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团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97195943.9 申请日 1997-06-26 公开(公告)号 CN1094533C 公开(公告)日 2002-11-20
申请人 纳幕尔杜邦公司; 发明人 I·马库斯;
摘要 一种制备新的鸭绒状 纤维 团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点粘接方法粘接由粗梳纤维网形成的叠层中的热塑性切割纤维或粘接纤维束中的连续纤丝,然后切开和分开形成的纤维团,该纤维团具有完全不同的可以重新疏松的结构。作为粘接方法超声粘接令人满意,但也可以应用其它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纤维团,包括粘接热塑性纤维,该热塑性纤维具有卷曲 结构,并且在纤维团中仅在一个粘接位置被粘接在一起,该粘接位 置沿很小比例的纤维长度延伸,其特征在于,在不同纤维团中,该 粘接位置沿纤维的长度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团,其特征在于,上述很小比例是2% -1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纤维团,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团 尺寸为1-5cm。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团,其特征在于,纤维 涂以按重量计0.05%-1.5%的光滑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团,其特征在于,纤维 团是在与切割纤维的混合物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团,其特征在于,纤维团是在与切 割纤维的混合物中,该切割纤维包括已经活化以形成粘接网络的粘 合剂材料。
7.一种填充材料,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纤维团的 混合物。
8.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填充材料填充的制品。
9.一种制备粘接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团的方法,该纤维团包括粘 接的热塑性纤维,该纤维具有卷曲的结构,其长度为1-6cm,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纤维形成一叠由平行放置这种纤维构成的叠 置纤维网;(2)使上述纤维网叠穿过粘接区域,由此使上述叠中的热 塑性纤维断续地按照一种图案粘接在一起;(3)切割得到的由断续粘 接的纤维构成的纤维网叠;(4)将所得切割后的纤维网叠分离成纤维 团。
10.一种制备粘接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形成一束连续的热塑性纤维丝,该纤维丝具有卷曲的结构;(2)使上 述纤维束通纤维束分纱器以展开上述纤维束,再使展开的纤维束通 过粘接区域,由此使上述纤维束中的热塑性纤维丝断续地按粘接部 分的图案粘接在一起;(3)切割得到的断续粘接的纤维丝的纤维束;(4) 将得到的切割后的纤维束分离成切割纤维的纤维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之后, 使纤维束中的断续粘接的纤维分散,以分离粘接部分,然后再按步 骤(3)切割得到的纤维束。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超声 波能进行粘接。

