止突部,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为了连通而内插固定于分别形成在滑动管和上部架的下侧的互相面对的固定孔。
[0013] 第五,所述内侧伞骨形成为倒“U”字形,通过可转动地结合所述内侧伞骨和支撑伞骨的结合部的销所述牵引部件不会从内侧伞骨脱离。
[0014]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阳伞具有解除用手一一展开或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的麻烦,改善阳伞的使用方便性的效果。
[0015] 能够容易适用于通常被普及的阳伞,结构简单且价格低廉,能够作为使用方便的阳伞普及,因此在价格及品质的竞争方面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优势。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
[0017]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伸长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
[0018] 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展开的状态的截面图。
[0019]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而示出展开阳伞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0]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1] 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伸长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2] 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半开状态的截面图。
[0023] 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全开状态的截面图。
[0024] 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而示出展开阳伞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5] 图10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6] 图11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伸长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7] 图12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展开状态的截面图。
[0028] 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而示出展开阳伞的状态的截面图。
[0029] <符号的说明>
[0030] 1:阳伞,2:手柄,3:下部架,3a,4a:卡止突部,3b,4b:卡止孔,4c,4d,4e,4f,24c,24d:固定孔,4:上部架,5:阳伞架,6:弹簧,7:卡止突起,8:固定件,9:升降部件,9a:空间部,10:阳伞伞骨组件,11:内侧伞骨,12:外侧伞骨,13:销结合部,14:支撑件,15:支撑伞骨,16:第2升降部件,17:内侧牵引部件,17a,18a:环部,18:外侧牵引部件,19,20:脱离防止销,21:上部卡止件,21a,22a:卡止突部,22:下部卡止件,23:弹簧,24:滑动管,24a:上部突部,24b:下部突部,25:牵引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结构。
[0032]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伸长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3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展开状态的截面图,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1实施例而示出展开阳伞的状态的截面图。
[0033] 本发明提供的阳伞1,如图所示,阳伞架5由在下端结合有手柄2的下部架3和在下部架3滑动伸缩的上部架4构成,在所述下部架3的上端部和上部架4的下端部别形成有卡止突部3a、4a而在被伸长的状态下不随意脱离,在所述下部架3和上部架4的卡止突部3a、4a的上侧分别形成有在阳伞架5伸长的状态下重叠的卡止孔3b、4b,阳伞架5通过由设置在下部架3的卡止突部3a的上侧内部的弹簧6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7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在阳伞架5结合有阳伞伞骨组件10,而在所述阳伞伞骨组件10结合有伞布。
[0034] 所述阳伞伞骨组件10,在固定于上部架4的上端的固定件8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多个内侧伞骨11,所述各内侧伞骨11的另一端部用销可转动地结合于形成在外侧伞骨12的销结合部13,所述外侧伞骨12构成为在折叠状态下外侧伞骨12露出于外部,在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形成从所述销结合部13延长的支撑件14,而在展开外侧伞骨12的状态下支撑件14能够支撑于内侧伞骨11的下端部。
[0035] 在沿着所述内侧伞骨11的中间部分和阳伞架5的上部架4升降的升降部件9分别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支撑伞骨15的两端。
[0036] 所述结构与通常使用的现有阳伞的结构基本一致。
[0037] 在本发明中通过积极改良所述阳伞1的结构而能够解决用手一一展开或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外侧伞骨12的麻烦。
[0038]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升降部件9的下侧设置第2升降部件16,所述升降部件沿着上部架4滑动,并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5时能够内插于手柄2。
[0039] 所述第2升降部件16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处于在所述升降部件9的下侧离开预定间隔的状态,为了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若向上移动所述第2升降部件16,则所述第2升降部件16与升降部件9接触的同时推后述的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而使阳伞伞骨组件10的外侧伞骨12转动进而被展开。
