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用服装

申请号 CN200580050025.1 申请日 2005-06-06 公开(公告)号 CN101208240B 公开(公告)日 2010-09-29
申请人 日本救命器具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川辉夫;
摘要 本 发明 的课题是:在救生服等救生用服装中,不仅容易进行缝制等,而且即使应用到下裆及腋下等,也很难产生绽线等。其解决方案为:将救生服的腿部,利用股部发泡 橡胶 布(15)制成分割为二的结构。将股部发泡布(15)缝制到主体发泡橡胶布(1)的腿部上的缝合线(S),出现在主体的 正面 侧和背面侧都不和其它部分摩擦的大腿的部分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即,出现在所谓大腿内侧并合部分的外侧。不仅在大腿内侧的并和部分上、而且基本上在整个腿部,缝合线(S)都不位于剧烈弯曲的部分上,即使由于穿用者的动作施加大的 变形 力 ,也很难发生绽线等。由于在曲折最严重的部分,不进行缝制等作业,所以,容易进行缝制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救生服的救生用服装中,分别利用单独的构件形成下裆、腋下的服装主体的曲折部及其周边部,将所述单独的构件缝制到前述服装主体的其它部分上的部位设置在前述曲折部之外,且缝合线以在主体的正面侧和背面侧都不和其它部分摩擦的方式显露在救生用服装的正面侧和背面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救生服的救生用服装中,在多条用于形成服装主体的缝合线汇合的部位,使该缝合线最多到3条为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救生服的救生用服装中,在多条用于形成服装主体的缝合线汇合的部位,当所述缝合线在4条以上时,允许最多3条缝合线集中到一起,使第四条以后的缝合线从集中的部位错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作为救生服的救生用服装中,在形成使面部面临外部的开口部的边缘的发泡橡胶等周缘构件上,为了使穿用者的面部贴紧到前述周缘构件上,安装有戴到前述穿用者的头部上的弹性带。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救生用服装,更详细地说,涉及适用于称之为救生服(イマ-シヨンス-ツ、イマ-ジヨンス-ツ)、耐寒防服、防晒服、防水保温救生衣等的救生用服装。

