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和鞋的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0980161941.0 申请日 2009-10-15 公开(公告)号 CN102741038A 公开(公告)日 2012-10-17
申请人 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发明人 立石纯一郎; 今里克博; 森贞树; 原野健一; 北山裕教;
摘要 本 发明 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包括: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在上述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上层叠且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上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上述第一部件的熔融 粘度 (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为3.0×105Pa·s~8.0×105Pa·s。优选的是,上述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在上述粘接用薄片的另一个面上层叠有具有激光透过性的第二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在所述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上层叠且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
20℃,所述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
5 5
为3.0×10Pa·s~8.0×10Pa·s。
2.一种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在所述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上层叠且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
20℃,所述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
5 6
为8.0×10Pa·s~5.0×10Pa·s,所述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为30Pa·s~2000Pa·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粘接用薄片含有烯树脂或烯烃系弹性体,所述发泡体含有烯烃系树脂或烯烃系弹性体。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其中,在所述粘接用薄片的另一个面上层叠有具有激光透过性的第二部件。
5.一种,其具备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
6.一种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鞋具有层叠体,所述层叠体是将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具有激光透过性的第二部件按照上述顺序层叠而形成的,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为
5 5
3.0×10Pa·s~8.0×10Pa·s,
通过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部件的上方照射激光,借助所述粘接用薄片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粘接。
7.一种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鞋具有层叠体,所述层叠体是将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具有激光透过性的第二部件按照上述顺序层叠而形成的,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所述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为
5 6
8.0×10Pa·s~5.0×10Pa·s,并且,所述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为30Pa·s~
2000Pa·s,
通过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部件的上方照射激光,借助所述粘接用薄片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粘接。

说明书全文

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和鞋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照射激光而粘接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鞋通过将中底等各构成部件粘接来制造。
[0003] 以往,上述各构成部件之间的粘接使用溶剂型粘接剂或热熔型粘接剂来实施。
[0004] 然而,使用溶剂型粘接剂的粘接方法由于需要粘接剂的涂布工序、溶剂的挥发工序,因此是费时的。进而,鞋的构成部件的粘接面有时具有复杂的形状。对于具有这种复杂形状的粘接面,不能使用机械涂布溶剂型粘接剂,该涂布不得不依赖手工作业。因此,容易发生因人为性失误引起的部件之间的粘接斑痕。
[0005] 使用热熔型粘接剂的粘接方法由于溶剂不挥发,因此在环境上是优选的。然而,热熔型粘接剂一般粘度高,因此难以涂布。尤其,对于具有复杂形状的粘接面,难以均一地涂布热熔型粘接剂。
[0006] 另一方面,已知有使用激光的粘接方法。激光粘接方法没有诸如使用上述溶剂型粘接剂、热熔型粘接剂的粘接方法的问题。因此,在鞋的制造时,考虑应用激光粘接方法。
[0007] 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758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激光粘接方法。
[0008] 将由具有激光透过性的材料形成的第一部件、由与第一部件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第二部件、以及在上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由20℃下的储能模量为0.05MPa的弹性体形成的厚度20~1000μm的粘接用薄片层叠。通过从该层叠体的第一部件侧照射激光,使上述粘接用薄片熔融,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粘接。
[0009] 专利文献1中记载,根据所述激光粘接方法,由于能够松弛在不同种类材料之间产生的应,因此,发挥了能以高接合强度粘接不同种类材料的效果。
[0010] 然而,上述鞋的构成部件(中底等)有时用发泡体(所谓的海绵材料)形成。由于发泡体具有许多气泡,因此难以与粘接用薄片粘接。因此,具有在激光粘接之后,在发泡体与粘接用薄片的界面上容易剥离的问题。
[0011] 另外,关于适用于粘接发泡体的激光粘接方法,专利文献1中没有任何公开或暗示。
[0012] 现有技术文献
[0013] 专利文献
[0014]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7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6]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可通过照射激光,将粘接用薄片与发泡体良好地粘接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以及鞋。
[0017]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可以通过照射激光,借助粘接用薄片使由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良好地粘接的鞋的制造方法。
[0018]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9] 本发明人等对即使照射激光也难以将粘接用薄片与发泡体良好地粘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0020] 做出如下推测,发泡体具有无数气泡。因此,发泡体容易由热引起变形(代表性地,因热收缩而变形)。特别是,上述气泡在发泡体的表面存在时(在该情况下,发泡体的表面会形成起因于气泡的凹凸面),发泡体在其表面上容易变形。另一方面,粘接用薄片与发泡体相比,由热引起的变形较小。即,发泡体与粘接用薄片由于结构上不同(发泡体为多孔结构,薄片为实心结构),因此熔融固化特性大不相同。因此,粘接用薄片与发泡体的界面没有良好地粘接。
