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及自动折叠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305256.2 申请日 2016-05-09 公开(公告)号 CN105747341A 公开(公告)日 2016-07-13
申请人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炳贤; 张润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及其自动折叠方法。该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包括 支撑 装置。支撑装置具有 底板 以及 支架 ,底板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有支架。折叠装置具有折叠 基板 、 压板 、压板驱动部件、翻转板以及翻转驱动部件,折叠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供部分胶片放置的折叠槽;压板的一侧铰接在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折叠槽的一侧,压板驱动部件连接于压板以用于通过驱动压板朝向折叠槽翻转。翻转板铰接在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折叠槽相对的一侧,所述翻转板具有供所述胶片部分放置的放置部,翻转驱动部件连接于翻转板以用于驱动翻转板朝向折叠槽翻转。该胶片自动折叠系统节约时间、节约人 力 并且折叠效率高。
权利要求

1.一种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具有折叠基板压板、压板驱动部件、翻转板以及翻转驱动部件;
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供胶片部分放置的折叠槽;所述压板铰接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折叠槽的一侧,所述压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压板以用于通过驱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所述翻转板铰接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折叠槽相对的一侧,所述翻转板具有供所述胶片部分放置的放置部,所述翻转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翻转板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板的所述放置部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曲杆、曲杆座;所述曲杆座固定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折叠基板的边缘,所述曲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所述压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曲杆以用于通过驱动所述曲杆转动来带动所述压杆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具有底板以及支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相对的所述支架;所述折叠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架上;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滑动以及滑动驱动部件;
所述曲杆呈L形,所述曲杆的弯折部铰接在所述曲杆座上,所述曲杆的两个曲杆臂分别位于所述折叠基板的上方以及下方,所述曲杆与所述折叠基板的边缘呈咬合状,所述曲杆朝下的曲杆臂的长度位于所述曲杆的铰接点到所述底板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与所述曲杆的铰接点到所述滑动块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之间;
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折叠基板之间,所述滑动块朝向位于所述折叠板下方曲杆臂的侧面倾斜形成第一坡面,当所述滑动块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曲杆的曲杆臂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坡面接触配合;所述滑动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块以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块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其中一个内侧壁倾斜形成第二坡面,且所述第二坡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坡面的朝向一致;
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限位座、撑杆以及翻转带,所述限位座连接于所述折叠基板且位于所述翻转板的下方,限位座贯通有限位孔,所述撑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当所述滑动块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撑杆的下端嵌设于所述滑动槽内,当所述滑动块滑动时,所述撑杆相对所述第二坡面滑动并逐渐上升;
所述翻转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上,所述翻转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支架的外部后并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翻转板相互配合以用于供部分所述胶片放置;
沿竖直方向上,所述限位座位于两个所述翻转板的下方,沿平方向上,所述限位座位于两个所述翻转板的中间,所述撑杆朝向所述翻转板的一端尺寸大于两个所述翻转板之间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具有压紧部件,所述压紧部件包括连接杆、换向轮以及限位杆,所述压紧部件的数量与所述翻转板的数量一致,在两个所述支架的外侧均设有所述压紧部件;
