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吸收垫、装有其的服装以及股骨骨折预防方法

申请号 CN201180042436.1 申请日 2011-09-01 公开(公告)号 CN103200908A 公开(公告)日 2013-07-10
申请人 株式会社钟化;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学校法人芝浦工业大学; 发明人 柴谷未秋; 田中英一; 山本创太; 水野阳介;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满足全部以下条件的冲击吸收垫、装有其的服装以及股骨骨折 预防 方法。所述条件是对用于臀部保护器的冲击吸收垫所必要的、预防股骨颈部骨折的冲击吸收 力 、整日使用时不会带来不舒服感的穿戴感、通气性、不影响外观的薄度、穿脱时不带来不适感的面方向的柔软性。在具有冲击吸收作用的垫主体(11)设置由最大部分的长度为80mm以下、面积为600mm2~5000mm2的贯通孔或凹部形成的冲击回避部(12),将垫主体(11)配置成该冲击回避部(12)与股骨大 转子 部(1)对应,由此预防股骨的骨折。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击吸收垫,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冲击吸收作用的垫主体设置由最大部分的长
2 2
度为80mm以下、面积为600mm ~5000mm 的贯通孔或凹部形成的冲击回避部,将所述垫主体配置成该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由此预防股骨的骨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将所述垫主体的厚度设定为13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将从所述冲击回避部的上端到垫主体的上端为止的距离设定为10m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在所述垫主体的所述冲击回避部的下方至少设有1个第1减轻部,该第1减轻部由在从所述冲击回避部的下端起5mm~
50mm的位置上具有上端的贯通孔或凹部形成,并且,将所述第1减轻部的最大部分的长度设定为5mm~5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将所述第1减轻部在上下并列设置2个。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在所述垫主体的冲击回避部和第1减轻部以外的总面积的50%以下,设置1个以上的由贯通孔或凹部形成的第2减轻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所述垫主体是由属于异丁烯系嵌段共聚物的弹性体形成的,该异丁烯系嵌段共聚物是由以异丁烯为构成单体聚合物嵌段和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所述弹性体含有增粘树脂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垫,其中,所述垫主体由弹性体发泡体构成。
10.一种服装,其特征在于,以使所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地配置的方式,将所述冲击吸收垫安装于服装主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装,其中,是相对于服装主体装卸自由地安装所述冲击吸收垫而成的。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主体为短裤。
13.一种股骨骨折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所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的方式安装所述冲击吸收垫。

说明书全文

冲击吸收垫、装有其的服装以及股骨骨折预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通过装在服装、尤其是内衣腰围的适当的部位而能将跌倒时的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症等的患者跌倒时的骨折防范于未然等的目的的冲击吸收材料、装有其的服装、尤其是短裤这样的服装以及股骨骨折预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导致老人卧床不起的原因之一,已知有因跌倒导致的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部骨折(非专利文献1)。老人、尤其是高龄女性因骨质疏松症等而骨骼变脆弱,即使在年轻人中不会发生骨折的轻度失足的跌倒就很有可能发生骨折。在股骨颈部骨折发生率推测调查(非专利文献2)中,1年中的股骨颈部骨折的发生数从1987年的53200人增加到反映了高龄化的2007年的148100人,已增加2倍以上,从医疗费的增加、老人的QOL的观点出发,不仅仅是治疗,预防其发生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对预防股骨颈部骨折有证明的介入法,可举出增加骨密度的药物的给予和属于保护器具的臀部保护器(非专利文献3)。为了适应不知何时发生跌倒这样的高跌倒危险的老人,臀部保护器需要整日使用。
[0003] 例如,具有圆顶型部件的臀部保护器(专利文献1)是由聚丙烯发泡材料等硬质树脂所构成。硬质垫是外扩散型,增加外力的施加面积的同时材料具有的弹性能使外力衰减。冲击吸收性能优异。然而,使用硬质垫的臀部保护器的穿戴感差,例如就寝等情况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脱去,存在在其间跌倒而发生骨折的可能。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穿戴感,已提出由丙烯酸聚合物形成的软质垫(专利文献2)。这样的软质垫是外力吸收型,外力因材料的形变而转换成热,使外力衰减。使用软质垫的臀部保护器,与使用硬质垫的情况相比穿戴感虽然得到了提高,但因冲击吸收性能低,所以需要使垫变厚。在穿上使用了这些软质垫的保护器时,即使在其上穿上衣服也能从外观看出垫的形状,对于在意外形的高龄女性而言难以接受。另外,通气性也不充分。
[0004] 通常,臀部保护器因为需要整日穿戴,所以多数是短裤那样的内衣型的臀部保护器。对于上厕所或更衣时的脱、穿而言,硬质垫或即使是软质但缺乏面方向的柔软性的垫大多不易穿脱。护理机构等中,有时护理者会帮助入厕中的穿脱,但这种情况下现今为止的臀部保护器也因穿脱不易而未受好评。
[0005] 臀部保护器所使用的垫中,要求预防股骨颈部骨折的冲击吸收力、整日使用时不会带来不舒服感的穿戴感、通气性、不影响外观的薄度、穿脱时不会带来不适感的面方向的柔软性。然而,现状是至今为止还未发现能够满足所有条件的垫。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特表平9-508824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2:特开平9-268409号公报
[0010] 非专利文献
[0011] 非专利文献1:Lauritzen JB,林泰史,折茂肇:利用臀部保护器预防跌倒·骨折,Osteoporosis Japan,10:149-157,2002.