说明书全文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填充纤维的改进和涉及填充纤维,具体涉及提供新 结构形式的充填即疏松性显著不同的纤维团(松软纤维团),在这 种纤维团中纤维被粘接在一起而且该纤维团可以再疏松,还具体涉 及制造这种新结构的方法,本发明包括用新式纤维充填的制品以及 有关的材料例如用在模塑中的材料、用模塑材料作的模制品以及有 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充填材料在床上用品、家俱、服装制品以及类似方面已被 大家看作是很廉价的充填材料,这些材料一般用聚酯制作,因其松 散性和手感而受到重视。
传统上以粗梳网状物的形式使用充填纤维,该粗梳网状物被叠 置在一起,累积到一定厚度而形成纤维胎,然后用该纤维胎充填枕 头、被子或其它制品。各种具有不同横截面、松散性和但尼尔数的 纤维以及不同纤维的混合纤维已被应用来形成要求的弹性和柔软 性,并经常涂以光滑剂涂层,以减小纤维间摩擦,使纤维胎更 具柔软性和增强压缩后的回复性,如一些专利中公开的那样,例如 Hoffmann的美国专利No.3271189、Mead的美国专利No.3454422; 如在我们的美国专利No.4818599和本文提到的技术中以及在其它先 有技术中所述,可以应用某些非硅光滑剂而非硅酮光滑剂。
纤维胎结构不允许填充料在周围运动,不能使自身成形为使用 人的轮廓,以及不能在使用后被重新拍松,回到其原来的状态。鸭 绒和鸭绒/羽绒混合纤维的特征在于,它能成形为使用人的轮廓并通 过抖动和轻拍可以容易地回复到原来的蓬松形状。因而已提出若干 意见和想法,设法用合成纤维重现鸭绒式的特性。
Miller的题为“合成鸭绒”的美国专利No.3892909提出用合成纤 维作的二种主要成分作填充料,例如作枕头的填充料。Miller提出的 较多的成分为回转体形状,例如为球体或圆筒体,使其构成枕头充填 料的主要部分,然后用羽绒状的成分填充较多成分之间的空隙。Miller 的羽绒状成分是单向的或双向的人造短纤维束,或在中心(双 向)或在一个端部(单向)被粘接的纤维丝。Miller的纤维束喷涂上 合适的粘接剂,粘接剂这样喷涂,使得在纤维的交叉点将纤维粘接在 一起,最好在该成份的整个长度上得到均匀分布的粘接剂。维持形状 的其它方法是通过常规的加热、脉冲加热、用激光能、超声能或化学 试剂进行熔合。
在美国专利No.4418103中Tani提出了一种新意见。Tani提出 一种方法,该方法从一束卷曲的连续纤维丝(例如聚酯丝)出发,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展开纤维束;(2)在一个窄缝或槽中将(纤维 束一个端部的)纤维丝的端部压在一起,压成规定的高纤维密度;(3) 切断纤维束(丝),露出切开端面;(4)熔合纤维丝的端部,同时使 纤维束在窄缝或槽中仍保持在高纤维密度的压缩状态;(5)前移上述 纤维束,使新熔合的纤维丝端部向前移到与窄狭缝或槽分开要求的距 离;(6)切断纤维束的丝,使它们脱离窄狭缝或槽,然后重复步骤4- 6,同时,除开在步骤5中使纤维束周期地向前移动时,继续使纤维 束的端部保持在压缩状态。据Tani讲,当切开纤维时,该纤维丝围 绕熔合的端部球形地或径向地展开。Tani在其图1上示出了他的方 法。据Tani讲,由此形成的球形团可以用作填充材料。为获得鸭绒 状填充材料,Tani提出将球形团分成约由12-200根纤维构成的较 小的花状材料,在其图2中示出了这种材料,Tani强调,在其填 充材料中的卷曲纤维总是在一端被粘接成很高的密度,而纤维的另一 端则是自由的。这是Tani方法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该纤维丝的 一端已熔合,因而切开的纤维只在被熔合的那一些端部被连接起来, 这样,他得到的填充纤维的延伸长度几乎是切开的(卷曲)纤维长度 的两倍。Tani表示,他能采用其它的粘接方法。
据我们所知,不管是Miller的还是Tani的想法均还没有实现, 市埸上还没有产品出售。然而,与此相反,如例如在我们的美国专利 No.4618513以美国专利No.5112684中所公开的。通过形成纤维球已 在1985-1986年在工业规模上基本上解决了提供填充纤维制品的问 题,该纤维球可以在褥套内来回运动,从而形成为使用人的轮廓,然 后可以重新拍松,回到其原来的形状。这些专利涉及先有技术中制作 羽绒或鸭绒代用品的各种意见。
