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割脖套

申请号 CN201610219994.5 申请日 2016-04-05 公开(公告)号 CN105768269A 公开(公告)日 2016-07-20
申请人 思迈(青岛)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伟; 管宝莲; 曹卉;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割脖套,其包括衣领、衣身,所述衣领包括外衣领及内衣领,所述内衣领内侧及外衣领内侧相对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所述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可夹入防割材料,所述防割材料为由高强涤纶、高强锦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间位芳纶、对位芳纶、杂环芳纶、芳砜纶、聚酰亚胺、 石墨 烯 复合材料 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的三维 间隔织物 。本发明能够作为普通衬衫假领使用,亦可以在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夹入防割材料以实现有效防止利器割伤脖颈的目的,同时具有保温、美观的优点,所使用的防割材料具有极高的抗切割性、同时兼具质轻、柔软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割脖套,其包括衣领、衣身,所述衣领包括外衣领及内衣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领内侧及外衣领内侧相对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所述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可夹入防割材料,所述防割材料为由高强涤纶、高强锦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间位芳纶、对位芳纶、杂环芳纶、芳砜纶、聚酰亚胺、石墨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的三维间隔织物;所述三维间隔织物由表面层中间层、底面层三部分组成,表面层为网孔设计的织物,中间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芯部纤维,底面层为密织的平版结构或网孔结构的织物;所述芯部纤维为沿直立方向呈8字形或0字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数量为2-8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脖套通过拉链或纽扣左右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材料表面层、底面层厚度为0.4-0.6mm、中间层厚度3-22mm,所述防割材料重量为350-2000克/平方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底面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底面层为对位芳纶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为杂环芳纶材料、底面层为对位芳纶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为聚酰亚胺材料、底面层为杂环芳纶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割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中间层、底面层均通过编织结合在一起。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割脖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割脖套。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的护脖护颈方式是通过在脖颈上带有脖套或者围巾,脖套或者围巾都是采用纺织物制成,保温性强,装饰效果好,缺点是:由纺织物材料制成的脖套或者围巾易燃,不耐高温,特别是防护性差,容易被刀具等利器隔断,在危险环境中,现有的护脖护颈用具对脖颈不具有防护功能。
[0003] 综上所述,在防护设备领域亟需提供一种既能够作为普通衬衫假领使用、亦可以在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夹入防割材料以实现有效防止利器割伤脖颈的目的、同时具有保温、美观的优点、质量轻便、方便携带的防割脖套。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既能够作为普通衬衫假领使用、亦可以在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夹入防割材料以实现有效防止利器割伤脖颈的目的、同时具有保温、美观的优点、质量轻便、方便携带的防割脖套。
[0005]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割脖套,其包括衣领、衣身,所述衣领包括外衣领及内衣领,所述内衣领内侧及外衣领内侧相对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所述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可夹入防割材料,所述防割材料为由高强涤纶、高强锦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间位芳纶、对位芳纶、杂环芳纶、芳砜纶、聚酰亚胺、石墨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的三维间隔织物;所述三维间隔织物由表面层中间层、底面层三部分组成,表面层为网孔设计的织物,中间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芯部纤维,底面层为密织的平版结构或网孔结构的织物;所述芯部纤维为沿直立方向呈8字形或0字形;
[0006] 进一步地,所述魔术贴数量为2-8对;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防割脖套通过拉链或纽扣左右固定;
[0008] 进一步地,所述防割材料表面层、底面层厚度为0.4-0.6mm、中间层厚度3-22mm,所述防割材料重量为350-2000克/平方米;
