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扣件

申请号 CN200980104504.5 申请日 2009-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1938923B 公开(公告)日 2012-06-13
申请人 戈特利布捆扎机械有限及两合公司; 发明人 J·图马; M·埃费;
摘要 一种搭扣件,包括面状的承载体(1),作为各个钩住元件(5),每个主 叶片 (7)特别是通过冲裁或切割能由所述承载体得到,该主叶片包括至少一个处在主叶片上的副叶片(9),所述副叶片将主叶片(7)支承在承载体(1)上,主叶片(7)绕弯曲线(13)能竖起到承载体(1)上方的功能 位置 ,所述弯曲线构成与承载体(1)的第一连接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副叶片(9)构成贴紧承载体(1)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构成另外的第二连接区域。
权利要求

1.搭扣件,包括面状的承载体(1),作为各个钩住元件(5),每个主叶片(7)能由所述承载体得到,该主叶片包括处在该主叶片上的至少一个副叶片(9),所述副叶片将主叶片(7)支承在承载体(1)上,主叶片(7)绕一条弯曲线(13)能竖起到承载体(1)上方的功能位置,所述弯曲线构成与承载体(1)的第一连接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副叶片(9)构成贴紧承载体(1)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构成另外的第二连接区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主叶片(7)在其邻接承载体(1)的根部(11)上具有一对副叶片,所述一对副叶片的形式为连接在根部(11)的一个侧边缘(17)和另一个侧边缘(17)上的各一个条状的延续部分。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根部(11)利用两个相互发散延伸的侧边缘(17)朝所述弯曲线(13)加宽,所述根部绕所述弯曲线从承载体平面竖起,并且通过形成两个发散侧边缘(17)的延长部分的、在两侧限定弯曲线(13)的、在承载体(1)中的切口(19)构成延续部分,所述延续部分形成副叶片(9)。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形成副叶片(9)的延续部分为了在承载体(1)上形成加大的连接面而绕在根部(11)的弯曲线(13)的两端上侧向连接的第二弯曲线(21)翻转到承载体(1)的下方,沿承载体(1)的底面(37)一直引导至承载体(1)的穿口(23),并且在第三弯曲线(27)上穿过承载体(1)的穿口(23)向上翻转到承载体(1)上。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副叶片(9)的贴紧承载体(1)的底面(37)的部分通过配置的从承载体(1)中裁剪出的辅助叶片(35)覆盖并且保持在承载体(1)的底面(37)上的贴紧。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将各辅助叶片(35)通过承载体(1)的裁剪(31)构成使裁剪的辅助叶片(35)绕第四弯曲线(33)翻转并且能贴紧到副叶片(9)上,所述第四弯曲线沿贴紧承载体(1)底面(37)的副叶片(9)的末端边缘延伸。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项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带有根部(11)的主叶片(7)和副叶片(9)通过承载体(1)的唯一的裁剪以唯一的切割线(3)构成,该切割线(3)除构成在根部(11)上的弯曲线(13)的、与承载体(1)的连接位置之外是不中断的。
8.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项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它为了构成金属的搭扣具有金属的承载体(1)。
9.按照权利要求4至6之一项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在各连接面上构成多个连接点。
10.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在各连接面上构成多个连接点,并且在各辅助叶片(35)与副叶片(9)的被辅助叶片覆盖的区域之间也构成多个连接点。
11.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项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住元件通过冲裁或切割能由所述承载体得到。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搭扣件,其特征在于:在各连接面上通过粘合或点焊构成所述多个连接点。

说明书全文

搭扣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扣件(Haftverschlussteil),包括面状的承载体,作为各个钩住元件,每个主叶片能由所述承载体特别是通过冲裁或切割得到,该主叶片包括至少一个处在主叶片上的副叶片,所述副叶片将主叶片支承在承载体上,主叶片绕弯曲线可竖起到承载体上方的功能位置,所述弯曲线构成与承载体的第一连接区域。

