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

申请号 CN200810072532.0 申请日 2008-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1653309B 公开(公告)日 2010-12-15
申请人 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荣仁;
摘要 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包括伸缩式的伞中棒和可开合伞骨装置,还包括一 棘轮 棘爪装置,设于伞头内,该棘轮的 转轴 绕设有一绳索,该棘轮连接有 发条 弹簧 ,棘轮反向转动时使该发条弹簧上紧,发条弹簧松开时驱动棘轮正转,伞头内设有驱使该棘爪配合于该棘轮的棘爪弹簧。在收伞过程中压缩中棒时,在棘爪的 制动 作用下,棘轮仅能正向转动,受发条弹簧的作用,棘轮正向转动将绳索收起,若不小心中途放开中棒,绳索被拉紧,但棘轮无法反向转动,因而绳索可将中棒固定,不使其弹开,因而具有安全防护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包括伸缩式的伞中棒和可开合伞骨装置,伞中棒上滑设有下巢,其上端设有上巢,下端设有伞头;伞头内设有弹节,伞中棒的相应位置设有与该弹节配合以使伞中棒定位于收缩状态的弹节孔;伞骨装置通过该上巢、下巢与伞中棒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棘轮棘爪装置,设于伞头内,该棘轮的转轴上系结绳索的一端,且绳索绕设在转轴上,该棘轮连接有发条弹簧,棘轮反向转动时使该发条弹簧上紧,发条弹簧松开时驱动棘轮正转,伞头内设有驱使该棘爪配合于该棘轮的棘爪弹簧;
所述伞中棒顶端设有滑轮座,该滑轮座底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管,该滑轮座设有滑轮,下巢也设有滑轮,另有一拉绳,该拉绳的一端固定所述滑轮座上,另一端向下延伸绕过下巢的滑轮,再向上绕过上巢的滑轮,然后向下穿过所述连杆管,自该连杆管的底部伸出,拉绳的该端部连接有一倒钩形的扣头,伞头内设有与该扣头配合定位的扣部以及驱使该扣头配合于该扣部中的弹片,伞头还设有驱使所述弹节脱离弹节孔和驱使所述扣头脱离所述扣部的按钮;
所述扣头与所述棘爪之间设有一可在扣头配合于扣部中时受该扣头推动而使该棘爪脱离所述棘轮的连动杆,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扣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骨装置包括主骨、中间骨、外骨、连接骨、弹性骨和下支骨,主骨的最里端枢接于上巢,最外端与中间骨的靠近其最里端的里端枢接;下支骨的最里端枢接于下巢,最外端枢接于主骨的中间位置;中间骨的最外端与外骨的靠近其最里端的里端枢接;连接骨的里端与下支骨的靠近最外端的外端枢接,外端与中间骨的最里端枢接;弹性骨的里端与主骨的靠近最外端的外端枢接,外端与外骨的最里端枢接,中间位置与中间骨的中间位置滑动连接;上述下支骨的里端与主骨的外端之间连接有一回归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中棒由外管、中管、内管可伸缩套接而成,伞中棒内设有驱动外管、中管、内管相对伸展的主弹簧,所述上巢设于外管顶部,所述伞头设有内管底部,所述下巢滑设于外管外,所述弹节孔设于外管、中管的近底部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头内嵌套有一按钮座,该按钮座内设有一按钮环,该按钮环套于伞中棒下端外,所述弹节设于该按钮环朝向伞中棒的内侧壁,所述按钮座内设有驱使该按钮环移动以使该弹节配合于伞中棒的弹节孔内的按钮弹簧,所述按钮可内外活动地装配于伞头上,其内侧部与所述按钮环抵接,该按钮还设有穿过所述按钮环可与所述扣头抵接的抵压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头内设有