[0012] 非专利文献2:第5次股骨颈部骨折全国频度调查成绩
[0013] 非专利文献3:原田敦:运动器官不稳定症以及今后的开展,整形·灾害外科50:27-35、2007

发明内容

[0014] 提供满足全部以下条件的冲击吸收垫、装有其的服装以及股骨骨折预防方法,所述条件是臀部保护器所使用的冲击吸收垫中所必要的、预防股骨颈部骨折的冲击吸收力、整日使用时不会带来不舒服感的穿戴感、通气性、不影响外观的薄度、穿脱时不带来不适感的面方向的柔软性。
[0015] 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垫是在具有冲击吸收作用的垫主体上设置由最大部分的长度2 2
为80mm以下、面积为600mm ~5000mm 的贯通孔或凹部形成的冲击回避部,并将上述垫主体配置成该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由此预防股骨的骨折。
[0016] 该冲击吸收垫中,以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相对的方式,在股骨大转子部的侧方的身体侧面安装冲击吸收垫,由此将跌倒等情况下的对股骨大转子部的冲击力作用于垫主体以及与其相对的股骨大转子部的周边部分而进行吸收,通过冲击回避部使得冲击力不会直接对股骨大转子部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股骨颈部的骨折。冲击回避部超过80mm时,股骨大转子部将从垫主体向外侧突出,有时跌倒时的冲击力将会直接作用2 2
于股骨大转子部,所以设为80mm以下。并且,将冲击回避部的面积设为600mm ~5000mm,以使垫主体配置成包围股骨大转子部。冲击回避部优选由贯通孔构成,但也可以由凹部构成。由凹部构成时,将开口侧朝向股骨大转子部侧地安装冲击吸收垫。冲击回避部的内侧以空洞构成时由于轻量化和通气性提高因而优选,但将比垫主体软的部件填充于冲击回避
2 2
部的情况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而且也可以按照使总面积成为600mm ~5000mm 的方式将细长的条状贯通孔、凹部多个并列设置从而构成冲击回避部。另外,也可以将冲击回避部的内周面构成为随着向身体的安装面侧接近进行扩径的锥形面,制成随着向股骨大转子部侧接近使冲击力连续或阶段性地变小的构成。
[0017] 在此,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上述垫主体的厚度设为13mm以下。垫主体的厚度超过13mm时,冲击吸收垫的外形将在服装的表面露出,影响服装的外观,并且,降低冲击吸收垫的面方向的柔软性,穿戴感下降,因此优选设定为13mm以下。
[0018] 优选将从上述冲击回避部的上端到垫主体的上端为止的距离设为10mm以上。上述距离不足10mm时,垫主体所致的冲击力吸收作用以及垫主体所致的冲击力扩散作用变小,无法充分确保冲击吸收力,所以优选设为10mm以上。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将冲击吸收垫应用到人体时的人体的头部侧定义为上侧,足部侧定义为下侧而进行说明。
[0019] 在上述垫主体的上述冲击回避部的下方至少设置1个第1减轻部,所述第1减轻部由在从上述冲击回避部的下端起5mm~50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贯通孔或凹部形成,并且将上述第1减轻部的最大部分的长度设为5mm~50mm,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此时,通过第1减轻部防止大的冲击力作用于股骨骨干部的上部,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股骨颈部的骨折。而且,可通过第1减轻部提高通气性,降低闷热,并且能使冲击吸收垫轻量地构成,同时提高垫主体的柔软性,能够减轻穿脱时的不适感。
[0020] 将上述第1减轻部在上下并列设置2个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如此地进行构成则能使1个冲击回避部和2个第1减轻部上下并列地配置,所以能提高以通过冲击回避部和第1减轻部的纵线为中心的垫主体的柔软性,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轻穿脱时的不适感。
[0021] 在上述垫主体的冲击回避部和第1减轻部以外的总面积的50%以下,设置1个以上的由贯通孔或凹部形成的第2减轻部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此时,通过第2减轻部能够进一步提高通气性,降低闷热,并且能够使冲击吸收垫轻量地构成,同时提高垫主体的柔软性,能够进一步减轻穿脱时的不适感。
[0022] 上述垫主体是由属于异丁烯系嵌段共聚物的弹性体构成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异丁烯系嵌段共聚物是由以异丁烯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和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形成的。此时,由这样的材料构成的垫主体在广泛的温度域中冲击吸收性优异,因此优选。
[0023] 上述弹性体含有增粘树脂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此时,通过增粘树脂能够提高体温付近的弹性体的冲击吸收性,所以优选。
[0024] 上述垫主体由弹性体发泡体构成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此时,能够容易地提高垫主体的冲击吸收性,所以优选。
[0025] 本发明的服装是以使上述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配置的方式将上述冲击吸收垫安装于服装主体的。
[0026] 该服装中,以使上述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配置的方式将上述冲击吸收垫安装于服装主体,所以如同上述冲击吸收垫,将跌倒等情况下的对股骨大转子部的冲击力作用于垫主体以及与其相对的股骨大转子部的周边部分而进行吸收,通过冲击回避部使得冲击力不会直接对股骨大转子部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股骨颈部的骨折。
[0027] 在此,相对于服装主体可装卸自由地安装上述冲击吸收垫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此时,可以将冲击吸收垫从服装主体取下后清洗服装主体,所以可将高价的冲击吸收垫用在多个服装上,能够减轻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0028] 上述服装主体优选为短裤。短裤被配置成覆盖股骨大转子部,所以适于安装本冲击吸收垫。
[0029] 本发明的股骨骨折预防方法是以使上述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的方式将上述冲击吸收垫进行安装。
