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结构

申请号 CN201420653787.7 申请日 2014-11-04 公开(公告)号 CN204259895U 公开(公告)日 2015-04-15
申请人 广西喜诺盛手套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文岚; 李志斌; 李宁;
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手套结构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中: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其中,该第二内表面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外表面,使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芯结合补强作用的手套部件,不仅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大幅提升手套的强韧度而特具实用进步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手套结构,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特征在于:
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其中,该第二内表面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外表面。
2.一种手套结构,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特征在于:
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其中,该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内表面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外表面。
3.一种手套结构,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特征在于:
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第三手套部件,其中,该第三手套部件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或第二手套部件。
4.一种手套结构,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特征在于:
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第三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其中,该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三手套部件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或第二手套部件。
5.一手套结构,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特征在于:
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其中,该第一截面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截面。
6.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手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与第二手套部件间以一连接部连成一体。
7.如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所述的手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背;或者,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掌背,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至少一裁片;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至少一裁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掌背具有一背部及位于该背部一侧的第二手指部,该掌面具有一掌部及位于该掌部一侧的第一手指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所述的手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区域设有黏合层。
11.如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所述的手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区域以高周波或压合将该第一手套部件与该第二手套部件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所述的手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手套部件表面设置至少一装饰部。

说明书全文

手套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手套结构,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大幅提升手套强韧度的手套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按,现有的手套依其材质的不同而概分为布手套、塑料手套、手套等等,而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其中的布手套加以改良。
[0003] 现有的布手套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由于它是藉由若干纤维线材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故每一条纤维线之间均有隙缝存在,因此,当佩戴者进行某些工作时,一些锋利、细微的外物很容易穿过布手套的隙缝而伤及人手皮肤
[0004] 另者,目前虽已有业者于布手套外布面上适当区域覆设有橡胶层,其主要于特定部位,例如手指、掌面、掌背等部位,分别独立缝合橡胶层结合于该布手套外布面,并配合手部的曲线变化,给予手部足够的保护,藉以达到局部保护的目的。
[0005] 但现有的手套在制造时,该些橡胶层皆是一一车缝于该布手套,制作上来说相当费时、费工,且在人工车逢时容易有缝合位置的误差,若缝制的位置不够准确,便会不符合手部的曲线,手套的保护效果就会减低。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手套结构,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大幅提升手套强韧度的手套结构。
[0007]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0008]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手套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中: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其中,该第二内表面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外表面,使本实用新型的手套芯结合补强作用的手套部件,不仅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大幅提升手套的强韧度而特具实用进步性。
[0009]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手套结构,其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中,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其中,该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内表面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外表面。
