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及其制造方法

申请号 CN200780043042.1 申请日 2007-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1541198A 公开(公告)日 2009-09-23
申请人 爱德兰丝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外川泰久; 须贝胜男; 远藤惠美子; 佐久间早苗;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假发及其制造方法。假发 基座 (11)由第1基座(12)和第2基座(13)构成,第1基座(12)包括前部(12a)、侧部(12b、12c)、后部(12d)及顶部(12e),成形为与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凸弯曲形状,第2基座(13)在第1基座(12)的里侧沿着第1基座外缘、自后部(12d)在左右侧部(12b、12c)以带状延伸设置,将第2基座部(13)的后部(13a)固定在第1基座(12)的 后缘 部(12D)里面,而能够利用止动件(16a、16b)装卸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和第2基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通过自第1基座(12)的前部(12a)卷起假发的前方侧,能够在戴着假发的状态下清洗头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假发,该假发是将毛发安装在假发基座上而形成 的,其特征在于,
上述假发基座包括第1基座和第2基座;
上述第1基座包括前部、左侧部、右侧部、后部及顶部, 为了覆盖假发戴用区域而成形为与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形状类似 的凸弯曲形状;
上述第2基座在上述第1基座的里面沿着其外缘、自上述后 部在左右的侧部方向上以缘状延伸设置;
上述第2基座部的一部分被固定在上述第1基座的后缘部 里面。
2.一种假发,该假发是将毛发安装在假发基座上而形成 的,其特征在于,
上述假发基座包括第1基座和第2基座;
上述第1基座包括前部、左侧部、右侧部、后部及顶部, 为了覆盖假发戴用区域而成形为与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形状类似 的凸弯曲形状;
上述第2基座在上述第1基座的里面沿着其外缘、自上述后 部在左右的侧部方向上以缘状延伸设置;
上述第2基座部的后部固定在上述第1基座的后缘部里面;
而上述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和上述第2基座的左右侧部 能够利用止动件来进行装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基座的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的外周缘处于自假 发戴用者的假发戴用区域的外周缘向顶部侧退入规定长度的位 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基座形成为带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上述止动件以上述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能相对于上述第 2基座的左右侧部装卸的方式分别相对地固定在上述第1基座 的里面及上述第2基座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基座的左右侧部的外缘包括自上述第1基座的左 右侧部里侧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的编入部,通过将假发戴用者 的头发与该编入部卡定,将上述第2基座固定在假发戴用者的 头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基座自上述第1基座的后缘部延伸设置到左右侧 缘部前缘附近而形成为线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假发,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基座的左右侧部包括自其内缘向内侧伸出的底座 部;
以该底座部能相对于上述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装卸的方 式分别固定有上述止动件。
9.一种假发制造方法,其中,
包括这些步骤:
形成第1基座的步骤,该第1基座包括前部、左侧部、右侧 部、后部及顶部,为了覆盖假发戴用区域而成形为与假发戴用 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凸弯曲形状;
形成缘状的第2基座的步骤,该第2基座在上述第1基座的 里侧沿着其外缘、自上述后部在左右的侧部方向上延伸设置;
