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荫结构物毂体

申请号 CN200780004355.6 申请日 2007-09-05 公开(公告)号 CN101420880B 公开(公告)日 2011-01-19
申请人 马准安; 发明人 马准安;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遮荫结构物,比如伞具,尤其是大型独立式伞具,该伞具具有至少一个配有多个肋筋的毂体,而且毂体至少分为二个毂体部件,各部件配有一组肋筋。各相关毂体的毂体部件可嵌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肋筋几何形状组合,这尤其适用于具有更有效的操作特性及/或可变几何形状的伞具。
权利要求

1.一种伞具包括:
一个支撑杆条;
一个第一毂体,其连接于支撑杆条上,并具有多个从毂体延伸的肋筋,肋筋支撑一个伞篷,并可从折叠位置移动,在该位置上,通过肋筋的移动,伞篷从基本上封闭位置移动到一个伞篷基本打开的展开位置;
至少一个附加毂体,围绕支撑杆条在低于第一毂体的位置上展开,该附加毂体包括:
一个第一毂体部件,其具有多个从该部件延伸的肋筋;
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其具有多个从该部件延伸的肋筋;
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它们可从一个它们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的位置互相移动到它们被互相分开的另一个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毂体部件与其它毂体部件连接有各自的肋筋,各肋筋可围绕一个枢转点来枢转,其中,当肋筋部件被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时,第一毂体部件与其它毂体部件的肋筋的枢转点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各第一与其它毂体部件均具有至少一个突出件及至少一个凹口,或者第一毂体部件具有至少一个突出件或至少一个凹口,其它毂体部件具有相应的凹口或突出件,这样,第一毂体部件与其它毂体部件可通过各突出件与凹口的交互作用,而被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毂体部件与其它毂体部件具有互补形状,从而当它们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时,它们便形成一个总体延伸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单体毂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附加毂体有二个毂体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是第二毂体部件,当伞具竖立时,第一毂体部件相对第二毂体部件处于上位,而且第二毂体部件的突出件数量对应于它配有的肋筋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第二毂体部件的各突出件包括一对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的对置侧壁,用于容纳肋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毂体部件有二个肋筋,而第二毂体部件有四个肋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毂体部件是上毂体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是下毂体部件及中间毂体部件,附加毂体有三个毂体部件:上毂体部件、下毂体部件及中间毂体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下毂体部件有二个肋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中间毂体部件有四个肋筋。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中间毂体部件有二个肋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上毂体部件有四个肋筋。
13.一种伞具,包括:
一个杆条,具有一个轴向轴线及一个最上部毂体,该毂体配有多个从其延伸的肋筋,用于支撑遮荫伞篷;
一个当伞具竖立时低于最上部毂体的毂体,而且所述毂体包括可分离的毂体部件,可分离的毂体部件包括一个第一毂体部件,该第一毂体部件具有一个围绕来延伸的轮廓形状,并包括一系列基本相对于轴向轴线来径向延伸的突出点,而且还匹配一系列在突出点之间形成且基本径向延伸的凹口,某些凹口用于容纳肋筋,从而直接或间接支撑伞具伞篷的肋筋,当毂体部件未分离时,某些其它凹口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包括多个基本相对于杆条轴线径向延伸的轭架,轭架配置成与第一毂体部件的某些其它凹口嵌套到一起,而且所述轭架还提供一些凹口,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所配备的一组肋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连接有各自的肋筋,从而各自围绕枢转点来枢转,其中,当毂体部件被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时,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的肋筋的枢转点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具有互补形状,从而当它们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时,它们便形成一个总体延伸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单体毂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是第二毂体部件,低于最上部毂体的毂体有二个毂体部件:一个第一毂体部件及一个第二毂体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当伞具竖立时,第一毂体部件相对第二毂体部件处于上位,而且第二毂体部件的轭架数量对应于它配有的肋筋的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毂体部件有二个肋筋,而第二毂体部件有四个肋筋。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毂体部件是上毂体部件,所述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是下毂体部件及中间毂体部件,低于最上部毂体的毂体有三个毂体部件:上毂体部件、下毂体部件及中间毂体部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下毂体部件有二个肋筋。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中间毂体部件有四个肋筋。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中间毂体部件有二个肋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伞具,其特征在于,上毂体部件有四个肋筋。