一挡管,该挡管的轴向与伞中棒的轴向相同,该挡管的侧壁设有扣孔,该扣孔形成所述与扣头配合的扣部,所述弹片设于该挡管内与该扣孔相对的另一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滑设于所述挡管中,所述绳索穿设于该连动杆中,该绳索在连动杆下方形成一使该绳索在伸展状态下可将该连动杆向上拉动的绳结;所述棘爪设有一朝该连动杆凸伸的连动凸部,所述连动杆上设有与该连动凸部配合的连动凹槽,所述棘爪配合于棘轮时,该连动凸部配合于该连动凹槽中,该连动凸部脱离该连动凹槽时,该棘爪也离开该棘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弹簧套设于连杆管上,并位于所述滑轮座底面与所述挡管顶端面之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上端面与所述滑轮座底面之间设有防护弹簧。

说明书全文

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自动开合伞的结构,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开合伞在收合时,按下伞头上的按钮,可使伞骨收合,但是伞中棒的收缩需要通过手动压缩的方式来实现,在手动压缩过程中,若未压缩到位而不小心松开手,则中棒弹开易伤到人。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动开合伞在通过手动压缩伞中棒时若未压缩到位而松开手,则中棒会弹开易伤到人的缺点。
[0004]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包括伸缩式的伞中棒和可开合伞骨装置,伞中棒上滑设有下巢,其上端设有上巢,下端设有伞头;伞头内设有弹节,伞中棒的相应位置设有与该弹节配合以使伞中棒定位于收缩状态的弹节孔;伞骨装置通过该上巢、下巢与伞中棒连接,还包括:一棘轮棘爪装置,设于伞头内,该棘轮的转轴绕设有一绳索,该棘轮连接有发条弹簧,棘轮反向转动时使该发条弹簧上紧,发条弹簧松开时驱动棘轮正转,伞头内设有驱使该棘爪配合于该棘轮的棘爪弹簧;所述伞中棒顶端设有滑轮座,该滑轮座底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管,该滑轮座设有滑轮,下巢也设有滑轮,另有一拉绳,该拉绳的一端固定所述滑轮座上,另一端向下延伸绕过下巢的滑轮,再向上绕过上巢的滑轮,然后向下穿过所述连杆管,自该连杆管的底部伸出,拉绳的该端部连接有一倒钩形的扣头,伞头内设有与该扣头配合定位的扣部以及驱使该扣头配合于该扣部中的弹片,伞头还设有驱使所述弹节脱离弹节孔和驱使所述扣头脱离所述扣部的按钮;所述扣头与所述棘爪之间设有一可在扣头配合于扣部中时受该扣头推动而使该棘爪脱离所述棘轮的连动杆,所述绳索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扣头上。
[0005] 前述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所述伞骨装置包括主骨、中间骨、外骨、连接骨、弹性骨和下支骨,主骨的最里端枢接于上巢,最外端与中间骨的靠近其最里端的里端枢接;下支骨的最里端枢接于下巢,最外端枢接于主骨的中间位置;中间骨的最外端与外骨的靠近其最里端的里端枢接;连接骨的里端与下支骨的靠近最外端的外端枢接,外端与中间骨的最里端枢接;弹性骨的里端与主骨的靠近最外端的外端枢接,外端与外骨的最里端枢接,中间位置与中间骨的中间位置滑动连接;上述下支骨的里端与主骨的外端之间连接有一回归弹簧。
[0006] 前述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所述伞中棒由外管、中管、内管可伸缩套接而成,伞中棒内设有驱动外管、中管、内管相对伸展的主弹簧,所述上巢设于外管顶部,所述伞头设于内管底部,所述下巢滑设于外管外,所述弹节孔设于外管、中管的近底部位置。