[0040] 在形成于所述第2升降部件16和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的支撑件14可转动地结合分别通过环部17a、18a互相连接的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
[0041] 所述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形成为倒“U”字形且互相面对,当阳伞伞骨组件被折叠时,通过环部相互连接所述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的紧下部通过互相面对形成在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的结合部的下侧的脱离防止销19、20分别内插于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并在所述状态下不会脱离。
[0042] 在所述第2升降部件16沿着圆周方向以90°的间隔分别设置通过弹簧23的弹力加压于上部架4侧的上部卡止件21和下部卡止件22以便能够在展开及折叠的状态下固定阳伞伞骨组件10。
[0043] 所述上部卡止件21,在其下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21a,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所述卡止突部21a内插于形成在阳伞架5的上部架4上侧的固定孔4c,下部卡止件22,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22a,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内插于形成在上部架4下侧的固定孔4d。
[0044]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阳伞1,如图1所示,若要在折叠的状态下使用阳伞1时,首先用手抓住折叠状态的阳伞伞骨组件10拉手柄2来伸长被收缩的阳伞架5的上部架4和下部架3。此时,下部架3和上部架4通过卡止突部3a、4a被固定,由于卡止孔3b、4b重叠,而由设置于下部架3的卡止突部3a的上侧内部的弹簧6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7通过卡止孔3b、4b接触于第2升降部件16的下端部成为如图2所示的状态。
[0045] 如上所述,在伸长阳伞架5的状态下,用手指按压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朝第2升降部件16的外部突出的下部卡止件22的下端部,进而从形成于上部架4的下侧的固定孔4d分离形成于下部卡止件22的上端部的卡止突部22a,并往上部推第2升降部件16。若往上推所述第2升降部件16,则接触于第2升降部件16的下端部的卡止突起7从所述重叠的卡止孔3b、4b突出从而上部架4和下部架3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所述上部卡止件21接触于上部架4而不朝第2升降部件的外部突出,从而不妨碍选择下部卡止件22用手指按压。
[0046] 此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朝上移动的同时将通过环部17a、18a相互连接于内侧牵引部件17的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往上推至可转动地结合内侧伞骨11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的紧下侧,同时,拉可转动地连接于外侧牵引部件18的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使外侧伞骨12转动而被展开成为如图3所示的状态。
[0047] 在上述中,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形成为倒“U”字形,通过互相面对形成在互相朝着的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的结合部的下侧的脱离防止销19、20分别内插于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因此即便往上推第2升降部件16,升降部件9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0048] 如上所述,转动外侧伞骨12而展开时,第2升降部件16到达升降部件9的下侧而接触,在所述状态下,继续往上推第2升降部件16时,结合有支撑伞骨15的升降部件9也一起上升,同时如现有的阳伞,阳伞伞骨组件10被展开,同时,通过可转动地结合于升降部件9的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和可转动地结合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的结合部的间隔,第2升降部件16上升时,通过环部17a、18a相互连接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接近可转动地结合内侧伞骨11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同时外侧牵引部件18拉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使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紧贴于内侧伞骨11,从而完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如上所述,在完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形成于上部卡止件21的下端部的卡止突部21a内插于形成在上部架4的上侧的固定孔4c,而所述上部卡止件21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此时阳伞伞骨组件被固定为展开的状态成为如图4所示的状态。
[0049] 如上所述,在通过环部17a、18a相互连接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接近可转动地结合内侧伞骨11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的状态下,向上或向下移动第2升降部件16来展开或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时,所述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通过互相面对形成的脱离防止销19、20分别内插于以倒“U”字形形成的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的结合部分的下侧的状态下,展开或折叠成为与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几乎相同的度,因此在展开或折叠阳伞1时,不会产生因干涉而导致的力的损失。