24.一种遮荫结构物,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可移动上毂体部件及一个可移动下毂体部件的毂体组件,各自配有一组肋筋,而且可从嵌入到一起的位置互相相对运动到它们分离的位置,使其可借由肋筋来作动连杆,让伞篷可呈现多层起伏状态。
25.一种伞具操作方法,该伞具包括一个最上部毂体,其连接一组肋筋以及一个由其支撑的伞篷,还包括一个下毂体,其可分离成至少二个毂体部件,各毂体部件连接它自己的一组肋筋,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打开与最上部毂体连接的一组肋筋,从而使支撑于肋筋上的伞篷转换成第一伞具形状;
使至少一个可分离毂体部件从毂体部件被嵌入到一起的位置移动到至少一个可分离毂体部件从与其它毂体部件嵌入到一起的状态分离的位置,从而移动与可分离毂体部件相联的肋筋组,并改变伞具的形状。

说明书全文

遮荫结构物毂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遮荫结构物,比如伞具,尤其是大型独立式伞具,该伞具具有至少一个配有多个肋筋的毂体,而且毂体至少分为二个毂体部件,各部件配有一组肋筋。各相关毂体的毂体部件可嵌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肋筋几何形状组合,这尤其有益于具有更有效的操作特性及/或可变几何形状的伞具。

背景技术

[0002] 长久以来人们已经知道,遮荫结构物,尤其是伞具,包括一个支撑一组肋筋的杆条,织物伞篷与其相接,而且还有一个安装于杆条上的机构,其使肋筋延伸或回缩,从而升起或降下伞篷。
[0003] 由于室外饭店、庭院及花园等的利用越来越普遍,因而人们日益需要更灵活、更美观、或更具特性或便于使用的遮荫结构物。

发明内容

[0004]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遮荫结构物,最好是伞具,该伞具具有配备多个毂体部件的毂体组件,各部件配有一组肋筋,而且可从它们的嵌入位置、置入位置或互相的相关位置,互相相对移动到它们的分离位置。
[0005] 这样,各相关毂体的毂体部件可嵌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肋筋几何形状组合,这尤其有益于具有更有效的操作特性及/或可变几何形状的伞具。嵌入特性也有益于更有效的操作,且可降低结构的复杂性,这种结构的伞具包括多个毂体,比如二个、三个或四个,而且至少一个毂体是基于本发明的嵌入毂体。
[0006] 毂体部件可包括一个主毂体部件,用于开启或使用伞具伞篷,其它毂体部件被分离,最好被依次分离,从而改变伞篷形状。
[0007]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伞具操作方法,该伞具包括一个最上部毂体,其连接一组肋筋以及一个由其支撑的伞篷,还包括一个下毂体,其可分离成至少二个毂体部件,各毂体部件连接它自己的一组肋筋,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打开与最上部毂体连接的一组肋筋,从而使支撑于肋筋上的伞篷转换成第一伞具形状;使至少一个可分离毂体部件从毂体部件被嵌入到一起的位置移动到至少一个可分离毂体部件从与其它毂体部件嵌入到一起的状态分离的位置,从而移动与可分离毂体部件相联的肋筋组,并改变伞具的形状。在该方法中,可以有二个、三个或四个可分离的毂体部件。
[0008] 这种方法适用于本文所述的结构性实施方式。最上部毂体及各毂体部件可用摇柄及绳轮来操作,或者最好采用本文所述的对应数量的轨道机构。
[0009]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先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伞具包括:一个支撑杆条;一个第一毂体,其连接于支撑杆条上,并具有多个从毂体延伸的肋筋,肋筋支撑一个伞篷,并可从折叠位置移动,在该位置上,伞篷基本上封闭到一个伞篷基本打开的展开位置;至少一个附加毂体,围绕支撑杆条在低于第一毂体的位置上展开,该附加毂体包括:一个第一毂体部件,其具有多个从该部件延伸的肋筋;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最好是第二个或第二与第三个毂体部件,其具有多个从该部件延伸的肋筋;第一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它们可从一个它们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的位置互相移动到它们被互相分开的另一个位置。
[001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比如第二或第三个)毂体部件的肋筋连接到它们各自的肋筋上,各肋筋可围绕一个枢转点来枢转,其中,当肋筋部件被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时,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的肋筋的枢转点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0011] 各第一与其它毂体部件可具有至少一个突出件及至少一个凹口,这样,毂体部件可通过各突出件与凹口的交互作用,而被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
[0012] 最好,第一毂体部件与其它毂体部件具有互补形状,从而当它们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时,它们便形成一个总体延伸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单体毂体。
[0013] 在本发明的某些优先实施方式中,附加毂体可以有二个、三个或四个毂体部件。在典型情况下,这些毂体包括一个主毂体部件。主毂体与其它毂体部件相比,最好是一种配有最多的肋筋的毂体部件。典型的主毂体部件是其它毂体部件与其嵌合的嵌入毂体的主要部件。这样,主毂体部件最好包括一个围绕伞具杆条来延伸的实体,并在其内形成多个径向延伸的凹口。某些凹口容纳肋筋,而其它凹口则容纳用于嵌合的其它毂体部件。主毂体部件最好有二个或四个凹口,用于容纳配有肋筋的一个或多个毂体部件的突出件。这种主毂体部件本身可分别配有六个或四个肋筋。
[001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附加毂体有二个毂体部件:即第一与第二毂体部件。当伞具竖立时,第一毂体部件最好相对第二毂体部件处于上位,而第二毂体部件的突出件数量对应于它配有的肋筋的数量。第二毂体部件的各突出件可包括一对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的对置侧壁,用于容纳肋筋。当伞具竖立时,第一毂体部件可相对第二毂体部件处于上位,而第一毂体部件的肋筋数量少于第二毂体部件。比如,第一毂体部件最好具有二个肋筋,而第二毂体部件具有四个肋筋。
