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晴雨笠

申请号 CN201710200485.2 申请日 2017-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6820378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申请人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发明人 郭霏霏; 傅贵华; 郭献忠;
摘要 本 发明 提出一种便携式晴雨笠,突破传统晴雨笠的构造形式,操作驱动装置对各被驱动部进行向下推拉驱动,使各被驱动部同时带动各杆连接部及整个各 支撑 杆依靠各相应第一 枢接 部相对于各豁口向上翻转而向外张开,使笠面向外撑开,实现晴雨笠的使用状态;当不使用时,操作驱动装置,使各被驱动部不再受到驱动装置的驱动,在笠面收缩 力 等力的作用下,各支撑杆依靠各相应第一枢接部相对于各豁口向下翻转而向内收合,使笠面向内折叠收合,同时各被驱动部向内向上摆动,下次使用时供驱动装置重新进行驱动。如此,本发明具有传统晴雨笠的功能的同时,在不使用时又可折叠收合在一起,体积小不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和存放,张合操作灵活,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包括晴雨笠主体,所述晴雨笠主体包括撑起笠面的笠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所述笠骨架的承载装置,和驱动笠骨架张合的驱动装置;所述笠骨架包括多个环绕所述承载装置呈辐射状排列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处于内端与所述承载装置连接的杆连接部;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处于上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上连接部和处于下部与所述杆连接部连接的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上连接部下端并向下延伸的下环形凸起,所述下环形凸起形成有多个与各所述杆连接部连接的豁口,各所述杆连接部一一伸入各所述豁口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豁口枢接在一起可上下翻转,所述杆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豁口枢接的第一枢接部和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而依靠第一枢接部上下翻转的被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形凸起具有由下环形凸起围成的内腔,所述第一枢接部处于所述杆连接部的上部与所述豁口的上部枢接在一起,所述被驱动部处于所述杆连接部的下部并伸入所述内腔内,所述驱动装置由上至下伸入所述内腔内对所述被驱动部进行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容置于所述内腔内抵顶于各所述被驱动部上方的抵顶,和由上至下伸入所述内腔内对抵顶块进行驱动的驱动杆;所述抵顶块匹配上下滑动设于所述内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形凸起的平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被驱动部具有朝向所述内腔轴线方向的内端面,处于上侧的上侧面,和处于下侧的下侧面;所述内端面和所述上侧面通过平滑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面由上至下逐渐由远离所述内腔轴线方向至靠近内腔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包括处于下部的螺杆和处于上部的操作部件,所述上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并供螺杆由上至下旋入所述内腔内的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环形凸起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枢接部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环绕所述下环形凸起一周的环轴,各所述第一枢接部形成有供所述环轴滑动穿过的轴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靠近所述承载装置的内杆部和远离承载装置的外杆部,所述外杆部与所述内杆部枢接在一起使外杆部可向上翻转折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连接部为与所述内腔的轴线相平行的板状,所述内杆部为与所述杆连接部相垂直且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弯曲的横向弹性板条,多个所述内杆部围成容置使用者头部的空间,所述外杆部为与所述内腔的轴线相平行并由内至外延伸的板条状;所述杆连接部具有处于上侧并由内至外逐渐由上至下倾斜的连接斜面,所述连接斜面与所述内杆部的内端下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内杆部的外端形成有朝所述外杆部延伸与外杆部的内端枢接的第二枢接部,所述外杆部的内端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枢接片和连接于两枢接片下侧对外杆部向下翻转进行限位的下限位片,两所述枢接片之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枢接部的枢接空间,两所述枢接片与所述第二枢接部通过连接于两枢接片之间的连接轴枢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笠面,所述笠面包括覆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上布面和覆设于支撑杆下方的下布面,所述下布面为透气布;所述外杆部包括两片分别与两所述枢接片连接并由内至外延伸的竖向弹性板条,同一所述外杆部的两所述竖向弹性板条的外端由内至外逐渐远离;所述内杆部形成有多个沿内杆部长度方向排列的透孔。