背景技术

如众所周知,救生服等,用于防备寒冷时的海上事故及海上灾害等,特别是,在寒冷海域上的船舶的海难事故及海上作业中的落水事故、飞机落水事故等等中,通过作业者、遇难者等穿用,可以防止在水中等体温降低、能够冷静应对,提高事故时的存活率。这样的救生服或防晒服,根据关于海上人身生命安全的国籍条约(SOLAS条约:32-3规则),作为个人用救生设备,在货船上,按人数配备,非常重要,已经达到义务化的程度。
并且,救生服等,根据该SOLAS条约第III章第20条规则的第7项,规定,需要进行有无损伤的目视检查,如果发现绽线、裂缝或者孔洞,应当进行修理,换句话说,需要长时间不易产生绽线、裂缝、孔洞。
因此,服装主体的材料,例如,采用将特殊的发泡橡胶切成规定的厚度,考虑到只用发泡橡胶不能得到足够的强度,在正反两面贴上尼龙针织布料,利用针织布料增加强度的材料。在这种例子中的发泡橡胶及针织布料的接合部,使发泡橡胶及针织布料的剪裁面相互对向,用粘结剂粘结,利用特殊的缝纫机,在正反两面均通过利用适当的缝纫线用暗针迹将表面缝合。
专利文献1:特开平06-322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的材料、结构中,在下裆、腋下等容易摩擦的部分,在接缝S处,非常容易发生绽线或裂缝。
即,在现有技术的救生服中,例如在下裆部分,成为图9所示的结构(图中的G是发泡橡胶,N是针织布料,A是粘结剂,T是缝纫线,S是缝合线),称为大腿内侧并合部(内股合わせ)的缝合线S位于曲折最剧烈的部分。在这样的部分上,由于穿用者的动作,例如易于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产生大的变形,由本申请发明人等进行的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非常容易产生绽线等,需要加以解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制等容易进行、并且结构简单的救生用服装,即使用在下裆及腋下等部位,也很难产生绽线等。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在现有技术救生服中,在身材矮小的人穿用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在面部周围的部分防水不完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此点加以改进的救生用服装。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所述的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救生服等救生用服装中,分别利用单独的构件形成下裆、腋下等服装主体的曲折部及其周边部,将所述单独的构件缝制到前述服装主体的其它部分上的部位设置在前述曲折部之外。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2所述的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救生服等救生用服装中,在多条用于形成服装主体的缝合线汇合的部位,使该缝合线最多到3条为止。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3所述的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救生服等救生用服装中,在多条用于形成服装主体的缝合线汇合的部位,当所述缝合线在4条以上时,允许最多3条缝合线集中到一起,第四条以后的缝合线从集中的部位错开。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4所述的救生用服装,其特征在于,在救生服等救生用服装中,在形成使面部面临外部的开口部的边缘的发泡橡胶等周缘构件上,为了使穿用者的面部贴紧到前述周缘构件上,安装有戴到前述穿用者的头部上的弹性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在救生服等救生用服装中,不仅容易进行缝制等,而且,即使应用于下裆或腋下,也很难发生绽线等。
另外,本发明,即使身材矮小的人穿用,面部周围的部分也很容易贴紧穿用者的面部,可以不受穿用者的体型影响而保持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救生用服装的一个实施例的救生服的正视图(A)和后视图(B)。
图2是表示主体发泡橡胶布等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主体发泡橡胶布的腿部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地表示大腿根部分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概念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图8表示气压试验的实施例的图示。
图9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救生服的下裆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主体发泡橡胶布
2:面部边缘部发泡橡胶布
3:面部防水带
4:防水拉链拉手
5:防水拉链
6:手套部
7:口袋部
8:循环(再归)反射材料
9:脚部
10:脚部带
11:辅助浮力材料
12:提升带袢(ベルト通し)
15:股部发泡橡胶布
20:发泡橡胶布材料
21:尼龙针织布材料
22:粘结剂
23:缝纫线
30:补片
31:弹性带
32:切口
40:空气注入夹具
41:头部体
42:救生服
43:压缩机
44:过滤器
45:空气压力调整单元
46:低压力计
S: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救生用服装的一个实施例的救生服的正视图(A)和后视图(B)。服装主体,与已经描述过的现有技术的例子一样,采用将特殊的发泡橡胶剪切成规定的厚度,考虑到只用发泡橡胶不能得到足够的强度,在正反两面张贴尼龙的针织布料,用针织布料增加强度。在图中,1是主体发泡橡胶布,2是面部边缘部发泡橡胶布,3是面部防水带,4是防水拉链拉手,5是防水拉链,6是手套部,7是口袋,8是循环反射材料,9是脚部,10是脚部带。另外,在图中,11是辅助浮力材料,12是提升带袢。由于对于这些部分是公知的,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图中15是股部发泡橡胶布。
图2是表示主体发泡橡胶布1等的结构的剖视图。图中的20是发泡橡胶布材料(例如,厚度约5mm),21是尼龙针织布材料,22是粘结剂,23是缝纫线。接合部,如图所示,利用粘结剂22将剪裁面相互粘结,利用特殊的缝纫机,将两个表面用暗针迹缝合。
其中,在这种结构中,为了修理缝纫线的绽线,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修补。
(1)在绽开的线露出得长的情况下,用剪刀等剪掉。
(2)在绽开的部位长的情况下,还确认接合部的粘结状态。在粘结牢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3)。在粘结剥落的情况下,用以下的步骤进行修补。
(I)在两面涂敷粘结剂,使之干燥,直到用手触摸不粘手为止。
(II)将两面牢固地粘贴,压接并使之自然干燥。
(3)以接合部隆起(棱线状)的方式抓住。
(4)使用缝纫线23(例如,#30以上的缝纫线),使起针和收针重合5针以上,进行暗针迹缝制。这时,以缝纫针在背面侧不露出的方式,例如,暗针迹缝制大约2mm的部位。
(5)起针及收针的线,以不会绽开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6)修补后,实施所需要的(根据MSC/Circ.1114规定)气压试验,确认没有漏气。
另外,作为粘结剂22,优选地使用固化时间短的粘合剂
图3是表示主体发泡橡胶布1的腿部(穿用者的一条腿的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放大的表示大腿根部分的结构的正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服装的腿部,利用股部发泡橡胶部15制成分割为二的结构,缝合线S,以主体的正面侧和背面侧都不和其它部分摩擦的方式,显露在大腿的部分的正面侧和背面侧,即,显露在所谓大腿内侧并合部分的外侧。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由于在曲折最严重的部分,不进行缝制等作业,所以,容易进行缝制等。
因此,不仅在大腿内侧的并合部分上、而且基本上在整个腿部,缝合线S都不位于剧烈弯曲的部分上,在本申请发明者等进行的实验中,即使由于穿用者的动作而施加大的变形力,也很难发生绽线等。另外,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除称之为大腿内侧并合部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例如,也在腋下等处采用这种结构,同样地不容易发生绽线等,也容易进行缝制。
实施例2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概念图。本实施例,在多个用于形成主体发泡橡胶布1的缝合线S汇合的部位,和实施例1一样,为了使集中的缝合线S最多到3条为止,在缝合线S集中的部位处(在图中为4条,但不言而喻,在4条以上时也一样)利用相同材质的发泡橡胶布等作为补片30。即,在图中,使得不存在加注“x”的缝合线。
实施例3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概念图。该实施例是用于形成主体发泡橡胶布1的缝合线S达到4条以上、且不采用补片等时可以使用的例子。允许缝合线S汇合到3条为止,在第四条以后的缝合线S,其汇合部位偏移。从而,和实施例1、2一样,可以解决缝合线S集中的问题。
实施例4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如已经描述过的那样,在现有技术的救生服中,在身材矮小的人穿用的情况下,位于面部周围的面部边缘部发泡橡胶布2不能严丝合缝地配合到穿用者的脸上,在该部分处容易变得防水不充分。因此,将橡胶带等弹性带31通过缝制等固定到面部边缘部发泡橡胶布2上,服装穿用者可以将其戴到头部上。如果使用这种弹性带31的话,可以将面部边缘部发泡橡胶布2严丝合缝地配合到穿用者的脸上,提高防水性。
另外,当将面部边缘部发泡橡胶布2的顶部在3个部位处以切成大致三形的方式形成切口32..、与其它部位同样地粘结施行暗针迹缝合等时,容易将其配合到穿用者的面部上。
尽管图中没有示出,但为了达到与该第四个实施例同样的目的,例如,在主体发泡橡胶布1的头部的外侧,固定有可系紧的带,通过带的系紧、放松,可以适用于穿用者的体型。
另外,图8是表示实施检查空气泄漏用的已经描述过的气压试验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图中40是空气注入夹具,从人体的头上,装配到和人的头部相同形状的头部体41的口上。将该头部体41装入到上面所述的救生服42内,利用可以注入定压空气的装置、设备(压缩机43、过滤器44、空气压力调整单元45、低压力计46等),实施所需要的气压试验,确认没有空气泄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