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装置

申请号 CN93114490.6 申请日 1993-12-16 公开(公告)号 CN1091933A 公开(公告)日 1994-09-14
申请人 英国联合鞋业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雷蒙德·汉森; 查里斯·霍克;
摘要 用来支承一底部冲上固定于 鞋 楦上之鞋的装置,它有两个相分开的支承部件来把鞋支承于其间。各支承部件安装成可绕一相关的支承轴旋转,以改变这些部件的鞋 支撑 表面部间的距离。用弹性装置(最好是拉簧)将上述两表面部一起推迫到使其间距离为最小的一个 位置 上。当把固定于鞋栓上之鞋插在这两个表面部间,后者便将依随此鞋的外表面。此种表面部是由可自由转动的筒形套提供,而这种套可用来克服反抗鞋进出于支承部件间的任何摩擦阻 力 。
权利要求

1.用来支撑固定于楦之上而底部处于最上方之鞋的支承装置,它包括两个相互分开的支承部件(20,22,44,46;24,26,50,52),每个部件沿着为其支撑之鞋的长向延伸,使得一鞋楦的锥部能置纳于这两个部件之间,而此鞋则能为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46,52)所支撑,并使鞋的底部暴露,其中,为了调节上述适应不同尺寸鞋的支承部件之鞋支撑表面部之间的间距,将此各支承部件安装成可绕一在鞋之长向上延伸的轴线(16;18)作旋转运动,其特征在于:设有弹性装置(56),用来迫使部件(20,22,44,46;24,26,50,52)各绕其轴线(16;18)转到这样一个位置,在此位置上,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46,52)分开一最小距离,同时当有鞋插入其中时,允许此两表面部反抗前述弹性装置的作用而分开;此种鞋支撑表面是由基本上呈圆形横剖面的可转动部件(46;52)所构成,而得以滚过插入其间之鞋的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弹性装置(56)包括一在两个支承部件(20,22,44,46;24,26,50,52)间起作用的拉簧(5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支承装置,特征在于:前述弹性装置包括两个扭簧,各分别用在两个支承部件之一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鞋支承装置,特征在于:前述弹性装置(56)所具的强度,能使一固定于鞋楦上之鞋为所说的两个支承部件所支承,并使此鞋之底部基本上处在一个与鞋之尺寸无关的高度上。
5.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鞋支承装置,特征在于:对各个支承部件(20,22,44,46;24,26,50,52)来说,所述鞋支撑表面部(46;52)是由可在一轴(44;50)上自由转动的套(46;52)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鞋支承装置,特征在于:前述之鞋支撑表面(46;52)对各个支承部件(20,22,44,46;24,26,50,52)说来,是由可在一轴上自由转动的一或多个轮组成。
7.如以上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鞋支承装置,特征在于:上述两支承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46;52)间的最小间隙可使鞋底能支承在此间隙的两端之上。
8.一种鞋输送系统,它包括一批依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鞋支承装置(1),其中:这些个鞋支承装置是相互相邻地安装于一连续驱动装置(220)之上,并且是相续地从一装载段(A)传至一卸载段(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特征在于:前述的支承部件(32,34;40,42)构成了相邻之鞋支承装置(1)的一部分,且这些个支承部件安装成能绕一公共轴线(16;18)作旋转运动。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支撑固定于楦之上而底部处于最上方之鞋的支承装置,它包括两个相互分开的支承部件,每个部件沿着为其支撑之鞋的长向延伸,使得一鞋栓的锥部能置纳于这两个部件之间,而鞋则能为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所支撑,并使鞋的底部暴露,而这种支承装置可用来调节此两个支撑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的间距,以便容纳不同尺寸的鞋,每个支承部件安装成可绕一沿鞋长向延伸之轴线转动。

在欧洲专利A-0512772号中描述到这样一种鞋支承装置,它特别适用于支撑在底部上敷有粘合剂涂层的鞋,以使此涂层经受干燥作业,此种支承装置包括两个板状支承部件,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可以支撑一固定于鞋楦上之鞋,使鞋底居于最上方,鞋的锥部居于此两个部件之间,而鞋的侧边则受到此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的支承。为此目的,上述两个部件可各绕一相关的安装件转动,并能调节其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鞋。更具体的说,这两个部件是由一名操作人员使之转动而形成一条槽,此槽有两个斜的侧边和一开敞开的底边,而其尺寸与待支撑之鞋的尺寸的相适应,并为一种摩擦装置保持就位。