说明书全文

一种便携式晴雨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收合的便携式晴雨笠。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生活中,晴雨笠的结构已为公知,最传统的是草帽类的晴雨笠,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通过笠骨架支撑防雨的笠面构成比较新式的晴雨笠,应用较广泛。但是当晴雨笠不使用时,晴雨笠本身的蓬松特性就显得很占用空间,给人们一种无处摆放的感觉,并且很不方便随身携带,其实用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0003]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传统晴雨笠的功能的同时,在不使用时又可折叠收合在一起,体积小不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和存放,张合操作灵活,实用性强的便携式晴雨笠。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包括晴雨笠主体,所述晴雨笠主体包括撑起笠面的笠骨架;还包括承载所述笠骨架的承载装置,和驱动笠骨架张合的驱动装置;所述笠骨架包括多个环绕所述承载装置呈辐射状排列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具有处于内端与所述承载装置连接的杆连接部;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处于上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上连接部和处于下部与所述杆连接部连接的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上连接部下端并向下延伸的下环形凸起,所述下环形凸起形成有多个与各所述杆连接部连接的豁口,各所述杆连接部一一伸入各所述豁口中;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豁口枢接在一起可上下翻转,所述杆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豁口枢接的第一枢接部和受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而依靠第一枢接部上下翻转的被驱动部。
[0007] 所述下环形凸起具有由下环形凸起围成的内腔,所述第一枢接部处于所述杆连接部的上部与所述豁口的上部枢接在一起,所述被驱动部处于所述杆连接部的下部并伸入所述内腔内,所述驱动装置由上至下伸入所述内腔内对所述被驱动部进行驱动。
[0008]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容置于所述内腔内抵顶于各所述被驱动部上方的抵顶,和由上至下伸入所述内腔内对抵顶块进行驱动的驱动杆;所述抵顶块匹配上下滑动设于所述内腔内。
[0009] 所述下环形凸起的平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被驱动部具有朝向所述内腔轴线方向的内端面,处于上侧的上侧面,和处于下侧的下侧面;所述内端面和所述上侧面通过平滑弧面平滑过渡连接。
[0010] 所述内端面由上至下逐渐由远离所述内腔轴线方向至靠近内腔轴线方向倾斜设置。
[0011] 所述驱动杆包括处于下部的螺杆和处于上部的操作部件,所述上连接部形成有与所述螺杆相配合并供螺杆由上至下旋入所述内腔内的螺纹孔。
[0012] 所述下环形凸起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各所述第一枢接部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环绕所述下环形凸起一周的环轴,各所述第一枢接部形成有供所述环轴滑动穿过的轴孔。
[0013] 所述支撑杆包括靠近所述承载装置的内杆部和远离承载装置的外杆部,所述外杆部与所述内杆部枢接在一起使外杆部可向上翻转折叠。
[0014] 所述杆连接部为与所述内腔的轴线相平行的板状,所述内杆部为与所述杆连接部相垂直且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弯曲的横向弹性板条,多个所述内杆部围成容置使用者头部的空间,所述外杆部为与所述内腔的轴线相平行并由内至外延伸的板条状;所述杆连接部具有处于上侧并由内至外逐渐由上至下倾斜的连接斜面,所述连接斜面与所述内杆部的内端下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内杆部的外端形成有朝所述外杆部延伸与外杆部的内端枢接的第二枢接部,所述外杆部的内端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枢接片和连接于两枢接片下侧对外杆部向下翻转进行限位的下限位片,两所述枢接片之间形成有容置所述第二枢接部的枢接空间,两所述枢接片与所述第二枢接部通过连接于两枢接片之间的连接轴枢接在一起。