纤维球(或纤维团,有时这样称呼)已接近天然填充料例如鸭绒, 这些纤维球可以重现例如鸭绒的能而可以在褥套内移动并可以重新 拍松,并且已成功地用于枕头和家具靠垫。然而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按照本发明,我们提供一种新的纤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达到三 维纤维分布并具有一种细小的粘接点,该粘接点类似于鸭绒特有的 点。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使纤维簇具有完全展开的纤维,在纤维簇中 除去小粘接点而外,对纤维松散性的完全形成没有任何限制,在各簇 纤维中最好只有一个粘接点。我们认为,粘接点是必须的,以便通过 保持各别纤维簇在使用期间的个性而避免团集和确保可以再疏松性。 在纤维球中,纤维已经被辗压在一起,纤维团的个性通过纤维的缠结 而被保持,与纤维球相反,本发明中的纤维是完全展开的,完全显示 出其松散性。本发明的结构其优点是柔软,可以重新拍松,可以在洗 衣机中洗涤并提供了很好的保暖性。它既具有纤维球的可重新拍松的 优点,又具有纤维胎保暖的优点。
本发明的纤维簇不一定像Tani提出的纤维一样只在纤维的端部 进行粘接,也不一定像Miller提出的纤维一样只在中心或一端部进 行粘接,而是可以在单个纤维簇中的任何位置进行粘接。实际上,粘 接位置沿纤维长度变化的混合物是我们的新方法的结果和特征,而且 我们发现,对于本发明的所有纤维簇粘接处总不是在同一位置的事实 已经导致极好的结果,这是一个优点。
粘接本身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但是我们优选这样的粘接方 法,这种粘接方法使我们可以用尽可能小的纤维部分有效地粘接纤 维,并尽可能地不损害邻接粘接区的那部分纤维的松散性,使松散程 度达到最大。我们发现,达到这种粘接性的常规方法是超声粘接法。
发明概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填充材料,包括以其填充的制品,并由粘 接的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团构成(称为“松软纤维团”或“纤维簇”可 能更好,但是在本文中我们几乎完全用术语“纤维团”),该纤维具 有卷曲的结构,并沿占纤维长度很小比例延伸的一个位置被粘接在一 起,该比例最好是2%-10%,上述改进的特征在于,在填充材料的 不同纤维团中在变化的位置处粘接纤维。换言之,对于所有的纤维团 不是在相同位置进行上述粘接,和Tani与Miller说明的不同,而是 在填充材料的不同纤维团中粘接位置沿纤维的长度发生变化。
在这种纤维团中的纤维最好要完全展开和完全自由地达到其松散 性,但被粘接,因而单个纤维不能完全自由地和彼此独立地运动。我 们发现,这有利于纤维的再疏松性,因为我们发现,这似乎减少了纤 维彼此缠结的可能性。纤维相对其表面积而言仅在相当有限的区域内 被粘接在一起,这种粘接最好是小量级的,不超过20mm,例如1- 20mm×0.5-10mm,最好是纤维或纤维团总面积的1%或2%到不 超过30%,最好不超过15%或10%,具体为1%-5%。纤维团(松 散纤维团)的大小(尺寸)最好为5-100mm,最好10-50mm,应 当明白,该尺寸通常取决于预定的用途。80%以上的纤维最好粘接成 纤维团。如果需要,特别是若采用合适的粘接方法,则可以使纤维混 合物,包括非热塑性纤维例如天然纤维的混合纤维。为达到更好的重 新疏松性,一般应尽量减少未粘接的纤维数目。为了其它目的,本发 明的纤维团中可以用在与切割纤维或天然纤维的混合物中,这些目的 例如为用纤维粘合剂形成粘接结构,用本发明的纤维团作模塑制品, 或用纤维粘合剂作其它制品。
本发明的纤维团最好具有可控的大小分布,例如每个纤维团的纤 维丝数目和纤维团的尺寸。这种控制,像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一样是可 实行的,因为可以采用我们的下述新方法。
