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定连接件

申请号 CN02811676.3 申请日 2002-05-03 公开(公告)号 CN1520265A 公开(公告)日 2004-08-11
申请人 维尔克鲁工业公司; 发明人 亚历山大·J·尼布; 理查德·J·施密特; 布赖恩·万本斯霍滕; 威廉·L·休伯; 小华莱士·L·库尔茨; 埃内斯托·S·塔凯奥尔;
摘要 一种 接触 连接件的双稳定钩部件(20)能够被弯曲成、并保持于稳定的凹下 位置 。另一个稳定的位置使其能够与相配合的部件(例如环部件22)初始 啮合 。凹下位置将啮合加强张 力 施加到该啮合的环状件(28),并在一些情形下迫使钩状件(24)的端部(38)进入彼此的邻近区域,以固定该连接件并形成一种弯曲的接触连接件,该接触连接件在啮合时,能够更好地与例如穿着者的身体轮廓的下面的曲面相一致。吸收物品具有这种双稳定连接系统(48)。
权利要求

1.一种接触连接件包括钩部件(20)和环部件(22),每个钩 状和环部件在其作用面具有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与另一部件的裸露元 件(24、28)相啮合的裸露元件(24、28);
钩和环部件(20、22)之一包括表面(50、64、68、70、84), 该表面双稳定于用于与该钩和环部件的另一个的作用面初始啮合的第 一稳定形式(例如,见图1)以及用于固定该钩和环部件的另一个的 初始啮合后的的稳定的凹下形式(例如,见图2)之间;
钩和环部件(20、22)的另一个具有弹性衬背(26、30),该衬 背适用于在啮合时与所述的钩和环部件之一的凹下形式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双稳定表面 (50、64、68、70、84)在其稳定的凹下形式中固有地为半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双稳定表面 (50、64、68、70、84)在其稳定的凹下形式中固有地为半椭球形。
4.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钩部 件的裸露元件包括钩状件(24、62),每个钩状件具有带可啮合头部 (38)的自由端(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双稳定 表面处于其第一稳定的形式(例如图1)时,至少两个相邻的钩状件 (24、62)的头部(38)比该双稳定表面处于其稳定的凹下形式(例 如图2)时彼此分开得更远。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双 稳定表面处于其稳定的凹下形式时,至少两个相邻的钩状件(24、62) 的头部(38)彼此相接触。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该钩部件的裸露元件包括菌形钩状件(2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钩状件(24) 的头部(38)具有平坦的上表面。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该双稳定表面(50、64、68、70、84)具有钩部件(20、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钩部件 (60)具有与薄片形式的基底(64)一体模制形成的钩状件(62), 该基底在两正交平面内具有曲率。(见图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底(64) 为两种不同材料的层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底(64) 具有用与钩状件(62)相同的树脂形成的上表面(66),以及用具有 与形成基底上表面和钩状件的材料的不同物理性质的第二种材料形成 的下表面(68)。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形成该基 底下表面(68)的材料比形成上表面(66)的材料更具有刚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底的 下表面(68)为具有形状记忆的预成形材料,例如弹簧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底(64) 永久地变形以具有其双向弯曲形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双稳定 表面具有封装在该基底(64)上表面(66)和下表面(68)之间的预 先弯曲的金属带(70)。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钩部件 具有基底(80),该基底具有与钩状件一体模制的树脂的上表面(82) 以及由层压到树脂上的金属带(84)形成的下表面。(见图18A)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树脂表 面(82)和金属带(84)都沿凸起的双稳定区域(86)的各边折叠, 以形成覆盖裸露钩状件的两侧凸缘(88)。
