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护颚结构头盔

申请号 CN201010538198.0 申请日 2010-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1991208A 公开(公告)日 2011-03-30
申请人 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 发明人 廖汝甜;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头盔技术领域,涉及护颚结构可变头盔,包括盔壳主体、护颚和两个模板,所述护颚具有两个叉把,所述两个模板分置在盔壳主体的两侧面,模板与盔壳主体紧固连接或模板与盔壳主体为一体结构,其特色在于每个模板上均开设有两条槽型状的轨道,另外设置有四颗动钉,其中每颗动钉的一端分别各插入两个模板上的四条轨道内,每个叉把分别与两颗动钉连接,护颚通过叉把驱动动钉,每个动钉沿着各自相对应的轨道运动,在动钉及轨道的约束下所述护颚可变换 位置 。与 现有技术 相比,本发明不再在护颚上开设滑轨,因此叉把的抗弯强度得以增强,故能提高护颚叉把的抗折断能 力 ,另外摒弃叉把滑槽还可以有效消除 应力 集中隐患,同样提高了护颚的强度。
权利要求

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它包括盔壳主体、护颚和两个模板,所述护颚具有两个叉把,所述两个模板分置在盔壳主体的两侧面,模板与盔壳主体紧固连接或者模板与盔壳主体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模板上均开设有两条槽型状的轨道,所述轨道为一条完整段的槽轨或者由若干段槽轨对接而成;另外设置有四颗动钉,其中每两颗动钉与一个叉把及一个模板构成一组配合并布置在盔壳主体的同一侧面;在同一组配中,两颗动钉分别与模板的两条轨道一一对应,该两颗动钉的一端分别插入各自所对应的轨道内,同时这两颗动钉的另一端又共同连接到该组配中的叉把上;护颚通过叉把驱动动钉,每个动钉沿着各自所相对应的模板轨道运动,在动钉及轨道的约束下所述护颚可变换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模板上的轨道关 于盔壳主体的中位面呈对称布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处在同一组配中的两颗动 钉的距离保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具有始端和终端 两个极限位置,在通往始端或/和终端的部分轨道具有渐进性的斜坡状轨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每个模板的两条轨道中的 一条轨道的终端与该轨道的始端完全重合或部分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至 少有一段长度的两个轨侧面形成渐缩或/和渐放的轨道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 上开设有缩让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钉 具有阶梯轴颈结构,所述阶梯轴颈的轴肩与轨道的轨面运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在护颚的叉 把与模板之间设置有隔垫,所述隔垫与轨道的轨面运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与动钉紧固连接 或者它们为一体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与护颚的叉把为 一体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垫上设置有孔 道,所述动钉穿越该孔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钉上设置有卡槽, 并设置有卡片与该卡槽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盖罩,所述卡片被 罩围在盖罩与叉把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同一模板上 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呈闭环状的圆形轨道或开环状的圆弧轨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同一模板上 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呈闭环状的椭圆形轨道或开环状的椭圆弧轨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同一模板上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包含有爬升轨、跨越轨和回落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跨越轨为圆弧轨 或椭圆弧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落轨为圆弧轨 或椭圆弧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爬升轨为圆弧轨 或直线轨。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爬升轨包括有起 步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起步轨为直线轨 或圆弧轨。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同一模板上 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包含有往复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轨为直线轨。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往复轨的轨道为 分叉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道岔装置,所述道 岔装置布置在模板与盔壳主体之间,道岔装置包括有弹片,所述弹片具有沉让结构、挡和 弹复结构。