背景技术

[0002] 这种型式的搭扣件已公开于DE 44 41 095C2中。由于副叶片,其有助于提高主叶片的结构强度,主叶片在其端部区域构成实际的蘑菇形或钩形的钩住元件,这样的搭扣件适合于搭扣(Haftverschluss)的制造,其适合于恶劣的操作条件,例如用于研磨盘或粗糙的纤维瓷砖在研磨机或地面保护装置中的固定。但这样的在塑料基上制成的搭扣由于缺少的温度稳定性不可能用于如下使用情况,在那里除高的机械负荷外还产生热负荷。为了将上述在塑料基上的搭扣系统的优点(如其对于大量的作用领域得到最广泛的传播)也用于这些不可使用塑料搭扣的使用情况,现有技术,参见DE 10 2006 015 145A1,构成一种金属的搭扣,即通过由金属的承载体,例如由耐热的金属合金如优质合金构成的承载体,裁剪和竖起钩住元件。这样的固定系统能够快速而简单地安装第三构件,而没有对附加的夹持装置的需要及其操纵不需要通过专用的工具。但对这样的固定系统的工作性能提出特别的要求,特别是必须存在足够大的固定,以便保证涉及的构件抵抗出现的静态的负荷力或动态的负荷力(振动)。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扣件,其具有由主叶片和副叶片构成的钩住元件,在此确保钩住元件在承载体上的特别牢固的和可靠的固定。
[0004] 按照本发明通过一种搭扣件达到该目的,其包括面状的承载体,作为各个钩住元件,每个主叶片能由所述承载体得到,该主叶片包括处在该主叶片上的至少一个副叶片,所述副叶片将主叶片支承在承载体上,主叶片绕一条弯曲线能竖起到承载体上方的功能位置,所述弯曲线构成与承载体的第一连接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副叶片构成贴紧承载体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构成另外的第二连接区域。
[0005] 依此本发明的重要的特点在于,构成和设置至少一个处在相应的主叶片上的副叶片,使得副叶片构成贴紧承载体的连接面,通过连接面在承载体上构成另外的第二连接区域。通过钩住元件在承载体上的面状连接和由此产生的结构强度的提高,使这样的搭扣件适合于需要大的固定力和高的抵抗能力的使用领域。
[0006] 这样的搭扣件特别适用于实现金属的搭扣,其设定用于出现高的机械的和/或热的负荷的使用目的。
[0007]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主叶片在其邻接承载体的根部上具有一对副叶片,其为各一个连接在根部的一个侧边缘和另一个侧边缘上的条状延续部分的形式。由此连接面相互侧向偏移并因此特别适合于将通过弯矩产生力传入承载体中。
[0008] 优选这样进行设置,即根部利用各相互发散延伸的侧边缘向弯曲线那边加宽,所述根部绕该弯曲线从承载体平面竖起,通过发散的侧边缘的延长形成的、在两侧限定弯曲线的、承载体中的切口构成延续部分,其形成各副叶片。
[0009] 在各延续部分的这样的布置中,它们可以绕第二弯曲线(所述第二弯曲线在根部的弯曲线的两端上侧向连接)翻转到承载体的下方,沿承载体的底面一直引导至承载体的穿口并在各第三弯曲线上通过承载体的穿口向上翻转到承载体上,由此产生总连接面,其包括处在承载体下方的接触面以及在承载体顶面上通过各延续部分翻转到顶面上的端部构成的接触面。
[0010]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形成各副叶片的延续部分与承载体之间的连接面完全处在其底面,这样进行设置,即通过配置的从承载体中裁剪出的辅助叶片覆盖各副叶片的贴紧承载体底面的部分并且保持在承载体底面上的贴紧。
[0011] 与此有关可以这样进行设置,即将各辅助叶片通过承载体的裁剪构成使裁剪的辅助叶片绕各第四弯曲线翻转并可以贴紧到各副叶片上,第四弯曲线沿着各贴紧承载体底面的副叶片的末端边缘延伸。
[0012] 在按照本发明的搭扣件的制造中,带有根部的主叶片和各副叶片通过承载体的唯一的裁剪可以利用唯一的切割线构成,该切割线除构成根部上的弯曲线的、与承载体的连接位置外是不中断的。因此开辟简单而合理的制造的可能性,在弯曲过程之前必要时与切割或冲裁过程相组合用以构成辅助叶片,只需要唯一的切割或冲裁步骤用以构成主叶片和副叶片,所述弯曲过程实施用来竖起和翻转各叶片部分。
[0013]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搭扣件特别适合于金属的搭扣的构成,设置适合的金属承载体,例如由适用于设定的使用目的合金钢构成的钢板。
[0014] 在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在各连接面上分别设置多个连接点,例如通过粘合或通过点焊,优选这些连接点也设置在各辅助叶片与被其覆盖的副叶片的区域之间。附图说明
[0015] 以下借助附图中示出的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