19.一种吸收体包括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接触连接件 (48),被设置成用于固定该吸收体。(例如,见图13和图14)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尿布、妇 女卫生用品或者失禁用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接触连接件(48) 被设置成,用处于其稳定的凹下形式的双稳定表面延伸超过穿着者身 体下面的弯曲表面,该双稳定表面用于使接触连接件与穿着者相一 致。
22.一种训练裤,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18所述的接触连接 件,设置成固定该训练裤。
23.一种医用服装,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18所述的接触连 接件,设置成固定该医用服装。
24.一种以可释放的方式将一种物体固定在下面的弯曲表面上的 方法,该方法包括:
握住一对固定在该物体上的接触连接部件(20、22)中的一个, 所握住的部件具有作用面和表面(50),该表面双稳定在用于与该对 接触连接部件中的另一个的作用面初始啮合的第一稳定的形式(例 如,见图1)以及用于固定该接触连接部件的另一个的初始啮合的稳 定的凹下形式之间(例如,见图2);
当被握住的部件的表面(50)处于其第一稳定的形式时,将另一 部件的作用面与所握住的部件的作用面相接触;以及
当部件(20、22)的作用面相接触时,迫使所握住的部件的双稳 定表面改变到其稳定的凹下形式,以将该部件固定在啮合中,并使握 住的接触连接部件与下面的弯曲表面相一致。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物体包括服装, 并且下面的弯曲表面为穿着者的身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服装为尿布。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接触连接件,并特别涉及双稳定的接触连接件(例如, 具有钩状件和环状件的连接件)以及包括这种该连接件的物体。

背景技术

许多连接系统,例如尿布连接系统,包括钩和环系统以便于容易 连接和释放。钩部件通常包括具有许多伸出的钩状件的平坦塑料薄 片,该薄片与从相应的环部件上伸出的许多环状件相啮合。在与相应 的环部件啮合时,平坦的钩状件衬背基本上保持平坦。这种钩和环连 接系统主要依靠防止松脱的剪切。使用者的力使钩状件啮合到相应 的环状件中,而在钩部件或环部件中都没有尺寸变化。更具体地说, 钩部件和环部件在整个啮合过程中倾向于保持平坦或者仅绕单个轴线 弯曲。
由于剪切力防止钩和环连接系统的松脱,钩和环部件通常使用剥 落力彼此分开。然而,由于没有对剥落力的阻力,钩和环连接系统容 易意外地、并常常是在不希望的时候松脱。
需要或期望一种具有改进的连接特性的钩和环连接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连接特性的接触连接件系统。该改进 的连接特性归功于一种结构,其利用用于施加到该产品的力以及相应 的钩部件和环部件的三维几何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接触连接件包括钩部件和环部件,而每 个钩部件和环部件在其作用面上具有用于以可释放的方式与其它部件 的裸露元件相啮合的裸露元件。钩部件和环部件之一的作用面具有一 表面,该表面双稳定在用于与钩部件和环部件中的另一个的作用面的 初始啮合的第一稳定形式和用于固定钩部件和环部件的另一个的初始 啮合的稳定凹下形式之间。钩部件和环部件中的另一个具有弹性衬 背,该衬背适用于在啮合中与钩部件和环部件的凹形相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稳定表面在其稳定的凹下形式中固有地为半 球形或者半椭球形。