[0030] 该股骨骨折预防方法中,以使上述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的方式安装上述冲击吸收垫,所以如同上述冲击吸收垫,将跌倒等情况下的对股骨大转子部的冲击力作用于垫主体以及与其相对的股骨大转子部的周边部分而进行吸收,通过冲击回避部使得冲击力不会直接对股骨大转子部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股骨颈部的骨折。
[0031] 依照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垫、装有其的服装以及股骨骨折预防方法,通过以包含与股骨大转子部对应的区域的方式将冲击回避部配置于冲击吸收垫,由此,保持了不影响穿戴感以及外观的薄度,同时能预防老人跌倒所致的股骨颈部骨折。而且,通过在冲击回避部的下部设置第1减轻部而确保通气性,在第1减轻部的左右设置第2减轻部而使垫具有纵方向的柔软性,能够消除冲击吸收垫的穿脱时的不适感。附图说明
[0032] 图1是冲击吸收垫的正面图。
[0033] 图2的(a)是装有冲击吸收垫的服装的正面图,(b)是侧面图。
[0034] 图3的(a)~(d)是实施例的冲击吸收垫的正面图。
[0035] 图4的(a)~(d)是比较例的冲击吸收垫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为基准定义上下左右而进行说明。
[0037] 如图1、图2所示,冲击吸收垫10是在具有冲击吸收作用的垫主体11设置由最大2 2
部分的长度为80mm以下且面积为600mm ~5000mm 的贯通孔或凹部形成的冲击回避部12,并且以使冲击回避部12与股骨大转子部1对应的方式将冲击吸收垫10配置于身体的两侧部,从而预防股骨颈部2的骨折。
[0038] 除了垫主体11的厚度充分厚的情况以外,当不与股骨大转子部1对应地设置由贯通孔或凹部构成的冲击回避部12时,因跌倒发生的冲击力将会通过垫主体11从股骨大转子部1传递到股骨颈部2,有可能发生骨折。另一方面,若将垫主体11的厚度设成不使冲击力传递到股骨颈部2的程度的充分的厚,则影响穿戴感和外观。因此,本发明中通过在与股骨大转子部1对应的区域设置冲击回避部12,从而冲击力扩散到周围的软组织,避免直接向股骨大转子部1施加冲击,进而实现了不影响穿戴感和外观的薄度的冲击吸收垫10。
[0039] 冲击回避部12的最大部分的长度超过80mm时,股骨大转子部1的顶部将从垫主体11向外侧突出,有时跌倒时的冲击力将会直接作用于股骨大转子部1,所以设为80mm以2 2
下。冲击回避部12的面积优选为600mm ~5000mm,以使能包围股骨大转子部1地配置垫
2 2
主体11。更优选最大部分的长度为60mm以下,面积为700mm ~4000mm。进一步优选最大
2 2
部分的长度为60mm以下,面积为700mm ~2000mm。
[0040] 冲击回避部12可由贯通孔或非贯通的凹部构成,但从通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由贯通孔构成。冲击回避部12由凹部构成时,将开口部朝向股骨大转子部1侧地配置冲击吸收垫10。应予说明,也可以由纵方向或横方向上细长的沟状的凹部构成。
[0041] 对冲击回避部1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圆形状、椭圆形状、三形状、长方形状、多边形状、葫芦形状、十字形状、弓形状、月亮形状、圆角四边形状、圆角多边形状等的形状。优选为圆形状、椭圆形状,进一步优选为圆形状。冲击回避部12的内周面优选形成为圆筒状,但可以制成随着向身体的安装面侧接近进行扩径的锥形面,以制成随着向股骨大转子部1侧接近使冲击力连续或阶段性地变小的构成。
[0042] 以使冲击回避部12与股骨大转子部1对应的方式配置垫主体11,如图2所示是指以冲击回避部12与股骨大转子部1相对的方式将垫主体11配置于身体表面。冲击回避部12虽然可以配置成局部地包含与股骨大转子部1相对的身体表面的区域,但优选配置成全面包含与股骨大转子部1相对的身体表面的区域,以使冲击力不会介由垫主体11对股骨大转子部1进行作用。
[0043] 作为垫主体1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菱形等的多边形、表面附有任意的凹凸的形状等。另外,为了使其具有通气性,可以适宜地设置贯通孔。优选为长方形、椭圆形。其中,从穿戴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椭圆形状。
[0044] 垫主体11的厚度过厚则垫主体11的外形将在服装的表面露出,损害服装的外观,同时使垫主体11的面方向的柔软性下降,穿戴感会下降,所以优选设为13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从消除穿戴感和外观上的不适感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设定为8mm以下。在此,垫主体11的厚度是指垫主体11的最大部分的厚度。垫主体11可以是均匀厚度的平板状,也可以是中央部厚、端部薄的形状,也可以是随部位不同而厚度不同的形状。另外,将垫主体11的至少外面侧的外周边的角部形成倒角面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即,将垫主体11装填到短裤等的服装而使用时,该服装中存在如下问题:与垫主体11的外周边的角部抵接的部分延伸变薄,因该部分与叠穿的外衣的摩擦等而容易擦破,所以,为了防止该问题,优选将垫主体11的至少外面侧的外周边的角部形成倒角面。作为倒角面,可形成倾斜面或圆弧面。倒角面优选在垫主体11的外周边的整个一周上形成,但也可以局部地形成。倒角面相对于垫主体11的厚度方向的形成范围可任意设定,也可以在垫主体11的外周厚度的全厚度上形成,另外,在以抽芯(core-back)法制造垫主体11时,可在垫主体11的外周厚度的大致1/2以下的范围形成倒角面。另外,除了垫主体11的外周边以外,也可以对冲击回避部12的至少外面侧的开口边缘的角部如同上述地形成倒角面。
[0045] 优选将从冲击回避部12的上端到垫主体11的上端为止的距离设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从扩散冲击力的效果出发进一步优选设定为35mm以上。
[0046] 优选在冲击回避部12的下方设置至少1个由贯通孔或凹部形成的第1减轻部13。冲击回避部12的下端与第1减轻部13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为5mm~50mm,优选为10mm~
40mm,从减少对股骨大转子部1施加的冲击力的观点出发,最优选设定在从冲击回避部12的下端起10mm~30mm。通过对冲击回避部12进一步设置第1减轻部13,能够提高垫主体
11的面方向的柔软性,减少穿脱时的不适感,并且能够提高通气性,降低闷热。另外,通过设置第1减轻部13从而改变跌倒时的冲击力的传递路径,从而可降低向股骨颈部2传递的冲击力。
[0047] 该第1减轻部13可由贯通孔或非贯通的凹部构成,从通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由贯通孔构成。第1减轻部13由凹部构成时,将开口部朝向股骨大转子部1侧地配置冲击吸收垫10。第1减轻部13优选设为直径5mm~50mm,进一步优选为直径5mm~40mm,从垫主体11的强度等的观点出发,最优选设为直径5mm~30mm。
