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页装订装置 |
|||||||
申请号 | CN201710061651.5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2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申请人 | 高梓根; | 发明人 | 高培晋; |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一种 活页装订 装置,其包含一固定片以及一紧束件,固定片包含相对设置的两端部以及一公扣件,公扣件设于固定片的两端部之间。紧束件其包含两紧束带、一本体以及两母扣件,两紧束带相对设置分别与本体相连接。两母扣件分别设于两紧束带的相对面,且各母扣件与公扣件可分离地相结合。本发明的活页装订装置可借由设于固定片的公扣件与设于紧束带的母扣件相互扣合,以稳固地装订多个活页纸解决 现有技术 的活页纸装订夹构造复杂、制作成本高且容易松脱的问题。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活页装订装置,其特征在于: |
||||||
说明书全文 | 活页装订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页纸装订装置,尤指一种具有公扣件及母扣件以稳固装订活页纸的活页纸装订装置。 背景技术[0002] 使用者进行文书处理时,往往会使用活页纸装订夹以将多个活页纸装订整理为一活页夹。 [0003] 请参阅图13与图14所示,现有技术的活页纸装订夹40包含一夹件41以及一夹座42,夹座42可放置于多个活页纸上,且夹座42的两通孔421位置与多个活页纸的孔洞位置相对应,再将夹件41的两穿置部411同时穿过多个活页纸的孔洞以及夹座42的两通孔421,并将夹件41的两穿置部411分别朝向夹座42的方向弯折,使两穿置部411分别穿过夹座42的两夹盖422,以固定多个活页纸。 [0004] 然而,现有技术的活页纸装订夹的组装结构复杂,增加制作生产成本,且现有技术的活页纸装订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夹座42的两夹盖422为可滑动的,两夹盖422容易因滑动而位移,导致活页纸装订夹无法保持稳固的装订作用,使多个活页产生松脱现象。 发明内容[0005]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页纸装订装置,其利用紧束件与固定片之间可分离地相结合来稳固地装订活页纸。 [0006]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活页装订装置,其包含一固定片以及一紧束件,该固定片包含相对的两端部以及一公扣件,该公扣件设于固定片的两端部之间。该紧束件其包含两紧束带、一本体以及至少两母扣件,该两紧束带为相对设置且分别与该本体相连接。该至少两母扣件的其中两母扣件分别设于两紧束带的相对面,且各母扣件能够与该固定片的公扣件能分离地相结合。 [0007] 较佳的,所述的至少两母扣件为三母扣件,各母扣件分别设于两紧束带的相对面以及本体。 [0008] 较佳的,所述的固定片的两端部彼此相互平行。 [0009] 较佳的,所述的该固定片的两端部分别朝向相对的另一端部的方向凹陷。 [0010] 较佳的,所述的固定片的两端部分别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延伸,且固定片更包含两穿孔,该两穿孔分别相对设置且分别于邻近于公扣件,各穿孔能够分别供紧束件的两紧束带分别穿设。 [0012] 较佳的,所述的底板利用黏合、热熔接或超音波溶接方式与紧束件的本体相连接。 [0013] 较佳的,所述的紧束件的本体延伸形成一板体,且该板体与底板相连接;紧束件的紧束带与该板体连接处分别形成一底折部。 [0014] 较佳的,所述的紧束件的两紧束带与板体相连接,且该板体更包含两凹沟,该两凹沟能够分别容置两紧束带。 [0015] 较佳的,所述的固定片的一侧边延伸形成一折板,该折板能够朝向固定片的方向进行弯折。 [0016] 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于使用时,借由将紧束件的两紧束带分别穿过多个活页纸的两孔洞后,各紧束带分别抵靠于固定片的两端部,并将各紧束带分别朝向固定片的方向弯折,以令各紧束带的母扣件与设于固定片的公扣件相黏合,以稳固地装订多个活页纸。本发明提供一构造简单且可稳固装订多个活页纸的活页纸装订装置,解决现有技术的活页纸装订夹构造复杂、制作成本高且容易松脱的问题。 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4] 图7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 图9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7] 图10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8] 图11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29] 图12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七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30] 图13为现有技术的活页纸装订夹的立体分解图。 [0031] 图14为现有技术的活页纸装订夹的使用状态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2]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3]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固定片10以及一紧束件20。该固定片10包含相对的两端部11以及一公扣件12,该公扣件12设于固定片10的两端部11之间。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片10的两端部11为彼此相互平行;公扣件12为魔鬼毡或可重复贴黏胶片。 [0034] 该紧束件20包含两紧束带21、一本体22以及至少两母扣件23,该两紧束带21是相对设置,且两紧束带21与本体22相连接。紧束件20可弯折成U形结构使两紧束带21分别抵靠于固定片10的两端部11。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至少两母扣件23为两母扣件23,且两母扣件23分别设于两紧束带21的相对面,且各母扣件23可与固定片10的公扣件12可分离地相结合。在较佳的实施例中,紧束件20为可挠性材质;至少两母扣件23为三母扣件23,各母扣件 23分别设于两紧束带21的相对面以及本体22,且各母扣件23为魔鬼毡或可重复贴黏胶片。 [0035]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概同于第一实施例,二者差异在于:固定片10A的各端部11A分别朝向相对的另一端部11A的方向凹陷。紧束件20A的各紧束带21A可分别抵靠于固定片10A的两端部11A的凹陷处,以避免各紧束带21A滑动,使紧束件20A更佳稳固地与固定片10A相黏合。 [0036] 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相同,使用者可将紧束件20A的两紧束带21A分别穿过多个活页纸的两孔洞,并将固定片10A置于最上层的活页纸且位于两紧束带21A之间,使各紧束带21A分别抵靠于固定片10A的两端部11A,将各紧束带21A分别朝向固定片10A的方向弯折,使设于各紧束带21A的母扣件23A分别与设于固定片10A的公扣件12A相黏合,以稳固地将多个活页纸装订。 [0037] 请参阅图6与图7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三实施例概同于第一实施例,二者差异在于:固定片10B的两端部11B分别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延伸,且固定片10B更包含两穿孔13B,各穿孔13B分别相对设置且分别于邻近于该公扣件12B,各穿孔13B可分别供紧束件20B的两紧束带21B分别穿设。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三实施的使用方式概同于第一实施例,将紧束件20B的两紧束带21B分别穿过多个活页纸的两孔洞后,将两紧束带21B分别再穿过固定片10B的两穿孔13B,使各紧束带21B分别抵靠于固定片10B的两穿孔 13B。 [0038] 请参阅图8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四实施例概同于第三实施例,二者差异在于:第四实施例的活页纸装订装置更包含一底板30C,该底板30C与紧束件20C的本体22C的一面相连接,且底板30C可用于支撑多个活页纸。在较佳的实施例中,紧束件20C的本体22C为利用黏合、热熔接、或超音波溶接方式与底板30C相连接。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四实施的使用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相同。 [0039] 请参阅图9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五实施例概同于第四实施例,二者差异在于:紧束件20D的本体22D延伸形成一板体221D,且板体221D与底板30D相连接。各紧束件20D的紧束带21D与板体221D连接处分别形成一底折部211D。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五实施的使用方式与第四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相同。 [0040]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六实施例概同于第五实施例,二者差异在于:紧束件20E的两紧束带21E与板体221E相连接,且板体221E具有两凹沟2211E,该两凹沟2211E可分别容置两紧束带21E。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六实施的使用方式与第五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相同。 [0041] 请参阅图11与图12所示,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七实施例概同于第三实施例,二者差异在于:固定片10F的一侧边延伸形成一折板14F,该折板14F可朝向固定片10F的方向进行弯折,使折板14F盖合于固定片10F。本发明的活页纸装订装置的第七实施的使用方式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相同。 [004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