[0050] 如上所述,以展开状态使用阳伞1后需要折叠阳伞1时,与展开阳伞1时的相反顺序操作阳伞伞骨组件10。首先,在如图4所示的状态下用手指按压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并朝第2升降部件16的外部突出的上部卡止件21的上端部,进而从上部架4的上侧固定孔4c分离上部卡止件21的卡止突部21a的状态下,朝下拉第2升降部件16即可。在上述中,下部卡止件22接触于上部架4而不朝第2升降部件16的外部突出,因而在选择上部卡止件21用手指按压时不引起混乱。
[0051] 如上所述,从固定孔4c分离上部卡止件21的卡止突部21a而往下拉第2升降部件16时,可转动地结合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通过脱离防止销19内插于支撑伞骨15,因此可转动地结合有支撑伞骨15的升降部件9也一起往下方移动。此时,可转动地结合于升降部件9的支撑伞骨15与内侧伞骨11一起往下方转动而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几乎接触于上部架4,而外侧伞骨12几乎不转动成为如图3所示的状态。
[0052] 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下继续往下拉第2升降部件16时,升降部件9处于静止状态,而可转动地结合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往下方移动的同时,拉通过环部17a、18a与内侧牵引部件17相互连接的外侧牵引部件18,并且推可转动地结合有外侧牵引部件18的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从而外侧伞骨12转动而被折叠,若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的下部卡止件22的卡止突部22a内插于形成在上部架4的下侧的固定孔4d,则阳伞伞骨组件10被固定为完全折叠的状态,同时,第2升降部件16的下端部推进通过卡止孔
3b、4b朝上部架4的外部突出的卡止突起7而下部架3可滑动于上部架4成为如图2所示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用手抓住被折叠的阳伞伞骨组件10,推手柄2来收缩被伸长的阳伞架5的下部架3和上部架4成为如图1所示的状态进行保管。
[0053]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6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伸长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半开状态的截面图,图8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全开状态的截面图,图9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2实施例而示出展开阳伞的状态的截面图。
[0054] 在本发明中提供的阳伞1的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具有相同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阳伞伞骨组件10的外侧伞骨不接触于第2升降部件16升降的使用者的手。
[0055] 即,为了提供所述的功能,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在升降部件9的下侧形成空间部9a,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所述第2升降部件16上升而接触于升降部件9的空间部9a的下端,此时,外侧伞骨12转动90°左右而成为半开状态。
[0056] 为了使用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阳伞1,首先,用手抓住如图5所示折叠状态的阳伞伞骨组件10,并拉手柄2来伸长被收缩的阳伞架5的上部架4和下部架3成为如图6所示的状态。
[0057] 如上所述,在伸长阳伞架5的状态下,用手指按压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并朝第2升降部件16的外部突出的下部卡止件22的下端部,进而从形成于上部架4的下侧的固定孔4d分离形成于下部卡止件22的上端部的卡止突部22a,而往上部推第2升降部件16。
此时,上部架4和下部架3在卡止突起7通过重叠的卡止孔3b、4b突出而伸长的状态下被固定。
[0058] 如上所述,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形成为倒“U”字形而通过互相面对形成在互相面对的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的结合部分的下侧的脱离防止销19、20分别内插于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因此即便往上推第2升降部件16,升降部件9也几乎处于静止状态。
[0059] 如上所述,被推到上部的所述第2升降部件16接触于形成在升降部件9下侧的空间部9a的下端,此时,可转动地连接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向上移动至第2升降部件16接触于升降部件9的空间部9a的下端而移动的距离为止,进而朝上移动通过环部17a、18a与内侧牵引部件17相互连接的外侧牵引部件18,并且拉可转动地连接于外侧牵引部件18的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从而阳伞伞骨组件10的外侧伞骨12转动90°左右而不接触于抓住第2升降部件16的手成为如图7所示的半开状态。在此状态下,若继续往上推第2升降部件16,则可转动地结合有支撑伞骨15的升降部件9也一起上升的同时,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转动而被展开,同时,通过可转动地结合于升降部件9的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和可转动地结合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的结合部的间隔第2升降部件16上升时,通过环部17a、18a相互连接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接近可转动地结合内侧伞骨11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的同时,外侧牵引部件18拉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从而外侧伞骨12转动并展开成与内侧伞骨11几乎成为一条直线,而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几乎接近于可转动地结合内侧伞骨11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成为如图8所示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若继续往上推第2升降部件