业已证明,上述这种鞋支承装置是不适用于半长统的运动鞋与便鞋,以及当前时兴的一些鞋,它们常常设有扩口式的或衬垫式的“套箍”,例如训练鞋、篮球鞋与旅游鞋等,这主要是由于当依据待支承之鞋的尺寸来调节鞋的支承部件时,需要有操作人员来转动打开这两个部件到可以允许鞋的套箍能通过其间的一个宽度,但是这一宽度将会超过为保证鞋能受到牢靠支撑所需的间距。事实上,这两个部件相对于平的倾会过大,以致于鞋楦不能受到稳定的支撑,而鞋本身会在这两个部件间滚动或颠簸。

可依下述方式来克服具有扩口式或衬垫式套箍之鞋的支撑问题,即当鞋落定在此两部件上时来调节这两个部件,亦即把它们向上旋转,直至它们的边部贴靠住鞋,最后能将其牢牢保持住为止。但这种作法的缺点在于,除非再次加宽这两个部件的间距,使套箍能从其间撤出,不然是不可能将鞋挪动的,但这是一件麻烦与费时的操作。要是不继续这样一项操作,鞋就很可能得不到合适的支撑,在此种情形下,便可能使得多种作业不能在鞋上满意地进行。

这样,本发明之目的即在于克服与先有技术相关联的,在支撑由鞋楦固定之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为此而提供一种改进的了的鞋的承装置,它可以通过与鞋之侧部轮廓无关的自调节,自动地适应鞋的不同尺寸,同时可使鞋容易地置入一支撑位置并从其上撤下。

根据本发明,上述目的反映在前面第一段所述之鞋支承装置中时,在于提供了一种弹性装置,以促使前述两部件的每一个能绕其自身轴线旋转到这样一个位置,以致此两个部件只分开一极小距离,同时允许前述的表面部分在鞋插入其间时能反抗该弹性装置的作用而分开;同时在于,前述的鞋支撑表面部分是由基本上具圆形横剖面的可旋转部件构成,而得以在插于其间之鞋的侧面上滚动。

应该知道,在使用本发明之鞋支承装置时,当鞋楦的锥部插到两个支承部件之间,弹性装置便迫使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与鞋面作恒定接触,这样,此两个部件间的开口宽度便可自动变化,使此两部件适应鞋楦在上述表面部间的宽度。结果,要是将一种扩口式套箍鞋插在上述两部件之间,这两个部件开始时将自动受迫张开到一可容纳鞋之套箍的宽度,并在此鞋进一步插入时,作出自调节并自动将此张开的口闭合上一段距离,使此鞋的侧边能被牢靠地夹定。

此外,通过提供可旋转的鞋支撑表面部,不仅可使鞋放置到一支承位置,而且还能使其迅即运动,特别是对于扩口式或衬垫式的套箍鞋来说,一旦当它置放于一受支承位置时,就可以防止发生此鞋陷获在这两个部件之间的危险,同时由于此种鞋支撑表面部能够在整个鞋面上滚动,也就能减少摩擦约束的险。

上述弹性装置可以是一种经连接成能在两个支承部件间起作用的拉簧,或取两个扭簧形式,每个支承部件各用一个,卷绕在一使相关部件围绕其转动的支承轴上,并在此相关部件与一止动件间起作用。

上述弹簧最好能具有这样的强度,使支承部件能根据受其支承的固定于鞋楦之上的鞋,作出自调节,也就是说,在待支承之鞋楦的所有支承范围内,每个鞋楦能依据其自身质量而促使这两个部件转过一定角度,这意味着每个鞋楦将落定于这样一个位置,使得被支承之鞋的底部将基本上处在一个与其尺寸无关的预定高度上。理由是,被固定于鞋楦上之鞋愈大,它也就愈重,因而它也就将落定到较低的位置上。例如,当需要对一固定于鞋楦上之鞋的底部上涂敷的粘合剂进行干燥时,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此鞋底部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以保证通过把最大加热效应集中到一特定高度上来取得满意的干燥效果。

上述两个支承部件的最小间距最好选择成,能把鞋底支承成使之能躺放到这两个部件的鞋支撑表面部上。这在对固定于鞋楦上的鞋进行加工时常需要为此处理的,特别是在对之进行干燥时,不仅需要支承着鞋本身,还需要支承起将之相接合的鞋底。