说明书全文

可变护颚结构头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人头部安全的头盔,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机动车尤其是摩托 车驾驶员佩戴的头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头盔的护颚结构可以改变位置的头盔。

背景技术

[0002] 赛车和摩托车驾驶员必须佩戴头盔以保护头部的安全,典型的头盔结构包括盔壳 主体、护目镜、护罩和护颚等部件,其中护目镜、护罩和护颚均安装在盔壳主体上,护目镜的 作用是保护人的眼睛不受阳光和其他强光的伤害,护罩的作用是防止沙尘等有害颗粒侵入 进头盔内,而护颚的作用则是当发生碰撞时能有效地保护驾驶员的下巴等部位。众所周知, 传统带护颚结构的头盔分为全盔和半盔两种形式,其中全盔的护颚与盔壳主体通常采用紧 固连接或者为一体制作的结构方式,换句话说护颚相对于盔壳主体是不动的,这样做固然 结构简单且足够安全,但却显得比较呆板,比如在环境允许的前提下,亦必须取下头盔才能 完成喝、通电话等诸如此类的动作;而半盔的护颚是可以掀动的,但护颚在掀开时通常只 能到达盔顶附近,此时护颚处在张开的状态,亦即护颚的下巴部分无法贴合盔壳主体,虽然 可以满足喝水、通电话等需求,但即使是在安全的情况下也不宜继续行驶。
[0003] 鉴此,西班牙专利申请ES2329494T3公开了一种护颚结构可以改变的头盔,它包 括盔壳主体、护颚、两个模板、两颗动钉和两颗固定钉,其中模板对称地分别安置在盔壳主 体的两侧面上,模板与盔壳主体紧固连接成一体结构,模板上开设有一条槽型状的轨道,所 述轨道由若干段槽轨相互对接而成,另外在护颚的两个叉把上分别开设出通槽状的滑轨, 所述固定钉的一端紧固在盔壳主体上,固定钉的另一端插入并穿越护颚叉把上的滑轨并与 滑轨作滑动配合,所述动钉的一端与护颚紧固连接,动钉的另一端则插入模板上的轨道内 并与轨道作滑动配合,该技术方案的最大特色在于其护颚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改变位置, 即可以由保护下巴的全盔状态掀开移动至盔壳主体后方的半盔状态,或者说可以在全盔与 半盔之间进行转换,而且在半盔时护颚被收纳并完全贴合在头盔的后上方。然而,上述技术 方案依然存在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叉把上开设有通槽滑轨破坏了护颚的强度,因为通 槽的滑轨不仅削弱了护颚的抗弯模量,而且还极大地加剧应集中的趋势,故在发生撞击 事故时叉把极易折断;另外,动钉与固定钉的距离是变化的,当头盔处在全盔和半盔这两个 极限位置时,由于受到结构的限制,使得动钉与固定钉的距离必须靠得很近,此时护颚与盔 壳主体的贴合牢靠程度和强度比较弱。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目的在于既能按照需要改变护颚相对于盔壳 主体的位置,以实现全盔与半盔之间的结构转换,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护颚叉把的抗折断 强度,并能提高护颚与盔壳主体的贴合牢靠程度。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括盔壳主体、护颚和两个模 板,所述护颚具有两个叉把,所述两个模板分置在盔壳主体的两侧面,模板与盔壳主体紧固连接或者模板与盔壳主体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模板上均开设有两条槽型状的 轨道,所述轨道为一条完整段的槽轨或者由若干段槽轨对接而成;另外设置有四颗动钉,其 中每两颗动钉与一个叉把及一个模板构成一组配合并布置在盔壳主体的同一侧面;在同一 组配中,两颗动钉分别与模板的两条轨道一一对应,该两颗动钉的一端分别插入各自所对 应的轨道内,同时这两颗动钉的另一端又共同连接到该组配中的叉把上;护颚通过叉把驱 动动钉,每个动钉沿着各自所相对应的模板轨道运动,在动钉及轨道的约束下所述护颚可 变换位置。
[0006] 上述的两个模板上的轨道关于盔壳主体的中位面呈对称布局。
[0007] 上述的处在同一组配中的两颗动钉的距离保持不变。
[0008] 上述的轨道具有始端和终端两个极限位置,在通往始端或/和终端的部分轨道具 有渐进性的斜坡状轨面结构。
[0009] 上述的每个模板的两条轨道中的一条轨道的终端与该轨道的始端完全重合或者 部分重合。
[0010] 上述的轨道至少有一段长度的两个轨侧面形成渐缩或/和渐放的轨道宽度。
[0011] 上述的模板上开设有缩让槽。
[0012] 上述的动钉具有阶梯轴颈结构,所述阶梯轴颈的轴肩与轨道的轨面运动配合。
[0013] 上述的护颚的叉把与模板之间设置有隔垫,所述隔垫与轨道的轨面运动配合。
[0014] 上述的隔垫与动钉紧固连接或者它们为一体结构。
[0015] 上述的隔垫与护颚的叉把为一体结构。
[0016] 上述的隔垫上设置有孔道,所述动钉穿越该孔道。