[0015]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附加毂体有三个毂体部件:一个上毂体部件、一个中间毂体部件;一个下毂体部件。这些毂体部件的至少一个可以是主毂体部件。主毂体部件所配有的肋筋可多于其它二个毂体部件。如上所述,主毂体部件最好包括一系列径向延伸的凹口及突出件,某些凹口用于容纳肋筋,而其它凹口则用于容纳其它毂体部件,从而形成一种嵌入毂体。本发明包括各毂体部件的肋筋数量及毂体部件在伞具杆条上的纵向设置的各种变动。例如,主毂体部件可以是中间毂体部件或上毂体部件。主毂体部件最好配有四个肋筋,其它二个毂体部件最好各自配有二个肋筋。
[0016]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伞具,包括:一个杆条,具有一个轴向轴线及一个最上部毂体,该毂体配有多个从其延伸的肋筋,用于支撑遮荫伞篷;一个当伞具竖立时低于最上部毂体的毂体,而且包括可分离的毂体部件,包括一个第一毂体部件,该部件具有一个围绕来延伸的轮廓形状,并包括一系列基本相对于轴向轴线来径向延伸的突出点,而且还匹配一系列在突出点之间形成且基本径向延伸的凹口,某些凹口用于容纳肋筋,从而直接或间接支撑伞具伞篷的肋筋,当毂体部件未分离时,某些其它凹口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其它(比如第二个或第二与第三个)毂体部件,包括多个基本相对于杆条轴线径向延伸的轭架,轭架配置成与第一毂体部件的某些其它凹口嵌套到一起,而且还提供一些凹口,用于容纳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所配备的一组肋筋。
[0017] 在伞具中,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的肋筋被连接到其各自的毂体部件上,从而各自围绕枢转点来枢转,其中,当毂体部件被嵌入或者置入到一起时,第一毂体部件与至少一个其它毂体部件的肋筋的枢转点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0018] 在本发明的某些优先实施方式中,附加毂体可以有二个、三个或四个毂体部件。在典型情况下,这些毂体包括一个主毂体部件。主毂体与其它毂体部件相比,最好是一种配有最多的肋筋的毂体部件。典型的主毂体部件是其它毂体部件与其嵌合的嵌入毂体的主要部件。这样,主毂体部件最好包括一个围绕伞具杆条来延伸的实体,并在其内形成多个径向延伸的凹口。某些凹口容纳肋筋,而其它凹口则容纳用于嵌合的其它毂体部件。主毂体部件最好有二个或四个凹口,用于容纳配有肋筋的一个或多个毂体部件的突出件。这种主毂体部件本身可分别配有六个或四个肋筋。
[001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其它毂体具有二个毂体部件。当伞具竖立时,第一毂体部件可相对第二毂体部件处于上位,而第二毂体部件的轭架数量对应于它配有的肋筋的数量。第一毂体部件可具有二个肋筋,而第二毂体部件可具有四个肋筋。
[0020]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附加毂体有三个毂体部件:一个上毂体部件、一个中间毂体部件;一个下毂体部件。这些毂体部件的至少一个可以是主毂体部件。主毂体部件所配有的肋筋可多于其它二个毂体部件。如上所述,主毂体部件最好包括一系列径向延伸的凹口及突出件,凹口包括一些突出件,某些凹口用于容纳肋筋,而其它凹口则用于容纳其它毂体部件,从而形成一种嵌入毂体。本发明包括各毂体部件的肋筋数量及毂体部件在伞具杆条上的纵向设置的各种变动。例如,主毂体部件可以是中间毂体部件或上毂体部件。主毂体部件最好配有四个肋筋,其它二个毂体部件最好各自配有二个肋筋。
[0021]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嵌合毂体可以有二个、三个或四个可分离的毂体部件。在某些优先实施方式中,二个部件毂体可以具有一个配有二个肋筋的上毂体部件及一个配有四个肋筋的下毂体部件;三个部件毂体可以具有一个配有二个或四个肋筋的上毂体部件、一个配有二个肋筋的下毂体部件、以及一个配有四个或二个肋筋的中间毂体部件,四个部件毂体可以配有四个各自配有二个肋筋的毂体部件。
[0022] 在本发明的伞具中,杆条可包括一个外表面及一个或多个下凹于外表面的延长沟道。各沟道可包括一个启动把手及一个处于所述延长沟道内的延长件,该延长件耦合于一个毂体上,其中,在伞篷移动到开启位置后,启动把手可移动第二毂体,从而改变伞篷的配置。
[0023]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某些优先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4] 以下结合某些优先实施方式的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性。所示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目的,不限定本发明。附图包括: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伞具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伞具的平面图,其部分切离,而且伞具处于关闭位置。
[0027] 图3是本发明的伞具的平面图,其中伞具处于第一开启位置。
[0028] 图4是本发明的伞具的平面图,其中伞具处于第二开启位置。
[0029] 图5是图3所示伞具沿着5-5线的截面图。
[0030] 图6是图2所示伞具的截面图,其部分剖切。
[0031] 图7是图1所示伞具的平面图,详细表示其下毂体附近。
[0032] 图8是第二毂体的底部立体图,表示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与第二毂体部件或毂体滑套的一种嵌入设置。
[0033] 图9是图8所示毂体的侧面截面图。
[0034] 图10A是图8所示毂体的第二毂体部件或滑套的俯视图。
[0035] 图10B是图10A所示第二毂体部件或滑套的侧视图。
[0036] 图10C是图10A所示第二毂体部件或滑套的俯视图。
[0037] 图11A是图8所示的第一毂体部件或滑套的俯视图。
[0038]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第一毂体部件或滑套的俯视图。
[0039] 图12是本发明伞具的部分侧视图,表示伞杆配有一个嵌入毂体,该毂体有三个毂体部件,配有多个肋筋。
[0040] 图13是图12所示毂体的侧面平面图,三个毂体部件已互相分离。
[0041] 图14是图12及图13所示的配有毂体部件的伞具示意图。
[0042] 图15是伞具示意图,表示图12至图14所示的毂体设置对伞具伞篷的效果。
[0043] 图16是本发明伞具的部分视图,毂体有三个毂体部件,各自配有多个肋筋。
[0044] 图17是图16所示毂体设置的侧面平面图,表示毂体部件已互相分离。
[0045] 图18是图12、13、16、17所示的主毂体部件或滑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参见附图,附图表示本发明的某些优先实施方式,但并非构成限定,旨在提供一种独特配置的伞具10。如下述附图说明详述,伞具10的优先实施方式可利用下文详述的改进了的机构及技术,在闭合位置、开启位置、以及展开位置之间调节。
[0047] 图1-6表示的某些伞具优先采用本发明的毂体设置,但应理解的是,这些毂体设置适用于其它伞具。