在上述第1基座的里侧,将第2基座相面对地配置在后缘部 及左右侧缘部而将该第1基座的后缘部与上述第2基座固定的 步骤。
10.一种假发的制造方法,其中,
包括这些步骤:
形成第1基座的步骤,该第1基座包括前部、左侧部、右侧 部、后部及顶部,为了覆盖假发戴用区域而成形为与假发戴用 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凸弯曲形状;
形成缘状的第2基座的步骤,该第2基座在上述第1基座的 里侧沿着其外缘,自上述后部在左右的侧部方向上延伸设置;
以上述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能相对于面对该左右侧缘部 里面的第2基座的左右侧部装卸的方式分别设置止动件的步 骤;
在上述第1基座的里侧,将第2基座相面对地配置在后缘部 及左右侧缘部而将该第1基座的后缘部与上述第2基座固定的 步骤。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即使在戴着假发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假发基座的 一部分自戴用者的头部拆下或将假发基座的一部分戴在戴用者 头部的假发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能够将假发基座的前部 侧自头部拆下或将假发基座的前部侧戴在头部的假发及其制造 方法。

背景技术

假发是在利用网状原料或人工皮肤制成的假发基座上植设 毛发而构成的,通过戴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来增加整体的毛发 量,假发戴用者即使自身毛发较薄,也能够形成自由的发型。
假发中存在整头假发和局部假发,整头假发覆盖具有周缘 的整个头部,该周缘沿着戴用者的前头部、两侧头部及后头部 的规定发际线,局部假发被戴成仅掩蔽头部的需要部位。特别 是作为固定局部假发的方法,公知有用安装在假发上的发卡夹 持戴用者的自身毛发的方法、利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直接粘接 假发和自身毛发的方法。这些戴用方法戴假发比较容易,但通 常由于紧固较弱,会因剧烈的运动、出汗等而降低紧固力, 因此,并不能适于长时间地持续戴用。因此,利用通过以恒定 间隔搓捻编织生长在假发戴用者头部的脱毛部周围的头发而由 头发形成基座、在利用缝线将部分假发粘结在该基座上的同时 将部分假发缝合在假发基座上的方法、或者将自身毛发插入设 置在假发基座周缘的狭缝中而将其粘结的方法,能够持续戴假 发恒定时间、即做成所谓的留置状态。在采用这些紧固方法时, 假发与头部的紧固力相当大,即使进行激烈的运动,假发也不 太可能错位或脱落,因此,不会使假发戴用者产生不安感。
但是,在这些假发戴用方法中戴用者戴假发较为困难,因 此,不可避免地要在戴着假发的状态下洗头。因而,无法直接 将假发戴用区域内的头皮、自身毛发洗干净,并且在自身毛发 与假发的固定部分不存在间隙,因此,有可能头皮、毛发的污 物、皮脂、洗发液残存在该固定部分,使假发戴用者产生不适 感,并且头皮发痒。另外,无法充分清洗假发戴用区域内的头 皮、自身毛发,无法产生洗发的真实感,也无法获得爽快感。
在这样的状况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不对发型设置 限制地清洗自身毛发的开闭式假发。该开闭式假发由未安装人 工毛发的环状固定部、和连结于该固定部两端的开闭部构成, 该开闭部由戴在头部时抵接于前头部的前覆部、和覆盖大致整 个头部的盖部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3011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假发包括多组连接构件,一个连接构 件配设在固定部上,另一个连接构件配置在与固定部相对应的 盖部的周围部。因此,假发戴用者能够通过解除设置在盖部周 围部和固定部的连接构件的连接来将盖部中的后头部侧向前侧 打开,从而能够从后头部侧收拾自身的头皮。但是,在专利文 献1所公开的假发中,开闭部的前头部侧仍保持抵接于假发戴 用者的头皮的状态。因此,假发戴用者无法始终靠自己保持前 头部清洁,必须依赖理发美容技师等专业人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依赖理发美容技 师而假发戴用者自己就能够容易地暂时自头皮拆下假发的一部 分、对头皮或自其中长出的自身毛发进行清洗、收拾的假发及 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假发,该假发是将毛发 安装在假发基座上而成的,其特征在于,假发基座包括第1基 座和第2基座,第1基座包括前部、左侧部、右侧部、后部及顶 部,为了覆盖假发戴用区域而成形为与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形状 类似的凸弯曲形状,第2基座在第1基座的里面沿着其外缘、自 后部在左右的侧部方向上呈缘状延伸设置,第2基座的一部分 被固定在第1基座的后缘部里面。特别是其特征在于,在第1基 座的后缘部里面固定有第2基座的后部,能够利用止动件来装 卸第1基座左右的侧缘部和第2基座的左右侧部。