[0007] 所述伞头内嵌套有一按钮座,该按钮座内设有一按钮环,该按钮环套于伞中棒下端外,所述弹节设于该按钮环朝向伞中棒的内侧壁,所述按钮座内设有驱使该按钮环移动以使该弹节配合于伞中棒的弹节孔内的按钮弹簧,所述按钮可内外活动地装配于伞头上,其内侧部与所述按钮环抵接,该按钮还设有穿过所述按钮环可与所述扣头抵接的抵压部。
[0008] 前述一种可安全收合的自动开合伞,所述伞头内设有一挡管,该挡管的轴向与伞中棒的轴向相同,该挡管的侧壁设有扣孔,该扣孔形成所述与扣头配合的扣部,所述弹片设于该挡管内与该扣孔相对的另一侧壁。
[0009] 所述连动杆滑设于所述挡管中,所述绳索穿设于该连动杆中,该绳索在连动杆下方形成一使该绳索在伸展状态下可将该连动杆向上拉动的绳结;所述棘爪设有一朝该连动杆凸伸的连动凸部,所述连动杆上设有与该连动凸部配合的连动凹槽,所述棘爪配合于棘轮时,该连动凸部配合于该连动凹槽中,该连动凸部脱离该连动凹槽时,该棘爪也离开该棘轮。
[0010] 该主弹簧套设于连杆管上,并位于所述滑轮座底面与所述挡管顶端面之间。
[0011] 所述中管上端面与所述滑轮座底面之间设有防护弹簧。
[0012]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在收伞过程中压缩中棒时,在棘轮棘爪配合下,棘轮仅能单向转动,受发条弹簧的作用,棘轮转动将绳索收起,若不小心中途放开中棒,绳索被拉紧,但棘轮无法反转,因而绳索可将中棒固定,不使其弹开,因而具有安全防护作用。
[0013]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伞骨装置在收缩状态且中棒处于伸展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伞头在伞骨装置和中棒均处于伸展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伞头在伞骨装置和中棒均处于伸展状态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伞头在伞骨装置处于收缩状态且中棒处于伸展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伞头在伞骨装置处于收缩状态且中棒处于伸展状态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图1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自动开合伞,参照图1和图2,包括伸缩式的伞中棒1和可开合伞骨装置2,伞中棒1上滑设有下巢4,其上端设有上巢3,下端设有伞头10,伞骨装置2通过该上巢3、下巢4与伞中棒1连接。
[0022] 参照图1,伞骨装置2包括主骨21、中间骨22、外骨23、连接骨25、弹性骨26和下支骨24,主骨21的最里端枢接于上巢3,最外端与中间骨22的靠近其最里端的里端枢接;下支骨24的最里端枢接于下巢4,最外端枢接于主骨21的中间位置;中间骨22的最外端与外骨23的靠近其最里端的里端枢接;连接骨25的里端与下支骨24的靠近最外端的外端枢接,外端与中间骨22的最里端枢接;弹性骨26的里端与主骨21的靠近最外端的外端枢接,外端与外骨23的最里端枢接,中间位置与中间骨22的中间位置滑动连接;上述下支骨
24的里端与主骨21的外端之间连接有一回归弹簧27。
[0023] 参照图1、图2和图6,伞中棒1由外管13、中管12、内管11可伸缩套接而成,伞中棒1内设有驱动外管11、中管12、内管13相对伸展的主弹簧14,所述上巢3设于外管13顶部,所述伞头10设于内管11底部,所述下巢4滑设于外管13外。伞中棒1伸展后,外管13位于最上方,内管11位于最下方。
[0024] 参照图1、图2和图6,伞中棒1外管13顶端于上巢3内嵌设有一滑轮座51,该滑轮座51底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连杆管52,该滑轮座51上设有滑轮511,下巢4也设有滑轮41,另有一拉绳53,其一端固定所述滑轮座51上,另一端向下延伸绕过下巢4上的滑轮41,再向上绕过上巢3的滑轮511,然后向下穿过所述连杆管52的中心,自该连杆管52的底部伸出,拉绳53的该端部连接有一倒钩形的扣头54,伞头10内设有与该扣头配合定位的扣部以及驱使该扣头54配合于该扣部中的弹片58。伞头10内设有弹节562,伞中棒1的外管