[0048] 第1减轻部13的形状也如同冲击回避部12,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圆形状、椭圆形状、三角形状、长方形状、多边形状、葫芦形状、十字形状、弓形状、月形状、圆角四边形状、圆角多边形状等的形状。更优选为圆形状、椭圆形状、长方形状。进一步优选为圆形状、长方形状。另外,第1减轻部13至少为1个,若1个以上则可以设到8个为止。
[0049] 如图1所示,第1减轻部13优选在冲击回避部12的下方在纵向并列有2个。对第1减轻部13的配设位置和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设置在从冲击回避部12的下端起20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直径20mm的圆形状的第1减轻部13,进而设置在从该第1减轻部13的下端起10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直径20mm的第1减轻部13。
[0050] 可以在垫主体11的冲击回避部12以及第1减轻部13以外的总面积的50%以下设置1个以上的第2减轻部14。该第2减轻部14可由贯通孔或非贯通的凹部构成,从通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由贯通孔构成。对第2减轻部14的配设位置和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在第1减轻部13的左右方向上设置至少1个第2减轻部14。从确保通气性以及面方向的柔软性的观点出发,如图1所示,进一步优选在左右各设置1个总共2个。另外,出于提高通气性的目的,可在冲击回避部12以及第1减轻部13以外的位置上以不使冲击吸收性下降的范围将小孔设成总面积的50%以下。
[0051] 作为构成垫主体11的材料,从穿戴感的观点出发,以JIS K7171为基准进行测定而计算的弯曲弹性模量优选为100MPa以下。更优选为50MPa以下。从减少穿脱时的抵抗感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为20MPa以下。
[0052] 作为构成垫主体的弹性体,优选由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和以脂肪族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构成的异丁烯系嵌段共聚物。
[0053] 作为上述聚合物嵌段的构成,可举出由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构成的三嵌段共聚物、由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构成的二嵌段共聚物、具有3个以上的由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和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构成的臂的星型嵌段共聚物等。为了得到所需的物性、成型加工性,可以使用它们的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0054] 另外,对上述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与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的重量比率没有特别限定,从发泡体的冲击吸收性和成型性、常温下的形状保持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95/5~60/40(重量比),更优选为90/10~65/35(重量比)。
[0055] 作为上述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苯乙烯、邻、间或对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β-甲基苯乙烯、2,6-二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α-甲基-邻甲基苯乙烯、α-甲基-间甲基苯乙烯、α-甲基-对甲基苯乙烯、β-甲基-邻甲基苯乙烯、β-甲基-间甲基苯乙烯、β-甲基-对甲基苯乙烯、2,4,6-三甲基苯乙烯、α-甲基-2,6-二甲基苯乙烯、α-甲基-2,4-二甲基苯乙烯、β-甲基-2,6-二甲基苯乙烯、β-甲基-2,4-二甲基苯乙烯、邻、间或对氯苯乙烯、2,6-二氯苯乙烯、2,4-二氯苯乙烯、α-氯-邻氯苯乙烯、α-氯-间氯苯乙烯、α-氯-对氯苯乙烯、β-氯-邻氯苯乙烯、β-氯-间氯苯乙烯、β-氯-对氯苯乙烯、2,4,6-三氯苯乙烯、α-氯-2,6-二氯苯乙烯、α-氯-2,4-二氯苯乙烯、β-氯-2,6-二氯苯乙烯、β-氯-2,4-二氯苯乙烯、邻、间或对叔丁基苯乙烯、邻、间或对甲基苯乙烯、邻、间或对氯甲基苯乙烯、邻、间或对溴甲基苯乙烯、甲烷基取代苯乙烯衍生物、茚、乙烯基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容易获得以及物性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以及茚中的至少1种。通过以这些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作为主成分进行聚合,从而形成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
[0056] 上述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优选为以共轭二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作为上述共轭二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容易入手以及物性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1,3-丁二烯、异戊二烯中的至少1种。另外,以共轭二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中,可根据需要进行氢化,或使共轭二烯以外的乙烯基系化合物共聚。
[0057] 以共轭二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中,从室温附近的冲击吸收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也优选以共轭二烯大量含3,4或1,2键的方式聚合而成的嵌段、上述共轭二烯聚合物的氢化物嵌段、以异丁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中的任一种。这些中,以大量含上述键的共轭二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在从特定的温度偏移的温度下其冲击吸收性有下降的倾向。具体而言,以异丁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可以说在广泛的温度区域中冲击吸收性优异,所以特别优选。