在上述构造中,优选第1基座的左侧部、右侧部及后部的 外周缘相对于假发戴用者的假发戴用区域外周缘向顶部侧稍稍 退入,例如稍稍退入2~4mm左右的内侧。换言之,只要使第2 基座的外缘部自第1基座的左右侧部里侧稍稍伸出例如2~ 4mm而形成编入部,就能够通过将假发戴用者的头发与编入部 卡定而将第2基座固定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
第2基座优选形成为线状或带状,自第1基座的后缘部沿着 左右两侧缘部而延伸设置到前缘附近、例如延伸设置到转折部。 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优选使用止动件相对于第2基座的左右 侧部可装卸地固定在第2基座的左右侧部上。
在第2线状或带状的基座宽度较细的情况下,在第2基座的 左右侧部分别自其内缘向内侧伸出地形成有底座部,在各底座 部以可装卸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的方式分别固定有止动件即 可。
本发明的假发的制造方法包括这些步骤:形成包括前部、 左侧部、右侧部、后部及顶部的、为了覆盖假发戴用区域而与 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形状类似的凸弯曲形状的第1基座的步骤; 形成在第1基座的里侧沿着其外缘、自后部在左右的侧部方向 上延伸设置的缘状的第2基座的步骤;在第1基座的里侧将第2 基座相面对地配置在后缘部及左右侧缘部而将第1基座的后缘 部与第2基座固定的步骤。优选包括这样的步骤,即,以第1基 座的左右侧缘部可相对于面对左右侧缘部里面的第2基座的左 右侧部装卸的方式,例如设置尼龙搭扣这样的止动件。
采用本发明的假发,假发戴用者自己能够容易地自前头部 侧打开假发基座的一部分,将包含假发基座的前部的假发基座 的一部分向后方卷起,收拾、清洗被假发基座包覆的头皮、自 该头皮长出的自身毛发。而且,能够靠假发戴用者自身恢复到 与收拾之前同样的戴用状态。
采用本发明的假发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一种能够从前头 部侧打开假发基座的一部分来进行洗发、其他收拾而形成与收 拾之前同样的发型的假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假发的左侧视 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图1所示的假发基座的一部分的 第1基座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图1所示的假发基座的一部分的 第2基座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所示的第1基座的制作工序的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3所示的第2基座的制作工序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基座与第2基座的固定方法的各后 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戴了图1所示的假发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假发的变形例的左侧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假发的变形例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自身毛发;2、凸模具;2a、纤维;3、第1基座制作用 周缘线;3a、转折点(日文:切り返し点);3b、外周缘假想 线;4、4a、4b、8、8a、8b、网状构件;5、带状网状构件; 5a、折回端部;6a、6b、8d、缝线;7、第2基座制作用周缘线; 7a、外周缘线;8c、外周缘部;8e、内周缘部;9、花边带; 10、20、30、假发;11、假发基座;12、第1基座;12a、前 部;12b、12c、13b、13c、23b、23c、33b、33c、侧部;12d、 13a、23a、33a、后部;12e、顶部;12f、12g、转折部(日 文:切り返し部);12A、前缘部;12B、12C、13B、13C、侧 缘部;12D、后缘部;13、23、33、第2基座;14、毛发;15、 加强部;16、暴露防止用网部;16a、16b、尼龙搭扣(止动件); 17、编入部;18、33d、底座部;19、缝制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假发10的左侧视图,图2是 示意性地表示形成图1所示的假发基座11的一部分的第1基座 12的俯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图1所示的假发基座11的 一部分的第2基座13的俯视图。图中的箭头与假发戴用者的前 头部方向相对应。本发明的假发10通过在假发基座11上安装许 多根毛发14而构成。图1中仅表示毛发14的一部分。
