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

申请号 CN99118627.3 申请日 1999-09-08 公开(公告)号 CN1138675C 公开(公告)日 2004-02-18
申请人 平安株式会社; 发明人 梅田实;
摘要 一种带缓冲气囊的 救生衣 ,这种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体(1),它包含胸气囊部分(2)、背气囊部分(3)、侧身气囊部分(4)、颈气囊部分(5)和腰气囊部分(6)。所述救生衣主体设置有具有气体管的气体发生器(8)。每一气囊部分(2、3、4、5和6)是由外囊(9)和内囊(10)构成的双重结构,这些囊(9和10)由诸如聚 氨 酯或氯乙烯的 合成 树脂 制成。所述气体发生器(8)与每一气囊部分(2、3、4、5和6)的外囊(9)和内囊(10)分别相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这种救生衣包括:
救生衣主体,它包括胸气囊部分、背气囊部分、侧身气囊部分、 颈气囊部分和腰气囊部分,其中每一气囊部分都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 和
一个气体发生器,它安装在所述救生衣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每 一所述气囊部分是由外囊和内囊构成的双重结构的,所述气体发生器 分别连接于每一气囊部分的所述外囊和内囊。
2.如权利要求1的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胸 气囊部分、所述背气囊部分和所述侧身气囊部分整体形成一个连续气 囊部分。
3.如权利要求1的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体发生器分别与每一所述气囊的外囊的气体入口孔和内囊的气体入口 孔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的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其特征在于,一根连 接绳的一端连接至安装于所述救生衣主体上的所述气体发生器的一个 可移动球体,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至一车辆。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它可在发生海洋或陆上交通 紧急情况或事故时应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当 摩托车或自行车的驾驶人或乘车人在行驶途中突然摔下时,这种救生衣 可用于减轻对这样的摩托车或自行车的驾驶人或同行乘车人产生的撞 击。