[0058] 应予说明,上述以异丁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中,可根据需要使其它的乙烯基系化合物进行共聚。
[0059] 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是以异丁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时,对弹性体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存在下,使以异丁烯为主成分的单体成分和以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为主成分的单体成分进行聚合而得到弹性体。
[0060] (CR1R2X)nR3 (1)
[0061] [式中,X表示卤原子原子数1~6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1~6的酰氧基。R1、2 1 2 3
R 分别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1价烃基,R、R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 为多价芳香族烃基或多价脂肪族烃基,n表示1~6的自然数。]
[0062] 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将成为引发剂,在路易斯酸等的存在下生成碳阳离子,成为阳离子聚合的起点。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通式(1)的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如下的化合物等。
[0063] (1-氯-1-甲基乙基)苯、1,4-双(1-氯-1-甲基乙基)苯、1,3-双(1-氯-1-甲基乙基)苯、1,3,5-三(1-氯-1-甲基乙基)苯、1,3-双(1-氯-1-甲基乙基)-5-(叔丁基)苯。
[0064] 其中特别优选的是1,4-双(1-氯-1-甲基乙基)苯、1,3,5-三(1-氯-1-甲基乙基)苯。
[0065] 上述聚合中,还可以使路易斯酸催化剂共存。作为这样的路易斯酸,只要能用于阳离子聚合即可,可以很好地适用TiCl4、TiBr4、BCl3、BF3、BF3·OEt2、SnCl4、SbCl5、SbF5、WCl6、TaCl5、VCl5、FeCl3、ZnBr2、AlCl3、AlBr3等金属卤化物,Et2AlCl、EtAlCl2等有机金属卤化物(Et表示乙基)。其中,从作为催化剂的能力、工业上容易入手考虑,优选为TiCl4、BCl3、SnCl4。
[0066] 对于路易斯酸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所使用的单体的聚合特性或聚合浓度等而设定。通常,相对于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使用0.1摩尔当量~100摩尔当量,更优选为1摩尔当量~50摩尔当量的范围。
[0067] 另外,上述聚合中,根据需要可以使供电子体成分共存。认为该供电子体成分在阳离子聚合时具有使成长的碳阳离子稳定化的效果,通过添加供电子体,能生成控制了分子量分布狭窄的构造的聚合物。作为可使用的供电子体成分,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吡啶类、胺类、酰胺类、亚砜类、酯类,或具有与金属原子键合的氧原子的金属化合物等。
[0068] 上述聚合可根据需要在有机溶剂中进行,作为有机溶剂只要是不从本质上阻碍阳离子聚合,则可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具体而言,可举出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乙烷、二氯乙烷、氯代正丙烷、氯代正丁烷、氯苯等卤代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丙苯、丁苯等烷基苯类;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等直链式脂肪族烃类;2-甲基丙烷、2-甲基丁烷、2,3,3-三甲基戊烷、2,2,5-三甲基己烷等支链式脂肪族烃类;环己烷、甲基环己烷、乙基环己烷等环式脂肪族烃类;将石油馏分氢化精制而得的石蜡油等。
[0069] 考虑构成嵌段共聚物的单体的聚合特性以及生成的聚合物的溶解性等的平衡,可将这些溶剂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0070] 从所得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除热的容易度考虑,上述溶剂的使用量可以以使聚合物的浓度优选成为1重量%~50重量%、更优选成为5重量%~35重量%的方式进行决定。
[0071] 在进行实际的聚合之际,优选将各成分在冷却条件下,例如在-100℃~0℃的温度下进行混合。为了使能量成本和聚合的稳定性达成平衡,特别优选的温度范围为-80℃~-30℃。
[0072] 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市售的弹性体,作为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构成单体的聚合物嵌段是以共轭二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的弹性体,可例示可乐丽公司的HYBRAR,作为是以异丁烯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的弹性体,可例示Kaneka Corporation的SIBSTAR。
[0073] 另外,构成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垫10的弹性体可含有增粘树脂。本发明所用的增粘树脂是数均分子量300~3000,基于JIS K-2207规定的环球法的软化点为60℃~150℃的低分子量的树脂。通过使上述增粘树脂含于弹性体,能够容易地提高体温付近的冲击吸收性。
[0074] 本发明中作为增粘树脂,例如可举出松香以及松香衍生物、聚萜烯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以及它们的氢化物、萜烯树脂、香豆·茚树脂、脂肪族系石油树脂、脂环族系石油树脂以及它们的氢化物、芳香族系石油树脂及其氢化物、脂肪族芳香族共聚系石油树脂及其氢化物、二环戊二烯系石油树脂及其氢化物、苯乙烯或取代苯乙烯的低分子量聚合物等。其中,从与弹性体的以脂肪族烃系化合物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的相溶性高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脂环族系石油树脂及其氢化物、脂肪族系石油树脂、芳香族系石油树脂的氢化物、聚萜烯树脂、二环戊二烯系石油树脂、松香等。
[0075] 优选上述增粘树脂的配合量相对于弹性体100重量份为0重量份~100重量份,更优选为10重量份~70重量份。超过100重量份时混炼时的粘度过度下降,无法得到充分的混炼状态,有时难以得到良好的发泡体。