假发基座11由图2所示的第1基座12和图3所示的第2基座 13构成,用作局部假发而被成形。如图2所示,第1基座12为了 覆盖使用者头部的假发戴用区域而包括前部12a、左右侧部 12b、12c、后部12d及顶部12e,第1基座12成形为与假发戴用 者的头部形状相似的形状。如图3所示,缘状的第2基座13在第 1基座12的里侧沿着第1基座12的外缘、自后部12d与头部形状 相吻合地沿左右侧部12b、12c的方向延伸设置,其整体形成大 致形状。第2基座13局部固定在第1基座12的后部12d的缘 部、即后缘部12D的里面。在此,假发戴用区域是指根据假发 戴用者头发的状态,毛发脱落的脱毛部、或者从头皮长出的自 身毛发的根数整体比较薄的薄毛发部分。
更具体地说明图1~图3所示的假发基座11。
第1基座12鼓起为与覆盖假发戴用者的假发戴用区域的形 状及尺寸尽量类似的形状、优选为将戴用者的头部装模而成为 尽量沿着戴用者的前头部、头顶部及左右侧部的各形状的类似 形状而形成为凸状。该第1基座12假设被划分为植设有前额发 而覆盖头部的前额部的前部12a、画定第1基座12的中心区域而 与头顶部的相对应的顶部12e、与顶部12e的左端相邻的左侧部 12b、与顶部12e的右端相邻的右侧部12c、与顶部12e的后端相 邻并由前部12a、左侧部12b及右侧部12c形成周缘部的一部分 的后部12d,连结这些部分而成的外缘构成假发的外轮廓。图2 中用点划线表示该假设的划分边界。在第1基座12的外周缘部 分别与前部12a、左侧部12b及右侧部12c相邻的部分是转折部 12f、12g,稍微内凹。该左右转折部12f、12g位于自顶部12e 的中心向斜前方约45度的方向,相当于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应有 的弯入部位。连结左右转折部12f、12g的弯曲状的线构成前部 12a的发际线。
在此,如图2所示,第1基座12也可以在前部12a、左侧部 12b、右侧部12c及后部12d的整个周缘部的表侧或里侧包括加 强部15,在其外方向还包括暴露防止用网状部16,作为第1基 座12而一体化。前部12a、左右侧部12b、12c、后部12d的缘 部宽度与加强部15的宽度大致相同。另外,将这些缘部称作前 缘部12A、左右侧缘部12B、12C、后缘部12D。
第2基座13沿着第1基座12里侧的外缘而自后缘部12D沿 着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地延伸设置为缘状,由后 部13a和左右侧部13b、13c形成为U字形、特别马蹄形状。在 此,如图所示,左右侧部13b、13c延伸设置到第1基座12的左 右侧缘部12B、12C与前缘部12A之间的边界,即从第1基座11 的后缘部12D延伸设置到左右侧缘部12B、12C的前缘附近。在 左右侧部13b及13c的延伸设置长度较短时,即使将第2基座13 固定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假发基座11的左右侧缘也会局部未 固定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有可能导致假发浮起,因此不理想。
第2基座13以其后部13a、左右侧部13b、13c具有恒定宽度 的方式形成为带状。该宽度优选与设置在第1基座12上的加强 部15为大致相同程度,例如为1cm~3cm左右的宽度。如后所 述,在图1~图3所示的方式中,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 12C的里面与第2基座13的左右侧缘部13B、13C的表面相对, 分别固定有尼龙搭扣16a、16b等止动件。在此,虽省略图示, 但在第2基座13的周缘部安装有与构成第2基座的网状构件不 同的另一细带状的网状构件而形成镶边部,从而能够防止第2 基座13拆开。该镶边部也可以作为后述的编入部17的一部分。 编入部17卡定假发戴用者的头发而能够将第2基座13固定在假 发戴用者的头部。
并且,以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能够相对于第 2基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装卸的方式,分别固定有止动件 16a、16b。即,在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和第2基 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的各自相对侧固定有一对止动件16a、 16b。在此,作为止动件,例如可以使用以凹型凸型成为一对 的钮扣、尼龙搭扣16a、16b、能够反复粘着的胶带等。在使用 尼龙搭扣16a、16b的情况下,可以在第1基座12侧设置凸型的 尼龙搭扣16a,在第2基座13侧设置凹型的尼龙搭扣16b。也可 以相反地设置。尼龙搭扣16a、16b分别固定在第1基座12与第2 基座13可相面对的面、即左右侧缘部12B、12C及左右侧部13b、 13c的一部分或整个面上。如图所示,也可以止动件16b的前端 自左右侧缘部12B、12C的各前端离开规定距离而仅固定在左 右侧缘部12B、12C的大致中心部位。另外,止动件16b的前后 端也可以靠近到左右侧缘部12B、12C的前后端附近。止动件 16a以可与固定在第2基座13表侧的止动件16b相对的方式固定 在第1基座12的里侧。止动件为胶带的情况也同样。