[0048] 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伞具10可包括一个支撑杆条组件12。支撑杆条组件12可包括至少一个杆条,最好包括一个下杆条16及一个上杆条18。上杆条18可相对下杆条16转移。此外,下杆条16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延长沟道20。尽管认为第一延长沟道20可独立于下杆条16来形成,但延长沟道20可至少部分凹入下杆条16的外表面22上,如图1、4、5所示。
[0049] 仍然参见图1,伞具10可还包括一个伞篷支撑框架14,该框架可包括一个第一毂体30、一个第二毂体32、以及一个中间毂体34。此外,伞篷支撑框架14可包括第一多肋筋40,各肋筋可形成第一端42及第二端4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一多肋筋40的第一端
42可耦合于第一毂体30上,从而使第二端44远离第一毂体30。此外,伞篷支撑框架40还可包括第二多肋筋50。各第二多肋筋可形成第一端52及第二端54。因此,第二多肋筋50的第一端52可耦合于第二毂体32上。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多肋筋的第二端52可各自耦合于第一多肋筋40的相应肋筋上,从而使第一多肋筋40可耦合于第二多肋筋50上,进而形成伞篷支撑框架14。
[005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伞具10的伞篷支撑框架14可从一个关闭位置60(如图2所示)移动到一个开启位置62(如图1与图3所示)。在某些实施方法中,伞篷支撑框架
14可移动到延伸位置64(如图4所示)。此外,如图1的隐线所示,伞篷支撑框架14可用于支撑伞篷66,其可耦合到伞篷支撑框架14上,从而确保对应于伞篷支撑框架14的运动而调节伞篷66的形状。因此,伞篷66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伞篷单件,它们可组合起来形成伞篷66。伞篷66具有可变的配置、形状、及其它有利于使用伞具10的特性。这种改进处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范围内。
[0051] 仍然参见图1,伞具10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启动把手70,其用于调节伞篷支撑框架14的配置。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启动把手70的移动可使伞篷支撑框架14产生从关闭位置60到开启位置62的对应运动。例如,第一启动把手70可沿着下杆条16来纵向转移,从而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启动把手70可至少部分处于下杆条16的第一延长沟道内,从而便于第一启动把手70沿着下杆条16作纵向运动。下杆条或主杆条16向下延伸进入基座(未图示)。
[005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伞具10可还包括一个第二启动把手72。如图1所示,第二启动把手72可与第一启动把手70相分离。例如,第一启动把手70可与第二启动把手72对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启动把手72的移动可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图1与图3所示的开启位置62,对应运动到图4所示的延伸位置64。
[0053] 类似于第一启动把手70,尽管第二启动把手72的运动可以是各种运动中的一种,但第二启动把手72可被配置成纵向转移,从而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开启位置62对应运动到延伸位置64。尤其是,下杆条16可还包括一个第二延长沟道74。
[0054] 类似于第一延长沟道20,第二延长沟道74可与下杆条16相分离。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延长沟道74可在下杆条16的外表面22上至少部分下凹。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二启动把手72的尺寸与配置可设置成:至少部分处于第二延长沟道74内,从而便于第二启动把手72沿着下杆条16作转换运动。
[0055] 现在参见图2,伞具10处于关闭位置60。此外,图2表示沿着支撑杆条组件12的一个轴线的部分截面图。如图所示,伞具10可还包括一个第一延长件80。第一延长件80可平行于支撑杆条组件12。然而,第一延长件80可最好至少部分处于第一延长沟道20内。
[0056]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延长件80可形成一个上端82及一个下端84。第一延长件80的下端84可耦合于第一启动把手70上,而第一延长件80的上端82则可耦合于第一毂体30上。第一延长件80可采用各种材料,比如金属、塑料,而且可可以具有弹性,也可以没有弹性。然而,在一种优先实施方式中,第一延长件80可采用一种刚性材料从而使第一毂体30的一个位置可相对第一启动把手70的一个位置固定。
[0057] 因此,如图2所示,以及下文参照图5所示,第一延长件80最好是一个压缩件,比如一个圆柱状或者其它形状的杆,其耦合于第一毂体30与第一启动把手70之间,从而确保第一毂体30与第一启动把手70之间的距离相对稳定。因此,第一启动把手70的纵向位移可使第一毂体30产生对应的纵向位移。如下所述,当使第一启动把手70沿着下杆条16向下转移后,第一毂体30便可同样向下转移,由于伞篷支撑框架14的配置,伞篷支撑框架可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
[005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支撑杆条组件12的上杆条18可被配置成对第一毂体30提供稳定性,并确保第一毂体30相对支撑杆条组件12轴向转移。如图2所示,上杆条
18可形成一个上端86及一个下端88。上端86可耦合于第一毂体30上,下端88可滑动地处于下杆条16的一个中心通道90内。因此,上杆条18的尺寸及配置最好成为:在第一毂体30的所有的转换运动期间,确保下端88保持于下杆条16的中心通道90内。
[005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伞具10可还包括一个绳轮组件100。绳轮组件100可用于连接第二启动把手72与第二毂体32,从而便于伞篷支撑框架14从开启位置62移动到延伸位置64。如图2所示,第二启动把手72可经由一个拉伸件102,连接到第二毂体32上。拉伸件102可形成一个可耦合于第二启动把手72上的第一端104,还可形成一个可耦合于第二毂体32上的第二端106。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拉伸件102可以是一种金属丝或者柔性绳,而且可从第二启动把手72向上延伸,从而啮合绳轮组件100,然后向下延伸到第二毂体32。以下详细说明绳轮组件100与拉伸件102的示例配置及动作。
[0060] 仍然参见图2,伞具10可还包括一个第二延长件82。第二延长件82可形成一个上端108及一个下端110。如上相对于第一延长件80的说明,第二延长件82还可采用其它类似的材料,第二延长件82最好采用一种材料。这样,如图2所示,第二延长件82可用来确保绳轮组件100的轴向位置相对至少部分第二毂体32保持一种固定的相对关系。