[0021] 基于该推测,本发明人等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2] 本发明的第一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具有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在所述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上层叠且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所述第一部件的5
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为3.0×10Pa·s~
5
8.0×10Pa·s。
[0023] 在此,上述熔融粘度是将对象物加热至200℃,使之熔融时的粘度。
[0024] 上述激光粘接用层叠体通过照射激光,粘接用薄片发热,粘接用薄片熔融并且第一部件熔融。因此,粘接用薄片与由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良好地粘接,在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的界面上,二者难以剥离。
[0025] 本发明人等推测,通过在上述激光粘接用层叠体上照射激光而将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良好地粘接的主要原因如下:
[0026]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因此,第一部件的熔融固化速度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固化速度之差较小。因此,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在第一部件的表面的广大范围内展开。即,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在第一部件的表面扩散。
[0027] 另外,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5 5
(Vfoam-Vsheet)为3.0×10Pa·s~8.0×10Pa·s。因此,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在第一部件的表面的广大范围内展开,进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进入由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的凹凸面(起因于气泡的凹凸面)的凹部。这样,熔融的粘接用薄片进入第一部件的凹凸面的凹部时,会产生锚固效果。通过这种锚固效果,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的界面牢固地粘接。
[0028] 本发明的第二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具有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在所述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上层叠且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所述第一部件的5
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为8.0×10Pa·s~
6
5.0×10Pa·s,所述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为30Pa·s~2000Pa·s。
[0029] 上述第二激光粘接用层叠体也通过照射激光而将粘接用薄片与由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良好地粘接。因此,在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的界面上,二者难以剥离。
[0030] 本发明人等推测,上述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良好地粘接的主要原因如下:
[0031] 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5 6
为8.0×10Pa·s~5.0×10Pa·s,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为30Pa·s~2000Pa·s。这
样,即使在熔融粘度差较大的情况下,粘接用薄片自身的熔融粘度小时,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进入第一部件的凹部。熔融的粘接用薄片进入第一部件的凹凸面的凹部时,会产生锚固效果。通过该锚固效果,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的界面牢固地粘接。
[0032] 本发明优选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为:上述粘接用薄片含有烯树脂或烯烃系弹性体,且上述发泡体含有烯烃系树脂或烯烃系弹性体。
[0033] 本发明优选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在上述粘接用薄片的另一个面上层叠有具有激光透过性的第二部件。
[003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鞋。
[0035] 该鞋具备上述任意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
[0036]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鞋的制造方法。
[0037] 本发明的第一种鞋的制造方法如下:该鞋具有层叠体,所述层叠体是将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具有激光透过性的第二部件按照上述顺序层叠而形成的,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并且,所述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5 5
熔融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为3.0×10Pa·s~8.0×10Pa·s,通过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部件的上方照射激光,借助所述粘接用薄片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粘接。
[0038] 本发明的第二种鞋的制造方法如下:该鞋具有层叠体,所述层叠体是将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和具有激光透过性的第二部件按照上述顺序层叠而形成的,所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为-50℃~20℃,所述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5 6
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为8.0×10Pa·s~5.0×10Pa·s,并且,所述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为30Pa·s~2000Pa·s,通过从所述层叠体的第二部件的上方照射激光,借助所述粘接用薄片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粘接。
[0039] 上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相当于鞋的各构成部件。例如,第一部件是鞋的中底(midsole)、内底(insole)、轻量外底(outer sole)等,第二部件是鞋的外底、中底防振弹性片(trusstic、鞋芯垫片(shank))等。
[0040] 发明的效果
[0041] 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通过照射激光,将粘接用薄片与由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牢固地粘接。
[0042] 因此,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可作为在严苛环境下使用的制品的构成部件例如鞋的构成部件利用。附图说明