图3所示的第2基座13在后部13a及左右侧部13b、13c的各 缘部、即后缘部13A及左右侧缘部13B、13C具有编入部17。如 图1所示,该编入部17是第2基座13的外缘在第1基座12的里侧 沿着该外缘伸出规定长度而形成的。因此,在图1所示的假发 10中,不仅是第1基座12、而且在第2基座13中的编入部17中也 植设有毛发14。编入部17用于将假发基座11载置在假发戴用者 的头部,将第2基座13固定在假发戴用者的头发上。第2基座13 的外缘也可以不像图1所示那样自第1基座12的外缘伸出,而例 如在与第1基座12的外缘为大致同一条直线上或者第1基座12 的外缘的内侧,但在这种情况下,在第2基座上未植设毛发。
在此,优选第1基座12的左右侧部12b、12c及后部12d的外 周缘位于假发10的整个假发戴用区域中的、自外周缘向内侧进 入规定长度、优选进入2mm~4mm左右的位置,优选是第2基 座13自内侧局部伸出。其原因在于,在假发戴用者中的假发戴 用区域的外周缘长出自身毛发,通过编入该自身毛发而由第2 基座13的编入部17固定假发10。
说明图1所示的假发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制造第1基座12。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基座12的 制作工序的图。图4(A)是制作第1基座12时所采用的凸模具2 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凸模具2的俯视图,但省略 凸模具2的周缘线。凸模具2是由石膏成型为假发戴用者的头部 形状的模具。如图4(A)及(B)所示,在该凸模具2标有作为 要安装第1基座12的区域的外周缘线的第1基座制作用周缘线 3。由于该第1基座制作用周缘线3与第1基座12的前部12a、左 右侧部12b、12c及后部12d的周缘线相对应,因此,不与图1 所示的假发10的整个周缘线一致。即,与图1、图2所示的转折 部12f、12g相对应的转折点3a的前部侧的周缘线与第1基座12 上的前部12a的周缘线一致,而转折点3a的后部侧的周缘线标 在距假发10的整个周缘线规定距离的内侧。图4(B)中以虚线 表示的外周缘假想线3b相当于在转折点3a的后侧的假发10的 整个周缘线。在此,第1基座制作用周缘线3标在距外周缘假想 线3b例如3mm的内侧。
在这样标记了第1基座制作用周缘线3的凸模具2上,作为 第1基座12的原料而重叠两片网状构件4,如图4(C)的侧视图 所示,利用纤维2a将上下两片网状构件4固定在凸模具2整体 上。在此使用的网状构件4是规定的线径及网眼数,例如是线 径为100μm、网眼数为60目/英寸的聚酯制的。之后,例如将 用甲基乙基甲有机溶剂稀释2剂混合型的热固性聚酯树 脂而成的溶液涂敷在网状构件4上,在100℃下进行8小时干燥, 从而在网状构件4上成形头部形状的模具。
之后,在冷却凸模具2之后,自凸模具2拆下2片网状构件4 中的上侧的网状构件4b,如图4(D)所示,将作为暴露防止用 网状部16的原料的带状网状构件5沿着长度方向对折,使折回 端部5a朝向第1基座制作用周缘线3的外侧,沿着第1基座制作 用周缘线3利用缝线将折回端部5a整周安装在固定在凸模具2 的下侧的网状构件4a上。另外,图4(D)中省略凸模具2的外 周线。在此,作为使用的带状网状构件5,使用与网状构件4相 比线径更小、网眼数更大的、例如线径为50μm、网眼数为70 目/英寸的、宽度为1cm的网状构件。
之后,在将上侧的网状构件4b与下侧的网状构件4a重合地 对位的同时、将上侧的网状构件4b固定在凸模具2上。在该状 态下,用绷针将上侧的网状构件4b和下侧的网状构件4a临时固 定之后,自凸模具2拆下临时固定的网状构件4。然后,利用缝 线6a将上下网状构件4a、4b的外周缘附近整周地缝合,并且, 利用缝线6b将自外周缘向内侧进入规定距离、例如进入2cm的 附近沿着外周缘线整周地缝合,从而使上侧的网状构件4b与下 侧的网状构件4a一体化。剪断下侧的网状构件4a中的、图4(E) 的俯视图所示的缝线6b的内侧区域部分而将其除去,上侧的网 状构件4b不剪断而留下。
经由以上工序,第1基座12从外周缘到规定距离的内侧具 有上下网状构件4a、4b两片重叠而成的加强部15,包括头顶部 在内的其他区域仅由上侧的网状构件4b形成,能够制作成在加 强部15的外周缘具有暴露防止用网16。另外,在以上说明中使 用2片线径、网眼数相同的网状构件来制作第1基座12,但也可 使用线径及/或网眼数不同的网状构件来制作第1基座12。
接着,制作第2基座13。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制作第2基座13的工序的图。图5(A) 是制作第2基座13时所采用的凸模具2的侧视图。在制作第2基 座13时,也与制作第1基座12时所采用的凸模具2同样采用由石 膏成形为假发戴用者的头部形状的凸模具2。但是,如图5(A) 表示为侧视图所示,标有与从第2基座13的后部13a延伸设置到 转折点的左右侧部13b、13c的外周缘相对应的外周缘线7a。该 外周缘线7a相当于图4(B)中以虚线表示的外周缘假想线3b。 另外,也可以标有作为第2基座13的轮廓的第2基座制作用周缘 线7。
