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

申请号 CN201510470231.3 申请日 2015-08-04 公开(公告)号 CN106418813A 公开(公告)日 2017-02-22
申请人 广西北海喜诺盛手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文岚; 李志斌; 李宁; 李进锋;
摘要 本 发明 的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或者,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表面;或者,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表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本发明的手套中该掌侧条部可預先成型不仅减少手套的制作工序,且整体手套较为柔软且掌侧较为透气,增加配戴的舒适性。
权利要求

1.一手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
一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以及
一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其中一第三截面,而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另一第三截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截面、该其中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截面、该另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该掌侧条部为注塑成型。
5.一手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
一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以及
一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9.一手套,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
一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
一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以及
一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表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一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手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说明书全文

手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一种手套,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成型容易,可自动化生产且提高产能,并可降低人工缝纫的成本,以及缩短人员学习曲线及降低操作变异,且大幅提升手套柔軟度及舒适性的手套。

背景技术

[0002] 按,现有的手套依其材质的不同而概分为布手套、塑料手套、手套等等,而本发明主要是针对其中的布手套加以改良,以及针对纱线手套或皮手套加以改良。
[0003] 传统的手套在制作过程中,利用各种皮革或布料,用模具裁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手套部件,其中手套部件是通过人工操作缝纫机车,把每一手套部件拼接一步步车缝成型的手套。然,以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缝制其工时较长、生产效率较差,且进行缝制时常因为人工的疏失或操作上的变异,而影响手套的质量,降低手套的良率,故欲降低人工的疏失或操作变异,需要加强人员训练,增加了人员学习曲线,进而增加人工缝制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在提供一种手套,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大幅提升手套柔軟度及舒適性的手套。
[0005] 为达上揭目的,本发明的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
[0006] 本发明的手套中该掌侧条部可预先成型不仅减少手套的制作工序,且整体手套较为柔软且掌侧较为透气,增加配戴的舒适性。且整体手套不需以车缝方式成型,制作工序大为简化,且结构简单成型容易。
[0007]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而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0008]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0009]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第二手套部件为注塑成型;或者,掌侧条部为注塑成型。
[0010]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截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表面。
[0011]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一截面以该第一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0012]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二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二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
[0013]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
[0014]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一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一掌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其中,该掌侧条部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的表面,该掌侧条部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截面。
[0015]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第三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第三截面,该第二截面以该第二注塑区域结合于该第三截面。
[0016]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内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或者,该第一外表面以该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
[0017]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二注塑区域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中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a、图2b为本发明中手套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0] 图3为本发明中手套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中手套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2] 图5为本发明中手套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3] 图6为本发明中手套的第五实施例结构剖視图。
[0024] 图7a至图7f为本发明中手套的製造流程示意图。
[0025] 图号说明:厚度T1、T2、T3
第一手套部件10
第一内表面101
第一外表面102
第一截面103
掌面11
手指面部12
第二手套部件20
第二内表面201
第二外表面202
第二截面203
掌侧条部30
第三内表面301
第三外表面302
第三截面303
鏤空形狀31
袖筒部32
第一注塑区域41
第二注塑区域42
黏合区域51
手型模具61
固定件611
注塑模具62
上模具621
下模具622