在本优选形式中,钩部件的裸露元件包括钩状件,每个钩状件具 有一个自由端,该端具有可啮合的头部。优选地,在双稳定表面处于 其第一固定形式时,至少两个相邻钩状件的头部彼此比在双稳定表面 处于其稳定的凹下形式时相互离开得更远。理想地,在双稳定表面处 于稳定的凹下形式时,至少两个相邻钩状件的头部彼此接触。
对于一些应用,钩部件的裸露元件包括菌形钩状件。例如,这些 菌形钩状件可以具有扁平的上表面。
在一些情形下,双稳定表面具有钩部件。
根据另一方面,接触连接件包括钩部件和环部件,而每个钩部件 和环部件在其作用面上具有裸露元件,以用于与其它部件的裸露元件 的可释放啮合。钩和环部件之一的作用面具有一个表面,该表面双稳 定在用于与钩和环部件中的另一个作用面初始啮合的第一稳定形式和 用于固定钩和环部件中的另一个初始啮合的稳定的凹下形式之间。钩 部件的裸露元件包括钩状件,并且在双稳定表面处于其稳定的凹下形 式时,至少两个相邻的钩状件的头部彼此相接触,以固定所啮合的环 部件元件。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接触连接件包括一对可释放的啮合部件,每 个该部件在其作用面具有裸露元件,以用于与另一部件的裸露元件的 可释放啮合。该部件中的一个的作用面包括一个表面,该表面双稳定 在用于与另一部件的作用面的初始啮合的第一稳定形式和用于固定另 一部件的初始啮合的稳定的凹下部件之间。该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裸 露元件包括菌形钩状件。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部件之一的裸露元件包括裸露的纤维, 该纤维用于被钩状件啮合。在另一情形下,两部件的裸露元件包括可 以自啮合的菌形钩状件的阵列。
上述接触连接件系统被用于各种物品。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下,吸 收物品(例如,尿布、妇女卫生用品、或者其它失禁用品)设置有所 述特性的接触连接件以固定该吸收物品。优选地,设置接触连接件以 伸过穿着者身体下面的弯曲表面,而双稳定表面处于其稳定的凹下形 式,以使接触连接件与穿着者相一致。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连接系 统设置于训练裤或医用服装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以可释放的方式将物品固定 于下面的弯曲表面上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夹持固定在该物体的一对接 触连接件部件中的一个,所夹持的部件具有包括一个表面的作用面, 该表面双稳定在用于与另一对接触连接部件的作用面的初始啮合的第 一稳定形式和用于固定另一接触连接部件的初始啮合的稳定的凹下形 式之间。由于所夹持部件的表面处于其第一稳定形式,而另一部件的 作用面与所夹持部件的作用面相接触。由于与该部件的作用面相接 触,使得所夹持部件的双稳定表面被迫变换到其稳定的凹下形式,从 而将处于啮合中的该部件固定,并使所夹持接触连接件部件与下面的 弯曲表面相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包括服装(例如尿布),而下面的弯 曲表面为穿着者的身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形成如这里所述的双稳定连 接件产品的方法。
附图和下面的说明书中阐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 节。本发明的其它特性、目的和优点将根据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 求而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接触连接件部件初始啮合时接触连接件部件的侧视图, 其中双稳定钩部件处于稳定的凸起形式。
图2为完全啮合后的接触连接件的侧视图,此时双稳定钩部件处 于其稳定的凹下形式。
图3为接触连接件处于位置的侧视图,此时钩部件与环部件 相啮合。
图4-6分别地相应于图1-3,但是示出钩状连接件的第二实施 例。
图7为一种单个的、J形钩状件的侧视图。
图8和9分别地为一种单个的、菌形钩状件的侧视图和前视图, 该钩状件具有一个有平坦上表面的头部。
图10到图12为双稳定部件的菌形钩状件的阵列的顶视图,而其 钩部件分别地处于平坦的、凸起的、凹下的形式。
图13示出了与一次性尿布上的环部件初始啮合时的一种双稳定 钩部件,而钩部件处于稳定的凸起的位置。
图14示出啮合后的图13所示尿布连接件,而钩部件处于稳定的 凹下位置。