[0017] 上述的动钉设置有卡槽,并设置有卡片与该卡槽配合。
[0018] 上述的头盔设置有盖罩,所述卡片被罩围在盖罩与叉把之间。
[0019] 上述的同一模板上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呈闭环状的圆形轨道或开环状的圆 弧轨道。
[0020] 上述的同一模板上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呈闭环状的椭圆形轨道或开环状的 椭圆弧轨道。
[0021] 上述的同一模板上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包含有爬升轨、跨越轨和回落轨。
[0022] 上述的跨越轨为圆弧轨或椭圆弧轨。
[0023] 上述的回落轨为圆弧轨或椭圆弧轨。
[0024] 上述的爬升轨为圆弧轨或直线轨。
[0025] 上述的爬升轨包括有起步轨。
[0026] 上述的起步轨为直线轨或圆弧轨。
[0027] 上述的同一模板上的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包含有往复轨。
[0028] 上述的往复轨为直线轨。
[0029] 上述的包含有往复轨的轨道为分叉轨。
[0030] 上述的头盔设置有道岔装置,所述道岔装置布置在模板与盔壳主体之间,道岔装 置包括有弹片,所述弹片具有沉让结构、挡和弹复结构。
[0031] 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它通过采用四个动钉配合模板上的轨道的结构方案, 动钉跟随护颚一起运动,利用模板上的轨道约束动钉并最终约束护颚的运动轨迹,由此实现按照需要改变护颚相对于盔壳主体位置的功能,可以做到头盔从全盔结构到半盔结构的 转化,尤为重要的是,与现有技术ES2329494T3相比,由于本发明不再在护颚上开设滑槽滑 轨,因此叉把的抗弯模量得以增强,故能有效提高护颚叉把的抗折断强度,另外,摒弃叉把 滑槽结构还可以有效消除应力集中隐患,同样能提高护颚的强度,还有,与同一叉把连接的 两颗动钉始终保持有较长的相对距离且基本保持不变,故护颚与盔壳主体的贴合更加牢 靠,而且护颚的运动更加稳定。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的轴测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的装配爆炸图;图3是图1所示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由全盔结构变化至半盔结构的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4是对应图3所示头盔由全盔结构变化至半盔结构时动钉在轨道内位置变化状态
图;
图5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处在全盔状态时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一个实施例的全盔结构与半盔结构之间的几何关系
图;
图7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一种模板结构的轴测图; 图8是图7所示模板的正面视图; 图9是图8所示模板的K-K剖视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具有一条闭环状圆形轨道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 面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的动钉与模板及护颚叉把的一个配合实施例的剖面 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的动钉与模板及护颚叉把的另一个配合实施例的剖 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的动钉与模板及护颚叉把的又一个配合实施例的剖 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的动钉与模板及护颚叉把的再一个配合实施例的剖 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缩放轨道宽度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一条开环状圆弧轨道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 视图;
图17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一条闭环状椭圆形轨道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 面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一条开环状椭圆弧轨道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 面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一条开环状椭圆弧轨道的又一个模板及其轨 槽的正面视图;
图20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划分爬升轨、跨越轨和回落轨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视图;
图21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划分爬升轨、跨越轨和回落轨的又一个模板及其轨 槽的正面视图;