[0076] 另外,本发明中可根据需要向弹性体配合增塑剂。作为上述增塑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使用室温下为液体或液状的材料。另外,亲性以及疏水性的增塑剂均可使用。作为这样的增塑剂可举出矿物油系、植物油系、合成系等的各种橡胶用或树脂用增塑剂。
[0077] 作为矿物油系可例示环烷烃系、石蜡系等工艺油等,作为植物油系可例示蓖麻籽油、籽油、亚麻油、菜子油、大豆油棕榈油椰子油花生油、日本蜡、松油、橄榄油等,作为合成系可例示聚丁烯、低分子量聚丁二烯等。其中,从与弹性体的相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石蜡系工艺油或聚丁烯。为了得到所希望的粘度以及物性,可以将这些增塑剂适宜组合2种以上使用。
[0078] 另外,本发明中可根据需要向弹性体配合填充剂、抗氧化剂、阻燃剂、抗菌剂光稳定剂着色剂、流动性改良剂、润滑剂、防结剂、防静电剂、交联剂、交联助剂等的各种添加剂,它们可单独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只要是不损害本发明的弹性体性能的范围,可配合其它的各种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
[0079] 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性垫可由弹性体发泡体构成。例如,可举出将由热塑性弹性体和热膨胀性微囊构成的发泡性组合物进行注塑发泡而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发泡体。在此,发泡性组合物包含热膨胀性微囊而构成。热膨胀性微囊是将挥发性的液体膨胀剂通过聚合物进行微囊化而得到的。通常可采用在水系介质中将至少含有膨胀剂和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性混合物进行悬浮聚合的方法来制造。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由所生成的聚合物形成外壳,得到具有在该外壳内将膨胀剂以包裹的方式封入的结构的热膨胀性微囊。
[0080] 作为形成外壳的聚合物,通常只要是使用了阻气性良好的热塑性树脂即可。形成外壳的聚合物加热则会软化。作为在外壳树脂内包的液体膨胀剂,选择在聚合物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成为气体状的物质即可。
[0081] 优选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热膨胀性微囊的使用比例是相对于后述的由弹性体以及根据需要配合的增粘树脂、增塑剂、其它树脂等构成的发泡性组合物100重量份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份~5重量份。使用比例少于0.5重量份则存在难以3
得到注塑发泡成型体的密度为700kg/m 以下的轻量性优异的注塑发泡成型体的倾向,反
3
之即使配合10重量份以上,其密度也基本在350kg/m 左右而饱和,难以实现进一步的低密度化。另外,上述热膨胀性微囊为微细的粉末状,所以大多情况难以均匀配合,且存在发生粉尘爆炸等的危险,因此优选在较低温下以在可加工的树脂中高浓度分散的母料的状态进行配合。此时,对母料的配合量乘以母料中的热膨胀性微囊的含有比例而得的值成为热膨胀性微囊的配合量。
[0082] 接着,具体说明将发泡性组合物注塑发泡的方法。注塑发泡成型方法自身可应用公知的方法,根据发泡性组合物的流动性、成型机的种类或模具的形状适宜调整成型条件即可。本发明的情况下,优选在树脂温度170~250℃、模具温度10~100℃、成型周期1~120分钟、注塑速度10~300mm/秒、注塑压力10~200MPa等的条件下进行。另外,作为在模具内进行发泡的方法有各种各样,其中,使用由固定模和能向任意位置前进和后退的可动模构成的模具,注塑结束后,使可动模后退而进行发泡的所谓的抽芯法(Moving Cavity法),从在表面上形成非发泡层,内部的发泡层容易成为均匀微细气泡,容易得到轻量性优异的注塑发泡成型体的方面看而优选。
[0083] 构成冲击吸收垫10的弹性体发泡体中,如上述地将膨胀性微囊作为发泡剂时,其特征为独立气泡率高,由此,在施加冲击时难以触底,因冲击导致的荷重难以大幅提高,所以呈现优异的冲击吸收性。本发明中的弹性体发泡体的独立气泡率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
[0084] 构成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垫10的弹性体发泡体的密度优选为100kg/m3以上、进3
一步优选为200kg/m 以上。密度可以在垫主体11内为均匀,也可以不均匀。密度低于
3
100kg/m 时,为了确保冲击吸收性,需要将垫主体11的厚度增厚,这使穿戴感、外观的不适感变差。
[0085] 如图2所示,能以冲击回避部12与股骨大转子部1对应地被配置的方式,将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垫10安装于服装主体21而构成服装20。对安装有该冲击吸收垫10的服装主体21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泳衣类、贴身的短内裤、短运动裤、外穿或运动用的各种短裤类以及长裤类,出于吸收容易骨折的部位上的冲击的目的,特别优选短裤。并且,也可以安装于尿布、纸短裤之类上。对于冲击吸收垫10的安装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以穿戴时冲击吸收垫10的位置不偏移的方式在服装主体21上设置兜进行封入。也可以以不发生位置偏移的方式将冲击吸收垫10在服装主体21上用线缝合固定。另外,冲击吸收垫10可以直接与身体接触,或者也可以介由衣料与身体间接地接触。另外,兜可以以不使冲击吸收垫10取出的方式闭合,也可以制成能自由装取。并且,也可以代替服装主体21而使用形成有能够收容冲击吸收垫10的兜的腰部用束腰,在该兜中保持插入冲击吸收垫10的状态下使冲击回避部12与股骨大转子部1对应配置,将束腰固定于腰部;也可以使用设有袋子的带状物,以将冲击吸收垫10保持插入于该袋的状态使冲击回避部12与股骨大转子部1对应配置,用带状物将冲击吸收垫10固定于身体上。
[0086] 另外,从穿戴性等方面考虑,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股骨大转子部1上使用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垫10,而在冲击比较缓和的位置使用其它垫。作为其它的垫,例如可举出聚酯发泡体、聚乙烯发泡体、丙烯酸类发泡体、无纺布、立体编织物等。
[0087] 另外,对用于服装的衣料、材料、纺织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了提高通气性、冲击吸收性,优选使用在衣料的表面附有凹凸的衣料、表面体现有凹凸形状的编织组织、桩组织等。已知尤其是通过将这些衣料在服装的位于身体侧的部位进行配置从而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另外,为了将冲击吸收垫10与身体密合而有效地缓和冲击,可以在冲击吸收垫10的周围使用弹性材料。