[0015] 还包括覆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所述笠面,所述笠面包括覆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方的上布面和覆设于支撑杆下方的下布面,所述下布面为透气布;所述外杆部包括两片分别与两所述枢接片连接并由内至外延伸的竖向弹性板条,同一所述外杆部的两所述竖向弹性板条的外端由内至外逐渐远离;所述内杆部形成有多个沿内杆部长度方向排列的透孔。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便携式晴雨笠,突破传统晴雨笠的构造形式,通过承载装置和驱动装置对笠骨架进行合理承载和张合驱动,实现晴雨笠的张合功能,具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驱动装置对各被驱动部进行向下推拉驱动,使各被驱动部利用杠杆原理同时带动各杆连接部及整个各支撑杆依靠各相应第一枢接部相对于各豁口向上翻转而向外张开,使笠面向外撑开,实现晴雨笠的使用状态;当不使用时,操作驱动装置,使各被驱动部不再受到驱动装置的驱动,在笠面收缩等力的作用下,各支撑杆依靠各相应第一枢接部相对于各豁口向下翻转而向内收合,使笠面向内折叠收合,不占用空间,同时各被驱动部向内向上摆动,下次使用时供驱动装置重新进行驱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便携式晴雨笠,其具有传统晴雨笠的功能的同时,在不使用时又可折叠收合在一起,体积小不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和存放,张合操作灵活,实用性强。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折叠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
[0023] 1-承载装置 11-上连接部 111-螺纹孔 12-下连接部 121-下环形凸起1211-豁口 1212-内腔 1213-凹槽 1214-环轴
[0024] 2-驱动装置 21-抵顶块 22-驱动杆 221-螺杆 222-操作部件
[0025] 3-支撑杆 31-杆连接部 311-第一枢接部 312-被驱动部 3121-内端面3122-上侧面 3123-下侧面 3124-平滑弧面 313-连接斜面 32-内杆部 321-第二枢接部 322-透孔 33-外杆部 331-枢接片 332-下限位片 333-连接轴 334-竖向弹性板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7] 本发明的一种便携式晴雨笠,如图1-5所示,包括晴雨笠主体,晴雨笠主体包括撑起笠面的笠骨架。
[0028] 本发明还包括承载笠骨架的承载装置1,和驱动笠骨架张合的驱动装置2;笠骨架包括多个环绕承载装置1呈辐射状排列的支撑杆3,支撑杆3具有处于内端与承载装置1连接的杆连接部31;承载装置1包括处于上部与驱动装置2连接的上连接部11和处于下部与杆连接部31连接的下连接部12,下连接部12包括形成于上连接部11下端并向下延伸的下环形凸起121,下环形凸起121形成有多个与各杆连接部31连接的豁口1211,各杆连接部31一一伸入各豁口1211中;支撑杆3与豁口1211枢接在一起可上下翻转,杆连接部31包括与豁口1211枢接的第一枢接部311和受驱动装置2驱动而依靠第一枢接部311上下翻转的被驱动部312。本发明通过承载装置1和驱动装置2对笠骨架进行合理承载和张合驱动,实现晴雨笠的张合功能,具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驱动装置2对各被驱动部312进行向下推拉驱动,使各被驱动部312利用杠杆原理同时带动各杆连接部31及整个各支撑杆3依靠各相应第一枢接部
311相对于各豁口1211向上翻转而向外张开,使笠面向外撑开,实现晴雨笠的使用状态;当不使用时,操作驱动装置2,使各被驱动部312不再受到驱动装置2的驱动,在笠面收缩力等力的作用下,各支撑杆3依靠各相应第一枢接部311相对于各豁口1211向下翻转而向内收合,使笠面向内折叠收合,不占用空间,同时各被驱动部312向内向上摆动,下次使用时供驱动装置2重新进行驱动。具体结构可为,支撑杆3的数量优选为五个,也可为三个、四个或六个以上,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0029] 优选地,下环形凸起121具有由下环形凸起121围成的内腔1212,第一枢接部311处于杆连接部31的上部与豁口1211的上部枢接在一起,被驱动部312处于杆连接部31的下部并伸入内腔1212内,驱动装置2由上至下伸入内腔1212内对被驱动部312进行驱动。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撑开笠面时,驱动装置2由上至下伸入内腔1212中对各被驱动部312进行向下驱动,使各被驱动部312利用杠杆原理同时带动各杆连接部31及整个各支撑杆
3依靠各相应第一枢接部311相对于各豁口1211向上翻转而向外张开,使笠面向外撑开,实现晴雨笠的使用状态;当不使用时,操作驱动装置2向上运动,使各被驱动部312不再受到驱动装置2的驱动,在笠面收缩力等力的作用下,各支撑杆3依靠各相应第一枢接部311相对于各豁口1211向下翻转而向内收合,使笠面向内折叠收合,同时各被驱动部312向内向上摆动,下次使用时供驱动装置2重新进行驱动。
[0030] 优选地,驱动装置2包括容置于内腔1212内抵顶于各被驱动部312上方的抵顶块21,和由上至下伸入内腔1212内对抵顶块21进行驱动的驱动杆22;抵顶块21匹配上下滑动设于内腔1212内。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装置2通过驱动杆22由上至下伸入内腔
1212对抵顶块21进行驱动,利用抵顶块21向下滑动同时对各被驱动部312进行向下驱动,当驱动杆22向上移动后,各被驱动部312不再受到抵顶块21向下的驱动力,反而将抵顶块21向上驱动跟随驱动杆22向上运动。