适用的纤维可具有各种各样特性,以生产出具有不同填充能力和 柔软性的填充纤维。纤维可以由同一种聚合物或不同的聚合物构成, 可以具有相同的但尼尔数和横截面,或混杂不同的但尼尔数和/或横 截面。适用的例子已在上述关于纤维球的先有技术中公开,以及在 Tolliver的美国专利No.3772137、Jones等的EPA2No.67684、 Broaddus的美国专利No.5104725和Hernadez等的美国专利 No.5458971中公开。纤维长度(松弛状态)最好约为1-6cm,并且 最好如在关于纤维球的文献中所述,用按重量计约为0.05%-1.5% 的硅酮光滑剂进行光滑处理。还可以采用非si的光滑剂,如在美国 专利No.4818599中所述以及聚环烷和聚酯的共聚物的其它公开文 件中所述。纤维的卷曲结构可以是机械的卷曲或所谓螺线形卷曲,包 括具有不同松散几何形状的混合纤维。可以应用所有的或任何一种这 样的纤维来形成本发明的纤维结构。通过选择卷曲的类型、卷曲量、 但尼尔数和横截面以及选择混合的纤维可以改变本发明制品的特性, 从而使它们满足最终用途或市埸的特定要求。进一步的细节可参考以 前的专利,包括美国专利No.4618531、4783364和5112684。因为本 文中说明的实际原因,一般最好用合成纤维。下述说明绝大多数是指 采用聚酯纤维,因为用它们可以获得很佳的结果并且一般已优先用作 填充纤维。但是也可以整个地或部分地用其它热塑性合成聚合物来代 替合成聚酯。
虽然为美观起见,对于很多充填制品常常优先采用已作光滑处理 的纤维,但本发明也适用于采用干纤维(未作光滑处理的纤维)。为 制作模塑制品例如模塑的垫子或床垫,采用这种未作光滑处理的纤维 是特别有利的,制作方法是采用与负载支承纤维混合的纤维粘接剂来 形成纤维团,或使纤维团与纤维粘合剂混合。这种纤维粘合剂已在先 有技术例如Frankosky等的美国专利No.5527600以及本文说明的技 术中公开,一般优先采用双组分的纤维粘接剂,尤其是采用具有负载 支承心和粘接剂包膜的包膜/心双组分的纤维。因此填充制品和填充 材料可以包括外加切割纤维的纤维团,该外加纤维包括已激活的粘合 剂材料,从而形成粘接网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粘接的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团的方法,该纤 维具有卷曲的结构,其长度1-6cm,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纤 维形成一叠由平行放置这种纤维构成的叠置纤维网;(2)使该纤维网 叠穿过粘接区,由此使上述叠中的热塑性纤维断续地以一定的图案粘 接在一起;(3)切割由断续粘接的纤维形成的纤维网叠;(4)将切割后 的纤维网叠分离成纤维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粘接的热塑性纤维的纤维团的方 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形成一束具有卷曲结构的连续热塑性 纤维丝;(2)使上述纤维束通过纤维束分纱器以展开上述纤维束,再 使展开的纤维束通过粘接区,借此使纤维束中的热塑性纤维丝断续地 以一种粘接图案粘接在一起;(3)切割由断续粘接纤维丝构成的纤维 束;(4)将由此形成的切割后的纤维束分离成切割纤维的纤维团。
最好在步骤2之后,使纤维束中的断续粘接的纤维分散,以分离 粘接的部分,然后在步骤3中将得到的纤维束切割。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些方面和另一些细节。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纤维团的照片以及作对照用的天然鸭绒的照片;
图2示意示出用作例子的在辊图案的一部分设计;
图3是本发明所用的粘接装置的示意立视图。
发明的详细说明
从图1的照片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可再疏松的纤维团的自然状 态,在该图中在右侧示出本发明的纤维团,而在照片左侧示出作比较 用的羽绒团。因此本发明的充填纤维由单个的纤维团构成,其中纤维 在一个小部分内被粘接在一起,该小部分不一定是在纤维的端部,可 以在纤维长度的任何点上,对于充填材料的每个纤维团,该小部分不 在同一点处。