[0010]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手套结构,其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中,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第三手套部件,其中,该第三手套部件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或第二手套部件。
[0011]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手套结构,其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中,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第三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其中,该第一内表面与第二内表面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三手套部件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或第二手套部件。
[0012]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手套结构,其具有一手套芯及至少一手套部件,该手套芯至少具有一掌面、一掌背及一掌侧;其中,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而该手套部件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之间的第一截面,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之间的第二截面,其中,该第一截面以一结合区域黏合于该第二截面。
[0013]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与第二手套部件间以一连接部连成一体。
[0014]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为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背;或者,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掌背,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面。
[0015]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第一手套部件具有至少一裁片;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至少一裁片。
[0016]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掌背具有一背部及位于该背部一侧的第二手指部,该掌面具有一掌部及位于该掌部一侧的第一手指部。
[0017]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结合区域设有黏合层。
[0018] 依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结合区域以高周波或压合将该第一手套部件与该第二手套部件结合。
[0019]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型容易,且手套强韧度大幅提升。附图说明
[0020] 图1A~1C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A~6B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手套的第八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 图号说明:
[0029] 容置空间S
[0030] 掌面10
[0031] 裁片10a
[0032] 第一内表面101
[0033] 第一外表面102
[0034] 第一截面103
[0035] 掌部11
[0036] 拇指12
[0037] 食指13
[0038] 中指14
[0039] 无名指15
[0040] 小指16
[0041] 掌背20
[0042] 裁片20b
[0043] 第二内表面201
[0044] 第二外表面202
[0045] 第二截面203
[0046] 背部21
[0047] 背拇指22
[0048] 背食指23
[0049] 背中指24
[0050] 结合区域27
[0051] 连接部28
[0052] 边条40
[0053] 结合区域41
[0054] 手套部件100
[0055] 手套芯200
[0056] 掌面201
[0057] 掌背202
[0058] 掌侧203。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如图1A、1B为本实用新型手套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具有一手套芯200及至少一手套部件100,该手套芯200至少具有一掌面201、一掌背202及一掌侧203,该手套芯200可为针织手套芯或缝纫手套芯。
[0060] 而该手套部件100的材质可为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简称PVC)、防皮绒、纤维人造皮、猪头层皮、猪二层皮、猪反绒皮、头层皮、牛二层皮、牛反绒皮、羊头层皮、羊反绒皮、皮、鹿皮中任意一种;该手套部件100至少包含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手套部件举例为掌面10,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背20,该掌面10具有掌部11及位于该掌部11一侧的第一手指部,其中该第一手指部包含有拇指12、食指13、中指14、无名指15及小指16,且由该掌部11一侧一体延伸而成,亦即第一手套部件由单一裁片构成,而该掌背20具有背部21及位于该背部21一侧的第二手指部,其中该第二手指部包含有背拇指22、背食指23、背中指24、背无名指25及背小指26,且由该掌部21一侧一体延伸而成,亦即第二手套部件由单一裁片构成,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手指部为全指型,当然亦可为半指型。
[0061] 请同时参阅图1C所示,第一手套部件的掌面10具有相对的第一内表面101、第一外表面102,该第二手套部件的掌背20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201、第二外表面202,且该第一内表面101与第二内表面201形成一容置空间S,该第二内表面201至少一部份以一结合区域27黏合于该第一外表面102,其中,该结合区域27可位于该第二手套部件掌背20的边缘处,举例来说,该边缘与该第二手套部件掌背20端面距离大于0cm小于或等于
5cm。并以结合区域27让第一手套部件的掌面10及第二手套部件的掌背20黏合,并形成立体构型以符合人体工学。上述的结合区域可设有黏合层(图未示),该黏合层可为聚酯(Polyurethane,简称PU)、聚丙烯酸酯(acrylate)等黏性介面材质,可以贴胶膜或刷胶方式附着,由该黏合层构成该掌背20与该掌面10的黏合固定;当然,亦可藉由高周波、热压压合或冷压压合方式构成黏合固定。
[0062] 其中,由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相互黏合成一手套部件100后,该手套部件100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200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100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201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202的至少一部分,亦即该手套部件100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201的至少一部分,并回包至该掌背202的至少一部分,而具有立体构型以符合人体工学;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的黏固方式可于该手套部件100的边缘或该手套芯200的边缘设置至少一黏固层(图未示),该黏固层可为聚酯(Polyurethane,简称PU)、聚丙烯酸酯(acrylate)等黏性接口材质,可以贴胶膜或刷胶水方式附着,由该黏固层构成该手套部件100与该手套芯200的黏合固定;当然,亦可藉由高周波或压合方式构成黏合固定。