[0043] 图1为激光粘接用层叠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44] 图2为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0045] 图3为沿图2的II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0046] 图4为表示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41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激光粘接用层叠体的层叠结构例)
[0048] 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具有:通过照射激光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在上述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上层叠的第一部件、和在粘接用薄片的另一个面上层叠的第二部件。上述第一部件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
[0049] 图1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
[0050] 图1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具有:由热塑性的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2、在上述第一部件2的上表面载置的粘接用薄片3、和在上述粘接用薄片3的上表面载置的第二部件4,它们被按照上述顺序层叠。
[0051] (第一部件)
[0052] 第一部件由发泡体(发泡的部件)形成。由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具有气泡。第一部件的表面形成基于该气泡的凹凸面。即,第一部件的表面上存在与气泡部分对应的无数个小的凹部。其中,为了将第一部件的表面形成为平面状(为了使第一部件的表面凹凸消失),可以在第一部件的表面上形成表皮层。
[0053] 上述发泡体可通过使高分子材料发泡来获得。高分子材料只要是具有热塑性的材料(可通过热而熔融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该发泡体的高分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等。发泡体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单独使用选自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54]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酯系树脂;聚苯乙烯、AS树脂、ABS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6-尼龙等酰胺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醋酸乙烯酯系树脂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55] 作为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酯系弹性体、氟系弹性体、有机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56] 作为上述橡胶,例如,可列举出丁二烯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R)、氯丁橡胶(CR)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N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S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SIR)、丁基橡胶(IIR)等共聚物橡胶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057] 对发泡体中的上述高分子材料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高分子材料过少时,不能获得良好的发泡体。高分子材料的配混量通常在发泡体的总量中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80质量%以上。高分子材料的配混量的上限在理论上为100质量%。但是,在实施上,由于在发泡体中大多会配混发泡剂和/或添加剂等,因此,高分子材料的配混量通常为99.9质量%以下。
[0058] 从能够形成高强度、轻量且柔软的发泡体的观点出发,上述发泡体的高分子材料优选为烯烃系树脂或烯烃系弹性体。尤其是从能够形成轻量的发泡体的观点出发,发泡体的高分子材料更优选为烯烃系树脂。具体而言,上述发泡体由选自比重0.90~0.93且MFR为0.1~100g/10分钟的低密度聚乙烯、MFR为0.1~100g/10分钟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MFR为0.1~100g/10分钟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包括选自上述组中的至少一种的发泡体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弹性,且与粘接用薄片良好地粘接。
[0059] 另外,上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醋酸乙烯酯量优选为3%~30%,更优选为5%~25%。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优选原子数为3~20。
[0060] 其中,在本说明书中,“MFR(熔体流动速率)”是指按照JIS K7210A法中规定的方法,在温度190℃、负荷2.16kgf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0061] 上述发泡体的高分子材料(上述热塑性树脂等)可以被交联,也可以不被交联。发泡体(第一部件)为鞋的构成部件时,该发泡体的高分子材料优选被交联。交联的发泡体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鞋的构成部件要求耐久性。因此,作为鞋的构成部件,优选使用交联的发泡体。
[0062] 将发泡体的高分子材料交联时,对其交联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电子束交联、化学交联等。作为电子束,可列举出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另外,进行化学交联时,可在上述高分子材料中配混过化物等交联剂。
[0063] 对上述发泡体的密度(表观密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上述密度过小或过大时,不能获得具有良好弹性的发泡体。
[0064] 因此,发泡体的密度(表观密度)优选为0.05g/cm3~0.8g/cm3。尤其,在发泡体3 3
为鞋的构成部件时,该发泡体的密度(表观密度)优选为0.08g/cm ~0.4g/cm。
[0065] 对发泡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配合使用目的设定为适宜的厚度。但是,发泡体的厚度过薄时,有可能由于激光照射时的热而在发泡体(第一部件中)产生孔。因此,发泡体优选厚度为3mm以上。发泡体的厚度没有上限。但是,在发泡体作为鞋的构成部件使用时,发泡体的厚度通常为50mm以下。
[0066]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之差(Mfoam-Msheet)被设定在-50℃~20℃的范围内。
[0067] 尤其,上述熔点差(Mfoam-Msheet)优选为-40℃~20℃,更优选为-40℃~10℃。
[0068] 以下,“Mfoam”表示第一部件的熔点,“Msheet”表示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foam-Msheet”表示从第一部件的熔点减去粘接用薄片的熔点而获得的熔点差。
[0069] 上述熔点差(Mfoam-Msheet)小于-50℃时,第一部件的熔点相对变低。因此,通过激光照射时的热,第一部件会显著变形,结果,粘接用薄片不会良好地与第一部件的表面密合。
[0070] 另一方面,上述熔点差(Mfoam-Msheet)超过20℃时,由于第一部件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固化速度之差增大,熔融的粘接用薄片难以在第一部件的表面上扩散。其中,熔融固化速度是指熔融的材料再次固化为止的经过时间。