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上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翻转板的翻转面垂直,所述换向轮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外侧,所述换向轮靠近于所述第一坡面,所述换向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
所述限位杆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翻转板的下方,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限位杆相对所述连接杆靠近于所述换向轮,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连接杆平行;
所述翻转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限位杆以及所述换向轮后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在所述撑杆朝向所述滑动槽的一端,所述滚轮能够相对所述滑动槽的内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坡面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杆以及所述曲杆座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曲杆与多个所述曲杆座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曲杆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压板上;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上。
10.一种胶片自动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折叠基板的折叠槽的内,所述胶片的另一部分置于翻折板上;
压板驱动部件驱动压板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以将所述胶片的一部分压住,翻转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翻转板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以使得所述翻转板带动所述胶片的另一部分朝向所述压板翻折;
所述翻转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翻转板复位,所述压板驱动部件驱动压板复位。

说明书全文

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及自动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及自动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制衣工艺中,尤其是在服装的领子工艺上,需要用到一款蝴蝶形状的胶质薄片(胶片)来固定服装的领形,而蝴蝶形状的胶质薄片在使用前需要折叠。目前做法是由人工进行胶片的折叠,因需要折的胶片很多,并且要求折叠的精度较高,人工折叠费时费并且折叠精度低。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约时间、节约人力并且折叠效率高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
[0004] 一种胶片自动折叠系统,包括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具有折叠基板压板、压板驱动部件、翻转板以及翻转驱动部件;
[0005] 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供胶片部分放置的折叠槽;所述压板铰接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折叠槽的一侧,所述压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压板以用于通过驱动所述压板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所述翻转板铰接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折叠槽相对的一侧,所述翻转板具有供所述胶片部分放置的放置部,所述翻转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翻转板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板的所述放置部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曲杆、曲杆座;所述曲杆座固定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折叠基板的边缘,所述曲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板,所述压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曲杆以用于通过驱动所述曲杆转动来带动所述压杆翻转。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具有底板以及支架,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相对的所述支架;所述折叠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设置的所述支架上;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滑动以及滑动驱动部件;
[0008] 所述曲杆呈L形,所述曲杆的弯折部铰接在所述曲杆座上,所述曲杆的两个曲杆臂分别位于所述折叠基板的上方以及下方,所述曲杆与所述折叠基板的边缘呈咬合状,所述曲杆朝下的曲杆臂的长度位于所述曲杆的铰接点到所述底板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与所述曲杆的铰接点到所述滑动块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之间;