图22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直线起步轨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视图; 图23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圆弧起步轨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视图; 图24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直线往复轨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含有曲线往复轨的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视图; 图26是图24所示模板当头盔从全盔结构变化至半盔结构时动钉在轨道内的运动状态
图;
图27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具有分叉轨的一个实施例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视
图;
图28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具有分叉轨的另一个实施例模板及其轨槽和道岔装 置位置示意的正面视图;
图29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具有分叉轨的又一个实施例模板及其轨槽的正面视
图;
图30是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具有道岔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及状态图; 图31是图28所示模板当头盔从全盔结构变化至半盔结构时动钉在轨道内的运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31 :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包括:盔壳主体1、护颚2和两个模板3,所述护颚2具有两个叉把 2a,所述的两个模板3分置在盔壳主体1的两侧面;本发明的最大特色在于:在每个模板3 上均开设有两条槽型状的轨道(41,42),所述轨道(41,42)中的每一条轨道均可以由一条 完整段的槽轨构成(即该段槽轨按同一规律方法生成)、也可以由若干段槽轨对接而成(即 由不同规律生成的槽轨段连接成组合式轨道),以图10为例,轨道41即为一条完整段的圆 形槽轨,而轨道42则由直线槽轨(42c,42g)、过渡槽轨(42d,42f)和圆弧槽轨42e共五段槽 轨对接而成,但在图21中,轨道41则包含有多段槽轨,而轨道42则只有一段槽轨,另外还 设置有四颗可以相对模板3运动的动钉5,其中每两颗动钉5与一个叉把2a及一个模板3构 成一组配合并布置在盔壳主体1的同一侧面,同一组配的两颗动钉5的一端连接在该组的 叉把2a上并可跟随该叉把2a —起运动,而这两颗动钉5的另一端则分别各插入同一模板3 上的轨道41和轨道42内并与这些轨道作运动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模板3与盔壳主体1可 以采用紧固连接的方式或者模板3干脆为盔壳主体1的一部分,亦即它们可以采用一体结 构,其连接可采用螺钉、铆钉焊接、插扣、反扣等各种现有技术所采用的紧固方式,另外,模 板3既可以是整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而当模板3采用分体式结构时,模板3可以 由若干个零件组装而成,如图2所示的模板3即由外型板3a、内型板3b和底板3c所构成, 其中轨道41由外型板3a和内型板3b组成的型槽所构成;还需要说明的是,轨道(41,42) 中的每一条轨道均包含有两个轨侧面A,模板3上靠近并沿着轨道(41,42)沿线展开的那一 部分外表面称为轨面B (参照图7至图9、图11和图12),所述轨面B与两个轨侧面A允许采用过渡弧面或过渡等结构方式进行相交或者连接,构成同一轨道的两个轨侧面A的 最佳布局为它们共同垂直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且这两个轨侧面A互为等距面,当然,两个 轨侧面A的其它布局亦是可以的,在这里,所说的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是指这样一个面: 参见图1,它是头盔的纵切面,且经过头盔的脊梁顶,在头盔的两个侧面(即佩戴时对应于人 的两个侧表面)上的一些典型特征点或部位,比如扣接护目镜6和护罩7的铰接孔或凸耳 等关于该面对称分布,通俗地讲,中位面S是经过人的后脑勺、脑顶、鼻子和嘴的一个头 盔对称面;另外,构成同一轨道的两个轨侧面A或其延长面与模板3的外表面(指包含轨面 B的那一侧表面)或其延长面存在有两条交线Li,同时在模板3的上述外表面或其延长面上 存在有一条对应于这两条交线Ll的中位线,该中位线称之为轨迹线C (参见图8至图12), 所述交线Ll和轨迹线C满足以下规律:即过轨迹线C上的某一点能做且只能做一个圆球同 时与所述的两条交线Ll均相切,此时这两个切点的连线即代表轨道(41,42)在该点位置的 轨道宽度;所述轨迹线C描述了动钉5的运动轨迹,或者说轨迹线C代表了动钉5受到轨道 (41,42)的约束轨迹;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动钉5可以是具有各种断面形式的螺钉、螺柱、柱 销或者双头铆柱,其最佳横断面形式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和多边形,当采用矩形或多边形 