[0071] 上述熔点可使用差示量热计测定。其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下述实施例的熔点的测定方法中所述。
[0072] 上述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以满足上述熔点差(Mfoam-Msheet)为条件,对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该熔点(Mfoam)过低时,耐热性差,另一方面,熔点(Mfoam)过高时,在激光粘接时,第一部件有可能不充分熔融。
[0073] 从上述观点考虑,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优选为70~120℃,更优选为80~110℃,特别优选为95~110℃。
[0074]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5 5
粘度(Vsheet)之差(Vfoam-Vsheet)被设定在3.0×10Pa·s~8.0×10Pa·s的范围内。
[0075] 尤其,上述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优选为3.5×105Pa·s~7.5×105Pa·s。
[0076] 这里,熔融粘度是指对象物(第一部件、粘接用薄片等)在熔融状态下的粘度。在本发明中,熔融粘度相当于将对象物加热至200℃并使其熔融时的粘度。
[0077] 以下,“Vfoam”表示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sheet”表示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foam-Vsheet”表示从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减去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而获得的熔融粘度差。
[0078] 上述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小于3.0×105Pa·s时,熔融的粘接用薄片难以进入第一部件的凹凸面的凹部。因此,在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之间没有产生充分的锚固效果,结果,在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之间的界面处变得容易剥离。另一方面,上述熔融粘度差5
(Vfoam-Vsheet)大于8.0×10Pa·s时,熔融的粘接用薄片难以在第一部件的表面上扩散。
[0079] 然而,即使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为8.0×105Pa·s~5.0×106Pa·s,如果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为30Pa·s~2000Pa·s,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也能良好地粘5 6
接。尤其,即使在熔融粘度差超过8.0×10Pa·s且为5.0×10Pa·s以下的情况下(优选
5 6
熔融粘度差超过8.0×10Pa·s且为3.0×10Pa·s以下的情况),如果粘接用薄片的熔融
粘度(Vsheet)为30Pa·s~2000Pa·s,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也能良好地粘接。这是因为,熔融粘度小的粘接用薄片在通过激光照射而熔融时容易进入第一部件的凹部。因此,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通过锚固效果而牢固地粘接。
[0080] 上述熔融粘度可使用流变仪测定。其具体的测定方法如在下述实施例的熔融粘度的测定方法中所述。
[0081] 对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没有特别限制。但是,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过低时,在激光粘接时,第一部件会变得容易变形,另一方面,熔融粘度(Vfoam)过高时,不容易发生第一部件与粘接用薄片的界面扩散。
[0082] 从上述观点考虑,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优选为2.0×105Pa·s~6 5 6
3.0×10Pa·s,更优选为2.9×10Pa·s~2.6×10Pa·s。尤其,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
5 5
在3.0×10Pa·s~8.0×10Pa·s的范围内时,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优选为
5 6 5 6
2.0×10Pa·s~3.0×10Pa·s,更优选为2.9×10Pa·s~2.6×10Pa·s。
[0083] 发泡体(第一部件)可通过使含有上述高分子材料的组合物发泡来获得。发泡方法可列举出化学发泡法、物理发泡法或机械发泡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其中,根据这些发泡方法,在上述组合物中根据需要配混适当的发泡剂。
[0084] 发泡体(第一部件)例如作为鞋的中底使用时,发泡体根据中底的形状来成型。
[0085] 另外,在上述发泡体中,根据需要,可以配混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粘度调节剂(增粘剂等)、增塑剂软化剂、耐候性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抗静电剂、分散剂等。配混添加剂时,其配混量在发泡体的总量中优选为1质量%~20质量%。
[0086] 另外,具有上述熔点(Mfoam)和熔融粘度(Vfoam)的发泡体可通过公知的调整方法来获得。作为上述调整方法,例如,可列举出适当选择高分子材料和添加剂,或者将上述高分子材料交联等。
[0087] (粘接用薄片)
[0088] 粘接用薄片只要是通过照射激光可熔融的薄片即可,对其没有特别限制。粘接用薄片优选为未发泡的薄的膜状(即,基本上不含气泡的非发泡的薄的膜状)。
[0089] 粘接用薄片可通过将高分子材料成型为薄片状来获得。作为该高分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等。它们的具体例子如上述第一部件栏中例示的那样,因此请将其作为参照。
[0090] 对粘接用薄片中的高分子材料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但高分子材料过少时,不能获得粘接性优异的薄片。因此,高分子材料的配混量通常在粘接用薄片的总量中为80质量%以上,优选为95质量%以上。
[0091] 另一方面,上述高分子材料的配混量的上限在理论上为100质量%。但是,在实施上,粘接用薄片中大多会配混添加剂等,因此,高分子材料的配混量通常为99.9质量%以下。
[0092] 粘接用薄片优选即使在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粘接之后也具有优异的柔软性。从能够形成这种粘接用薄片的观点出发,作为粘接用薄片的高分子材料,烯烃系树脂或烯烃系弹性体是优选的,尤其,烯烃系树脂是更优选的。具体而言,粘接用薄片由选自比重
0.90~0.93且MFR为0.1~200g/10分钟的低密度聚乙烯、比重0.94以上且MFR为1~
100g/10分钟的高密度聚乙烯、MFR为0.1~100g/10分钟的聚丙烯和MFR为0.1~200g/10分钟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包括选自这些之中的至少一种的粘接用薄片由于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因此,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粘接之后,难以发生材料破坏。因此,所述粘接用薄片能够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良好地粘接。
[0093] 其中,上述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醋酸乙烯酯量优选为3%~40%,更优选为5%~40%。
[0094] 上述粘接用薄片的高分子材料(上述热塑性树脂等)可以被交联,也不被交联。从照射激光时粘接用薄片容易熔融的观点出发,粘接用薄片的高分子材料优选是非交联的。
[0095] 对粘接用薄片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粘接用薄片的厚度过薄时,有可能无法借助粘接用薄片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充分粘接。因此,粘接用薄片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另一方面,粘接用薄片的厚度过厚时,激光没有到达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的界面),上述粘接用薄片的一个面有可能未良好地熔融。因此,粘接用薄片的厚度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