[0009] 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折叠基板之间,所述滑动块朝向位于所述折叠板下方曲杆臂的侧面倾斜形成第一坡面,当所述滑动块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曲杆的曲杆臂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坡面接触配合;所述滑动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块以用于驱动所述滑动块移动。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具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其中一个内侧壁倾斜形成第二坡面,且所述第二坡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坡面的朝向一致;
[0011] 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限位座、撑杆以及翻转带,所述限位座连接于所述折叠基板且位于所述翻转板的下方,限位座贯通有限位孔,所述撑杆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当所述滑动块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撑杆的下端嵌设于所述滑动槽内,当所述滑动块滑动时,所述撑杆相对所述第二坡面滑动并逐渐上升;
[0012] 所述翻转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上,所述翻转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支架的外部后并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上。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翻转板相互配合以用于供部分所述胶片放置;
[0014] 沿竖直方向上,所述限位座位于两个所述翻转板的下方,沿平方向上,所述限位座位于两个所述翻转板的中间,所述撑杆朝向所述翻转板的一端尺寸大于两个所述翻转板之间的间隔。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具有压紧部件,所述压紧部件包括连接杆、换向轮以及限位杆,所述压紧部件的数量与所述翻转板的数量一致,在两个所述支架的外侧均设有所述压紧部件;
[0016] 所述连接杆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上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翻转板的翻转面垂
[0017] 直,所述换向轮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支架的外侧,所述换向轮靠近于所述第一坡面,所述换向轮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底板;
[0018] 所述限位杆连接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翻转板的下方,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限位杆相对所述连接杆靠近于所述换向轮,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连接杆平行;
[0019] 所述翻转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限位杆以及所述换向轮后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上。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在所述撑杆朝向所述滑动槽的一端,所述滚轮能够相对所述滑动槽的内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坡面滑动。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杆以及所述曲杆座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曲杆与多个所述曲杆座一一对应。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曲杆座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压板上。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折叠基板的下表面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翻转板上。
[0024] 一种胶片自动折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 将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折叠基板的折叠槽的内,所述胶片的另一部分置于翻折板上;
[0026] 压板驱动部件驱动压板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以将所述胶片的一部分压住,翻转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翻转板朝向所述折叠槽翻转,以使得所述翻转板带动所述胶片的另一部分朝向所述压板翻折;
[0027] 所述翻转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翻转板复位,所述压板驱动部件驱动压板复位。
[0028] 本发明涉及的胶片自动折叠,设置了折叠装置,折叠装置具有折叠基板、压板、压板驱动部件、翻转板以及翻转驱动部件。折叠基板的上表面具有供胶片放置的折叠槽,折叠槽能够将胶片定位,胶片在折叠过程中不会移位;通过压板驱动部件驱动所述压板朝向折叠槽翻转,可以将胶片压住;通过翻转驱动部件驱动翻转板朝向折叠槽翻转,能够将位于翻转板上的胶片部分翻折。该胶片自动折叠,能够自动实现胶片的折叠,节约人力,节约时间,折叠效率高。
[0029] 本发明涉及的胶片自动折叠,进一步地设置了曲杆、滑动块以及撑杆,通过滑动块的移动,即可以能够通过凸轮原理,驱动曲杆在第一坡面上滑动,因第一坡面的作用,使得曲杆转动以带动压板朝向折叠槽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因滑动块的滑动槽内也设有第二坡面,随着滑动块的移动,撑杆会慢慢上升,上升的撑杆能够将翻折板往上推至90°达到与折叠基板呈垂直状态,再通过翻折带的拉紧作用,将翻折板翻转180°达到翻折到压板上面,实现压板的下压以及翻折板的翻折的顺序进行。而翻折带是连接在滑动块上的,因此翻转板的180°翻转均是在滑动块的滑动下驱动的,滑动的滑动实现了压板下压、翻折的翻折及压紧的动作,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动力源,节约资源,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胶片自动折叠系统主视示意图;