横断面时还允许采用圆弧倒角的形式对其棱边进行处理;必须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的动钉 5与护颚2的连接可以是紧固连接也可以是动配合连接,但动钉5的轴线05相对于护颚2 的位置最好保持不变(但允许存在因为制造误差、装配误差、温升变形和受力变形而导致的 微小变动),这也意味着与同一叉把2a连接的两颗动钉5的轴线05的位置相互之间亦基本 保持不变,或者通俗地说两颗动钉5的距离保持不变,当然,在叉把2a发生变形时,本发明 允许这两颗螺钉5的轴线05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在这里,所谓紧固连接是指动钉5与护 颚2为静配合或者干脆将动钉5与护颚2做成一体结构,所谓动配合连接是指动钉5与护颚 2为间隙配合亦即动钉5可相对于护颚2发生一定幅度的窜动或者转动;很显然,同一组配 中的两个动钉5分别受到同一模板3上的轨道41和轨道42的约束,由于这两颗动钉5又 同时与同一个叉把2a进行连接,注意到模板3与盔壳主体1为紧固连接或者为一体结构, 因此当掀动护颚2时,每个叉把2a驱动其上的两个动钉5分别沿着相对应模板3上的轨道 41和轨道42进行移动,反之当回收护颚2时,各叉把2a又驱使其上的两个动钉5沿轨道41 和轨道42原路返回,不难发现,设置在模板3上的轨道(41,42)约束了动钉5的运动并最终 约束了护颚2的运动轨迹,换句话说本发明可以实现按照需要改变护颚2相对于盔壳主体 1位置的功能,亦即能实现全盔结构与半盔结构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且能做到在半盔状态时 护颚2的下巴2c收纳并贴合盔壳主体1的外表面,毫无疑问,无论是掀开还是回收护颚2, 护颚2在运动途中都必须跨越护目镜6和护罩7,同时护颚2还存在两个极限位置即全盔 状态位置和半盔状态位置(参见图6),当其处于全盔状态位置时与现有固定护颚头盔相似, 这时可有效保护驾驶员在发生碰撞时不受到伤害,当其处于半盔状态时与现有半盔头盔相 似,不影响驾驶员作各种喝水和通话等动作;图3给出了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由全盔 结构变化至半盔结构的过程状态示意图,图4则是对应图3护颚2在不同状态时动钉5在 轨道(41,42)内的位置变化情况,其中图3 (a)和图4 (a)为全盔状态,此时的护颚2处在 保护位置,图3 (b)和图4 (b)为掀开的状态,此时护颚2开始爬升,图3 (c)和图4 (C)、 图3 (d)和图4 (d)为跨越状态,此时护颚2跨越护目镜6和护罩7,图3 (e)和图4 (e) 为半盔状态,此时护颚2收纳贴合盔壳主体1。[0034] 本发明的两个模板3之间的轨道(41,42)可以为对称布局亦可以为不对称布局, 其中以采用对称布局为最佳,因为此时头盔的结构最简单并且护颚2的运动最稳定;特别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说的两个模板3的轨道(41,42)关于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呈对 称布局是指:将每个模板3上的轨道(41,42)的轨迹线C同时垂直投影到盔壳主体1的中 位面S上,其对应轨道的轨迹线投影完全重合或者一条轨迹线投影被另一条轨迹线的投影 完全包容,具体地说两模板3的轨道41的轨迹线C在中位面S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或者其 中一条轨迹线投影被另一条轨迹线投影完全包容,同时两模板3的轨道42的轨迹线C在中 位面S上的正投影亦完全重合或者其中一条轨迹线投影被另一条轨迹线投影完全包容,所 谓包容是指两条投影线有长短之分但短的投影线完全重合地落在长的投影线之内;需要指 出的是,本发明中所说的两个模板3上的轨道(41,42)关于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呈对称 布局只是针对它们的轨迹线C而言,并不要求两个模板3上的各对应轨道的轨道宽度和长 度必须完全相等或完全对称,亦即允许分别处在两个模板3上的轨道41可以具有不相等和 不对称的轨道宽度和长度、同样地分别处在两个模板3上的轨道42也可以具有不相等和不 对称的轨道宽度和长度,其实即使是处在同一模板3上的轨道41和轨道42,也允许它们的 轨道宽度不一样。
[0035] 在本发明中,轨道(41,42)可以设置为具有始端(41a,42a)和终端(41b,42b)两个 极限位置的轨道,其最佳情形是:同时与同一叉把2a连接的两颗动钉5,当与轨道41配合 的动钉5处在始端41a时另一颗与轨道42作配合的动钉5正好处在始端42a上,而与轨道 41配合的动钉5处在终端41b时与轨道42作配合的另一颗动钉5则恰好处在终端42b上, 反之亦然;显然,当动钉5处在始端(41a,42a)的时候,可以对应地设计护颚2为全盔状态 的位置,而当动钉5处在终端(41b,42b)时,则可以对应地设计护颚2处在半盔状态位置,为 了使护颚2在全盔状态和半盔状态这两个极限位置时能牢靠地贴紧盔壳主体1,可以将轨 道(41,42)通往始端(41a,42a)或/和终端(41b,42b)的部分轨道做成具有渐进性的斜坡 状轨面B的结构(参见图7、图8和图9),这样可以利用下沉的轨面B并通过动钉5将叉把 2a拉沉贴紧在模板3的表面上,换句话说这种结构能使护颚2与盔壳主体1贴合得更紧,需 要说明的是,轨道41的始端41a和终端41b可以重合(如图22所示)也可以不重合(如图8 所示)。