图15为另一种双向固定的钩部件的侧视图。
图16A-16C为图15所示的钩部件沿图15中线16-16的可选 的截面。
图17示出了图15所示的钩部件,该部件结合于尿布垂片中。
图18A和18B示出了分别地处于稳定的凸起位置和稳定的凹下 位置的另一种双稳定的钩部件。
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用于形成双稳定的钩部件带的方法和 装置。
图20为沿图19中线20-20的截面视图。
在各附图中,同样的参考标号表示同样的元件。
定义
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下面的各种术语或短语将包含下列含义。
“双向稳定”指一种物体呈现两种稳定形式中的任何一种的能 力,以及由于外力施加而在这两种形式之间交替的能力。“稳定形式” 是指,一旦实现了该形式,该物体将保持在该形式,除非有外力作用 于该物体。
“凹下”和“凸起”使用它们的传统意义,它们在垂直于公共点 处平面的两垂直平面中至少要有一些曲率。两平面的曲率不必相等, 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与下面的表面理想的相一致,或者一种特定的 双稳定特性,都可以要求该平面中的一个的曲率相对于另一正交平面 中的曲率比较小(即,具有一个较大的曲率半径),以使得接触连接 件基本上与一个具有相当大曲率半径的表面相一致。
“弹性”指材料柔顺并易于与和该材料相接触的物体的总的形状 和轮廓相一致。
“固有曲面”是在没有外部作用力时,在放松状态下弯曲的表面。
“固有非平坦表面”是在没有外部作用力时,在放松状态下不平 坦的表面。
“纵向”和“横向”具有它们的习惯上的意义,并由图1到图9 中的纵向和横向轴所示出。该纵向轴处于连接件系统所连接到的物体 的平面,并且在该物体被穿上时,大体上平行于将一个站立的穿着者 分成左右两半身体的垂直面。横向轴位于大体上垂直于纵轴的物体的 平面。
“剥落力”指这样的力,它要将两相邻接的部分沿相反方向彼此 分开并大体上垂直于两部分的连接平面。
此处所用的“个人服装”,包括尿布、训练裤、游泳衣、吸汗内 衣、成人失禁用品、妇女卫生产品、医用服装等。术语“医用服装” 包括医用(即,保护和/或手术用)衣袍、帽子、手套、被单、面罩、 血压袖套、绷带、兽医产品、殡仪用品等。
聚合物”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均聚物、共聚物,例如嵌段、接 枝、无规和交替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以及其混和与变性。而且, 除非另外特别限定,术语“聚合物”应当包括材料的所有可能几何结 构。这些结构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全同立构的、间同立构的和不规则 对称的。
“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以可释放的方式啮合”及其变化指 两元件相连接或可以相连接得使该元件在没有施加到其中一个或两个 元件上的分离力时倾向于保持在一起,该元件能够分开而没有明显的 永久变形或断裂。所需的分离力通常高于穿用该吸收服装时受到的 力。
“剪切力”指在两部分的平面之间产生相反的但平行滑动的力。
“热塑性”描述了一种材料,该材料遇热变软,并在冷却到室温 下时回到非软化状态。
这些术语可以在本说明书的余下部分用另外的语言定义。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一种钩和环紧固系统48,该系统利用钩和环 部件的三维几何形状以及为增加的安全性而使用的力以将产品用于穿 着者。这种钩和环连接系统48特别适合于用于一次性吸收体,例如 尿布、训练裤、妇女卫生用品、失禁产品、其它个人保健或健康服装, 包括医用服装等。
钩部件20和环部件22能够设置在一起,以通过可释放的方式彼 此相连接,或以可释放方式彼此啮合。钩部件20具有许多单个的钩 状件24,该钩状件大体上垂直地从弹性钩状件衬背材料26伸出。半 刚性层27连接到弹性钩状件衬背26以使得钩状件从其伸出的钩部件 20的表面能够形成稳定的凸起的(图1)和凹下的(图2)结构。类 似地,环部件22具有许多单个的环状件28,该环状件大体上垂直地 从弹性的环状件衬背材料30上伸出。当与凸起形式(图1)的钩部件 的初始接触时,一些单个的钩状件24与环状件相啮合。当钩部件顺 次地咬入其凹下位置32时,这种啮合是递增的,并且其它的钩状件 和环状件相啮合以增加连接的强度。当钩部件移向其凹下的稳定位置 时,相邻钩状件的可啮合头部之间的横向间距减少,以使相啮合的环 状件或纤维被夹住。在钩部件20通过拉伸其环状件而迫使环部件22 的衬底偏转时,在所啮合的纤维中的张力也增加。这种张力也能够有 助于确保连接。