[0096] 为了在激光照射时使上述粘接用薄片熔融,在粘接用薄片中配混可吸收激光的吸收剂。上述吸收剂是指通过添加其而可提高激光吸收率的试剂。作为上述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炭黑、氧化物系颜料等无机颜料;酞菁系颜料、色淀颜料、多环系颜料等有机颜料;具有对应所使用的激光的吸收波长的染料等。
[0097] 对上述吸收剂的配混量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在粘接用薄片的总量中为0.1质量%~3质量%。
[0098] 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只要如上所述以满足熔点差(Mfoam-Msheet)为-50℃~20℃的范围为条件,就对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该熔点(Msheet)过低时,耐热性差,另一方面,熔点(Msheet)过高时,在激光粘接时粘接用薄片有可能不充分熔融。
[0099] 从所述观点考虑,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优选为60~170℃,更优选为75~140℃,特别优选为80~130℃。
[0100] 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只要如上所述以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满足5 5
3.0×10Pa·s~8.0×10Pa·s的范围为条件,就对其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熔融粘度
(Vsheet)过低时,不能获得充分的粘接强度,另一方面,熔融粘度(Vsheet)过高时,不能充分获得对被粘物(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的锚固效果。
[0101] 从所述观点考虑,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在3.0×105Pa·s~8.0×105Pa·s的范围内时,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优选为30Pa·s~50000Pa·s,更优选为30Pa·s~35000Pa·s。
[0102]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部件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超过5
8.0×10Pa·s时,使用熔融粘度(Vsheet)为30Pa·s~2000Pa·s的粘接用薄片。
[0103] 即,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为8.0×105Pa·s~5.0×106Pa·s时,使用熔融粘度(Vsheet)为30Pa·s~2000Pa·s的粘接用薄片。
[0104] 粘接用薄片可通过将含有上述高分子材料和吸收剂的组合物成型为薄片状来获得。成型方法可列举出熔融挤出法、熔融压制法、流延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
[0105] 粘接用薄片的俯视形状优选成型为与第一部件的俯视形状大致相同。
[0106] 另外,在粘接用薄片中根据需要可以配混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具体例子,如上述第一部件栏中所例示那样,因此请以此作为参照。在配混添加剂时,其配混量相对于粘接用薄片的总量优选为1质量%~20质量%。
[0107] 其中,具有上述熔点(Msheet)和熔融粘度(Vsheet)的粘接用薄片可通过公知的调整方法来获得。作为上述调整方法,例如,可列举出适当选择高分子材料和添加剂、或者不交联上述高分子材料等。
[0108] (第二部件)
[0109] 第二部件只要具有激光透过性即可,对其没有特别限制。第二部件的激光透过率越高越优选。具体而言,上述透过率至少为10%以上,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30%。
[0110] 其中,上述透过率是将第二部件的厚度设定为2mm、在其上照射波长808nm的激光时的透过率。上述透过率例如可以使用激光功率计(OPHIR公司制造,产品名“NOVA II”)来测定。
[0111] 第二部件可以与第一部件同样地由发泡体形成,或者,也可以由非发泡体形成。第二部件由非发泡体形成时,优选使用如下所示的高分子材料。由下述高分子材料形成的第二部件可与通过激光熔融的粘接用薄片良好粘接。第二部件由发泡体形成时,第二部件优选为与上述第一部件同样的发泡体。第二部件由发泡体形成时,优选的是,例如,第二部件的熔点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之差(第二部件的熔点-粘接用薄片的熔点)为-50℃~20℃,且第二部件的熔融粘度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之差(第二部件的熔融粘度-粘接用薄片5 5
的熔融粘度)为3.0×10Pa·s~8.0×10Pa·s。
[0112] 第二部件的材质只要是可与粘接用薄片粘接的高分子材料即可,对其没有特别限制。作为高分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热塑性弹性体、橡胶、热塑性树脂等。
[0113] 作为上述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列举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酯系弹性体、氟系弹性体、有机硅系弹性体、聚酰胺系弹性体等。这些弹性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114] 作为上述橡胶,例如,可列举出丁二烯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R)、氯丁橡胶(CR)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N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 S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SIR)、丁基橡胶(IIR)等共聚物橡胶等。这些橡胶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115]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酯系树脂;聚苯乙烯、AS树脂、ABS树脂等苯乙烯系树脂;6-尼龙等酰胺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醋酸乙烯酯系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0116] 第二部件为鞋的外底时,第二部件优选由热塑性弹性体或橡胶形成,进而更优选由非发泡的热塑性弹性体或非发泡的橡胶形成。
[0117] 第二部件由橡胶形成时,为了提高激光的透过率,该第二部件优选含有二氧化硅。即,由橡胶形成的第二部件优选包含橡胶和二氧化硅。
[0118] 二氧化硅是用于增加橡胶的体积并增强橡胶的填充剂。
[0119] 二氧化硅如果根据其制造方法分类,已知有:使四氯化硅在氢氧焰中燃烧而获得的干式二氧化硅;通过用酸中和硅酸盐而获得的湿式二氧化硅;通过将硅的醇盐在酸性或碱性的含有机溶剂水解而获得的溶胶-凝胶法二氧化硅;通过将碱性硅酸盐水溶液电渗析而获得的胶体二氧化硅等。在本发明中,这些二氧化硅可以使用单独一种,或者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尤其,干式二氧化硅因不容易凝集、加工时的分散性优异而优选使用。
[0120] 二氧化硅优选为平均粒径5nm~120nm的二氧化硅。更优选的是,使用平均粒径5nm~50nm的二氧化硅,或者平均粒径超过50nm且120nm以下的二氧化硅或将这两种二氧化硅混合的混合二氧化硅。
[0121] 二氧化硅的含量可适当地设定。例如,单独使用平均粒径5nm~50nm的二氧化硅时,该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第二部件的橡胶为10质量份~100质量份。上述二氧化硅的含量低于10质量份时,不能赋予第二部件以充分的增强效果,有可能获得机械强度差的第二部件。另一方面,上述二氧化硅的含量超过100质量份时,第二部件的激光透过率有可能低于30%。