[0036] 在本发明中,两条轨道(41,42)中的一条轨道41的终端41b与其始端41a可以部 分重合亦可以完全重合,当然终端41b与始端41a还可以完全没有交集,图10所示为完全 重合的情形,图15所示则为完全没有交集的例子;显然,当终端41b与始端41a完全重合 时,轨道41的轨迹线C呈闭环状但轨道42的轨迹线C必须为开环状,此时轨道41的轨迹 线C在始端41a与终端41b存在交汇重合点P,最佳的P点可以这样确定:参见图6,首先假 定护颚2处在全盔状态时与轨道42配合的动钉5的轴线05处在M点位置、护颚2处在半 盔状态时与轨道42配合的动钉5的轴线05处在N点位置,同时假定护颚2从全盔状态掀 开运动至半盔状态时相对盔壳主体1转过的角度为β,则让线段MN围绕M点按护颚2掀 开运动的方向转动90° -β /2度后与MN线段的中垂线L的交点即为P点,必须指出的是, 当轨道41取闭环轨道时,如果与轨道42作配合的动钉5处在M点或N点位置,则此时的P 点即为与轨道41作配合的动钉5的轴线05所穿越的位置点,换句话说由与轨道42配合的 动钉5在叉把2a上的位置及护颚2的设计转动角度可以规划出与轨道41作配合的动钉59在叉把2a上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M点和N点应处在轨道42的轨迹线C上,但M点与轨 道42的始端42a、N点与轨道42的终端42b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
[0037] 在本发明中,构成同一轨道的两个轨侧面A可以相互等距或平行也可以相互不等 距或不平行,实际上当动钉5沿轨道(41,42)进行移动时,为了增加动钉5的运动稳定性, 可以在轨道41或/和轨道42上的某些路段将上述轨侧面A做成楔形状,亦即轨道41或/ 和轨道42至少有一段长度的两个轨侧面A形成渐缩或/和渐放的轨道宽度,因为在同一模 板3上的两个轨道41和轨道42上运行的两颗动钉5,当它们运行至两动钉5的运动方向 正好相反或大致相反的位置时(比如护颚2处在跨顶进程的中部位置及其附近时),如果轨 道41和轨道42在此处的曲率半径设计得比较接近的话,则在护颚2施加的作用力的影响 下容易导致处在轨道42上的运动钉5的运动方向突然反向,亦即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为了 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将轨道(41,42)的一部分的两个轨侧面A做成渐缩或/和渐放的 轨道宽度,以图15为例,轨道42从U42 — W42的路段其轨道宽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轨道 42从W42 — V42的路段其轨道宽度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轨道41从U41 — W41的路段其轨 道宽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轨道41从W41 — V41的路段其轨道宽度呈逐渐缩小的趋势,毋 庸置疑,上述轨道规划可以让动钉5迅速滑向W41和W42点,并在惯性的作用下越过这些点 位,无论护颚2是由全盔状态掀开至半盔状态还是从半盔状态回收至全盔状态,动钉5在经 过W41和W42点时均可获得上述效果,亦即其稳定性更高;需要指出的是,渐缩轨道宽度和 渐放轨道宽度可以单独设置在轨道41上或单独设置在轨道42上还可以同时在轨道41及 轨道42上均设置,既可以是单一形式的渐缩轨道宽度或渐放轨道宽度,也可以同时采纳其 它多种形式的渐缩轨道宽度或渐放轨道宽度。
[0038] 本发明的模板3上可以开设缩让槽12,所述缩让槽12可以布置在轨道(41,42)的 边侧旁,可以单边布置也可以双边布置,其功用是增加轨道(41,42)的弹性,以便动钉5能 更加顺利地和稳定地进行移动,此时某段轨道(41,42)的轨道宽度可以略为微小于动钉5 在轨道位置上的轴颈尺寸,亦即动钉5与轨道(41,42)在某一段长度范围内属于过盈配合, 此时动钉5需要强行撑开轨道(41,42)的两个轨侧面A方能通过;需要说明的是,模板3本 身可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即使是不采用缩让槽12的结构,布置在其上的轨道(41,42)亦可 以与动钉5实行过盈配合,当然采用缩让槽12后轨道(41,42)的弹性更大,相应地可以取更 大的配合过盈量,这对于具有渐缩或渐放轨道宽度的情形来说,更加有利于提高动钉5的 运动稳定性。
[0039] 本发明中的动钉5可以采用具有阶梯轴颈的结构,所谓阶梯轴颈结构是指动钉5 沿其轴线05的不同位置存在大小不同且呈阶跃突变的横断截面,如动钉5以圆柱为其主体 时,阶梯轴颈即指动钉5至少存在两个以上不同直径的轴段,显然,采用阶梯轴颈结构可以 将护颚2及其叉把2a与模板3及盔壳主体1之间分隔开适当的距离,这样可以在护颚2变 换位置时避免其与模板3或盔壳主体1发生干涉,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其与模板3及盔壳主 体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可以减少阻力,图11给出的正是动钉5具有阶梯轴颈的情形,容易 看出,此时动钉5的轴肩与轨道(41,42)的轨面B滑动配合,同时叉把2a与模板3及盔壳 主体1之间被动钉5分隔开一定的距离δ 1 ;需要说明的是,动钉5相对于轨侧面A既可以 滑动也可以滚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而轴肩与轨面B的配合可以是平滑(动钉5围绕自身轴 线05不存在转动现象)也可以是转滑(动钉5围绕自身轴线05存在一定的转动现象)或两种状态均可同时存在。