[0061] 因此,第二延长件82的下端110可耦合于至少部分第二毂体32,第二延长件82的上端108可耦合于绳轮组件100上。如下文详细所述,本发明的这样一种实施方式可有效地采用一种“分裂”或“嵌入”式第二毂体32,下文对此有说明。反之,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可不采用第二延长件82。此外,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绳轮组件100可相对下杆条16保持一种固定的关系,从而确保第二毂体32可对应于第二启动把手72的运动而运动。
[0062] 如图2所示,至少一个第一毂体30、第二毂体32、以及中间毂体34的尺寸及配置可成为:相对支撑杆条组件12来纵向转移。例如,如上所述,第一毂体30可相对支撑杆条组件12的下杆条16来纵向转移,同时上杆条18确保第一毂体30可达到稳定,并相对于下杆条16来轴向转移。此外,至少部分第二毂体32可沿着下杆条16来纵向转移。如下文详细说明所示,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可采用第二毂体32的各种配置,从而改变第二毂体32各部的相对运动程度。
[0063] 根据一种优先实施方式,中间毂体34的位置可相对下杆条16保持一种固定关系。例如,中间毂体34可耦合于下杆条16的顶端112。反之,伞具10的其它配置可使中间毂体
34相对于下杆条16作纵向转移。第一毂体30、第二毂体32、及中间毂体34的示例性操作在下文详细说明。
[0064] 现在参见图3的主视平面图,伞具10在图中处于开启位置62。图3中的伞具只部分展示了伞篷支撑框架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伞篷支撑框架14可配置成:第一与第二多肋筋40、50可组合形成一种非均匀配置。
[0065] 因此,如图3所示,伞篷支撑框架14可被配置成包括至少一个上行件120及至少一个下行件130。各上行件与下行件120、130可分别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多肋筋40及至少一个第二多肋筋5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伞篷支撑框架14可包括二个上行件120(均如图3所示)及六个下行件130(其中只有二个在图3中示出)。如图3所示,在开启位置62,各上行件120的第二端44与下行件130的第二端44相比,可位于一个相同或者更高的高度或者高程。
[006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一启动把手70的移动可使伞篷支撑框架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图3所示的开启位置62。例如,在升至开启位置62后,第一多肋筋40的第二端
44便可升至第一高程132。术语“第一高程132”可广义表示当伞篷支撑框架14处于开启位置62时,伞篷支撑框架14的第二端44的大致位置。
[0067] 对第一高程132而言,伞篷支撑框架14配置成均匀方式,第一多个肋筋40的各第二端44可升至基本同一高程或者高度。然而,在上文所述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伞篷支撑框架14可配置成一种非均匀方式,其中,各上行件120与下行件130的第二端44可位于不同高度。因此,尽管当伞篷支撑框架14处于开启位置62时,上行件120与下行件130的第二端44可位于不同高度,但这些第二端44的每一个可被认为处于第一高程132。下文提供有关伞篷支撑框架14的延伸位置64的附加说明及比较。
[0068] 现在参见图4侧边平面图,伞具10在图中处于延伸位置64。如图所示,第一多个肋筋40的各第二端44可位于第二高程134。术语“第二高程134”可广义表示当伞篷支撑框架14处于延伸位置64时,伞篷支撑框架14的第二端44的大致位置。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当处于延伸位置64时,第一多肋筋40的第二端44可位于大致同一高度。此外,当处于延伸位置64时,第一多肋筋40可集中形成一个共用平面。
[0069] 类似于第一高程132,第二高程134不限于一种各第二端44完全处于同一高度的配置。然而,当处于延伸位置64时,各第二端44在第二高程134处,最好大致处于同一高度。反之,也可以考虑其它配置,其中,当位于第二高程134时,第一多肋筋40的第二端可位于完全不同的高度。这种概念类似于上文相对于第一高程132的所述内容。
[007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第二高程134可大致高于一个第一高程132。这样,当伞篷支撑框架14从开启位置62移动到延伸位置64时,伞篷支撑框架14的至少一个第二端44应从第一高程132升高至第二高程134。最好,当伞篷支撑框架14从开启位置62移动到延伸位置64时,各第二端44可从第一高程132向上移动到第二高程134。
[0071] 仍然参见图4,伞篷支撑框架14可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杆140。支撑杆可形成一个第一端142及一个第二端144。支撑杆140的第一端142可耦合于中间毂体34上,如图4所示。支撑杆140的第二端144可耦合于第二多肋筋50中的一个。图4是一种示例性表示,其中,二个支撑杆140可连接二个第二多肋筋50与中间毂体34。
[0072] 可提供其它附加配置,其中,二个以上的支撑杆140,比如四个或者六个,可用于伞篷支撑框架14。这样,二个以上的第二多肋筋50可连接到中间毂体34上。因此,一个第二多肋筋50与一个支撑杆140的组合可集中称为杆对150。
[0073] 如图4所示,第二毂体32可在上文中称为“分裂”或“嵌入”式第二毂体32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滑套152与一个第二滑套15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可在其第一端54上,各自耦合到至少一个第二多肋筋50上。如上所述,尽管认为第二多肋筋50可耦合到一个共同的第二毂体32上,但可提供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从而使第二多个肋筋50的所选择的一个156耦合于第一滑套152上,而第二多个肋筋50的所保留的一个160则耦合于第二滑套154上。所选择的一个156可以是未耦合于第二滑套154上的第二多肋筋50中的一个,而且如图4中虚线所示。
[0074] 在图4中,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表示:第二多肋筋50中二个所保留的一个160被耦合于第二滑套154上。如图4所示,二个所保留的一个160可各自成为耦合于第二滑套154、中间毂体34、以及第一多肋筋40中的对应一个上的所示杆对150的一部分。这种配置可重复用于杆对150。这样,如图4所示,至少二个杆对可以以这种方式来连接。
[0075] 图4还表示第一滑套152可耦合于第二多肋筋50中所保留的一个160上。参见图4及图3,第二多肋筋50中所选择的一个160可耦合于上行件120及下行件130上。各种其它配置可采用本文所述内容来实施。