[0122] 另外,单独使用平均粒径超过50nm且120nm以下的二氧化硅时,该二氧化硅的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第二部件的橡胶为10质量份~50质量份。上述二氧化硅的含量低于10质量份时,不能充分增强橡胶,有可能获得机械强度差的第二部件。另一方面,上述二氧化硅的含量超过50质量份时,第二部件的激光透过率有可能低于30%。
[0123] 上述第二部件可以含有除二氧化硅以外的填充剂。作为除二氧化硅以外的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碳酸、碳酸镁、氧化镁、氧化等。
[0124] 另外,第二部件优选基本上不含炭黑等吸收剂。如上所述,由于吸收剂会吸收激光,因此,含有吸收剂的第二部件的激光透过率极度降低。
[0125] 进而,第二部件优选含有交联剂。由于使用交联剂会导致橡胶交联,因此可获得具有良好橡胶弹性的第二部件。
[0126] 对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含硫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作为含硫化合物,可列举出硫、卤化硫、二硫化二-2-苯并噻唑、N-氧联二亚乙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等。作为有机过氧化物,可列举出二枯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等。
[0127] 上述交联剂的量相对于100质量份橡胶优选为0.5~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5质量份。
[0128] 其中,第二部件可以含有以上例示的各种添加剂。
[0129] (激光粘接用层叠体的使用)
[0130]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1是借助粘接用薄片3将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4重叠而形成的。通过从该层叠体1的第二部件4的上表面侧照射激光,借助粘接用薄片3将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4粘接。
[0131] 照射的激光的波长为780nm~1000nm。通常,使用波长808nm的激光。激光的照射速度优选为3mm/sec~15mm/sec。激光的功率优选使用4根~25根每根10W~25W的二极管,总计为100W~625W。
[0132] 由于透过第二部件的激光被粘接用薄片的吸收剂吸收,因此,粘接用薄片会发热。因此,粘接用薄片会熔融,并且通过该热第一部件也会熔融。
[0133] 由于第一部件的熔点(M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点(Msheet)的熔点差(Mfoam-Msheet)为-50℃~20℃,因此,第一部件的熔融固化速度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固化速度之差较小。因此,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在第一部件的表面的广大范围中展开。此外,由于第一部件的熔融粘度(Vfoam)与粘接用薄片的熔融粘度(Vsheet)的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为特定范围,因此,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在第一部件的表面的广大范围中展开,进而,熔融的粘接用薄片容易进入由发泡体形成的第一部件的凹凸面的凹部。因此,通过锚固效果,粘接用薄片牢固地粘接于第一部件。
[0134]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通过照射激光而与粘接用薄片良好地粘接,因此,在粘接用薄片与第一部件的界面上不容易剥离。
[0135] 另外,熔融的粘接用薄片也与第二部件牢固地粘接。因此,通过激光照射,可以获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借助粘接用薄片而牢固地粘接的层叠体。
[0136] 对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制。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可根据其用途形成为适宜的平面形状或立体形状和厚度。
[0137] 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由于通过激光的照射而将各部件牢固地粘接,因此,可以适宜地作为可在严苛环境下使用的制品的构成部件使用。激光粘接用层叠体的优选用途是鞋的构成部件。
[0138] 图2和图3示出了一种实施方式的鞋。
[0139] 在图2和图3中,鞋10例如是运动鞋。鞋10具有覆盖脚背等的主体11、设置在主体11的下方的中底12和设置在中底12的下方的外底13。在中底12与外底13之间设有粘接层14。中底12与外底13借助粘接层14粘接。
[0140] 在图2和图3所示的鞋中,使用上述第一部件形成中底12,使用上述第二部件形成外底13,使用上述粘接用薄片形成粘接层14。
[0141] 实施例
[0142]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来更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限制。
[0143]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材料]
[0144] (A)第一部件(发泡体)
[0145] 发泡体(1):
[0146] 由100质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Petrothene170”,比重0.92,MFR1.0g/10分钟)、2.5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0.6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47]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1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48] 发泡体(2):
[0149]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DF110”,MFR1.2g/10分钟)、3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0.6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50]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2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51] 发泡体(3):
[0152]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515”,醋酸乙烯酯量6%)、2.5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0.6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53]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3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54] 发泡体(4):
[0155]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631”,醋酸乙烯酯量20%)、1.75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0.6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56]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8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57] 发泡体(5):
[0158] 由100质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Petrothene170”,比重0.92,MFR1.0g/10分钟)、3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0.7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59]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2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60] 发泡体(6):