[0088] <利用跌倒模拟进行的冲击吸收性能评价>
[0089] 本发明的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吸收性能评价是通过计算机模拟而实施的。以下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跌倒模拟进行说明。
[0090] 作为左股骨模型,构建了如下的模型,即在利用非专利文献4(田中英一等:利用模拟了个体差的有限要素模型的股骨颈部跌倒骨折的力学研究、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A编)、70(697)1178-85、2004)中详述的不同个体股骨模型制造方法制作的左近位股骨模型上追加了软组织、股骨关节。该不同个体股骨模型制造方法中,使用表现股骨近位部的形态的特征的41个形状参数,将反映股骨形状的个体差的有限要素模型简单且快速地构建。本发明中,使用对从53岁到89岁的女性8名中采取的股骨标本进行测定而得的各形状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构建了模型。
[0091] 接着,将大腿部软组织的截面形状以椭圆进行近似,侧面上配置了模拟皮肤的膜要素。将与股骨头一起形成股骨关节的髋臼,与股骨头的形状对应,构建成将股骨头形状进行近似的球的同心半球。将对股骨关节的举动的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用膜要素来进行模型化。组合通过以上的方法来模型化的要素,构建左股骨模型,除此以外,通过刚体要素构建,对算出的人体各部的重心点施加与各部分质量的值相等的集中质量。左下腿与股骨模型结合。
[0092] 其次,对左大腿部模型的材料特性进行叙述。将股骨的皮质骨、海绵骨均作为各向同性线形弹性体,将大腿部的肌肉-脂肪要素作为各向同性的Maxwell模型,将皮肤要素作为各向同性线形弹性体。韧带要素以及股骨头关节软骨也作为各向同性线形弹性体。肌3
肉-脂肪要素、皮肤要素、韧带要素以及软骨要素的密度均为1g/cm。对髋臼要素取与皮质骨相同的材料物性。所用的材料特性示于表1。
[0093] 对如上制作的左大腿部有限元模型,向全身的各部位的重心施加集中质量,使用了如同在非专利文献5(田中英一等:利用臀部保护器预防股骨颈部跌倒骨折的生体力学研究、日本机械学会论文集(A编)、70(697):1193-1200、2004)中详述地使用刚体连接各部位而使人体的质量分布再现的简易人体模型。与股骨有限要素模型平行地配置模拟地面的地面模型,对人体模型施加沿壁面垂直方向的属于实际跌倒时的速度的并进速度2.75m/s的速度,进行模拟跌倒的模拟试验。地面模型是一边为300mm的立方体的各向同
3
性线形弹性体,赋予表1所示的混凝土的材料常数,质量密度为2.3g/cm。将不与股骨接触的地面模型的表面作为无应力反射边界,限制了其位移。
[0094] [表1]
[0095] 表1用于模拟的人体模型的材料特性
[0096]
[0097] 分析时使用了有限要素解析程序LS-DYNA(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USA)。将冲击吸收垫的形状模型化而安装到该股骨模型,算出因跌倒模拟而向股骨颈部施加的压缩主应力。
[0098] 对于冲击吸收垫的材料参数,将实际的材料在速度不同的3个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使用由此得到的应力-形变曲线,作为材料模型组入而进行计算。材料模型是通过LS-DYNA的低密度聚氨酯材料模型(LOW_DENSITY_FOAM)表现的。冲击吸收垫的尺寸因实施例而不同,但在所有中,以沿大腿部的方式,以曲率半径60mm进行了弯曲。
[0099] 应予说明,实际的材料的压缩试验是将试样以任意的厚度切成直径30mm的圆形状,在物性试验机(英弘精机株式会社制)上以速度5、50、500mm/min的3个条件进行,得到了应力-形变曲线。
[0100] 对于一般高龄女性而言,虽然因骨密度而不同,但一般认为压缩主应力在140~260MPa左右发生骨折,本发明中将200MPa作为值进行了评价。
[0101] <密度测定>
[0102] 将材料以20mm见方切出,测定各边的长度算出体积,将测定的重量除以体积算出了密度。
[0103] <穿戴感评价>
[0104] 穿戴感的评价是如下进行的:在以使冲击回避部位于股骨大转子部1的正上的方式设置兜的短裤的兜中装入冲击吸收垫,让10人的普通参与者穿戴该短裤24小时,对“闷热”、“穿脱时(包括入厕时的穿脱)的不适感”、“外观的不自然程度”这3点进行了感官评价。评价基准如下。从参与者的采样算出平均值作为评价点。
[0105] “闷热”
[0106] ◎:未感觉闷热,没有不舒服感。
[0107] ○:基本不感觉闷热,基本没有不舒服感。
[0108] △:无法说是哪一种情况。
[0109] ×:感觉闷热,不舒服。
[0110] “穿脱时的不适感”
[0111] ◎:穿脱时没有牵扯,没有不适感。
[0112] ○:穿脱时基本没有牵扯,不适感少。
[0113] △:无法说是哪一种情况。
[0114] ×:穿脱时有牵扯,有不适感。
[0115] “外观”
[0116] ○:从衣服外面看也基本看不出装有冲击吸收垫。
[0117] △:无法说是哪一种情况。
[0118] ×:从衣服外面看可看出装有冲击吸收垫。
[0119] (实施例1)
[0120] 作为实施例1,制作了由NP凝胶(发泡凝胶)(株式会社TAICA制)构成的、如图3(a)所示的冲击吸收垫10A那样纵140mm、横120mm的长方形、厚度为12mm的、设有由直径50mm的贯通孔构成的冲击回避部12的冲击吸收垫。
[0121] (实施例2)
[0122] 作为实施例2,制作了除将厚度设为8mm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的冲击吸收垫同样构成的冲击吸收垫。
[0123] (实施例3)
[0124] 实施例3~5的冲击吸收垫是使用以下的弹性体发泡体进行评价的。
[0125] 相对于具有聚苯乙烯嵌段-聚异丁烯嵌段-聚苯乙烯嵌段的弹性体SIBSTAR072T(株式会社kaneka制)100重量份和作为增粘树脂的氢化石油树脂ARKON P14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8重量份的混合物,配合热膨胀性微囊母料FINE CELL MASTER MS405K(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热膨胀性微囊含有率40wt%)10重量份(热膨胀性胶囊配合量为4重量份),作为发泡性组合物。将其在宇部兴产机械(株)制“MD350S-IIIDP型”(截流式喷嘴规格)的注塑成型机上以树脂温度200℃、背压15MPa熔融混炼后,在设成60℃的具有φ2mm的针状浇口的由固定模和可前进后退的可动模构成的、具有纵330mm×横230mm×高100mm的箱形状的腔室(立壁部:倾斜10度、间隙3mm、底面部:间隙t0=3.0mm)的模具中,以注塑速度100mm/秒进行注塑填充。注塑填充结束后,以底面部的间隙成为6.5mm的方式使可动模后退,发泡腔室内的树脂。发泡结束后冷却60秒后取出弹性体发泡体,从箱底切出,进行了压缩试验。