事实上,我们发现,最好提供一种制品混合物,在这种混合物中、 粘接位置沿纤维的长度变化,即在一些纤维团中粘接位置可以在纤维 的端部或靠近其端部,而其它纤维团的粘接位置则离纤维端部有明显 距离。我们能够进行这样的粘接,该粘接本身并不显著减少粘接区域 附近的纤维的卷曲性。这些纤维虽然像天然制品一样具有三维分布, 但它们不是均匀分布在所有方向。这种新的结构很类似于羽绒的结 构,但我们用来制作样品的纤维没有毛边。采用具有毛边的纤维作原 料可能更接近于天然制品的内在结构。
羽绒在本质上是不均匀的,并且取决于禽类及羽绒从禽体上拔下 的位置,羽绒的结构是变化的。羽绒在羽毛管的性质和尺寸方面、羽 绒丝的厚度方面以及羽绒丝沿羽毛管的分布方面均是变化的。通过选 择制作本发明填充纤维的纤维或纤维混合物以及选择加工参数例如选 择合适的粘接图案,可使本发明的产品重现这种结构变化。通过选择 例如原料、粘接图案和条件、纤维层的厚度以及切割条件这些参数可 以很好地控制纤维团的尺寸。
本发明还提供制作本发明这种可再疏松充填纤维的方法。按照一 个方面,粗梳人造纤维,最好将纤维网一个叠置在另一个的顶上而不 要交叉叠置,然后使得到的纤维胎通过粘接机,形成断续的粘接图案。 该图案最好包括很短的不连续的粘接区域形成的行,该粘接区域分开 一小间隙。粘接区域最好为细长形状,其长度方向与粘接辊的轴线形 成0-45°的度,即与机器方向形成45-90°的角度。我们认为可以 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粘接。我们发现超声粘接是特别令人满意的, 因为它能使我们仅在纤维表面的小区域(即有限的区域)上进行粘接 而不显著影响其余的纤维或它们的特性,例如其卷曲性和疏松性。粘 接辊和超声集声器(声极)被作成为可以准确地控制图案,并且如已 说明的,该粘接不会损害紧靠粘接区域的纤维的松散性。对于充填纤 维的大多数最终用途而言,重要的是尽可能增加松散度和充填能力。 然后使粘接的纤维胎通过切割机,切割长度最好调到等于或稍小于粘 接辊的行之间的距离。然后用机械方法将切割后的料分离成单个的羽 绒状的纤维团,例如迫使切割后的料通过一排或多排拉杆,使所述料 破碎成单个的纤维簇或纤维团。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原料成束状形式。使该纤维束通过一个 分束机,以展开纤维束和分开单个的纤维丝,随后引导该展开的纤维 束通过一个类似的粘接机。然后将粘接的纤维束同样切割成一段切割 长度,该长度最好等于或稍短于粘接辊行之间的距离。我们发现,用 这种粘接纤维束生产的切割材料很容易分开成本发明的单个纤维团, 因为与人造纤维的粗梳纤维胎中的纤维相比,在纤维束中的纤维丝通 常更加沿机器方向定向。如果需要,可以在切割前分散断续粘接的纤 维束,以分开粘接部分,如在所举的例子中所作的那样,我们发现, 这是有利的。
最好用传动辊来控制粘接区域的张力,该传动辊最好装在粘接辊 的上下游两处。这样便可以准确控制粘接区中的张力。
现在参照附图3说明适用的粘接装置,在该装置中,不论是叠置 的粗梳纤维网还是散开成平面形状的纤维束均可以被粘接,并且在两 种情况下均用从图3的左边进入粘接装置平的纤维网11代表,该粘 接装置总的用编号12代表。纤维网11在粘接之前首先通过一对传动 辊14之间的辊隙,然后在粘接之后,通过一对传动辊15之间的辊隙。 如果要使纤维网11与作为载带件的纸一齐通过粘接机12,则这种纸 16由纸输送辊17供给。纤维网11和纸16一齐通过该对驱动辊14 之间,然后从超声集声器21和粘接辊22之间穿过,然后穿过一对传 动辊15之间。该纸载带件16随后离开有粘接图案的纤维网11,并 重新绕在辊18上,同时纤维网11被输送到切割机(未示出)。
纤维团在填入枕头或其它被充填制品之前,或在包装之前最好被 翻滚,或进行另外加工以增强其疏松性。
在各单个纤维团中的纤维数目主要取决于纤维的但尼尔数、粘接 图案以及进入粘接区的纤维结构的厚度。这些参数可以容易地改变, 从而制出具有不同纤维团尺寸、不同松散度和不同柔软性与形状的本 发明的充填纤维。
纤维卷曲的几何形状也对单个纤维团中的纤维的三维分布产生很 大影响,因而也对本发明充填纤维的充填能力、柔软性、尺寸和保暖 性产生影响。