[0040] 本发明的护颚2的叉把2a与模板3之间可以设置有隔垫2b,如图12和图13所 示,所述隔垫2b与轨道(41,42)的轨面B运动配合(包括平滑和转滑);显然,由于隔垫2b 的存在,叉把2a的主体与模板3及盔壳主体1之间被分隔开一定的距离δ 2,因此同样可以 避免护颚2在变换位置时与因模板3及盔壳主体1发生干涉,同时还可减少它们的接触面 积以降低运动阻力;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说的在叉把2a与模板3之间设置有隔垫2b包 含有二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隔垫2b是叉把2a的一部分,亦即它们为一体结构(如图12所 示);第二种情形是隔垫2b为独立元件,并将其做成环状,然后将其设置在叉把2a与模板3 之间(如图13所示),此时隔垫2b可以与叉把2a紧固连接也可以为松动连接;特别需要指 出的是,隔垫2b还可以伸进轨道(41,42)内并与轨侧面A滑动配合或滚动配合或既滑动又 滚动配合(如图14所示),此时动钉5可以不接触轨侧面A ;还需要指出的是,隔垫2b与动 钉5可以采用紧固配合或者两者为一体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是松动配合。
[0041] 本发明的隔垫2b可以设置有孔道,此时动钉5穿越隔垫2b的孔道;本发明的动钉 5可以设置有卡槽5a,并另外设置有卡片8,卡片8可以设置卡槽8a,并通过卡槽8a与所述 动钉5的卡槽5a配合(如图2、图11至图14所示),以防止动钉5发生松脱;本发明还可以 设置盖罩9,所述盖罩9与叉把2a扣接或者采用其它方式紧固连接,所述卡片8被罩围在盖 罩9与叉把2a之间。
[0042] 本发明的轨道(41,42)可以有多种形式,分述如下:1)所述的轨道41呈闭环状的圆形轨道(如图10所示)或开环状的圆弧轨道(如图16 所示),所谓圆形轨道是指将模板3上的轨道41正投影到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上,其轨迹 线C在中位面S上所获得的投影满足圆形规律;所谓圆弧轨道是指将模板3上的轨道41正 投影到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上,其轨迹线C在中位面S上所获得的投影满足圆弧规律;很 显然,圆形轨道属于闭环轨道,圆弧轨道属于开环轨道;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完成将护颚2 从全盔状态变化到半盔状态,应该将轨道42做成开放的轨道亦即非封闭型的轨道,此时轨 道42可以为一段完整的槽轨(图中未示出)也可以由多段槽轨对接而成(如图10和图16所 示)。
[0043] 2)所述的轨道41呈闭环状的椭圆形轨道(如图17所示)或开环状的椭圆弧轨道 (如图18所示),所谓椭圆形轨道是指将模板3上的轨道41正投影到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 上,其轨迹线C在中位面S上的投影满足椭圆规律,所谓椭圆弧轨道是指将模板3上的轨道 41正投影到盔壳主体1的中位面S上,其轨迹线C在中位面S上的投影满足椭圆弧规律;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说的椭圆形及椭圆弧除符合椭圆方程规律外还包括各种类椭圆, 所谓类椭圆是指轨迹线C在中位面S上的投影可以是简谐曲线方程、样条函数方程的类椭 圆状曲线、甚至还可以由多段曲线连接而成的类椭圆状曲线(图中未示出);显然,椭圆形轨 道属于闭环轨道,椭圆弧轨道属于开环轨道;如前所述,为了确保护颚2完成从全盔状态变 化到半盔状态,轨道42也应该做成开放型的轨道即非封闭型的轨道,轨道42可以为一段完 整的槽轨(如图19所示)也可以由多段槽轨对接而成(如图17和图18所示)。
[0044] 3)所述的轨道41可以分解为爬升轨、跨越轨和回落轨共三个部分,对应地护颚2 有爬升、跨越和回落等动作,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轨道41为一条完整段的单一规律槽轨构 成的轨道(如图10所示的圆形轨道、图16所示的圆弧形轨道、图17所示的椭圆形轨道和图18所示的椭圆弧轨道等等),也可以做出以上划分;对应于护颚2从全盔状态掀开至半盔状 态:所谓爬升是指护颚2的下巴2c由贴紧盔壳主体1的全盔状态开始到脱离并逐步拉开与 盔壳主体1距离的过程、此时动钉5走过的轨道41路段为爬升轨,所谓跨越是指护颚2的下 巴2c越过护目镜6和护罩7的过程(此时的护罩7处在完全掀开或部分掀开的状态)、此时 动钉5走过的轨道41路段为跨越轨,所谓回落是指护颚2的下巴2c开始逐步收纳并最终贴 紧盔壳主体1的过程、此时动钉5走过的轨道41路段为回落轨;显然,当护颚2从半盔状态 回收运动至全盔状态时,上述过程的演变正好相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轨道41的爬升轨、 跨越轨和回落轨可以由不同规律的槽轨共同组成,比如爬升轨可以包含有直线段的槽轨亦 即直线轨、或者包含有圆弧段的槽轨即圆弧轨,而跨越轨及回落轨则可以包含有圆弧轨或 者包含有椭圆弧轨,图20和图21给出的就是由三段主槽轨A41、B41和C41再结合若干过 渡槽轨D41组成轨道41,其中A41对应爬升轨、B41对应跨越轨、C41对应回落轨,这些槽轨 可以是直线槽轨也可以是圆弧槽轨还可以是曲线槽轨,此时轨道41可以是闭环状(图20所 示)也可以是开环状(图21所示);特别地,当跨越轨和回落轨采用圆弧轨或椭圆弧轨时,可 以将他们做成统一规律的槽轨,图22和图23给出的是跨越轨和回落轨同为一个圆弧轨的 例子。