[0076] 参见图2与图3,第一启动把手70可从第一位置166移动到第二位置168,从而使伞篷支撑框架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现在参见图3与4,第二启动把手72可从第一位置170移动到第二位置172,从而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开启位置62移动到延伸位置64。因此,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各自的第一位置166、170可分别高于第二位置168、172。这样,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可沿着下杆条16纵向转移,而且可至少处于第一与第二延长沟道20、74之一内。
[0077] 现在参见图5,该图表示图2所示的下杆条16的截面示例。如上所述,下杆条16可形成一个基本为圆形的截面圆周。此外,第一与第二延长沟道20、74可至少部分下凹于下杆条16的外表面22内。第一与第二延长沟道20、74可形成基本为矩形的截面,其尺寸及配置可至少保留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之一的一部分,同时允许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在其内转移。
[0078] 图5所示截面的位置,如图2所示,邻近下杆条16顶端112。因此,图5所示的截面还表示第一延长件80的截面,其尺寸及配置可在第一延长沟道20内转移。此外,图5还表示可处于下杆条16的中心通道90内的上杆条18的截面。如图所示,上杆条18可具有一个基本为矩形的截面。反之,图5实施方式所示工件的配置及尺寸可进行各种改变,而且可还包括可补充及/或便于实施本发明的这样一种实施方式的附加特性。
[0079] 现在参见图6,该图表示图2所示的伞具10的一个截面。图6表示绳轮组件100的一种示例性配置。如图所示,绳轮组件100可包括一个绳轮组180及至少一个第一辊子182。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绳轮组件100可还包括一个第二辊子184。第一与第二辊子182、184可旋转性耦合于绳轮组180中。此外,绳轮组180的尺寸及配置可成为:拉伸件
102可穿过其中,并处于第一与第二辊子182、184上。
[0080] 如图2及图6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拉伸件102的第一端104可耦合于第二启动把手72上。拉伸件102可从第二启动把手72向上延伸到绳轮组件100。如图6所示,拉伸件102可啮合第一辊子182,并向下延伸到第二毂体32。拉伸件102接下来可啮合旋转耦合于第二毂体32(比如在第一滑套152上)上的第三辊子(未图示),并再次向上延伸到绳轮组件100。最后,拉伸件可啮合第二辊子184,并向下延伸到第二毂体32,拉伸件102的第二端106可与其耦合。在这种配置中,由于绳轮组件100相对第二毂体32的第二滑套154来固定,因而在第二启动把手72纵向转移后,第一滑套152可沿着下杆条16来纵向转移。
[008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绳轮组件100的尺寸及配置可成为:沿着下杆条16来纵向转移。因此,第二延长沟道74,或者相似配置的其它沟道,可沿着下杆条16,至少处于第二毂体32与中间毂体34的中部,从而使绳轮组件100可沿着沟道来纵向转移。在这种配置中,如下所述,第二滑套154及绳轮组件100可对应于第一启动把手70的移动,沿着下杆条16来移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滑套154及绳轮组件100可沿着下杆条16一同移动。例如,第二滑套154与绳轮组件100之间的空间可在转移发生期间保持恒定。图6表示第一延长件80、上杆条18、及第二延长件82的一个示例空间及配置。
[0082] 现在参见图7,第二毂体32可配置成:使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可嵌入其内。如图7所示,多个耦合销可用于将第二多肋筋50耦合到第二毂体32上。最好,当处于嵌入位置时,第一滑套152的耦合销190可与第二滑套154的耦合销190基本处于同一高度。因此,如图7所示,第二滑套154可被配置成:包括一对对置台肩192,从而使第二多肋筋50可耦合于第二滑套154上。台肩192的尺寸及配置最好成为:当第二毂体32处于嵌入位置时,使处于其内的耦合销190基本处于与第一滑套152的耦合销190相同的高度。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可利用本文所述内容进行各种配置及变动。
[008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可还形成一个啮合表面,并包括一个使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的啮合表面摩擦性啮合下杆条16的固件。例如,紧固件可以是一个夹子或者螺钉,将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夹固到下杆条16的外表面22上,比如夹固到第一与第二延长沟道20、74所形成的脊棱上。
[0084] 此外,紧固件可使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在第一与第二延长沟道20、74内扩张,从而摩擦性啮合下杆条16。这样,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可处于一个相对下杆条16固定的位置。利用这一特性,当伞具10移动到开启位置62及延伸位置64后,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的摩擦性啮合便可将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的位置保持在对应的第二位置168、172上。
[0085] 如上述相对图4与图7所述,第二毂体32可至少包括第一毂体部件或者滑套152以及第二毂体部件或者滑套154。这样,第二毂体32可称为一种“分裂”或“嵌入”毂体。如图8的仰视立体图所示,第二毂体32是一种“分裂”体,因为它包括一个以上的部件,而且是一种“嵌入”体,因为至少部分第二滑套154可置于第一滑套152的穴孔或者凹口内。另外,第二毂体32可配置成:使第一滑套152置入第二滑套154的一个凹口内。此外,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可各自包括穴孔或者凹口,其它滑套152、154的某些部分可容纳于内。
[0086] 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之间的这种配置可具有多种美学与机械长处。例如,不仅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可产生一种流线型及集合型外观,而且某些实施方式的集中装配可使伞具肋筋结构产生更大的结构刚性。
[0087] 现在参见图9,该图表示图8所示的第二毂体32的截面图。如图所示,第二滑套154可包括一对对置台肩192,它的圆周直径可与第二滑套154对置。对置台肩192可容纳于第一滑套152的嵌套穴210内。因此,第一滑套152可包括对应数量的嵌套穴210,比如,配置第二滑套154所需的数量。嵌套穴210及对置台肩192可被配置成提供一种当第二滑套154嵌入第一滑套152内时极为紧固的配合。