当采用优选的超声粘接法时,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简单而成本 低,只需很小的投资。这使得可以在小的制造厂实施本发明,该厂的 位置可以建在很靠近买主的地方,从而减少运输本发明的重量轻而体 积大的充填纤维的运输成本。本发明的方法是很灵活的,因而可以生 产出各种各样新产品,从而使产品满足特殊市埸的需要。使纤维束的 粘接过程与纤维束的拉伸操作相结合还可进一步降低成本。
鸭绒已广泛地用在各种制品中,例如被子、滑服装、日常便服 以及需要高度保暖的类似制品,这些制品与需高弹性或在压缩后需要 高回复性的制品不同。然而本发明的制品不限于这些应用,通过选择 原料纤维和加工条件可使制品满足各种产品例如枕头或家俱垫子的要 求。事实上,如本文所述,本发明的制品可以用作制造模塑产品和其 它物品的原料,作为例子例如我们的美国专利No.4794038、4940502、 5169580、5294392和5500295中所述的那样。
例子
在下面用聚酯纤维的例子中可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例子1-3的粘接装置为22cm宽、单头、20KH2的Pinsonic机, 由英国曼彻斯特市的British Textile Tochnology Group公司生 产,该机具有带图案的粘接辊,其图案设计示于图2(未按比例)。 获得断续粘接图案的方法的变型包括例如以其它方式形成粘接图案, 例如在粘接辊上形成连续的凸出条,而在施加声波时形成断续的间 隙,而不采用超声脚(有时称为“集声器”或“声极”),这种超声 脚可以在机器的整个宽度上提供不间断的超声能,这种方式可提供更 好的结果(基本上没有不粘接的纤维)。超声粘接法是优选的方法, 因为它能在粘接辊和超声脚之间的接触位置断续地熔化纤维,使得熔 化部分在粘接的状态固化,不会显著影响其余纤维。在带图案的粘接 辊上的凸出部具有以下尺寸:
在机器方向(MD)的行之间距离为30mm;
在行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1mm;
凸出部在垂直于行的方向上的宽度为2mm;
在横方向(CD)凸出部的长度为3mm;
在横方向(CD)的凸出部之间间隙为3mm;
装置的深度(凸出部的高度)为3mm;
行与MD之间的角度为42°。
对于例子1-3见表1,制备纤维胎,方法是粗梳短纤维的聚酯 纤维,然后将粗梳的纤维网一个叠置在另一个的顶上,由此形成叠层 件,并获得表中所示的单面位置的纤维胎重量,使粗梳纤维的取向平 行于粘接机方向(MD)。然后沿机器方向(MD)将纤维胎切成20cm 宽的条,并且与作为载体的纸一齐运行,以便输送到超声粘接机。这 些辊在超声粘接机的入口处被连接在一起,从而向辊提供足够长度的 已粘接纤维,以便输送到切割机。用实验室用的裁切式的裁切刀切开 粘接的材料,然后将切开的材料用手分成个别的纤维团。
        表1   用短纤维生产的例子   原料纤维   1   2   3   纤维胎重,g/m2   240   200   300   分特/丝   6.1   6.0   6.0   切开长度,mm   75   50   50   横截面   7孔   实心   实心   卷曲   M   S   S   粘接条件   速度,m/min   9   9   9   集声器压力,kg/cm2   1.05   1.05   1.5   相对能力,%   70   70   70   剪切长度,mm   28和22   28   28
注意:所有上述原料纤维均用商品硅酮光滑剂进行光滑处理,该 光滑剂约占重量的0.5%(当以纤维重量计算%si时,对应于约0.25 %si,这是普通的计算法);“M”和“S”分别表示机械卷曲和螺 线卷曲;Broaddus在美国专利No.5104725中说明了7孔横截面,与 实心横截面相反,7孔横截面也为圆边缘横截面。
例子1
在22mm的剪切长度,制品很容易分开成个别的纤维团。只有 极稀少的纤维丝的粘接点多于一个,所以它们必须得剖开或切开,以 便将其分开成个别的纤维团,使得每个纤维团只有一个粘接点,这是 最好的。
在28mm的剪刀长度时分开更为困难。虽然在梳理机上形成的 纤维网已小心地被叠置,但梳理的纤维不像纤维束(见下面例)中纤 维那样平行,这样便导致纤维在粘接区的四周的不同分布和不同取 向。