13、中管12靠下端部的相应位置设有与该弹节562配合以使伞中棒1定位于收缩状态的弹节孔,图2未示出弹节孔,伞头10还设有驱使所述弹节562脱离外管13、中管12的弹节孔和驱使所述扣头54脱离所述扣部的按钮59。
[0025] 参照图2,伞头10内嵌套有一按钮座590,该按钮座590内设有一可左右摆动的按钮环56,该按钮环56套于伞中棒1下端外,所述弹节562设于该按钮环56朝向伞中棒1的内侧壁,并与所述伞中棒1外管13、中管12的弹节孔相对应,该按钮座590内还设有驱使该按钮环56移动以使该弹节562在伞中棒1收缩后配合于伞中棒1外管13和中管12的弹节孔内的按钮弹簧561,该按钮弹簧561位于按钮环56外周壁与按钮座590内壁之间,所述按钮59可内外活动地装配于伞头10上,其内侧部与所述按钮环56抵接,并且,该按钮59与该弹节562分别位于按钮环56上相背的两侧,按下按钮59,可克服按钮弹簧561的弹,使弹节562脱离弹节孔。该按钮59还设有穿过所述按钮环56而可与所述扣头54抵接的抵压部591。
[0026] 参照图2,该伞头10内设有一挡管55,该挡管55的轴向与伞中棒1的轴向相同,该挡管55的侧壁设有扣孔550,该扣孔550形成所述与扣头54配合的扣部,所述弹片58设于该挡管55内与该扣孔550相对的另一侧壁。
[0027] 参照图2至图5,所述伞头10内设有一棘轮61棘爪64装置,该棘轮61的转轴绕设有一绳索63,该棘轮61连接有发条弹簧62,棘轮61反向转动时使该发条弹簧62上紧,发条弹簧62松开时驱动棘轮61正转,伞头10内设有驱使该棘爪64配合于该棘轮61的棘爪弹簧642。所述扣头54与棘爪64之间设有一可在扣头54向下移动配合于扣部中时受该扣头54推动而使该棘爪64脱离所述棘轮61的连动杆65,该连动杆65滑设于所述挡管55中,挡管55横向穿设有一销钉651,用于将连动杆65的滑动限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所述绳索63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扣头54上,并且该绳索63穿设于该连动杆65中,该绳索63在连动杆65下方形成一使该绳索63在伸展状态下可将该连动杆65向上拉动的绳结631。所述棘爪64设有一朝该连动杆65凸伸的连动凸部641,所述连动杆65上设有与该连动凸部641配合的连动凹槽652,所述棘爪64配合于棘轮61时,该连动凸部641配合于该连动凹槽652中,该连动凸部641脱离该连动凹槽652时,该棘爪64也离开该棘轮61。
[0028] 参照图1和图6,上述主弹簧14套设于连杆管52上,并位于所述滑轮座51底面与所述挡管55顶端面之间。参照图6,所述中管12上端面与所述滑轮座51底面之间设有防护弹簧15,在中棒1收缩时起缓冲作用。
[0029] 参照图2至图5,开伞时,按下伞头10上的按钮59,使弹节562脱离中棒1外管13、内管12的弹节孔,在主弹簧14作用下,中棒1申展弹开,拉绳53被拉伸,将下巢4向上拉,从而使伞骨装置2打开。收伞时,按下按钮59,使扣头54脱离扣孔550,拉绳53失去对下巢4的拉动作用,在回归弹簧27的作用下,下巢4向下滑动,伞骨装置2收合。此时,连动杆65棘爪64失去扣头54的施压,并在绳索63通过绳结631向下拉动下,使棘爪64上的连动凸部641配合于连动杆65的连动凹槽652中,从而使棘轮61和棘爪64啮合,因此棘轮61只能正转而不能反转,此时若压缩伞中棒1,在发条弹簧62作用下,棘轮61可正转收回绳索63,若在压缩中棒1的过程中放开,则绳索63被拉紧,但棘轮61受棘爪64的制动无法向反转,因而受绳索63的拉紧作用,中棒1无法回弹伸展。当中棒1收缩至极限位置时,扣头54在连杆管52的作用下向下配合于扣孔550中,并向下压连动杆65使其向下,从而使棘爪64上的连动凸部641离开连动杆65的连动凹槽652,从而使棘轮61和棘爪64分开,回到初始状态。
[0030]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