[0088] 尽管嵌套穴210与对置台肩192的侧面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是平直的,但在配置嵌套穴210与台肩192时,也可以采用其它联特性。此外,如图9所示,第一滑套152可包括一个对置贴合件212,它可被配置成贴合对置台肩192的顶部表面2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对置台肩192的顶部表面214可被配置成包括可匹配对置贴合件212的对应特性的特性。可实施其它各种修正,从而便于第二毂体32的内连接与稳定性。
[0089] 根据某些实施方式,第二滑套154及第一滑套152可包括对应的匹配表面,从而便于第一与第二毂体部件或滑套152、154互相嵌入。这些结构物可使第二滑套154在处于嵌入位置时相对于第一滑套152维持一个大致固定的取向。例如,如上所述,第二滑套154的顶部表面214在对置台肩192容纳于嵌套穴210内时,可匹配对置贴合件212。
[009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嵌套穴210可配置成具有一个对应于对置台肩192的高度的深度。因此,当第一与第二毂体部件或滑套152、154处于嵌入位置时,顶部表面214可匹配贴合件212,而第一滑套152的下表面216则可贴合第二滑套154的上表面218。
[0091]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可被配置成:使纵向均匀地分布在第一与第二毂体部件或滑套152、154的中间。这样,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滑套154沿着伞具杆条处于固定位置时,第一滑套152所施加的重量或者向下力便可沿着第二滑套154的上表面218与顶部表面214来使其均匀承受,而不是在第二滑套154的分散位置上形成点负荷。伞具部件的损坏及翘曲可由此而得到缓解及/或防止。
[0092] 图10A-C表示第二滑套154的实施方式示例。如图10A的立体图所示,对置台肩192可被配置成包括一对纵向侧壁230。各对置侧壁可包括一个孔眼232,配置成容纳一个销件,从而连接伞具肋筋与一个对置台肩192。尽管图10A所示的实施方式表示孔眼232沿着对置侧壁230的上部区域来分布,但孔眼232可基于对置台肩192的配置,而处于任何适当的位置上。
[0093]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对置台肩也可包括锥体部240。如上所述,锥体部可代表对置台肩192的一个特性,即,当处于嵌入位置时,可帮助保持第二滑套154相对第一滑套152的一个大致固定的取向。如下所述,锥体部240可匹配第一滑套152的一个对应的结构。如图10B所示,锥体部可大致纵向沿着对置台肩192的内部区域来延伸。如图10C所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锥体部240可大致平坦,而且可从第二滑套154的中心252的一个圆周250,来大致垂直延伸。
[0094] 根据其它实施方式对置台肩192可包括凹口260,用于容纳与其连接的肋筋的远端。凹口260最好对应于容纳于其内的肋筋的宽度。此外,凹口260应该还被配置成使肋筋远端相对于销件来枢转。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肋筋远端可形成一种叉形件,对置台肩192可枢转耦合于内。
[0095] 此外,如图10C所示,第二滑套154可还包括一个导270,用于使第二滑套154与伞具杆条相耦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块270可用于大致固定第二滑套154相对杆条的垂直或旋转取向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如上所述,伞具的某些实施方式可配置成:第二滑套154相对杆条固定。另外,导块270可用于引发第二滑套154沿着该导块进行运动。
[0096] 如图10C的实施方式所示,导块270可配置成T-形件,而且可自选包括一个连接孔272。连接孔272可被配置成容纳一个螺钉、螺栓、一个纵向杆或者其它结构物,用于将导块270固定到伞具杆条上。这样,根据杆条的配置,它可包括一个轴向孔槽或者一个孔眼,导块270可通过它被容纳,而且根据第二滑套154是否固定,连接手段可固定第二滑套154相对杆条的轴向位置及/或取向位置。
[0097] 现在参见图11A-B,该图表示图8所示的第一滑套152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滑套152可包括一个耦合孔280。耦合孔280可处于第一滑套152的相邻的内圆周上。这样,如上所述,当第一滑套152相对杆条滑动时,耦合孔280可用来容纳一个导向杆或杆条,可用于保持第一滑套152相对杆条的相对轴向取向,从而使相对轴向或者转动取向相对于杆条保持基本稳定。然而,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内圆周282可包括一个导块,比如第二滑套154或者其它手段的说明所示,从而保持结构刚性及第一滑套相对杆条的对中性。
[0098] 如图11B所示,第一滑套152的仰视图表明,嵌套穴210可大于肋筋连接穴290,从而适于对置台肩192的尺寸。此外,嵌套穴210还可包括对应于第二滑套154的锥体部240的锥体部292。此外,如上图9所述,对置贴合件212及下表面216最好包括一个足够的表面区域,用于匹配对应的第二滑套154的顶部表面214及上表面218。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对置贴合件212、对置台肩192的配置以及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的顶、底匹配区的配置可减少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的任意部位上的应力集中。
[0099]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伞具10可被配置成只包括第一启动把手70。第一启动把手70,如本文所述,可用来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启动把手70可沿着第一延长沟道20来纵向转移,而且对应于第一启动把手70的纵向转移,至少第一毂体30可产生一个对应的纵向转移,从而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
[0100]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及本发明的操作,伞具10可包括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启动把手70的纵向位移可引发第一毂体30的一个对应的纵向转移,从而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此外,第二启动把手72的纵向转移可引发第二毂体32的一个对应的纵向转移,从而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开启位置62移动到延伸位置64。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可沿着下杆条16来移动,并至少部分处于第一与第二延长沟道20、74的对应的一个之内。