在这样标有第2基座制作用周缘线7或外周缘线7a的凸模 具2上,重叠两片作为第2基座13的原料的网状构件8,如图5 (B)的侧视图所示,利用纤维2a将上下两片网状构件8固定在 凸模具2整体上。在此使用的网状构件8是规定的线径及网眼 数,例如是线径为130μm、网眼数为85目/英寸的聚酯制的。 之后,例如与制作第1基座12的情况同样地涂敷用甲基乙基甲 酮等有机溶剂稀释2剂混合型的热固性聚氨酯树脂而成的溶 液,在100℃下进行8小时的干燥,从而在网状构件8上成形头 部形状。
冷却凸模具2,用绷针将上侧的网状构件8a和下侧的网状 构件8b临时固定之后,自凸模具2拆下相互临时固定的网状构 件8。然后,首先用缝线8d缝合上下的网状构件8a、8b的外周 缘部8c,使上侧的网状构件8a与下侧的网状构件8b一体化,之 后,大致沿着外周缘部8c剪断上侧及下侧的网状构件8a、8b, 从而形成第2基座13的内周缘部8e。图5(C)是表示剪断上侧 及下侧的网状构件8a、8b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接着,如图5(D)所示的俯视图那样,将规定宽度的带状 的花边带9沿着长度方向对折,将成为一体的网状构件8的整周 缘部包住后,将花边带9的端部和网状构件8缝合。
经由以上工序,能够制作在U字型的网状构件8的外周缘具 有由花边带9形成的镶边部的第2基座13。
在此,作为第2基座13的原料,使用与用作第1基座12的原 料的网状构件4的线径及网眼数不同的网状构件8。作为第2基 座13的原料的网状构件的线径及网眼数优选大于作为第1基座 的原料的网状构件4。其原因在于,由于第2基座13被直接编入 头部自身毛发,起到固定第1基座12的基座的作用,因此,存 在张力而形状难以走样较佳。
在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和第2基座13的左右 侧部13b、13c上,以相对的方式左右分别固定有作为一对止动 件的尼龙搭扣16a、16b。此时,在第1基座12侧固定凸型的尼 龙搭扣16a,在第2基座13侧固定有凹型的尼龙搭扣16b。尼龙 搭扣16a、16b的固定既可以使用粘接剂来粘接,也可以使用线 构件缝合等来固定。
之后,在第1基座12的后缘部12D的里侧配置第2基座13的 后部13a,利用缝制、粘接等仅以规定区域将后缘部12D和后部 13a固定。图6(A)~(C)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基座12与第2 基座13的固定方法的后视图。在利用缝制固定时,相对于如图 6(A)所示那样画定缝制区域19的左右边与假发基座11的周缘 部正交地上下延伸而使缝制区域19成为矩形,更优选如图6(B) 所示那样缝制区域19为左右延伸的椭圆形、或者如图6(C)所 示那样缝制区域19为梯形,画定缝制区域19的左右边随着向上 方延伸而靠近。这是为了易于自前头部侧卷起第1基座12。另 外,在缝合时,若使设置在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 的里面与第2基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的止动件16a、16b相 互卡合,则能够高效地作业。在此,第2基座13的后部13a固定 在第1基座12的区域、即图2中施加斜线的区域例如在以顶部 12e的顶点为中心大约45度~60度的范围内,优选为5~6cm的 长度。在缝制区域小于该优选范围时,易于将第1基座12自第2 基座13局部拆下,但不易再次进行第1基座12与第2基座13的对 位,费时费力,因此不理想。相反,在缝制区域大于优选范围 时,假发戴用者通过卷起第1基座12而能够收拾的头皮范围变 窄,不理想。
在通过在这样制作的假发基座11的第1基座12上的每个规 定部位植设规定根数的毛发14,假发10完成的第2基座13的外 缘自第1基座12的外缘伸出的情况下,通过在该伸出区域、即 编入部17的表侧也植设毛发14,能够防止第2基座13暴露。另 外,在以上说明中,是第1基座11及第2基座12均由网状构件构 成的情况,但各基座既可以是人工皮肤,又可以是网状构件和 人工皮肤的组合。
接着,说明这样制造的假发10的使用方法。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戴有图1所示的假发10的状态的图。
首先,每隔规定间隔地扎使用者的自身毛发1中的、安 装假发基座11的区域附近的自身毛发1而做成自身毛发束。使 用该自身毛发束将假发10的第2基座13固定在假发戴用者的头 部。作为该固定方法,存在如下的方法。作为第1方法,适当 地将多根自身毛发做成束而将其粘结于第2基座13的编入部 17。作为第2方法,用线构件将隔开间隔地形成的自身毛发束 的相邻的束相互间扎结,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沿着假发戴用区 域的外周例如呈U字型地隔开间隔地做成固定部。通过由线构 件将该固定部和第2基座13的编入部17扎结,将第2基座13固定 在假发戴用者的自身毛发1上。作为第3方法,沿着左侧部13b、 后部13a及右侧部13c,在第2基座13上形成多个未图示的贯穿 孔,分别向各贯穿孔中插入自身毛发束而扎结该插入的自身毛 发束。这样,使用自身毛发束将第2基座13固定在假发戴用者 的头部上。可以使用上述任一种方法将假发固定在使用者的头 部上,但应注意不要将自身毛发扎结在第1基座11上。