[0126] 作为实施例3,制作了由上述弹性体发泡体构成的、与实施例1同样地如同图3(a)所示的冲击吸收垫10A那样纵140mm、横120mm的长方形且厚度为12mm的、设有由直径50mm的贯通孔构成的冲击回避部12的冲击吸收垫。
[0127] (实施例4)
[0128] 作为实施例4,制作了由上述弹性体发泡体构成的、如同图3(b)所示的冲击吸收垫10B那样设有第1减轻部13B的冲击吸收垫,该第1减轻部13B由在从实施例3的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12的下端起22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纵6mm、横75mm的长方形贯通孔构成。
[0129] (实施例5)
[0130] 作为实施例5,制作了如下冲击吸收垫:由上述弹性体发泡体构成,如同图3(c)所示的冲击吸收垫10C那样,设有由在从实施例3的冲击吸收垫的冲击回避部12的下端起6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纵6mm、横18mm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减轻部13C,进一步设有由在其下端起6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同形状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减轻部13C。
[0131] (实施例6)
[0132] 实施例6中,作为材料,使用了除将实施例3的具有聚苯乙烯嵌段-聚异丁烯嵌段-聚苯乙烯嵌段的弹性体改为SIBSTAR062T(株式会社kaneka制)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作的弹性体发泡体。另外,实施例6的冲击吸收垫的形状是如同图3(d)所示的冲击吸收垫10那样,长边为170mm、短边为130mm的椭圆形,厚度为8mm。另外,设置了由在从冲击吸收垫10的上端起40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直径50mm的贯通孔构成的冲击回避部12。并且,设置由在从该冲击回避部12的下端起15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直径20mm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减轻部13,设置由在从其下端起10mm的位置具有上端的直径20mm的贯通孔构成的第1减轻部13。设置由在从通过第1减轻部13的横向的中心线的右端起14mm的位置具有左端的直径30mm的贯通孔构成的第2减轻部14,设置由在从第1减轻部13的左端起
14mm的位置具有右端的直径30mm的贯通孔构成的第2减轻部14。
[0133] (实施例7)
[0134] 作为实施例7,将厚度设为5mm,除此以外,制作了与实施例6的冲击吸收垫相同构成的冲击吸收垫。
[0135] (实施例8)
[0136] 实施例8中,作为材料,使用了如下弹性体发泡体,即向弹性体SIBSTAR072T(株式会社kaneka制)100重量份中配合热膨胀性微囊母料FINE CELL MASTER MS405K(大日精化株式会社制、热膨胀性微囊含有率40wt%)10重量份(热膨胀性胶囊配合量为4重量份),作为发泡性组合物,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的弹性体发泡体。实施例8的冲击吸收垫的形状如同图3(a)所示的冲击吸收垫10A那样,是纵140mm、横120mm的长方形,厚度为8mm,设有由直径50mm的贯通孔构成的冲击回避部12的形状。
[0137] (实施例9)
[0138] 实施例9中,作为材料,使用了弹性体SIBSTAR072T(株式会社kaneka制),将其在200℃进行加压成型,得到了厚度8mm的板。进而,如同图3(a)所示的冲击吸收垫10A,从该板切取纵140mm、横120mm的长方形,设置由直径50mm的贯通孔构成的冲击回避部12,制作冲击吸收垫。
[0139] (比较例1)
[0140] 计算不使用冲击吸收垫时的对股骨颈部2施加的压缩主应力。
[0141] (比较例2)
[0142] 作为比较例2,取出在臀部保护器(Gunze株式会社制)中使用的垫,如同图4(a)所示的冲击吸收垫30A,制作了与实际的垫尺寸相同的纵170mm、横140mm、厚度12mm的长方形且不设置孔的冲击吸收垫。
[0143] (比较例3)
[0144] 作为比较例3,制作了除将厚度设为5mm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构成的冲击吸收垫。
[0145] (比较例4)
[0146] 作为比较例4,使用与实施例4的冲击吸收垫相同的材料,如同图4(b)所示的冲击吸收垫30B,与实施例4同样地将形状设成纵140mm、横120mm的长方形,厚度设为12mm,制作了不设置冲击回避部12的冲击吸收垫。
[0147] (比较例5)
[0148] 作为比较例5,如同图4(c)所示的冲击吸收垫30C,代替冲击回避部12形成了直径20mm的冲击回避部31C,除此以外,制作了与实施例4的冲击吸收垫同样地构成的冲击吸收垫。
[0149] (比较例6)
[0150] 作为比较例6,对在缓冲短裤(株式会社Tokyo Angel制)中使用的冲击吸收垫进行了评价。比较例6的冲击吸收垫的形状如同图4(d)所示的冲击吸收垫30D,是纵160mm、横120mm、厚度20mm的椭圆形。
[0151] (比较例7)
[0152] 作为比较例7,除将厚度设为14mm以外,制作了与实施例6的冲击吸收垫同样地构成的冲击吸收垫。
[0153] (比较例8)
[0154] 作为比较例8,将厚度设为12mm,将冲击回避部12设为直径90mm,除此以外,制作了与实施例6的冲击吸收垫同样地构成的冲击吸收垫。
[0155] 关于实施例1~9以及比较例1~8,进行上述的评价试验,得到了表2所示的结果。
[0156] [表2]
[0157]
[0158] 由表2可知,由模拟得到的最大压缩主应力,在如同比较例1~4地不设置冲击回避部时,与实施例1~8相比变高,并且,如同比较例5即使设置了冲击回避部,若其面积小则最大压缩主应力也变大,无法充分吸收对股骨大转子部的冲击力。
[0159] 另一方面,即使在实施例1~8中,在没有设置由贯通孔构成的第1减轻部、第2减轻部的实施例1~3、8、9中也容易发生闷热,另外如同实施例2地将密度设低的同时没有减薄厚度,则会产生穿戴时的不适感,由此可知优选如同实施例4~7设置由贯通孔构成的第1减轻部、第2减轻部。并且,若考虑使用时的外观,则优选如同实施例6、7将厚度设为8mm以下。
[0160] 符号说明
[0161] 1 股骨大转子部 2 股骨颈部
[0162] 3 股骨骨干部
[0163] 10 冲击吸收垫 11 垫主体
[0164] 12 冲击回避部 13 第1减轻部
[0165] 14 第2减轻部
[0166] 20 服装 21 服装主体
[0167] 10A 冲击吸收垫
[0168] 10B 冲击吸收垫 13B 第1减轻部
[0169] 10C 冲击吸收垫 13C 第1减轻部
[0170] 30A 冲击吸收垫 30B 冲击吸收垫
[0171] 30C 冲击吸收垫 31C 冲击回避部
[0172] 30D 冲击吸收垫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