对各个支承部件来说,上述的鞋支撑表面部是一可在杆状轴上自由旋转的套组成。这些个最好取圆筒形的套,它们中的每一个各与一被支承之鞋的表面融合,并当鞋在那两个部件间运动时,掠过整个表面。上述表面部也可由安装在一根轴上的一或多个轮子组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一批上述之鞋支承装置组成的鞋输送系统,特征在于:那些构成了相邻鞋支承装置一部分的支承部件,它们安装成可绕一公共轴线转动。这样一种系统最好包括两列的鞋支承装置。此种鞋输送系统一般用于所谓的鞋粘合剂干燥系统。

下面结构附图来详细描述鞋粘合剂干燥设备与鞋输送系统,它们具有形成为它们本身一部分的一批鞋支承装置,对其中的每一个,都从它的若干个方面来阐明本发明。应该认识到,此种设备、此种系统以及此种鞋支承装置,都是被选择成以非限制举列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在附图中:图1是一种干燥设备经部分剖开的侧视图,此设备的鞋输送系统包括一批本发明的鞋支承装置;

图2是图1所示鞋输送系统一部分的平面图,示明了构成此输送系统一部分的本发明之鞋支承装置的细节;

图3是图2所示之鞋支承装置之一的侧视图,还包括一示明于支承位置上之固定于鞋楦上之鞋的轮廓;而图4则是沿图3中Ⅳ-Ⅳ线截取的端视横剖面图。

图1示明了一种干燥设备,它有两个干燥室100、120,一个设于另一个之上,其中每一个包括一压通风室140以及一个设有红外加热器与陶瓷加热器的干燥段160。干燥室100用来干燥涂敷于固定在鞋楦上之鞋底部上的涂层,而干燥室120则用来干燥涂附到随后要接装到此鞋底部上之鞋底一鞋根单元上的涂层。下部干燥段160中的陶瓷加热器是安排成专用来干燥装在鞋楦上之鞋的基座与脚趾区的。

为了使上述鞋底一鞋根单元通过干燥室120,设有一连续带180,组成一批上面可支承前述单元的平台;但也可以例如把一条连续链用于此种目的,由此种链来载承各个平台。不论设置的是哪种系统,但组成室120驱动装置之带或链则是以与统一以200标明之鞋输送系统或同步关系被驱动的,而鞋正是借助这一输送系统200通过干燥室100的。

鞋输送系统200包括一卷绕到两个大的链轮240上的链220,支承着一批承载件2,而每个承载件2又各支承着本发明的一个鞋支承装置。这两个链轮之一(处于图1中右侧的)为一活塞一汽缸装置280带动而通过一自由轮装置260,链220由此而受到间歇式地驱动,在此,为链220之上部区所托载的鞋支承装置1,对于任何给定时刻,即从一端的装载段A运动到另一端的卸载段B,然后,此种支承装置再沿着一下部区返回到装载段A。

从图2中可以看到,在承载件2的两侧均配置有鞋支承装置1,同时还应认识到,包括有这些个支承装置的鞋输送系统是由两条平行的作同时传送的系列组成。为便于说明,下面参看图2至4只对一个鞋支承装置1进行描述。

栓接在承载件2上有一对相分开的竖立支承凸缘4、6,通过其中形成的支承轴接受孔8、10、12、14支承着两根支承轴16、18。各支承轴16、18穿过凸缘4、6并由此向外突出。支承轴16、18通常由焊接方式固定于孔8、10、12与14中。

在各支承轴16、18上可以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一对相分开的凸20,22,24,26,每一对凸耳构成了鞋支承装置之支承部件的一部分。在轴16上,突耳20经一环件28与凸缘6相分开,而在两个凸耳20、22之间则有一隔件30。在支承轴16上还可以旋转的方式装有另一对凸耳32、34,它们构成了一相邻之鞋支承装置的一部分。类似地,在轴18上,凸耳24经一环件36与凸缘6相分离,并在两凸耳24、26之间设有一隔件38。同时在轴18上还可旋转地安装在另一对凸耳40、42,它们构成了另一相邻之鞋支承装置的一部分。