[0009] 进一步地,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底面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0010] 进一步地,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底面层为对位芳纶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0011] 进一步地,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为杂环芳纶材料、底面层为对位芳纶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0012] 进一步地,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为聚酰亚胺材料、底面层为杂环芳纶材料,中间层为涤纶;
[0013] 进一步地,所述防割材料的表面层、中间层、底面层均通过编织结合在一起。
[0014] 本发明能够作为普通衬衫假领使用,亦可以在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夹入防割材料以实现有效防止利器割伤脖颈的目的,同时具有保温、美观的优点,所使用的防割材料具有极高的抗切割性、同时兼具质轻、柔软的优点。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的防割材料中间层的芯部纤维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的防割材料表面层的织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防割脖套,其包括衣领1、衣身2,所述衣领包括外衣领3及内衣领4,所述内衣领内侧及外衣领内侧相对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5(包括子贴及母贴),所述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可夹入防割材料;所述魔术贴数量为4对;所述防割脖套通过带有拉链头7的拉链6左右固定;所述防割材料表面层、底面层均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厚度均为0.5mm,中间层为涤纶材料,厚度5mm,所述防割材料重量为350克/平方米;表面层和底面层均为网孔设计的织物,中间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芯部纤维;所述芯部纤维为沿直立方向呈8字形。
[0020] 使用时,防割脖套可以日常作为普通假领使用,方便美观;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打开内衣领与外衣领之间的魔术贴,将条状的防割材料夹入,再贴合魔术贴,即可作为防割脖套使用。
[0021] 实施例2:
[0022] 一种防割脖套,其包括衣领1、衣身2,所述衣领包括外衣领3及内衣领4,所述内衣领内侧及外衣领内侧相对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5(包括子贴及母贴),所述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可夹入防割材料;所述魔术贴数量为4对;所述防割脖套通过带有拉链头7的拉链6左右固定;所述防割材料表面层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底面层为对位芳纶材料、厚度均为0.6mm,中间层为涤纶材料,厚度5mm,所述防割材料重量为360克/平方米;表面层和底面层均为网孔设计的织物,中间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芯部纤维;所述芯部纤维为沿直立方向呈0字形。
[0023] 使用时,防割脖套可以日常作为普通假领使用,方便美观;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打开内衣领与外衣领之间的魔术贴,将条状的防割材料夹入,再贴合魔术贴,即可作为防割脖套使用。
[0024] 实施例3:
[0025] 一种防割脖套,其包括衣领1、衣身2,所述衣领包括外衣领3及内衣领4,所述内衣领内侧及外衣领内侧相对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5(包括子贴及母贴),所述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可夹入防割材料;所述魔术贴数量为6对;所述防割脖套通过带有拉链头7的拉链6左右固定;所述防割材料表面层为杂环芳纶、底面层为对位芳纶材料、厚度均为0.4mm,中间层为涤纶材料,厚度5mm,所述防割材料重量为350克/平方米;表面层和底面层均为网孔设计的织物,中间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芯部纤维;所述芯部纤维为沿直立方向呈8字形。
[0026] 使用时,防割脖套可以日常作为普通假领使用,方便美观;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打开内衣领与外衣领之间的魔术贴,将条状的防割材料夹入,再贴合魔术贴,即可作为防割脖套使用。
[0027] 实施例4:
[0028] 一种防割脖套,其包括衣领1、衣身2,所述衣领包括外衣领3及内衣领4,所述内衣领内侧及外衣领内侧相对设置有对应的魔术贴5(包括子贴及母贴),所述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可夹入防割材料;所述魔术贴数量为6对;所述防割脖套通过带有拉链头7的拉链6左右固定;所述防割材料表面层为聚酰亚胺材料、底面层为杂环芳纶材料、厚度均为0.4mm,中间层为涤纶材料,厚度7mm,所述防割材料重量为550克/平方米;表面层为网孔设计的织物,地面层为平版结构的织物,中间层为连接表面与底面的芯部纤维;所述芯部纤维为沿直立方向呈0字形。
[0029] 使用时,防割脖套可以日常作为普通假领使用,方便美观;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打开内衣领与外衣领之间的魔术贴,将条状的防割材料夹入,再贴合魔术贴,即可作为防割脖套使用。
[0030] 对比例:
[0031] 外衣领与内衣领之间的夹层所夹入的防割材料为双层复合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双层芳纶1414材料,其为单层厚度为0.5mm、网孔结构的织物,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0032] 实施例5:
[0033] 将实施例1-4及对比例的防割脖套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0034] 表1 试验结果
[0035]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对比例
防割周数1 44.3 21.2 19.9 18.2 4.18
耐切割系数1 2.95 2.81 2.78 2.71 2.11
[0036] 1:防割周数试验及防割等级试验采用标准GA614-2006程序进行测试;
[0037]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