[0016] 图1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功能原理只示出承载体的一部分包括唯一的钩住元件在内的大大放大示出的透视的斜视图,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钩住元件包括一个主叶片和一对副叶片,图中可见的副叶片的端部是仍未最后翻转的;
[0017] 图2示出相当于图1的斜视图,示出可见的副叶片处在最后翻转的位置;
[0018] 图3示出承载体部分的相对图1和2较低程度放大的俯视图,包括各切割线用以构成按照本发明的搭扣件的第二实施例的钩住元件;
[0019] 图3a至3l以透视的斜视图分别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制造的接连的工作步骤的示意图;
[0020] 图4示出承载体部分的相应放大示出的透视的斜视图,包括第二实施例的搭扣件的完成的钩住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借助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设置搭扣件用以构成金属的搭扣并且与之对应设置金属的承载体1。按照设定的使用目的,可以涉及例如由耐高温的优质合金钢构成的钢板,相应选择板厚度,例如在0.1至2mm的范围内。通过切削或冲裁利用切割线3构成钩住元件5的外形,其分别包括一个主叶片7和与主叶片7一体地连在一起的一对副叶片9,图1和2中只示出一个可见的副叶片,而第二副叶片9在图1和2的视图的观察方向由主叶片
7的、形成部分三形的、向下加宽的根部11遮盖。该根部11与承载体1经由直的弯曲线
13相连接,以便从承载体1的平面竖起主叶片7。如从图1和2可看出的,为了构成主叶片
7和副叶片9只需要唯一的切割线3,其不中断地延伸直至弯曲线13的两端,亦即只通过弯曲线13中断。上顶部15构成蘑菇头状的,以便用作构成的钩住元件5的起作用的固定部分。
[0022] 各副叶片9通过延续部分构成,它们在根部11上连接在两个侧边缘17上,而且它们通过承载体1的切口19构成,切口具有部分矩形形状,其长边分别构成根部11的邻接的侧边缘17的延长。各切口19通过第二弯曲线21封闭,它们分别构成弯曲线13的侧向的延长,在弯曲线13上根部11与承载体1连在一起。如图1和2示出的,各副叶片9绕第二弯曲线21翻转到承载体1的下方并且在承载体1的底面一直引导至缝形的穿口23,通过它向上插进副叶片9的相应的端部25。图1示出这样的情况,即各端部25虽然已插过穿口23,但仍未绕处在穿口23上的第三弯曲线27翻转到承载体1的顶面上。图2示出最后情况,在那里各副叶片的端部25贴紧在承载体1的顶面上。
[0023] 如显而易见的,各副叶片9形成大面积的连接面用于主叶片7在承载体1上的固定。通过各切口19的发散的延伸走向和借以因此构成的各副叶片9的发散的延伸走向,后者相对于根部11的中间区域向侧向伸开,从而实现侧向在切割线3之外的支承和固定并且处于有利于传入负荷力的承载体1的区域内。在与承载体1的各连接面上,亦即沿各副叶片9在承载体1的下方以及在各端部25与承载体1的顶面之间分别设有通过点焊或粘合构成的多个连接点。
[0024] 图3和4示出改变的实施例。如最好从图3和3a显而易见的,在承载体1上除切割线3之外(所述切割线构成主叶片7和一对副叶片9并且除根部11上的弯曲线13外是不中断的),存在多个附加的切割线29,它们周围界定各切口31,这些切口在各第四弯曲线33与承载体1连在一起。这些切口31用作各辅助叶片35的构成,见图3d。该图3d朝承载体的底面37示出承载体1。在此示出这样的情况,即将各副叶片9首先绕各弯曲线21翻转,而使它们在承载体1的底面37上竖立。同样图3d示出,绕各弯曲线33同样在承载体
1的底面37上竖起各辅助叶片35,但仍未翻转。这从图3a的情况下开始通过图3a、3b和
3c的制造步骤的顺序来实现,亦即以压具39和冲头41、43、45和47的协同操作来实现,见图3a至3c,分别朝承载体1的底面17的方向观察。
[0025] 图3e至3g示出,在分别同样向承载体1的底面37的观察方向,主叶片7从承载体的顶面49中竖起,其在图4中是可见的。见图3e至3g,这借助于斜切的冲头53和对应支承件53来实现,从图3e和3f的情况开始不仅绕弯曲线13弯曲主叶片7,而且将各副叶片9绕其弯曲线21贴紧到承载体1的底面37上,因为主叶片7的转动带动各副叶片9。图3h示出各副叶片贴紧承载体的底面37的情况,但各辅助叶片35仍未绕其弯曲线33翻转并且处在各副叶片9的上方。这按图3i至3k借助于各冲头55来实现,借此得到图3l所示的最后情况,不过此时可看到完成的搭扣件的底面37。与此相对,图4同样示出最后情况,不过此时可看到承载体1的顶面49。如图3l和4的比较最好说明的,在图3和4的实施例中在各副叶片9与承载体1之间的全部连接面处在底面37上,各副叶片9沿底面37贴紧并由各辅助叶片35覆盖。不同于此,在按图1和2的实施例中连接面存在于承载体1的底面37和顶面49上,亦即通过各副叶片的沿底面37延伸的部分和其通过各穿口23向上翻转到顶面49上的各端部25形成。如上所述,在全部连接面上设置多个连接点,如也设置在各辅助叶片35与各副叶片9之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