[0045] 4)所述的爬升轨包括有起步轨41c,即护颚2从全盔状态开始运动到爬升轨时,动 钉5在轨道41上走过的那一段轨道,起步轨41c主要是配合护颚2的出舱动作,包括让护 目镜6和护罩7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从开、弹升到置顶的动作过程,或者说护目镜6和护罩 7由闭合到完全打开的过程;当与轨道41作配合的动钉5在起步轨41c内运行时,与轨道 42作配合的动钉5基本停留在轨道42上不移动(即停留在M点处)或者只有很小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起步轨41c可以专门设置也可以将其融合到轨道41的爬升轨之内,可以是 一段完整的槽轨也可以由多段槽轨构成;特别地,可以将起步轨41c做成直线轨或者圆弧 轨的形式,这样布局起来更加方便,图22中的起步轨41c即为直线轨的形式,图23所示的 起步轨41c则是圆弧轨的形式,此时圆弧的圆心最好落在轨道42的M点上、起步轨41c的 圆弧半径R正好等于同一叉把2a上的两颗动钉5的轴距
[0046] 5)所述的轨道41包含有往复轨41d,往复轨41d是指护颚2单纯从全盔状态不停 滞地运动掀开至半盔状态时,与轨道41作配合的动钉5在轨道41的全路段或者某一区段 存在往返现象,同时,当护颚2单纯从半盔状态不停滞地回收运动至全盔状态时,动钉5在 轨道41的全路段或者某一区段亦存在往返现象;往复轨41d可以为直线轨即其轨迹线C为 直线段(参见图24),往复轨41d还可以为曲线轨即其轨迹线C为曲线段(参见图25);特别 地,若将轨道41作出爬升轨、跨越轨和回落轨划分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条往复轨41d, 亦即轨道41为一条纯粹的往复轨41d,此时轨道41的始端41a和终端41b可以重合(如图 24和图25所示)也可以不重合(图中未示出),图26给出的是轨道41为一条直线段的往复 轨41d时,对应护颚2由全盔状态掀开运动至半盔状态,动钉5在不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26 (a)对应护颚2处在全盔状态,图26 (b)对应护颚2处在爬升的状态,图26 (c) 对应护颚2处在跨越的状态,图26 (d)对应护颚2处在回落的状态,图26 (e)对应护颚2 处在半盔状态,不难发现动钉5在轨道41中存在往返现象;当然,包含有往复轨41d的轨道 41还可以做成分叉轨,即爬升轨、跨越轨和回落轨的布局呈分叉结构状,图27、图28和图29 给出了三种典型的分叉轨示意图,其中图27的爬升轨和回收轨以直轨为主,图28的爬升轨和回收轨则以圆弧轨为主,而图29的爬升轨则包含有一小段的起步轨41c,需要指出的是, 分叉轨的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形态,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0047] 对于包含有往复轨41d的分叉轨,可以设置道岔装置来防止动钉5在岔口处出现 误动作,道岔装置布置在模板3与盔壳主体1之间,它包括有弹片13,弹片13的材料可以是 金属也可以是塑料还可以是复合材料;所述弹片13具有沉让结构13a、挡块13b和弹复结 构13c (见图29),对于同一组配的两颗动钉5,当离下巴2c最远的那颗动钉5经过弹复结 构13c时,参见图30 (b),弹片13被该动钉5压沉,同时带动挡块13b下沉,并下沉到足以 让离下巴2c最近的那颗动钉5能通过的幅度,而当离下巴2c最远的动钉5运行至沉让结构 13a时,参见图30 (a),挡块13b依赖自身弹性或借助弹簧弹起,并阻止离下巴2c最近的那 颗动钉5通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道岔装置可以通过螺钉和铆接固件上紧到模板3 或者盔壳主体1上,其最佳方式是采用扣接的结构紧固到盔壳主体1上;图31给出的是对 应护颚2由全盔状态掀开运动至半盔状态,动钉5在不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31 (a)对 应护颚2处在全盔状态,图31 (b)对应护颚2处在爬升的状态,图31 (c)对应护颚2处在 跨越的状态,图31 (d)对应护颚2处在回落的状态,图31 (e)对应护颚2处在半盔状态, 不难发现动钉5在轨道41中存在往返现象。
[0048]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轨道41与轨道42可以互换角色,亦即可以从位置、功能、形状 和形态上进行互换也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但其前提是分置在盔壳主体1两侧的模板3上 的轨道41和轨道42,必须同时进行相同规律的互换。
[0049] 本发明可变护颚结构头盔,它通过采用四个动钉5配合模板3上的轨道(41,42)的 结构方案,动钉5跟随护颚2 —起运动,利用模板3上的轨道(41,42)约束动钉5并最终约 束护颚2的运动轨迹,由此实现了按照需要改变护颚2相对盔壳主体1位置的功能,即可实 现全盔结构与半盔结构的相互转换,而且在半盔状态时能保证护颚2收纳贴紧盔壳主体1 ; 更为重要的是,与现有技术ES2329494T3相比,本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显著进步:1)在护颚2 上不存在滑槽结构,故叉把2a的抗弯模量得以增强,有效提高了叉把2a的抗折断强度;2) 摒弃滑槽结构有效地消除了应力集中的隐患,同样提高了护颚2的强度;3)同一叉把2a上 的两颗动钉5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故在全盔及半盔结构时,护颚2与盔壳主体1的贴合更 加牢靠,而且护颚2的运动更加稳定。
[0050]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 凡依照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 内。13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