[0031] 图2为图1中所示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俯视示意图;
[0032] 图3为图1中所示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侧面示意图;
[0033] 图4为图1中所示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配合弹性部件示意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
[0035] 10、胶片自动折叠系统;100、支撑装置;110、底板;120、支架;200、折叠装置;210、折叠基板;211、折叠槽;220、压板;230、曲杆;231、第一曲杆臂;232、第二曲杆臂;240、曲杆座;250、翻转板;260、滑动块;261、滑动槽;262、第一坡面;263、第二坡面;270、限位座;280、撑杆;290、滚轮;2100、翻转带;2110、换向轮;2120、限位杆;2130、连接杆;2140、滑轨;2150、滑杆;2160、移动块;2170、挡块;310、第一弹性部件;320、第三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8]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9]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胶片自动折叠系统10。该胶片自动折叠系统10包括支撑装置100、折叠装置200以及复位装置。支撑装置100具有底板110以及两个支架120。底板110的上表面设有相对的两个支架1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附图1-3中,并未示出弹性部件。
[0040] 折叠装置200具有折叠基板210、压板220、压板驱动部件、翻转板250以及翻转驱动部件。折叠基板2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设置的支架120上,折叠基板210与支架120构成龙结构。
[0041] 参见图1所示,折叠基板210的上表面具有供胶片放置的折叠槽211。压板220的一侧铰接在折叠基板210的上表面且位于折叠槽211的一侧。压板驱动部件连接于压板220以用于通过驱动压板220朝向折叠槽211翻转。
[0042] 翻转板250铰接在折叠基板210的上表面且位于折叠槽211相对的一侧。所述翻转板250处于复位状态时,翻转板250的上表面具有供胶片部分放置的放置部。翻转驱动部件连接于翻转板250以用于通过驱动翻转板250朝向折叠槽211翻转,也即翻转板250的放置部朝向折叠槽211翻转。
[0043] 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折叠装置200还包括曲杆230、曲杆座240。曲杆座240固定在折叠基板210的上表面且靠近折叠基板210的边缘。曲杆230的一端连接于压板220。压板驱动部件连接于曲杆230以用于通过驱动曲杆230转动来带动压杆翻转。
[0044] 参见图4所示,复位装置包括第一弹性部件310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第一弹性部件310的一端连接在曲杆座240上,另一端连接在压板220上。第一弹性部件310能够在其收缩的作用下将压板220自动复位,节约了动力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件310可以采用弹簧
[0045] 折叠装置200还包括滑动块260以及滑动驱动部件。曲杆230以及曲杆座240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曲杆230与多个曲杆座240一一对应。曲杆230呈L形,曲杆230的弯折部铰接在曲杆座240上。
[0046] 参见图3所示,因曲杆230呈L形,故将曲杆230的两个曲杆臂分成第一曲杆臂231以及第二曲杆臂232。第一曲杆臂231以及第二曲杆臂232分别位于折叠基板210的上方以及下方。曲杆230的第一曲杆臂231、第二曲杆臂232与折叠基板210的边缘呈咬合状。曲杆230朝下的曲杆臂也即第二曲杆臂232的长度位于曲杆230的铰接点到底板110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与曲杆230的铰接点到滑动块260上表面的最小距离之间。朝向折叠基板210下方的曲杆臂的端部呈圆滑状,也即第二曲杆臂232的端部呈圆滑状。第一曲杆臂231的端部与压板220连接。
[0047] 参见图1、图3所示,滑动块260位于底板110与折叠基板210之间。滑动块260朝向位于折叠板下方曲杆臂(也即第二曲杆臂232)的侧面倾斜形成第一坡面261。第一坡面261由滑动块260的下底面至其上表面逐渐收拢,当滑动块260处于复位状态时,曲杆230的曲杆臂的端部(也即第二曲杆臂232)与第一坡面261接触配合。滑动驱动部件连接于滑动块260以用于驱动滑动块260移动。
[0048] 参见图1所示,滑动块260的上表面具有滑动槽261,滑动槽261的其中一个内侧壁倾斜形成第二坡面263,且第二坡面263的朝向与第一坡面261的朝向一致。
[0049] 折叠装置200还包括限位座270、撑杆280、滚轮290以及翻转带2100。限位座270连接于折叠基板210且位于翻转板250的下方。限位座270贯通有限位孔,撑杆280穿设于限位孔。
[0050] 当滑动块260处于复位状态时,撑杆280的下端嵌设于滑动槽261内。当滑动块260处于复位状态时,撑杆280的上端离翻折板的距离小于第二坡面263的高度,以使得,当滑动块260移动时,撑杆280因第二坡面263的的驱动而上升的高度能够接触到翻折板,且能够将翻折顶出至与折叠基板210呈90°状态。
[0051] 翻转带2100的一端连接在翻转板250上,翻转带2100的另一端绕过支架120的外部后并连接在滑动块260上。
[0052] 滚轮连接在撑杆280朝向滑动槽261的一端,滚轮290能够相对滑动槽261的内底面以及第二坡面263滑动。
[0053] 参见图1、图2所示,翻转板25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翻转板250并列且两个翻转板250靠近。沿竖直方向上,限位座270位于两个翻转板250的下方。沿水平方向上,限位座270位于两个翻转板250的中间。撑杆280朝向翻转板250的一端尺寸大于两个翻转板250之间的间隔。