之后,对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的整个里面或者点状地涂 敷医疗用粘接剂等粘接剂或者粘贴双面胶带,从植设有毛发的 表侧按压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及左右侧缘部12B、12C,从 而,利用涂敷于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的粘接剂或者粘贴的双 面胶带将前缘部12A粘接于头皮,并且使一对止动件16a、16b 相互间分别卡合。在这样将假发10戴在头部上之后,通过用整 理发型用刷子等轻轻地梳理自假发戴用者的头部长出的毛发 (自身毛发)1、和植设在假发基座11上的毛发14,能够在使 毛发1和毛发14混合的同时,形成期望的发型。
下面,对在这样将假发10戴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时不拆下 整个假发10就能够保持戴用者的头皮清洁这一点进行说明。
假发戴用者在自己家中等场所解除分别设置在假发基座 11上的、第1基座12和第2基座13的左右的一对止动件16a、16b 的卡合。此时,例如在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上涂敷粘接剂的 情况下,利用规定的溶剂将粘接剂溶解,能够使第1基座12的 前缘部12A自头皮隔离。在将尼龙搭扣用作止动件16a、16b的 情况下,通过在向第1基座12与头皮之间插入拆卸用发卡的同 时、用手指抓住第1基座12的转折部12f、12g而卷起等,能够 简单地拆下第1基座12和第2基座13的止动件16a、16b。因此, 假发戴用者不需要面对镜子就能够简单地解除止动件的卡合。
通过这样解除设置在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的 止动件16a、与设置于第2基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的止动件 16b的卡合,能够卷起包覆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的第1基座12, 收拾被第1基座12覆盖的头皮、自身毛发。此时,由于第1基座 12被卷起到假发戴用者的后方侧,因此,也能够将植设在第1 基座12上的毛发14和头部的自身毛发1不特别分隔开而一起清 洗。从假发戴用者头部的顶部到前额部侧不存在干扰收拾的假 发构件。因此,假发戴用者能够靠自己仔细地收拾头部的前部、 顶部等头皮。
接着,在这样收拾之后,假发戴用者面向镜子,首先在第 1基座12的前缘部12A的里面或头皮的前部规定部位涂敷粘接 剂,其次将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分别紧贴于固定 在头部的第2基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使固定在第1基座12 上的止动件16a与固定在第2基座13上的止动件16b相对。接着, 通过从表侧按压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及左右侧缘部12B、 12C,从而,利用粘接剂将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粘接于头皮, 并且使一对止动件16a、16b相互间分别卡合。然后,通过用整 理发型用刷子等轻轻地梳理假发戴用者的头部的毛发1、和植 设在假发基座11上的毛发14,能够在使毛发1和毛发14混合的 同时、形成期望的发型。
这样,即使将图1所示的假发10戴在头部,通过使第1基座 12的左右侧部12b、12c脱离第2基座13,向后方卷起第1基座 12,也能够直接接触假发戴用区域内的头皮等而进行收拾。因 此,假发戴用者宛如能够连续地戴用假发。
接着,说明变形例。
对于图1~图3所示的假发基座,第1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 在第1基座12及第2基座13中未固定尼龙搭扣16a、16b等止动 件。将双面胶带等用作止动件,在每次装卸第1基座12的左右 侧缘部12B、12C和第2基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时,双面胶 带的粘接力都会减弱,因此,需要剥下双面胶带而粘接新的双 面胶带。
对于图1~图3所示的假发基座,第2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 仅在第1基座12中固定作为止动件的止动部。在第1基座12的左 右侧缘部12B、12C的里侧具有止动部的底座部,止动部的基 部利用线构件等扎结固定在该底座部上。在将这样的假发戴在 假发戴用者的头部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将第2基座13固定 在假发戴用者的头部之后,在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或者头皮 的规定区域涂敷粘接剂,将第1基座12盖在头皮上,将左右的 止动部的梳齿插入到假发戴用者的头发中,利用止动部使第2 基座13的左右侧部13b、13c夹入而将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 12B、12C固定在头部。