16,则结合有支撑伞骨15的升降部件9也一起继续上升,进而如现有的阳伞,阳伞伞骨组件
10被展开,同时,如上所述通过可转动地结合于升降部件9的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和可转动地结合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的结合部的间隔,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更接近内侧伞骨11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同时,外侧牵引部件18拉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使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紧贴于内侧伞骨11,从而完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如上所述,在完全展开的状态下,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的上部卡止件
21的卡止突部21a内插于形成在上部架4的上侧的固定孔4c,从而被固定为展开阳伞1的状态成为如图9所示的状态。
[0060] 如上所述,以展开状态使用阳伞1后需要折叠阳伞1时,与展开阳伞1时的相反顺序操作阳伞伞骨组件10。首先,在如图9所示的状态下,用手指按压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并朝第2升降部件16的外部突出的上部卡止件21的上端部,进而从上部架4的上侧固定孔4c分离形成于上部卡止件21的下端部的卡止突部21a,朝下拉第2升降部件16即可。
[0061] 如上所述,从固定孔4c分离上部卡止件21的卡止突部21a并往下拉第2升降部件16时,升降部件9以与第2升降部件16接触的状态下也一起往下移动。此时,可转动地结合于升降部件9的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转动而如图8所示折叠成预定程度后,通过可转动地结合于升降部件9的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和可转动地结合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的结合部的间隔而第2升降部件16下降时,通过环部17a、18a相互连接内侧牵引部件17和外侧牵引部件18的连接部在远离可转动地结合内侧伞骨11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的同时,支撑伞骨15、内侧伞骨11和外侧伞骨12一起转动从而支撑伞骨15和内侧伞骨11几乎接触在上部架4,在外侧伞骨12半折叠状态下,升降部件9处于静止状态成为如图7所示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若继续往下拉第2升降部件16,则可转动地结合于第2升降部件16的内侧牵引部件17往下移动的同时,拉通过环部17a、18a与内侧牵引部件17相互连接的外侧牵引部件18,从而推可转动地结合于外侧牵引部件18的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进而外侧伞骨12转动而被折叠,若设置于第2升降部件16的下部卡止件22的卡止突部22a内插于形成在上部架4的下侧的固定孔4d,则阳伞伞骨组件10被固定为完全被折叠的状态,同时,第2升降部件16的下端部推进通过卡止孔3b、4b朝上部架
4的外部突出的卡止突起7从而下部架3可滑动于上部架4成为如图6所示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用手抓住被折叠的阳伞伞骨组件10并推手柄2来收缩被伸长的阳伞架5的上部架4和下部架3成为如图5所示的状态进行保管。
[0062] 图10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收缩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1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示出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的状态下伸长阳伞架的状态的截面图,图12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示出转动阳伞伞骨组件的外侧伞骨而展开状态的截面图,图13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第3实施例而示出展开阳伞的状态的截面图。
[0063] 本发明提供的阳伞1如图所示,阳伞架5由在下端结合有手柄2的下部架3和在下部架3滑动伸缩的上部架4构成,在所述下部架3的上端部和上部架4的下端部别形成有卡止突部3a、4a而在被伸长的状态下不随意脱离,在所述下部架3和上部架4的卡止突部3a、4a的上侧分别形成有在阳伞架5伸长的状态下重叠的卡止孔3b、4b,阳伞架5通过由设置于下部架3的卡止突部3a的上侧内部的弹簧6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7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
[0064] 在所述阳伞架5结合有阳伞伞骨组件10,而在所述阳伞伞骨组件10结合有伞布。
[0065] 所述阳伞伞骨组件10,在固定于上部架4的上端的固定件8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多个内侧伞骨11,所述各内侧伞骨11的另一端部用销可转动地结合于形成在外侧伞骨12的销结合部13,所述外侧伞骨12构成为在折叠状态下露出于外部,在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形成从所述销结合部13延长的支撑件14而在展开外侧伞骨12的状态下支撑件14能够支撑于内侧伞骨11的下端部。
[0066] 在沿着所述内侧伞骨11的中间部和阳伞架5的上部架4升降的升降部件9分别以放射形可转动地结合支撑伞骨15的两端。
[0067] 所述结构与通常使用的现有的阳伞的结构基本上一致。
[0068]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提供的阳伞1具有与所述阳伞1相同的结构而能够解决用手一一展开并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外侧伞骨12的麻烦。