当需要时,通过将钩状件衬背材料26从凹下位置32(图2)弯 曲到平坦位置34(图3)或凸起位置36(图1),分开相啮合的钩状 件24和环状件28所需的力能被减少。
图4到图6示出钩部件20,该部件具有J状钩状件24而不是图 1到图3所示的菌形钩状件24。具有J形钩状件24的钩部件20能够 以和具有菌形钩状件24的钩部件20相同的方式与环部件22啮合和 分开。事实上,任何钩形形状都能够与本发明的钩部件20一起使用。 合适地,单个钩状件24在各钩状件24的自由端40具有可啮合的头 部38。该头部38能够为平坦的(图1到图3,图8和图9)、圆的(图 4到图7)、或者任何其它的合适形状。这里所示的菌形钩状件具有 平顶的圆形头部38,并且从横向上(图8)看起来与从纵向上(图9) 相同,在此情形下,钩状件24的杆42自上向下看为合适的圆形和方 形。可选地,钩状件24的杆42能够为椭圆形的、矩形的、三形的 或任何其它的合适形状。这种菌形钩状件的一个例子为可以由新罕布 什尔州曼彻斯特市的Velcro USA公司提供的CFM 60-1002(0.06)。 这种特定的钩部件20具有从衬背26伸出的钩状件24的阵列,而钩 状件24沿两个方向排列以形成行。在图1到图8中,纵向由箭头44 标出。术语“横向”是指垂直于纵向的方向。在图9中横向用箭头46 表示。在许多尿布连接件中,钩状连接部件的横向通常与穿着者的腰 围平行,而连接部件的纵向平行于穿着者的脊椎。钩状件24能够被 构造成其它几何形状,以使与可用的环状件28的啮合最优化。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凸起”和“凹下”用于指钩部件20的 侧面。当钩部件20处于被连接的钩状件24从其伸出的凹下位置32 时,钩部件20的凹形理想地弯曲以在钩部件20处舒适地配合穿着者 身体的曲率。
环部件22的单个环状件28能够被缝纫、缝合或以其它方式连接 到或伸过环状件衬背30,该衬背能够合适地由无纺布材料制成。这样 连接的单个环状件28能够由纱或纤维束制成。一旦该环状件28形成, 形成该环状件28的纤维能够通过用热和/或粘合剂或其它合适的方式 将该纤维粘合到环状件衬背30而固定在位。这种合适的环部件22也 可以由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市的Velcro USA公司提供。单个环状 件28能够可选地形成为例如纺粘无纺布或人造经纤维粗梳织物无纺 布的纤维无纺布的整体部分。这些无纺布能够使用现有技术的已知方 法绉纱或起皱,以在纤维结构内形成形式完备的环状区域。另一种用 于制作环部件22的材料的适当类型为“点非粘合”材料。点非粘合 材料为具有连续热粘合区域的纤维,该纤维形成多个不连续的非粘合 区域,并详细地描述在Stokes等人的美国专利No.5858515中。
钩状件衬背26包括半刚性层27,以产生增强的连接特性。图10 示出了钩状件衬背26上的多个菌形钩状件24的顶视图,其中钩状件 衬背26处于平坦位置34。图11示出了同一菌形钩状件24的顶视图, 而钩状件衬背26处于凸起位置36(也见图1)。当钩状件衬背26处 于所示的凸起位置36时,钩状件24的头部38彼此分开比钩状件衬 背26为平坦的或凹下时更大的距离。当钩状件衬背26处于凸起位置 36时,由于增大的间距,环部件22的环状件28能够更容易地与环状 件24相啮合。
一旦环状件28插入钩状件24之间,钩状件衬背26能够被弯成 曲或咬住成凹下位置32以与钩状件24相啮合。在凹下的钩状件衬背 26上的钩状件位置的顶视图示于图12中。如能够由图2和图12所见, 当钩状件衬背26处于凹下位置32时,钩状件24的头部38比当钩状 件衬背26处于其不稳定的平坦或稳定的凸起形式时彼此更靠近。合 适地,在凹下位置32相邻钩状件24的头部38彼此相接触,从而完 全地使环状件28夹在相邻钩状件24之间。钩状件衬背26为弹性的, 并包括足够的刚度,以在用户迫使钩状件衬背26变成其凸起形状之 前保持凹下形状。
为将钩状件衬背26“咬住”成凸起位置26或凹下位置32,需要 一个合理数量的能量。所需能量数量应足够小,以使一个典型的用户 能够克服衬背26的内部稳定力而不过分用力,而又足够大以避免由 于正常使用时施加到连接件上的力,例如在婴儿穿着时施加到尿布连 接件上的力,而导致的意外形式的发生。优选地,连接钩状件衬背26 所需力应与触发通常的电灯开关的力具有相同量级。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钩状件衬背26具有固有的弯曲 表面50(例如固有的部分球形或椭球形表面),并能够无论处于稳定 的凹下位置32或稳定的凸起位置36但在没有保持力的情况下不会处 于任何其它状态(例如,平坦的状态)。在另一个例子中(未示出), 双稳定钩状件衬背能够在平坦稳定位置(如图3中所示)和稳定的凹 下位置(如图2中所示)之间变换。