对于图1~图3所示的假发基座,第3变形例的不同点在于, 第2基座不是带状,而是以在第1基座12的里侧沿着其外缘、从 后部12e沿着左右侧部12b、12c的方向优选为延伸设置到左右 侧缘部附近的方式成为线状。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假 发的第3变形例的左侧视图。对相同或对应的构件标注相同的 附图标记。如图8所示,第2基座23由利用缝制规定长度等而固 定在第1基座12的后缘部12D的后部23a、和自该后部23a沿左 右的侧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侧部23b、23c形成为具有几毫米宽 度的线状。第2基座23与第1基座12利用缝制等固定的范围与图 1~图3所示的假发10的情况相同,是图中标注有斜线的区域。 该第2基座23在第1基座12的里侧配置在相对于其外缘的稍靠 内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 中像变形例2那样地设有止动部的底座部18。
在将该第3变形例的假发20固定在头部的情况下,首先适 当地使用线构件将头部的自身毛发编入第2基座23,将第2基座 23固定在头部。然后,与第2变形例的情况同样地在第1基座12 的前缘部12A或者头皮的规定区域涂敷粘接剂,使第1基座12 盖在头皮上,将左右的止动部的梳齿插入到假发戴用者的头发 中,利用止动部使第2基座23的左右侧部23b、23c夹入而将第1 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固定在头部。
对于第3变形例,第4变形例变形为能够不使用止动部等而 使用尼龙搭扣、双面胶带。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假发 的第4变形例的左侧视图。对相同或对应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 图标记。如图9所示,第2基座33由利用缝制规定长度等而固定 在第1基座12的后缘部12D的后部33a、和自该后部33a沿左右 的侧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侧部33b、33c形成为具有几毫米宽度 的线状。底座部33d与第1基座12的缘部相对地设置在该左右侧 部33b、33c。在底座部33d中固定有未图示的作为止动件的尼 龙搭扣。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基座12的左右侧缘部12B、12C 中也设有未图示的尼龙搭扣。
在将该第4变形例的假发30固定在戴用者的头部的情况 下,首先适当地使用线构件将头部的自身毛发编入第2基座33, 将第2基座33固定在头部。然后,在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的 整个里面或者点状地涂敷粘接剂,将第1基座12盖在头皮上而 从表侧按压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及左右侧缘部12B、12C, 从而,利用粘接剂将第1基座12的前缘部12A粘接于头皮,并且 使一对止动件相互间分别卡合。因此,能够将假发30戴在头部。
在以上各变形例中,仅第1基座的后缘部和第2基座的后部 被固定,利用止动件固定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和第2基座的左 右侧部,或者使第1基座的左右侧缘部夹着第2基座的左右侧缘 部而利用止动件将其固定于头皮,因此,能够解除止动件的固 定。
因此,像本发明这样固定后头部侧而打开或关闭前头部侧 的方式与像专利文献1那样地固定前头部侧而打开或关闭后头 部侧的方式不同,在使用上具有如下的优点。
第1点,在打开或关闭后头部侧的方式中,需要将从侧头 部到后头部地配置形成所谓的假发基座的固定部和开闭部的止 动件相互间拆开,特别是无法看到配置在后头部侧的止动件自 身及后头部,因此,再次戴用时使止动件相互卡合而将开闭部 可靠地固定在固定部的规定位置的操作费时费力。相对于此, 在打开或关闭前头部侧的方式中,在后头部侧未配置止动件, 因此不需要这样的麻烦和辛苦。
第2点,在打开或关闭后头部侧的方式中,假发基座的前 部侧固定在头部,因此,发际线从前部朝向顶部后退地错位。 即,由于前部侧易于形成脱毛、薄毛,因此,虽然非常需要由 假发戴用者来收拾头皮,但也无法自由地进行该操作。相对于 此,在打开或关闭前头部侧的方式中,始终能够收拾前部侧的 头皮。
第3点,在打开或关闭后头部侧的方式中,由于装卸假发 而使植设于假发上的毛发与头皮、特别是与后头部侧的自身毛 发分离,因此,为了不暴露戴用假发而需要将植设于假发的毛 发和自身毛发缠绕而融合在一起,再次整理发型也费时费力。 相对于此,在打开或关闭前头部侧的方式中,能够一起收拾后 头部、侧头部的自身毛发和植设于假发的自身毛发,而且,在 再次整理发型的情况下也不费时费力。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