[0069] 即,在本发明中进一步设置管形的滑动管24,其位于上部架4和升降部件9之间且围绕上部架4。
[0070] 在所述滑动管24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上部突部24a和下部突部24b,所述上部突部24a使升降部件9在上升而折叠的状态下与固定件8保持间隔,而所述下部突部24b,在升降部件9下降时,与升降部件9的下端接触。
[0071] 在形成于所述滑动管24的上端和外侧伞骨12的内端部的支撑件14可转动地结合牵引部件25的两端。
[0072] 所述内侧伞骨11形成为倒“U”字形,通过可转动地结合内侧伞骨11的中间部和支撑伞骨15的结合部的销,所述牵引部件25不会从内侧伞骨11脱离。
[0073] 在所述升降部件9沿着圆周方向以90°的间隔分别设置通过弹簧23的弹力加压于上部架4侧的1个上部卡止件21和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以便在展开和折叠的状态下能够固定阳伞伞骨组件10。
[0074] 所述上部卡止件21,在其下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21a,所述卡止突部21a在展开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为了连通而内插于分别形成在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上侧的固定孔24c、4e。
[0075] 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在其上端部形成有卡止突部22a,所述卡止突部22a在折叠阳伞伞骨组件10的状态下为了连通而内插固定于分别形成在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下侧的互相面对的固定孔24d、4f。
[0076] 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阳伞1,若在如图10所示折叠的状态下使用时,首先用手抓住折叠状态的阳伞伞骨组件10并拉手柄2来伸长被收缩的阳伞架5的上部架4和下部架3。此时,下部架3和上部架4通过卡止突部3a、4a被固定,而卡止孔3b、4b被重叠,通过由设置于下部架3的卡止突部3a的上侧内部的弹簧6弹性支撑的卡止突起7通过所述卡止孔3b、4b接触于滑动管24的下端部成为如图11所示的状态。
[0077] 如上所述,在伸长阳伞架5的状态下,用手指按压设置于升降部件9并朝升降部件9的外部突出的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的下端部,进而从在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下侧分别可连通地形成的互相面对的固定孔24d、4f分离形成于下部卡止件22的上端部的卡止突部22a。此时,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的下端部通过手指的握持力紧贴于滑动管24的下端部。
[0078] 在所述状态下,往上侧推升降部件9时,通过手指的握持力紧贴于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的下端部的滑动管24也一起向上移动,而设置于下部管3的卡止突部3a的上侧内部的卡止突起7从重叠的卡止孔3b、4b突出从而上部架4和下部架3被固定为伸长的状态,所述下部管3接触于滑动管24的下端部。此时,可转动地结合于升降部件9的支撑伞骨15和可转动地结合于所述支撑伞骨15的内侧伞骨11转动而被展开,同时,滑动管24向上移动,并且两端可转动地结合于滑动管24的上端和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的牵引部件25拉所述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使外侧伞骨12转动而内侧伞骨11和外侧伞骨
12被展开成几乎成为一条直线,滑动管24的上端与固定件8接触而静止成为如图12所示的状态。
[0079] 在所述状态下,若继续往上推升降部件9,则滑动管24的上端接触于固定件8,因此,升降部件9克服手指的握持力在滑动管24的外部滑动上升的同时,如现有的阳伞,阳伞伞骨组件10被展开,同时,通过可转动地结合于固定件8的内侧伞骨11的结合部和可转动地结合于滑动管24的上端的牵引部件25的结合部的间隔而内侧伞骨11转动而被展开时,牵引部件25拉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使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紧贴于内侧伞骨11。所述升降部件9接触于滑动管24的上部突部24a,而在阳伞伞骨组件10完全被展开的状态下,设置于升降部件9的上部卡止件21的卡止突部21a内插于分别与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上侧连通的固定孔24c、4e,从而将阳伞伞骨组件10以展开的状态固定而成为如图13所示的状态。
[0080] 如上所述,以展开状态使用阳伞1后需要折叠时,与展开阳伞1时的相反顺序操作阳伞伞骨组件10。首先,在如图13所示的状态下,用手指按压设置于升降部件9并朝升降部件9的外部突出的上部卡止件21的上端部,而分离内插于固定孔24c、4e的卡止突部21a,其中,所述固定孔24c、4e分别与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上侧连通,并形成于上部卡止件21的下端部,此时往下拉升降部件9即可。
[0081] 如上所述,从固定孔24c、4e分离上部卡止件21的卡止突部21a并往下拉升降部件9时,滑动管24接触固定件8并静止,而升降部件9在滑动管24的外部滑动下降并接触于滑动管24的下部突部24b。此时,通过可转动地结合于固定件8的内侧伞骨11的结合部和可转动地结合于滑动管24的牵引部件25的结合部的间隔而内侧伞骨11转动被折叠时,牵引部件25推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而外侧伞骨12稍微转动成为如图12所示的状态。在如上所述状态下,若继续往下拉升降部件9,则滑动管24往下移动的同时,两端可转动地结合于滑动管24的上端和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的牵引部件25推外侧伞骨12的支撑件14并使外侧伞骨12转动而被折叠。
[0082] 如上所述,在升降部件9和滑动管24朝上部架4的下侧完全移动并在阳伞伞骨组件10完全被折叠的状态下,设置于升降部件9的互相面对的2个下部卡止件22的卡止突部22a内插于分别与滑动管24和上部架4的下侧连通的互相面对的固定孔24d、4f,进而阳伞伞骨组件10被固定为完全折叠的状态,同时,滑动管24的下端部推进通过卡止孔3b、4b朝上部架4的外部突出的卡止突起7从而下部架3在上部架4滑动成为如图11所示的状态。在所述状态下,用手抓住被折叠的阳伞伞骨组件10并推手柄2来收缩被伸长的阳伞架5的下部架3和上部架4成为如图10所示的状态进行保管。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