[0101] 根据第三及优先实施方式和操作,伞具10可包括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的纵向转移可引发第一与第二毂体30、32中对应的一个的对应纵向转移。然而,在第三及优先实施方式中,第二毂体32可包括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这样,第二启动把手72的纵向转移可在第一与第二滑套152、154之间引发相对运动。例如,第一滑套152可以在第二毂体32的运动期间,以高于第二滑套154的速度来上升。
[0102] 第三及优先实施方式还可包括第一与第二延长件80、82。如上所述,第一延长件80可耦合于第一毂体30与第一启动把手70上,从而确保第一毂体30的位置相对第一启动把手70的位置固定。这样,第一启动把手70的下行垂直转移可直接产生第一毂体30的对应的下行垂直转移。当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时,可产生该示例性运动。
[0103] 根据第三及优先实施方式的其它方面,第二延长件82可耦合于绳轮组件与第二毂体32上。第二延长件82的下端110可耦合于第二毂体32的第一或者第二滑套152、154上。然而,在第三及优先实施方式中,第二延长件82可耦合于第二滑套154上。这样,绳轮组件100的位置可相对于第二滑套154的相对位置而固定,并在第二启动把手72的纵向转移之后,使第一滑套152沿着下杆条16来纵向转移。
[0104] 此外,第三及优先实施方式还可包括二个杆对150,它们可耦合于第二滑套154、中间毂体34、以及第一多肋筋40中对应的一个上。当第一启动把手70向下垂直转移时,第一毂体30可对应地向下垂直转移,从而可使伞篷支撑框架14从关闭位置60向开启位置62扩张。在这一扩张过程中,由于杆对150与可固定地安装于下杆条16上的中间毂体34耦合,因而第一与第二多肋筋40、50的第一端42、54可互相相对移动(其第二端44、54径向向外运动)。这样,在伞篷支撑框架14从关闭位置60移动到开启位置62的期间,第一毂体30与第二毂体32便可互相相对汇聚。此外,在扩张期间,绳轮组件100的位置可相对于第二毂体32的相对位置而固定。这样,第二毂体32的向上垂直转移可至少部分受到可连接绳轮组件100与第二毂体32的第二延长件82的尺寸限制,还可至少部分受到绳轮组件
100与中间毂体34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在操作中,当绳轮组件100移动到相邻或低于中间毂体34的位置后,便可达到开启位置62。
[0105]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伞篷支撑框架14达到开启位置62后,第二启动把手72可向下纵向转移,从而将拉伸件102拉过绳轮,由此使第一滑套152从第二毂体32的嵌入位置升起。第一滑套152的运动可引发第二多肋筋50的所保留的一个160的对应运动。该运动可使第一多肋筋40上升到延伸位置64。最后,第一与第二启动把手70、72可利用紧固件,来固定到相对下杆条16的位置上。
[0106] 现在参见图12,所示的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包括一个伞具杆条300,配有一个嵌入毂体301,它包括一个上毂体部件302、一个中间毂体部件303及一个下毂体部件304。如该图及表示本发明的嵌入毂体的其它图所示,嵌入毂体的总外形及毂体部件的形状为:
产生一种嵌入毂体,其外形大致类似于一个单独的毂体。
[0107] 上毂体部件302可称为主毂体,包括肋筋306与其铰接的多个凹口305。毂体部件302还包括大致径向延伸的凹口307,用于容纳其它二个毂体部件的突出件或者轭架类似件308。各轭架突出件308配有一个可铰接于内的肋筋。因此,如图2所示,中间毂体部件303包括一个滑动安装于杆条300上并支撑轭架类似件308的环圈309。肋筋310铰接于中间毂体部件303的轭架类似件308上。
[0108] 下毂体部件304同样包括一个滑动安装于杆条300上的环圈311,并包括一个配有穴孔313的壳体312,从图13可明显看出,它用于容纳中间毂体部件的环圈309,而且其形状可使中间毂体部件紧密嵌合于内。下毂体部件304的类似于轭架的部件308围绕枢转点315铰接性配有肋筋314,如图13所示。图12与图13中的肋筋可类似安装。
[0109] 轭架部件308及所嵌合的凹口的形状及尺寸可以改变,但典型情况下类似于上述图8至图11B所示。
[0110] 从图12及图13可看出,上毂体部件302配有四个肋筋306,中间毂体303则配有二个肋筋310,而下毂体部件304则配有二个肋筋314。
[0111] 参见图14及图15,它们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伞具,配有图12及图13所示实施方式的嵌入毂体。图14与图15中相同于图12与图13的同一参照号表示同一工件。
[0112] 图14表示肋筋306a、310a及314a,它们所配有的图15所示的伞篷被标为316。这些伞篷肋筋分别涉及毂体部件302的肋筋306、毂体部件303的肋筋310及毂体部件304的肋筋314。很明显,各毂体部件经由肋筋来连接它自己的伞篷肋筋组。
[0113] 在使用中,伞具由第一机构开启,比如图1至图6所示的轨道机构,或者用绳子与绳轮来开启到图14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上,相关的伞篷肋筋306a得到开启或使用。在使用附加毂体部件时,这些肋筋最好保持在该位置上。例如,在启动中间毂体部件303后,便可使肋筋310从其原开启或使用位置来下降。此外,启动下毂体部件304后,还可向下拉动肋筋314a的位置。因此,伞具大致具有图15所示的形状,其中,伞篷肋筋的顶部317处于地面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就所形成的伞具轮廓而言,伞篷将形成锯齿状或曲折状。
[0114] 图16及图17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同样,同一参照号表示同一部件,而且主毂体400现在处于上毂体部件401与下毂体部件402之间的中间毂体位置。
[0115] 该嵌入式毂体设置的操作性类似于上述图12至图15所示,但就图16及图17所示的位置及肋筋设置而言,伞篷的轮廓将会不同。
[0116] 图18是图16及图17所示的主毂体部件400的俯视图。该图中,与其它附图相同的工件采用同一参照号。
[0117] 这样,所示的毂体部件包括多个大致径向延伸的凹口501,用于容纳肋筋(未图示),还包括多个其它凹口502,用于容纳其它毂体部件的轭架类似件503。
[0118] 尽管本文中通过某些优先实施方式与示例说明了这些发明,但业内人士应知,本发明不限于专披露的实施方式,包括其它已变动了的实施方式及/或发明用途及其改进等。此外,尽管本文详细说明了发明的各种变动,但业内人士可基于本说明来实施处于本发明范围内的其它修改。此外,也可以进行实施方式的特定性能及方面的各种组合或分组合,而且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应理解的是,所示实施方式的各种特性及方面可组合起来或互相取代,从而形成所示发明的各种方式。因此,所述本发明的至少某些范围不应受上述专门披露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