[0054] 折叠装置200还具有压紧部件。压紧部件包括连接杆2130、换向轮2110以及限位杆2120。压紧部件的数量与翻转板250的数量一致,也即为两个。在两个支架120的外侧均设有压紧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附图1-3中,并未示出连接杆2130以及限位杆2120。
[0055] 连接杆2130连接在翻转板250上且连接杆2130与翻转板250的翻转面垂直。换向轮2110连接在底板110上且位于支架120的外侧,换向轮2110靠近于第一坡面261,换向轮2110的轴线垂直于底板110。限位杆2120连接在支架120上且位于翻转板250的下方,在竖直方向上,限位杆2120相对连接杆2130靠近于换向轮2110,限位杆2120与连接杆2130平行。
[0056] 翻转带2100的一端连接在连接杆2130上,另一端依次绕过限位杆2120以及换向轮2110后连接在滑动块260上。
[0057] 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翻转带2100的拉伸反向与翻转板250的翻转方向一致,还设置了滑轨2140、滑杆2150、移动块2160以及挡块2170。
[0058] 滑轨2140设在底板110上,且滑轨2140的长轴与翻转板250的翻转面平行,也即滑轨2140与连接杆2130垂直,移动块2160设置在滑轨2140上,滑杆2150固定在移动块2160上,翻转带2100可分为两截,其中第一截的一端连接在滑动块260上,另一端连接在移动块2160上,第二截的一端连接在移动块2160上的另一端,第二截的另一端绕过限位杆2120后连接在连接杆2130上。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翻转带2100是在垂直于翻转板250的方向上对翻转板250施力,以使得翻转板250受到的拉力最大,能够保证翻转板250完全翻转并将胶片翻转且压紧胶片。
[0059] 参见图4所示,挡块2170设置在底板110上且位于换向轮2110的上方。挡块2170具有通孔,滑杆2150的一端朝向当挡块2170,当滑杆2150移动时能够穿过上述的通孔。在滑杆2150上还设有上述的第三弹性部件320,第三弹性部件320可以采用弹簧。第三弹性部件320套设在滑杆2150上且位于移动块2160与挡块2170之间。当滑杆2150朝向换向轮2110方向移动时,滑杆2150能够穿过上述的通孔,但是第三弹性部件320因受到挡块2170阻挡作用而收缩,收缩的第三弹性部件320是为了滑杆2150以及翻转带2100的复位。
[0060] 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折叠基板210的下表面上,另一端连接在翻转板250上,且连接在翻折板的中部。在胶片折叠完成后,第二弹性部件因翻折板的翻折伸长需要收缩,收缩的第二弹性部件能将翻折板复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件可以采用弹性带。在本实施例中,因翻转板250是处于原始复位状态,因此第二弹性部件在附图中被翻转板
250挡住而为示出。
[0061] 本实施例中,因设置了曲杆230以及滑动块260,使得压板驱动部件可采用滑动块260与曲杆230的配合而省掉,同理,翻折驱动部件通过撑杆280以及第二坡面263的配合实现翻折90°,进一步地通过压紧部件的翻折带的拉紧作用实现翻折板翻折180°并压紧在压板220上。将三个折叠胶片的动作通过一个滑动驱动部件驱动滑动块260即可实现,节约了两个动力源,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使得生产的成本大大减小,并且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0062] 本实施例中涉及的胶片自动折叠系统10在用于胶片折叠时,涉及了一种胶片自动折叠方法。该胶片自动折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3] 将胶片的一部分放置在折叠基板210的折叠槽211的内,胶片的另一部分置于翻折板上。
[0064] 滑动驱动部件驱动滑动块260朝向第二曲柄臂方向移动。
[0065] 通过滑动块260的移动,即可以能够通过凸轮原理,驱动第二曲杆臂232在第一坡面261上滑动,因第一坡面261的高度逐渐升高,使得第二曲杆臂232逐渐往上方转动,第二曲杆臂232的转动带动压板220朝向折叠槽211方向转动,实现压板220将折叠槽211内的胶片压住。
[0066] 滑动块260的滑动槽261内设有第二坡面263,随着滑动块260的移动,撑杆280会慢慢上升,上升的撑杆280能够将翻折板往上推至90°达到与折叠基板210呈垂直状态。
[0067] 因滑动块260的移动,慢慢拉伸翻转带2100,通过翻折带的拉紧作用,将翻折板翻转180°达到翻折到压板220上面,实现压板220的下压以及翻折板的翻折的先后顺序进行,实现了胶片的压住和翻转折叠的工序,自动化程度高,且只需要一个动力源,节约资源。
[0068] 在一个胶片折叠后,滑动驱动部件驱动滑动块260复位,压板220在第一弹性部件310的作用下复位,翻转板250在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复位。
[0069] 本实施例涉及的胶片自动折叠,设置了折叠装置200,折叠装置200具有折叠基板210、压板220、压板驱动部件、翻转板250以及翻转驱动部件。折叠基板210的上表面具有供胶片放置的折叠槽211,折叠槽211能够将胶片定位,胶片在折叠过程中不会移位;通过压板驱动部件驱动压板220朝向折叠槽211翻转,可以将胶片压住;通过翻转驱动部件驱动翻转板250朝向折叠槽211翻转,能够将位于翻转板250上的胶片部分翻折。该胶片自动折叠,能够自动实现胶片的折叠,节约人力,节约时间,折叠效率高。
[0070] 本实施例涉及的胶片自动折叠,进一步地设置了曲杆230、滑动块260以及撑杆280,通过滑动块260的移动,即可以能够通过凸轮原理,驱动曲杆230在第一坡面261上滑动,因第一坡面261的作用,使得曲杆230转动以带动压板220朝向折叠槽211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因滑动块260的滑动槽261内也设有第二坡面263,随着滑动块260的移动,撑杆280会慢慢上升,上升的撑杆280能够将翻折板往上推至90°达到与折叠基板210呈垂直状态,再通过翻折带的拉紧作用,将翻折板翻转180°达到翻折到压板220上面,实现压板220的下压以及翻折板的翻折的顺序进行。而翻折带是连接在滑动块260上的,因此翻转板250的180°翻转均是在滑动块260的滑动下驱动的,滑动的滑动实现了压板220下压、翻折的翻折及压紧的动作,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动力源,节约资源,生产效率高。
[007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