[0161]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DF110”,MFR1.2g/10分钟)、4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0.7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62]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2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63] 发泡体(7):
[0164] 由100质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Petrothene170”,比重0.92,MFR1.0g/10分钟)、3.5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1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65]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1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66] 发泡体(8):
[0167]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DF110”,MFR1.2g/10分钟)、4质量份的发泡剂(永和化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AC#3C-K2”)、1质量份的交联剂(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PERCUMYL D”)、0.5质量份的加工助剂(新日本理化株式会社,硬脂酸)和1质量份的氧化锌(Honjo Chemical Corporation制造)的混合物形成的发泡体。
[0168] 使用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使用压机,在160℃、压力15MPa下加压约203
分钟,从而将上述发泡体成型。该发泡体的密度为0.12g/cm。该发泡体的厚度为4m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69] (B)粘接用薄片
[0170] 薄片(1):
[0171] 由100质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Petrothene170”,比重0.92,MFR1.0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72]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73] 薄片(2):
[0174] 由100质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Petrothene349”,比重0.92,MF R13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75]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76] 薄片(3):
[0177] 由100质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Petrothene353”,比重0.92,MFR145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78]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79] 薄片(4):
[0180] 由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Nipolon Hard6300”,比重0.96,MFR0.25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81]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82] 薄片(5):
[0183] 由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Nipolon Hard5700”,比重0.95,MFR1.0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84]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85] 薄片(6):
[0186] 由100质量份的高密度聚乙烯(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Nipolon Hard1000”,比重0.96,MFR20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87]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88] 薄片(7):
[0189] 由100质量份的聚丙烯(Prime Polymer Co.,Ltd.制造,产品名“E-105GM”,比重0.9,MFR0.5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90]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91] 薄片(8):
[0192] 由100质量份的聚丙烯(Prime Polymer Co.,Ltd.制造,产品名“F113G”,比重0.91,MFR3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93]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94] 薄片(9):
[0195] 由100质量份的聚丙烯(Prime Polymer Co.,Ltd.制造,产品名“J-3000GP”,比重0.9,MFR30g/10分钟)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96]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197] 薄片(10):
[0198]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515”,醋酸乙烯酯量6%)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199]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200] 薄片(11):
[0201]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530”,醋酸乙烯酯量6%)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202]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203] 薄片(12):
[0204]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631”,醋酸乙烯酯量20%)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205]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206] 薄片(13):
[0207]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633”,醋酸乙烯酯量20%)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208]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209] 薄片(14):
[0210]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680”,醋酸乙烯酯量20%)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211]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212] 薄片(15):
[0213] 由10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750”,醋酸乙烯酯量35%)和0.1质量份的红外线吸收色素(BASF Japan Ltd.制造,产品名“Lumogen IR788”)的混合物形成的薄片。
[0214] 通过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之后,在200℃下挤出为薄片状,从而将上述薄片成型。该薄片的厚度为200μm,纵长为20mm,横宽为50mm。