[0063] 上述的第一手套部件具有至少一裁片;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至少一裁片,如图2的第二实施例所示,该掌面10具有掌部11及位于该掌部11一侧的第一手指部,其中该第一手指部包含有拇指12、食指13、中指14、无名指15及小指16,且由该掌部11一侧一体延伸而成,亦即该第一手套部件由单一裁片10a构成,而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二个裁片20b。
[0064] 如图3的第三实施例所示,该第一手套部件由二个裁片10a构成,而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二个裁片20b。
[0065] 如图4的第四实施例所示,该手套部件具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背,该第一手套部件与第二手套部件间以一连接部28连成一体,该第一手套部件由单一裁片10a构成,而该第二手套部件由单一裁片20b构成,可由结合区段构成该掌背与该掌面的黏合固定,而形成如图1b的手套部件100。
[0066] 如图5的第五实施例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套部件具有第一、第二手套部件,该第一手套部件举例为掌面10,该第二手套部件举例为掌背20,该第一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一内、第一外表面101、102,以及位于该第一内、第一外表面101、102之间的第一截面103,该第二手套部件具有相对的第二内、第二外表面201、202,以及位于该第二内、第二外表面201、202之间的第二截面203,该第一截面103以一结合区域27黏合于该第二截面203。上述的结合区域可设有黏合层(图未示),该黏合层可为聚酯(Polyurethane,简称PU)、聚丙烯酸酯(acrylate)等黏性介面材质,可以贴胶膜或刷胶水方式附着,由该黏合层构成该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的黏合固定;当然,亦可藉由高周波、热压压合或冷压压合方式构成黏合固定。
[0067] 如图6A的第六实施例所示,该手套部件具有一第一手套部件、一第二手套部件及至少一第三手套部件, 在此举例为边条40,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背,且具有三个边条40,分别位于该掌面10及掌背20之间,请同时参阅图6B所示,该第一手套部件的第一内表面101与第二手套部件的第二内表面201形成一容置空间S,该至少一边条40二侧分别以一结合区域41黏合于该第一、第二手套部件;举例来说,该边条40一侧边缘藉由黏合方式连接该掌面10的至少一部分(图中以第一外表面102为例),而该边条40的另侧边缘藉由黏合方式连接该掌背20的至少一部分(图中以第二外表面202为例)。该边缘与该边条的端面距离大于0cm小于或等于5cm。当然,该边条一侧边缘藉由黏合方式连接该掌面的第一内表面,而该边条的另侧边缘藉由黏合方式连接该掌背的第二内表面。
[0068] 其中,该第一手指部的拇指12、食指13、中指14、无名指15及小指16由该掌部11一侧一体延伸,亦即第一手套部件由单一裁片10a构成;而该掌背20具有背部21及位于该背部21一侧的第二手指部,其中该第二手指部包含有背拇指22、背食指23、背中指24、背无名指25及背小指26,且由该掌部21一侧一体延伸而成,亦即第二手套部件由单一裁片20b构成。当然,第五实施例中,该第一手套部件亦可设有至少一裁片,或者,该第二手套部件亦可设有至少一裁片。
[0069] 再者,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掌面,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背;亦可更改为该第一手套部件为掌背,该第二手套部件为掌面,而该结合区域亦位于该掌面,同样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功效。
[0070]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以第一手套部件的第一内表面与第二手套部件的第二内表面形成一容置空间为例,而形成一可供使用者手部套入的容置空间;当然,亦可利用本实用新型来制作手套结构的半成品,如图7所示,同样利用该第一手套部件的第一外表面102以一结合区域27黏合于该第二手套部件的第二内表面201,但第一内表面101与第二内表面201并未形成一容置空间为限。或者,如图8所示,利用该第三手套部件的边条40以一结合区域27黏合于该第一手套部件10或第二手套部件20。
[0071] 再者,该手套部件的另一侧结合至少一防护层,例如相对于该虎口部外设置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可包括海绵、丁腈橡胶、PVC、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简称EVA)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该防护层宜选用硬质材料,用于提升对手套的虎口处进行防护。
[0072] 亦或者可于相对于该手指部位外设置有防护层,该防护层可以为TPU纤层[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该TPU碳纤层同样具有良好的硬度性能,通过对手套的手指进行防护,将进一步地提升该手套的防震性能、耐磨性能,并对特殊作业操作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亦可于手指部位的防护层外进一步分别套设有五种尺寸的磁套。举例说明,磁铁套为弹性件且具有良好的磁性。由于在手套芯的五个手指对应的手指防护层表面上都套有磁铁套,这样做其目的在于:磁体可以吸附一些细微铁制产品(例如铁钉),避免了用户不好分拣铁钉;同时磁铁套将进一步增强手套对手指的保护,避免受伤,起到了防砸裂,防重物压,防刺等作用(例如:玻璃、针和铁钉),还可以增强耐磨性。磁铁套可与手套芯套接并可以随时拆卸下来,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磁铁套取下来。
[0073] 亦或者,于该手套部件相对手套芯的掌面外亦可设置有一防护层,该防护层可为海绵、泡棉、棉、丁腈橡胶、PVC、EVA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亦可于该手套部件相对手套芯的掌面外亦可设置有二防护层,内层防护层可为海绵、泡棉、棉、丁腈橡胶、PVC、EVA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而外层防护层可为纤维(超纤)、布料、皮料、弹性材料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0074] 另外,该手套部件表面设置至少一装饰部,例如利用装饰线作为装饰部设置于手套部件至少一边缘处,该装饰线给用户一种缝制过的感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粘合后手套部件与手套芯的一体牢固性。
[0075] 上述实施例中,藉由至少一第一、第二手套部件相互结合成一手套部件后,再与手套芯结合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手套结构,而该手套部件的一侧黏固于该手套芯的一表面,该手套部件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背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面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或涵盖该手套芯的掌背的至少一部分及该掌侧的至少一部分,且该手套部件可以回包的形式由手套芯一侧涵盖至手套芯另一侧,而形成立体构型以符合人体工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