为凸耳20、22所支承且与轴16远离分开的是一从凸缘6突出的细长杆44。此杆44上带有一可自由旋转的筒形套46,它从其所贴靠着的凸耳22上延伸到杆44的远端,并在该处为一推入配合盖48所保持。这对凸耳20、22,杆44与套46在一起组成了鞋支承装置的第一支承部件,而套46则为之提供了一个鞋支撑表面部。类似地,凸耳对24、26则支承一细长杆50,后者从凸缘6突出并带有一自由旋转的筒形套52,此套则从它所抵靠的凸耳26延伸出,直到杆50的远端,并在此为一推入配合盖54所保持。凸耳对24、26、杆50与套52在一起构成了鞋支承装置的第二支承部件,而套52为之提供了一个鞋支撑表面部。

此第一与第二支承部件安装成可在各自的支承轴16、18上作旋转运动。一拉簧56(一般,它的总长为65mm,丝径为1.14mm,外径为9.5mm),它的一端在凸耳20、22之间与杆44相连,另一端在凸耳24、26之间与杆50相连。应知此拉簧56将迫使两根杆44、50,因而迫使这两个支承部件在一起,围绕它们由轴16、18提供的相应轴线,转向一使得为杆44、50所提供的上述两个鞋支撑表面部间距离达到最小的位置。同样应知在所阐述的这一实施例中,当杆44、50的轴线与轴16、18之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时,以上第一与第二支承部件间的间距为最小。

当鞋的支承装置投入使用时,由鞋楦固定之鞋58的锥部60便插在两个套46、52之间,此鞋所取的方向使得它的纵向中央线基本上平行于杆44、50延伸。插入鞋58时,鞋58的侧边将与筒46、52所提供的鞋支撑表面部触合。随着锥部60的进一步插入,而固定于鞋楦上之鞋58在此间距内的宽度加大,杆44、50便受迫分离,反抗弹簧56的作用。套46、52间的距离由于支承部件绕支承轴16、18旋转而加大,同时,弹簧56将连续地起作用,将套46、52迫抵到鞋58的相邻表面,而所取方向则是朝着它们最小间距的位置。在图4中可以看到,这两个支承部件业已受迫绕轴16、18朝下旋转,以便纳置下鞋楦58。筒46、52于是便在鞋58插入其间时仿随此鞋的表面轮廓。因此,在支承着一带扩口式套箍62的高统运动鞋的情形中,如图4所示,当最早把此种鞋插入上述套间时,这两个套受迫分开一足以让扩口式套箍62通过其间的间距。一旦套箍62处于套46、52的平面之下,弹簧56便会自动把这两个套拉回到鞋58的侧面。

依上述方式插入之鞋58的向下运动将一直继续到套46、52邻近到鞋58上的这样一个位置,在此位置上,鞋楦的宽度使得弹簧56拉伸到一个程度,使迫使前述两支承部件在一起的力与装于鞋楦上之鞋58的向下重量相平衡。依此方式,各个固定于鞋楦上之鞋就被支承在自调节的高度上:鞋楦越大,它也就越重,因而也将取得较低的支承位置,结果可使各种尺寸之鞋楦的底部支承在一基本上相同的高度上。此外,通过选择弹簧的强度,可以预先确定鞋之底部可取得的高度。

套46、52可以自由旋转,这样使可减小摩擦阻力,不然,这种阻力就会反抗此固定于鞋栓上之鞋进出于支承部件间空隙的运动。这种结果特别有利于衬垫式套箍鞋的情形,不然,将很难使之从杆44、50之间撤出,这是由于此种套箍在撤出时与套46、52相结合,它在向上运动时通过摩擦效应就会产生将两个支承部件推合到一起的趋势,这样将促致套46、52间的空隙变窄。但是,通过使套46、52自由地转动,就能克服上述摩擦效应,而可以让这两个套仿随鞋的表面轮廓在此鞋面上滚过,不论此两套间的间距变窄还是加宽,也与固定于鞋楦上之鞋58的运动方向无关。

尽管在上述的干燥设置中设有一个独立室,用来干燥随后要接附到鞋之底部上的鞋底,但在本发明的其它相应设备中,有可能省除这样一种另设的室,而可以用鞋输送系统的两列中之一来代替它。为此目的,应知这两个支承部件须作充分地接近分开,使得当杆44、50的轴线落在与支承轴16、18相同的水平面内时,鞋底能够铺放在为套46、52所提供的鞋支撑表面部上并受到它的支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