[0215] (C)第二部件
[0216] 弹性体成型体(1):
[0217] 由50质量份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TOSOH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Ultrathene 650”)和50质量份的苯乙烯-丁二烯弹性体(JSR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TR2003”)的混合物形成的成型体。
[0218] 使用双螺杆混炼机将上述混合物混炼,制作粒料。使用注射成型机(喷嘴温度210℃)将该粒料成型为平板状。所得弹性体成型体(第二部件)的厚度为2mm,纵长为
20mm,横宽为50mm。
[0219] 按照下述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上述发泡体(1)~(8)和薄片(1)~(15)的熔点和熔融粘度。结果在表1中示出。
[0220] (熔点的测定方法)
[0221] 分别取10mg各测定试样,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NETZSCH公司制造,产品名“DSC200 S3”),使上述试样以10℃/min的升温速度从25℃升温至250℃,从而将试样熔解。以上述升温时获得的DSC曲线的峰顶温度作为熔点。
[0222] (熔融粘度的测定方法)
[0223] 使用流变仪(UBM Corporation制造,产品名“Reosol-G3000”),在下述条件下测定试样的熔融粘度。
[0224] 使用平行板(parallel plate,夹盘间距:2mm,板直径:18mm),以在200℃±1℃的温度下频率1Hz时的复数粘度作为熔融粘度。
[0225] 表1
[0226]试样名 熔点(℃) 熔融粘度(Pa·s)
发泡体(1) 105.5 598467
发泡体(2) 98.0 402397
发泡体(3) 98.0 732096
发泡体(4) 80.0 293447
发泡体(5) 106.6 1975120
发泡体(6) 99.7 5650880
发泡体(7) 95.1 1038914
发泡体(8) 105.6 2588525
薄片(1) 109.1 13201
薄片(2) 104.1 1472
薄片(3) 102.6 36
薄片(4) 130.6 30263
薄片(5) 132.7 18662
薄片(6) 129.6 697
薄片(7) 163.3 27536
薄片(8) 161.9 8062
薄片(9) 166.6 721
薄片(10) 100.3 5315
薄片(11) 97.0 144
薄片(12) 84.6 9553
薄片(13) 81.7 628
薄片(14) 78.9 69
薄片(15) 64.2 531
[0227] [实施例1~23]
[0228] 通过在上述发泡体(1)之上层叠上述薄片(1),制作实施例1的层叠体。
[0229] 另外,如表2所示,通过同样地将上述各发泡体和各薄片层叠,分别制作实施例2~23的层叠体。
[0230] 表2
[0231]
[0232] [比较例1~41]
[0233] 通过在上述发泡体(1)之上层叠薄片(7),制作比较例1的层叠体。
[0234] 另外,如表3和表4所示,通过同样地将上述各发泡体和各薄片层叠,分别制作比较例2~41的层叠体。
[0235] 其中,各表中的熔点差由式:发泡体的熔点-薄片的熔点来求出。各表的熔融粘度差由式:发泡体的熔融粘度-薄片的熔融粘度来求出。
[0236] 表3
[0237]
[0238] 表4
[0239]
[0240] 在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41的各层叠体上,从粘接用薄片的上表面侧,以下述条件照射激光。
[0241] 激光照射装置:Emerson Japan,Ltd.制造。
[0242] 激光波长:波长808nm。
[0243] 激光的照射速度:4mm/sec。
[0244] 激光的功率:300W。
[0245] 激光的照射时间:2.5秒钟。
[0246] 使用拉伸试验机对激光照射后的各层叠体进行剥离试验。
[0247] 具体而言,用拉伸试验机的各个夹盘抓住各层叠体的薄片的缘部与该发泡体的缘部,通过将两个夹盘拉开距离,从而使上述薄片与发泡体180度剥离(换而言之,拉伸薄片与发泡体二者,使得薄片的缘部与发泡体的缘部以约180度方向背离)。
[0248] 目视观察上述薄片与发泡体剥离后的状态。其结果示于表2~4中。
[0249] 其中,在表2~表4的剥离后的状态中,“材料破坏”表示在薄片与发泡体的界面上两者不剥离、发泡体自身断裂的结果,“界面剥离”表示在薄片与发泡体的界面上两者剥离的结果。
[0250] 另外,图4是关于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41的层叠体的、以发泡体与薄片的熔点差为横轴、以熔融粘度差为纵轴的图表。
[0251] 图4中,圆形符号是指实施例1~23,符号×是指比较例1~41。
[0252] 从实施例1~23的结果可以看出,发泡体与薄片的熔点差(Mfoam-Msheet)为-50℃~5 5
20℃的范围且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为3.0×10Pa·s~8.0×10Pa·s的范围时,发泡体与薄片极牢固地粘接。
[0253] 另一方面,从比较例1~41的结果可以看出,发泡体与薄片的熔点差(Mfoam-Msheet)在上述范围之外和/或发泡体与薄片的熔融粘度差(Vfoam-Vsheet)在上述范围外时,发泡体与薄片发生界面剥离,没有充分粘接。参照图4,会容易且明确地判断出实施例与比较例之间的熔点差和熔融粘度差的差异。
[0254] [实施例24~31]
[0255] 如表5所示,同样地将上述各发泡体和各薄片层叠,从而分别制作实施例24~31的层叠体。
[0256] 表5
[0257]
[0258] [比较例42~50]
[0259] 如表6所示,同样地将上述各发泡体和各薄片层叠,从而分别制作比较例42~50的层叠体。
[0260] 表6
[0261]
[0262] 对于实施例24~31和比较例42~50的各层叠体,与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41同样地进行激光照射,使发泡体与粘接用薄片粘接。
[0263] 激光照射后,与实施例1~23和比较例1~41同样地对实施例24~31和比较例42~50的各层叠体进行剥离试验。其结果在表5和表6中示出。
[0264] 实施例24~31均没有在粘接用薄片与发泡体的界面上发生二者的剥离。另一方面,比较例42~50均在粘接用薄片与发泡体的界面上发生了二者的剥离。
[0265] 由实施例24~31和比较例42~50的结果可以做出以下判断。
[0266] 即,发泡体与薄片的熔点差(Mfoam-Msheet)为-50℃~20℃的范围且熔融粘度5 6
差(Vfoam-Vsheet)为8.0×10Pa·s~5.0×10Pa·s的范围时(尤其,熔融粘度差为
6 6
1.0×10Pa·s~3.0×10Pa·s的范围时),如果薄片的熔融粘度为30Pa·s~2000Pa·s,
则发泡体与薄片可极牢固地粘接。
[0267] [实施例32~37]
[0268] 如表7所示,将第二部件(弹性体成型体(1))载置在实施例11中制作的层叠体(发泡体(2)与薄片(11)的层叠体)的粘接用薄片之上,制作由3层结构形成的实施例32的层叠体。
[0269] 另外,如表7所示,通过同样地将第二部件分别载置于实施例18、19、20、21和27的各层叠体的粘接用薄片之上,分别制作由3层结构形成的实施例33~37的层叠体。
[0270] 表7
[0271]
[0272] 在实施例32~37的各层叠体上,从第二部件的上表面侧,在下述条件下照射激光。
[0273] 激光照射装置:Emerson Japan,Ltd.制造。
[0274] 激光波长:波长808nm。
[0275] 激光的照射速度:4mm/sec。
[0276] 激光的功率:300W。
[0277] 激光的照射时间:2.5秒钟。
[0278] 对于激光照射后的实施例32~37的各层叠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剥离试验。
[0279] 具体而言,用拉伸试验机的各个夹盘抓住各层叠体的第二部件的缘部与发泡体的缘部,通过将两个夹盘拉开距离,从而使上述第二部件与发泡体180度剥离。
[0280] 目视观察剥离上述第二部件与发泡体后的状态。结果,实施例32~37的各层叠体均没有在第二部件与薄片的界面以及薄片与发泡体的界面上剥离,发泡体自身断裂。
[0281] 从实施例32~37的结果可以确认,通过照射激光,利用粘接用薄片,可以将第二部件与发泡体牢固地粘接。
[028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283] 本发明的激光粘接用层叠体可以作为具有发泡体的制品例如鞋、运动用品等的构成部件利用。
[0284] 附图标记说明
[0285] 1 激光粘接用层叠体
[0286] 2 第一部件
[0287] 3 粘接用薄片
[0288] 4 第二部件
[0289] 10 鞋
[0290] 11 鞋的主体
[0291] 12 鞋的中底
[0292] 13 鞋的外底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