[0031] 优选地,下环形凸起121的水平横截面为圆形;被驱动部312具有朝向内腔1212轴线方向的内端面3121,处于上侧的上侧面3122,和处于下侧的下侧面3123;内端面3121和上侧面3122通过平滑弧面3124平滑过渡连接。当各支撑杆3张开后,各被驱动部312处于行程的最下端,此时抵顶块21与各被驱动部312的上侧面3122接触;当各支撑杆3收合后,各被驱动部312处于行程的最上端,此抵顶块21与各被驱动部312的内端面3121接触;在支撑杆3依靠第一枢接部311上下摆动过程中,即在抵顶块21向下抵顶各被驱动部312和各被驱动部312向上抵顶抵顶块21过程中,各被驱动部312的上侧面3122和内端面3121及二者之间的区域与抵顶块21的下表面连续循环滑动接触,内端面3121和上侧面3122通过平滑弧面3124平滑过渡连接可使抵顶块21与各被驱动部312的抵顶接触和滑动更加省力顺畅,进而支撑杆3的翻转更加顺畅。在此实施例中,下环形凸起121的水平横截面优选为圆形,也可为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0032] 优选地,内端面3121由上至下逐渐由远离内腔1212轴线方向至靠近内腔1212轴线方向倾斜设置。当抵顶块21欲向下抵顶各被驱动部312时,抵顶块21与倾斜的内端面3121接触,抵顶块21向下运动,各内端面3121有朝向内腔1212轴线方向的运动趋势,进而向下翻转,各内端面3121与抵顶块21的下表面自然顺畅地滑动接触,各被驱动部312会自然顺畅地翻转,即倾斜的内端面3121更利于抵顶块21对被驱动部312顺利进行翻转启动。
[0033] 优选地,驱动杆22包括处于下部的螺杆221和处于上部的操作部件222,上连接部11形成有与螺杆221相配合并供螺杆221由上至下旋入内腔1212内的螺纹孔11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撑开笠面时,使用者可通过操作操作部件222对螺杆221进行相应方向旋动,使螺杆221依靠螺纹孔111逐渐伸入内腔1212对抵顶块21进行向下抵顶;当不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操作操作部件222对螺杆221进行相反方向旋动,使螺杆221依靠螺纹孔
111逐渐从内腔1212中拔出而不再对抵顶块21进行抵顶驱动。
[0034] 为了实现各豁口1211与各第一枢接部311的具体枢接结构,优选地,下环形凸起121的外周面形成有与各第一枢接部311相对应的凹槽1213,凹槽1213内嵌设有环绕下环形凸起121一周的环轴1214,各第一枢接部311形成有供环轴1214滑动穿过的轴孔。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凹槽1213对环轴1214进行固定,各第一枢接部311依靠轴孔与同一环轴
1214枢接在一起,结构简单牢固。
[0035] 为了进一步增强支撑杆3的可折叠性能,优选地,支撑杆3包括靠近承载装置1的内杆部32和远离承载装置1的外杆部33,外杆部33与内杆部32枢接在一起使外杆部33可向上翻转折叠。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驱动装置2不再对支撑杆3进行张开驱动时,笠面和支撑杆3收合,同时外杆部33可依靠与内杆部32的枢接处向上翻转折叠,使支撑杆3带动笠面进行进一步折叠收合,使收合后的晴雨笠体积更小,进一步增强便携性能。
[0036] 优选地,杆连接部31为与内腔1212的轴线相平行的板状,内杆部32为与杆连接部31相垂直且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弯曲的横向弹性板条,多个内杆部32围成容置使用者头部的空间,外杆部33为与内腔1212的轴线相平行并由内至外延伸的板条状;杆连接部31具有处于上侧并由内至外逐渐由上至下倾斜的连接斜面313,连接斜面313与内杆部32的内端下表面连接在一起;内杆部32的外端形成有朝外杆部33延伸与外杆部33的内端枢接的第二枢接部321,外杆部33的内端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枢接片331和连接于两枢接片331下侧对外杆部33向下翻转进行限位的332,两枢接片331之间形成有容置第二枢接部321的枢接空间,两枢接片331与第二枢接部321通过连接于两枢接片331之间的连接轴333枢接在一起。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杆连接部31和外杆部33不易弯曲,内杆部32易进行弹性变形和恢复;各弹性板条形式的内杆部32在笠面等的紧箍力作用下,向下弯曲,并由杆连接部31依靠连接斜面313的连接而在各内杆部32的上端向外支撑,使各内杆部32对笠面具有向外的支撑力,且可使各内杆部32的弯曲更加圆润平滑,使用者头部感觉更加舒适;外杆部33可将笠面在水平方向撑开;外杆部33通过两个枢接片331与内杆部32的第二枢接部321枢接在一起,可进行上下翻转,同时332可对外杆部33向下翻转的度进行限位,保证外杆部33对笠面的支撑。
[0037]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覆设于支撑杆3上的笠面,笠面包括覆设于支撑杆3上方的上布面和覆设于支撑杆3下方的下布面,下布面为透气布;外杆部33包括两片分别与两枢接片331连接并由内至外延伸的竖向弹性板条334,同一外杆部33的两竖向弹性板条334的外端由内至外逐渐远离;内杆部32形成有多个沿内杆部32长度方向排列的透孔32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布面主要进行遮雨遮阳,下布面可利用支撑杆3的支撑而与上布面之间形成间隙,具有隔热透气的效果,穿着更加舒适;同一外杆部33的两竖向弹性板条334的外端由内至外逐渐远离,可对笠面的边缘进行更加有效的支撑;透孔322可使内杆部32具有通风透气效果,进一步增强穿着舒适度。下表面优选为网布,透气性更好。具体结构可为,每个外杆部33优选包括两个竖向弹性板条334,也可包括三个以上的竖向弹性板条334,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0038]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