模穴6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如图1为本发明手套的结构示意图,及如图2a为本发明中手套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所示,本发明的手套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10、一第二手套部件20及一第三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10具有一掌面11及由该掌面11所延伸的手指面部12,该第二手套部件20具有一掌背(图未示)及由该掌背所延伸的手指背部(图未示),而该第三手套部件具有位于该掌面11及掌背间的掌侧条部30。本發明各實施例係為全指型手套,亦可以為无指型手套或半指型手套。
[0027] 其中,该掌侧条部30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的截面,该掌侧条部30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20的截面。如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手套部件10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101、第一外表面102,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一截面103,该第二手套部件20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201、第二外表面202,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二截面
203,该第三手套部件的掌侧条部30具有相对的第三内表面301、第三外表面302,以及位于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之间的二第三截面303,该第一截面103以该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其中一第三截面303,而该第二截面203以该第二注塑区42域结合于该另一第三截面
303,且该第一注塑区域41可由该第一截面103、其中一第三截面303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101、1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2;或者,该第二注塑区域42可由该第二截面203、另一第三截面303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201、2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2。而上述第一注塑区域41的厚度(T1)或第二注塑区42的厚度(T2)为0.2MM至2.5MM,上述掌侧条部30的厚度(T3)则为0.5MM至0.8MM。
[0028] 如图3的第二实施例所示,该手套同样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10、一第二手套部件20及一第三手套部件的掌侧条部30,该掌侧条部30的上边侧截面以一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的截面,该掌侧条部30的下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20的表面;其中,该第一截面103以该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而该第二外表面202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301;或者,如图4的第三实施例所示,该第一截面103以该第一注塑区域41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而该第二内表面201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302。上述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该第一注塑区域41可由该第一、第三截面103、303间延伸至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101、1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3。
[0029] 如图5的第四实施例所示,该手套同样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10、一第二手套部件20及一第三手套部件的掌侧条部30,该掌侧条部30的上边侧表面以一黏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的表面,该掌侧条部30的下边侧截面以一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20的截面;其中,该第二截面203以该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该第一外表面102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内表面301;或者,如图6的第五实施例所示,该第二截面203以该第二注塑区域42结合于该第三截面303,该第一内表面101以该结合区域51黏合于该第三外表面302。上述第四实施例及第五实施例中,该第二注塑区域
42可由该第二、第三截面203、303间延伸至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201、202及该第三内、第三外表面301、302。
[0030] 上述掌侧条部30可预先利用针织机器针织成型,如图7a所示,该掌侧条部30形成相对于掌面及掌背的镂空形状31,以及袖筒部32;掌侧条部亦可利用注塑方式成型。亦或者,该第一手套部件可为注塑成型;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可为注塑成型。
[0031] 本发明的制造方式,至少包含下列步骤。
[0032] (a)提供一掌侧条部30,该掌侧条部30可预先利用针织机器针织成型,如图7a所示,该掌侧条部30形成相对于掌面及掌背的镂空形状31,以及袖筒部32。
[0033] (b)提供一手型模具61,如图7b所示,其具有与该手套芯相对应的外形结构,将该掌侧条部30套至于该手型模具61外,如图7c所示,其中,该手型模具61上下表面设有复数固定件611,可将该掌侧条部30上下边缘分别朝该手型模具61上下表面覆盖翻摺,并由各固定件611固定。
[0034] (c)提供一第一手套部件10,如图7d所示,其具有一掌面11及由该掌面11所延伸的手指面部12,该第一手套部件10可如图所示分为两个片体,当然亦可以为单一片体。以及提供一第二手套部件20,如图7f所示,其具有一掌背21及由该掌背21所延伸的手指背部22。
[0035] (d)提供一注塑模具62,如图7e、7f所示,该注塑模具62具有上、下模具621、622,该下模具622具有模穴623可容置该第一手套部件10,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模穴623具有与该第一手套部件10相对应的外形结构,且该模穴623为凹入于该下模具622的结构体,该模穴623并具有相对应欲成型特定注塑区域的注塑區段。
[0036] (e)将该第一手套部件10放置于该模穴623内,再将套设有掌侧条部30的手型模具61放置于该模穴623内,并叠放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之上。
[0037] (f)将该第二手套部件20叠放于该掌侧条部30之上;再将该上模具621进行合模而压合于该下模具622之上,进行射出成形,亦即利用弹性材料于该模穴623内射出成形,固化后则形成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的手套结构。其中,该弹性材料可以为热塑性橡胶(TPR)、橡胶、胶、丁晴、丁腈橡胶、聚氯乙烯(PVC)、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EVA)、硅树脂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
[0038] 而第二实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具有注塑区域及结合区域,其制造方式,至少包含下列步驟:(a)提供一掌侧条部、(b)提供一手型模具、(c)提供一第一手套部件以及提供一第二手套部件、(d)提供一注塑模具、(e)将该其中一手套部件以及套设有掌侧条部的手型模具放置于该模穴内,该手型模具叠放于该其中一手套部件之上、(g)利用黏固方式将该其中一手套部件黏合固定于该掌侧条部,而形成黏固区域、(f)将该另一手套部件叠放于该掌侧条部之上,再将该上模具进行合模而压合于该下模具之上,进行射出成形,而形成注塑区域。
[0039] 上述步骤(g)的黏固方式可于该其中一手套部件的边缘或该掌侧条部的边缘设置至少一黏固层(图未示),该黏固层可为聚酯(Polyurethane,简称PU)、聚丙烯酸酯(acrylate)等黏性接口材质,可以贴胶膜、刷胶或噴膠方式附着,由该黏固层构成该其中一手套部件与该掌侧条部的黏合固定;当然,亦可藉由高周波或压合方式构成黏合固定。
[0040]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手套中该掌侧条部可預先成型,不僅減少手套的制作工序,且整体手套较为柔软且掌侧较为透气,增加配戴的舒适性。且整体手套不需以车缝方式成型,制作工序大为简化,且结构简单成型容易。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