半刚性层27能够是或者连接到钩状件衬背26的分开的层,或者 用作钩状件24从其上伸出的整个钩状件衬背26。例如,图1和图2 的半刚性层27形成部分的球形或椭球形表面50。用于该半刚性层27 或半刚性层衬背26的合适的材料包括金属、层压制品和/或从聚酰胺、 聚酯、聚烯(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或其它合适材料中选出的热 塑性聚合物。例如,弹簧带可以被热处理以显示双稳定性质,并且 此后,或者嵌入、或者连接到钩状件衬背26中。如果钩状件24与弹 性钩状件衬背26一起形成,或者以其它的方式粘接到弹性钩状件衬 背26,该弹性钩状件26衬背能够粘结到半刚性层27,例如半刚性的 部分球形或椭球形表面50,或者任何能够由扁平材料形成的三维形状 的表面,以使得钩部件20能够弯曲并保持于凹下位置32或凸起位置 36。半刚性层27能够是或者连续的或者不连续的,以使得半刚性层27 能够覆盖钩部件20的整个表面,或者仅仅覆盖钩部件20的中心部分, 或者仅仅覆盖钩部件20的一个边沿部分,或者钩部件20的任何其他 合适的部分。
优选的钩部件20通常在每厘米上具有约16到约620个之间的钩 状件,更优选地在每厘米上具有约124个到约388个之间的钩状件, 并希望在每厘米上具有约155到约310个之间的钩状件。钩状件24 合适地具有一个从约0.00254厘米(cm)到约0.19(cm)之间的高度, 优选为从约0.0381cm到约0.0762cm之间。该钩状件可以用由从聚酰 胺、聚酯、聚烯烃(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或其它合适材料中选出 的热塑性聚合物模制或挤压出。同样地,钩状件衬背材料26,不包括 半刚性材料,能够由这些中的任何一个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 因为钩状件24和钩状件衬背26通常由相同的材料在同一工艺中产 生,例如Fischer在美国专利No.4794028中所阐述的连续模制方法, 该专利通过参考结合在此。钩状衬背材料26通常地具有一个在约0.5 毫米(mm)到约5mm的范围之间的厚度,优选在约0.8mm到3mm 的范围之间,而组合的衬背和钩状件具有在约20克每平方厘米到约70 克每平方厘米的范围之间的基准重量。钩状件24在钩状件背衬26上 空间地设置成行,或者任何其它的合适构形。
例如,当连接系统48被用于一种诸如尿布的吸收物品时,钩部 件20连接到该物体的第一部分52,而环部件22连接到该物体的第二 部分54。可选地,环部件22能够覆盖该物的整个表面,而钩部件仅 连接到该物的一部分。如图13所示,在连接环部件22和钩部件20 之前,钩部件20处于其稳定的凸起形式36。如图14所示,在钩部件 20和环部件22相连接时,钩部件20处于凹下位置32,这有助于使 连接系统的轮廓成为穿着者身体的形状。
因此,连接系统48使用用户所提供的能量以控制连接件的形式, 从而啮合并使环部件22的环状件28夹持在钩部件20的钩部件24中。 结果产生了一种具有改进的紧固特性的三维连接系统48,该系统也能 够被优化以符合穿着者。
钩部件20能够被弯曲为部分的球形表面,因此使得钩状件头部、 径向地扩展或收缩为凸起或凹下模式。钩状件24能够为平顶钩状件、 J形钩状件、或者任何其它合适形状的钩状件。在所示系统中,钩部 件由衬背支撑,该衬背迫使钩部件或者为凸起的、或者为凹下的,但 却不允许该钩部件在啮合后处于平坦状态。这种系统需要一个合理数 量的能量以从凹形变为(snap)凸形,反之亦然。
接触连接件部件连接到例如尿布。消费者得到尿布(或者具有上 述钩和环连接系统的其它产品),而双稳部件相对于其作用面处于凸 起状态。消费者用足够的力将双稳部件压到另一部件的作用表面,以 将该双稳部件的刚性衬背“咬住”成为其凹下状态。在此发生时,一 旦双稳部件咬成凹下状态,其它部件的的连接元件(例如环状件或纤 维)将绕过要被捕获或捕捉到的其它部件的连接元件的啮合头部(例 如钩状件),结果改进的连接性能优于传统的系统。
图15示出了一段双稳凸形连接部件带60,钩状连接元件62一 体地模制在共同弯曲薄片基底64的表面。如图所示,基底64在两正 交平面中具有曲率。首先,绕垂直于图面的轴线形成一个较大的曲率 半径“R”,并绕沿其长度延伸的轴线在沿其长度的各点局部地形成 较小的曲率半径“r”(例如,也见图16A)。钩形连接元件62模制 成沿带的长度延伸的行。连接元件可以模制成如图所示面向同一方向 或者模制成沿另一行面向相反的方向。