该制品显示出很小的粘接区域,该区域沿着纤维团中的纤维处于 不同的位置,其中纤维完全展开并且是松散的。
例子2
在此例中用200g/m2的纤维胎作馈送材料(由螺旋卷曲的制品构 成),因为该纤维胎的整体性很差,所以难于加工。然而得到的粘接 材料可以容易地分开成纤维团,该纤维团具有比例1的制品更圆的形 状,与例子1相比,螺旋卷曲增强了制品的柔软性和光滑度。
例子3
例子2和例子3的纤维胎之间的唯一差别是纤维胎的密度(厚 度),所以施加了较大的集声器压力。300g/m2纤维胎的单位面积的 纤维丝数目是相当高的,这造成每个纤维团的纤维丝数目也相当高。 这些纤维团更为蓬松并且更能抗压缩。此例说明,一个参数就能使操 作者改变本发明制品的尺寸和特性。
其余的例子(见表2)是用(连续纤维丝的)纤维束生产的而不 是用纤维网叠层中的切开纤维生产的。
例子4、4a和5是用纤维束制品采用不同的辊设计生产的,该设 计是改进的以减少未粘接纤维的数目以及减小粘接区域,该设计具有 以下特征:
行间隔(沿MD):28mm;
行与辊轴线之间的角度:30°;
粘接部分:3mm长,1mm宽;
相邻粘接部分之间的间隙:0.5mm;
粘接部分的高度:1.5mm;
间隙的高度:0.75mm(粘接部分的半高度)。
用于例子4、4A和5的材料和条件如下。
           表2     4     4a     5     原料纤维千特数(ktex)     48.9     48.9     46.7     分特/纤维丝(dtex/fil)     4.0     4.0     6.7     横截面     空心     空心     空心     卷曲(CHI)     10     10     9-10     粘接条件     速度,m/min     15     15     14     集声器压力,kg/cm2     1.5     1.0     1.4     相对能力,%     60     60     60     剪切长度,mm     24     24     24
例子4
48.9千特(ktex)的渗硅纤维束具有约122000根单孔空心的每纤 维丝为4.0分特(4.0dtex/fil)的纤维丝,其CHI为10,硅酮浓度约为 0.4%(按纤维重量计),将这种纤维束在纤维束分纱机上被展开。将展 开的纤维束小心地用手贮放在纸箱内,再传送以进行粘接和剪切试运 行。将该纤维束取出、加张力并送入超声机。因为取出和处理展开的 纤维束要造成许多抽丝,导致产生的零星纤维丝缠在粘接辊上,所以 在纤维束下面要采用供纸辊作载体,该载体纸辊在带图案的粘接辊和 纤维束之间穿过。要达到与不用纸一样的粘接程度还需要较高的压 力,即用1.5kg/cm2的压力,而不用纸为1.0kg/cm2(见例4a)。将粘 接的纤维束用手在宽度方向拉伸,使其展开,然后用商品Lummus 切割器切成24mm长。
采用中间衬纸可将未粘接的纤维丝的数目从31.8%(例子4A)减 少到13.8%。采用特别为此作业设计的装置可以进一步减少此百分 数,由于这样可以保证纤维有更好的平行性和可以控制纤维束的厚度 的均匀性。
例子4A
此例子采用同样的展开纤维束原料,同样的粘接图案和速度,只 是不用中间纸衬。为达到同样程度的粘接,相对于例子4只需较小的 压力(从1.5kg/cm2减到1.0kg/cm2)。操作性是可以接受的。质量上 的唯一差别是未粘接纤维的百分数较高(31.8%)。
我们认为,因为进行实验的条件所限(即采用为其它用途设计的 装置,而没有采用专为本发明使用而设计的装置),所以相当大数目 的纤维丝倾向于聚集在辊的粘接部分之间的间隙中,我们还认为,衬 纸可以减少相当大数目的未粘接纤维丝。
例5
渗硅的纤维束的千特数约为46.7,其中纤维丝的分特数为6.7, CHI为9-10,为单孔空心纤维,其硅酮浓度约0.36%(按纤维丝重 量计算),将上述纤维丝进行加工,加工方法除用表2所示条件而外 基本上与例子4的方法相同。加工性好于例子4的材料(如像例4,采 用纸辊)。
注意:在切割器上设定的剪切长度总是大于形成的粘接制品的松 弛长度;CHI(chip crimp(切片卷曲)的简写)是松弛状态下每英寸纤 维束带的卷曲数;硅酮浓度用x射线测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