背景技术

这类带缓冲气囊的典型普通救生衣具有若干缓冲气囊部分,每一缓 冲气囊部分安装在救生衣主体的胸和背的相应部位。气囊部分安装有用 于在其中充气的气体管。气体管中形成的气体出口孔与气囊部分相连 通。气体管安装有手动气体发生器,用于在发生紧急事件或事故时产生 气体,从气体管进入气囊部分以便为了缓冲目的对它们进行充气。
但是,上述带缓冲气囊的普通救生衣具有下述缺点。由于气体发生 器十分大且很重,因而救生衣本身就很重且笨拙。这样,就不便于穿着 者穿上或脱下。更有甚者,发生气体的操作有些困难,且费时,救生衣 的缓冲气囊不结实,很容易破损。此外,它只能保护穿着者身体,即驾 驶者的身体的部分上部区域免受冲击,而不能完全保护身体的整个上部 区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总体目标是提出一种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它能在 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时立即保护穿着者身体的整个上部区域,诸如胸部 分、背部分、侧身部分和腰部分,驾驶者和/或同行乘车人进行的操作简 单、方便,且其中放置在救生衣主体内的相应气囊部分是双重结构的, 因此它们不易被冲击破坏,从而阻止气囊泄漏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缓冲气囊的救生衣,这种救生衣包括:救 生衣主体,它包括胸气囊部分、背气囊部分、侧身气囊部分、颈气囊部 分和腰气囊部分,其中每一气囊部分都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和一个气 体发生器,它安装在所述救生衣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气囊部 分是由外囊和内囊构成的双重结构的,所述气体发生器分别连接于每一 气囊部分的所述外囊和内囊。
通过下述对附图所示、发明的最优实施例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人 员将对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点及优点有更清晰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救生衣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救生衣的背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安装至救生衣上的颈气囊部分的 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连续气囊部分的透视图,它由安装至救生衣上 的胸气囊部分、背气囊部分和侧身气囊部分整体构成;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安装至救生衣上的腰气囊部分的透视图;
图6为沿图1A-A线,沿图2B-B线,沿图3C-C线及沿图5 D-D线截取的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7为与图6相似的修改方案的垂直截面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充气救生衣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充气救生衣的背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充气救生衣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救生衣主体一个状态的正视图, 此时救生衣主体的相应气囊部分通过安装至连接件的排气软管与气体 发生器相连;
图12为驾驶员穿着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救生衣位于驾驶状态 下的侧视图;
图13为一个侧视图,它表示当穿着救生衣的驾驶员突然摔下时,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救生衣气囊形成充气状态;
图14为气体发生器的透视图,它安装至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 救生衣上;而
图15是安装至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救生衣上的气体发生器的 垂直截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标号1表示诸如齐腰上衣、背心和工作服的救生衣主体。救生衣主 体1在其内侧部位安装有连续气囊部分7,它由前胸气囊部分2、背气 囊部分3和侧身气囊部分4整体形成。包括胸气囊部分2、背气囊部分 3和侧身气囊部分4的连续气囊部分7为由外囊9和内囊10构成的双重 结构,内、外囊10和9由诸如聚酯和氯乙烯的合成树脂形成。外囊9 和内囊10构成的双重结构,由高频焊接连接在一起,然后它们安装至 救生衣主体1上。连续气囊部分7在其一端设置有气体入口孔11用于 对外囊9进行充气,而气体入口孔12则用于对内囊10进行充气。充气 后,连续气囊部分7膨胀以提供缓冲作用。
示于图3的颈气囊部分5插入于救生衣主体1的颈背部分的内侧。 它也是由诸如聚氨酯和氯乙烯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囊9和内囊10构成 的双重结构。外囊9和内囊10构成的双重结构由高频焊接连接在一起, 然后它们被安装至救生衣主体1的颈背部分上。在颈气囊部分5的一端 设置有对外囊9充气的气体入口孔11和对内囊10充气的气体入口孔 12。
图5表示腰气囊部分6,它被放置在救生衣主体1背部的下部分。 与颈气囊部分5相同,腰气囊部分6也是由诸如聚氨酯和氯乙烯的合成 树脂制成的外囊9和内囊10构成的双重结构。在腰气囊部分6的一端 设置有对外囊9充气的气体入口孔11和对内囊10充气的气体入口孔 12。
如图1所示,在救生衣主体1的预定部位设置有气体发生器8。气 体发生器8由诸如不锈或合成树脂等轻质材料制成。气体发生器 8通过排气软管15与连续气囊部分7、颈气囊部分5和腰气囊部分6的 外、内气囊9和10的气体入口孔11和12相联,排气软管15装备到图 11的连接件14上。
如图12和13所示,气体发生器8设置有与连接绳16相连的可移 动球形销钉18,在连接绳16的一端具有连接环17。气体发生器8还设 置有在其中充装着二(CO2)和氮气(N2)的气体管19。可移动 球形销钉18与安装至气体管19上的滑移构件20啮合。拉动连接绳16, 可移动球形销钉18就从气体发生器8的壳体21脱出,引起受弹簧22 偏压的气体管19碰撞撞针23以发生气体。如此发生的气体从连接件14 通过排气软管15充入相应的气囊5、6和7,从而气囊5、6和7膨胀。
假如如图12所示,装备至气体发生器8的连接绳16一端的连接绳 17连接至诸如摩托车或自行车的车辆上,当摔落事故发生时,连接绳16 被拉动,结果,气体发生器8自动打开以发生气体。如此发生的气体通 过排气软管15充入胸气囊部分2、背气囊部分3、侧身气囊部分4、颈 气囊部分5和腰气囊部分6。如此充有气体的相应气囊部分2、3、5和 6膨胀以提供缓冲作用,从而保护驾驶人的身体。
带本发明提出的缓冲气囊的救生衣能可靠地减轻驾驶者身体自腰骨 起的整个上部区域遭受的冲击。由于胸气囊部分、背气囊部分和侧身气 囊部分是整体形成的,能容易地将它们装备至救生衣主体上。此外,由 于每个相应的气囊部分都是由外囊和内囊构成的双重结构,因此即使对 其作用冲击时,它们也很难浅漏气体。这样,气体的浅漏能加以避免, 从而提供了足够的缓冲作用。
显然,根据以上的构思,本发明还可能有许多修改和改变。因此, 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显然可以不同于文中具体说明的 方式加以实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