如截面视图16A-16C所示,钩状件带60的各种实施例具有不 同结构的基底64,以实现其双稳性质。首先参考图16A,例如,基底 64为两种不同材料的迭片结构。该基底的上表面66由与钩状连接元 件62相同的树脂一体地模制形成。然而,该基底的下侧68由第二种 材料形成,例如具有与形成于基底上表面和钩状元件的材料不同的物 理性质的另一种聚合物树脂。在这种情况下,下侧68的树脂优选为 相对刚性的树脂,例如聚氯乙烯。例如,通过在模制后选择性地交叉 连接下侧树脂,下侧树脂能够明显地被制造得比上表面树脂更加刚 性。可选地,下侧68的材料能够是一种相对坚硬的结构的预制材料 并具有形状记忆,例如弹簧钢带,该弹簧钢带在钩状件模制过程中或 其后被层压在上基底树脂上。
在图16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基底64包括与钩状元件62一体 模制的单层树脂。在模压之后,由于其永久地变形以具有其双向弯曲 形式,基底64由例如从下方选择性地交叉连接而被硬化。
在图16C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模制钩状元件时,预弯曲金属薄带 70,例如在通常的卷尺中所用的弹簧钢被封装在上表面树脂66和下 表面树脂68之间。通过将模制温度保持在金属条的退火温度之下却 高到足以使金属带沿其长度产生一些永久性的弯曲,钩状件带由于模 制具有双稳定性质。
图15的钩状件带60能够进一步地层压到底层72以形成尿布垂 片74,如图17所示。(如图17中所示,钩状件带60具有菌形连接 元件,但却不同于图15中所示)。如现有技术所知,垂片74的一端 永久地固定到尿布76,而钩状件带60延伸穿过垂片的自由端,用来 啮合一小环状材料(未示出)以将尿布保持在位。类似的应用包括 其它类型的个人保健用品、服装等的闭合。
图18A和18B的钩部件78具有基底80,该基底包括与钩状元件 62一体模制的上表面82的树脂,以及由层压到树脂上的金属带84而 形成的下表面。树脂表面82和金属带84都沿凸起的双稳定区域86(从 钩侧透视图的凸起一侧)的边拆缝,以形成由裸露的钩状件覆盖、但 仅绕单个轴线弯曲的两侧凸缘88。例如,当保持双稳定区域在其稳定 的凸起(图18A)和凹下(图18B)位置之间不被弯曲而没有不适当 地粘合底层时,凸缘88可以永久地固定到底层。
现参考图19,用于模制双向稳定钩状件带的装置90包括挤压器 92,该挤压器将熔化的树脂薄片提供到旋转的压模辊94和压力辊96 之间的辊隙,以使得一些树脂被迫进入压模辊94的盲压模腔,从而 形成钩状连接元件,该钩状元件由在压模辊表面上冷却的树脂平片连 接。在树脂充分被冷却后,平坦的基底和一体模制的连接元件通过将 模制的带绕释放辊98传送而被从压模辊去模。挤压器92、压模辊94 和压力辊96的更多细节,能够在Fischer的美国专利No.4794028中 找到。模制的钩状带从释放辊98穿过两根加热的成形辊100和102(也 见图20),以形成具有横向机械曲率半径“r”的平行的钩状件带条。 挤压器92能够适用于将两树脂流供给到模制的辊隙,例如如图16A 和16C所示,用于模制该结构。其基底中包括金属条的实施例能够在 层压工艺的现场通过将金属条引入到模制的辊隙中的树脂中而形成, 例如在Kennedy等人在美国专利5260015中所阐述的该专利的全部内 容通过参考结合在此。
如图20所述,辊子100和102具有相配合的有褶皱外表面,而 辊子102的外表面形成一系列钩状件释放槽104,该槽被基底啮合肋 106分开,该啮合肋迫使树脂的基底降到辊子100中相应的凹处以横 向拉伸钩状件带的基底而越过辊子100的弯曲褶皱。这种曲率或者在 钩状件带在辊子100上时设定,或者在离开辊子100后,例如在交叉 连接曲率设置台立即设定。通过改变温度、速度、带张力以及这些曲 率产生过程的其它参数,纵向和横向机械曲率能够被永久地形成于钩 状件带上。这些过程参数的优化将因各钩状材料和结构而不同。
应当理解,为说明目的而列举出的上述实施例的细节,并不是用 来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尽管在上面仅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一些 示意性的实施例,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在该示意性实施例中,不实 质性地脱离本发明的新阐述和优点的许多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所 有这些修改被认为包括在由下列权利要求及其所有等价物所限定的本 发明的范围内。而且,应当认识到,许多实施例没有实现一些实施例、 特别是优选实施例的所有优点,而一种特定的优点的缺乏不应被解释 为必然意味着这样一个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